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 格式:ppt
- 大小:23.08 MB
- 文档页数:41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后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采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病人139例。
在全麻下用自制气囊建立腹膜腔或后腹膜腔途径,腹腔镜下找到并暴露肾囊肿,用超声刀距离肾实质3~5 mm切除囊壁。
结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多种优点,是一种安......【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后腹腔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病人139例。
在全麻下用自制气囊建立腹膜腔或后腹膜腔途径,腹腔镜下找到并暴露肾囊肿,用超声刀距离肾实质3~5 mm 切除囊壁。
结果139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手术时间35~130 min,平均57 min。
术中出血量10~60 mL,平均32 mL。
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无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
术后住院4~8 d,平均5.3 d。
术后随访3~24月,平均13个月,7例复发。
结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优点,是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囊肿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是外科治疗肾囊肿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肾囊肿;去顶术LAPAROSCOPIC DECORTICATION OF RENAL CYST: A REPORT OF 139 CASES WANG XU ZHEN, CHEN QIANG, SUN LI JIANG, et al(Department of Ur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cedures and efficacy of transperitoneal and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nroofing of renal cyst. Methods Laparoscopic unroofing was undertaken in 139 patients with simple renal cyst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self made air bag was used to create transperitoneal or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 the cyst was identified, and the capsule wall removed, 3-5 mm from the edge of the renal parenchyma, by using ultrasound knife. Results The laparoscopic procedures weresuccessful in all patients. No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was required,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were met. The mean (range) duration of the procedure was 57 (35-130) min. The mean (range) of blood loss was 32 (10-60)mL. The drainage tube was pulled out 1-2 days after operation without bleeding or infection. The mean (range) hospital stay was 5.3 (4-8) days. A mean (range) follow up of 13 (3-24) months was conducted, seven recurrent cases found.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deroofing for renal cyst is of many advantages, safe and effective, which is an ideal procedure. Clinically, different approaches can be used based on different conditions.[KEY WORDS]laparoscopy; renal cyst; unroofing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肾脏良性疾病,其发现率逐年增加。
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手术配合标签: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手术中护理肾囊肿为泌尿外科常见病,囊肿小时多无症状,无须治疗。
但当囊肿直径大于5cm时,有压迫症状或并发出血、感染、血尿、高血压等症状时则需手术治疗。
既往多采取经腰部切口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但创伤大,恢复慢。
随着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后腹腔镜下肾囊肿由于其损伤小、恢复快、不干扰腹腔内脏器,术后肠麻痹少等特点[1],已逐步取代传统的经腰部切口。
我院自2004年以来应用腹腔镜为25例肾囊肿病人实行去顶减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5例,年龄35~58岁,平均45岁。
男12例,女13例。
其中左肾囊肿12例,右肾囊肿11例,3例双侧肾囊肿。
手术时间50~135min,平均75min。
术中出血量50~200mL,平均100mL。
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一年无复发。
2手术方法术晨禁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健侧卧位,健侧第12肋处腰部垫高。
在患侧第12肋尖下一指作2cm横切口,钝性分离肌层,切开腰背筋膜,食指向前推开腹膜,置入自制水囊,注入400~500mL生理盐水,维持3~5min,建立腹膜后工作间隙。
然后经该切口在食指引导下于腋前线第12肋尖下二指作一0.5cm横切口,置入5mm trocar,退出食指,置入一个10mm trocar,并缝合固定,充入CO2气体,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监视下,于腋中线髂脊上方一指处作2cm横切口,置入一个10mm trocar,再将腹腔镜置入第3个trocar。
通过第1、2个trocar进行操作。
切开肾筋膜,钝性分离脂肪组织,找到肾囊肿部位,后将肾囊肿壁完全游离,切开囊肿壁,吸干囊液,在距肾实质边缘0.5cm环行剪除大部分囊肿壁并取出,电凝边缘止血,电凝烧灼剩余囊壁边缘,使之变性坏死,失去分泌和愈合功能,减少术后复发。
囊底不作处理,清洗后,常规于第3个trocar放置引流管。
3手术配合3.1术前准备3.1.1术前访视该手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内镜微创手术,患者对此缺乏了解,难免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会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
肾囊肿手术标准肾囊肿是肾脏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以下是肾囊肿手术的标准:一、手术适应症1.肾囊肿直径大于4cm,或出现明显压迫症状,如腰痛、腹部不适等。
2.肾囊肿合并感染、出血或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3.肾囊肿为恶性病变,如囊性肾癌等。
4.肾囊肿合并多囊肝、多囊胰腺等其他脏器病变。
5.肾囊肿为遗传性多囊肾病患者的治疗。
二、手术方式1.开放手术:传统的方法是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此方法需在腰部做10-15cm的切口,将肾脏暴露出来,在囊肿表面做一个小切口,吸出囊液,并用电刀将囊壁切除。
此方法创伤较大,恢复较慢,且术后容易留下疤痕。
2.腹腔镜手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此方法只需在腹部做3-4个5-10mm的小切口,在腹腔镜下将肾脏暴露出来,将囊肿切开,吸出囊液,并用电刀将囊壁切除。
此方法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且术后疤痕较小。
3.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此方法适用于较小的肾囊肿,且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全身麻醉。
此方法只需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经皮插入囊肿内,吸出囊液,并向囊肿内注射硬化剂(如无水酒精、四环素等),使囊肿壁硬化、萎缩。
此方法创伤较小,但术后容易复发。
三、术后处理1.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术后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3.术后应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及伤口愈合。
4.对于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的患者,术后应定期复查超声,以监测囊肿的变化情况。
四、并发症及防治1.出血:术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术中止血不彻底或结扎线松脱所致。
如发现有出血症状,应及时输血、补液及应用止血药物,必要时需再次手术止血。
为预防术后出血,术中应彻底止血,结扎线应牢固可靠。
2.尿瘘:术后尿瘘多因肾组织损伤或缝合不当所致。
如出现尿瘘症状,应及时行CT检查以明确诊断,必要时需再次手术修补瘘口。
为预防术后尿瘘的发生,术中应避免损伤肾组织及缝合不当。
2012-14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前准备:1、器械敷料:腹腔镜基础器械一套、腹腔镜专用器械一套(trocar、电钩、30°镜子、分离钳、剪刀、吸引器)、电子腹腔镜一套、刨包、手术衣包2、一次性物品:手套、1、4、7#丝线、敷贴、16#导尿管、5ml注射器、手控气夹、超声刀、导线套、吸引器管、引流袋、拾物袋麻醉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体位:经腹腔途径常采用70°侧卧,而经腹膜后途径采用90°侧卧位手术配合:1、经腹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trocar位置:于患侧锁骨中线脐水平下4cm处穿刺置入第一支套管,作为观察镜通道。
在腹腔镜的直视下于锁骨中线外侧2cm及5~7cm处穿刺置入两只trocar作为操作套管。
(2)、切开侧腹膜:于结肠脾曲(肝曲)外侧缘以电钩切开侧腹膜,使结肠充分下移,稍加分离则可暴露肾脂肪囊。
(3)肾囊肿显露:根据局部的隆起可初步判定囊肿的位置,切开肾周筋膜及脂肪囊,暴露肾脏。
沿肾被膜分离即可找到肾囊肿并逐步分离至囊肿完全显露。
(4)、囊肿去顶:用电钩于囊肿中心切开一小切口,吸出积液用分离钳提起囊壁,在距肾皮质0.5cm处剪除囊壁。
将摄像头伸入囊内,观察囊内情况,如有囊内间隔或复合囊肿,在明确于肾盂无相通后,可行切除或再次去顶减压。
以电凝钩将残留囊壁电灼以防止复发。
(5)止血:电凝残余囊壁边缘,创面冲洗后彻底止血,放置引流,手术结束。
2、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trocar位置:放置第一支套管于患侧腋中线髂嵴上2cm 处,作为观察通道。
(2)、腰大肌显露:在腹膜后间隙稍加分离即可清晰的显露腰大肌(3)、肾囊肿的显露:以电钩通过肾筋膜后叶与侧锥筋膜之间无血管平面向头侧分离,直至肾脂肪囊清晰显露。
切开肾脂肪囊后,沿肾被膜分离即可找到肾囊肿并逐步分离至囊肿完全显露(4)、囊肿去顶:用电钩切开囊肿中心,吸出积液。
剪除囊壁后将摄像头伸入囊内,观察囊内情况,以电凝钩电灼残留囊壁粘膜以防止复发。
腔镜系统、电脑、外科工作站静脉输液首选患侧上全麻,90º侧卧位,抬高腰桥主刀站病人背侧、显示器摆病人腹侧、电脑、外科工作站在主刀后消毒皮肤,铺巾2块中单(左右)→4块治疗巾→2块中单(上下)→手术贴膜→大孔巾1.做第一个切口,切口长10m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递11号刀切开,中弯钳1把,血纱一块拭血。
2.钝性分离肌层至腹膜后间隙递大弯钳撑开,递皮肤拉钩牵开切开。
3.置入球囊扩张器,撑开腹膜后间隙,建立腹膜后空间递球囊扩张器,向球囊扩张器内打人800—1000ml空气,停留5分钟放出空气,取回球囊扩张器。
4.在第一个切开置入穿刺套管,向腹膜后间隙注入二氧化碳气体递10mm穿刺套管于第一个切开置入,连接二氧化碳气体输人管,注入二氧化碳气体。
5.置入内镜观察腹膜后腔递内镜观察6.在内镜监视下分别做第二个、第三个切口,分别置入2个5mm穿刺套管递11号到切开肋腰点部皮肤,递2个5mm穿刺套管。
7.钝性分离肾周脂肪,暴露肾囊肿递超声刀或电凝钩,分离钳分离肾周脂肪及肾周筋膜。
8.在肾囊肿表面用点灼将囊肿戳穿,扩大切开吸净囊内液体递电凝钩戳穿囊肿,递吸引器将囊内液体吸净。
9.肾囊肿去顶,在距肾实质约5mm处剪除囊壁组织,并将其提出体外递剪刀剪除囊壁组织,递抓钳将其提出体外。
10.检查手术野,彻底止血,递双极电凝将血点电凝止血。
11.冲洗腹膜后腔,吸净液体,放置16号硅胶管引流递生理盐水冲洗,递吸引器吸净液体,递引流管,9X24角针4号线固定管子。
12.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取出穿刺套管,清点物品数目。
13.缝合切开递有齿镊,9X24圆针4号丝线缝合肌肉,递有齿镊夹持酒精纱块消毒皮肤,递9X24角针1号丝线缝合皮肤。
14.覆盖切口,递有齿镊夹持消毒皮肤,敷料覆盖切开。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配合流程。
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26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腹腔径路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腔径路治疗肾囊肿26例。
结果 26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5-80min,平均为 45min;术中出血10-50ml,平均为20ml;术后4-8天出院;平均随访1年无复发。
结论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作为肾囊肿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
【关键词】腹腔镜治疗肾囊肿肾囊肿是成人中常见的肾脏疾病,传统的开放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创伤大,恢复慢。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最早由Hulbert等报道,我们于2008年1月到2011年8月采用经腹膜后进路腹腔镜下去顶减压术治疗2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3岁。
囊肿直径3-13cm,平均6.8cm,其中右侧10例,左侧16例。
其中患侧腰痛18例,体检发现8例。
其中3例多发肾囊肿。
术前泌尿系超声和增强CT证实为单纯性肾囊肿,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排除囊肿与集合系统不相通。
1.2 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卧位,于腋中线上髂嵴上方2cm,切开皮肤约15mm,以刀柄顺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达腰背筋膜,撑开腰背筋膜入腹膜后间隙,扪及腰大肌后,用食指将腹膜及其内脏器尽量推开,插入10mm套管,置入腹腔镜观察证实为腹膜后空间,注入CO2气体,恒压约15mmHg,用观察镜在腹膜后做钝性分离,直视下在12肋缘下腋前、后线处5mm,5mm套管,完成腹膜后工作空间的创建。
器械通过腋前线、腋后线Trocar进行操作。
超声刀或电凝钩打开肾周筋膜及脂肪囊,暴露肾囊肿,距离肾实质0.3cm处一圈电切肾囊肿壁,吸尽囊液后残余囊壁边缘给予电凝止血。
对于多发囊肿者同法游离并切除囊壁,如术中遇见薄壁小囊肿直径1~2cm透亮或呈淡黄色者可直接电灼破坏囊壁吸去囊液,术毕腹膜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根据术后引流量情况于术后24~48h拔除。
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经验总结摘要】目的通过对2008年06月-2011年12月我院56例肾囊肿病人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总结该术式的治疗经验。
方法 56例肾囊肿病人采取全身麻醉,健侧卧位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
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疗效显著。
结论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肾囊肿治疗肾囊肿是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
2008年06月—2011年12月,我院对56例肾囊肿病人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56例,男33例,女23例;年龄26~72岁。
囊肿直径4.0~11.0cm。
所有病人术前均行、肾脏CT平扫加增强检查,确定囊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与肾盂的关系,并证实囊肿与肾集合系统不相通,常规心、肺功能检查无绝对手术禁忌证。
1.2 手术方法病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卧位,腰部垫高,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取腋后线与第12肋缘下皮肤为第一穿刺点,作1.5~2.0cm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分开肌层达腰背筋膜进入后腹腔,伸入示指分离腹膜后间隙,放入自制气囊,注入气体约900mL,放置约3min,取出气囊。
在手指引导下,取腋中线髂嵴上方2cm处皮肤为第二穿刺点,置入10mm Troca作为观察通道。
取腋前线与肋缘下皮肤为第三穿刺点,置入5mm Troca,腰部切口处置入10mm Troca。
封闭切口,打开气腹机,使气压维持在1.6~1.9kPa,建立完整的后腹腔操作空间,进入后腹腔间隙后,首先寻找腰大肌及腹膜返折,用超声刀在腰大肌表面纵行切开肾周筋膜及脂肪囊,根据术前彩超及CT提示的信息,在脂肪囊与肾纤维膜之间相对无血管区游离肾背外侧或腹侧,至肾脏上下极,内侧至肾蒂,若囊肿大部分位于腹侧,将肾脏牵向背侧;若囊肿大部分位于背侧,将肾脏牵向腹侧;再根据囊肿位于肾蒂的上方或下方,确定相应的分离方向,即可看到紫蓝色的囊肿。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健康教育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是首选手术方式。
症状:通常无症状,偶有压迫症状。
多因体检时偶然发现。
检查:
1、B超是首选。
2、CT扫描如果B超检查结果可疑或模棱两可时,选择CT扫描。
术前:
1、皮肤准备:手术区备皮后,洗澡清洁全身,防止术后感染。
2、领取手术衣
3、术前晚流质饮食,零点后禁食水
4、术前2周戒烟、酒,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引起咳嗽,影响手术日程安排。
5、术前灌肠或口服肠道清洁药物
术后:
1、监测呼吸、脉搏、血压、体温。
2、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改为半卧位。
3、保留肾周引流管,定时挤压,观察肾周引流管引流液颜色、性
质、量,若引流液>100ml/h及时通知医生。
24小时引流液<10ml,应给与拔除。
4、留置尿管期间,每天给予尿道口擦洗2次。
5、肠道恢复蠕动前禁食水,恢复后可先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
普通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易消化的饮食,
配以果汁、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6、多饮水,保持在每天2000ml以上,预防尿路感染。
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手术配合【关键词】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腹腔镜手术配合肾囊肿为泌尿外科常见病,囊肿小时多无症状吗,无需治疗。
当囊肿直径大于5cm时,有压迫症状或者并发出血,感染,血尿,等症状则需手术治疗。
以往多采取经腰部切口行囊肿去顶减压术,但创伤大,恢复慢,病人痛苦。
随着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不断发展,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较传统的直视手术而言,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因此已逐渐取代传统经腰切口。
我院从2008年4月~20011年12月,在全麻下实施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86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无出血及感染并发症,手术时间为60-90分钟,术后24-48小时拔除引流管,全部患者5-10天出院,疗效满意。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6例均为肾囊肿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男46例,女40例,年龄为26~62岁。
平均50岁,囊肿位于左侧52例,右侧34例,3例为多发囊肿,术前常规行b 超,ct,静脉肾盂造影,明确囊肿的位置,囊肿是否i与肾盂,肾盏相连。
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术中输液乳酸钠林格氏液1000~1500毫升,未输血。
2. 术前准备2 1患者心身护理术前访视病人,向其介绍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减轻病人的心理焦虑与恐惧,缓解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麻醉与手术,术前禁食,禁饮8小时。
2 2设备与器械准备腹腔镜肾囊肿手术所需的设备与器械包括腹腔镜、摄像机、电视监视器、二氧化碳气腹机、高频电凝器、冲洗吸引器;气腹针、穿刺鞘、抓钳、微型剪刀、电凝钩等。
检查设备性能完好备用,器械消毒无菌备用。
3. 手术护理配合巡回护士配合病人入室后取仰卧位,上肢建立静脉通道,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协助麻醉师行全麻诱导。
将病人安置右或左侧(术野对面)折刀位,高点与水平大约成30°角,并固定稳妥。
电刀负极板紧贴于患者大腿肌肉丰厚处。
将显示器放置于主刀医生对面,脚踏开关用塑料套保护好放置在合适位置,连接各种导管、打开电源开关、旋开二氧化碳气筒开关并调节到所需压力,按顺序打开摄像机、腹腔镜、光源、二氧化碳气腹机、电视监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