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种族民族族群
- 格式:ppt
- 大小:954.50 KB
- 文档页数:31
种族民族族群的概念及三者的联系与区别概念:1、种族又称做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2、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
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
3、族群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种生物所形成的团体。
联系:1、族群是相信共同分享历史、文化和祖先的人群。
2、民族是已被政治疆界化的族群或正在追求政治疆界化的族群。
3、种族是假定族群有生物性基础时的称谓,因此人们常常将种族和族群混为一谈。
区别:区分种族和族群的关键在于文化,即是说前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概念,而后者是文化性的。
内涵之别种族是人类发展初期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点的人群。
而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外延之别同一种族,可以分属不同的民族。
例如,中国的汉族、*** 、朝鲜的朝鲜族,日本的大和族都是黄种人;欧洲的许多民族都是白种人;非洲南部的许多民族都是黑种人。
而同一民族几乎不可能分属不同的人种。
3.标志之别种族一般是以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头型、面型、鼻型、血型等体质特征为标志划分的。
而民族则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等社会因素为标志划分的。
现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国度为区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单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没有共同的语言、历史来源的人群。
现代同一个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也可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也可在后期融合成新民族。
族群在民族学中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 *** 体,也称族团。
比如中华民族可分为汉族群、朝鲜族群、京族群、蒙古族群、藏族群,氐羌族群,苗瑶族群,突厥族群和女真族群等。
扩展资料19世纪的自然科学家对于种族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三点:一、种族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发生的人类分类;二、种族和其他人类现象(如行为、文化、智力、道德水平)等有很深的联系,因此也造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物质文明丰富与否的区别;三、种族因此是一个有效的科学分类,可以用来解释以及预测个人或群体的行为。
文化人类学主讲:田友丽Email:503665297@课程主要内容1 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8 婚姻与家庭2 文化与文化变迁9 亲族、继嗣制度和社会集团3 种族、民族与族群10 政治制度与社会控制4 语言、符号与文化11 宗教信仰与仪式5 人格与文化12 文化人类学的应用6 文化与生态13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7 文化与经济制度导言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一、学习文化人类学的必要性二、学习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意义三、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焦点一、学习文化人类学的必要性1.从远的方面而言,现在的地球,确实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完全是个“地球村”。
1)小案例:民歌“走西口”两人早晨分别,晚上煲电话粥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外籍教练、外籍学者、留学等等。
2)小故事: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面对一条鱼的不同态度为什么不同国家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呢?一个渔夫正在海边晒太阳,一个“到此一游”的欧洲白人遇见了他,便有了如下一段对话:白人:你干嘛这么懒洋洋的,不努力工作?当地人:我已经够吃了。
白人:这里的鱼那么多、那么大,可以把它们全捞上来,你就可以发大财了。
当地人:我发财干什么呢?白人:你可以盖一幢漂亮的别墅,住得更舒适一点。
当地人:我那边有一间草房,已经很好了。
白人:不盖房也罢,那就买一辆汽车,豪华一些的。
当地人:买汽车又干什么?白人:开着它兜风,到世界各地旅游呀,像我这样。
当地人:到世界旅游又干什么?白人:你可以去看大海,还可以在海边美美地享受日光浴。
当地人:什么叫日光浴?白人:就是晒太阳。
当地人:那我现在不就在晒太阳吗?3)世界各民族社会的发展迄今有后进与先进之分,人们在认识各民族文化时会有偏见、歧视。
4)费孝通提出的文化共同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2.从近的、具体的小环境来说,工作、生活与文化的关系。
1) 小案例:商品销售百事可乐芭比娃娃2) 国内56个民族,有诸多不同的宗教信仰群体。
族群的名词解释族群的名词解释与现实世界直接相关,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复杂。
这个概念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涉及到民族、种族、文化、宗教等各个层面。
以不同的方式定义和理解族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人类的认同。
一、族群的概念族群是指一个具有共同特征、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团体。
它们被认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身份认同和互动关系。
族群可能是基于地理位置、血统、语言、宗教或其他共同特征而形成的。
二、族群的分类1. 文化族群文化族群是指那些因共同传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而形成的团体。
例如,中国的汉族、日本的日本族以及印度的印度教徒都可以被视为文化族群。
文化族群之间的界限可能是模糊的,因为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断变化和演变中。
2. 民族族群民族族群是以共同的血统和遗传特征为基础而形成的。
例如,欧洲的白种人群体以及非洲的黑种人群体可以被视为不同的民族族群。
民族族群之间的边界更为明确,且通常是遗传上不可改变的。
3. 宗教族群宗教族群是以共同宗教信仰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
例如,基督教的信徒、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以及佛教徒都可以被视为宗教族群。
宗教族群可能跨越多个国家和文化。
4. 种族族群种族族群是基于共同的遗传特征和生理特征而形成的群体。
例如,白人、黑人、亚洲人等可以被视为不同的种族族群。
种族族群最常用于描述人类身体上的差异,但在解释社会和文化问题时,种族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三、族群的影响族群对个体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决定了我们的身份认同、社交圈子、文化价值观和传统,甚至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职业选择。
族群也是社会均衡和和谐的基础,因为多元性和共存是一个健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族群也经常成为社会问题和冲突的源头。
差异和不平等的对待可能导致偏见、歧视和排斥。
历史上许多战争和种族歧视事件都源于族群间的紧张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促进包容性和多元文化,消除族群之间的隔阂,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和谐的社会。
《民族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民族学概论》是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目的在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各个民族起源、发展、变迁及消亡等规律,及其各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服务,为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服务。
(三)教学内容:该门课程主要讲述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如民族的形成、民族与语言的关系、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民族的社会形态;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民族的文化;民族学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的应用。
(四)教学时数:全部课程的教学总时数约36个课时(一学期,周2课时)(五)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将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可结合情况适当布置课外阅读书目、作业,以及课堂讨论等。
(六)选用教材:无指定教材。
二、本文第一章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教学要点:民族、种族与族群概念。
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內容:本章主要讲述民族的形成、民族与种族、族群概念的区分;语言与民族之间的关系;经济文化类型的划分及其民族的分布格局。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民族的形成(2)人类的起源。
民族的形成;民族与种族、族群的异同。
第二节语言与民族的关系(2)语言的产生。
语言和民族的关系;语言学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民族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
第三节经济文化类型(2)经济文化类型的含义;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作用;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
考核要点:识记:民族、种族、族群的概念。
理解:语言与民族的相互关系。
综合运用:分析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及其分布状况。
第二章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教学要点:民族学的源流与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任务。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民族学的源流;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方法;中国民族学的任务。
第一节民族学的源流(2)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西方民族学流派;苏维埃民族学派;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种族民族族群介绍第三章:种族、民族与族群介绍在人类社会中,种族、民族和族群是三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它们描述的是不同群体间的关系和区别。
种族常常用来描述人类不同的生理特征和遗传背景,民族则更多地涉及共同的文化和社会认同,而族群则更加强调的是相对独立的社会集团。
本章将详细介绍种族、民族和族群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一、种族种族是描述人类不同生理特征和遗传背景的概念。
种族的划分主要基于人类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如皮肤颜色、头发质地、面部特征等。
种族概念在科学界一直受到争议,因为人类基因组的差异相对较小,并且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
然而,无论如何,种族概念在社会和人类学领域中仍然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种族关系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社会分化形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中,种族关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后果。
一方面,种族关系可能导致不平等和歧视,破坏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另一方面,种族关系也可以促进多样性和文化的交流,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民族民族是指具有共同历史、文化和社会认同的人群。
民族概念的形成主要基于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差异。
一个民族通常具有共同的语言、宗教、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
民族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历史事件、迁徙等因素密切相关,它不仅代表了一个群体的共同认同,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民族认同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可以为个体提供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然而,民族认同也可能导致排斥和冲突,甚至演变为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等严重问题。
三、族群族群是指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其成员在一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和利益。
族群概念较为宽泛,它可能基于不同的因素,如民族、宗教、地区或职业等。
族群的形成与人类社会的分工和区域分布密切相关,它通常代表了一个群体的特定利益和需求。
族群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种族和民族有些相似,它们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有重要影响。
族群关系也可能产生社会不平等和冲突,但也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多样性和资源。
一、種族(race)、民族(nation)與族群(ethnicity)A. 種族:生物分類還是社會分類?1. 1. 種族的生物性意涵∙將世界人類當一種物種(species)種族:將人類世界當成一種「物種」,各個種族為此物種的分支。
例如:膚色將人種分為白種、黑種、黃種人。
∙從「物種原始論」與「物競天擇」形成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將種族團體與文化產生對應關係。
此符合當時的殖民的合理性:歐洲、美國黑奴、台灣引進大陸新娘∙批判a.以科學將人種分類,缺乏學術意義(基因都一樣)o亞利安人作為一假設的人種科學b.體質與文化的關係,主流學術已遭駁斥:種族主義的反省o種族主義:將人分成不同種族,依其出生背景,進行上下等級安排的世界觀與意識型態。
這種世界觀合理化或自然化征服者的永久優勢地位,將之歸因於天生、體質、生活文化的優越。
o聯合國1945年委託生物學者針對種族進行科學的研究,生物學家的結論:人類只有一個起源,所謂人類的各個種族只是統計學上可區分的群體。
根據某些顯著的指標,例如頭顱或鼻形、膚色、髮色類型等等標準,將人類分為不同類型是可能的。
然而這樣的體質差異與行為差異、心理差異並無關連,因此,種族用來論證不平等待遇的正當性的觀點遭到否定。
2.種族是一個社會性的分類∙社會建構1:種族的認定,因社會而異例:美國南方某些州一滴血原則(只要有點黑,就是黑)、父系原則(父親黑,母親白,還是黑)、Tiger Woods的Cablinasian(Caucasian, Black, Indian, Asian, 母一半Thai,一半Chinese,父一半Black,一半black與native America 的混血),但是巴西是要很黑,才叫黑(而且必須是非洲裔)。
∙社會建構2:同一種族內,有很大差異:亞洲人的多樣性(泰國、印度、日本,全是黃種人)∙社會建構3:為什麼我們要用膚色來分類?不可以用身高、髮色?(藍眼珠與綠眼珠的故事)∙社會建構4:誰定義種族?國家,可能為了某些利益,而改變(例如,美國原住民,本來75%才叫原住民,後來50%。
题型:名词解释5个,每题4分,共20分。
简答题5个,每题6分,共30分。
论述题3个,共50分。
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2、田野工作的特征。
3、人类学的领域。
4、人类学与社会学的比较。
5、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
6、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方法。
7、什么是田野工作?什么是主位法,客位法。
第二章文化和文化变迁1、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变迁?文化变迁的原因,文化变迁的途径或表现,文化变迁的类型。
2、什么是涵化。
第三章种族、民族与族群1、种族的概念2、种族主义及其表现3、种族产生的原因。
4、种族的社会建构。
3、民族的特征4、族群的要素有哪些。
第六章生态人类学1、生态人类学的定义,意义。
2、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经济人类学1、什么是经济人类学。
2、经济人类学的问题意识。
3、经济类型与交换类型。
4、经济人类学的形式论与实质论。
5、夸富宴。
“夸富宴”(potlatch)的词义是“散尽”(give-away)的意思。
慷慨的馈赠是获取尊敬的动机。
一个人举办一次夸富宴很显然会带给他一定的声望,这种声望是与慷慨的程度成正比的。
“千金散尽”的夸富宴行为是一种“妄想自大狂人格”的结果。
在一个缺乏统治阶级的社会中,夸富宴的制度确保了物品的生产和分配的持续。
“夸富宴”由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Franz Boas)最初给以细致的描述,后来经由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再度解释的夸克特人的夸富宴仪式,一般都被后来的人类学家看成是一种再分配的经济制度。
夸求图印第安人(Kuakiutl Indians)的夸富宴(potlatch)。
夸求图印第安人居住于英属哥伦比亚的温哥华岛,由于海陆资源极其丰富,他们的物质生活很容易满足,或许因此,他们更热心追求社会地位,夸富宴就是这种追求的表达手段。
在这类宴席上,主人请来四方宾客,故意在客人面前大量毁坏个人财产并且慷慨地馈赠礼物,其形式可以是大规模地烹羊宰牛,也可以是大把地撒金撒银,目的归根到底只有一个,让那些受邀而来的宾客蒙羞,从而证明主人雄厚的财富和高贵的地位。
族群、民族、国家、种族之见族群、民族、国家、种族都是人们因为历史、文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等种种原因而聚集并形成的群体。
然而细细看来他们四者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族群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种生物所形成的团体。
他在民族学中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体。
以整个地球为其讨论的范围时,则人类的族群以现阶段而言是由六十亿人口所组成的。
如果我们以台湾为一地理的范围来看,则在此时台湾的人类族群只有由两千三百万人口所组成的团体。
一个大的地理范围所定义的族群,又可以因为讨论的地理范围而分成数各小的次族群,就以人类的族群而言,如果我们以每一国家的疆界为区隔,则地球上有多少国家就会有多少次族群。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在次族群中再次的以地理的区隔来划分更多的次族群,比如说居住在台北市的台湾人类族群的次族群,或是居住在台中的台湾人类族群的次族群,当然这些次族群也同样是属于地球人类族群的次族群。
地球上的其他的物种所组成的族群关系,就像是人类族群一般,可以大至包含全球的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也可能只由一个动物园圈养范围内的数只动物或植物园中的数棵植物。
其次,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
“民族”一词使用非常广泛。
但不同场合,其所表达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一种是广义的,泛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土著民族等,甚至氏族、部落也可以包括在内。
或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
另一种是狭义的民族,指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即指各个具体的民族共同体。
如英吉利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等。
民族与族群关系的社会学分析在当今社会,民族和族群关系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敏感的话题。
民族和族群的关系非常复杂,这种复杂的关系让许多人感到困惑。
本文将通过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话题。
一、定义与概念民族指的是由文化、历史、地理和血缘等因素所形成的群体。
它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共同体。
而族群则是由一组互相关联的人所构成的社会群体,通过共享相同的语言、信仰、价值观、风俗和传统等文化标志来相互区分并且认同。
民族是一种大型的族群,它的特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土地和血缘。
而族群则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的人们中更小的群体,通常它们都使用同一种语言,有差异的文化和传统。
二、影响民族和族群关系的因素1、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对民族和族群的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不同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也将影响到不同族群之间的相互认知和交流程度。
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资源的分配不均等及经济发展不平等也将导致不同民族和族群之间的关系紧张。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上不平等现象在各个领域都存在,不同民族和族群之间在经济利益方面的分配不公,也会对关系产生不良的影响。
3、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对民族和族群的关系也有影响。
政治上的群体对立和“种族主义”等思想的存在,都是导致民族和族群关系紧张和矛盾的因素。
三、民族和族群关系的表现1、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是民族和族群之间关系得以体现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交往的形式和内容,都与不同民族和族群之间的文化背景有关。
2、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是民族和族群之间相互认知和交流的一种方式,它是民族和族群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基础上,不同的民族和族群之间还可展开更为广泛的合作。
3、态度和信仰。
态度和信仰也是民族和族群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
一个人的态度和信仰,对这个人来说具有非常强的影响力。
不同民族和族群之间的信仰差异和态度差异,也是造成民族和族群之间矛盾和紧张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