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有限公司原辅材料进货检验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0
原辅材料采购、查验制度一、目的为了对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的实施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符合要求,交货及时,特制订此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的原辅料及包材的采购。
三、职责:1、生技科、质检科负责对供应方的评价和采购的实施。
2、质检科负责对采购产品进行质量验证。
3、总经理负责合格供应方名单、采购计划和订货合同的审批。
四、工作程序:1、供销科应及时收集供销商档案,内容包括:供应商名称、产量、生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和供货情况等方面的资料,分类别建立档案。
供应商档案应包括:1)法人资料、资质、资信2)产品质量状况3)价格与交货期2、对合格供应商的控制1)质检员对供应商每次供货时进行检验2)供应商每次供货时对其抽检,检验结果不合格时按照公司《不合格管理制度及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如果交货期、交货数量没有按照0合同要求时由采购人员对其进行警告,严重时撤销其供应商资格。
3、采购的原料的控制所采购的产品必须符合相关规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相关法律要求,必须有QS生产许可证的标识,严格按照公司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对产品进行验收,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拒收,合格的产品及时由供应部入库。
五、产品验收:1、供应商必须提供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在发证范围内)和出厂检验合格证明。
2、外包装是否破损,有污渍3、验证货物和相关证明材料是否相符4、标识是否清楚、正确5、质检员抽样检测微生物和理化检测指标,合格时方可使用。
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一、采购管理制度1目的确保外购物资符合规定要求,满足本企业生产、经营运作的需要,使采购过程处于受控制状态。
2范围2.1适用于本企业生产所需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等的采购。
2.2适用于本企业生产所需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等的采购验证工作。
3职责3.1供销科根据需求制定采购计划,经主管部门批准后从合格供方处采购,并对采购物资质量负责;3.2质检科负责对原辅材料进行检验或验证;3.3仓库保管员负责对检验或验证合格后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入库保管。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验收、运输和贮存管理制度原辅料采购查验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使厂对采购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实施有效控制,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价格合理,交货及时,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使用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采购。
三、职责技术部指定所需采购物资的质量标准或要求并对样品进行检验和试验;生产部根据技术部提出的工艺要求做小批量生产试验;副厂长负责对合格供应商名单的审批;厂长负责采购计划的审核和批准。
四、工作程序1、采购应及时收集填制《供应商调查表》,内容包括:供应商的名称、产量、供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和供货情况等方面的资料,由主管人员汇总分门别类建立档案。
供应商的档案包括:A、法人资料、资质、资信等;B、产品的质量状况;C、价格与交货期;D、历史业绩等。
根据这些做出《合格供应商名单》。
2、对合格供应商的控制A、货检员对供应商每次供货时进行抽样检验。
B、供货商每次供货如产品质量不合格,按本厂《不合格品控制秩序》执行,如交货期交货数量等没按合同进行时,可由采购员对供应商提出警告,严重时发出暂撤销供应商关系的通知。
3、采购资料对主要原辅料的采购由采购部门根据订货合同对原材料的需求量要求和库存情况制定采购计划,注明品名、规格数量、采购依据等报厂长批准。
在《合格供应商名单》上选择供应商并与之取得联系,拟制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的拟制必须符合国家《合同法》有关规定,《采购合同》由采购部门保管。
4、采购产品的验证采购产品的验证按《原辅料包装材料标准》的规定执行。
采购产品出现不合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原辅料及包装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实行生产许可证的坚决采购有QS标志的产品,质量检验科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验收,不合格的拒收,合格的办理手续入库。
原辅料包装材料的验收从合格供应商采购的原辅料包装材料,供应商应提供有关证明材料,采购产品进厂后质检部进行验收的同时还需对供应商名称,货证是否相符等相关资料进行核对.具体控制如下:1)、国产采购产品(即原辅料、包装材料)验收;在按照《原辅料标准及检验和试验方法》、《包装材料标准及检验和试验方法》、《各种原辅料包装材料供应商提供的证明材料清单》进行验收的同时,还要按照下述规定进行严格控制,并做好相关检验,验证内容的记录.采购产品进厂时要严格控制其验收检验过程,供应商必须提供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如在发证范围)和出厂检验合格证明;如供应商未提供或证明内容与规定不符时,应视情况对其采购产品拒收或单独存放。
食品公司原材料质量检验流程一、引言原材料质量是影响食品公司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食品公司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原材料质量检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品公司原材料质量检验流程的各个环节和操作步骤。
二、采购前的准备工作在采购原材料之前,食品公司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能够有效地进行质量检验。
具体步骤如下:1. 制定原材料采购标准:食品公司应根据产品特点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原材料采购标准。
标准应包括原材料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标准指标等内容。
2. 寻找可靠的供应商:食品公司应根据自身需求及供应商的信誉、生产能力等因素,选择可靠的供应商。
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义务。
3. 确定检验设备和人员:食品公司需要配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并培训专业的检验人员,确保能够准确地进行原材料质量检验。
三、原材料质量检验流程食品公司的原材料质量检验分为三个主要环节:进货检验、仓储检验和生产前检验。
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检验内容和操作步骤。
1. 进货检验进货检验是指在原材料送达公司之后的第一次检验。
其目的是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
具体流程如下:(1)样品采集:从每批原材料中,按照一定的比例采集样品。
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并避免因采样不当而导致结果失真。
(2)外观检查:对样品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3)理化指标检验: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和公司的标准,进行理化指标的检验。
包括pH值、水分含量、溶解度等方面的检测。
(4)微生物检验:对样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判断是否存在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
2. 仓储检验仓储检验是指在原材料入库后的定期检查,以确保存放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并及时发现任何质量问题。
具体流程如下:(1)查看存储条件:检查原材料的存储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2)外包装检查:检查原材料的外包装是否完好,并确保标签上的信息与实际一致。
食品与食品原料采购进货查验制度模版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食品与食品原料的采购进货查验流程,确保采购的食品和食品原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以保障食品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我司所有食品与食品原料的采购进货环节。
二、定义1. 食品:包括加工食品、原料食品等各类食品产品。
2. 食品原料:用于食品加工生产的各类食品原材料。
3. 采购:指我司对食品与食品原料进行购买的行为。
4. 进货查验:指我司对采购的食品与食品原料进行检验、验收的过程。
三、采购程序1. 采购需求确认: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和销售需求确认所需的食品与食品原料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并填写采购申请表。
2. 供应商选择:采购部门根据我司的供应商审核程序,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进行询价或招标,并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3. 供应商评估: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经营资质、产品质量、交货期等进行评估,并记录评估结果。
4. 采购合同签订: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达成一致后,签订采购合同,并约定质量标准、交货期等具体要求。
5. 采购执行:按照采购合同要求,采购部门及时向供应商下发正式采购订单,并提醒供应商按时交货。
四、进货查验流程1. 采购检验通知:采购部门在收到供应商交货通知后,立即通知质量监控部门进行进货查验。
2. 进货查验准备:质量监控部门收到采购检验通知后,负责准备相应的进货查验设备和工具,并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进货查验操作:质量监控部门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对食品与食品原料进行外观、气味、颜色、温度等方面的检验,并取样进行实验室检测。
(注:实验室检测结果需在规定时间内出具)4. 进货查验记录:质量监控部门对每次进货查验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采购物料名称、规格、数量、进货日期、供应商、检验结果等信息。
5. 进货查验分类处理:根据进货查验结果,质量监控部门将每批次进货分为合格、不合格和待判定三种情况,合格的即时入库,不合格的及时通知采购部门退货,并进行退货处理,待判定的依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做出相应决策。
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范文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原辅材料进货查验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原辅材料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符合要求,适用于公司的所有进货原辅材料。
二、定义1. 原辅材料:指用于生产或加工产品的物料和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
2. 进货查验:指对原辅材料进货前的数量、质量和规格进行检查和确认。
三、查验程序1. 供应商选择:在进货前,公司将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署供货协议。
2. 进货前检查:进货前,采购人员应当按照产品的规格和要求,仔细查看原辅材料的相关证书、报告、样品等,并与供应商确认。
3. 进货前抽检:根据公司的抽检标准和比例,对原辅材料进行抽检,确保其质量和规格符合要求。
抽检结果应当进行记录,并与供应商共同确认。
4. 进货验收:在收到原辅材料后,仓库人员应当按照进货单上的数量和规格进行验收,并与供应商共同确认。
5. 检验记录:进货人员应当对每一批原辅材料的进货查验进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进货时间、供应商信息、进货数量、抽检结果等。
记录应当完整、准确。
6. 异常处理:如果发现原辅材料有质量问题或规格不符合要求,应当立即与供应商联系并协商解决方案。
所有的处理结果应当记录并进行归档。
四、查验要求1. 数量查验:进货人员应当按照进货单上的数量进行验收,并与供应商确认。
2. 质量查验: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货人员应当对原辅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其没有明显的质量问题。
3. 规格查验:进货人员应当按照产品的规格和要求,对原辅材料的尺寸、外观等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要求。
4. 抽检标准和比例:公司应当制定相应的抽检标准和比例,对原辅材料进行抽检。
五、责任和权利1. 采购人员:负责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确认原辅材料的相关证书和样品。
2. 仓库人员:负责按照进货单上的数量和规格进行验收,并对进货查验进行记录。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进货查验的标准和要求,对抽检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参与解决质量问题的处理。
原辅材料进货检验程序原辅材料进货检验程序文件名称制定日期原辅材料进货检验程序10月26日,XXXX文件编号修订:1.0生效日期JD-QP-03页:1/ 2。
1,,文件修订记录表天修订摘要号以2文件性质程序文件编制JD-QP-1/2 3|文件编号199名称制定日期03修订的修订批准为准XXXX 41.0目标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合同要求,防止不合格原材料的使用2.0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来料原辅材料(指直接添加到巧克力等食品中的各种可食用材料,是巧克力等食品的典型成分)3.0职责3.1技术部应制定原材料检验标准3.2质量控制部负责制定原材料检验方法,并根据原材料检验标准进行取样和测试。
3.3物流部负责通知货物到达和原材料的仓库管理。
4.0工作程序4.1。
流程图原材料进厂5仓库接收检验通知书感官检验免检抽样检验不合格退货合格退货让步放行690017文件属性程序文件编号JD-199原材料到货后,在采购部填写《原材料进货申请表》,并通知质量控制部检查 4.3。
感官检查:检查包装外观、密封、生产日期、保质期、材料外观、气味、味道等。
4.4。
免检和强制检验:根据原辅材料检验说明免检原材料应直接填写《原辅材料储存申请表》,并直接入库。
所需原材料应按照“原辅材料投料检验指南”进行取样和检验检验结果应填写《原辅材料储存申请表》,并交付仓库管理人员,同时签发合格或不合格标签。
4.5。
合格的原材料由仓库人员贴上合格的标签,送生产部使用。
不合格的原材料应贴上不合格标签,等待处理。
不合格原材料的评审和处理程序参照《不合格产品控制程序》。
84.6。
生产急需的原材料不能检验时,由生产部填写《特殊放行申请表》,交技术部审核。
如果获得批准,生产部门可以使用该批数量有限的原材料。
同时,质量控制部门应尽快检查材料。
如果结果符合要求,将发放合格标签。
如果检测结果不符合《原辅材料检验标准》,应立即停止检测,由技术部门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该产品以及如何处理已生产的产品。
食品进货查验制度范本一、背景和目的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加强对食品进货的管理和检验,制定本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进货食品的查验,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三、责任和义务1. 采购部门负责食品的选购和进货工作,并保证采购的食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 仓储部门负责对进货食品的查验和储存,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3.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对进货食品进行检验和验货,并向上级报告食品质量情况。
4. 销售部门负责对进货食品的发货和销售,确保食品安全和合规性。
四、食品进货查验流程1. 采购部门根据需求编制食品进货计划,并与供应商进行协商和签订进货合同。
2. 采购部门收到进货食品后,仓储部门负责将食品送至专用存储区域进行储存,待查验前不得拆封或使用。
3. 质量检验部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对进货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包括外包装和内部成分检测。
4. 质量检验部门根据检验结果开具验货报告,其中应明确食品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应说明原因和处理意见。
5. 若食品经检验合格,仓储部门将其放行,并向销售部门发货。
6. 若食品经检验不合格,质量检验部门应立即通知采购部门和供应商,并按照公司规定进行退货、更换或处置处理。
7. 销售部门收到进货食品后,应密切关注食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确保食品在销售前符合要求。
五、食品进货查验记录1. 采购部门应对每批进货食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供应商信息、进货日期、进货数量等。
2. 仓储部门应对进货食品的存储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存储位置、存储条件、存储时间等。
3. 质量检验部门应对每批进货食品的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抽样数量、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
4. 销售部门应对每批进货食品的销售情况进行记录,包括销售日期、销售数量、销售渠道等。
六、食品进货查验结果处理1. 若进货食品检验结果合格,仓储部门和销售部门可正常发货和销售。
2. 若进货食品检验结果不合格,质量检验部门应立即通知采购部门和供应商,并按照公司规定进行退货、更换或处置处理。
食品公司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检验验收制度为加强对各种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质量验收,把好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进厂质量关,确保产品质量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制定《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验收制度》。
1、各种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进厂后,必须进行质量验收。
未经质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一律不准入库,更不能用于生产。
2、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质量验收工作由质量部门负责,供应部门协助。
3、公司使用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主要有:面粉、食盐、包装袋、纸箱等。
4、验收依据: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及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证明材料或企业标准的规定进行验收。
5、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验收一般采用外观检查和质量证明验收合格的方式进行,必要时送化验室或当地质检部门进行质量检验。
6、外观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为:包装质量是否完好、标识内容与要求的质量要求是否一致、产品是否出现异常情况等。
质量证明验收的主要内容为:产品出厂的检验合格证、标签、有效检验报告及其他有效质量证明。
7、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验收情况由质量验收人员及时分别填写《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验收记录》。
8、《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验收记录》内容至少要包括:物品名称、生产厂家、型号规格、执行标准、生产日期、进货日期、进货数量、索证情况、合格数量、验收人员姓名、验收日期等。
9、《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验收记录》由质量监督员保管。
负责人要经常对验收记录的完整性、及时性和正确性进行检查。
保管员凭《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验收记录》办理物品入库手续。
10、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质量证明资料由质量监督员妥善保管。
11、需要送质量检验部门检验的样品,由质量监督员负责抽样、送样和检验。
12、质量验收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由供应公司负责作出退货的决定,并负责实施。
食品与食品原料采购进货查验制度是指组织机构或企业为保障食品安全,落实食品质量管理的要求,制定的关于食品与食品原料采购进货的查验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所采购的食品和食品原料符合相关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以避免因使用不合格的食品原料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该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采购进货前的准备工作:明确食品与食品原料的采购标准和要求,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确定可信赖的供应商名单。
2. 采购进货的流程:包括确定采购需求、询价比较、选择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等环节。
3. 采购进货查验的方式:可以通过抽样检验、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食品原料的适用性测试等方式进行查验。
4. 查验结果的处理:对合格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允许进货,不合格的食品和食品原料要及时退回或报废,同时需与供应商沟通,并及时处理退货事宜。
5. 采购记录和档案管理:记录食品与食品原料的采购信息、查验结果、供应商评估等相关数据,建立档案,以备日后查验和追溯。
通过制定和遵守这样的食品与食品原料采购进货查验制度,可以帮助企业确保购买到合格的食品和食品原料,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第 1 页共 1 页。
食品原材料采购进货查验制度1.为稳定产品质量,严把原辅材料接收关,根据本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特制定此办法。
1.1本公司质管部同生产车间、仓管员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客户建议,制订出原材料的验收标准及检验规范,呈报总经理批准后,交有关单位,检查各项标准及规范的合理性,并呈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执行。
1.2质检员收到验收单后,应依据材料验收标准及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并将进料进货时间、名称、数量、供货商、联系人/电话、验收记录、验收结论、验收人等相关相关信息,填写《原材料验收台账》检验记录中。
1.3根据原材料的购进的数量,依据检验规则进行检测。
检验时,抽样应随机化,不得以个人或私人感情为理由,予以判定合格与否,质检员应依据检验情况对所检产品提出改善意见或建议。
1.4原材料进本公司验收,在各项检验项目中,只要有一项异常时,无论其检验结果被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质检员均须于验收结论内加以说明。
1.5无论合格与否,都要如实填写验收记录及验收结论,对合格品,要及时通知仓管员办理入库手续。
不合格的,应在验收单内注明“退货”或作其他处理。
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办理部分退货或全部退货、扣货等手续。
1.6不合格品、未验收品不得入库,特殊情况要入库的,应有质检员会同仓管员签字,并标注“不合格品”、“待检品”等字样,且不得与已检的合格品混放。
1.7原材料出库使用前,应进行复检,经复检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1.8检验合格的产品则入库,并填写《产品入库、贮存、保管及领用记录》。
2.采购物料分类:2.1糯米:应该采用新鲜的当季糯米,不得采购陈化粮,无谷壳及米表皮,质地纯净,无黄曲霉菌,干爽、气味口味正常,且符合GB 1354标准的要求。
2.2酒饼:购进时无异味、无霉变;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2.3瓶:容量、高度、瓶口、瓶颈内径:应符合样板要求;色泽、外观:无气泡、光滑,颜色应符合样板要求。
2.4纸箱:强度、长、宽、高、含水量:应符合样板要求;外观:印刷图标、字迹正确清晰,应符合样板要求。
原辅材料进货检验程序原辅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因此,进货检验程序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原辅材料进货检验的程序及其重要性。
一、采购前的准备工作在采购原辅材料之前,企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后续的检验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主要包括:1.明确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标准:根据产品的需求,明确所需原辅材料的质量要求,包括技术规范、标准和检验方法等。
2.筛选供应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是确保原辅材料质量的关键。
企业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筛选,并与其签订供货合同。
3.建立供应商档案:对每个供应商建立档案,包括其企业资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情况等。
二、进货检验程序进货检验程序主要包括到货验收、取样检验、检验记录和处理不合格品等步骤。
以下是具体的程序流程:1.到货验收原辅材料到达企业后,需要进行到货验收。
验收的目的是确认所收到的材料是否与采购合同中所约定的相符,并检查包装状况是否完好。
验收的主要步骤包括:1)检查包装状况:查看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是否存在破损、变形等情况。
2)与采购合同核对:核对到货材料与采购合同中的规格、数量、质量要求等是否一致。
3)检查随货证明文件:检查随货证明文件的齐全性和真实性。
2.取样检验取样检验是为了验证原辅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根据采购合同的要求和标准检验方法,对到货材料进行取样。
取样的方法包括随机取样和定向取样。
取样的数量和方法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
3.检验记录在检验过程中,需要记录检验的详细信息,包括取样地点、取样日期、取样人员等信息。
同时,需要详细记录检验的数据、结果和评定情况。
4.处理不合格品如果存在不合格的材料,企业需要根据内部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一般的处理方式包括退货、要求供应商更换、重新加工等。
三、检验程序的重要性原辅材料进货检验程序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原辅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将不合格的材料筛选掉,保证所采购的原辅材料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减少因质量问题带来的后果。
编 号:WI01-1.0状 态:■受控 □非受控分发号:持有者:原辅料及包装材料验收规范编制:食品安全小组审核:批准:2021年5月19日发布 2021年5月19日实施原辅料及包装材料验收规范 WI01-2/81、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原料、辅料、包装材料验收作业,加强原料、辅料的质量控制,特制订本作业标准。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湖南食品有限公司的所有原料、辅料、包装材料验收作业,故本公司所有的相关人员和相关供应商需共同遵守和执行。
3、职责3.1 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入库和状态标识。
3.2 品管部:负责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检验工作及质量判定。
3.3 采购部:负责索取供应商的资质证明文件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以及当原料、辅料、包装材料被判定不合格时与供应商的沟通。
4、检验作业流程图5、程序5.1 采购部在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录》之外的供应商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时候,原辅料及包装材料验收规范 WI01-3/8需要索取该供应商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和/或食品流通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每单项原料、辅料每年一次的第三方检验合格报告。
5.2 采购部要求供应商在每次到货时随附该批次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
5.3 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到货后,仓库管理人员需查验数量,与供应商提供的送货单保持一致。
同时检查送货车辆卫生状况,以及是否与有害食品安全的物质(如农药、化学药品、肥料、饲料、煤炭、生制肉等)混装,如检查发现送货车辆卫生状况差,以及与有害食品安全的物质混装时,仓库管理人员有权利拒收该批次货品。
5.5 仓库管理人员在检查无误后,将原料、辅料、包装材料放置在仓库,贴上“待检品”标识单,同时通知品管部原料检验员对原料、辅料、包装材料进行质量检验。
5.5 品管部原料检验员在接到仓库管理人员通知后,按照相应的作业标准进行抽样、检验,检验产品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原料、辅料、包装材料验收标准,并记录在《原辅材料采购验证通知单》上。
食品加工厂原材料验货流程1.介绍本文档旨在详细描述食品加工厂的原材料验货流程,确保原材料的安全和质量符合标准。
加工厂在收到原材料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验货程序,以确保原材料的适用性和合规性。
2.流程概述验货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收货确认当原材料抵达加工厂时,工作人员应立即进行收货确认。
确认过程包括核对送货单与实际送货物品的数量和名称是否一致,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2.2 外观检查根据不同的原材料特性,进行相应的外观检查。
应检查原材料的颜色、气味、质地等特征,确保其与通常情况下一致。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记录相关信息。
2.3 样品抽检为了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应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样品应根据不同原材料的特性进行选择,并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包括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含量等。
2.4 检验报告评审检验人员应编制检验报告,并将结果提交给质量部门审核。
质量部门会对检验结果进行评审,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法规要求。
2.5 入库验收当原材料经过外观检查和样品抽检合格后,进行入库验收。
验收过程包括对原材料的数量、标识、包装等信息进行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2.6 不合格品处理如果原材料未通过验货流程,被判定为不合格品,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如退回供应商或销毁等。
3.重要事项所有验货流程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验货过程中,应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工作人员,以确保实际操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验货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归档,以备日后查阅和追溯。
验货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原材料的安全和卫生问题,确保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
对于特殊的原材料,应制定相应的验货流程和标准,以确保针对性的检查,可确保原材料的适用性和合规性。
4.总结食品加工厂原材料验货流程是确保原材料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严格的验货流程,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合格品,并保障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的期望。
原辅料进货检验操作规程1 目的对进货原辅料进行检验,确保原辅料的质量合格。
2 范围适用于公司各种原辅料(厂前收购的菜籽除外)的进货检验。
3 工作程序3。
1 原料到货检验3。
1.1采购部在签订《采购合同》时,应将品管部提供的质量要求纳入合同条款,此要求也是货到检验和判定的依据。
3.1。
2 采购部根据具体到货情况提前一天通知品管部。
3.1。
3 货物到达后,品管部化验员首先要求对方提供随车的质检单,确认质检单与到厂货物对应且各项指标合格开始取样化验.A 取样时上、中、下部要均匀、够量,能反映整批货的质量。
检测后的样品,根据比例留存一部分样品,标清产地、品种、车号(船号)、取样日期、取样员等内容.每份样品保留至合同执行完毕后方可将旧样品清理。
B 袋装原料按照每车(仓、罐)不少于5%的件数进行抽样。
C 散装原料按照每车(仓、罐)上、中、下和表、里部位按比例抽取不少于1.5kg的样品。
3。
1。
4 对原料进行取样必须有客户或客户代表在场,并共同完成取样,样品保存至合同执行完毕。
3.1。
5 经检验合格的原料,品管部出具《检验报告单》,及时送交相关部门办理入库,并留存检验记录,整理归档,至少保留3个月或保留至采购合同执行完毕。
3。
1.7检验不合格,品管部及时出具《检验报告》通知采购部,如因生产经营的要求,需要让步接收的,由提出部门(生产部或销售部)、品管部和采购部共同进行评审,将评审结果报主管领导批准并征得供货方同意后执行,并将评审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单》.3。
2 辅料到货检验3。
2.1 采购部应在到货前一天通知品管部,并告知品名、规格、数量、到达时间,必要时提供进货合同的品质指标,作为检验和判定的依据.3.2。
2 辅料到货后,检验人员及时取样检测.A 检测项目按以下3.3.2条款,凡本公司不能检测的项目,供方每年至少向国家认定的检验机构送检一次,并将检测报告附送。
对新供方提供的产品或供方提供的新产品要求提供全项目检测报告。
原材料抽样检验规范文件编号:FK-WI-01版本编号:A/0实施日期:2020.08.01编制:审核:批准:1目的指导质检部对原材料进行规范的抽样验收作业。
2范围适用于公司各类原辅材料的抽样验收。
3职责质检部:负责文件的制定、修改,监督流程实施运行的有效性;依照文件规定的抽样方法进行验收并按规定的要求取样送检。
化验室:对送检的原料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后剩余样品的后续处理。
4抽样流程(一)原料到货后,由仓库保管员通知质检科长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填写相应原材料进货检验记录。
(二)同一批次、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到货日期的原材料,以车为单位作为一个检验批;若该厂家原物料近期质量异常频率较高,验收抽检为双倍抽样量或多倍抽样。
(三)准备好清洁、干燥的取样工具,核实被检货物。
(四)同一个检验批次的原料送检理化指标的检验应取500g。
(五)微生物检样的无菌取样操作1)每批原材料抽样数量300g(检测沙门氏菌的样品抽样量适当增加)2)抽样必须遵循无菌操作程序,以不使样品收到外界因素影响为前提,抽样工具如整套不锈钢勺子、镊子、剪刀、取样袋等以及手部应当使用前用酒精擦拭喷洒消毒,防止一切可能的外来污染。
容器必需清洁、干燥、防漏、广口、灭菌,大小适合盛放检样。
抽样前需先用75%酒精对被取物的外包装口或取样处进行消毒处理。
3)直接食用的小包装原料:尽可能取原包装,直到检验前不要开封,以防污染。
4)需冷藏非冷冻易腐原料,应迅速将所抽样品冷却至0-5℃。
5)每份样品应用灭菌抽样工具由3-5个不同部位采取,一起放入一个灭菌容器内。
注意不要使样品过度潮湿,以防食品中固有的微生物增殖。
冷冻原料在将样品送达实验室前,要始终保持样品处于冷冻状态。
样品一旦融化,不可使其再冻,保持冷却(0-5℃)即可(六)样品盛入保鲜袋或容器封好口后,随即在保鲜袋或容器上粘贴样品唯一性标示,填写内容:样品名称、供应商、送样单位、抽/送样人、生产日期、检测项目等信息。
机抽样。
原则如下:原辅材料检验规范一、目的:制定原辅材料检验的程序规则,从而对原辅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 的检测和控制。
二、范围:本公司的主要原辅材料包括:白砂糖、代可可脂、可可粉、奶粉、香 兰素、纸箱、包装膜等。
三、原辅材料进货检验管理办法:(一)原辅材料进厂时,由仓管员根据送货单逐一验收,核对其品名、规格、 数量,并通知质检员对该批原辅材料进行抽样检查。
(二)检验步骤:1. 质检员对进厂的原辅材料按规格、数量等计算取样量,在不同部位上随化验抽样量为检测量的三倍。
2.对所有的进厂原料由质检员对供方提供的合格证或检验报告进行验证, 并根据《原料检验抽验表》对原辅材料包装、感官性状进行抽检,必要时送 国家权威检验机构进行检测。
3. 对原料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必要时应送权威检验机构进行检测或根据 供方提供的检验报告进行验证,确保产品的品质安全。
4.判定原则:抽取试样的指定检验项目应全部符合原辅材料检验标准的要 求,特别是化学指标应全部合格(只要其中一项指标不合格,就判为不合格)。
若需条件允收方式处理时,应得到主管的批准。
生产时发现之缺点可 立即通知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以作改善。
5.对于检验后的原料在检验结果报告中应写明:品名、数量、进货时间、结果。
6.让步接收:如进厂的原辅材料的感官质量不合格,但因生产需要且不合格程度不是很严重而采取让步接收时,应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要求进行。
(三).注意事项1.对原辅材料进行取样时,需力求样品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因此取样时要尽量多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2.试验前,对所需用到的仪器设备注意校正,使仪器设备具有合乎要求的精确度。
3.检验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检验记录应填写完整、清晰、准确。
4.测原料水分时,抽取的样品应立即放入塑料袋并密封防止水分蒸发,确保其准确性。
(四).原辅材料的抽样检验要求详见。
原料检验抽验表1感官指标:检验项目:2理化指标:31感官指标:原料名称:香兰素检验项目:原料名称:可可粉检验项目:1感官指标2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原料名称:奶粉检验项目:1感官指标:理化指标 3 卫生指标: 全脂加1 感官指标2 理化指标:项目全脂 乳粉脱脂 乳粉调味乳粉糖乳粉 全脂 脱脂 检验频率判定水分,% ≤ 5.0每批必检不符合退回3 卫生指标:项目 全脂乳粉 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 调味乳粉检验频率判定菌落总数 cfu/g≤50,000不符 每批必检合退 大肠菌群 MPN/100g ≤ 90目回名称:包装膜/袋检验项目收 规 范1 目的 为使纸箱检验验收作业有所依据。
食品厂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1、原材料进厂后,仓库保管人员应及时把取样通知单及质量证明书,一起送交化验室,通知取样检测。
2、理化室接到取样通知后,应立即进行取样检测,在付款期内得出检测结论。
3、原材料的检查标准,一律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产品执行标准,以本厂的工艺要求和签订的合同为依据。
4、原材料检测后,符合有关标准或合同条文,化验室要根据本厂制定的原材料使用要求,填写验收记录,并将检测结论通知仓库。
5、原材料经检查不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合同条文,化验室要及时上报,由品管部和技术部商定处理意见,同时书面通知财务部,拒绝付款。
如果经厂有关部门协商可以降级接收,必须办理相关手续,经使用车间同意并签写降级接收单,送交技术部,品管部研究,总经理批准,否则一律不准降级接收或入库。
6、原材料进厂,有些检验项目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检查,可以委外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