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如何理解意象美术
- 格式:docx
- 大小:74.11 KB
- 文档页数:7
初步认识意象艺术教案思路。
一、教学目标1、了解意象艺术的含义和产生背景2、了解意象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让学生通过个人的艺术实践,自主体验和探究意象艺术的创作手法和思维模式4、引导学生通过意象艺术的学习和实践,锻炼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二、教学内容1、意象艺术的概念和内涵意象艺术是指艺术家通过表现内心所感受的形象、色彩、音乐和文字等元素,构造出独特的、自身意境所形成的形象化的艺术创作方式。
它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影像等多种形式,追求的是艺术家内心的情感、意志和感性层面的思考。
意象艺术的表现形式鲜明,主要依赖于艺术家的创作技巧和思维方式。
2、意象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意象艺术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前卫主义意象艺术强调表现每个人自身的境界与精神层次,突破传统、胆大妄为,把现代艺术运动的精髓吸收进艺术体系中。
2)抽象主义意象艺术是非实际性的,与自然的物象挂钩不大,以下意象作为艺术表现的基点。
3)形象化手法意象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常用形象化的元素进行创作,让抽象的思想通过各种表象符号的转化和转变表达出来。
4)以感性代替理性意象艺术凭借内心情感、感觉和意识表达出来的成分,让观者在美的情感体验中领悟艺术深层的内涵。
5)爆炸性、奔放性意象艺术行为和躁动的精神状态,凸显出意象的爆炸性和奔放性。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意象艺术的概念和分析思维,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2、理论介绍教师应当通过影像、文字、音乐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意象艺术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帮助他们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意象艺术。
3、实践研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尝试意象艺术的实践,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来理解并体验意象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油画、素描、雕塑、影像等多种形式,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艺术性中锻炼自己的美学感觉。
4、总结归纳教师应当通过教学讲解和学生艺术作品的展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对艺术特点和表现方式、与生命价值相关的元素和思维方式进行梳理和概括。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教学重点]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
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
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
学法: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运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老师总结: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
1《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作品分析,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是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
2、方法与过程:教学中以对作品的分析为引导,以引起关注---深入讨论---理解实践---完成目的的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理解艺术家的意图在美术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关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一步理解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试图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不同的美术类型作品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主要是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直观展示图片、导入新课师:展示摄影、设计、绘画、雕塑作品。
同学们这些美术作品其中有你们喜欢的吗?生:…师:看来这些千姿百态的美术作品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那么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二)赏析探究,深入挖掘 1.概念(创作意图):艺术家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
课件展示:毕加索《牛头》:师:问题探究: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是用什么材料创作的?生:立体的。
现成品:自行车座和一个车把,这些现成品打了他的手里便激发了他无限的想象力,巧妙构思了一尊“公牛”。
师:多媒体展示:《泉》1917、《自行车轮子》1913对传统美学的挑战——现成品艺术,艺术创作的关键在于发现由《牛头》等作品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态度、情感、观点、主张 2.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a.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b.针对艺术问题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3. 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首先,我们知道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是来自现实生活,把这种感受通过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很显然现实生活和艺术主张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影响最大。
其次,现实生活又可以细划成:艺术家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个人的个性、知识水平、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
初中美术意象世界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意象世界意象,是美术创作中的灵魂,是艺术家通过视觉表达传达内心情感的基石。
初中美术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意象世界,培养他们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意象的内涵、初中生美术创作的特点以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探讨初中美术意象世界的构建。
一、意象的内涵意象,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感受和思考,形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内心形象。
它是艺术创作的核心,是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的集合体。
在意象的营造中,艺术家运用各种视觉元素,如线条、色彩、形状、空间等,以及表现手法,如写实、抽象、夸张等,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初中生美术创作的特点1.形象性: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观感知,形成具象的形象,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情感性:初中生内心丰富,情感波动较大,他们在美术创作中,往往以情感为主线,通过意象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3.探索性: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在美术创作中,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寻求个性化的意象表达。
4.模仿性:初中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往往会模仿身边的艺术作品,从中学习意象的构建方法。
三、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引导学生为主,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意象世界。
2.实例分析:教师可以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分析其中的意象构建方法,让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3.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通过实际操作,让他们体会意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4.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塑造独特的意象风格。
5.跨学科教学: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文学、音乐、舞蹈等,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拓宽他们的创作视野。
总之,初中美术教育应注重意象世界的构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意象,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教师应以学生为本,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潜能,助力他们在美术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美术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门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的艺术,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与到意象美术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这门课程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意象美术,顾名思义,是以意象为基础的美术创作。
它不同于写实美术,不追求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而是强调艺术家内心世界的表达。
在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意象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心出发,挖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画笔表达出来。
这种创作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意象美术注重艺术形式的创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和表现事物。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意象美术强调个性化和独特性,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尝试。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意象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实践,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这种实践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意象美术创作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倾听、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艺术创作。
在多年的意象美术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心得:1. 营造宽松的创作氛围。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2. 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特长不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创作出符合自己特点的艺术作品。
3. 强化实践环节。
教师应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意象思维的运用探讨摘要:开展小学美术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也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
而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多数教师更为关注具象美术教育,而较为忽视意象思维教育,这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意象思维的重要意义,并详细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意象思维的具体运用,由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意象思维;写生;艺术思维;美术欣赏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意象思维的有效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这对于学生的一生来说,也具有着极大的影响。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因此,培养意象思维非常关键。
与此同时,培养意象思维,可以将美术课堂作为载体,不断促使美术教育朝着丰富性、动态性和全面性的方向发展,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美学趣味和审美体验。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意象思维的重要意义对于意象来说,其既存在于人的思维之中,也存在于人的感觉之中。
在艺术创作中,需要以艺术思维作为支撑[1]。
创作者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创作之中,并体现自身的价值观,以独特的理解,将客观事物进行转化,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意”和“象”之间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此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师,需要认知到美术教育的实质,在开展基础教学的同时,需要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方面,由此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助力,打破原有的思维习惯,进行创新学习,获得更多的美感体验。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意象思维的具体运用(一)意象美术欣赏课教学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美术能够将人类情感进行表达。
进行美术欣赏,学生能够获得精神愉悦,也能够建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从而有效辨别美。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美术欣赏作品,其中有古今中外的油画,也有古今中外的素描画,还有古今中外的壁画等。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
本文由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两个问题构成,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去思考意象艺术作品。
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通过欣赏意象作品联系到前面所学的具象艺术使学生明白这是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同时为学习抽象艺术做好了铺垫,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
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
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
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以及新课标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所认识和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在于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都是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表现形式,要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难点是如何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以一位女士与马蒂斯的对话为例,指出美术作品并不是完全对现实的“如实”再现,他表达这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是意象艺术中更为突出。
教学设计:学与教活动设计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导入:课前播放《想你》MV为什么喜欢明星?用形容明星的词语形容你与用鹌鹑形容哪个乐意?古代有一位画家也喜欢用鹌鹑来比喻自己是为什么?引出课题《走进意象艺术》展示课题:《走进意象艺术》观看三幅意象艺术作品,询问学生是否看懂?不懂的其实是创作者想表达的主题小组讨论:利用第二课所学的艺术语言的知识描述画面。
理解意象艺术作品的第一步为艺术语言。
新授:1.镜头拉近观看画面里面的具体形象《老国王》全侧面像,剪影原理把身体分成块面,粗黑线条勾画,转折生硬,色彩厚重,色调阴冷,严峻略带忧郁宁静虔诚。
《向日葵》黄色为主色调,线条扭曲,人生的三个阶段,热烈的生命力量。
《鹌鹑图》点线为主皴擦手法,拟人化,厌烦理解意象艺术作品的第二步为:学生课间休息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观察三幅作品,小组讨论描述作品(回顾旧知识)从美术的角度通过具体形象分析画面中想要传达的情绪。
通过形象感受所传达的情绪。
2.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情绪?结合生平背景来看卢奥:14岁开始做玻璃画作坊学徒。
虔诚的天主教徒,关心社会,作品有强烈的宗教神秘感。
在对社会和宗教的思考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
梵高:生日为早夭哥哥忌日,不被关注,性格热烈,对生命的追寻。
“向日葵画家”。
我希望达到的境界,不是去描画一双手而是手的姿态,不是去精确地勾勒出一个头部,而是头部的表情——换言之就是生命朱耷:意气风发的年龄,遭遇国破家亡,明朝宗室落为布衣平民。
削发为僧。
通过讲解艺术家的生平,得出理解意象艺术的第三步:背景归纳:学生听教师讲作者生平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1.鉴赏《格尔尼卡》提示:作者:毕加索,时间:20世纪30年代,地点:西班牙小镇2.结合时事美英法联军轰炸叙利亚,深切感受战争的残酷,对于作品也加深理解。
总结:从三幅意象艺术作品入手学习了鉴赏意象艺术作品最基本的三个内容。
理解了艺术家除了表现我们眼中所见到的真实之外,更注重表现内心的真实。
课时如何理解意象美术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四课如何理解意象美术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们学习《意象美术》
1、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
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因为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进行美术鉴赏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够认识和辨析意象艺术基本上就达到了美术鉴赏的基本要求)
2、本科的学习重点是
1.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2.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3.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4、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美术作品并非完全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再现,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在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并已成为艺术家关注的重点。
教师活动:(1)下面我们来看看《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这两幅画
(2)提出问题:找出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活动:(1)讨论(2)回答
师生总结:刚才同学们的意见我听了,这是两件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这说明,《马蒂斯夫人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
(设计意图:通过对名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直观的感受意象艺术)
(引出课题并板书:)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2、什么意象艺术
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这句话从意象艺术的一个极端方面来解释意象艺术的,因为在一般人看来,意象艺术的作品往往是怪异的。
这样解释主要是为了打消一般人因为习惯于具象艺术的真实性而对
意象艺术产生的不理解和排斥心理。
指出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
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教师活动:
(1)板书:什么意象艺术
(2)提出问题:A、从下面即将展示的作品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和我们习惯上对具象艺术作品的认识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B、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3)展示作品:《圣维克多山》、《呐喊》《星月夜》
《圣维克多山》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是塞尚家乡埃克斯附近的风景。
围绕这一主题,画家孜孜不倦地探索了近20年,留下了许多同一题材的变体画。
这幅作品是塞尚晚年的杰作,也是他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
画中的景物飘浮在色彩之中,景物的远近关系、空间关系完全被几何形体所替代。
如同一曲层次丰富而和谐的交响诗。
《呐喊》或译称《尖叫》,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93年的作品。
这幅画是绘画着名的作品。
星夜,即夜间的意思。
1889年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在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着名油画,也被译为《星夜》或《星月夜》。
该油画被广泛认为是其代表作之一。
在这幅画中,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而涌起阵阵旋涡。
整个画面,似乎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
风景在发狂,山在骚动,月亮、星云在旋转,而那翻卷缭绕、直上云端的柏树,看起来象是一团巨大的黑色火舌,反映出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狂迷的幻觉世界。
(4)提问+板书: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
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3、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
这一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大家这样两个理解的切入点,那就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突出的就是“感觉”和“想”。
教师活动:
(1)板书: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
肖像画中,画家以卓越的写实功力揭示出这个诡诈、阴险而又十分毒辣的意大利统治者形象的本质。
他嘴唇紧闭、双眉深锁,目光斜视,脸上布满阴沉气色。
色彩敷设得那样富有表现力,火红的法衣与袍服的白色相对照,更衬托出这张营养极好的红润而富有光彩的脸。
缎子质料裁制的法衣披肩,在室内光照下闪烁着光芒。
这幅画的构图对称,象一个模糊不清的古代纹章。
两片血淋淋的大肉片被置于肖像左右两侧。
观者从这两片鲜血淋漓的屠宰牛肉片的色彩上,感受到同样鲜血淋漓的恐怖形象--委拉士开兹笔下的阴险的教皇。
在这幅画上,不仅体现出前一幅画那种叫喊,而且还充满忿怒
与兴奋感。
形象的孤独、愤怒以致狂乱的情绪更为强烈。
所以英国评论家在肯定他的独创性的同时,也指出其非美感本质。
(3)提出问题:A、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
(提示:我们从《教皇英诺森十世》中感觉到的对象的性格特点,在培根《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情绪和气氛,即紧张和惶恐)
(4)展示:朱耷的花鸟画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理解意象艺术从以下两个角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总结:意象艺术的特点: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B、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典型。
C、超越了具象艺术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
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感觉是不同的,所以意象艺术作品才给我们以怪异的感觉。
板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4、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我们知道了,意象艺术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理解意象艺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抽象艺术,请同学们提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