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比分析_错误分析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对比分析_错误分析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对比分析_错误分析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对比分析_错误分析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对比分析VS偏误分析

对比分析VS偏误分析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By: 周琴201520040430 参考书目:[1]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 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9 因素a.产生背景假说对比分析 ContrastiveAnalysis 早在1945年,CharlesFries在 TeachingandlearningEnglishasa foreignlanguage一书中提到了对比分析的思想。他认为, 最有效的教材应该建立在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科 学描 写和仔细对比的基础上。1957年,RobertLado(拉多)在 Linguisticsacrossculture中,系统地阐述了对比分析的内容、 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他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 习者会把母语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母语负迁移),因此,对 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进行系统的对比,可以预测和描写可能引 起和不会引起困难的地方。(此假说最初的表述) 偏误分析 ErrorAnalysis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对比分析的假设及其分析方法不 断受到挑战和批判。(忽视了对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偏 误分析”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取代了对比分析方法。偏误 分析是第一个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理论,提出了对学习者 语言系统进行描写和分析的系统方法。其产生于20世纪60年 代,兴盛于70年代。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Corder科德发表 了一系列偏误分析文章,偏误分析成为研究学习者习得 过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成为观察学习者习得过程的窗口。 70年代后期,偏误分析因为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上的问题 开始衰落。但是,有学者认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偏误 分析开始复苏。国内偏误分析研究始于1984年鲁健骥发表的 《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被视为哈 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引发了之后一系列便 无研究,是偏误分析始终成为汉语第二与语言习得研究 中最密集

偏误分析题

试分析“我每天晚上都散步散步”这个句子的偏误成因,并加以改正。说明避免这类偏误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7分)1 、是由汉语动词重叠知识泛化造成的偏误 .汉语动词重叠:单音节双音节之分.单音节动词重叠为AA式,如笑笑,说说等;双音节动词重叠为ABAB式,如考虑考虑研究研究。外国学生把这个结构不适当的泛化就说成了“散步散步” 2、改正:我每天晚上都散散步。 3、教学策略:比较法归纳法 词语构成例词重叠形式其他例子 双音节动词+ 动词研究ABAB 研究研究掂量掂量打扫打扫 单音节动词 + 宾语笑 AA 散散步 \打打球 \看看电视 “散步散步”不是在考查离合词,我认为是考动词的重叠,如:说说话,聊聊天,打打球,散散步,“散步”不比“运动运动”“活动活动”疏松疏松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等 外国学生常说“我见面了我的朋友”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正;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1指出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把离合词“见面”等同于自己母语中相应意义的及物动词。(2分) 2改正句子,例如:a. 我和/跟朋友见了(一)面。或:b. 我见到了我的朋友。(2分) 3“离合词”的教学对策:说明离合词的结构和用法特点,(1分)把离合词作为动宾短语处理,(1分)把离合词同动量补语、时量补语等的教学结合起来。(1分) (1)改为:我明天跟他见面 (2)理由:因为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之后不能加宾语。所以采用介词“跟+名词”的结构将其作为状语。 (3)错误原因:受翻译的影响。“见面”对应的英语翻译为“meet”,而“meet”是一个及物动词,所以容易让学生产生偏误。(4)教学策略:说明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的同时,增加“跟/与……见面”的结构,并通过大量例句进行操练。(具体步骤及举例请自行设计) 外国学生常说“她是漂亮。”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参考答案:(1)改为“她很漂亮。” (2)理由:汉语中形容词可以直接做谓语,而且形容词往往不单独做谓语,经常在之前加程度副词,比如:很、比较、非常等。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之利与弊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之利与弊 一、使用多媒体实行英语教学的优势 1.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外界获得的知识信息80%是通过人的视觉从图像中获得。同一事物如果只用单纯的符号或文字理解需要10 秒的时间,用图画理解需要一半的时间,用逼真的图像只需三分之一的时间。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够达到这种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作者在讲授牛津8A NUIT6 Natural Disasters这个单元时,我有选择地搜集一些相关台风、海啸、雷电、暴雨、暴雪等方面的材料,如发生的原因、造成的破坏以及人们是如何去面对这些灾害,最终战胜这些灾害的文字材料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对这些灾难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接下来在学习“Reading”时,采用“flash”动画来模拟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并把文中的重点句式或短语表现在对应的画面上,同时鼓励学生根据图像和所给的关键词去描述事件发生的经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过程缩短了教学与现实的距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信息量,提升课堂效率 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引入,利用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等辅助教学手段,不但能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同时也减轻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大了单位时间内课堂信息量,为每位学生提供了更多语言实践机会,提升了课堂效率。 如作者在讲授7B NUIT1 Dream Homes 时,按照以下步骤来安排教学活动:①导入,播放一段flash 动画,并向学生介绍这就是我自己的“Dream Home”,然后请学生们也谈一谈自己的“Dream Homes”,在活动中愉快地导入新课;②学习单词,体现给学生一幅世界地图,并提出问题“What countries do youknow in the world?”依此来复习、学习“China、France、the USA、Japan、Thailand、the UK、Russia”等相关国家的英文名称。之后把“Mount Fuji、the State of Liberty、The Eiffel Tower、Big Ben 、Saint Basil s Cathedral”的图片依次表现给学生,并提出问题“Which country doesthe landscape belong to?”学生很快就能给出准确答案。利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生词的学习也变得轻松自如……这样的一节课,不但节奏快、信息量大,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料,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训练,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效率。 3.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拓展学生视野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地提升阅读速度与质量,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我的通常做法是:平时上网浏览一些知名的网站、报纸或杂志,如“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中学英语网”“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英语大课堂”等,把其中一些较好的学习资源存入电脑,包括新闻、海报、日记、人物传记、科普知识、各种小故事等多种体裁的文章。教学时根据实际情况表现给学生,有时是整篇文章,有时是故事梗概,有时甚至是一则新闻的标题,同

对比分析和外语教学

对比分析和外语教学 摘要:对比分析理论是将两种语言系统进行共时对比,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虽存在着不完善之处,但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进展,对比分析在实践中得到人们重新的认识和评价,在外语教学中仍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外语教师应正确应用好该理论,使其能有效的服务于外语教学中, 关键词:对比分析外语教学语言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能准确流利的用第二外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便是在外语的学习中取得了成功。但往往由于母语的干扰等因素的存在,在学习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怎样在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外语的教学效果,成为外语教师们最棘手的问题。而对比分析理论则试图通过母语和所学外语来进行比较,帮助预测外语学习者们易犯的错误和学习上的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试从对比分析这一理论出发,来探讨如何更好的利用此理论来指导外语学习和教学。 一、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作为一种语言分析方法,一直都是普遍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对比分析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结构主义的理论框架和“母语迁移”理论(20世纪50-60年代):二是转换生成理论框架(20世纪60-70年代),该理论认为世上所有语言的抽象的深层结构都是相同的,只是表层结构不同,故能对语言间那些结构不同而在交际中等值的话语进行合理描写和解释:三是注重超越形式或与形式结合的功能和意念层面上的对比的语用理论框架(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对比分析理论模式认为:外语习得是一个从母语向外语习惯迁移(Transfer)的过程,当母语和外语中的某种语言现象相符,并促进新知识学习时,就会出现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而当某种结构不符合,并阻碍新知识学习时,就会发生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把对比分析运用到外语教学中来,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弗里斯(c.c.friee,i945)在其《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一书中有过一段著名论述:“最好的教材是这样的教材,它的立足点一方面对所学外语进行科学的描写,一方面又对学生的本族语进行平行的描写,加以仔细的比较,https://www.doczj.com/doc/141624677.html,do 在1957年出版的《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这本著作的出版Karl James认为它标志着对比分析理论的建立,在这一书中,https://www.doczj.com/doc/141624677.html,do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设想:学生在接触外语时,凡跟学习者母语相同的要素他们就觉得简单,而和他们母语不同的地方学起来就很难。由于Lado的倡导,对比分析有用于对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体系进行对比,以预测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学习中的难点,从而在教学中采取预防性措施,建立有效的第二语言教学法,促进正迁移,尽量减少负迁移,更好的有助于外语教学。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对比分析曾在西方一度受到了冷落,在理论上受到了挑战,研究成果也受到了批评。研究者和教师们发现,对比分析并不能完全预测学生目的语时所犯的错误,外语学习

错误分析与外语教学

第44卷 第4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44 N o.42004年7月Journal of Henan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Jul.2004 错误分析与外语教学 张 义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错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每位教师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习者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本文从语言学的 错误分析理论 的角度,分析、探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及类型,论述错误分析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以及教师纠正错误时应采取的纠错策略及态度,以期促进外语教学。 关键词:错误;错误分析;教学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4)04-0145-03 收稿日期:2003-10-20 作者简介:张义(1966-),女,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讲师。 一、引言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在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中,教师判断 学习者的目的语能力主要是以学习者所犯语言错误的数量多少为依据,错误数量越少,说明语言掌握得越好,语言能力强,反之,语言能力差。那么,在现实的语言教学中,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错误?应该怎样正确地评估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就此,本文将着重论述错误分析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及类型,以及教师对待学生 错误 的态度和纠错策略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促进外语教学。 二、错误分析的作用 Pit Corder 是现代意义上的错误分析的最早倡导者。1967年,Corder 受母语习得中错误分析的启发,发表了 T 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 s Errors ( 学习者错误之重要意义 )论文。Corder 指出,对学习者的错误分析有以下三个作用: 1、对教师来说,如果他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系统分析,便可发现学习者在向目标语接近的过程中已达到了哪个阶段,还剩下多少需要继续学习的内容。 2、向研究者们提供学习者如何学习或习得语言的证据,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和 步骤。3、错误分析对学习者本人也必不可少,因为我们可以认为犯错误是学习者为了习得而使用的一种学习手段,它是学习者用来检验其对所学语言的本质的假设的一种方法。 除了Corder 指出了三种作用外,错误分析理论对学习者出现的错误采取积极肯定的态度,这对于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首先,它对语言教师的实用价值最大。语言教师可以从这些错误中得到有关教学效果的反馈,帮助外语教师预见学习者的困难,从而确定学习者应该学习什么和教师应该教什么,而且从这些错误中来判断教学大纲中的哪些部分还需作进一步的努力和改进,从而调整他的教学内容、速度和方法。其次,错误分析为学习者提供了有关学习过程中假设的反馈,通过反馈,他可以决定他的学习方法和速度是否适当,是否继续下去或对原来的假设还需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第三,错误分析对应用语言学家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语言学习者的错误为语言学家提供了验证其语言习得理论的依据,从而他可以判断哪些理论还需做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决定以后的研究方向。 三、错误及类型 外语学习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内在化过程(桂诗 春,1988)。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朝着掌握所学外语的完整体系这个方向努力的,对这个体系 145

错误分析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错误分析与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是近几十年来应用语言学和心理学所关注的重点之一。错误本身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部分,是极其自然的现象。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出现错误、纠正错误进而不断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语言错误分析也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教师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进行分析,有助于促进外语教学。本文将从错误分析理论入手,着重对错误的类型及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简略论述,并探讨外语教学中错误应对的策略等问题。 关键词:错误分析理论英语教学类型产生原因应对策略 一、引言 语言学家杜蕾和贝特(1974)也曾说过:“不犯错误是学不会语言的。”可见学习者是在言语错误中学会语言的。犯错误在英语学习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老师都会感觉学生的听说和读写练习中都会出现大量的错误,有的老师会不断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学生逐渐感觉失望、泄气。如何对待学习者的错误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 二、错误分析理论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和对语言错误的进一步研究,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Chomsky 对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 )和语言行为(language performance )的区别,使人们对语言错误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错误分析就是对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探索和研究所犯错误的性质和产生原因,进而防止或减少语言错误的过程。 错误分析理论首先将错误(error )与失误(lapse or mistake )进行区分,考德(Corder )认为错误是因为对某种语言规则的无知而出现的语言使用上的偏差,而失误是指由于偶然的疏忽而没能正确应用已知规则而造成的语言行为上的错误。倡导错误分析理论的功能派对待外语学习者所犯错误的态度较为宽容,认为错误是学习语言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路碑,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对学生的错误顺其自然。理由是熟能生巧,只要多说,就能慢慢自我克服。这种态度强调的是学习者使用语言的流利性。其结果虽然使学生克服了怕犯错误的心理,但是过于放任自流,完全不注重语言的准确性。 三、错误类型及错误原因的探究 外语学习中的困难和所出现的错误除了母语干扰之外还有其他因素,有错必纠的教学方式也有其局限性,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学生怕犯错误,回避和尽量少说,反而影响了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于是研究焦点便转向了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期发现、了解、解释语言学习策略和过程。以功能派的认知理论为基础的错误分析理论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著名的语言习得理论专家R.Ellis 在“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一书中谈到了心理语言分类的问题,并列举了这种分类的主要项目: (一)过度概括或称泛化规则 (Overgeneralization and Ignorance of Rule Restrictions )(二)忽略规则(Ignorance of Rules and Forms ) (三)错误假定(False Concepts Hypothesized )(四)随意遗漏(Omission )(五)有意添加(Additions ) (六)简化规则(Incomplete Application of Rules )(七)配合不当(Archi-forms and Alternating Forms )然后将错误产生的原因大致归为三类: 第一,语际语言错误(inter-lingual errors ),也即是由于学习者把母语习惯带入目的语的学习和运用中造成的语言负迁移。 第二,语内语言错误(intra-lingual errors ),这类错误是因为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规则理解不对或学习不全面而引起的。 第三,其他方面的错误(other errors ),其中包括因教师的教学或教材的不恰当而使学生产生的不正确的假设而犯的错误。 还有就是由于不熟悉目的语的文化习惯而在用该语言交流时产生的语用错误(pragmatic errors )。如在餐桌上,中国人会对别人的夸奖谦虚地用“where ,where ”这套客气话回答,会让西方人莫名其妙。一些英语教师谈到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条: (一)语法概念不清。(二)语言知识不足。(三)汉语习惯的干扰。 (四)语言表达的熟练性不够。(五)日常交际经验不足。 应当说,所有这些说法都涉及到了错误的原因,但它们并没有触及错误发生的内在原因。 四、外语教学中对学习者所犯错误的应对策略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既不能有错必纠,影响学生学习和进行言语交际的欲望,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放任自流,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必须认真分析它们的不同性质和类别,加以区别对待,并找到改正错误的最佳方法,应用适当策略纠正错误。应把握好如下几点: (一)区别对待语言行为错误(performance errors )与语言能力错误(competence errors ) 语言行为错误指的是学习者由于疲劳、紧张、粗心、激动或注意力分散等,说话或写作时所犯的言语差错。是偶然疏忽而造成的失误,学生能够自行纠正;语言能力错误指的是外语学习者的话语中不同于本族语的特殊之处,是学习者尚未掌握目的语的语言体系而犯的系统性错误,它反映出学习者在外语水平方面的欠缺,学习者自己难以发现和纠正,教师应该加以恰当的指导。 (二)区别对待整体错误(global errors )与局部错误(local errors ) 整体错误比局部错误更易影响交际。整体错误指影响某个句子总体组织结构的错误,如误用主、被动语态等;局部错误指其影响仅限于小范围内的成分的错误,如某一词尾的省略或某一冠词的误用等;在外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区别对待整体错误和局部错误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那些不会造成交际过程中断或误解的局部错误应避免过多地去指出和纠正,以免造成学习者怕学和厌学的心理。即,局部错误,随着语言学习的发展,自然会逐渐解决;而整体错误,即第二语言习得者普 (西安财经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陕西西安 710100) 错误分析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赵 莹 103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和弊端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和弊端 “电脑和英语”被喻为打开21世纪大门的两把钥匙。电脑自诞生之日起,就和英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何利用电脑这一现代化的智能工具,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煞了风景,影响课堂的教学。 一、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在讲解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的课文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矫正发音错误。 、多媒体电脑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成为医治中国学生“哑巴英语”这一通病的良药。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学生们不仅可以和多媒体电脑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还能依据电脑的评判(包括语音、词法、句法甚至习惯用语)修正自身的错误。这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是课堂内容更

加充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缺陷,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三忌” 1、忌画蛇添足 多媒体英语教学于常规媒体(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之间应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两种媒体配套使用,让多媒体用得恰到好处。但不要贪大求洋,结果是画蛇添足。比如:我在上人教版第一册45课时,书中的句型是Where’s my chair? Over there. 我是先在黑板是话一张椅子,然后把椅子擦了,问:学生Where’s my chair?接着在墙脚又画一把椅子,指着那边说:Over there.这个环节用了简笔画,让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意思。后来我试着用课件,反而没有这么好的效果。 2、忌英语教师变成放映机

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与中介与理论关系

1219016 李德元 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的关系 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与中介语理论是上个世纪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三个重要的理论阶段,对于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可以分别从理论的发展、历史的发展及研究方法三个角度进行探讨。 从理论发展角度看,对比分析假说、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三者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比分析假说主要通过对比母语和目的语,找出两者的异同,总结出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规律,预测和解释学习者的难点与错误。但是母语干扰只能预测和解释其中的一部分错误,因此当对比分析在实践上遇到困难和理论基础受到挑战时,偏误分析应运而生。面对外语学习者的错误和难点,偏误分析比对比分析更具预测力和解释力。偏误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者的错误,研究重点是学习者使用的目的语形式与目的语的标准形式之间的差距,以及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而中介语理论则吸收了前两者的理论长处,并继续发展。中介语理论以语言习得为中心,把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语言习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学习者的动态语言系统;它有更广泛的内涵、更强的分析力和解释力。而且中介语理论把学生使用的目的语形式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来研究,以揭示语言学习的过程及心理规律。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及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

言习得发展史上三个重要里程碑。对比分析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影响很大,但随着偏误分析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发展而黯然失色,20世纪70年代初中介语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学习者语言的认识,因此得到了广泛认可。对比分析假说、偏误分析理论与中介语理论构成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历史上三个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粗略地将前两个阶段看作中介语理论发展的背景。但从具体应用来看,三者密不可分。特别是在中介语理论已经占据统治地位的现阶段,研究者应该地正确认识对比分析方法和偏误分析方法在中介语研究中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角度看,对于中介语系统的研究离不开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对于中介语系统的研究需要语料,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选择,需要对学习者在习得过程的语言表现及言语进行分析,这就要借助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方法,将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研究方法统一在中介语研究的框架中进行。偏误分析要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正确的分类和解释,要正确理解这一错误形式试图表达的意义,就必须把偏误形式与学习者母语中的对应形式进行比较,弄清学习者的偏误形式是否想要表达母语中某一对应形式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根据这一意义找出外语中正确的表达形式。 总而言之,三种理论之间关系可总结为两方面,一方面,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与理论在历史发展顺序上呈线性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三者分别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过程中的三个里程碑阶段。其各自理论的

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利弊

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利弊 【摘要】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中运用越来越为广泛,使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实现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调节,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但任何事物都具两面性,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也是如此。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利弊 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迅速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一种视、听、说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英语课堂中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也易出现问题。那么,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哪些利与弊呢?下面本人就此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寻求一种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最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学生常常会表现有陌生、枯燥和乏味的感觉,这些感觉往往会成为学习的障碍而影响学习的效果。要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首先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可见,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索。生动的情境能增加学生的内心体验,引起学生愉快的情绪和探索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以一种新颖的、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形象化,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带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氛围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借助于美妙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和探索的兴趣去学习新知识,加上栩栩如生的画面形象,能更好更快的理解,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现今的英语课程越来越重视实际应用,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在教学中所需要的情景多种多样甚至在一个知识点一个语法点中就要求多次切换情景,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比多媒体更方便的教学工具了。 1.2 多媒体英语教学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强记忆。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合乎实际的直观材料,如英语词汇的学习与记忆。单词是英语学习的敲门砖,但它也是很多学生厌恶英语的罪魁祸首。很多学生花大量时间死记单词,记了忘,忘了记,循环反复。然而运用多媒体使能更直接更深刻地记忆单词。如在学习handicap时,可以在PPT上呈现一顶漂亮的帽子,一张一个人伸手想去拿帽子的图片,但在帽子和人之间放一个障碍物阻止人去拿帽子。这样就生动形象地诠释了handicap这个单词,既利于帮助学生记住它的英文形式,又利于学生理解它的中文含义,同时将它与已学单词联系起来,扩散

浅析对比分析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对比分析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程晶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0日 人们在英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英语,必须了解其特点,要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法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熟悉英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Charles C. Fries在《作为英语的英语教学》一书中认为,“最有效的教材是这样的教材:它的立足点是一方面对所学的英语进行相应的描写,并加以仔细的比较。”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中国人学英语》一书中也指出,“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在英语教学中,直接法强调学生摆脱母语,通过模仿学习英语。这种方法在学习的基础阶段,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尤其对于儿童来说,确实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能力,并有助于获得英语语感。学生到了面临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而处于盲目的状态时,母语的干扰便阻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这时尤其要借助于各种对比分析(constrastive analysis)的方法,特别是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这些对比分析,有利于学生预防和排除母语的干扰,克服盲目

性,增强自觉性,从而达到正确运用英语的目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道理对于语言学习也适用。 大多数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可能都对英语的词形变化感到困惑难解,因为母语中没有词形变化,而简单强调其重要性,让其死记硬背又无法深入其心。若能从对比的角度,阐明道理,情况可能会大有不同。如: 我给他一本书。 I gave him a book. 他已给我两本书。 He has given me two books. 他爸爸常常给他一些书。 His father often gives him books. 汉语的“我”、“他”没有形式变化,同一个词可以表示主格宾格或所有格;“书”没有形式变化,可以表示单数或复数;动词“给”也没有形式变化,可以表示现在、过去或已完成的行为。但英语对应有的词I ,me ,he ,him ,his ,book ,books ,gives ,gave ,has given 却有形式变化。这类变化,往往是英语初学者首先遇到的难点之一。如果老师能事先用类比的例句进行对比分析,向学生剖析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那他们对于词形变化的背诵就会更有目标性和主观能动性。 由以上向横向和纵向深入,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英语的形态变化主要是动词的变化(conjugation)和名词、代词、形容词及副词的变化(declension),以及上述的词缀变化。这些变化有性(gender)、数(number)、格(case)、时(tense)、体(aspect)、语态(voice)、语气(mood)、比较级(degree of comparison)、人称(person)

对比分析和语误分析

一、对比分析 20世纪中期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形成或习惯养成的过程,语言行为是由“刺激——反映”才形成的。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的习惯的养成。同时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所有人类的语言都是有层次的,层次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语言学应着重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形式。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有机结合,产生了对比分析学说(contrastive analysis)。该学说在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历史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般认为Robert Lado的《跨文化语言学》(1957)是第一部探讨具体的对比分析方法的著作。Robert Lado把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归于母语和目的语的差异,认为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结构的异同可以预测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和困难所在。根据Lado的对比分析假设,两种语言相似的地方容易产生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不同的地方产生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差异越大,干扰也越大。 对比分析假设有强式和弱式之分(Ellis,1985)。强式说是指为了通过对本族语和目的语的系统对比,预测二语习得困难所在;弱式说是在分析学习者所犯错误的基础上,把目标语和目的语的有关结构进行比较,以解释犯错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比假设逐渐失宠。其原因可归纳为四点:(1)二语习得中很多错误不能用母语干扰解释清楚。(2)二语习得中有些错误与对比假设的预测结果相矛盾。(3)对比假设所预测的某些错误根本不会出现。(4)对比假设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后来被人们所抛弃。 二、语误分析 由于对比分析难以预测二语可得过程中学习者可能犯的“语言错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人们便把研究兴趣和重点转移到对二语习得者的语言错误本身的分析。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的重要特征,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使人们将视线从避免错误转移到研究错误上来,从而为研究二语学习过程提供了更直截,更有效的方法。语言错误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受母语影响造成的,另一种则不是受母语影响而出现的。也可以分为这样的两类:语言使用过程中偶然的和随机性错误(mistakes)和反映学习者过渡性语言能力但具有规律性的错误(errors)。对教师来说,错误是教学中重要的信息来源,错误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师了解学习者已经具有的语言水平,推断某学生还必须学哪些内容。此外,语言错误还能给研究者提供语言是如何学会的证据,如学习者所使用过的学习策略和程序等。这此错误也可被学习者用作验证某些假设的手段。当然错误分析也有很大的局限性。Bley-Vroman(1983)认为不应只从目标语的角度来描写和分析错误,这样得出的结

错误分析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_马晓枫

一、引言 作为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错误分析理论有其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本文将对其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它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二、错误分析理论的发展(一)对比分析理论 错误分析是人们对二语习得开展的最早的研究之一,它是在对比分析受到挑战和批评的背景下产生的。 对比分析的主要观点是:母语和目的语的差异是二语习得者的语言错误产生的主要根源,差异越大,学习者的困难就越大,出错误的可能性也越大,因为 他们的大部分语言错误是母语习惯负迁移的结果。然而大量的研究证实,二语习得者在母语与目的语表面相似的地方更容易犯错误,许多错误并非源于母语的干扰,对比分析无法对它们进行预测。于是对比分析对二语习得困难的预测能力及其有效性受到了人们的怀疑。 (二)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是“学习者在目的语发展过程中的任何阶段所建造的一种结构体系”,是介于母语与目的语的中间状态,其中包含的错误正是学习者创造性使用语言的体现,是学习者语言体系发展的最清楚的证据,是积极习得语言的证据。 中介语的提出为错误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对错误的分析就是通过对学习者的中介语与目的语之间差异的研究,来找出错误规律,从而了解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 (三)错误分析理论 随着外语教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只依靠比较母语和目的语形式提供来预测和解释学习者的错误是不够的,外语学习中的困难和所出现的错误除了母语干扰之外还有其他因素。20世纪70年代后,错误分析开始研究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由于外语语言内部本身的复杂因素而引起的错误。这种理论认为,像儿童习得母语一样,外语学习者也常常根据接触的语言素 材,对目的语的性质作出假设,检验其正确性,并积极 创造和建立目的语体系。 三、错误的类型及成因 无论是从国外的研究还是从国内的研究来看,人 们对错误产生的原因都解释不一。Richard 把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三大类:语际错误、语内错误及发展性的错误。从国内来看,人们针对自己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着重点而解释出错误产生的不同原因。如项成东探讨了外语学习者在运用学习策略时如何导致错误的。文章从迁移概括与类比简化、交际策略等几个方面分析 错误产生的原因。张晓兰对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作文中的错误进行统计和分析,语际负迁移、语内迁移、词汇和思维限制四个方面分析了错误的成因。俞可音从思维限制、 迁移、过度概括和简化三个方面分析写作中错误产生的原因;再如杨玉晨在《英语表达选词错误分析》一文中,作者将选词的不当归因于“生搬硬套,造成词语搭配不当;直译汉语俗语,语境不可思 [摘要]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常犯口语错误,通过分析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提出和探讨了错误分析理论及其对外 语教学实践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错误分析;外语教学;启示[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6002(2010)07-0075-03 错误分析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马晓枫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第27卷第7期2010年7月Vol.27No.7Jul 2010 [收稿日期]2010-05-12 [作者简介]马晓枫(1980-),女,辽宁抚顺人,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硕士研究生。 ·75· DOI:10.13972/https://www.doczj.com/doc/141624677.html,21-1500/g4.2010.07.011

浅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利弊

浅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利弊 宁县五中王博 从2010年起,我校开始陆续安装多媒体设备,到现在全校基本上所有教室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了我校教师的一项必会技能。在英语科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更为重要。但如何用好多媒体,用多媒体教英语有什么利弊,这就是我今天想和各位同任探讨的话题。 对宁县五中的学生来说,英语向来是学生学习的最薄弱科目。如果说初中还行,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已经没有了当时兴趣,致使英语学习也越来越差,到了高中大多学生已经放弃了英语的学习。究其原因是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学生学了用不上,时间长了也就忘记了,尤其是我们农村英语教学,大多数学校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设施、教学手段陈旧,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出现,极大的改变了这个局面,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了教师教学。现就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谈一些粗略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而在多媒体的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的文字、图形、视频信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耳一齐参与课堂活动,这样枯燥的英文在精彩的视频中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也更容易接受。 2.多媒体的应用极大的增加了课堂容量。传统教学中英语单词、短语、例句往往通过老师板书向学生教授,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多媒体教学中,老师使用的课件是课前制作的,由鼠标代替了粉笔,其效率是显而易见的。在多媒体环境下制作的课件,操作简捷,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课堂信息量大增,知识容量扩充,在有限时间内,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给学生们了解丰富的知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利与弊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利与弊(一) 电脑和英语,被形象地喻为打开21世纪大门的两把钥匙,多媒体英语教学就是二者结合的产物。多媒体英语教学是新事物,具有它的先进性,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弊端。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交流,追求利的最大化。 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知识使自己变得更为聪明。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要热爱学习,还要知道如何学习。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为英语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影响了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模式,集声、电、光、影等多元素于一体,使英语教学形象突出,感染力强,把抽象、枯燥的单词、短语、语法知识转化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像、视频,使动画与视听相结合,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同时得到刺激。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在讲解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的课文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矫正错误发音,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而多媒体教学必将在英语教学中有一个长足的发展趋势。 英语多媒体教学使课堂信息由师生双向交流向多元化、多角度转换,很好地达到了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进而达到师生间互动的目的。但英语教学需要一个反复、多向、多元化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因此,教师只要选择适合授课内容的视听材料(如英文影片或歌曲、国外风土人情简介等)并适当剪接,灵活运用,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良好的语音习惯;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使英语教学不再单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提问和学生的回答、练习,便可达到交流与反馈的目的。多媒体教学能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课件中的跟读、模仿、问答练习、角色扮演等交互式训练,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思维训练。以往的录音机播放,虽然有正确的语音、语调可以模仿,但是缺少视觉刺激,做练习也只能仅限于课本,加之大多数学生在英语放面的薄弱,致使他们常常感觉比较枯燥、乏味。而多媒体则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多媒体的运用可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英语对话注重情境,光靠老师设计、动手制作和布置是难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这样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要找到真材实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境,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给学生提供的语言实践机会也多了,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大大提高。 多媒体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世界各国的风情习俗资料只要上网就可以查阅到,学生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于不知不觉中接受和掌握了信息。字母、单词、句子的游戏设计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令学生目不暇接,玩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老师作为指导者也备觉轻松。 二、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弊端 把英语教师等同于放映机。英语教师的渊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影响力。但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在讲解单词过程中不是自己板书,而是单纯用多媒体展示笔画及书写过程,教读课文不是自己范读而是跟读课件录音……长此以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将等同于一个放映员,其威信将大为下降,其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教师偶尔借用多媒体课件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度地依赖课件,有时辅助必要的板书效果会更好。 课堂因课件束缚而画地为牢。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分追求多媒体本身,为了课件而课件,就无法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另外,对于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和板书,也无法根据当堂英语课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这大大减少了师生在课堂上动手的机会,束缚了师生的创造性,结果是事倍功半。

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41624677.html, 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作者:李畅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1期 摘要:对比分析在对外汉语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对比分析可以从语音、语法、词汇、书写、文化等方面入手,以此为实际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充实教学内容。 关键词:对外汉语;对比分析;语音;语法;词汇;书写;文化 对比分析假说的含义是:对比分析是应用性的相比研究,特别是指外语教学之中对措辞难点来分析的一种很有效地分析方法,即运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来找出哪些语言征象会在外语习得中对大家造成障碍或是影响,困难的程度又如何;对学生已经存在的理论加以解释和分析。所以,对比分析假说是以一种语言对比分析为根基的外语教学的方式和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外语习得是从母语习性向外语习性转变的一个过程。那时的人们认为,只要知道了目的语和母语的差异和相同点,就可以提前找出在目的语的学习中出现什么样的偏误,而偏误一旦产生,对比分析的方式就可以对此偏误作出分析和解释。 当对比分析假说被应用到实际的教学环境当中时,要有很多形式上的对比分析。根据拉多提出的对比分析研究体系包括音位、语法、书写、文化等方面进行对比,但是由于对学习者实际教学的考虑,也应该在实际课堂中在语音、词汇、语法、书写、文化等方面进行更为细致的对比。 一、语音 以英语和汉语进行对比。 第一,英语中有26个字母为辅音,元音。在汉语中的也采用了26个拉丁字母分别为辅音,元音。在进行对比时我们会发现有些字母的发音是相似的,这样母语的负迁移就会产生,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负迁移的影响,同时要找到有用地办法对其改正。第二,汉语的语音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还有二声、三声有的时候变调,一声、四声不变调的区别。然而在英语中是没有声调的,也不存在变调这一说法,所以有时同学们也很难掌握声调,这也是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难点。在我日常生活跟留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很多学生的一声和四声的发音还算可以,但是二声和三声经常说的不到位,这里就是受学生的母语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两种不同的语言对比着来纠正。首先,老师应该在课堂中应该安排大量且有效地练习时间。其次,让同学们自己将汉语语音和英语语音的区别进行对比,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在同学们练习的时候也要注意观察和提炼。最后,将大多数学生发音错误的点提出来,给学生正确的读音示范和统一的讲解。在下课之后,有的学生单独错误的点来纠错,千万不可把个别错误扩散开来,以防有的同学会跟随不自觉的犯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