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用有机溶剂物性数据
- 格式:pdf
- 大小:222.33 KB
- 文档页数:4
锂电池电解液分析报告锂电池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对锂电池电解液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评估。
首先,在物理性质方面,锂电池电解液呈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其密度为1.2 g/cm³,属于常规电解液的范围。
这表明锂电池电解液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其次,在化学成分方面,锂电池电解液主要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
锂盐主要包括氟化锂、磷酸锂等,有机溶剂一般为碳酸酯类、聚醚类和有机硅类等。
这些化学成分的选择直接影响着锂电池电解液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本次样品中,锂电池电解液主要由氟化锂和碳酸酯类有机溶剂组成,其配比为1:3。
这种配比在保证锂离子传导性能的同时,降低了电解液的粘度和燃烧性,提高了锂电池的安全性。
此外,锂电池电解液的导电性是考察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实验测得,样品的电导率为0.6 mS/cm,符合锂电池电解液的导电性要求。
这表明锂电池电解液具有良好的电离能力和离子传导性,能够有效地支持锂离子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的迁移,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最后,锂电池电解液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对于保障电池的安全和寿命也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结果显示,样品在100℃的高温条件下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无明显的分解和水解反应。
此外,样品经过1个月的长期储存后,其化学成分没有明显的变化,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综上所述,本次分析报告对锂电池电解液进行了全面、准确的评估。
通过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导电性和稳定性的测试和分析,得出了锂电池电解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稳定性和耐热性的结论。
这对于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锂电池的优化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用有机溶剂物性数据化学名称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甲乙烯酯(EMC)碳酸甲丙酯(MPC)碳酸甲异丙酯(MiPC)别名二乙基碳酸酯1,2-丙二醇碳酸酯) 碳酸甲乙酯,乙酸乙酯英文名称Dimethyl Carbonate Diethyl Carbonate Ethylene Carbonate Propylene carbonate Methyl-Ethyl Carbonate Methylpropyl CarbonateCAS号616-38-6 105-58-8 96-49-1 108-32-7 623-53-0 56525-42-9分子式C3H6O3C5H10O3C3H4O3C4H6O3C4H8O3/ CH3COOC2H5C5H10O3分子结构分子量90.08 118.13 88.06 102.09 104.1 118.13 118.1 浓度≥99.99% ≥99.99% ≥99.99% ≥99.99% ≥99.95%熔点/沸点/闪点4℃/89℃/18℃-43℃/126℃/33℃39℃/248℃/157℃-48℃/242℃/132℃-55℃/109℃/23℃-43℃/132℃/35℃-55℃/119℃密度(20℃) 1.06g/cm3 0.972g/cm2 1.41g/cm3 1.21g/cm3 1.00g/cm3 0.98g/cm3 1.01g/cm3粘度(40℃)0.59mPa.S 0.75 mPa.S 1.9mPa.S 2.5mPa.S 0.65mPa.S 0.87mPa.S 0.74 mPa.S 介电常数 3.1c/v.m 2.8c/v.m 85.1c/v.m 65c/v.m 2.9c/v.m 2.8 c/v.m 2.9 c/v.m还原/氧化电位-3.0V/+3.2V -3.0/+3.2V外观无色透明液体透明液体无色针状或片状结晶,或白色结晶体无色透明/微黄色液体无色透明液体有水果香味无色透明液体无色透明液体特性有较强吸湿性,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Q/CH02–2003具有吸湿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物性数据化学名称环己基苯(CHB) 亚硫酸亚乙酯(ES、DTO)硫酸亚乙酯(DTD)亚硫酸丙烯酯(PS)碳酸亚乙烯酯(VC)别名苯基环己烷,苯基环乙烷亚硫酸乙二醇酯、乙二醇亚硫酸酯、亚硫酸乙烯酯硫酸乙烯酯、硫酸乙二醇酯、乙二醇硫酸酯、亚乙基硫酸酯Trimethylene Sulfite1,3,2-Dioxathiane 2-oxide1,3-Dioxo-2-one英文名称Cyclohexyl benzene Ethylene sulfite Ethylene Sulfate Propylene sulfite Vinylene carbonate CAS号827-52-1 3741-38-6 1072-53-5 4176-55-0 872-36-6 分子式C12 H 16C2H4O3S C2H4O4S C3H6O3S C3H2O3分子结构分子量160.26 108.12 124 122.1 86.05熔点/沸点/闪点7~8℃/239~240℃/98.0 ?/172~174℃/79℃97~99℃/?/??/76/?19~22℃/165℃/73℃密度(g/mL at 25℃)0.95 1.426 1.3225 1.355g/mL粘度(40℃)折光率 1.5230±0.00501.445~1.447 1.420~1.422 外观无色油状液体无色液体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色液体无色透明液体或白色固体特性易溶于醇、丙酮、苯、四氯化碳、二甲苯、不溶于水和甘油DTO的含量≥98%,氯乙醇含量≤1000ppm水溶性11.5 G/100 ML用途用于锂二次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具有防过充性能。
应用于锂电池高温溶剂。
作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有机溶剂,又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添加了 DTO 后将呈现出优异的儲存稳定性,可以提高电解液的低温性能,同时可以防止 PC分子嵌入石墨电极。
锂电池电解液1.碳酸乙烯酯:分子式: C3H4O3透明无色液体(>35℃),室温时为结晶固体。
闪点:160℃;可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优良溶剂2.碳酸丙烯酯分子式:C4H6O3闪点(°C):>230 ,按一般低毒化学品规定储运。
3.碳酸二乙酯分子式:C5H10O3闪点25℃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用作溶剂及用于有机合成4.碳酸二甲酯:C3H6O3闪点17 ℃(OC)。
爆炸上限(V/V):20.5% [1] 爆炸下限(V/V):3.1% [1] 5.碳酸甲乙酯闪点23°C。
由于甲乙基的不平衡性,该产品不稳定,不适宜长期储存。
按易燃化学品规定储运6.六氟磷酸锂潮解性强;易溶于水、还溶于低浓度甲醇、乙醇、丙酮、碳酸酯类等有机溶剂。
暴露空气中或加热时分解。
暴露空气中或加热时六氟磷酸锂在空气中由于水蒸气的作用而迅速分解,放出PF5而产生白色烟雾。
7.五氟化磷五氟化磷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恶臭气体,其对皮肤、眼睛、粘膜有强烈刺激性。
是活性极大的化合物,在潮湿空气中会剧烈产生有毒和腐蚀性的氟化氢白色烟雾。
五氟化磷被用作聚合反应的催化剂。
危险标记 6(有毒气体,无机剧毒品) 主要用途用于发生气体,并用作聚合反应催化剂8.氢氟酸本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无色透明发烟液体。
为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呈弱酸性。
有刺激性气味,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
如吸入蒸气或接触皮肤会造成难以治愈的灼伤。
但对塑料、石蜡、铅、金、铂不起腐蚀作用。
能与水和乙醇混溶。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标准锂离子电池作为当今最常见的电池类型之一,在各种便携设备、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
因此,制定和遵守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
有机溶剂通常选用碳酸酯类、醚类或混合溶剂,而锂盐则是电解液的导电离子源,添加剂则用于改善电解液的性能,如提高电池循环寿命、耐高温性能和安全性。
在制定电解液标准时,应明确各成分的种类、含量和纯度要求,以确保电解液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电解液的性能参数也是电解液标准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电解液的导电性、溶解度、粘度、燃烧性、化学稳定性等参数都直接关系到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电解液标准需要对这些性能参数进行详细的规定和测试方法,以确保电解液在各种工作条件下都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另外,对电解液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也是电解液标准需要考虑的重点。
电解液的生产工艺直接关系到电解液的纯度和稳定性,而质量控制则关系到电解液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因此,电解液标准需要对电解液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详细的规定,以确保生产出的电解液符合标准要求。
最后,电解液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一致性。
随着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国际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至关重要。
因此,电解液标准的制定需要尽量与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保持一致,以便于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制定严格的电解液标准,才能够保障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优越性,从而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朝着更加可持续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分离更智能|珀金埃尔默GCMS2400分析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常用有机溶剂和添加剂常用的商用锂电池电解液由锂盐、有机溶剂和一些添加剂组成。
有机溶剂是电解液的主体,一般含量在10~50%之间,包括碳酸酯、羧酸酯、醚类和脂类四种,其中碳酸酯类溶剂具有介电常数高、粘度低、价格低廉等优点,是当前商品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主流溶剂。
常见的碳酸酯类溶剂主要有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等。
添加剂一般含量在5%以下,但能显著改善锂离子电池某一方面性能,例如提高其电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能量密度、低温性能、循环性能等指标,主要包括成膜添加剂、防过充添加剂、阻燃添加剂等,使用较为广泛的电解液添加剂有碳酸亚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等。
这些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的组成和比例对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以及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电解液中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的组成和含量对锂电池的研发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珀金埃尔默GCMS 240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7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及添加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验证了方法的线性、检出限和重复性,并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考察方法对实际样品的适用性。
由于有机溶剂的浓度较高,添加剂的浓度较低,因此采用了SCAN+SIR的扫描方式,有机溶剂使用SCAN定量,添加剂采用SIR 定量。
7种化合物的校准曲线,各组分具有优异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选择不同浓度的样品重复进样6次,其结果连续6针重复进样的峰面积RSD小于2.69%。
珀金埃尔默GCMS 2400分析电解液中7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和添加剂,并测定了实际样品,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该方法中有机溶剂和添加剂采用了不同的线性范围,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重现性,适合电解液实际样品的检测,操作简单,一次进样即可完成样品的分析,无需多次稀释。
高效准确,信心保证整合于GC 2400平台的,强大的MS 2400 SQ质谱检测器MS 2400单四极杆系统可在全扫描质谱、选择离子/全离子扫描(SIFI)和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下提供准确的检测,为您的实验室提供更大化样品通量和平稳高效运行所需的灵活性。
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的电解液选择与性能分析电解液是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解液选择与性能分析进行探讨。
一、电解液的基本特性电解液是指能够起到媒介作用的介质,用于在正负极之间传递离子。
锂离子电解液通常由溶剂和盐类组成。
溶剂常见的是有机溶剂,如碳酸酯、聚碳酸酯和醚类溶剂等。
而盐类一般由锂盐组成,如六氟磷酸锂(LiPF6)、六氟磺酸锂(LiFSI)等。
电解液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其物化特性、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等因素。
二、电解液的物化特性分析1. 密度:电解液的密度直接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因此为了提高电池的性能,应选择密度较大的电解液。
2. 离子导电性:离子导电性是电解液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决定了电池的输出功率。
通常情况下,离子导电性较好的电解液可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3. 稳定性:电解液应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能够在不分解的情况下承受电池操作过程中的高温和高电压等条件。
4. 溶解性:电解液的溶解性对电池的长寿命和循环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较好的电解液溶解性可保证锂盐充分溶解,从而提高电池的性能。
三、电解液的性能分析1. 充放电效率:电解液中的溶剂和盐类对充放电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优质的电解液可提高充放电效率,降低能量损耗。
2. 循环寿命:电解液的物化特性和稳定性对电池的循环寿命起着决定性作用。
选择具有较好稳定性的电解液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3. 安全性:电解液的选择还应考虑其安全性能。
一些不稳定的电解液可能会导致电池短路、漏液等安全问题。
四、电解液优化策略优化电解液的选择与性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溶剂的选择:选择适合的有机溶剂,如碳酸酯和聚碳酸酯,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2. 盐类的选择:选择高纯度的锂盐,如LiPF6,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离子导电性。
3. 添加剂的使用:引入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如导电剂、界面稳定剂等。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物性大数据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抑制锂离子电池极间反应、提高电池性能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了解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物性,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电解液添加剂的种类、性质和作用机制、物性测试方法以及大数据分析等。
首先,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剂、盐类和添加剂三类。
溶解剂主要是用来溶解盐类和添加剂,它需要具备较高的介电常数、较低的极化度、较高的离子迁移数和较低的粘度等性质。
常用的溶解剂有碳酸酯、醚类、酮类等。
盐类是为了提供锂离子而添加的物质,常用的盐类有锂盐、硫酸盐等。
添加剂则是为了改善电解液性能和稳定性而添加的物质,常见的添加剂有稳定剂、脱脂剂、阻燃剂等。
其次,电解液添加剂的性质和作用机制经过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电解液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等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此外,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可以显著影响电解液的性能。
稳定剂能够抑制极间反应、降低电池内阻和极化、提高电池循环寿命等。
同时,添加剂还可以改善电解液的溶解性、抑制气体产生、提高锂离子传导性能等。
再者,对电解液添加剂进行物性测试非常重要。
常用的物性测试方法有流变学测试、热分析测试、电化学测试等。
流变学测试可以用来测量电解液的黏度、流变性和介电常数等性质。
热分析测试可以用来研究电解液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性能。
电化学测试则可以用来评估电解液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极反应性能。
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进行更全面的了解。
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大量的电解液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找出电解液添加剂的性能规律和优化方向。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其中一种添加剂在不同溶剂中的性能差异,或者其中一种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等。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物性包括溶解性、稳定性、离子传导性和电化学性能等。
通过物性测试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电解液添加剂的性质和作用机制,从而为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用有机溶剂物性数据化学名称 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甲乙烯酯(EMC)碳酸甲丙酯(MPC)碳酸甲异丙酯(MiPC)别名 二乙基碳酸酯 1,2-丙二醇碳酸酯) 碳酸甲乙酯,乙酸乙酯英文名称 Dimethyl Carbonate Diethyl Carbonate Ethylene Carbonate Propylene carbonate Methyl-Ethyl Carbonate Methylpropyl CarbonateCAS号 616-38-6 105-58-8 96-49-1 108-32-7 623-53-0 56525-42-9分子式 C3H6O3C5H10O3C3H4O3C4H6O3C4H8O3/ CH3COOC2H5C5H10O3分子结构分子量 90.08 118.13 88.06 102.09 104.1 118.13 118.1 浓度 ≥99.99%≥99.99%≥99.99%≥99.99%≥99.95%熔点/沸点/闪点 4℃/89℃/18℃ -43℃/126℃/33℃39℃/248℃/157℃ -48℃/242℃/132℃ -55℃/109℃/23℃ -43℃/132℃/35℃ -55℃/119℃密度(20℃) 1.06g/cm3 0.972g/cm2 1.41g/cm3 1.21g/cm3 1.00g/cm3 0.98g/cm3 1.01g/cm3粘度(40℃) 0.59mPa.S 0.75 mPa.S 1.9mPa.S 2.5mPa.S 0.65mPa.S 0.87mPa.S 0.74 mPa.S 介电常数 3.1c/v.m 2.8c/v.m 85.1c/v.m 65c/v.m 2.9c/v.m 2.8 c/v.m 2.9 c/v.m还原/氧化电位 -3.0V/+3.2V -3.0/+3.2V外观 无色透明液体 透明液体 无色针状或片状结晶,或白色结晶体无色透明/微黄色液体无色透明液体有水果香味无色透明液体 无色透明液体特性 有较强吸湿性,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Q/CH02–2003具有吸湿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
易燃,易爆。
Q/CH014--2003有较强吸湿性,产品标准Q/CH04—2003有较强吸湿性,产品标准Q/CH01—2003具有较强吸湿性,不溶于水,溶于醚、醇。
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成醇和二氧化碳,Q/CH13-2003具有较强吸湿性用途提高其能量密度、增大放电能力、提高使用稳定性及安全性。
包装贮存 1kg以下氟化塑料瓶外加铝塑复合袋充氩气,20kg以上不锈钢罐(带快速接头)包装。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只能在干燥环境下使用操作(环境水分小于20ppm的手套箱内)。
名称 1, 4-丁内酯(GBL)二甲基四氢呋喃(2Me-THG)四氢呋喃(THF)1, 3-二氧环戊烷(DOL)4-甲基-1, 3-二氧环戊烷(DOL)碳酸丁烯酯(BC)1,2-二甲氧基乙烷(DME)别名 γ-丁内酯;4-羟基丁酸内酯四氢-2-甲基呋喃一氧五环/氧杂环戊烷/四甲撑氧1,3-二氧戊环;乙二醇缩甲醛4-乙基-1,3-二恶烷-2-酮;1,2-Butylene Carbonate乙二醇二甲醚;二甲基溶纤剂英文名称γ-Butyrolactone2-MethyltetrahydrofuranTetrahydrofuran1,3-Dioxolane4-Methyl-1,3-dioxo Butylene carbonate1,2-DimethoxyethaneCAS号 96-48-0 96-47-9 109-99-9 646-06-0 4437-85-8110-71-4 分子式 C4H6O2C5H10O C4H8O C3H6O2C4H10O2分子结构分子量 86.1 86.13 72.11 74.08 90.12 浓度熔点/沸点/闪点 -43/206℃/? -137℃/80℃/ 10.4 °F-108/66℃/? -95/78℃/? -125/85℃/? -53/240℃/? -58/84℃/? 密度(20℃) 1.13g/cm3 0.86(25℃) 0.89g/cm3 1.07g/cm3 0.87g/cm3 粘度(40℃) 1.7mPa.S 0.47 mPa.S 0.46 mPa.S 0.59 mPa.S 0.60 mPa.S 3.2 mPa.S 0.59mPa.S 介电常数 42 c/v.m 6.2 c/v.m 7.4 c/v.m 7.1 c/v.m 6.8 c/v.m 53 c/v.m 7.2 c/v.m 还原/氧化电位 -3.0V/+5.2V ?/+2.2V -3.0V/+2.2V -3.0V/+4.2V -3.0V/+2.1V 外观 无色透明低粘度液体 透明液体 无色透明液体 水的白色液 无色透明液体特性 有较强吸湿性,有微弱的丁酸味道易潮解,和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有较强吸湿性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有较强吸湿性用途 改善低温性能的和减小电液粘度。
包装贮存 1kg以下氟化塑料瓶外加铝塑复合袋充氩气,20kg以上不锈钢罐(带快速接头)包装。
只能在干燥环境下使用操作(环境水分小于20ppm的手套箱内)。
化学名称 碳酸二丁酯(DBC) 碳酸甲丁酯(BMC)碳酸二丙酯(DPC) 甲酯(PA)乙酸甲酯(MA) 甲酸甲酯(MF) 丙酸甲酯(MP)别名 碳酸二正丁酯 碳酸二正丙酯 丙炔酸 醋酸甲酯 甲酸甲酯;蚁酸甲酯;甲酸甲酯/英文名称 di-n-butyl carbonate Butyl methyl carbonate dipropyl carbonate Propiolic Acid Methyl acetate Methyl formate Methyl propionate CAS号 542-52-9 4824-75-3623-96-1 471-25-0 79-20-9 107-31-3 554-12-1分子式 C9H18O3 C6H12O3 C7H14O3 C3H2O2 C3H6NO2C2H4NO2C2H5COOCH3分子结构分子量 174.24 132.16 146.19 70.05 74.08 60.05 88.11 浓度熔点/沸点/闪点 ?/207℃(96kPa) 79?/168.2/25 8.8/143.9/58 -98℃/56℃ -98℃/32℃/−16 °F -88℃/79℃密度(20℃) 0.92 0.94 1.14 0.93 g /cm3 0.97/cm3 0.861-0.867粘度(40℃) 0.37 mPa.S 0.33 mPa.S 0.43 mPa.S 介电常数 6.7 c/v.m 8.5 c/v.m 6.2V还原/氧化电位 蒸汽压26.67 kPa/102℃-2.9V/+3.7V折射率 n20/D1.343(lit.)折光指数(20℃) 1.373-1.380外观 无色透明液 无色透明液 无色透明液,白色片状晶体无色粘稠液体 无色透明液体 无色透明液体特性 危险品类别:A3.3 危险品类别:A3.3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易溶于水、乙醇。
易燃,有毒,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有吸湿性 具有吸湿性 用途用于工程塑料,聚碳酸酯和聚对羟基苯甲酸酯等的合成原料,也可以用作硝酸纤维素的增塑剂和溶剂。
生产中作溶剂和载热体。
用于有机合成用于硝基喷漆、涂料生产,也可用作香料及调味品的溶剂。
还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
包装贮存危险品类别:A3.3,Q/CH016-2000化学名称 N-甲基-2-吡咯烷酮(NMP)N-乙基吡咯烷酮(NEP )氯化聚乙烯(CPE,CM)别名 N-Methyl— pyrrolidone (l-Methyl-2-pyrrolidone)chlorinated polyethylene英文名称 N-Methyl-2-Pyrrolidone 或N-methyl TpyrrolidoneN-methyl-2-pyrrolidinone/ Ethylene resinCAS 号 872-50-42687-91-463231-66-3分子式/结构式C 5H 9NOC 6H 11NO/CH 3N(CH 2)3COCH2CHCl)m(CH2CH2)n(CHClCHCl)p分子结构分子量 99.13 113.1 浓度 > 99.9 wt%熔点/沸点/闪点 -24℃/204℃/99°C-77℃/212℃/76密度(20℃) 1.03g/cm 30.993 g/ml(25℃)粘度(25°C) 1.65 CP 3.5 mPa.s介电常数 7.9c/v.mPH 值(10%溶液) 7~9蒸馏范围(198~208°C)> 95 Vol.%蒸气压(100°C) 24 mmHg折射率(25°C) 1.465~1.470 1.465~1.467表面张力(25°C)41 Dynes/cm外观 无色至微黄色液体,微有胺的气味特性 无臭无毒,有微弱的氨味。
除低级脂肪烃外,能溶解大多数有机与无机化合物。
能与极性气体、高分子化合物互溶,如清洗机械杂质。
无色澄净液体,有弱碱性;是强极性有机溶剂,可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任意互溶用途 溶剂、清洗剂、萃取剂 锂电池,涂层展开可改善胶粘剂的韧性和阻燃性包装贮存避免吸入及与皮肤、眼睛的接触,使用时需戴防护手套。
塑料桶,阴凉、干燥、密封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