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者对国家起源的探索和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101.32 KB
- 文档页数:1
国家理论(终极)一、国家的起源与本质国家起源问题是各类国家学说分歧的焦点所在,更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对立的根本点。
对于国家起源问题的解释,决定了对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命运等一系列问题的判断。
马克思主义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有两个基本论断: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
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国家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问题的基本论断是:氏族制度的解体是社会内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都是人类社会内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国家起源于社会内部基本矛盾的运动。
在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生产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分工和交换的出现。
在经历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特别是商业的独立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分工和交换已经达到相当普遍的程度,经济活动一跃而成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经济利益也上升为决定人际关系的根本因素. 分工、交换、利益分化这些因素的出现,使经济因素逐渐取代血缘因素成为决定人类社会制度的主要因素。
随着群婚制度向“一夫一妻制”的被迫过渡,个体家庭逐渐取代氏族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生产分工日益细化,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
原始的氏族组织和道德力量已经无力应付这一变化,于是就需要有一个第三种力量,它似乎站在相互斗争的各阶级之上,压制它们的公开冲突,至多允许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内以合法的形式进行。
于是,氏族制度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分裂为阶级所炸毁,被新的机关-—国家所代替了.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论断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同社会日益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论断,表明了三点:第一,国家是个历史范畴,这表明了国家产生的时间。
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摘要: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一些基本观点和重要思想进行探讨分析,并指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是不断创新发展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基本观点;创新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1.国家的起源和基本特征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恩格斯对国家的起源问题作过清晰的阐述,他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一度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国家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国家按地区划分它管辖的居民和统治范围;二是国家是居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是特殊的权力机关。
第一个基本特征是与氏族组织相比较而言的,而第二个基本特征更是反映国家本质的特征。
2、国家的主要职能国家职能的内容和界限由国家如何进行统治来决定。
从国家本质和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出发,马克思认为国家作为统治工具和社会组织形式,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双重特征,称之为马克思国家职能的二重性理论。
具体来说它包含三层内容:首先,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国家政治职能的实现方式与社会公共事务职能实现方式具有本质区别。
国家政治职能主要是为阶级专政服务的,暴力是它的主要实现方式,而公共事务职能的实现方式,则是服务和管理;再次,在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将逐渐缩小,社会公共事务职能则逐步向社会转移。
政治统治职能隶属于国家的阶级性质,因此此职能最终将和国家一起消失,而社会管理职能由于维护社会利益的需要在未来社会中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简述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经典论述恩格斯是19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在他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探讨了国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及其与私有制、家庭等关系的观点。
恩格斯认为,国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较早时期。
他指出,最初的人类社会结构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在这个社会中是平等而共同奋斗的。
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共同占有土地和资源,没有财产私有制。
由于资源相对丰富,人类社群的生活相对和谐。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资源短缺问题开始出现。
恩格斯指出,这导致了冲突和竞争的出现。
人类开始出现个人私有财产的概念,并将土地和资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这就是财产私有制的起源。
财产私有制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将人们分隔开来。
在财产私有制的背景下,恩格斯提出了国家的概念。
国家是一个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机构,用于维护财产私有制的存在和稳定。
恩格斯认为,国家的出现是财产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国家的职能包括制定和实施法律、维护秩序、保护财产等。
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国家的出现意味着阶级的划分,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通过掌握政治权力,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剥削和压迫。
国家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通过法律和武力手段来巩固统治地位。
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保持社会秩序和阶级压制。
恩格斯还指出,国家与家庭有密切的联系。
家庭是国家的前身,是国家权力的原型。
家庭制度的形成标志着权力的出现,家长逐渐成为权威的象征。
恩格斯认为,家庭制度的出现是财产私有制的延伸,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关系。
对于国家的起源,恩格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国家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人类自然倾向的产物。
国家的出现是财产私有制的产物,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国家以法律和暴力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并通过法律来规范和维护社会秩序。
恩格斯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理解国家的起源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马克思国家起源论(一)神权论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一种宗教神学的国家起源学说,该理论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
世俗国家的君主(国王)是神的化身或受神的委派,代表神到人间对世人进行统治,即所谓的“君权神授”。
因此世人应该无条件服从君主(国王)的统治。
神权论产生于古代社会。
显然,神创国家起源说是为世俗国家的统治和政教合一的国家体制合理性及其神圣不可侵犯性进行辩护,它假托“神权”为庇佑,从远古直到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神权论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至今仍有一些学者用此伪学说为一些政治统治寻找理由和根据,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将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契约论不但超越了神权论的国家起源理论,指出了国家是人类自觉创立的,而且提出了人民主权的观点,在资产阶级反对中世纪神权论和封建专制的斗争中曾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
然而,社会契约论的“自然状态”只是一种假设和臆断,缺乏历史事实根据和基础,否认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产物和表现,忽略了国家的阶级性质。
正因为社会契约论的非科学性,19世纪以降便遭到世人抛弃。
(三)暴力论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宣扬“强权即公理”的思想,认为弱肉强食是天然法则法则。
暴力论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要求,这种理论是缺乏说服力的。
暴力论认为政治上的奴役行动即政治暴力先于经济发展的过程,即先有暴力,后有私有财产,抹杀了国家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这一历史发展事实,否定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否定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把国家看成是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
其实,暴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国家的形成起过促进作用,但它不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
如果没有内部的经济发展的要求,单纯的暴力是不会产生国家的。
对此,恩格斯曾指出:“在掠夺者能够占有他人的财物以前,私有财产的制度必须是已经存在了;因此,暴力虽然可以改变占有状况,但是不能创造私有财产本身。
国家的起源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起源主要阐明了两个观点: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
2.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
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创始人对国家的起源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在他们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中均提到了国家的起源问题。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国家以前的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
............,即原始社会这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就是原始公社制度...........和氏族社会组织.。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与当时生产力性质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制约原始公社制度的是劳动发展的低级阶段。
基于这种集体劳动的必要性,便形成了生产资料和生产品的公有制。
原始人们的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它既是原始社会的血缘亲属集团,又是社会的生产单位,还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各个氏族一般具有共同的名称、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墓地。
氏族初期社会处于母权制氏族时期,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畜牧业的出现,男子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增长,父权制氏族代替了母权制氏族。
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
19世纪中期,美国的人种学家和考古学家摩尔根(1818-1881)通过对美国印第安人生活的研究,于1877年写成《古代社会》。
恩格斯在其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揭示了原始公社制度发展的规律及其瓦解的原因,明确地论述了氏族制度的特征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以氏族为核心,原始公司制度有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几种形式。
浅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及其当代启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家是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物,是一种阶级统治的工具。
由于历史和社会条件的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国家观点和国家学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列宁主义国家学说。
马克思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国家观点。
他认为国家是一种阶级统治的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国家的产生与私有制和阶级矛盾的存在有关,国家是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产物。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的机构,它保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马克思的这一国家观点揭示了国家与阶级关系的内在联系,为后来的列宁主义国家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列宁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种暴力机构,是一种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进行统治和镇压的工具。
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应当成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工具,实现阶级消亡和国家消亡,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是一种转变性的国家,它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来,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对资产阶级的镇压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领导,最终逐步实现国家的消亡。
列宁的这一国家观点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成为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遗产。
那么,当代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呢?当代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提醒我们要认清国家的阶级本质。
国家是阶级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它在不同历史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其本质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是通过对受统治阶级的镇压和控制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对国家的分析和研究必须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出发,不能脱离阶级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进行。
当代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提醒我们要不断探索国家与民主的关系。
民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而国家是民主的主要实施者。
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国家起源理论是一个深刻的历史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
人们对国家的由来和发展过程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论,而这些理论的成熟和深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国家及其机制的本质。
本文将对国家起源理论进行评述,并探讨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国家起源理论是对国家如何开始形成的一种解释和分析。
在古代,国家的起源被认为是神话和传说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用更为科学的方法和观点来解释国家的起源。
在18世纪,英国政治哲学家洛克通过《论政府》的著作,提出了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是由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而自愿组成的。
这个理论成为了后来国家起源问题的一个重要观点,影响了政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领域。
在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赫格尔提出了“理性国家”的概念,认为国家是人类理性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必然形式。
他认为国家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产生,是人类文明与理性活动的产物。
这一理论深刻地解释了国家的起源和发展,对后来的国家起源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也提出了自己的国家起源理论。
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利益而建立的权力机构。
他认为国家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机构。
这个观点对国家的本质和功能做出了深刻的解释和分析,成为了国家起源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观点。
在20世纪,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通过对不同社会形态和历史阶段的研究,对国家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一些学者认为国家是在原始社会中由氏族和部落逐渐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有着政治结构和组织的社会组织形式。
他们通过对不同地区和文化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国家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了丰富的观点和解释。
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认为,将唯物史观拓展到原始社会史研究领域,揭示原始社会的本质和规律,阐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是直接关系到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和说服力的重大课题。
具体说来,《起源》的理论贡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进一步阐明了“两种生产”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他们指出,生命的生产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劳动而生产自己的生命”,另一种是“通过生育而生产他人的生命”;这两种生产“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
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两种生产”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恩格斯看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社会演进的不同阶段上,这种关系的表现和作用也互不相同。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自身的生产在较大程度上支配着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越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越受限制,社会制度就越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在私有制和阶级产生以后,各种新的社会成分日益发展起来。
这时,人自身的生产对社会制度的支配作用就越来越小,而各种新的社会关系对社会制度的支配作用就日益明显。
恩格斯认为,无论在原始社会还是在阶级社会,物质生产都始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原始社会,血族关系之所以对社会制度起支配作用,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物质生产不发达的状况造成的。
(二)科学地阐述了家庭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浅析几种国家起源学说摘要:国家是如何起源的,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
许多思想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总的来说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说,例如神权论、社会契约论、单一因素理论,等等,另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家起源说的讨论。
长时间以来学者们对这些国家起源学说的评价也是各不相同。
本文就针对几种国家起源说做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神权论;社会契约论;战争;灌溉;贸易;马克思主义国家起一、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说的分析与评价(一)神权论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开始,这是欧洲的中世纪时期,这个历史时期的最大特点就是宗教神学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中世纪时期的国家起源学说是典型的神权论。
而最早的国家神权论代表是奥古斯丁。
在他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预定的。
他认为存在“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这两个不同的国度。
“上帝之城”是由注定获得救赎的基督徒组成,而“世俗之城”则是由上帝惩治的弃民所组成的罪恶王国。
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一书中指出,”世俗之城”是不断变化的,既毫无意义又无稳定性可言,人类将会在“上帝之城”中得到救赎。
托马斯·阿奎那是使神权政治论系统化的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带头人。
他认为,“除了上帝外,别无权利”,“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在国家起源的问题上,阿奎那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非常大。
他和亚里士多德一样,认为国家是出于人的天然结合。
他在《论君主制》一文中指出,如果人类可以脱离群体而独立生活,可以按照上帝给他的理性驾驭自己的行为。
但是因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
人们没有野兽那么大的体力,那么锋利的牙齿爪角,那么快的速度,人类必须结成群体才能够生存。
这样人类就可以通过上帝赋予人的理性和语言,彼此沟通,相互帮助。
阿奎那认为国家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大家可以过更好的生活。
他说一个社会之所以能聚集在一起,就是要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