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4
课题:子宫肌瘤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2)理解子宫肌瘤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3)了解子宫肌瘤的护理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能力3.德育目标积极宣传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关爱教学重点: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教学难点:子宫肌瘤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案例分析:女性,51岁。
因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2年余就诊入院。
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自认为是“更年期月经紊乱”而未进行治疗。
近半年来经量较前增多,常伴头晕现象。
查体:轻度贫血貌,其余检查无明显异常。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子宫颈光滑、肥大,子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无压痛,活动度稍差。
双附件无明显异常。
问题:(1)考虑该病人患何种疾病?首选的辅助检查是什么?(2)结结合该病人的情况,应进行哪些相关知识的介绍?(3)如何护理这类病人?【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请学生来诊断,把学生带入课题中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新知讲授:一、 病因分类1.病因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
请同学自学课本回答:为什么说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呢?因为:30岁以上妇 女约20%有子宫肌瘤。
1/5【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探索问题答案,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2.分 类1.按肌瘤生长部位可分为: 子宫体部肌瘤(90%) 子宫颈部肌瘤(10%)2.按肌瘤与子宫肌瘤的关系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最常见) 浆膜下肌瘤 黏膜下肌瘤 多发性子宫肌瘤【设计意图】看图指位置,让学生更形象的学习子宫肌瘤的分类,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气。
二、临床表现症状: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最常见)2.下腹部包块3.压迫症状4.贫血体征:1.体积大肌瘤→下腹部扪及肿块2.浆膜下肌瘤→子宫旁触及球形包块3.黏膜下肌瘤→子宫均匀增大三、辅助检查1.B超检查:最常用、最简便、首选2.其他检查:如腹腔镜、宫腔镜等四、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知识缺乏2.焦虑3.潜在并发症4.活动无耐力5.舒适的改变6.有感染的危险【设计意图】由临床症状得出护理诊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临床症状,加深印象,初步建立护理程序的框架。
(理论教学)课程名称:妇产科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类型:(_1—)1、必修;2、选修;3、其它授课对象:临床专业(本科)04级1、2、4、5、6班授课时间:2007 至2008学年下学期计划学时:102 学时(其中:理论55 ,实验:48_)任课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属学院:临床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妇产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妇产科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乐杰编著,2004年第6版讲授人: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学历:本科学位:学士讲授题目:子宫肌瘤所属章节:第31章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子宫肌瘤的病因。
3、了解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教学重点: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教学难点: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思考题:1 、按子宫肌瘤发展过程与肌壁的关系可将子宫肌瘤分为哪几类?2、肌瘤变性有哪些?3、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实用妇产科学》、《妇科肿瘤学》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5〜50岁。
据资料统计,35岁以上妇女约20%发生子宫肌瘤,但多数患者因肌瘤小、无症状,而未能发现,临床上报告肌瘤发生率仅在4〜11%之间。
一、病因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一)偶见于初潮后妇女,多见于中年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肌瘤多并发子宫内膜增生;(三)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患者常合并子宫肌瘤;(四)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五)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长。
课程类型:妇产科学授课对象: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授课时间: 2学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子宫肌瘤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 了解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 熟悉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及康复护理要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的能力。
-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女性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关爱。
-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教学内容:一、子宫肌瘤概述1. 子宫肌瘤的定义及病因2. 子宫肌瘤的分类及临床表现3. 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二、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1. 药物治疗2. 手术治疗3. 其他治疗方法三、子宫肌瘤的预防及康复护理1. 预防措施2. 康复护理要点3. 心理护理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要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及康复护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有哪些常见症状?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解1. 子宫肌瘤概述:介绍子宫肌瘤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2. 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讲解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
3. 子宫肌瘤的预防及康复护理:介绍预防措施、康复护理要点及心理护理。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要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四、讨论1. 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有哪些?2. 子宫肌瘤康复护理的关键点是什么?3. 如何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讨论、提问等表现。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与子宫肌瘤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健康教育手册等。
(理论教学)课程名称:妇产科学课程类型:( 1 )1、必修;2、选修;3、其它授课对象:临床专业(本科)04级1、2、4、5、6班授课时间:2007至2008 学年下学期计划学时:102 学时(其中:理论55 ,实验:48 )任课教师:所属学院:临床学院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妇产科课程名称:妇产科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乐杰编著,2004年第6 版讲授人: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学历:本科学位:学士讲授题目:子宫肌瘤所属章节:第31章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子宫肌瘤的病因。
3、了解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教学重点: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教学难点: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思考题:1、按子宫肌瘤发展过程与肌壁的关系可将子宫肌瘤分为哪几类?2、肌瘤变性有哪些?3、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实用妇产科学》、《妇科肿瘤学》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5~50岁。
据资料统计,35岁以上妇女约20%发生子宫肌瘤,但多数患者因肌瘤小、无症状,而未能发现,临床上报告肌瘤发生率仅在4~11%之间。
一、病因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一)偶见于初潮后妇女,多见于中年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二)肌瘤多并发子宫内膜增生;(三)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患者常合并子宫肌瘤;(四)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五)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长。
二、病理可生长于子宫任何部位,主要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及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交叉组成。
其周围有一层被压缩的肌纤维所形成的假包膜,手术时易于将肌瘤自假包膜内完整挖出。
肌瘤多为实质性球形肿瘤,切面呈灰白色,具有不规则旋涡状纹理。
子宫肌瘤大小不等,多少不一。
(完整版)妇科外科教学查房教案--高血压子宫肌瘤妇科外科教学查房教案--高血压子宫肌瘤教学目标- 了解高血压患者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和相关诊疗方法。
- 掌握高血压子宫肌瘤患者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教学内容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高血压和子宫肌瘤的病程、症状等。
- 对患者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压测量和妇科检查。
2. 辅助检查- 了解高血压子宫肌瘤患者的常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
3. 诊断和评估-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对高血压子宫肌瘤进行确诊和评估。
- 分析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 非手术治疗- 详细介绍高血压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口服药物、中草药、介入治疗等。
- 讲解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并指导患者服药或接受治疗的注意事项。
5. 手术治疗- 介绍高血压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如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肌瘤栓塞术等。
- 强调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手术风险和恢复期注意事项。
6. 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详细讲解高血压子宫肌瘤手术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病史复查、体格检查、准备药物和术前禁食等。
- 强调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理、注意事项等。
7. 随访和复查- 强调高血压子宫肌瘤患者的随访和复查的重要性,以及随访和复查的时间安排和项目。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和积极思考。
- 结合临床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临床照片和影像资料。
-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教学评估- 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题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 设计考试或小组项目,对学生对高血压子宫肌瘤的诊疗理念和技术操作能力进行考核。
教学资源- 相关教材、学术论文和临床指南。
-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 临床照片和影像资料。
参考文献- 王莉, 张明, 吴春燕. 高血压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 36(11): 1188-1191.以上是本次妇科外科教学查房教案的完整内容。
最新子宫肌瘤教案模板一、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知识,掌握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并提供预防子宫肌瘤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1. 子宫肌瘤的定义和分类2. 子宫肌瘤的症状和常见体征3. 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4.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5. 预防子宫肌瘤的建议三、教学流程1. 引入子宫肌瘤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2. 介绍子宫肌瘤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知识。
3. 分析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帮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4. 介绍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如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5. 介绍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6. 提供预防子宫肌瘤的建议,如保持健康生活惯、定期体检等。
7. 总结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和巩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相关知识。
2. 实例分析法:通过举例分析真实的病例,帮助学生理解子宫肌瘤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子宫肌瘤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评估1. 学生问题解答:提供问题,让学生回答与子宫肌瘤有关的问题。
2. 小组讨论记录: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于子宫肌瘤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子宫肌瘤的定义、症状等信息。
2. 病例分析材料:提供真实的子宫肌瘤病例分析材料,供学生讨论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掌握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并提供预防子宫肌瘤的建议。
教学方法的设计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子宫肌瘤教案模板第1篇:子宫肌瘤教案(理论教学)课程名称:妇产科学课程类型:(1)1、必修;2、选修;3、其它授课对象:临床专业(本科)04级1、2、4、5、6班授课时间: 2007至 2008 学年下学期计划学时: 102 学时(其中:理论 55,实验: 48)任课教师:所属学院:临床学院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妇产科课程名称:妇产科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乐杰编著,2004年第 6 版讲授人: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学历:本科学位:学士讲授题目:子宫肌瘤所属章节:第31章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子宫肌瘤的病因。
3、了解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教学重点: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教学难点: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思考题:1、按子宫肌瘤发展过程与肌壁的关系可将子宫肌瘤分为哪几类?2、肌瘤变性有哪些?3、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实用妇产科学》、《妇科肿瘤学》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5~50岁。
据资料统计,35岁以上妇女约20%发生子宫肌瘤,但多数患者因肌瘤小、无症状,而未能发现,临床上报告肌瘤发生率仅在4~11%之间。
一、病因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一)偶见于初潮后妇女,多见于中年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二)肌瘤多并发子宫内膜增生;(三)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患者常合并子宫肌瘤;(四)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五)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长。
二、病理可生长于子宫任何部位,主要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及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交叉组成。
其周围有一层被压缩的肌纤维所形成的假包膜,手术时易于将肌瘤自假包膜内完整挖出。
肌瘤多为实质性球形肿瘤,切面呈灰白色,具有不规则旋涡状纹理。
课题:子宫肌瘤
课型:新授
课时: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
(2)理解子宫肌瘤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3)了解子宫肌瘤的护理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3.德育目标
积极宣传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关爱
教学重点:
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
教学难点:
子宫肌瘤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案例分析:女性,51岁。
因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2年余就诊入院。
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自认为是“更年期月经紊乱”而未进行治疗。
近半年来经量较前增多,常伴头晕现象。
查体:轻度贫血貌,其余检查无明显异常。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子宫颈光滑、肥大,子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无压痛,活动度稍差。
双附件无明显异常。
问题:
(1)考虑该病人患何种疾病?首选的辅助检查是什么?
(2)结结合该病人的情况,应进行哪些相关知识的介绍?
(3)如何护理这类病人?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请学生来诊断,把学生带入课题中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新知讲授:
一、 病因分类
1.病因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
请同学自学课本回答:为什么说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呢?
因为:30岁以上妇 女约20%有子宫肌瘤。
1/5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探索问题答案,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2.分 类
1.按肌瘤生长部位可分为: 子宫体部肌瘤(90%) 子宫颈部肌瘤(10%)
2.按肌瘤与子宫肌瘤的关系可分为:
肌壁间肌瘤(最常见
) 浆膜下肌瘤 黏膜下肌瘤 多发性子宫肌瘤 【设计意图】看图指位置,让学生更形象的学习子宫肌瘤的分类,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气。
二、临床表现
症状:
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最常见)
2.下腹部包块
3.压迫症状
4.贫血
体征:
1.体积大肌瘤→下腹部扪及肿块 讨论:根据课本202页探究子宫 肌瘤的病因及依据。
病因:与女性性激素长期刺激有关,尤其是雌激 素 依据: 1.好发于生育期女性 2.青春期前少见 3.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萎缩
2.浆膜下肌瘤→子宫旁触及球形包块
3.黏膜下肌瘤→子宫均匀增大
三、辅助检查
1.B超检查:最常用、最简便、首选
2.其他检查:如腹腔镜、宫腔镜等
四、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知识缺乏
2.焦虑
3.潜在并发症
4.活动无耐力
5.舒适的改变
6.有感染的危险
【设计意图】由临床症状得出护理诊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临床症状,加深印象,初步建立护理程序的框架。
五、护理措施
1.知识宣教
2.心理护理
3.健康指导
4.治疗配合
【设计意图】由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这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工作程序,运用于课堂教学,设计新颖。
【知识延伸】请学生观看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子宫肌瘤的治疗及先进的医学科技前沿。
回归案例分析:请同学讨论一开始上课的案例分析及答案,设计上首尾呼应。
学以致用(课堂练习)
1、生殖系统肿瘤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
A.宫颈癌
B.子宫肌瘤
C.卵巢肿瘤
D.子宫内膜癌
答案:B
2、子宫肌瘤患者出现月经过多症状,下列哪种类型最容易出现()
A.浆膜下肌瘤
B.肌壁间肌瘤
C.黏膜下肌瘤
D.子宫颈肌瘤
答案:C
3、下列关于子宫肌瘤,正确的是()
A.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
B.肌壁间肌瘤最多见
C.多发于绝经期妇女
D.黏膜下肌瘤最多见
答案:B
4、子宫肌瘤出现月经过多的原因主要是()
A.肿瘤大小
B.肿瘤生长部位
C.肿瘤数目
D.病人年龄
答案:B
课堂总结: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