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浓硫酸说课稿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浓硫酸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安全使用浓硫酸的注意事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理解浓硫酸的工业制备过程;3. 认识到浓硫酸在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并学会正确的处理和储存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无味的粘稠液体;- 密度:大于水,约为1.84 g/cm³;- 沸点:高,约为338°C;- 溶解性: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放出大量热量。
2.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强酸性:浓硫酸是一种强酸,能与碱、金属等发生化学反应; - 吸水性: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氧化性:在高温下,浓硫酸具有氧化性,能氧化某些金属和非金属;- 脱水性:能从有机物中移除水分子,使其碳化。
3. 浓硫酸的工业制备- 制备原料:硫磺、空气、水;- 制备过程:首先,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再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环境影响:制备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需要严格的环保措施。
4. 安全使用浓硫酸的注意事项- 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耐酸碱手套;- 实验操作:使用玻璃器皿,避免与水直接接触,防止溅出;- 应急处理:不慎接触皮肤或眼睛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尽快就医;- 储存条件:密封保存,远离热源和易燃物。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浓硫酸的基本知识;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浓硫酸的性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浓硫酸使用不当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安全使用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浓硫酸的应用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2. 讲解浓硫酸的性质,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3. 实验演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观察浓硫酸与金属、碱的反应;4. 讨论浓硫酸的工业制备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5. 强调安全使用浓硫酸的注意事项,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6. 课堂小结:总结浓硫酸的性质和使用注意事项,布置相关习题和实验报告。
硫酸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特性。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实验中获取有用信息,并能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求异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特性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仪器、用品: 浓硫酸、铜片、品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烧杯、试管、试管架、铁架台、铁夹、注射器、输液管、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硫酸【硫酸的用途】多媒体展示【复习回顾】回忆初中所学有关硫酸的知识【板书】浓硫酸的特性【设问】回忆初中已经学习过浓硫酸的什么性质呢?【板书】1、吸水性【板书】2、脱水性【过渡】除此之外,浓硫酸还有什么性质呢?【老师】让我们通过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继续学习和探究浓硫酸的另外一个性质。
【实验探究】课本上参考实验装置图【思考】根据大家预习的情况,你认为此实验装置有什么优缺点呢?【学生活动】指出优缺点【引导】如何取长补短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呢?【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给出实验改进方案。
【幻灯片】实验改进方案1说明:用NaOH 溶液吸收尾气【老师】此实验方案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认真分析,你还能发现什么问题呢?【引导】如何从实验的可操作性、无污染、防止倒吸这几个方面对装置再进行改进呢?可以从生活中取材,自制实验教具。
【幻灯片】实验改进方案2说明:铜丝换成铜片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节省反应时间;输液管上的小观察室可以起到防倒的作用。
【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演示【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现象:1.常温下,浓硫酸与铜不反应,无现象。
2.加热时,铜片由红色变成黑色,产生气泡,品红溶液褪色,反应后的溶液呈灰黑色。
《浓硫酸说课教案》第一章:硫酸的发现与发展1.1 硫酸的发现1.2 硫酸的性质与用途1.3 硫酸的制取方法第二章:浓硫酸的制备与储存2.1 浓硫酸的制备方法2.2 浓硫酸的储存条件2.3 浓硫酸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第三章:浓硫酸的物理性质3.1 浓硫酸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3.2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3.3 浓硫酸的腐蚀性和氧化性第四章:浓硫酸的化学反应4.1 浓硫酸与金属的反应4.2 浓硫酸与非金属的反应4.3 浓硫酸与其他化合物的反应第五章:浓硫酸的应用领域5.1 浓硫酸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5.2 浓硫酸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5.3 浓硫酸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六章:实验室安全与浓硫酸的腐蚀性6.1 实验室常见安全规则6.2 浓硫酸的腐蚀性及其对人体的影响6.3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第七章:浓硫酸的稀释与处理7.1 浓硫酸的稀释方法7.2 稀释浓硫酸时的安全操作7.3 浓硫酸泄漏的处理流程第八章:浓硫酸在工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8.1 硫酸厂的生产流程简介8.2 浓硫酸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案例8.3 浓硫酸在冶炼工业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浓硫酸的环境影响与治理9.1 浓硫酸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9.2 浓硫酸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9.3 浓硫酸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10.2 浓硫酸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10.3 未来浓硫酸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硫酸的发现与发展难点解析:硫酸的发现历程需要对历史人物和实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而硫酸的性质与用途则需要深入理解硫酸的化学性质和实际应用场景。
二、浓硫酸的制备与储存难点解析:浓硫酸的制备方法需要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储存条件则需要了解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浓硫酸的物理性质难点解析:这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紧密相关,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
四、浓硫酸的化学反应难点解析:理解浓硫酸的化学反应机制,以及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化学变化。
《浓硫酸说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浓硫酸的定义、性质、用途和危害,能够正确地使用和储存浓硫酸。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浓硫酸的感知和实验操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热爱,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定义、性质、用途和危害。
2.2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正确使用和储存。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板书等手段进行教学。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酸的知识,为新课的导入做铺垫。
4.2 讲解:讲解浓硫酸的定义、性质、用途和危害,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4.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浓硫酸的稀释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4.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和储存浓硫酸,以及浓硫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浓硫酸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物质准备:准备一定量的浓硫酸样品。
提供实验器材,包括量筒、烧杯、玻璃棒、防护眼镜、手套等。
6.2 场地准备:确保实验室安全,通风良好,标识清晰。
准备实验操作台,确保实验空间足够。
6.3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浓硫酸的性质、用途和危害的图片及视频。
准备实验指导书和safety data sheet(SDS)等相关资料。
第七章:安全注意事项7.1 个人防护:强调实验过程中必须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
指导学生正确穿戴实验室服装,避免皮肤暴露。
7.2 实验室安全: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不品尝、不触摸、不直接呼吸化学品。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
教案名称:《浓硫酸说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浓硫酸的定义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浓硫酸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浓硫酸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浓硫酸的好奇心。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浓硫酸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浓硫酸的好奇心。
第二章:浓硫酸的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对浓硫酸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2.2 教学内容介绍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强调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腐蚀性。
2.3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浓硫酸的性质。
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加深学生对浓硫酸性质的记忆。
第三章:浓硫酸的制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浓硫酸的制备方法。
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注意事项。
3.2 教学内容介绍浓硫酸的制备方法,如氧化法、吸收法等。
强调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制备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和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第四章:浓硫酸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浓硫酸的应用领域。
培养学生对浓硫酸实际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介绍浓硫酸在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
强调浓硫酸的实际应用和作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浓硫酸的实际应用。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浓硫酸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第五章:浓硫酸的安全使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浓硫酸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对浓硫酸安全使用的意识和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浓硫酸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如防护措施、泄漏处理等。
强调浓硫酸的腐蚀性和危险性。
5.3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浓硫酸的安全使用。
通过情景模拟和应急处理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第六章:浓硫酸的化学反应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浓硫酸参与的化学反应。
培养学生对浓硫酸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硝酸第2课时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的浓硫酸的第一个课时。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过程等几方面阐述自己对本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浓硫酸的性质》是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是在了解了浓硫酸酸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可以加深对物质结构理论以及氧化还原知识的理解,为学习硝酸的特性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本课题新课标的要求,提倡关注社会生活,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方法与技能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体内容将在稍后教学过程中一一呈现。
3、教学的重、难点硫酸虽然在初中曾经介绍过,但是对于硫酸的性质只是简单的提及,但硫酸随着浓度的不同,氧化能力也随之发生改变,为此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主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情上进行分析。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同学们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是酸的通性,对浓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通过学习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比能力,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我通过的问题探究式教学、多媒体展示、讨论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观察与思考的良好习惯。
1、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问题探究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情景进行实验探究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针对浓硫酸还具有什么性质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汇报发言,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下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硫酸说课稿引言概述:硫酸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O4。
它具有强酸性,是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广泛使用的化学品。
本文将从硫酸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安全注意事项和环境影响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硫酸的性质:1.1 酸性:硫酸是一种强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1.2 密度和沸点:硫酸的密度较高,约为1.84 g/cm³,沸点为约337℃。
1.3 溶解性:硫酸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溶于水,生成硫酸溶液。
二、硫酸的制备方法:2.1 浓硫酸的制备:通过硫的氧化反应制备浓硫酸,常用的方法是将浓硫酸三氧化硫溶液与水反应。
2.2 稀硫酸的制备:稀硫酸可以通过浓硫酸稀释得到,也可以通过硫酸盐与酸反应制备。
2.3 工业制备:工业上常用接触法制备硫酸,将二氧化硫与空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反应。
三、硫酸的应用领域:3.1 化肥生产:硫酸作为制造化肥的重要原料,用于制备磷酸二铵、硫酸铵等肥料。
3.2 金属加工:硫酸可用于清洗金属表面,去除氧化物和污垢,提高金属的表面质量。
3.3 化学工业:硫酸广泛用于制造合成纤维、染料、橡胶、塑料等化学产品。
四、硫酸的安全注意事项:4.1 腐蚀性: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接触皮肤和眼睛会导致灼伤,应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进行操作。
4.2 气体产生:硫酸与某些物质反应会产生有毒气体,操作时需注意通风和防护。
4.3 储存注意:硫酸应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远离易燃物和可燃物。
五、硫酸的环境影响:5.1 水体污染:硫酸的排放会导致水体酸化,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5.2 大气污染:硫酸的燃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硫,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的形成。
5.3 土壤污染:硫酸的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
总结:硫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具有强酸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使用硫酸时,需要注意其腐蚀性和安全操作,同时要关注硫酸对环境的潜在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和处理。
只有正确使用硫酸,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浓硫酸的性质实验探究说课稿(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浓硫酸的性质实验探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浓硫酸的性质实验探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为苏教版必修一的专题四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在内容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基本掌握,通过对于浓硫酸化学性质的分析归纳,以及浓稀硫酸的比较,培养学生从化合价入手,分析物质具有的氧化性及还原性的能力,并类推到以后硝酸的学习中,同时对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形成一定的认识,深化氧化还原反应内容。
(二)三维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的要求,我将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浓硫酸的性质并实验,掌握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书写分析硫酸与碳、铜的反应方程式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能较灵活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对实验的设计、评价、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研究设计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实验探究、评价思维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教学。
我们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学习本节课时他们有如下特点:学习心理:学生在看到”浓硫酸”这个课题时,很多学生会觉得对稀硫酸已经很熟悉,浓硫酸有什么不一样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对于问题喜欢去寻根究底,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知识储备:学过稀硫酸及酸的通性;接触过浓硫酸的部分特性(吸水性);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检验。
“硫酸”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浓硫酸的特性》。
一说教材
1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氧族元素是一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族,硫是氧族的一种代表元素,而硫酸不仅是硫的重要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化工产品。
硫酸的性质不仅是本章的重点,而且贯穿了高中化学的始终,也是各类考试中常常涉及的热点。
学好浓硫酸的特性,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
2 本节的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特点,把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定为教学重点,其中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又是这节课的难点。
让学生掌握好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不但使得学生进一步理解浓硫酸的特性,还为以后硝酸的学习打下基础。
3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基于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80%学生掌握硫酸的特性,尤其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性。
2、70%学生能够根据气体性质设计实验验证三种气体,从而掌握验证物质的实验设计流程。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蔗糖与浓硫酸的实验,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意识。
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碳和浓硫酸的反应产物,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硫酸教学时贯彻启发式原则,采用演示实验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进行教学,同时灵活充分的运用了教室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学法上则注重学案导学,有效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思考探究,把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论水平,最后通过安排课堂练习给予巩固和加深理解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同时结合教材特点、教学的资源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程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1 通过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具体做法:上课的一开始,我就直接演示蔗糖与浓硫酸的实验,但是我并未告诉学生我是用浓硫酸和蔗糖,这是说用一种液体和蔗糖反应。
这样留有小悬念,为的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边观察实验边思考或者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要先加些水?蔗糖在加入这种油状液体后颜色有什么变化?这黑色物质是什么?看到有气泡说明有什么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这个实验现象很明显,这样使得学生一上课就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氛围。
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浓硫酸的其中两个特性:吸水性和脱水性。
2 对比分析,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就接触过浓硫酸的吸水性。
这个实验同时又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把这两个性质放在一起,区分两者的不同点,从而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并且马上在学案中通过一道习题进行反馈,看看学生掌握情况。
3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并设计实验验证产物
从实验现象和氧化还原知识,学生很快得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这个特性,并在学案上完成碳与浓
硫酸的方程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设计实验一一验证三个产物。
我充分的运用了白板功能,让学生在白板上通过手指拖曳,组装出实验装置图。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在白板上动手组装了两套实验装置图。
运用了白板后,让学生有动手机会,提起了他们的兴趣,很大限度的参与到实验中来,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实验。
4 演示实验,继续深入,加深认识
从浓硫酸与碳反应,学生知道浓硫酸有强氧化性。
这个氧化性到底有多强,并且还有哪些方面的表现呢?我又演示了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让学生先预测实验的产物,然后再通过观察的实验现象来验证他们的推测。
这是想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做一些合理推测的能力。
5 习题巩固
最后通过一道习题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四课后反思
一学案导学,很好的引导了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堂上学习新知识的条理,扩大了课堂上的知识容量
二充分的运用了电子白板、投影和课间等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充分运用,增加了课堂的效率和实验的观赏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三成功并且精彩的完成了演示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很好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
四不足之处是语言不够精炼,语气缺乏抑扬顿挫的感觉。
课堂要充满魅力,很大一点与教师的语言有关。
在该重点的地方要加重语气和可以适当重复一次以示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