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_种族和民族
- 格式:pdf
- 大小:174.02 KB
- 文档页数:12
社会学视角下的种族与族群研究种族和族群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种族和族群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社会结构和个体生活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学角度探讨种族和族群研究的背景、方法和意义。
一、种族和族群的定义和特征种族和族群是人类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社会学中通常被区别对待。
种族是指以生物学特征为基础,将人群划分为不同的人种,如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等。
而族群则是指以共同的历史、文化、语言、宗教等因素为基础,将人群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如华人、印度人、雅鲁布人等。
种族和族群在社会学中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身份认同:种族和族群对个体身份认同具有重要影响。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种族或族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个体的行为和价值观。
2.社会结构:种族和族群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不同种族和族群之间的地位和待遇差异,形成了社会层级和阶层的存在。
3.社会互动:种族和族群之间的互动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种族和族群之间的相互交流、融合和冲突,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种族与族群研究的方法社会学研究种族与族群的方法多种多样,涵盖了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并对种族和族群的成员进行调查,收集个体身份认同、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相关信息。
问卷调查可以量化数据,提供大量的统计信息来分析种族和族群之间的关系。
2.深度访谈:通过与种族和族群的代表性成员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的观点、经历和感受。
深度访谈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种族和族群内部的差异和共性,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3.实地观察:研究者亲自深入种族和族群所在的社区、机构或场所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种族和族群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行为模式和社会规范。
实地观察可以提供直观的资料,丰富研究结果。
4.文献回顾:研究者通过系统回顾已有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对种族和族群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分析。
族群的名词解释族群的名词解释与现实世界直接相关,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复杂。
这个概念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涉及到民族、种族、文化、宗教等各个层面。
以不同的方式定义和理解族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人类的认同。
一、族群的概念族群是指一个具有共同特征、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团体。
它们被认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身份认同和互动关系。
族群可能是基于地理位置、血统、语言、宗教或其他共同特征而形成的。
二、族群的分类1. 文化族群文化族群是指那些因共同传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而形成的团体。
例如,中国的汉族、日本的日本族以及印度的印度教徒都可以被视为文化族群。
文化族群之间的界限可能是模糊的,因为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断变化和演变中。
2. 民族族群民族族群是以共同的血统和遗传特征为基础而形成的。
例如,欧洲的白种人群体以及非洲的黑种人群体可以被视为不同的民族族群。
民族族群之间的边界更为明确,且通常是遗传上不可改变的。
3. 宗教族群宗教族群是以共同宗教信仰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
例如,基督教的信徒、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以及佛教徒都可以被视为宗教族群。
宗教族群可能跨越多个国家和文化。
4. 种族族群种族族群是基于共同的遗传特征和生理特征而形成的群体。
例如,白人、黑人、亚洲人等可以被视为不同的种族族群。
种族族群最常用于描述人类身体上的差异,但在解释社会和文化问题时,种族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三、族群的影响族群对个体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决定了我们的身份认同、社交圈子、文化价值观和传统,甚至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职业选择。
族群也是社会均衡和和谐的基础,因为多元性和共存是一个健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族群也经常成为社会问题和冲突的源头。
差异和不平等的对待可能导致偏见、歧视和排斥。
历史上许多战争和种族歧视事件都源于族群间的紧张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促进包容性和多元文化,消除族群之间的隔阂,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和谐的社会。
民族与种族之区别
民族和种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
种族是指基于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差异,由共同祖先传承给后代的群体。
种族通常被分为不同的族群,这些族群在遗传特征和文化上有所不同。
种族的概念通常基于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差异,如皮肤颜色、面部特征、基因型等。
而民族则是指基于文化、历史、地理、语言、宗教或其他共享因素而形成的群体。
民族是一个社会和政治概念,它强调的是文化、认同和共同经历。
民族的概念通常不基于生物学上的遗传差异,而是基于文化传承、历史背景、居住地区、语言、宗教信仰等非生物学因素。
因此,种族和民族的区别在于,种族是基于生物学遗传差异的群体,而民族则是基于文化、历史和其他非生物学因素形成的群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民族和种族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两个概念可能被视为相同或相似,而在其他地方则可能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
此外,由于历史、文化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这两个概念可能也会产生负面和争议性的关联,需要深入了解具体背景和语境以正确理解。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民族和种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重叠和交叉。
例如,某些群体可能在遗传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同时又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因此可能既是民族的成员又是种族的成员。
但是,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重点是不同的,不应混淆或误用。
总之,民族和种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定义、强调和实践上存在差异。
正确理解和区分这两个概念有助于促进平等、尊重和和谐的社会关系的发展。
第三章种族民族族群介绍第三章:种族、民族与族群介绍在人类社会中,种族、民族和族群是三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它们描述的是不同群体间的关系和区别。
种族常常用来描述人类不同的生理特征和遗传背景,民族则更多地涉及共同的文化和社会认同,而族群则更加强调的是相对独立的社会集团。
本章将详细介绍种族、民族和族群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一、种族种族是描述人类不同生理特征和遗传背景的概念。
种族的划分主要基于人类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如皮肤颜色、头发质地、面部特征等。
种族概念在科学界一直受到争议,因为人类基因组的差异相对较小,并且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
然而,无论如何,种族概念在社会和人类学领域中仍然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种族关系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社会分化形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中,种族关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后果。
一方面,种族关系可能导致不平等和歧视,破坏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另一方面,种族关系也可以促进多样性和文化的交流,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民族民族是指具有共同历史、文化和社会认同的人群。
民族概念的形成主要基于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差异。
一个民族通常具有共同的语言、宗教、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
民族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历史事件、迁徙等因素密切相关,它不仅代表了一个群体的共同认同,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民族认同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可以为个体提供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然而,民族认同也可能导致排斥和冲突,甚至演变为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等严重问题。
三、族群族群是指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其成员在一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和利益。
族群概念较为宽泛,它可能基于不同的因素,如民族、宗教、地区或职业等。
族群的形成与人类社会的分工和区域分布密切相关,它通常代表了一个群体的特定利益和需求。
族群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种族和民族有些相似,它们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有重要影响。
族群关系也可能产生社会不平等和冲突,但也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多样性和资源。
一、種族(race)、民族(nation)與族群(ethnicity)A. 種族:生物分類還是社會分類?1. 1. 種族的生物性意涵∙將世界人類當一種物種(species)種族:將人類世界當成一種「物種」,各個種族為此物種的分支。
例如:膚色將人種分為白種、黑種、黃種人。
∙從「物種原始論」與「物競天擇」形成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將種族團體與文化產生對應關係。
此符合當時的殖民的合理性:歐洲、美國黑奴、台灣引進大陸新娘∙批判a.以科學將人種分類,缺乏學術意義(基因都一樣)o亞利安人作為一假設的人種科學b.體質與文化的關係,主流學術已遭駁斥:種族主義的反省o種族主義:將人分成不同種族,依其出生背景,進行上下等級安排的世界觀與意識型態。
這種世界觀合理化或自然化征服者的永久優勢地位,將之歸因於天生、體質、生活文化的優越。
o聯合國1945年委託生物學者針對種族進行科學的研究,生物學家的結論:人類只有一個起源,所謂人類的各個種族只是統計學上可區分的群體。
根據某些顯著的指標,例如頭顱或鼻形、膚色、髮色類型等等標準,將人類分為不同類型是可能的。
然而這樣的體質差異與行為差異、心理差異並無關連,因此,種族用來論證不平等待遇的正當性的觀點遭到否定。
2.種族是一個社會性的分類∙社會建構1:種族的認定,因社會而異例:美國南方某些州一滴血原則(只要有點黑,就是黑)、父系原則(父親黑,母親白,還是黑)、Tiger Woods的Cablinasian(Caucasian, Black, Indian, Asian, 母一半Thai,一半Chinese,父一半Black,一半black與native America 的混血),但是巴西是要很黑,才叫黑(而且必須是非洲裔)。
∙社會建構2:同一種族內,有很大差異:亞洲人的多樣性(泰國、印度、日本,全是黃種人)∙社會建構3:為什麼我們要用膚色來分類?不可以用身高、髮色?(藍眼珠與綠眼珠的故事)∙社會建構4:誰定義種族?國家,可能為了某些利益,而改變(例如,美國原住民,本來75%才叫原住民,後來50%。
种族和民族的区别种族(人种)和民族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仅一字之差,但有着本质的区别:①内涵之别种族是人类发展初期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点的人群。
而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②外延之别同一种族,可以分属不同的民族。
例如,中国的汉族、回族、朝鲜的朝鲜族,日本的大和族都是黄种人;欧洲的许多民族都是白种人;非洲南部的许多民族都是黑种人。
而同一民族几乎不可能分属不同的人种。
②标志之别种族一般是以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头型、面型、鼻型、血型等体质特征为标志划分的。
而民族则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等社会因素为标志划分的。
④属性之别种族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类各集团长时间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属自然现象,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鼓吹的“种族优越论”是反科学的谬论。
而民族是社会实体,这一人们的共同体,并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永世长存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将来,当全世界进入共产主义时代以后,随着各民族的高度发展和繁荣,民族差别将逐渐消失。
因此属社会属性。
⑤数量之别世界上的种族,主要有三种: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而民族的种类很多,根据粗略统计,大致有近200个,并且各民族人口的数量差别很大,人口超过1亿的民族全世界共有18个,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达10亿人以上;人口很少的民族像印度尼西亚的托瓦拉族,人口只有几十人。
氏族是产生于原始蒙昧时代中期的社会基本经济单位。
其组成人数不等,最多的可达数百人。
氏族制度先后经历了母权制和父权制两个发展阶段。
氏族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
氏族实行外婚制。
它的血缘关系,在母权制时期按母系计算,在父权制阶段则按父系计算。
氏族的头领由民主选举产生,氏族中的一切事宜都要由成年人参加的氏族议事会决定。
其成员有共同的习俗和宗教仪式,过着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
种族和民族的区别种族(人种)和民族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仅一字之差,但有着本质的区别:①内涵之别种族是人类发展初期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点的人群。
而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②外延之别同一种族,可以分属不同的民族。
例如,中国的汉族、回族、朝鲜的朝鲜族,日本的大和族都是黄种人;欧洲的许多民族都是白种人;非洲南部的许多民族都是黑种人。
而同一民族几乎不可能分属不同的人种。
②标志之别种族一般是以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头型、面型、鼻型、血型等体质特征为标志划分的。
而民族则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等社会因素为标志划分的。
④属性之别种族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类各集团长时间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属自然现象,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鼓吹的“种族优越论”是反科学的谬论。
而民族是社会实体,这一人们的共同体,并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永世长存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将来,当全世界进入共产主义时代以后,随着各民族的高度发展和繁荣,民族差别将逐渐消失。
因此属社会属性。
⑤数量之别世界上的种族,主要有三种: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而民族的种类很多,根据粗略统计,大致有近200个,并且各民族人口的数量差别很大,人口超过1亿的民族全世界共有18个,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达10亿人以上;人口很少的民族像印度尼西亚的托瓦拉族,人口只有几十人。
氏族是产生于原始蒙昧时代中期的社会基本经济单位。
其组成人数不等,最多的可达数百人。
氏族制度先后经历了母权制和父权制两个发展阶段。
氏族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
氏族实行外婚制。
它的血缘关系,在母权制时期按母系计算,在父权制阶段则按父系计算。
氏族的头领由民主选举产生,氏族中的一切事宜都要由成年人参加的氏族议事会决定。
其成员有共同的习俗和宗教仪式,过着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
第二讲什么是“民族”和“族群”什么是“民族”?为什么把中国56个“民族”同时又统称为“中华民族”?国外社会学中所说的“族群”(Ethnic groups)与我们目前中文里常说的“民族”,两者之间是个什么关系?一.“民族”定义问题是族群社会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民族”和“族群”的定义(1)“民族”这个中文词汇应用于国内:第一类的应用对象为55个“少数民族”;第二类的应用对象为中国各族群的整体(“中华民族”)。
(2)“民族”一词在涉及到对国外群体:第一类是以历史上外国一些群体的传统译名(“日尔曼民族”、“阿拉伯民族”);第二类是“民族—国家”的主体族群的传统译名(“法兰西民族”)。
(3)被人们习惯地冠之以“人”或“族”的群体(“摩尔人”、“科西嘉人”;“库尔德族”、(波黑)“穆斯林族”)。
问题:人们常常会问,在中文里这两类词汇中的“民族”是否是同一个概念?是否具有同样的内涵?其含义与西方现代文献中常用的“族群”这个概念有什么不同?在西方文献中所讲的“民族”(Nation)通常表示政治实体,“族群”(Ethnic groups)表示文化实体,而中国人目前常说的“民族”一词到底是属于前者还是属于后者?还是根据不同的场合或者属于前者或者属于后者?根据中国的历史以及现实国情,中国的56个“民族”是应当被称之为“民族”(Nation)还是应当被称之为“族群”(Ethnic groups)?2.族群意识、民族意识如何产生和传递族群意识、民族意识不是生物遗传人们对于自己所属“群体”的认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3.族群或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这种接触和交往可能具有不同的层面1.可能仅仅停留在上层领导者或特定集团(商人、军队)之间。
2.交往在彼此成员之间可能是十分广泛和普遍的。
(1)这种交往的整体水平和深入的程度,(2)而且还需要具体地调查分析在一个地区内,族群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族群关系的变化受到了哪些外界或内部因素的影响?尚有两点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第一,多元的角度;第二,动态变化。
历史学中的民族与族群研究简介: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的学科,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在历史学的研究中,民族与族群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探讨历史学中的民族与族群研究。
一、概念解析1. 民族民族是指具有一定共同历史、文化、语言、地域等特征,具有共同意识和认同的人群。
民族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形成国家和社会团结的基础。
在历史学中,研究民族的起源、演变、文化传承等问题,有助于了解不同民族的发展历程和相互影响。
2. 族群族群是指在一个地域或特定社会环境下,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人群。
族群通常具有不同于主流文化的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丰富性起到重要作用。
历史学对族群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族群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交流与融合等方面的变化。
二、研究方法1. 历史文献资料分析历史学通过研究各种历史文献资料,如史书、档案、碑刻等,来了解民族与族群的演变和发展。
这些文献资料记录了不同民族和族群的历史事件、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地位等重要信息,对于揭示民族与族群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2. 考古学研究考古学是历史学的一支重要分支,通过对古代遗址、文物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远古历史。
在民族与族群的研究中,考古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同民族和族群的互动关系。
3. 民族志研究民族志是研究民族和族群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学科,通过对民族与族群的调查和田野观察,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组织等。
民族志研究为历史学提供了大量实地调查和详细描述的材料,使研究者能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与族群的特点和差异。
三、研究进展与争议1. 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民族与族群研究的深入,历史学家在理论、方法和实证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他们对不同民族与族群之间的互动关系、文化交流、社会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使我们对历史中的民族与族群问题有了更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民族学名词解释民族学是研究人类的民族和族群的起源、发展、结构、文化、行为、语言、宗教、社会组织和相互关系等方面的一门学科。
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民族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下面我将对其中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1. 民族:民族是指由共同历史、语言、文化和血缘关系相连的一群人所组成的社会集体。
民族是比国家、国籍和种族等更广义的概念,它强调共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 族群:族群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或社会中,由共同的语言、文化、宗教、血缘关系等因素所联系在一起的人群。
族群的形成可以是因为历史迁移、文化传承、婚姻关系等原因。
3. 文化: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信仰、习俗、艺术和知识体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决定了一个群体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4.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族群内部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包括政治体制、社会等级、家庭结构、经济组织等。
社会组织反映了一个族群的社会关系和权力分配。
5. 行为:行为是指一个族群成员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动作和举止。
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和实地调研等方法来研究,反映了一个族群的文化特征和社会规范。
6. 语言:语言是一种人类交流的工具,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词汇、语法、语音等形式传递信息。
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语言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7. 宗教:宗教是指人类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包括一系列的信仰体系、仪式和道德规范。
宗教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民族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以上是对民族学中一些重要名词的简要解释。
民族学通过对不同民族和族群的研究,帮助人们更加了解人类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和谐。
社会学与族群关系种族种族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社会学与族群关系:种族、种族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各种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族群关系。
族群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共同文化、社会和经济特征的群体,种族则是指具有一定生理特征的人类群体。
在社会学研究中,种族、种族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是三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1. 种族和族群种族是指人类在遗传、生理和外貌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种族之间的差异来源于地理环境、气候、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而族群则是指在社会文化上具有共同性的人群,他们有着相似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种族和族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重叠,但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2. 种族主义种族主义是一种基于种族差异而对某种人群进行歧视或歧视的思想和行为。
种族主义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种族隔离、种族歧视、种族偏见等。
种族主义的存在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加剧了不同族群之间的紧张关系,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3. 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推崇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宗教、种族和价值观念的理念。
多元文化主义认为,在一个充满多样性的社会中,每个个体都应该被尊重和包容,不应该因为种族、宗教或文化差异而受到歧视。
多元文化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构建共同的社会价值体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共存。
4. 种族、种族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的关系种族、种族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种族主义是一种基于种族差异而进行歧视的思想和行为,是一种排他主义的观念。
而多元文化主义则是一种包容性的理念,强调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宗教和种族之间的差异。
在当今社会,不同种族和族群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建立和谐的族群关系,消除种族主义思想和行为,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交流,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通过相互尊重、包容和理解,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的社会。
种族民族族群的概念及三者的联系与区别概念:1、种族又称做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2、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
3、族群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种生物所形成的团体。
联系:1、族群是相信共同分享历史、文化和祖先的人群。
2、民族是已被政治疆界化的族群或正在追求政治疆界化的族群。
3、种族是假定族群有生物性基础时的称谓,因此人们常常将种族和族群混为一谈。
区别:区分种族和族群的关键在于文化,即是说前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概念,而后者是文化性的。
内涵之别种族是人类发展初期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点的人群。
而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外延之别同一种族,可以分属不同的民族。
例如,中国的汉族、*** 、朝鲜的朝鲜族,日本的大和族都是黄种人;欧洲的许多民族都是白种人;非洲南部的许多民族都是黑种人。
而同一民族几乎不可能分属不同的人种。
3.标志之别种族一般是以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头型、面型、鼻型、血型等体质特征为标志划分的。
而民族则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等社会因素为标志划分的。
现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国度为区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单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没有共同的语言、历史来源的人群。
现代同一个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也可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也可在后期融合成新民族。
族群在民族学中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 *** 体,也称族团。
比如中华民族可分为汉族群、朝鲜族群、京族群、蒙古族群、藏族群,氐羌族群,苗瑶族群,突厥族群和女真族群等。
扩展资料19世纪的自然科学家对于种族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三点:一、种族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发生的人类分类;二、种族和其他人类现象(如行为、文化、智力、道德水平)等有很深的联系,因此也造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物质文明丰富与否的区别;三、种族因此是一个有效的科学分类,可以用来解释以及预测个人或群体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