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 格式:ppt
- 大小:17.42 MB
- 文档页数:15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后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采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病人139例。
在全麻下用自制气囊建立腹膜腔或后腹膜腔途径,腹腔镜下找到并暴露肾囊肿,用超声刀距离肾实质3~5 mm切除囊壁。
结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多种优点,是一种安......【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后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病人139例。
在全麻下用自制气囊建立腹膜腔或后腹膜腔途径,腹腔镜下找到并暴露肾囊肿,用超声刀距离肾实质3~5 mm 切除囊壁。
结果139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手术时间35~130 min,平均57 min。
术中出血量10~60 mL,平均32 mL。
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无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
术后住院4~8 d,平均5.3 d。
术后随访3~24月,平均13个月,7例复发。
结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优点,是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囊肿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是外科治疗肾囊肿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肾囊肿;去顶术LAPAROSCOPIC DECORTICATION OF RENAL CYST: A REPORT OF 139 CASES WANG XU ZHEN, CHEN QIANG, SUN LI JIANG, et al(Department of Ur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cedures and efficacy of transperitoneal and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nroofing of renal cyst. Methods Laparoscopic unroofing was undertaken in 139 patients with simple renal cyst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self made air bag was used to create transperitoneal or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 the cyst was identified, and the capsule wall removed, 3-5 mm from the edge of the renal parenchyma, by using ultrasound knife. Results The laparoscopic procedures weresuccessful in all patients. No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was required,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were met. The mean (range) duration of the procedure was 57 (35-130) min. The mean (range) of blood loss was 32 (10-60)mL. The drainage tube was pulled out 1-2 days after operation without bleeding or infection. The mean (range) hospital stay was 5.3 (4-8) days. A mean (range) follow up of 13 (3-24) months was conducted, seven recurrent cases found.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deroofing for renal cyst is of many advantages, safe and effective, which is an ideal procedure. Clinically, different approaches can be used based on different conditions.[KEY WORDS]laparoscopy; renal cyst; unroofing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肾脏良性疾病,其发现率逐年增加。
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手术配合标签: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手术中护理肾囊肿为泌尿外科常见病,囊肿小时多无症状,无须治疗。
但当囊肿直径大于5cm时,有压迫症状或并发出血、感染、血尿、高血压等症状时则需手术治疗。
既往多采取经腰部切口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但创伤大,恢复慢。
随着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后腹腔镜下肾囊肿由于其损伤小、恢复快、不干扰腹腔内脏器,术后肠麻痹少等特点[1],已逐步取代传统的经腰部切口。
我院自2004年以来应用腹腔镜为25例肾囊肿病人实行去顶减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5例,年龄35~58岁,平均45岁。
男12例,女13例。
其中左肾囊肿12例,右肾囊肿11例,3例双侧肾囊肿。
手术时间50~135min,平均75min。
术中出血量50~200mL,平均100mL。
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一年无复发。
2手术方法术晨禁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健侧卧位,健侧第12肋处腰部垫高。
在患侧第12肋尖下一指作2cm横切口,钝性分离肌层,切开腰背筋膜,食指向前推开腹膜,置入自制水囊,注入400~500mL生理盐水,维持3~5min,建立腹膜后工作间隙。
然后经该切口在食指引导下于腋前线第12肋尖下二指作一0.5cm横切口,置入5mm trocar,退出食指,置入一个10mm trocar,并缝合固定,充入CO2气体,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监视下,于腋中线髂脊上方一指处作2cm横切口,置入一个10mm trocar,再将腹腔镜置入第3个trocar。
通过第1、2个trocar进行操作。
切开肾筋膜,钝性分离脂肪组织,找到肾囊肿部位,后将肾囊肿壁完全游离,切开囊肿壁,吸干囊液,在距肾实质边缘0.5cm环行剪除大部分囊肿壁并取出,电凝边缘止血,电凝烧灼剩余囊壁边缘,使之变性坏死,失去分泌和愈合功能,减少术后复发。
囊底不作处理,清洗后,常规于第3个trocar放置引流管。
3手术配合3.1术前准备3.1.1术前访视该手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内镜微创手术,患者对此缺乏了解,难免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会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
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发表时间:2015-10-29T11:38:42.1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作者:马学兵胡晓东何雁[导读] 楚雄州人民医院云南楚雄对于肾囊肿患者,采用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创伤小,该种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马学兵胡晓东何雁(楚雄州人民医院云南楚雄 675000)【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应用于效果。
方法:将2009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80例肾囊肿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囊肿位置和大小确定腹腔镜途径,统计疗效。
结果:在采用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之后,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40~13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61±12)min,随访12个月,4例患者复发。
结论:对于肾囊肿患者,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分析【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124-02【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laparoscopic renal cyst to the top of the renal cyst. Methods: 80 cases of renal cyst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9 to January 2015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and size of the cyst, the laparoscopic approach was determined. Results: in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enal cyst unroofing and decompression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operation time 40~135min. Average operative time for (61 + 12) min,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 4 cases of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renal cyst,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enal cyst to the top of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low, less trauma,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use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y;Laparoscopic renal cyst; Analysis肾囊肿是临床中常见的肾脏疾病,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肾囊肿发生率逐年上升,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之下,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我院对于收治的患者采用了该种治疗措施,成效显著,现将治疗措施总结如下。
2012-14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前准备:1、器械敷料:腹腔镜基础器械一套、腹腔镜专用器械一套(trocar、电钩、30°镜子、分离钳、剪刀、吸引器)、电子腹腔镜一套、刨包、手术衣包2、一次性物品:手套、1、4、7#丝线、敷贴、16#导尿管、5ml注射器、手控气夹、超声刀、导线套、吸引器管、引流袋、拾物袋麻醉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体位:经腹腔途径常采用70°侧卧,而经腹膜后途径采用90°侧卧位手术配合:1、经腹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trocar位置:于患侧锁骨中线脐水平下4cm处穿刺置入第一支套管,作为观察镜通道。
在腹腔镜的直视下于锁骨中线外侧2cm及5~7cm处穿刺置入两只trocar作为操作套管。
(2)、切开侧腹膜:于结肠脾曲(肝曲)外侧缘以电钩切开侧腹膜,使结肠充分下移,稍加分离则可暴露肾脂肪囊。
(3)肾囊肿显露:根据局部的隆起可初步判定囊肿的位置,切开肾周筋膜及脂肪囊,暴露肾脏。
沿肾被膜分离即可找到肾囊肿并逐步分离至囊肿完全显露。
(4)、囊肿去顶:用电钩于囊肿中心切开一小切口,吸出积液用分离钳提起囊壁,在距肾皮质0.5cm处剪除囊壁。
将摄像头伸入囊内,观察囊内情况,如有囊内间隔或复合囊肿,在明确于肾盂无相通后,可行切除或再次去顶减压。
以电凝钩将残留囊壁电灼以防止复发。
(5)止血:电凝残余囊壁边缘,创面冲洗后彻底止血,放置引流,手术结束。
2、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trocar位置:放置第一支套管于患侧腋中线髂嵴上2cm 处,作为观察通道。
(2)、腰大肌显露:在腹膜后间隙稍加分离即可清晰的显露腰大肌(3)、肾囊肿的显露:以电钩通过肾筋膜后叶与侧锥筋膜之间无血管平面向头侧分离,直至肾脂肪囊清晰显露。
切开肾脂肪囊后,沿肾被膜分离即可找到肾囊肿并逐步分离至囊肿完全显露(4)、囊肿去顶:用电钩切开囊肿中心,吸出积液。
剪除囊壁后将摄像头伸入囊内,观察囊内情况,以电凝钩电灼残留囊壁粘膜以防止复发。
腔镜系统、电脑、外科工作站静脉输液首选患侧上全麻,90º侧卧位,抬高腰桥主刀站病人背侧、显示器摆病人腹侧、电脑、外科工作站在主刀后消毒皮肤,铺巾2块中单(左右)→4块治疗巾→2块中单(上下)→手术贴膜→大孔巾1.做第一个切口,切口长10m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递11号刀切开,中弯钳1把,血纱一块拭血。
2.钝性分离肌层至腹膜后间隙递大弯钳撑开,递皮肤拉钩牵开切开。
3.置入球囊扩张器,撑开腹膜后间隙,建立腹膜后空间递球囊扩张器,向球囊扩张器内打人800—1000ml空气,停留5分钟放出空气,取回球囊扩张器。
4.在第一个切开置入穿刺套管,向腹膜后间隙注入二氧化碳气体递10mm穿刺套管于第一个切开置入,连接二氧化碳气体输人管,注入二氧化碳气体。
5.置入内镜观察腹膜后腔递内镜观察6.在内镜监视下分别做第二个、第三个切口,分别置入2个5mm穿刺套管递11号到切开肋腰点部皮肤,递2个5mm穿刺套管。
7.钝性分离肾周脂肪,暴露肾囊肿递超声刀或电凝钩,分离钳分离肾周脂肪及肾周筋膜。
8.在肾囊肿表面用点灼将囊肿戳穿,扩大切开吸净囊内液体递电凝钩戳穿囊肿,递吸引器将囊内液体吸净。
9.肾囊肿去顶,在距肾实质约5mm处剪除囊壁组织,并将其提出体外递剪刀剪除囊壁组织,递抓钳将其提出体外。
10.检查手术野,彻底止血,递双极电凝将血点电凝止血。
11.冲洗腹膜后腔,吸净液体,放置16号硅胶管引流递生理盐水冲洗,递吸引器吸净液体,递引流管,9X24角针4号线固定管子。
12.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取出穿刺套管,清点物品数目。
13.缝合切开递有齿镊,9X24圆针4号丝线缝合肌肉,递有齿镊夹持酒精纱块消毒皮肤,递9X24角针1号丝线缝合皮肤。
14.覆盖切口,递有齿镊夹持消毒皮肤,敷料覆盖切开。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配合流程。
左肾囊肿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左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一般资料】女性,45岁【主诉】反复左侧腰部胀痛不适2年。
【现病史】患者自述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腰部胀痛,呈阵发性隐痛,不伴有肉眼血尿,无放射痛,偶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期间无畏寒发热,尚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黄疸等症,伴夜尿频多,约2-3次/夜,到当地医院行抗炎、补液及对症治疗后缓解,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经门诊检查后以“左肾囊肿”收入我科住院治疗。
【既往史】既往身体一般;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等内科杂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及血制品史,否认药物过敏及其它特殊物品过敏史,否认特殊家族遗传病史,否认疫区、疫液接触史。
【查体】T:36.7℃,P:79次/分,R:20次/分,BP:183/91mmhg。
神志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入病室,查体合作,对答切题。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无畸形,对光反射灵敏,瞳孔等大等圆,D2.5mm,眼球活动自如,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部不红,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
颈软,无抵抗力,双侧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胸廓对称,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69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肌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可。
双肾区部情况见专科检查,四肢及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生理功能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左肾区叩击痛明显,右肾区无叩击痛。
【辅助检查】泌尿系CT检查提示:左肾囊肿。
【初步诊断】左肾囊肿【鉴别诊断】本病可与腰肌劳损相鉴别,后者常于做体力活动后或长时间站立后疼痛加剧,体表有局部压痛点。
作B超及CT检查无阳性发现,可作鉴别。
【诊治经过】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左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中顺利,术后行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
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的护理:
第一、因为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一般采用全麻或者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的方式,所以要去枕平卧位6-8个小时,同时给予患者供氧,注意患者的意识是否清楚,给予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情况,从而判断有没有手术以后出血甚至大出血的情况。
第二、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后可以使用单次的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第三、对于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一般于术后2-3天拔除,要关注引流管的引流量以及引流管是否通畅,要固定在位,避免脱落。
第四、注意常规护理,比如伤口清洁。
第五、建议患者术后两日可以适当的进行活动,最后可以对患者进行肾囊肿的健康宣教。
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经验总结摘要】目的通过对2008年06月-2011年12月我院56例肾囊肿病人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总结该术式的治疗经验。
方法 56例肾囊肿病人采取全身麻醉,健侧卧位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
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疗效显著。
结论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肾囊肿治疗肾囊肿是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
2008年06月—2011年12月,我院对56例肾囊肿病人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56例,男33例,女23例;年龄26~72岁。
囊肿直径4.0~11.0cm。
所有病人术前均行、肾脏CT平扫加增强检查,确定囊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与肾盂的关系,并证实囊肿与肾集合系统不相通,常规心、肺功能检查无绝对手术禁忌证。
1.2 手术方法病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卧位,腰部垫高,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取腋后线与第12肋缘下皮肤为第一穿刺点,作1.5~2.0cm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分开肌层达腰背筋膜进入后腹腔,伸入示指分离腹膜后间隙,放入自制气囊,注入气体约900mL,放置约3min,取出气囊。
在手指引导下,取腋中线髂嵴上方2cm处皮肤为第二穿刺点,置入10mm Troca作为观察通道。
取腋前线与肋缘下皮肤为第三穿刺点,置入5mm Troca,腰部切口处置入10mm Troca。
封闭切口,打开气腹机,使气压维持在1.6~1.9kPa,建立完整的后腹腔操作空间,进入后腹腔间隙后,首先寻找腰大肌及腹膜返折,用超声刀在腰大肌表面纵行切开肾周筋膜及脂肪囊,根据术前彩超及CT提示的信息,在脂肪囊与肾纤维膜之间相对无血管区游离肾背外侧或腹侧,至肾脏上下极,内侧至肾蒂,若囊肿大部分位于腹侧,将肾脏牵向背侧;若囊肿大部分位于背侧,将肾脏牵向腹侧;再根据囊肿位于肾蒂的上方或下方,确定相应的分离方向,即可看到紫蓝色的囊肿。
经皮肾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发布时间:2022-06-30T03:01:25.4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0期作者:吴虹波王宏卢伟[导读] 对经皮肾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评估。
吴虹波王宏卢伟涪陵仁泰中医医院重庆市涪陵区 408000【摘要】目的:对经皮肾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评估。
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将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肾囊肿患者作为研究目标,n=40例。
40例患者均实施经皮肾镜指导下的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对患者的手术时长、失血量、并发症、围术期机体内环境变化以及患者预后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
结果: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无失败案例,同时患者均不存在中途中转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患者的手术时长均数为(25.45±2.22)min,术中失血量均数为(6.45±1.15)ml且无持续性、继发术后出血。
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无复发现象。
结论:经皮肾镜下的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因此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肾脏囊肿;肾镜、去顶减压肾脏囊肿是肾脏内科中常见的疾病,其发病人群多见于成年患者群体,其发病几率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其早期症状较隐蔽,少数患者存在腰腹部疼痛强烈、腹包块等,一定程度上还会引起患者出现继发性感染,现阶段常见的较有效的治疗方式为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1]。
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是临床中常见的肾囊肿治疗措施,但该手术方案术后复发比率较高且无法对肾上极、腹侧以及肾盂旁囊肿起到有效干预效应,因此现阶段临床中除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均采用经皮肾镜指导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进行肾脏囊肿的治疗[2]。
该方案治疗通过建立经皮肤至肾脏的通道进而完成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该方案的治疗效应良好但现阶段国内外对该项手术的临床研究与数据较少[3]。
本篇文章就对该技术手段在肾囊肿的治疗中具有的应用价值与可行性进行了简要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与开放性手术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优越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后腹腔镜)与15例开放性手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后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总天数方面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安全、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优点,治疗单纯肾囊肿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性手术,是治疗单纯肾囊肿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腹腔镜肾囊肿肾囊肿去顶术近年来,我院采用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34例,其中1例转开放手术,其余全部成功,疗效满意。
同时,我院行开放性肾囊肿手术15例,现将两者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后腹腔镜手术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0~78岁,平均58岁,术前囊肿位于左侧23例,右侧11例,囊肿直径4~12cm,均无患侧肾脏手术史。
开放性手术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42~75岁,平均53岁,术前囊肿位于左侧10例,右侧4例,肾盂旁1例,囊肿直径4~13cm。
临床表现:患侧腰背部胀痛31例(64%),肉眼血尿6例(12%),腹部肿块1例(2%),体检偶然发现7例(14%),其他4例(8%)。
所有患者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检测均正常,无肾血管疾病等病史。
术前均经彩超、IVU 或双肾CT扫描及增强证实为单纯性肾囊肿并明确囊肿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血管、肾集合系统关系。
手术方法:①后腹腔镜手术操作方法:完善各术前准备后采用全麻。
取健侧卧位,腰部对腰桥并抬高腰桥,于腋后线与第十二肋下缘交点处切开皮肤约1.5cm,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肌肉、腰背筋膜达腹腔后间隙,手指游离推开腹膜后放入自制气囊,注气500~1000ml,保留3~5分钟,建立腹膜后间隙,取出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