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第五章 种族、民族与民俗
- 格式:ppt
- 大小:327.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教案一.教学要求1.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3.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读“三大人种分布”图,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通过读“世界语言分布”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3.通过读“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说出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三.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世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世界足球巨星贝克汉姆的图片:质疑:他们的体质特征有什么差别?你能描述他们的外部特征吗?总结:从图片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在肤色、毛发等体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正是根据学生观察图片,交流、回答:杨利伟:黄种人,黑头发安南:黑种人贝克汉姆:白种人,黄头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体质的不同,人们把世界居民分为黄、白、黑三大人种。
其实,世界上的居民不仅人种不同,在语言和宗教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展示目标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默读学习目标:1.通过读“三大人种分布”图,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通过读“世界语言分布”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3.通过读“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说出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师生研讨与学习1.教师简要说明人种、种族与民族等概念的异同。
2.追问:人种在外部特征方面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总结:太阳辐射,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着人种的特征.人的肤色大致从赤道到极地逐渐变浅,与太阳辐射有关,毛发和鼻子的特点也与气候有关)。
3.指导学生读“三大人种分布图”,依据图例找出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区。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含3个方面的问题:人种、语言、宗教。
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了特色的人文景观。
其实本节课在讲授上要注意三个地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差异,不能光讲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的问题,从而造成内容的断裂,影响学生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生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人口问题基础上的延伸,把人口问题继续深化和拓展,既让学生形成人口的空间概念,又让学生纵向的延伸形成不同地域人口的各自的深层次了解,还为下一节课“聚落”打下基础。
学生由于生理发育的阶段决定了学生在理解地理事物人文内在联系存在不足。
所以要求老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开展多感官的、多方面的刺激,继而弥补学生的认知难点。
【教学目标】1.学生阅读课本后,可以说出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加以辨识。
并在地图上能够指出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区。
(重点)2.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重点)3、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重点)4、了解世界文化包括人种、语言、宗教的差异,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
(难点)【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教学方法】阅读地图分析法、归纳对比法、小组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播放《龙的传人》/enttv/zhongguoyinyuedianshi/classpage/video/20100524/100706.shtml歌词中:“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你能描述歌词中“龙的传人”的外貌特征吗?,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呢?学生观看视频,认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31301010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英文名称:Human Geography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学分: 4适用对象:地理科学本科二年级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研究为核心,涵盖经济、人口、宗教、语言、民族、民俗、行为、自然、政治等诸多内容,且涉及到现实社会中许多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如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人口流动、宗教信仰、文化产业化和新经济等。
同时,由于它所探索的是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因而受不同空间尺度的影响较大。
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还需要人们从发展中来考察人文现象。
所以,与一般学科不同,人文地理学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综合特征,在研究视角上又具有鲜明的时空性。
由于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综合性和交叉性强,人文地理学对丰富学生知识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大有裨益。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也是本科教育地理科学主干课程、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门课程实践应用较强,发展空间较为广阔,对学生视野的开阔,求知欲的激发和创新力的启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基本要求1.一般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学科体系和发展状况,以及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对人地关系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特点。
2.了解不同的人类社会发展时期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各阶段特点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动态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主要人文要素的时空变化和空间差异,以及各部门人文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文化和内涵和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人文事象的能力。
3.牢固掌握人地关系基础理论,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和优化协调对策。
4.应所学理论知识,对当代全球人地矛盾和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地问题有系统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以讲授为主,客观许可时运用多媒体,另外也可适当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来弥补单一讲授法的不足。
人文地理学问答题人文地理学第一章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第二章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4 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第四章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第五章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第七章1、比较分析东西方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差异。
1、思考题(1)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1、区域研究的传统:作为一门区域科学的地理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2、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3、人地关系的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总之,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研究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1)名词解释:物质文化:——是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介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这是人类在改造和创造自然和社会过程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
制度文化:亦称社会文化——它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制度,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律、婚姻等制度以及实施这些制度的组织机构。
文化区: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每种文化事物(现象)都要扩大它的空间分布范围,文化事物(现象)和文化系统覆盖的地区就可称为文化区。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体质特征)语。
自主学习1、[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有哪吗?分布在哪里?2、明确目标、让学生看同步学习读出学习目标[3、指导自学让学生看课本做同步学习第57---58页中的填空题,并在课本上画出来。
回答:知道:黑、白、黄不知道分布区一学生读出学生看课本独立做题展示交流各个小组讨论探究本组的任务,让会的学生先说,不会的学生听、记,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组长给组员分工。
展展示讲解:1、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补充:热带:黑种人温带:黄种人亚寒带、寒带:白种人三大人种的分布区?多媒体播放出三大人种分布图,引导学生回答,补充纠正。
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都属于黄种人,南亚的印度人则属于白种人。
3、世界6种主要语言及分布?多媒体播放出世界语言分布图,引导学生回答,补充纠正。
播放出答案表各组讨论积极热烈1组回答:看课本p96、97图和p98阅读读出。
学生在课本上划出来、记下来。
2组指图回答:白种人: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北非、西亚、中亚,南亚。
黄种人:亚洲东部、东南部黑种人:非洲中南部、大洋洲、美洲3组指图回答:学生填p99表4组指图回答:学生记在课本上4、三大宗教的起源地?分布区?多媒体播放出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引导学生回答,补充纠正。
播放出答案表5、p101阅读和活动题补充纠正5组回答:说出了三大宗教的建筑特点。
信基督教的人不骂人,不迷信。
检测反馈巩固练习:同步学习p68---69-巩固提升题教师讲解学生不会的[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
学生边看,边归纳知识要点。
做完后,学生轮流回答讲解选择题,不对的其他学生纠正。
学生再回答同步p59知识网络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