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如何理解意象美术》
- 格式:docx
- 大小:24.79 KB
- 文档页数:5
初步认识意象艺术教案思路。
一、教学目标1、了解意象艺术的含义和产生背景2、了解意象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让学生通过个人的艺术实践,自主体验和探究意象艺术的创作手法和思维模式4、引导学生通过意象艺术的学习和实践,锻炼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二、教学内容1、意象艺术的概念和内涵意象艺术是指艺术家通过表现内心所感受的形象、色彩、音乐和文字等元素,构造出独特的、自身意境所形成的形象化的艺术创作方式。
它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影像等多种形式,追求的是艺术家内心的情感、意志和感性层面的思考。
意象艺术的表现形式鲜明,主要依赖于艺术家的创作技巧和思维方式。
2、意象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意象艺术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前卫主义意象艺术强调表现每个人自身的境界与精神层次,突破传统、胆大妄为,把现代艺术运动的精髓吸收进艺术体系中。
2)抽象主义意象艺术是非实际性的,与自然的物象挂钩不大,以下意象作为艺术表现的基点。
3)形象化手法意象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常用形象化的元素进行创作,让抽象的思想通过各种表象符号的转化和转变表达出来。
4)以感性代替理性意象艺术凭借内心情感、感觉和意识表达出来的成分,让观者在美的情感体验中领悟艺术深层的内涵。
5)爆炸性、奔放性意象艺术行为和躁动的精神状态,凸显出意象的爆炸性和奔放性。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意象艺术的概念和分析思维,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2、理论介绍教师应当通过影像、文字、音乐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意象艺术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帮助他们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意象艺术。
3、实践研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尝试意象艺术的实践,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来理解并体验意象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油画、素描、雕塑、影像等多种形式,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艺术性中锻炼自己的美学感觉。
4、总结归纳教师应当通过教学讲解和学生艺术作品的展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对艺术特点和表现方式、与生命价值相关的元素和思维方式进行梳理和概括。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执教者:黄海钟学校:阳山南阳中学教学内容: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一、课时:1课时。
二、课堂教学思路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作品对比来找到意象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欣赏意象艺术作品使学生明白意象艺术和之前所学的具象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清除一般人看到“不像”的作品时产生的排斥心理,从而提高审美的眼光。
在教学中紧抓以学生为主体来作为主线,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去思考意象艺术作品,并注意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三、课业类型:欣赏。
四、教学目标(一)认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对意象艺术有认识和理解,学会辨析意象艺术。
(三)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感悟,增长知识,培养对意象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欣赏水平。
(四)创造目标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作品中更倾向于美术家心内真实,形象更集中、更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五、探索重点: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六、探索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了解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学会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能从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七、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制作好的PPT幻灯片及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过程:1、设问导入:课件展示两幅同为女人像的世界名画,一幅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油画•1503-1505年)达•芬奇(意大利);另一幅是马蒂斯的《马蒂斯夫人像》(油画•1905)马蒂斯(法国)。
设问:假如你是一位名画收藏者,这两幅作品让你挑其中一幅购买你会选哪一幅呢?为什么会选这幅作品?学生回答:略教师引导、归纳:这是两件题材相同(人物肖像画),但表现的艺术形式不同的名作。
在“走进具象艺术”这一课中已涉及到《蒙娜丽莎》的表现形式,而《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向意象艺术,一起来欣赏、学习意象艺术作品。
高中《美术欣赏》3-5课: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高中《美术鉴赏》3-5课教学目标是具体了解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及其相关的问题。
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具象从字面上说,所谓“具象”就是有具体的形象,但这样解释并不确切。
在英语中,“具象艺术”被表述为figurative art,意思是“比喻的艺术”或“用图形表现的艺术”,这表明“具象艺术”就是用和我们所见到的事物相类似的图形来代替或比喻这些客观事物。
显然,这种图形不是空想出来的,它必须是来自于客观事物本身,它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看出它所代替或比喻的那个事物。
为了做到这一点,具象艺术采取了模仿的办法,并且为了使模仿成功又创造出一系列诸如透视、解剖、明暗、比例等方法,这样,具象艺术就成为一种艺术家尽量放弃自身去接近客观事物的艺术了,这是“具象艺术”的最初或者说最本源的意思。
至于以后,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具象艺术。
意象从字面上说,所谓“意象”即“意欲之象”、“意念之象”,或者说“主观之象”,就是艺术家所感觉到的或想要表达的事物的样子,这两个方面基本上可以让我们去观看或鉴别所有的“意象艺术”了。
从这方面说,意象艺术家就不是尽量放弃自己去接近或模仿客观事物,恰恰相反,他要与客观对象保持相当的距离,因为只有在一定的距离上他才能独立于他所表现的对象,并产生他自己的“意象”。
但从此可以看出,意象艺术的前提还是依赖于客观对象的,这一点和抽象艺术就不同。
抽象所谓“抽象”是与“具象”相对而言的,一般人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以为抽象就是把具体可感的客观形象抽去,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因为抽象艺术中有的是对客观形象的简化和抽离,而有的则与客观形象完全无关。
所以有人认为“抽象艺术”这个概念并不准确,他们就从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相对的角度出发称抽象艺术为“非具象艺术”(non-figurative art)或“非客观艺术”(non-objective art)。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美术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门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的艺术,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与到意象美术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这门课程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意象美术,顾名思义,是以意象为基础的美术创作。
它不同于写实美术,不追求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而是强调艺术家内心世界的表达。
在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意象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心出发,挖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画笔表达出来。
这种创作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意象美术注重艺术形式的创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和表现事物。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意象美术强调个性化和独特性,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尝试。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意象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实践,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
这种实践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意象美术创作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倾听、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艺术创作。
在多年的意象美术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心得:1. 营造宽松的创作氛围。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2. 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特长不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创作出符合自己特点的艺术作品。
3. 强化实践环节。
教师应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生的积极性。
走进意象艺术第二步:悟其“理”总结意象艺术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主观感受。
自主探究:同桌两个人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1、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环节主要采取合作学习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去总结意象艺术的最重要的特点。
走进意象艺术第三步感其“意”欣赏一组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
探究三:意象艺术作品中那些“怪异”甚至是“丑陋”的形象,想表达画家什么样的情感?一、教师引导分析蒙克的《呐喊》色彩:鲜艳的色彩线条;曲线与直线的对比人物形象:夸张的形象蒙克的人生经历,分析、聆听《呐喊》这幅作品。
欣赏图片,以小组形式有组织的发言,谈一谈对画家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情感。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环节主要采用合作学习和教学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去总结意象艺术的最重要的特点。
通过对生活的模拟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
——走进意象艺术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一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
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与联想能力。
对美的感受和判断能力逐步增强,即审美情感和审美态度逐渐成熟起来。
但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仍单一、稚嫩。
绝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个标杆,认为一件美术作品是否优秀,其标准就是像或者不像,像的就是美的,不像的就是没有水平或者纯粹就是乱画,根本不值得花费时间去欣赏。
本课将通过比较学习方法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感受和理解意象艺术表达的主观性和多元化。
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的看待问题的意识。
受多元化社会环境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师要渗透积极地高尚的情感教育,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走进意象艺术效果分析本节课基本遵循了课标的要求,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和判断,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获得审美享受。
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三篇一、说教材《走进意象艺术》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意象艺术属于三大美术类型之一,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也为学生后续学习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水平与感知水平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绝绝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个标杆--就是“像”或者“不像”,所以吸引学生兴趣点,使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学习欣赏意象艺术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和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通过对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升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象多视角表达的两种方法即平面表达和立体表达。
【难点】能理解物象多视角表达的方法,并用手绘线条的形式表达物象的多个视角。
五、说教法、学法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美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为情境法、展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用自主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六、说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具体环节如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
本文由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两个问题构成,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去思考意象艺术作品。
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通过欣赏意象作品联系到前面所学的具象艺术使学生明白这是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同时为学习抽象艺术做好了铺垫,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
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
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
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以及新课标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能力目标: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所认识和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在于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都是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表现形式,要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难点是如何明白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以一位女士与马蒂斯的对话为例,指出美术作品并不是完全对现实的“如实”再现,他表达这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是意象艺术中更为突出。
第四课如何理解意象美术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们学习《意象美术》
1、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
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因为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进行美术鉴赏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够认识和辨析意象艺术基本上就达到了美术鉴赏的基本要求)
2、本科的学习重点是
1.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2.使学生分清意象与具象艺术的区别。
3.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4、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美术作品并非完全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再现,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在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并已成为艺术家关注的重点。
教师活动:(1)下面我们来看看《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这两幅画(2)提出问题:找出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活动:(1)讨论(2)回答
师生总结:刚才同学们的意见我听了,这是两件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
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这说明,《马蒂斯夫人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
(设计意图:通过对名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直观的感受意象艺术)
(引出课题并板书:)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2、什么意象艺术
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这句话从意象艺术的一个极端方面来解释意象艺术的,因为在一般人看来,意象艺术的作品往往是怪异的。
这样解释主要是为了打消一般人因为习惯于具象艺术的真实性而对意象艺术产生的不理解和排斥心理。
指出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
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教师活动:
(1)板书:什么意象艺术
(2)提出问题:A、从下面即将展示的作品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和我们习惯上对具象艺术作品的认识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B、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3)展示作品:《圣维克多山》、《呐喊》《星月夜》
《圣维克多山》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是塞尚家乡埃克斯附近的风景。
围绕这一主题,画家孜孜不倦地探索了近20年,留下了许多同一题材的变体画。
这幅作品是塞尚晚年的杰作,也是他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
画中的景物飘浮在色彩之中,景物的远近关系、空间关系完全被几何形体所替代。
如同一曲层次丰富而和谐的交响诗。
《呐喊》或译称《尖叫》,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93年的作品。
这幅画是表现主义绘画着名的作品。
星夜,即夜间的意思。
1889年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在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着名油画,也被译为《星夜》或《星月夜》。
该油画被广泛认为是其代表作之一。
在这幅画中,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而涌起阵阵旋涡。
整个画面,似乎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
风景在发狂,山在骚动,月亮、星云在旋转,而那翻卷缭绕、直上云端的柏树,看起来象是一团巨大的黑色火舌,反映出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狂迷的幻觉世界。
(4)提问+板书: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
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3、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
这一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大家这样两个理解的切入点,那就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突出的就是“感觉”和“想”。
教师活动:
(1)板书: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
肖像画中,画家以卓越的写实功力揭示出这个诡诈、阴险而又十分毒辣的意大利统治者形象的本质。
他嘴唇紧闭、双眉深锁,目光斜视,脸上布满阴沉气色。
色彩敷设得那样富有表现力,火红的法衣与袍服的白色相对照,更衬托出这张营养极好的红润而富有光彩的脸。
缎子质料裁制的法衣披肩,在室内光照下闪烁着光芒。
这幅画的构图对称,象一个模糊不清的古代纹章。
两片血淋淋的大肉片被置于肖像左右两侧。
观者从这两片鲜血淋漓的屠宰牛肉片的色彩上,感受到同样鲜血淋漓的恐怖形象--委拉士开兹笔下的阴险的教皇。
在这幅画上,不仅体现出前一幅画那种叫喊,而且还充满忿怒与兴奋感。
形象的孤独、愤怒以致狂乱的情绪更为强烈。
所以英国评论家在肯定他的独创性的同时,也指出其非美感本质。
(3)提出问题:A、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
(提示:我们从《教皇英诺森十世》中感觉到的对象的性格特点,在培根《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情绪和气氛,即紧张和惶恐)(4)展示:朱耷的花鸟画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理解意象艺术从以下两个角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总结:意象艺术的特点: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B、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典型。
C、超越了具象艺术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
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感觉是不同的,所以意象艺术作品才给我们以怪异的感觉。
板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4、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
解意象艺术。
我们知道了,意象艺术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理解意象艺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抽象艺术,请同学们提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