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颈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
- 格式:ppt
- 大小:243.50 KB
- 文档页数:3
单侧进路并保留后部结构的全椎板减压术一、原理:该手术的优点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以充分减轻对椎管和椎旁肌肉的损伤,同时能够保留后部骨结构,减少术后脊柱的不稳定性。
二、手术步骤:1.患者取侧卧位,将手术部位暴露清晰。
2.根据病变部位确定手术入路,在X线引导下进行切口放置和解剖。
3.通过刮刀或电钻等工具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以获得进一步暴露视野。
4.切开肌肉,将后部椎板骨结构标记,然后进行切骨。
5.切除相应的硬脊膜韧带和椎间盘等结构,以减轻脊柱的压力。
6.检查减压效果,确保相应的神经根得到充分释放。
7.恢复骨结构,修复肌肉和皮肤,并进行切口缝合。
8.对切口部位进行消毒和包扎,术后给予适当的镇痛和抗感染治疗。
三、临床应用:单侧进路并保留后部结构的全椎板减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腰椎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手术技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腰背痛和下肢放射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该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术后恢复期短,患者术后疼痛较轻,使患者能够快速返回正常生活和工作。
四、优点:1.创伤小:该手术方法只需进行单侧切口,对脊柱后部结构的破坏较小,创伤面积较小。
2.术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小,对椎管和椎旁肌肉的损伤较少,术后恢复快,患者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3.保留后部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全椎板切除术,在减轻脊柱压力的同时,能够保留后部骨结构,减少术后脊柱的不稳定性,降低手术风险。
4.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相比于传统的全椎板切除术,该手术方法对脊髓、神经根和椎旁血管的损伤较小,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5.减轻术后疼痛:由于手术创伤较小,术后会较少出现剧烈的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总结:单侧进路并保留后部结构的全椎板减压术是一种较新的脊柱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保留后部结构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腰椎疾病。
然而,术前的充分评估和术后的规范操作仍然至关重要,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C3—C7颈椎前路手术记录手术日期: 0000—00—00手术前诊断:手术后诊断:手术名称:手术名称术者:医生姓名助手1:医生姓名助手2:医生姓名麻醉方法:麻醉麻醉医师:医生姓名手术经过:行颈XX椎体次全切除并上下潜行减压,沟槽宽约XXcm,术中暴露硬膜囊,可见脊髓脑脊液搏动,神经剥离子探查脊髓神经无压迫,减压彻底满意。
测量长度后在直径XXcm钛网椎间融合器内装满异体骨(或自体骨),植入颈XX-XX减压沟槽内。
(单纯椎间盘摘除后使用cage植入:使用试模测试后椎间隙高度后,于颈XX-XX间隙内植入XX号cage。
)松开撑开器使之嵌入间隙内,拔除椎体牵开固定针,用XX孔钛钢板进行内固定,颈XX各上两枚XXcm螺钉,术中及术后电视透视位置良好,彻底冲洗,清点器械敷料无误,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放置引流管一根,逐层缝合颈阔肌及皮下组织。
无菌敷料包扎,手术后应用颈托外固定。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约XXml,输血,患者术后清醒,病情稳定,安返病房。
术中所用内固定器材为XX公司提供。
(一定要注明)手术名称: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次全切除、钛网+异体骨/自体骨植入椎间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项部及枕下垫枕并固定,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取颈前右侧横行(或斜行)切口,长约XX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沿胸锁乳突肌内侧肌肉间隙向内分离,经颈动脉鞘内侧达颈长肌前并分离之,显露颈XX、颈XX、颈XX椎体前方,以注射针头定位电视透视下确认颈XX-XX椎体间隙,自动牵开器向两侧及头尾方向牵开周围组织,清理颈XX-XX椎体前方增生骨赘。
同时用冰盐水冲洗保证术野脊髓低温,甲强龙1000mg及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
用咬骨钳咬除颈XX椎体前方骨质,彻底切除颈XX-XX椎间盘,然后用磨钻磨除后纵韧带前方骨质,三角刮刀分离硬膜后彻底咬除颈XX-XX椎体后方增生骨赘及向后突出之髓核组织、纤维环,2008-06-20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记录手术日期: 0000-00-00手术前诊断:手术后诊断:手术名称:手术名称术者:医生姓名助手1:医生姓名助手2:医生姓名麻醉方法:麻醉麻醉医师:医生姓名手术经过:手术名称:颈椎后路椎管成形、”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术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头部固定于头架上,使颈部平伸,碘酒、酒精常规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于颈部后正中纵形切口,长约XX 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及肌肉,暴露颈XX—XX棘突与椎板,自动牵开器向两侧牵开。
Operative Report
Operation date: 2003/4/18
Pre-op diagnosis:T12病理性骨折(T12转移性肿瘤)
Post-op diagnosis: 同前。
Operation done: T12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病椎切除术
Surgeons: 施培华A、赵凤东R、蒋大权R .
Anesthesia done: 全麻。
Anesthesiologists:
Procedure:
1.患者麻醉实施成功后取俯卧位,垫空腹部,常规消毒、铺巾。
2.以T12棘突为中心作背正中切口约18-20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
腰背筋膜,经棘突左、右侧入路剥离显露椎板至关节突关节和横突。
见T12右侧椎板破坏骨折,硬脊膜完好。
切除整个T12椎板减压。
确定椎弓根螺钉入点,用开口器经左侧椎弓根向T11、L1椎体各攻入;再用开口器经右侧椎弓根向T11和L1椎体各攻入,然后分别插入克氏针。
经C形臂影像增强器透视证实各针位置理想,评估其深度。
拔除克氏针,用丝锥攻丝后将椎弓根螺钉攻入。
充分显露硬膜囊及神经根,并将其牵向左侧显露病椎椎体后方,将该破坏的椎体予以摘除标本送快速病检,示为恶性肿瘤为透明细胞癌,予以进一步的清理。
然后配置内固定装置,进行复位、内固定。
复位固定经C形臂影像增强器透视证实位置理想。
进一步加固内固定。
3.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严密止血后,清点器械、纱巾无误,放置引流管后
逐层关闭。
予以包敷。
4.经PACU复苏,平稳后安返病房。
手术讲解模板椎管内病损切除术椎管内病损切除术(intradural lesion excisio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脊髓和椎管内的病变。
这个手术的目的是完全去除脊髓或椎管内的病变,以减轻症状并恢复正常的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椎管内病损切除术的步骤和风险,并说明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
椎管内病损切除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手术开始时,医生将进行一个小的切口,以获得对脊柱的直接访问。
然后,医生会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来查找和定位病损的位置。
一旦病损被确定,医生会小心地切开脊髓膜,以接近病损的位置。
接下来,医生会使用一系列的神经导航技术和显微镜来准确定位和保护周围的神经结构。
一旦病损被完全暴露,医生将使用手术仪器谨慎地切开和切除病损。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通过撤回脊柱中的一小部分骨骼来获得更好的访问。
手术完成后,医生会仔细检查手术区域,确保所有的病损都被彻底切除。
然后,医生会小心地缝合切口,并进行必要的包扎。
术后,患者通常会恢复到手术前的状况,并开始逐渐康复。
椎管内病损切除术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手术过程,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其中包括感染、出血、神经损伤、并发症、麻醉相关问题等。
然而,医生会在手术前与患者详细讨论这些风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这可能包括血液工作、心电图、X光、核磁共振成像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提前停止服用一些药物,并遵守禁食禁饮的规定。
在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和康复。
这可能包括定期更换创口敷料、避免剧烈运动、按时服用抗生素等。
患者还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锻炼,以恢复正常的功能和活动水平。
总而言之,椎管内病损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脊髓和椎管内的病变。
这个手术的步骤包括切口、病损定位、病损切除和缝合。
虽然手术本身相对安全,但仍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
因此,在手术前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检查、准备和护理,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