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10
枣庄八中南校美术鉴赏第二单元微课教学案例微教案系列
课题: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目标:了解中国花鸟画的题材及表现这种题材目的,明确中西方写生。
重点:理解中国花鸟画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及绘画特点
难点:理解中西方写生画面的“动静关系”。
教学过程:
一、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绘画题材
1、花鸟画的题材:花卉、翎毛、走兽、草虫、蔬果、树石、鳞介、器物、林潭、
草地等
中国画家常用的花鸟画题材为:梅兰竹菊、荷花、松树、仙鹤。
2、西方静物画的题材:花卉、蔬果、器皿、书册、动物标本。
二、中西方关于写生的不同认识
中国:写物之生意,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体现在画面当中追求灵动的动态感觉。
西方:画家直接面对静物进行深入刻画。
体现在画面当中是将美好事物定格
在一瞬间。
三、通过画面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画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借助事物的品质
和高雅抒发自己的感受与情绪,再就是通过自身的经历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而西方画家则是画家直接面对静物进行深入刻画,追求一种真实再现。
四、微练习:可以根据徐渭《葡萄图》写一篇观后感。
五、微反思
对于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包括之前的两课的知识内容,我觉得不能单纯
的割裂开讲,但放在一块又太大,内容更多,这里我仅从题材、写生、上着
重进行区分,主要是我觉得这两点非常具有典型性,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深度
和广度上都可以进行挖掘和与拓展。
各位同仁不妨也可以从这几点切入进行
多维度和高层次的开发和提升。
花鸟与静物—十九世纪东西方两位大师的作品比较
在19世纪,东西方各自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其中以中国
的花鸟画家和欧洲的静物画家最为有名。
本篇文章将会比较两位大师的作品,分别是中国的齐白石和欧洲的卡拉瓦乔。
齐白石是中国二十世纪的著名画家,擅长花鸟画,其画风简洁、写意自然。
他的作品多以山水花鸟为主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而卡拉瓦乔则是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的一位艺术家,主要绘制静物、人物、宗教题材等。
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强烈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色彩为特色,代表了欧洲巴洛克艺术的最高水平。
在画风上,齐白石的花鸟画风格特别鲜明,以勾勒轮廓、点染构图为主,把握住了物象的精华。
他的花鸟画中,色彩鲜明、构图妙趣横生,富有浪漫情趣和生活气息。
卡拉瓦乔的静物画风格则更为写实,擅长描绘材质,尤其是铜、银、玻璃等物体,他的构图十分精致,将主体与背景完美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关于光影的运用,他的作品有着很强烈的戏剧性和情感张力。
在表现手法上,两位大师也有不同。
齐白石花鸟画作品的线条简单明快,用零乱的点描构成图案,通常不涉及紧凑的画面结构,而卡拉瓦乔的静物画受到巴洛克风格的影响,表现手法更加复杂,涉及很多繁复的细节和构图技巧。
总体而言,两位大师的作品都是当时艺术的代表作,不同的风格和文化背景使得他们的作品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在当代艺术领域中,这些作品仍然是极具收藏价值的杰作。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MING RI FENG SHANG90美 术 大 观文|唐燕子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之比较摘要:在中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浩如烟海、品类繁多的艺术形态。
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也呈现出霄壤之别。
中国画同悠久璀璨的中国文化一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一套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审美体系和艺术风格。
西方的油画同样经历了无数次历史的起伏和沉淀,最终铸就了独具西方特色的创作程序和审美标准。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的花鸟画与西方的静物画虽有着民族性、区域性的不同,但从世界艺术范畴的宏观角度出发,它们又有着许多相似性和互通性。
中国花鸟画追求“写真”,讲究作画贵有诗意,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来支撑艺术的创作;西方静物画追求“写实”,重理性分析,始终保持天人分立的思想模式。
通过对两者进行横向及纵向的剖析,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展示中西美术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中国花鸟画;西方静物画;相似 性;差异性;比较一、中国花鸟画概述花鸟画是中国绘画中最能表现民族特征和寄托民族感情的门类之一。
自唐以来,中国花鸟画独立成科,至今1300多年的历史,相比于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发展的时间较晚。
不同时代对花鸟画的划分有所不一,宋代郭若虚认为花鸟画仅包括“花竹翎毛”,同时代的刘道醇对郭若虚的观点进行了补充,在《五代名画补遗》中增加了“番马走兽”一类。
至现代,孔六庆先生在《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一书中认为,花鸟画是专指以动植物为题材,用中国画材料去表现的一门绘画。
总的来说,除人物和山水之外,凡是以花卉、禽鸟、鱼虫、蔬果、飞禽、走兽为表现对象的绘画,包括古代的龙、凤、麒麟等神话故事中的动物,都可以纳入花鸟画的范畴,因此花鸟画在中国的绘画体系中不能狭义地概括为花卉、禽鸟,它几乎包含了人类生活中接触的所有物象的总和。
按画法来划分,分为写意、工笔和兼工带写三种。
二、西方静物画概述静物画,英文作“still life”,静止的生活,即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这种物体如花卉、蔬果、器皿、书册、食品和餐具等,必须根据作者创作构思的需要,经过认真地选择,精心地布局和安排,使画面中的物体在形象和色调的整体关系上达到高度统一,传达出人赋予物象的内在情感力量。
山东版《美术鉴赏》复习提纲第1课《美术作品的特征》1、美术的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设计艺术书法篆刻2、美术作品的四个主要特征:(1)造型、空间特征;(如绘画、书法作品有二维空间,雕塑、建筑作品有三维空间)(2)视觉特征;(3)材料肌理特征;(4)静态特征。
其中造型、空间特征是美术作品的最基本特征。
3、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静态艺术、空间艺术。
4、中国画的画幅形式:中堂条幅条屏斗方手卷册页横披扇面5、按照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分类,可以将美术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
具象艺术的目的在于真实的表现现实,表现视觉的真实性或客观性,因此它具有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叙事性和情节性三个典型特征,中国画家王式廓的作品《血衣》就是典型性形象与典型环境相结合的具象艺术作品。
意象艺术的表达重在艺术家的主观精神世界,使其成为一种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性艺术类型。
如中国的剪纸艺术中的人物造型。
抽象艺术是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没有完全脱离自然对象,只是从其中抽取出某种适合的表现模式;有的完全舍弃物象,去进行纯粹的形式构成。
如康定斯基的《即兴之作26》。
第2课《学习鉴赏美术作品》1、美术作品的再创造:鉴赏者主动地、创造性的通过对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形式和艺术意味的鉴赏体验,去联想、发现、感悟作品,并用自己的审美感受去丰富、深化对作品主题涵义、美感创作的领会,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2、鉴赏美术作品的三个角度:了解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如梵高的《自画像》。
了解作品的艺术语言,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如莫奈《日出·印象》。
3、透视方法:传统中国画多采用散点透视,传统西画多采用焦点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4、“比较”是鉴赏美术作品的直观有效的方法,“比较”又分横比和纵比。
第3课《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1、人物画鼎盛期是唐、五代。
【美术理论研究】中国花鸟画早在原始社会上古时期已经出现萌芽,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记载:“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律历四时,亦纪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
”其到两汉六朝时初具规模,至中唐时期则独立成科,后经五代北宋发展成熟,至清初达到花鸟画的高峰,尤以“清初四僧”之一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为代表。
而据文献记载,在西方古希腊古典时期的艺术中就已经出现静物画,其萌芽甚至可以向上追溯到爱琴美术中克里特的陶器彩绘,然而其直到17世纪才真正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样式,其尤以荷兰的威廉·考尔夫、威廉·克拉斯·赫达等为代表艺术家。
后经夏尔丹、塞尚、凡·高、毕加索等艺术家的努力,达到新的高峰。
花鸟画与静物画分别作为中西方艺术中的重要分支,因建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从而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评判标准,进而体现出中西方不同的审美文化。
一、“似”的艺术追求不同中国花鸟画家不仅追求形似更重神似,强调深入观察动植物的形象情状,以书法入画,以笔墨塑形,提倡巧思与诗意,崇尚“不知我为虫草,草虫之为我耶”的物我同一的创作理念,具有写意性。
在艺术创作中,中国花鸟画家极其注重取舍,“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把一切不影响画面形象“真实性”的细节舍弃,“辄写两三枝可也”。
提出“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艺术大师齐白石就极崇尚以简驭繁之美,齐白石的虾只有五条腿,虽寥寥数笔,生动如真,画中空白无水,却给人一种虾在水中游怡然自得之感。
正如张怀瓘所说:“虽寄迹翰墨,其神气飘然,在烟霄之上,不可以图画间求。
”与之相对,受赫拉克利特的“模仿论”及达芬奇的“镜子说”影响,西方静物画家以浮雕般效果的“逼真再现”为创作理念,追求光影效果,以面塑形,追求缤纷色彩,崇尚画面的视觉真实性追求美中之真,极具写实性。
早在罗马共和国末期,维特鲁威就说:“不逼真的绘画不配得到人们的赞赏。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中国花鸟画在表现大自然景物方面的独特艺术思维特点.比较理解中西的差异。
主要知识点1、认知理解中西艺术中写生的不同内涵2、认知书法与中国画“书画同源”和中国画的“墨分五色”3、体验评价花鸟画与静物画在观察自然与表现手法的异同教学过程一.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如何对待“写生”中西绘画中都有“写生”一词,但在各自的艺术审美理想和创作观中,“写生”一词具有不同的内涵。
作品比较:《兔子》、《雪竹文禽图》教师提问:结合中西文化的不同背景,分析两幅作品的不同,(视觉、心理)学生讨论回答:(略)《兔子》(油画法夏尔丹)在该作品中,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真实再现了所描绘静物死亡兔子与四周的环境。
是对静物形象的深入观察、刻画的结果,力求真实地再现其见到的静物形象。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一种亲切、朴实的审美情趣。
突出一种视觉的真实之美。
雪竹文禽图(国画五代黄荃)图中水边数石叠起的岸上,所有景物上都布满积雪,皑皑一片,柳枝竹叶亦在积雪中努力伸展。
池塘上,雾气一片,水天一色,一片清寒静寂的景致,在静寂中又寓有生机.画中笔法奇峭,精细而又简洁,石的画法简练含蓄,竹树则枝叶具体,而寒鸟和双鸭则更生动传神.画中用墨洁净,设色简淡,是一种与其精工富丽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画风.突出的是一种静中带动的美感。
是一种心理的真实。
小结:西方绘画中:写生是指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画家通过直接面对静物的深入观察,完成对形象的刻画。
西方静物画突出的是“静”是对静物形象的深入观察刻画。
在中国传统画论中,写生是指描绘花果、草木、禽兽等的绘画,它指的不是绘画方式和过程,而是画面形象的生动效果.即画家不一定直接面对真花、真鸟去描绘,却要求作品不仅要描写花鸟的形,更要表现花鸟的神.中国花鸟画突出的是“动",是对花鸟形象的生动感觉和作者审美联想的表达。
课件展示:动、静、形似、神似对应中西绘画各自的特点。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中国花鸟画在表现大自然景物方面的独特艺术思维特点。
比较理解中西的差异。
主要知识点1、认知理解中西艺术中写生的不同内涵2、认知书法与中国画“书画同源”和中国画的“墨分五色”3、体验评价花鸟画与静物画在观察自然与表现手法的异同教学过程一.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如何对待“写生”中西绘画中都有“写生”一词,但在各自的艺术审美理想和创作观中,“写生”一词具有不同的内涵。
作品比较:《兔子》、《雪竹文禽图》教师提问:结合中西文化的不同背景,分析两幅作品的不同,(视觉、心理)学生讨论回答:(略)《兔子》(油画法夏尔丹)在该作品中,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真实再现了所描绘静物死亡兔子与四周的环境。
是对静物形象的深入观察、刻画的结果,力求真实地再现其见到的静物形象。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一种亲切、朴实的审美情趣。
突出一种视觉的真实之美。
雪竹文禽图(国画五代黄荃)图中水边数石叠起的岸上,所有景物上都布满积雪,皑皑一片,柳枝竹叶亦在积雪中努力伸展。
池塘上,雾气一片,水天一色,一片清寒静寂的景致,在静寂中又寓有生机。
画中笔法奇峭,精细而又简洁,石的画法简练含蓄,竹树则枝叶具体,而寒鸟和双鸭则更生动传神。
画中用墨洁净,设色简淡,是一种与其精工富丽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画风。
突出的是一种静中带动的美感。
是一种心理的真实。
小结:西方绘画中:写生是指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画家通过直接面对静物的深入观察,完成对形象的刻画。
西方静物画突出的是“静”是对静物形象的深入观察刻画。
在中国传统画论中,写生是指描绘花果、草木、禽兽等的绘画,它指的不是绘画方式和过程,而是画面形象的生动效果。
即画家不一定直接面对真花、真鸟去描绘,却要求作品不仅要描写花鸟的形,更要表现花鸟的神。
中国花鸟画突出的是“动”,是对花鸟形象的生动感觉和作者审美联想的表达。
课件展示:动、静、形似、神似对应中西绘画各自的特点。
作品赏析:野兔(水彩·德·丢勒)、写生珍禽图局部(国画·五代·黄荃)学生活动:在教室中,对自己认为美的静物进行写生。
要求:分为两部分(一方:以西方静物画的观察方式为代表,将见到的物体形象如实地还原;一方:为中国画为代表,将见到的物体形象认真观察后,默画下来)体会:中国画,画的不是很象,但表达自由。
不受光线,环境的限制。
西方画:画的较象,但表达不自由,受光线,环境的限制较大。
这就是中西方绘画的构图特点。
课件展示:二.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如何对待“构图”作品赏析:《白海棠图》(中国画清代邹一桂)、《蓝色花瓶里的花束》(油画佛兰德斯扬·博鲁盖尔)提问:两幅作品在构图上有何不同?学生回答:(略)《白海棠图》(中国画清代邹一桂)邹一桂:(1686-1766)清代著名画家。
字小山,号无褒,晚号二知。
无锡(今属江苏)人。
仕至礼部会议郎,加尚书衔。
善画人物、花卉、翎毛,偶画山水,师法宋人。
擅长水墨花卉,极有重名。
常写五色菊,墨花五彩,有清冷隽逸之气。
有的画用重粉点瓣,后以淡色笼染。
中国花鸟画运用的是自由写意的“折枝”构图法,其特点是,画家可以抓住花鸟最生动的部分进行刻画,不受观察角度与环境的限制。
《蓝色花瓶里的花束》扬·勃鲁盖尔曾任当地大公的宫廷画师,他善画花卉和风景,绘画方法倾向于修饰,笔触细腻,色彩具有装饰性风格.《蓝色花瓶里的花束》是用彩色线条一笔笔勾画出来的,笔细腻,力求光洁和质感,并强调明暗对比,讲究画面的韵律,节奏及色彩的响亮性。
西方传统静物画追求的是写实的形象再现,用完整的惟妙惟肖的空间刻画,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
学生活动:利用教师提供的道具,分别去演示一下,中国花鸟的构图原则:折枝法;西方静物画的构图原则:完整空间的静物构图法。
由于中国画家在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其艺术审美理想和创作观追求的是心理的真实,所以他们在绘画创作上,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审美观认为:万物有灵,四时皆性。
清代画家恽寿平: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
四山之意,山不能言,人能言之。
中国花鸟画家善于托物言志,缘物寄情,运用比喻、象征和寓意等方式,赋予自然的花鸟虫鱼以人的性格,所以在中国的花鸟画中,常常有这样的绘画题材。
课件展示:《墨梅图》、《墨竹图》、《松鹤延年图》教师提问:它们都代表什么含义?学生回答:(略)中国花鸟画具有独特魅力的另一个原因是绘画工具笔墨的运用。
由于绘画技法的不同,出现了工笔与写意画。
课件展示:《墨荷图》与《白海棠图》《白海棠图》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称为工笔;《墨荷图》属于写意画。
写意画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
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
三.关于中国画的“诗书同源”《墨荷图》1.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创作思想?(表达怎样的思想寄托)2.其创作技法有什么独特的特征?(书画同源)画中的“墨荷”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书法的韵味。
并配以书法写成的诗词。
给人以诗书画意一体的审美情趣。
《墨荷图》李鱓(shan)作《墨荷图》已近六十岁,早过知天命之年。
他常感慨人生,寄情于诗画,寓其生平遭遇和心态。
宋朝周敦颐撰《爱莲说》,将莲荷比作“花之君子”,李鱓两度被革科名,为官时廉政爱民,却因得罪上司又遭贬,便以莲荷自喻,抒发自己坚贞高洁的品格。
此图展现了经受暴风骤雨洗礼之后的荷塘一隅。
残破的荷叶或随波浮沉,或濯然独立,出污泥而不染,亭亭静直,香远益清的荷花在叶片中掩映成趣,清妍研优美,参杂其中的苇草遒劲飞动。
用水墨阔笔铺染的荷叶片,硬朗而丰腴,花瓣尖端用浓墨复勾,清新幽香,用中锋写出荷茎、苇草、荷花的圆浑体质,浓淡干湿,轻重缓疾同时兼用,整体笔墨虚实相生,烘染出恬淡宁谧的氛围。
构图以题字和印章补充大块空白,参差错落的行书上题七绝一首:《休拟水盖染污泥,墨晕翻飞色尽黧;昨夜黑云托浦溆,草堂尺素雨风凄。
”款署:“乾隆八年前四月李鱓写”,下钤白文方印两章。
这就是中国绘画中所谓的“书画同源”说。
是指中国绘画与书法使用同样的工具,也是指水墨画的用笔方法与书法用笔有相通之处。
例如画中的荷叶与茎的用笔画法就吸取了写毛笔字的用笔方法。
泼墨大写意,具有笔法运用恣意挥洒的特点,画家常常借用花鸟形象和笔墨意趣,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的诗意情怀,达到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目的。
所以中国画家不再以摩仿静物的外在形象为追求的最终目的。
作品赏析:《荷花水鸟图》(中国清画朱耷)1.作品的创作技法?(工笔?写意?)大写意,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2.作品描绘的花鸟形象有什么特征?画面中的花鸟形象进行了夸张(画面中的水禽翻着白眼,具有了人的神情),作者为什么这样画?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通过画面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愤世嫉俗的情感。
)作者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思想情感?3.作品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创作思想?我们先一起去了解一下作者朱耷:(朱耷出身明朝宗室,明亡时,年十九,国破家亡之痛甚切,装痴扮傻,佯作哑子。
性孤僻,借诗文书画排遣郁闷。
画花卉多写芭蕉、枯荷、古松;画鸟,多无名之鸟,画鱼,多无名之鱼,大都形象怪诞,表情奇特,冷酷逼人。
表现出作者的高傲、冷漠和仇视现实的状态。
署款“八大山人”,连笔如“哭之笑之”,寓“哭之意。
)《荷花水鸟图》孤石倒立,疏荷斜挂,一只翻着白眼的缩脖水鸟独立于小头朝下的怪石之上。
从他的这一类作品中,人们很容易察觉作者怪诞、冷漠、高傲、孤独、白眼向人的个性特征。
他作画常取枯枝败叶,孤影怪石,表现他心中那种残山剩水,地老天荒的精神世界。
但他作画的“纯用减笔”和笔墨酣畅,内蕴胸逸,心手通贯的表现效果,则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
从抽象继承法的角度讲,这对中国画创作、笔墨形式和大写意花鸟画发展是有一定贡献的。
学生活动:《墨竹》(中国画清代郑燮)、《水果篮》(油画意大利卡拉瓦乔)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相比你更喜欢哪幅作品?请谈谈你的理由。
小结:从中西传统花鸟画和静物画得不通“写生”观,以及狗头守法、造型守法的比较可以看出:西方画家善于通过色彩、光影、质感、空间的表现手法对静物做深入的写实描绘,把客观之真与理想之美结合起来;中国画家则通过不以摹仿景物的外在形象为目的,而是借花鸟形象和笔墨意趣,表达自己内心的诗意情怀。
作业:写一篇评论或感受中国花鸟画、西方静物画的短文,(你认为中国花鸟画有什么优点,缺点;西方静物画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形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你更喜欢哪一类,试说出原因)中国古代花鸟画课类型:欣赏课(运用课件多媒体教学)课时: 2在中国画中,有一种以花草、鸟虫为题材的绘画,这就是花鸟画。
花鸟形象的出现,我们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至魏晋南北朝,已有不少画家以花鸟为题材进行创作,可是,直到唐代它才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并走向成熟。
一、什么是花鸟画?顾名思义,就是以花和鸟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画。
花鸟画的题材不仅仅只局限于花和鸟,鱼、虫、禽、兽、瓜果、蔬菜等都可以成为花鸟画表现的题材。
二、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区别。
(细心观察两者,体会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1、工具及其使用上;2、观察方法和造型手段上;3、构图位置和章法气势的把握上;4、空间背景环境和画面色彩气氛的处理上;5、一幅作品的装裱上等等……三、花鸟画的分类:1、没骨花鸟画:用各种颜色或墨直接渲染出物体形象的方法。
对工笔画来说,它比较随意,对写意画来说,它比较工细。
2、写意花鸟画:写意画可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小写意是是通过相对(工笔花鸟画)比较自由的方法表现对象的形态、特征。
它的特点是真实、生动。
是花鸟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画法。
大写意在中国画中是一种比较难掌握的画法,需要有很好的基本功,在表现对象的时候,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造型大胆、夸张。
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创造性、趣味性,给人一种潇洒、气派、落落大方的艺术感受。
大写意和小写意都是在生宣纸上作画,他们的区别在,大写意比较概括,小写意比较具体。
3、工笔花鸟画:可分为工笔白描花鸟画、工笔淡彩花鸟画、工笔重彩花鸟画。
①白描又称线描,使用工细的毛笔将所要表现的对象的外形勾画出来。
它是一种单色画,它的特点是单纯、简洁。
②淡彩花鸟画是在白描的基础上,按照表现对象的固有色,淡淡的渲染一层或两层颜色的花鸟画作品。
它的特点是淡雅、清新。
③重彩花鸟画是在淡彩花鸟画的基础上,反复渲染,使所画对象的固有色达到饱和状态为止,甚至夸张表现对象本身色彩的花鸟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