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
- 格式:ppt
- 大小:399.50 KB
- 文档页数:29
主要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考试试题
一、X型题(本大题11小题.每题1.0分,共11.0分。
以下每题由一个题干和
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
第1题
可用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平喘类药物有
A 肾上腺素
B 麻黄碱
C 胆茶碱
D 色甘酸钠
E 异丙阿托品
【正确答案】:C,E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茶碱静脉注射过快可引起
A 呼吸抑制
B 心律失常
C 惊厥
D 血压骤降
E 支气管哮喘
【正确答案】:B,C,D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镇咳药包括
A 贝美格
B 多沙普仑
C 维静宁
D 溴己新
E 那可丁
【正确答案】:C,E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不属于过敏介质阻释药的是
A 福摩特罗
B 沙丁胺醇
C 色甘酸钠
D 布地奈德
E 酮替芬
【正确答案】:A,B,E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下列属于β受体激动药的治疗哮喘的药理作用是
A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B 降低哮喘患者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
C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D 阻断腺苷受体
E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
【正确答案】:A,C,E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属肾上腺受体激动药的平喘药物是
A 布地奈德。
呼吸系统药理学呼吸系统药理学是研究影响呼吸功能的药物作用和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到多种药物,包括止咳药、支气管扩张剂和抗凝剂等,这些药物对呼吸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
本文将以呼吸系统药理学为主题,探讨不同药物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1. 祛痰药祛痰药是指用于促进痰液排出的药物。
常见的祛痰药包括阿托品、溴己新和氨溴索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少气道平滑肌的痉挛,促进支气管分泌物的排出,从而缓解哮喘(asthma)和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等疾病的症状。
2. 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是一类通过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来缓解支气管痉挛和增加气流的药物。
β2受体激动剂是最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包括沙丁胺醇、托特罗林和丙托溴铵等。
这些药物通过刺激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使其产生舒张作用,从而缓解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症状。
3. 止咳药止咳药是一类用于缓解咳嗽症状的药物。
根据咳嗽的机制不同,止咳药可分为中枢性止咳药和周围性止咳药。
常用的中枢性止咳药包括吗啡和可待因,它们通过抑制咳嗽中枢来缓解咳嗽。
而周围性止咳药则通过抑制咳嗽感受器或减少痰液的黏度来起到止咳的作用。
4. 呼吸抑制剂呼吸抑制剂是一类抑制呼吸中枢功能的药物,常见的呼吸抑制剂包括吗啡和安眠药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少呼吸频率和深度,产生镇静和催眠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量使用呼吸抑制剂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5. 抗凝剂抗凝剂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药物。
在呼吸系统中,抗凝剂主要应用于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抗凝剂包括华法林和肝素等,它们通过抑制血液凝固因子的活性,阻止血栓形成和扩大,从而减少血栓相关的呼吸系统损伤。
总结起来,呼吸系统药理学涉及到多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祛痰药、支气管扩张剂、止咳药、呼吸抑制剂和抗凝剂等药物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氨茶碱临床上应用于氨茶碱,又称茶碱,是一种常用的呼吸道解痉药物,具有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的功效。
在临床上,氨茶碱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本文将介绍氨茶碱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1. 哮喘治疗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
氨茶碱作为一种支气管舒张剂,可以通过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呼吸道通畅,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在急性哮喘发作时,氨茶碱可以迅速减轻症状,起到快速缓解的作用。
长期使用氨茶碱也可以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氨茶碱通过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可以有效缓解COPD患者的症状,减轻呼吸困难感,提高运动耐受力。
氨茶碱还可以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发生率,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对于COPD的长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除了哮喘和COPD,氨茶碱在临床上还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等呼吸系统疾病。
氨茶碱通过扩张支气管,改善肺功能,可以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氨茶碱作为一种常用的呼吸道解痉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特别适用于治疗哮喘、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
医生在使用氨茶碱时应注意剂量、频率等问题,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让读者更加了解氨茶碱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医生的用药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分值预测本章预测分值:7分1.镇咳药分类。
2.可待因、福尔可定及苯丙哌林特点。
3.祛痰药的分类。
4.乙酰半胱氨酸、桉柠蒎和羧甲司坦特点。
5.平喘药的分类、药理作用。
6.β2受体激动剂、黄嘌呤类药物、吸入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白三烯调节剂的特点。
7.哮喘临床选药。
二、考点串讲第一节镇咳药一、镇咳药分类1.中枢性镇咳药: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包括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可待因、双氢可待因、福尔可定、苯丙哌林、依普拉酮、二氧丙嗪。
2.外周性镇咳药:抑制呼吸道黏膜上的牵张感受器,有那可丁、左羟丙哌嗪。
3.兼有中枢性和外周性两种镇咳药:苯丙哌林、依普拉酮。
镇咳强度:苯丙哌林(是可待因的2-4倍)>可待因(与右美沙芬相当)>喷托维林(为可待因的1/3)第二节祛痰药一、祛痰药分类1.恶心性祛痰药:氯化铵、愈创甘油醚2.黏痰溶解剂:乙酰半胱氨酸、溴己新、氨溴索、桉柠蒎3.黏痰稀释剂:羧甲司坦4.刺激性祛痰药:碘化钾、愈创木酚磺酸钾记忆:铵恶心,溶解胱溴(袖),稀释羧甲(锁家),钾刺激。
二、祛痰药特点1.乙酰半胱氨酸:可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等毒性物质的损害,故还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解救、环磷酰胺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的治疗。
(1)颗粒剂用温开水(禁用80℃以上热水)溶解后直接服用,也可加入果汁中服用。
(2)在酸性环境下作用减弱,加服适量碳酸氢钠能增强疗效。
(3)与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类合用(减弱抗菌活性)。
必需使用时,可间隔4h或交替用药。
(4)与硝酸甘油合用可增加低血压和头痛的风险。
(5)本品为巯基化合物,易被氧化,可与金属离子络合,储存期间应避免接触空气、氧化剂、某些金属、橡胶。
2.桉柠蒎:除促进黏痰溶解外,还有抗炎作用,可减轻支气管黏膜肿胀、扩张支气管,并可用于支气管造影术后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第三节平喘药一、平喘药分可为六类:(1)β2受体激动剂:包括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沙美特罗等。
(2)M胆碱受体阻断剂:如异丙托溴铵。
2023年临床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指南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临床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指南。
以下是我们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建议:
1. 支气管炎
- 对于急性支气管炎:
- 休息和充分水分摄取,避免过度用药。
- 对症治疗:咳嗽、发热等症状可以使用抗生素和退热药物缓解。
- 支持性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或蒸汽浴。
-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
- 停止吸烟或避免二手烟。
- 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性类固醇等药物进行长期治疗。
- 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和随访。
2. 肺炎
- 对于细菌性肺炎:
- 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 休息和充足的液体摄入。
- 根据症状使用退热药物。
- 随访检查病情,确保炎症得到控制。
- 对于病毒性肺炎:
- 对症治疗:休息,保持充足的液体摄入,使用退热药物。
- 存在并发症或病情加重时,需要及时就医。
3. 哮喘
- 按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 使用支气管舒张剂进行急性发作的缓解。
- 使用吸入型类固醇作为长期控制治疗。
- 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性指南,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专业医生的建议而定。
对于治疗方案中的药物使用,务必遵循医生的指导和使用说明。
以上是2023年临床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基本指南,希望能对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呼吸系统用药一览表(呼吸内科)呼吸系统用药一览表(呼吸内科)
以下是一份呼吸内科常用的药物清单及其用途。
支气管舒张剂
- 氨茶碱:用于缓解支气管痉挛,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
- 哌卡特: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痉挛的紧急治疗,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 皮质类固醇: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用于控制气道炎症和减轻哮喘症状。
抗生素
- 青霉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 强力霉素:适用于治疗某些耐药菌引起的严重呼吸道感染。
- 头孢菌素:广谱抗生素,可治疗呼吸系统各类感染。
粘稠剂
- 止咳糖浆:用于缓解痰液黏稠、引起咳嗽的症状。
- 祛痰药:如溴己新、盐酸氨溴索等,可帮助清除呼吸道积聚的痰液。
其他药物
- 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喷嚏等症状。
- 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用于缓解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疼痛。
- 抗炎药物:如布洛芬、泼尼松龙等,可减轻呼吸系统炎症导致的不适。
以上只是部分呼吸内科常用药物的一览表,根据个体情况和疾病类型,具体的用药需由医生根据临床判断进行决定。
请在用药前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勿替代医师的指导,用药前请咨询专业医生。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第一节镇咳药概述使用:轻度咳嗽有利于排痰,无需应用镇咳药;痰液较多,单用镇咳药将使痰液滞留在气道。
因此,只有在无痰或少痰而咳嗽频繁、剧烈时适宜应用镇咳药。
分类:(1)中枢性镇咳药:选择性地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包括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可待因等。
(2)外周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中任何一个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有苯丙哌林、甘草合剂、咳嗽糖浆等。
执业药师资料更新入QQ群:697558966 购买资料联系联系QQ:956349101一、药理作用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1.喷托维林:无成瘾,无依赖,不抑制呼吸的中枢性镇咳药,选择性抑制延髓咳嗽中枢。
兼有外周镇咳作用,镇咳为可待因的1/3,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无痰干咳。
2.苯丙哌林:(1)主要阻断肺-胸膜的牵张感受器产生的肺迷走神经反射,并具有罂粟样平滑肌解痉作用;(2)镇咳作用较强是可待因的2-4倍,可用于百日咳。
无麻醉作用,不引起便秘,无成瘾性,未发现耐受性。
3.可待因(1)类似吗啡,作用于吗啡受体,选择性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镇咳作用强,约为吗啡的1/4,作用迅速适用于剧烈干咳,刺激性干咳。
(2)抑制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痰液黏稠,难以咳出。
(3)中枢性镇痛、镇静作用,具有成瘾性。
4.右美沙芬镇咳强较可待因略强,但无镇痛,无成瘾,无依赖,无耐受。
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中枢镇咳。
无镇痛作用。
不抑制呼吸。
用于感冒、咽喉炎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时的干咳。
【配伍选择题】A.右美沙芬B.氯化铵C.可待因D.苯丙哌林E.羧甲司坦1.具有成瘾性的中枢性镇咳药是2.没有成瘾性,兼有中枢和外周镇咳作用的药品是『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可待因具有成瘾性属于中枢性镇咳药;苯丙哌林没有成瘾性,兼有中枢和外周镇咳作用。
(二)典型不良反应1.中枢性镇咳药(右美沙芬、可待因、喷托维林、福尔可定)常见幻想;可待因,长期应用产生依赖性。
呼吸内科疾病处⽅⽤药解析呼吸内科疾病处⽅⽤药解析⼀、呼吸系统疾病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70%~80%由病毒引起,20%~30%为细菌所致。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全⾝酸痛、乏⼒,常伴⿐塞、流涕、打喷嚏。
检查可见⿐腔黏膜充⾎、⽔肿,咽部轻度充⾎。
⾎象见⾎⽩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升⾼。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为畏寒、发热、明显咽痛。
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扁桃体肿⼤,表⾯有黄⾊点状渗出物。
⾎象见⾎⽩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
[处⽅1]阿司匹林 0.3g 每天3次⼝服利巴韦林 0.2g 每天3次⼝服适应证: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发热、全⾝酸痛症状为主。
分析:阿司匹林⼜名⼄酰⽔杨酸,为解热镇痛抗炎药,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作⽤机制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有关。
本药禁⽤于活动性溃疡病、消化道出⾎、⾎友病、⾎⼩板减少症及有阿司匹林过敏史者。
利巴韦林(病毒唑)为⼴谱抗病毒药,对多种RNA 和DNA 病毒有抑制作⽤,能阻⽌病毒的复制。
不宜⼤剂量应⽤,以防引起胃肠道反应、贫⾎、⽩细胞减少,孕妇禁⽤。
使⽤阿司匹林是作为对症治疗;早期使⽤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可缩短疗程。
[处⽅2]对⼄酰氨基酚 0.3g 每天3次⼝服双嘧达莫 25mg 每天3 次⼝服银黄⼝服液 10ml 每天3次⼝服适应证: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发热、咽痛症状为主。
分析:对⼄酰氨基酚为解热镇痛药,能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
本药对胃肠刺激⼩,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应⽤阿司匹林的病例宜选⽤本药。
双嘧达莫⼜名潘⽣丁,为抗⼼绞痛药,近年发现双嘧达莫还具有⼴谱抗病毒作⽤,能选择性地抑制病毒RNA的合成,从⽽抑制病毒的增殖。
银黄⼝服液由⾦银花和黄芩提取物组成,其有效成分绿原酸、黄芩苷均具有⼴谱抗菌、抗病毒及解热作⽤。
使⽤对⼄酰氨基酚是作为对症治疗;早期使⽤双嘧达莫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可缩短疗程;联⽤银黄⼝服液,可增强对⼄酰氨基酚的解热作⽤,增强双嘧达莫的抗病毒作⽤。
临床药物治疗学——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下篇各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下篇内容特点---1.范围广: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内分泌、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精神病、疼痛;2.内容多:43种疾病;3.程度深: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治疗方案、药物选择、用药方法、药物相互作用等4.应用性强:贯彻药师深入临床一线、指导科学用药的原则。
---下篇知识结构------下篇应试策略---1.请先复习《药理学》等内容,再复习本部分内容;2.不求面面俱到,只抓重中之重;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二、肺炎三、支气管哮喘四、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五、肺结核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原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休息、戒烟、多饮水、补充适当的维生素。
2.用药目的与原则抗病毒药物/抗感染/对症治疗。
(二)治疗药物选择及合理应用1.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1)青霉素为首选,疗程10天(2)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疗程10天(3)其他可选药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疗程10天2.急性细菌性中耳炎(1)初治宜口服阿莫西林。
(2)其他可选药物有复方磺胺甲噁唑和第一代、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
3.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同急性细菌性中耳炎※补充考点:抗感冒药的组方原则由于感冒发病急促,症状复杂多样,迄今尚无一种药物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采用单一用药不可能缓解所有症状,一般多采用复方制剂。
后备军:菠萝蛋白酶、右美沙芬、人工牛黄……二、肺炎(一)概述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肺炎的临床表现——症状:咳、痰、喘、呼吸困难;体征:发热、听诊肺部固定湿罗音;检查:X线斑片影。
(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1.抗感染治疗是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重症肺炎首选广谱强力抗生素。
2.应重视病原检查——给予抗菌治疗前先采取痰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体温高、全身症状严重者同时送血培养。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指南中文版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指南主要涵盖了各种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药物的选择、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等内容。
下面将分别就几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及其治疗药物进行讨论。
1. 哮喘:哮喘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为气喘、气急、咳嗽等。
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
SABA可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同时也常用于急性重症哮喘的紧急治疗。
对于持续性哮喘患者,长效控制药物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常用的ICS有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
在严重哮喘的治疗中,还可以考虑使用口服激素如泼尼松龙。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慢性肺部疾病,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是COPD 治疗的关键药物。
常用的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包括沙丁胺醇,LABA则有沙美特罗。
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也常用于COPD的治疗。
对于严重的COPD患者,可酌情考虑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
3. 肺炎:肺炎是引起肺组织炎症的常见疾病,根据病原体分为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
对于细菌性肺炎,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常为首选。
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可酌情使用呼吸喷雾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病毒性肺炎目前缺乏特效药物,对于轻型病例,通常采用对症治疗,如退热药物。
4.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乏力等。
肺结核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
经典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在治疗肺结核时,需要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结核药物和剂量。
此外,对于某些特殊疾病如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等,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总之,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准确的用药指导,可以根据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2呼吸系统疾病用药2.1 哮喘及其用药 (2)2.1.1 哮喘的药物治疗 (3)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药物治疗 (7)2.3 支气管舒张药 (8)2.3.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8)2.3.1.1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 (8)2.3.1.1.1短效β2受体激动药 (8)2.3.1.1.2长效β2受体激动药 (8)2.3.1.2 其它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3)2.3.2抗胆碱支气管舒张药 (15)2.3.3茶碱类支气管舒张药 (16)2.4糖皮质激素 (19)2.5 色甘酸盐及相关治疗和白三烯受体拮抗药 (24)2.5.1 色甘酸盐及相关治疗 (24)2.5.2 白三烯受体拮抗药 (25)2.6 抗组胺药 (27)2.7过敏原免疫治疗用药 (37)2.8变态反应急症及其用药 (39)2.9呼吸兴奋药 (41)2.10 氧 (42)2.11黏液溶解药 (43)2.12镇咳药 (47)2.13 祛痰药 (51)2.14减鼻充血药 (51)本章包括下列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1.哮喘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咳嗽2.1 哮喘及其用药哮喘(asthma)的治疗药物包括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药、抗胆碱药、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药、茶碱、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钠,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药。
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情严重度判断和治疗原则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取决于发作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
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成人哮喘急性发作的一般治疗策略测茶碱血药浓度,如同时应用大环内酯类、H2受体拮抗剂、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茶碱剂量应酌减。
2.1.1 哮喘的药物治疗吸入此途径可使药物直接进入气道,比口服所需药物剂量小,且不良反应少。
压力型定量手控吸入器是很多治疗哮喘药物有效便捷的给药方法。
储雾罐装置能提高给药效率,尤其对于15岁以下儿童和使用压力型定量手控吸入器有困难的患者;储雾罐还能减少吸入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局部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