第三节机能主义心理学2
- 格式:ppt
- 大小:508.07 KB
- 文档页数:25
心理学机能主义的名词解释心理学机能主义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理解和解释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行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被视为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机能,类似于机器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产生输出的方式。
本文将对心理学机能主义进行深入的名词解释,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和理念。
一、行为主义与心理学机能主义的关系心理学机能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强调对于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而心理学机能主义进一步扩展了行为主义的范畴,将注意力放在了认知和心理过程上。
心理学机能主义认为,个体的认知和心理过程是由于感知到的刺激对其进行人工构建而形成的。
因此,心理学机能主义可以被视为行为主义的一种延伸和发展。
二、刺激与反应心理学机能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刺激和反应。
刺激是外界信号或事件,可以触发个体的感知和认知。
而反应则是个体对刺激做出的行为或心理上的反应。
根据心理学机能主义的观点,个体根据之前的经验和学习,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例如,当我们听到某人说话时,我们会根据声音的特征和语言的含义,理解并产生相关的反应。
三、联结主义与心理学机能主义的关系联结主义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强调学习和记忆是通过建立神经元之间的关联来实现的。
心理学机能主义可以被视为联结主义的一种应用。
在心理学机能主义的框架下,个体的认知和心理过程是通过建立和加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而实现的。
这些联系可以被视为在神经网络中的连接,因此心理学机能主义可以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认知的形成和操作。
四、行为的外在表现心理学机能主义的关注点之一是个体行为的外在表现。
根据该理论,人类心理活动的目标是为了对外界刺激做出恰当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可以通过行为来观察和测量。
例如,当我们感到饥饿时,我们会选择去找食物,并在找到食物后进行进食。
这种行为和反应的外在表现可以用来理解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
五、理论的应用和限制心理学机能主义的理论在教育和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简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简答题【实用版2篇】目录(篇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概念与起源2.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4.机能主义心理学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区别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及影响正文(篇1)机能主义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流派,起源于 19 世纪末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詹姆斯、杜威等。
机能主义心理学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相对立,它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而非结构。
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但意识并不是个别元素的简单集合,而是不断在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
因此,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描述意识的进程与状况,描述意识对社会适应的功能。
在研究方法上,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实际应用和功利主义,主张研究心理过程的有用性和适应性。
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相比,机能主义心理学更关注心理现象的实际功能,强调心理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整体。
机能主义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十分活跃,特别是在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这一流派对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等流派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之,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一个强调研究意识功能、关注心理过程实际应用的心理学流派。
目录(篇2)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概念与起源2.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4.机能主义心理学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区别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贡献与影响正文(篇2)机能主义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流派,起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美国,主要由詹姆斯、杜威等心理学家提出。
机能主义心理学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相对立,它关注的是人的心理过程和功能,而非心理元素的构造。
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意识,但意识并不是个别元素的简单集合,而是不断在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
因此,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进程与状况,描述意识对社会适应的功能。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心理学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动物行为的科学。
2.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
3.心理学是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心理现象的科学。
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个体心理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体验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过程(克服障碍\达成目标)心理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认识过程④: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过程①情感过程⑤: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⑥: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③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①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②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③情感过程: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各种态度体验如:常满意或不满意,喜爱或厌恶等。
④认识过程:指个体对客观刺激(信息)接受、编码、存储、提取的心理过程。
⑤意志过程: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对它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还能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身行动,力求加以实现,这一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
(二)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行为(behavior):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心理学通过行为研究人的心理。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conciousness)—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2.无意识(unconsciousness)—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一个流派,它没有明确的起始标志和终点,是构造主义与行为主义之间的一个过渡。
作为美国的第一个心理学流派,机能主义心理学集中在很实际的、功利主义探讨有机体适应环境或心理过程完成什么。
创始人为詹姆斯。
詹姆斯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先驱是詹姆斯。
一位深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影响的心理学家。
他认为意识是连续不断流动的,人的心理是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发挥作用的。
他还持有实用主义观点,强调有效用的思想就是真理。
因此,心理学应该把有效用的心理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心理内容作为研究对象。
1890年,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
”他还主张意识的功用是指引用机体适应环境,强调意识是流动的东西,称为意识流。
意识流这个词含有意识是不可分析的整体之意。
他的这些主张成为后来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基本信条。
但是詹姆斯本人没有建立一个学派。
机能心理学作为一个自觉的学派创始于杜威。
其他重要代表有安吉尔和卡尔。
这个学派的活动中心是芝加哥大学。
安吉尔1894年,杜威和安吉尔来到芝加哥。
1896年,杜威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
他在这篇文章中认为反射弧是一个连续的整合活动,不能把反射弧简单地还原为感觉和运动元素。
他还认为一个反射与它前后的反射是相连的,不能孤立开来理解。
他虽没有指名反对构造心理学在美国的代表铁钦纳,却以反射弧概念为题。
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并阐明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功能的主张,为美国机能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1904年,安吉尔出版了《心理学》教科书,更加系统地提出了机能心理学的主张。
他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事实和意识事实,意识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
他还阐述了意识的功能以及意识是怎样在人的进化过程中为应付新环境、解抉新问题而发展起来的。
他主张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生物科学,心理学的方法应包括内省法和客观观察法。
第三章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的对立讲授:谢倩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在基本理念和方法上对立和冲突的表现,以及对后世心理学的影响。
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第二节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第三节机能主义心理学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比较•构造心理学或构造主义是19世纪末由冯特在德国奠基、铁钦纳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严密的心理学体系,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之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流派。
•关于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问题,历史上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构造心理学形成于1879年,由冯特创立,而为铁钦纳所完成;另一种观点认为构造心理学由铁钦纳所创立,而冯特仅是构造主义的先驱。
赞成后一种观点的学者居多。
•尽管铁钦纳声称自己是冯特的忠实追随者,但是当他把冯特的心理学从德国带到美国时,他戏剧性地改变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铁钦纳提出了他自己的方法,称之为构造主义。
但是他却仍然称它代表着冯特的心理学。
事实上,两个体系大相径庭。
¡°构造主义¡±这一标签或许只适合于铁钦纳的心理学。
•冯特承认意识元素的存在,但是冯特压倒一切的目标是元素的组织,即元素怎样通过统觉综合成较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铁钦纳关注的是意识的元素或内容,以及这些元素或内容通过联想过程而形成的机械联结。
他抛弃了冯特的统觉学说,关注的仅仅是元素本身。
在铁钦纳看来,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去发现元素性的意识经验的特性,亦即分析意识的各种元素成分,并由此而决定意识的构造。
一、铁钦纳(E.B.Titchener)的生平•——铁钦纳一直把自己视为忠实的冯特主义者,他接受并坚持了冯特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培养了56名博士•发表了约216篇论文和评论¡°铁钦纳是一个把德国心理学引进美国的英国人¡±铁钦纳是¡°在美国代表德国传统的英国人¡±主要著作:•《心理学大纲》(1896-1923)•《心理学入门》(1898-1927)•《实验心理学》(4卷本,1901-1905)•——“最渊博的英文心理学著作”-屈尔佩•《心理学教科书》(1909-1910)•——“最能代表构造主义或铁钦纳主义的体系”二、构造心理学的体系和方法对这种区别,铁钦纳曾作过生动的描述:热是跳跃;光是以太的波动;声音是空气的振动。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之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基本观点:①心理学应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②用内省的方法(依靠被试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3)地位:第一个心理学流派。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2)基本观点:①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即意识流。
②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华生。
(2)基本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直接研究行为。
②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法进行客观研究。
(3)地位: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和“第一势力”。
(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2)基本观点: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五)精神分析学派(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2)基本观点:①提出潜意识理论潜意识是对意识构成威胁而必须加以压抑的记忆和情绪等内容。
弗洛伊德把心灵比作一座冰山,浮在水面的小部分代表意识,而没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
②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本能,性本能是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并提出了以性心理为主线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3)地位: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势力”。
(六)现代认知心理学(1)代表人物:加涅。
(2)基本观点: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
(3)地位: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2)基本观点: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3)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也被称为“第三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