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经验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37.29 KB
- 文档页数:3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症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原因并分析药物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10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评定其抑郁程度,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劝锈缺损程度,分析二者相关性,同时分析抑郁症发作程度与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结果经过对比治疗后,观察组病例在抑郁程度评定和治疗效果比较中结果都优于对照组。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与抑郁症的轻重程度成正相关,通过药物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结论帕罗西汀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帕罗西汀[1]【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189-02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是脑血管疾病后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可高达40-50%,发病多以轻、中度抑郁为主。
脑卒中后抑郁症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喜怒无常、自制力差、消极治疗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耽误了患者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确,许多动物实验表明神经激肽(SP)和一种含有36种氨基酸残基的多肽(NPY)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帕罗西汀在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控制和SP、NPY水平有明显效果。
本次研究将重点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症在治疗中药物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原因并分析药物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3月到2012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1例,占所有患者的61%,女患者39例,占所有患者的39%;年龄分布为51-73岁,平均52.75±6.32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5.81±2.41年。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分析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责任病灶部位的关系。
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试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其中合并脑卒中后抑郁状态35例,在不同的相关因素条件下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总发生率21.9%,其发生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左半球病灶者较右半球病灶者易发生抑郁状态;基底节区损伤易发生抑郁状态。
结论: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能促进抑郁状态的发生,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与责任病灶部位有关。
脑卒中患者除发生偏瘫等躯体症状外,常伴有情感障碍,为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在临床上多见,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指患者在脑卒中后所表现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情感(心境)障碍。
PS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其相关因素很多,本文对160例脑卒中患者的PSD发生率在不同的相关因素条件下进行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为本院神经内科2009年9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79例。
入选标准:脑卒中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1],并经头颅CT 或MRI证实。
排除标准:严重痴呆、失语、耳聋及意识障碍等影响抑郁情绪表达者。
符合上述标准患者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0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53例,男84例,女76例,其中合并脑卒中后抑郁状态35例。
1.2 方法评定工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HAMD总分<8分为无抑郁;≥8分为轻度抑郁;≥17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患者同时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2]中抑郁诊断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入院后均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3],其中0~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
重视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根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量表得分将21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抑郁组(HAD得分≥8分,58例)和非抑郁组(HAD得分<8分,152例)。
进而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分析神经功能康复情况。
结果抑郁组治愈7例(12.1%),好转32例(55.2%),未愈19例(32.8%);非抑郁组治愈50例(32.9%),好转74例(48.7%),未愈28例(18.4%),抑郁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明显差于非抑郁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恢复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长期以来,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致残率高达75%,且我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约120万。
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为当务之急。
然而几乎有20%~60%的脑卒中患者出现抑郁,其发病高峰为中风后3~6个月[1],脑卒中后的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增加了脑血管病的病死率[2]。
参加神经内科工作12年,通过观察,清楚认识到脑卒中后抑郁的危害,并将工作统计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月住院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标准:一、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二、在发病48h内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三、发病前无精神障碍,无失语、无认知障碍;且均依从检查。
1.2分组方法首先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3〕筛查,对SDS≥30分者再采用17项版本的Hamilton抑郁量表(HAMD)[3]评定抑郁程度,HAMD总分<8分为正常,8-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重度抑郁。
从肝论治脑卒中后抑郁症验案三则随着现代医学急救水平不断提高,脑卒中死亡率已明显下降。
但因其致残率高,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不仅导致患者生理残疾,而且,对患者的认知、情感等心理活动也带来较大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脑卒中后抑郁在国外已有一些研究,发现20%~60%的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西医临床上对该病多选用抗抑郁药治疗,但普遍存在着消化道或椎体外系等副作用,由此产生依从性差和疗效不满意等临床现象,而中医对该病论治阐述报道不多。
近年来,我们受著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学术思路的启发,采用平肝活血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获得满意疗效,对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介绍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案例一:李×,男,59岁。
初诊:2001年12月15日。
主诉:失眠伴情绪低落1月。
病史:患者2000年曾脑梗塞1次,无留下后遗症。
今年11月上旬再中,而住医院治疗1个月。
头颅MRI示:右侧基底节-半卵区脑梗塞。
本次再中后出现言语欠利,左侧肢体活动受限,失眠加重,心烦不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
仅睡3小时,大便干结。
苔微黄腻、舌质暗红,脉微弦。
血压:140/100mmHg。
Holter示:窦性心律伴房性早搏,个别伴室内差异传导,ST段改变与速率有关。
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常服络活喜、抵克立得等。
诊断:不寐,郁症;脑梗塞后抑郁。
中医辨证:肝阳偏亢,瘀阻脑络。
治拟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安神。
处方:桑叶、菊花各15g,天麻10g,钩藤(后下)、葛根、川芎、郁金、菖蒲、焦山栀、赤白芍各15g,柴胡10g,龙骨、牡蛎(先煎)、丹参、夜交藤、合欢皮、怀牛膝各30g,远志10g,净蝉衣6g,辰灯芯3g,羚羊角粉(另吞)0.6g,14剂。
二诊:药后心情平静,能睡4、5小时,大便转软,日行1次,心烦减轻,左手活动尚不利,血压:130/100mmHg。
药症相符,再进原方14剂。
三诊:服上药第4天,因做高压氧舱,心情紧张,又烦躁不安,紧张时会发抖,血压:140/100mmHg。
卒中后抑郁 一文
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出现的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评价下降等症状。
据统计,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约为30%至50%。
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脑损伤、药物治疗、社会支持等。
其中,脑损伤是最主要的原因。
卒中会导致脑部神经元死亡或受损,从而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进而引发抑郁症状。
此外,药物治疗也可能对患者的情绪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降压药和抗凝药可能会引起抑郁症状。
对于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抑郁药物,如SSRI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心理治疗则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药物和心理治疗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家人和朋友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同时,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强对卒中患者的关注和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脑卒中后抑郁如何药物治疗
至少有40%〜50%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有抑郁的体验,多发生在脑卒中后2个月〜1年。
由于抑郁反应的发生非常隐蔽,不易被察觉,有些患者由于存在语言障碍,使抑郁症状不能被检出,往往直到意外事件发生后才知道。
如果对抑郁状态的表现早有所认识,多注意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这种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临床上对脑卒中后出现的抑郁首先选择药物治疗。
主要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去甲替林、阿米替林、丙米嗪等,以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舍曲林、西酰普兰等。
药物治疗一般要服用3~6个月或更长时间,如能正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抑郁症状可以完全消除,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尽快得到恢复。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摘要】抑郁的存在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因此对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缺损康复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常见并发症。
PSD对患者恢复健康有消极影响,它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延缓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恢复,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明显增加死亡率。
近年来对 PSD的研究较多,但对PSD的研究还有许多盲区未能深入。
为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及康复之间的关系,现对本科住院患者的抑郁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康复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本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98名,其中男114名,女84名,年龄52~70岁。
出血性卒中患者61名,缺血性卒中患者137名。
纳入标准:①脑卒中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诊断标准,并于CT证实。
②抑郁症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③卒中后1周和1个月能配合检查,无失语、痴呆和病前抑郁症史者。
④年龄在70岁以下。
⑤知情同意。
1.2 方法抑郁症严重程度采用Hamiltron(HAMD)抑郁量表判定,总分≥7分为存在抑郁,7~17分为轻度抑郁,>24 分为重度抑郁;神经功能障碍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凡总分量>16分可判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有2项或2项以上≥3分或总分≥33分即为功能有明显障碍。
测定时间:所有病例在入院后1周和1个月分别进行HAMD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
1.3 统计处理结果采用 ±s表示,比较用U检验。
2结果2.1 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之间的关系入院后1周,198名脑卒中患者伴有抑郁情况者66人,HAMD总分为19. 45±4.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24.2±1.9;而不伴有抑郁症者132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20.74±1.5,两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异(U=11.38,P<0.001)。
卒中后抑郁特点及舍曲林治疗临床效果分析张泽花【摘要】目的研究卒中后抑郁(PSD)的特点,观察抗抑郁剂舍曲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为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将PSD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舍曲林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6.86%,卒中后抑郁的特点为睡眠障碍、绝望、运动阻滞和焦虑等主要表现;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和ADI评分高;口服舍曲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AMD、HDL、NFDS减分明显,抗抑郁治疗在缓解抑郁症状的同时,可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结论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以睡眠障碍、绝望、运动阻滞和焦虑等为主要表现,抗抑郁剂舍曲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的抑郁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2(006)003【总页数】3页(P5-7)【关键词】卒中后抑郁;舍曲林;神经功能缺损【作者】张泽花【作者单位】276005,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卒中指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表现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卒中后抑郁(PSD)表现为卒中后患者除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外,出现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低等抑郁体验,包括卒中后抑郁症、抑郁情绪和抑郁状态。
卒中及卒中后并发症如神经功能缺损、情绪障碍、智能障碍等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
卒中后抑郁较为常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8% ~79%,但多在40%~50%之间,这种不良情绪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为此我们探讨卒中后抑郁的特点,并观察抗抑郁剂舍曲林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1.1.1 对象本组对象为2003年3月至200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脑卒中患者共198例,男129例,女69例;门诊120例,住院78例;年龄45~75岁,平均(60.5±11.2)岁。
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干预疗效分析
王文德
【期刊名称】《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7(13)4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进行脑血管疾病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6 w.于治疗前后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 w末治疗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 <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结合脑卒中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将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预后和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1页(P358)
【作者】王文德
【作者单位】272100,山东·兖州,兖州市铁路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R749.4
【相关文献】
1.心理干预与文拉法辛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疗效分析 [J], 杨明秀;张乐
2.社区—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及康复效果的作用分析 [J], 陈颖
珏; 刘晓虹; 穆利群
3.五行音乐疗法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J], 孙瑞丽;任泓瑾;郝丽霞;陈改花;皇菊莲;武润梅;代启燕
4.支持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过秀秀;章丽雅
5.阶段性心理干预联合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J], 谌美清;喻春梅;黄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卒中后抑郁对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吕文国;王刚;朱镛连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3(018)008
【摘要】@@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作为一个独立治疗学单位近二十年内才被正式命名[1],并以其高患病率(20%-60%)越来越受到医界同仁的重视[2-3].但PSD影响步行能力的文献报道国内目前还很少,本文就88例PSD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对偏瘫下肢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与107例非抑郁组进行了初步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497-498)
【作者】吕文国;王刚;朱镛连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神经科,455004;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科;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② [J], 代新年;马修堂;王杨;刘杰;胡西;梁涛;单守勤
2.脑卒中后抑郁对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J], 吕文国;宋永高;王刚
3.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J], 封艳;赵丽;侯可强;房铭;刘宁
4.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步行能力康复影响的Meta分析 [J], 张浩天;次仁卓玛;赵清华;孙鑫;张倩
5.强化躯干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 李中元;陈美云;聂平英;林茜;马启寿;刘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友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经验总结
王友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经验总结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
我是王友刚,也是一名脑卒中患者。
在治疗脑卒中的过程中,我遇到了抑郁的问题。
通过自我调整和医生的指导,我成功地克服了抑郁,我希望通过总结我的临床经验,给其他脑卒中患者带来一些帮助。
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脑卒中后抑郁是常见的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我感到抑郁的时候,我主动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帮助我认识到我的情绪问题,并指导我如何应对和调整。
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我逐渐从抑郁中走出来。
因此,我非常推荐其他脑卒中患者在遇到抑郁问题时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
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脑卒中会给患者带来各种后遗症,影响到生活质量。
在治疗中,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不仅可以改善病情,还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在康复训练中,我学习了很多日常生活技能和运动疗法,增强了我的身体功能。
通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我逐渐恢复了很多生活能力。
因此,我鼓励其他脑卒中患者在治疗中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治疗脑卒中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非常重要。
我意识到生活质量会直接影响我的康复效果。
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对待生活。
我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勇敢面对挑战。
我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通过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我慢慢地战胜了抑郁,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因此,我建议其他脑卒中患者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积极面对生活。
家人的陪伴和支持
在治疗脑卒中的过程中,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家人始终陪伴在我身边,给予我鼓励和支持。
他们给我带来力量和勇气,让我坚定地走向康复之路。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在困难时刻给予我支撑。
因此,我认为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我希望通过我的经验,提醒其他脑卒中患者要与家人多沟通、多交流,获得他们的陪伴和支持。
总结起来,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通过心理辅导、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我成功地克服了抑郁问题,并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
我希望我的经验总结能够给其他脑卒中患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克服困难,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无论遇到什么困境,只要我们坚持积极面对,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重新找到快乐和幸福的人生
通过我自己的经历,我深刻理解了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抑郁是治疗脑卒中后常见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挑战,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通过心理辅导和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我们可以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我希望我的经验可以给其他脑卒中患者带来帮助和启示,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
望。
无论遇到什么困境,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重新找到快乐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