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人种种族和民族
- 格式:ppt
- 大小:331.00 KB
- 文档页数:6
东南亚的文化差异东南亚是一个多元、充满活力的地区,拥有丰富而多样的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不同国家与地区拥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东南亚地区几个主要国家的文化差异,包括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新加坡。
一、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其中最主要的三个族群是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
不同族群拥有自己的宗教、语言和传统。
马来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他们有着严格的宗教规范和习俗。
华人主要信奉佛教和道教,重视家庭价值观和孝道。
印度人则以印度教为主要信仰,他们热衷于庆祝传统节日和参加宗教仪式。
在饮食方面,马来西亚有着丰富多样的选择。
马来人喜欢辣味食物,经常以米饭和辣椒酱为主食。
华人则擅长烹饪各式中菜,包括炒粿条、糖醋排骨等。
印度人则以咖喱菜和香料为特色。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马来西亚的美食变得独一无二。
二、泰国泰国是一个以佛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它对于文化、宗教和王室的尊重是泰国人民的核心价值观。
泰国人民非常信奉他们的国王,尊敬和爱戴他们的王室家族。
此外,泰国各地充满着寺庙和佛塔,供人们诵经祈福。
泰国的食物也非常有特色。
泰国菜以其辛辣和香料丰富的口味而闻名,例如著名的泰式绿咖喱和冬阴功汤。
此外,泰国的街头小吃也是一大亮点,例如炸春卷、炒河粉和烤肉串等。
在餐桌上,泰国人喜欢共享美食,强调社交和互相之间的亲密感。
三、菲律宾菲律宾是一个由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文化遗产。
菲律宾人民深受西班牙和美国的文化影响,在文化上的独特性也体现在他们的语言、宗教和传统中。
菲律宾人主要信奉天主教,他们非常重视家庭的地位和亲子关系。
菲律宾的音乐和舞蹈也相当有特色,民族舞蹈是菲律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他们的波利尼西亚舞、满族舞和古代舞蹈等,直观地展示了菲律宾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四、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国家,拥有多元的文化和宗教。
除了主要的马来、华人和印度人群体外,新加坡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许多移民。
东南亚地区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认同东南亚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有华裔、马来人、印度人、泰族等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下,东南亚的民族认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东南亚地区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
一、华裔文化和民族认同华裔在东南亚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尤其是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已经成为了这些国家中最重要的民族之一。
华裔文化在东南亚地区扎根已久,也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在新加坡,很多年轻人都穿着传统的中式衣服去参加婚礼、节日等宴会。
他们也会弹奏古筝、演奏二胡等传统乐器。
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东南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并且获得了认可和喜爱。
东南亚的华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珍爱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展现华裔的民族认同。
二、马来文化和民族认同马来人是东南亚地区最主要的民族之一,他们的文化和传统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马来人喜欢穿着传统的马来服装,这种服装像一种独特的标志,彰显着马来人的民族认同。
马来人还有许多传统的舞蹈和音乐,这些传统艺术形式都反映了马来人独特的文化。
马来语是这个地区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它是官方语言之一。
马来人在这里还保留了一些独特的传统习俗,比如向长辈行礼、尊重老年人等等。
这些特点都在传递着马来人深厚的民族认同。
三、印度文化和民族认同印度人在东南亚地区定居已经有了两个世纪,他们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
印度人的文化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而且已经融入东南亚的文化中。
印度人在东南亚的阿育吠陀和瑜伽课程非常受欢迎,他们还会传授自己的印度菜谱,这些菜品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被广泛传播。
印度音乐在东南亚也有不小的影响力,像印度歌舞片等多种印度文化形式,已经成为东南亚文化的一部分。
这些都展示了印度人对东南亚文化的认同。
四、泰族文化和民族认同泰族是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民族之一,泰国的文化在这个地区有着广泛的传播。
一.东南亚相关民族的族源和迁徙情况东南亚操侗-泰(kam-tai)语族语言的民族,被称为广义的“泰人”(狭义专指泰国的泰族)。
他们的发源地在哪里?后来又怎么迁徙的?对于这些问题民族学者、历史学者、考古学家众说纷纭。
归结起来大致有阿尔泰山起源说 、中国川北陕南起源说 、中国两广起源说 、印度尼西亚起源说 、泰国土著说 。
探讨这些民族的族源和发展脉络,尤其是无文字记载的史前文化史,除了考古发现外,就是靠语言这种“活化石”的证据了。
作者试图以语言材料和考古、人文史料相印证的方法来探讨这些问题。
作者的看法是:东南亚这些广义的“泰人”属于中国大陆上的马来人种,远古时期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东夷集团,周以后属于“百越”,主要聚居在岭南地区。
论据如下:注释:1.见杜德的《泰族——中国人的兄长》W。
C。
Dodd The Tai Race,Elder Brother of the Chinese,Iowa,USA 1923。
2. 见柯奎翁著《在掸族间》导言,A。
R。
Colquhoun,Amongst the Shans,London,1885。
3.见徐松石《泰族、僮族、粤族考》中华书局民国三十五年六月。
范宏贵《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与文化》民族出版社2007年。
4.颂萨。
素旺那汶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在暹罗学会上提出。
5.见清。
裕里的《泰国的史前时代》和索。
登延“班清族显英魂会有什么感想呢!”刊于泰文《札督腊周刊》1976年62期。
(一)人种探索一个民族的起源,必然要追溯其最早所属的原始人种。
根据考古发現和历史研究 。
中國大陸是蒙古利亚人种的发祥地。
在已发現的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時代居民的遺骸上,已呈現南北异形的現象。
华北地区的“山頂洞人”1属于蒙古人种的北方类型;广西“柳江人”的一些特征接近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
马來人种就是在蒙古人种主干上的南支的发展。
据古书记载,岭南地区很早就有马來人活动,称其为海佬。
炎徼紀闻:“马人本林邑蛮,相传随马援南征,散处南海”。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的南方邻居,关系应该密切,但实际上长期得不到中国重视。
现代研究发现:东南亚人种主要来自中国云南和西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但是文化主要属于印度文化(越南除外)。
东南亚原始居民应该属于‘马来人’,他们是古老的人种,可能属于走出非洲的一部分早期人类,可能具有部分黑黄混血人种特征?他们穿越中东阿拉伯,到达印度和东南亚。
而印度以后被白种雅利安人占据,这些黑黄混血人种逐渐沦为印度的4等公民——首陀罗?实际上就是雅利安白人的奴隶。
而东南亚以后逐渐被来自中国地域的黄种民族占据。
古老的‘马来人’被迫迁徙到更南部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今天这些地区的马来人还是属于同一语系,皮肤深黑,下巴比较长。
他们与新加坡、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和缅甸人种有很大区别,因为后来者更接近中国黄种人。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典籍上没有这方面的记录,说明他们南下到东南亚的时期非常早,应该在中国夏朝以前,而且当时的中国文明还没有覆盖到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和西藏地区,所以无法探知这些中国人南下东南亚的具体时间和具体原因?新加坡的华人历史最短,明确证明是中国人,他们都以华人自居;越南明显受到中国文化影响,政治上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祖先就生活在中国华南一带(南越国);老挝、柬埔寨同样属于中国南部的早期移民;泰国甚至考证出‘泰族’与中国云南的‘傣族’有一定的历史联系?泰国人的祖先来自云南;缅甸民族来自中国云贵高原和西藏地区,以后可能有一小部分印度移民?这些民族到达东南亚以后,只有越南和中国保持密切的文化联系,采用了中国汉字和中国的政治模式。
但是其他的东南亚民族国家与中国联系并不紧密,所以在1800年前的印度扩张时期,他们接受了印度文化,他们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但是缅甸和泰国都采用了印度的语言字符。
安南国在越南地区,扶南国在柬埔寨地区,暹罗国在泰国地区,缅甸在中国三国时期被诸葛亮称为‘不毛’,就是缅族的汉语发音?泰国的泰姬陵和柬埔寨的吴哥窟明显都是属于印度建筑,毫无中国建筑特征,东南亚国家都接受了印度佛教,中国也不例外,但是佛教反而在印度消失了。
东南亚的⿊⾊⼈种今天东南亚的绝⼤多数居民属于蒙古⼈种, 但是还有⼀⼩部分⼈属于另外⼀个种族, 那就是⿊⾊⼈种。
今天这个种族的⼈数虽然不多,⽽且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海岛地区, 但是⼤量的资料表明, 他们很可能曾经是中南半岛的主⼈, 甚⾄很可能还⼴泛分布于中国⼤陆,特别是中国南⽅地区。
东南亚的⿊⾊⼈种并不是⼀个民族, 但是这个种族在中南半岛许多民族乃⾄中国南⽅的许多民族形成的历史上,很可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若要谈论中南半岛民族的渊源以及中南半岛民族乃⾄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同中国西南民族乃⾄中国南⽅民族的历史关系,⾸先就要涉及到东南亚⿊⾊⼈种的历史。
⼀、东南亚的⿊⾊⼈种及其起源当今东南亚地区的⿊⾊⼈种可以分为两类, ⼀为吠陀群(Veddoid),⼀为尼格利陀群(Negridoid)。
吠陀群⽪肤⿊⾊, 波形头发, ⾼眉脊, ⾝材较矮。
今天纯⾎吠陀⼈主要居于斯⾥兰卡岛上,已经混⾎的吠陀⼈居于印度中部和马来半岛。
此外, 以吠陀群为主要成分的混⾎部族, 则散布于东南亚各地,如苏门答腊的婆克罗-卢布⼈(PokloLubu)、苏门答腊和婆罗洲(即加⾥曼丹岛)均有分布的乌卢⼈(Ulu)、西⾥伯斯岛(苏拉威西岛的旧称)上的陀阿拉⼈(Tuala)和通那⼈(Tomna)以及马来半岛上的塞诺伊⼈(Senoi)和萨盖⼈(Sagai)等。
尼格利陀⼈⼜叫⼩⿊⼈,顾名思义, 尼格利陀⼈的⾝材特别矮, 成年男⼦平均⾝⾼只有145— 155厘⽶,⽪肤黝⿊, 头发卷曲,⿐⼦短宽。
东南亚的尼格利陀⼈分布颇为分散,现存的有马来半岛上的塞芒⼈(Semang)、安达曼岛上的⽶恩-科⽪⼈(Min-Kopi)和菲律宾群岛上的阿埃塔⼈(Aeta)等。
此外,还有不少以尼格利陀⼈为主要成分的混⾎部族, 其分布在东南亚地区西南部的主要与吠陀⼈混⾎,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东南部的则与巴布亚⼈(Papuan)混⾎。
分布在马来半岛的塞芒⼈⾃称为梅尼克⼈(Menik), 或梅尼⼈(Meni),或门迪⼈(Mendi)。
东南亚地区的风土人情(综合)经济状况简介新加坡经济发达,经济和生活水平达到已发达国家水平,经济以服务业、航运业、物流业、金融业、科研、旅游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高科技和教育。
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经济以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航运业和物流业。
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经济较落后,经济只有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
缅甸、柬埔寨、老挝和东帝汶经济落后,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经济只有旅游业和农业;东帝汶的经济只有渔业和石油出口。
文莱虽然人均GDP和已发展国家相若,但经济并不发达,经济以石油出口和天然气出口为主,财富和中东产油国一样只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
货币兑换泰国货币:泰铢,人民币100元约合420泰铢。
马来西亚货币:马币,人民币100元约合38马币。
越南货币:越盾,美金也通用,1美元约合14000越盾。
柬埔寨货币:“瑞尔”,只有纸币而没有硬币,美金通用,1美元约合3900瑞耳。
柬埔寨法定货币是瑞尔(Riel)。
目前同美元的汇率固定在1美元=4000瑞尔。
在柬埔寨旅行不必兑换当地货币,美元在当地完全通用,只有1美元以下小额的找零才会用到瑞尔。
... 新加坡货币:新币,人民币100元约合20新币。
人民币可在部分地方使用。
印尼货币:卢比,1美金可兑得8900卢比,1元人民币可兑得1000卢比,相对而言,带美金较划算。
巴厘岛可直接用美金,民丹岛可直接用新币。
菲律宾货币:比索缅甸货币:缅元老挝货币:老挝货币叫基普(LAOSKIP,简称LAK,又叫基朴Kip),1美元=10400基普语言泰国以泰语和潮州话为主,在酒店一般用英语。
马来西亚语言:官方语言为马来语,通用语为英语,华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越南语言:官方语言是越南语,普及英语,粤语可在唐人街通用。
柬埔寨语言:官方语言为高棉语,法语、英语、日语的普及程度高,在金边可用潮州话。
新加坡语言:国语为马来语,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
七年级湘教版东南亚知识点东南亚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包括泰国、菲律宾、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等国家和地区。
这里汇聚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东南亚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和南部,东北邻中国、朝鲜、日本,北部则与印度次大陆相望。
南面和东面是广袤的太平洋和印度洋,西面是印度次大陆。
其中,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地震带之一。
二、文化特色东南亚地区的文化是多元化的。
其中,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有很大的影响。
在宗教方面,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都有很多信奉者。
东南亚的文化美食也是令人心驰神往的,比如泰国的冬阴功汤、越南的春卷、印尼的卤肉饭、马来西亚的咖喱等。
三、人口和语言东南亚是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其总人口数量超过6.5亿。
在语言方面,使用的语言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泰语、越南语、印尼语、马来语是比较常见的语言。
四、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
其中,新加坡是一个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国,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国也是重要的贸易伙伴。
五、著名的旅游景点东南亚地区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比如越南的下龙湾、泰国的大皇宫、马来西亚的双峰塔、印尼的巴厘岛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众多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
六、自然灾害由于东南亚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所以经常发生地震、海啸和火山等自然灾害。
印度尼西亚的克鲁伊山火山、菲律宾的塔阿尔火山都曾多次爆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七、重要的政治和军事组织东南亚地区存在一些重要的政治和军事组织,如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
总之,我们应该了解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
论东南亚的华族论东南亚的华族东南亚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多族裔的地区,其中最显著的民族之一就是华族。
在东南亚各国,华族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华族移民、华族社区、文化传承和华族的未来五个方面来论述东南亚的华族。
首先,要理解东南亚华族的存在,我们需要回顾历史背景。
早在500多年前,明代末年,中国福建、广东等地的华族开始涌向东南亚。
移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政治动荡、经济发展、家族纷争等。
这些华族移民踏上了未知的土地,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他们带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商业技能,为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华族在东南亚的移民历史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华族移民逐渐形成了华人社区,他们有的在城市中形成繁荣的商业区,有的则选择在乡村定居。
华人社区是华族人们在异国他乡的精神寄托和团结力量的源泉。
这些社区通过宗教、语言、文化习俗等因素将华族凝聚在一起,并为他们提供了经济支持和社会保护。
华族通过社区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利益,还积极参与了东南亚的社会事务。
东南亚的华族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华族重视教育,他们努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在华人社区,孔子庙、书院等传统文化机构得到了保留和发展。
此外,华族与东南亚的本土文化发生了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华人文化。
例如,在华人社区的庆典、节日活动中,华人的文化习俗与东南亚的文化风俗相结合,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独特文化景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亚的华族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是文化多元化和年轻一代华族的文化认同问题。
随着东南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年轻一代华族更加接触到各种文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认同稍有偏离。
其次,华族在东南亚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华人身份的问题也逐渐减弱,华族渐渐融入了东南亚的社会结构。
然而,华族在东南亚的未来仍然充满着希望和机遇。
关于东南亚的介绍东南亚总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和东帝汶,其中东帝汶是经全民公决后,于2002年5月20日从印尼独立出来的,是东南亚最年轻的国家。
东南亚总面积447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约5.3亿,大部分为黄种人,包括有属于汉藏语系、印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的多个民族。
其中人口较多的有爪哇族、京族(越族)、泰族、缅族、老族、高棉族、苏禄族等。
华侨、华人约3000万人,是世界华侨、华人最集中,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新加坡的华人比例占70%以上,其次是马来西亚,约占30%。
东南亚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沿海平原、大河两岸平原、河口三角地区和岛屿,雨林地带则人口稀少。
东南亚国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印尼,其陆地面积约有190.4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1亿,是东南亚名副其实的大国,人口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新加坡,一个国家就是一座城市,其面积仅600多平方公里,架车一天可以跑遍全国。
新加坡虽然面积是最小的,但人口却约有400万,比拥有5767平方公里面积的文莱要多的多。
文莱只有30多万人,是东南亚人口最少的国家。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方位:东经93°~141.5°,北纬25°~南纬10°,跨越赤道,大部分为热带地区,北接中国大陆,南望澳大利亚,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并与孟加拉、印度相毗邻。
东南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连接三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长约900公里,最窄处仅37公里,是东北亚经东南亚通往欧洲、非洲的海上最短航线和必经通道,历来为兵家和商人必争之地。
东南亚地理归纳起来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热”。
“热”就是热带。
东南亚所处的纬度比较低,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赤道的附近,四季如夏,终年炎热,常年气温在25℃~30℃。
了解越南的民族多样性山地少数民族民族多样性是越南的骄傲之一。
这个东南亚国家拥有各种不同的民族群体,其中山地少数民族在这个多元化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了解越南的民族多样性和山地少数民族文化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越南的文化遗产和人民的多元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越南的民族多样性和山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俗以及传统文化艺术。
一、民族多样性的概述越南是一个拥有54个不同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其中越族是最大的民族群体,占总人口的86.2%。
其余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越南的山地地区。
这些少数民族分布在北部高原、中部、南部三个地区,包括胡志明城市周边的黑人和金钱村,河内周边的茶山和皇家嫩族,以及中部和高原地区的布鲁族、高兴族、埃德族、班地族等。
二、山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1. 服饰和饮食:山地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多样而独特。
女性常穿着色彩鲜艳的裙子和绣花上衣,通常搭配着精细织成的头巾或头饰。
男性通常穿着颜色深沉、简单实用的服装,如宽松的长裤和长袍。
在饮食方面,各个山地少数民族有着丰富多样的菜肴,以米饭、玉米、蔬菜和肉类为主要食材,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烹饪方法和调味品。
2. 居住和生活方式:山地少数民族通常以农耕为生。
他们居住在以竹木搭建的简易房屋,建筑物通常是高高的结构,以适应山地的自然环境。
与传统的氏族结构相比,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使得一些山地少数民族逐渐采用了现代化的居住方式。
然而,他们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三、山地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山地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反映了他们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
以下是几种著名的山地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形式:1. 编织:许多山地少数民族以编织技艺闻名,其中最有名的是湖南和锦历山地少数民族。
他们通过使用各种彩色线材和纺织品,制作出精美绝伦的纺织品和手工艺品。
这些编织品通常用于服装、家居装饰和礼品。
2. 音乐和舞蹈:山地少数民族的音乐和舞蹈是他们社区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东南亚历史中的种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在东南亚的历史长河中,各种族群和文化交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这个地区一直是一个多种族和多文化交汇的地方,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民族群体,如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菲律宾人等。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这些民族密切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期间产生了文化和人种的交流、融合和创新。
在此背景下,中华文化也在这个地区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种族融合在东南亚这个区域,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的融合可以说是异常普遍的。
这种融合不仅仅是人口的混合,更是文化的合并。
这其中的历史原因非常复杂,比如海上丝绸之路、波罗米亚贸易、移民等原因,同时也和地质位置的特殊性相似。
有很多的种族混合,如马来人和印度人,印度人和华人,中国人和清真教徒等等。
如今,东南亚地区的各种族群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种族文化,并且相互之间已经能够和谐共存,并取得了一系列协作和合作的成果。
文化交流在东南亚历史上,也发生了许多文化的交流,这些文化交流为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发展和世界文明的多元一体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种文化交流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农业文化、手工艺文化等。
其中汉字的传播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对东南亚各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事实上,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非常深厚,尽管这种文化的相互影响是逐渐发展的,而非一蹴而就的。
首先,在中国的历史过程中,经过了很多的贸易、移民和劳动的过程,这些经历使得中华文化和东南亚国家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其次,中华文化缺乏足够的疆域边际,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外来的元素。
其后,中华文化包含的许多优秀的思想和文化元素,如儒教、释教、道教、艺术等也逐渐影响了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
最后,东南亚历史中的种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为今天的东南亚国家奠定了基础,将这个地区推向了现代化。
虽然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但是通过共同努力,以及一种包容和理解的态度,东南亚国家可以更好的利用自己的文化和多样性,促进它们之间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东南亚人口变化东南亚自1900年以来人口猛增从1900的5000万到现在的6.5亿整整增长了13倍左右其中马来人(大马来)约4亿华人3500万泰族(即傣族佬族掸族)6000万京族8000万目前东南亚最大的民族为爪哇族约一亿人,东南亚目前人口增长依然迅猛。
泰国,泰国总人口6450万。
全国共有30多个民族。
泰族为主要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0%,其余为佬族、华族、马来族、高棉族,以及苗、瑶、桂、汶、克伦、掸、塞芒、沙盖等山地民族。
泰语为国语。
90%以上的民众信仰佛教,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民众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
1500年1700年1800年500万1900年1200万1950年2200万1975年4200万1990年5600万2000年6200万2010年6600万2016年6800万泰国自1990年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就急剧减少预计在2020年以后会进入负增长。
印尼,总人口达2.48亿人,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
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马都拉族7%,华人3%-4%,此外还有米南卡保人、巴厘人等100多个民族的居民,共占23%。
民族语言200多种,通用印尼语。
印尼约有1200万∽1500万华人从近代被殖民以来人口增长就很迅速原本和母国人口相差无几现在却是荷兰的十几倍了1500年500万1700年700万1800年1100万1900年2700万1950年7000万1975年13000万1990年18000万2000年21000万2010年24000万2016年26000万印尼人口增长依然很迅猛但是由于工业化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原因预计2022年达到峰值3.3亿后停滞增长越南,总人口达9073万人,作为一个新的人口大国越南因此受益匪浅经济腾飞工业化迅速中产阶级剧增从一个农业国家变成了工业化国家,不过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已经接近停滞1500年300万1700年300万1800年430万1900年1000万1950年2200万1975年3800万1990年6600万2000年7760万2010年8670万2015年9170万。
2003年第1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1,2003第30卷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 ty for Nationalities Vol.30(总第146期)(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General No.146东南亚的黑色人种及其与中国南方民族的历史关系何 平(云南大学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昆明 650091)1摘 要2 东南亚的黑色人种屡见于中国史籍,研究者认为黑人早在史前时期可能还分布于中国南部。
学界普遍认为南方蒙古人种由蒙古人种与黑色人种混血形成,那么,在南方蒙古人种广泛分布的东南亚及中国南部,过去应该分布有黑色人种。
把黑色人种与南方蒙古人种的早期历史综合起来考察,有助于认识该地区诸民族的起源问题。
1关键词2 东南亚;中国南部;黑色人种;蒙古人种;渊源1中图分类号2C91215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5-8575(2003)01-0079-051收稿日期22001-12-011作者简介2何平(1956-),男,重庆市万州人,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历史系教授。
今天东南亚地区的绝大多数居民属于蒙古人种,但是,除了蒙古人种以外,东南亚的居民中还有另外一个种族,那就是东南亚的黑色人种,这个种族今天的人数虽然不多,而且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海岛地区,但从东南亚民族史乃至中国南方民族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个种族应当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们不仅曾经是中南半岛的主人,而且可能还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大陆南部,并因此影响到其后分布于该区的部分民族人口。
一东南亚的黑色人种到底是从非洲或是别的地方迁来的还是就在本地形成的?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的意见。
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今天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东南亚海岛地区的黑色人种,在史前时期确实还曾经一度广泛分布在中南半岛许多地方。
关于东南亚地区的黑色人种,从中国史籍中似乎也可以发现一些线索,例如,中国史书中曾提到有一种/僬侥人0。
东亚和东南亚人种的形成过程旧石器时代,古亚洲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矮黑人(D-YAP),他们和非洲黑人(尼格罗人)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另一种是棕种人(C-M130)。
纯种的矮黑人仅仅现存于印度的安达曼人,东南亚的维达人等,而纯种的棕种人如今仅少少存在澳大利亚和太平洋部分岛国部分土著中,但他们是蒙古人,女真人,澳大利亚土著等民族的直系祖先一部分。
矮黑人,棕种人先后从亚洲南部北上东亚后,肤色变浅。
矮黑人中最进化的一支是日本的阿伊努人(虾夷人),它们是纹绳人的后裔,也是大和民族的重要底子。
另外,西藏人中也拥有大量的矮黑人父系成分。
新石器时代前后,第二次出非洲的人群被称为中东部落(F-M89),其中的一支演化为欧亚部落(K-M9),其余进化成地中海-高加索人种,属于暗白人种。
欧亚部落的原始人种属于未分离的黄白人种,又演化成好几支。
其中一支形成东亚部落(NO-M214),被称为黄种人(又称华夏-芬兰人种),另有一支形成中亚部落(P*),属于早期的白种人。
东亚部落的黄种人又分离为两支,一支是芬兰人,部分北亚人的直系祖先(N-M231),另一支则形成中国人,东亚人和东南亚人的直系祖先(O-M175)。
在M175的基础上,东亚地区的黄种人演化为华夏,东夷,百越,苗瑶,百濮,南岛等一系列民族。
而中亚部落也分化为两支,一支是印第安人和他们的北亚祖先(Q-P36),一支是主流欧洲人和印度雅利安人的祖先(R-M207)。
其中进入欧洲的白种人是后来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波罗的人,克尔特人的主要祖先(当然这些民族还有少部分其他来源)。
所以东亚大陆情况是:最先来到东亚洲大陆的是小黑矮人YAP和小棕人M130, 其后第三批走出非洲大陆的黄种人(以下字母加数字为人类基因突变点标号)M9旗下的M175几路大军先后进入东亚大陆,M175下M119夷越集团最先到中国南部和东部,紧接着是M175旗下的M122下的东进苗蛮集团,这两大集团驱逐了小黑矮人YAP和小棕人M130,使得中国大陆基本不存在YAP和130,大部分被驱赶到北部(蒙古,朝鲜,日本),南部和西藏,但在大陆一些少数民族土家族、彝族、瑶族基因仍然保留了YAP的基因.最后到达中原的就是M122大旗下M117华夏集团,此后的历史就与中国上古传说完全吻合,华夏集团炎黄部落打败了夷越集团的蚩尤部落,以及苗蛮集团,奠定汉族的基础!这就是DNA分析的华夏上古迁移状况!其实中国在利用DNA分析自己祖先的迁徙路线上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
东南亚现存的原始部落:有食人传统展开全文文/青山独往东南亚现存的原始部落:有食人传统说到原始部落,大家可能会想到遥远的非洲地区,在那分布着很多的原始部落,他们生活在原始密林之中,远离现代文明,生活习惯也非常古老,给人一种十分神秘的感觉。
然而在离我们不远的东南亚地区,也生活着一个原始部落,叫作阿斯玛特人。
这个部落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沿海地区,历史非常久远,也产生过自己的文明,和其他地区的原始部落一样,他们至今仍过着十分原始的生活,丝毫不为现代生活所动。
今天笔者就和大家来谈一谈这个神秘的部落。
阿斯玛特人皮肤呈棕黑色,老远一看还以为是非洲大陆上的人种,其实他们和非洲黑人无关,是属于澳大利亚土著上的一支。
外貌方面,他们的五官有些深邃,眼睛也比较大,而且几乎人人都是双眼皮,头发是卷曲的。
总的来说,在长相方面,他们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
和世界上大多数原始部落一样,阿斯玛特人的生活非常原始,这体现在衣食住行上。
住的方面,他们往往沿着河流而居,毕竟河流养育了他们。
而房子的造型类似于我国南方的高脚楼,但材质是树皮,而且经常受潮,住不了几年就垮了,到时候还得重新建造。
因此部落中的家庭一般不分家,兄弟几人都是住在一起。
穿着方面,由于气候原因,当地人穿的都很少,而且不分男女,都喜欢穿草裙,这似乎和他们的习俗文化有关。
当地女人们还时常时候戴帽子,都是她们自己用编织而成的。
此外当地人还喜欢浑身涂满彩绘,看起来色彩艳丽,头上还会用羽毛等材质装饰,有的甚至还会用动物的骨头穿在鼻子上,看起来个性十足。
这和他们的骁勇好战有关,此前他们曾和殖民者爆发过多次冲突。
交通方面,由于河流众多,出行的方式一般是划船。
当地人都是用独木舟出行,所以到了当地,时常能看到小孩子划着独木舟经过。
而至于吃方面,正所谓靠水吃水,他们吃的东西往往是就地取材,往往没那么多讲究。
但说到吃,关于阿斯玛特人的习俗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猎头习俗,他们喜欢收藏头颅,不管是人的还是动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