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高一历史人教版单元四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 格式:ppt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10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识记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史实,如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重要史实。
2、结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和一系列根据地建立及巩固发展,分析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
3、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学生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只起引导和诱导作用。
2、鉴于初中教材对书中重要史实介绍较详,学生比较熟悉,因而把主要精力用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
3、帮助学生用比较法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掌握国共双方的对峙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学习中共在十年对峙过程中克服左右倾错误,实现历史上两次伟大转折的情感体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不断克服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弱点和缺点的能力。
2、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过程,让学生深刻领会长征精神,培养不怕吃苦、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乐观主义精神,努力把自己的学习提高。
3、随着当前海峡两岸国共关系日益密切,祖国的统一大业日益提上日程。
通过对十年国共两党内战的影响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组成部分的两大政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亏,从而认识到国共第二次和第三次合作的重要性。
4、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
5、通过课前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在十年对峙期间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难点:1、土地革命及其在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的地位。
2、中共在这十年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插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和革命群众,全国外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反映的历史问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事,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学习目标:能够概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历史事件。
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和意义。
教材分析与教法:《国共的十年对峙》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内容。
(一)知识与能力:1、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掌握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和红军的长征所包含的知识点: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长征、遵义会议等。
2、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继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为明线,以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为暗线。
认识中共从军事斗争、政权对峙等方面所反映出这一阶段国共的对峙复杂性。
深入理解中共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领导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深远意义。
过程与方法:讲课时注重运用相关图片、地图、音频视频材料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吸引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这一主线展开。
重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道路的探索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导入新课:1.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镇压。
在当时的背景下,摆在中共领导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反击敌人的屠杀,尽快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挽救革命的问题。
2.利用多媒体播放<<两当兵变》、《腊子口战役》、《哈达铺纪念馆》《五龙山红军纪念地》等图片导入3.设问怎样才能找到这样一条道路呢?引入课题。
第十五课国共十年对峙课标:概述中共在十年对峙时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教材分析:引导学生了解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共领导的反抗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基本史实,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等;认识到在中国革命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教学过程:复习前课: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共诞生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思考中国革命的道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首先在思考: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分清敌友革命才会成功。
1939年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时,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就是无产阶级如何组织和领导同盟军的问题,这是向敌人进攻的有力武器。
中共成立后不久找到了自己的同盟军,并与之展开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结果如何?我们得出什么教训呢?(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独立掌握一支革命的军队)面对国民党制造的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人当前急需做的是什么?(组织一次起义,鼓舞人们的斗志)起义的地点在哪?导入新课:一、南昌起义:(板书背景:大革命失败教训)为什么选择南昌呢?引导学生看“历史纵横”(板书:南昌敌人力量薄弱)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请同学们了解起义的经过:(起义成功南下广州兵分两路:朱德等率领转战湘南,后于1928年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8月1日这天具有重大的意义:1949年6月,决定将“八一”作为解放军军旗和军徽主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将这天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这天为什么如此重要?(学生思考南昌起义的意义)(板书:意义)。
南昌起义最后的结果并没有解决中国革命的出路问题,共产党人还在思考,在1927年8月7日汉口的秘密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土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