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对患者VAS疼痛评分的影响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36 KB
- 文档页数:2
单侧经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KP治疗OVCF的疗效分析目的:通过研究单侧经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疗效差异,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行PKP治疗的90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
先对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排序,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单侧经椎弓根旁入路组(观察组)45例共计53个椎体,男11例13个椎体、女34例40个椎体,年龄55-92岁,平均(71.71±8.43)岁。
骨折椎体节段:T6椎体1个、T7椎体1个、T8椎体2个、T9椎体6个、T10椎体1个、T11椎体3个、T12椎体8个、L1椎体15个、L2椎体7个、L3椎体3个、L4椎体5个、L5椎体1个。
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组(对照组)45例共计49个椎体,男8例10个椎体、女37例39个椎体,年龄57-87岁,平均(70.31±7.40)岁。
骨折椎体节段:T7椎体1个、T9椎体1个、T10椎体1个、T11椎体3个、T12椎体14个、L1椎体13个、L2椎体8个、L3椎体5个、L4椎体3个。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放射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比较两组主观评分指标:术前、术后72h及术后6月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比较两组影像学客观测量指标:术前、术后72h及术后6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VH)、伤椎后凸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同时记录好两组并发症情况。
统计软件采用SPSS23.0,其中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椎体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椎管狭窄综合征预防与康复指南1.颈椎椎管狭窄如何治疗2.颈椎病怎么预防和治疗3.腰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和强制性脊椎炎的治疗方法4.椎管狭窄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吗?5.椎管狭窄的日常家庭治疗6.椎管狭窄综合征临床诊病?颈椎椎管狭窄如何治疗科学用枕[1](1)枕头的高低:颈椎的生理前凸是维持正常状态下椎管内外平衡的基础。
如果不枕枕头或枕头过低,则颈项过度后仰,可使颈椎前凸加大,椎体前方的肌肉、前纵韧带因张力过大而疲劳,形成慢性损伤;而椎管后方的黄韧带屈曲向前突入椎管;这时椎管虽被拉长但容积却变小,脊髓及神经根易因髓核突出、骨赘等各种因素刺激或直接压迫而出现临床症状。
如果枕头过高,则颈项过度前屈,易致颈椎后方的肌群与项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劳损,颈椎管内的硬脊膜囊后壁被拉紧,并向前方移位,挤压脊髓,特别是挤压脊髓前中央动脉。
突出、脱出的髓核及骨赘,尤其遇到椎管发育性狭窄的病人,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与体征。
颈椎病患者的枕头高低一定要合适。
不能过高或过低,应以睡在枕头上不使颈项扭曲为原则,使颈椎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防止引起或加速颈椎的退变。
一般枕头的高低,以枕头的直径上下径为宜,枕于头后下的项部为宜。
对于颈椎病的不同情况,适当调整枕头的高度。
对于颈椎间盘髓核脱出或突出,或椎体后缘骨赘等直接压迫脊髓而有运动功能障碍者,枕头可低一些,以减少椎管前方致压物的压迫。
对黄韧带肥厚、内陷,脊髓后方受压者,枕头可适当高一些,以减轻对脊髓的压迫。
对先天、后天性颈椎椎管狭窄伴有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颈椎结核、颈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患者,其枕头仍以正常高度为宜。
建议颈椎不好的人选择用热压缩海绵枕芯做成的康金.舒乐枕,因为这样的枕头的首先外形符合人体整体正常生理曲线,使得睡眠时无论仰卧,侧卧,颈椎部位,呼吸道恢复平时正常生理曲线,同时它的支撑力和软硬度因为采用了高温下热压缩特制海绵,所以是各种枕头中最合适的,最符合人体工体学原理,并结合钕铁硼磁矿石形成的磁疗作用,三位一体,更有利于改善颈椎病。
椎板间撑开椎管潜行扩大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作者:黄林海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21期【摘要】目的探讨椎板间撑开腰椎管潜行扩大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56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椎板间撑开椎管潜行扩大减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随访10个月~4年,疗效:优48例(85.7%),良5例(8.9%),可3例(5.4%)。
未发现腰椎继发不稳和再狭窄。
结论椎板间撑开潜行扩大椎管及侧隐窝减压手术,既能保证术野暴露和操作空间足够,减压充分,又能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脊柱的后方复合体,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较好方法之一。
【关键词】椎板;侧隐窝;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OI:10.14163/ki.11-5547/r.2015.21.046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是引起老年人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
目前,多数人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结合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
作者在有限手术方法治疗腰椎后缘离断症的基础上[2],采用椎板间撑开潜行扩大椎管及侧隐窝减压的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症患者56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获得随访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6例,男18例,女38 例,年龄60~78 岁,平均年龄67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8个月。
临床表现:腰腿痛伴间歇性跛行49 例,腰背伸试验阳性51例,直腿抬高试验1. 2 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X 线平片、CT和MRI扫描。
腰椎生理曲度消失43例,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及关节突增生内聚56例,合并椎间盘突出13例、膨出43 例,侧隐窝矢状径3~5 mm 25例、1. 3 手术方法采用孙麟等[2]、郭其勇等[3]报道的有限手术方法。
腰椎后正中切口入路,显露棘突及双侧椎板,锐刀切开病变间隙的棘上及棘间韧带,撑开器置于棘突根部间撑开,切除增生肥厚的黄韧带,保护硬膜和神经根,如果病变节段椎间盘和/或椎体骨赘后凸≥4 mm 即行切除。
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发表时间:2017-04-25T13:33:34.87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4月第4期作者:周林[导读] 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较好。
邵阳市中心医院【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70例,均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胸椎Cobb角及胸椎JOA评分。
结果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胸椎Cobb角及胸椎JOA评分依次为(6.87±1.08)、(39.15±4.08)°和(4.38±0.58)。
手术后6个月依次为(2.68±0.51)、(19.71±2.47)°、(8.07±1.02),各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疼痛的缓解和神经损伤症状的恢复,并且有一定的后凸矫形功能。
【关键词】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胸椎管狭窄症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症状、体征往往呈进行性加重,保守治疗多数不能缓解患者的症状,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1-3]。
但是胸椎椎管腔较细,手术时容易加重脊髓损伤,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容易引起严重后果,所以采取治疗时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我院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并且取得较好的治疗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
我院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70例,男34例,女36例;年龄40-73岁,平均(52.16 ±3.49)岁;病程为8-58个月,平均(31.45±3.23个月;病变位于上胸椎者23例,位于中胸椎者18例,位于下胸椎者29例。
环形减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作者:陈中林平曹杨邢进峰倪东亮【关键词】环形减压术【摘要】目的观察双侧多节段腰椎板间环形减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方法对3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双侧多节段腰椎板间环形减压术。
结果随访1. 5〜6年,36例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均得到缓解,32例有反复发作腰痛者29例明显好转,23 例术后腰痛症状消失,30例下肢神经根性痛全部消失,25例皮肤感觉减退者23例恢复,16例趾背伸肌力下降者14例恢复。
按照Nakai评分标准:优25例,良5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达83.3%。
结论双侧多节段腰椎板间环形减压术安全、简便,可最大限度减少脊柱不稳定性,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腰椎椎板间减压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症在老年人中较多见,因脊柱退变导致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肥厚而造成椎管狭窄,从而压迫神经,产生腰腿痛症状,但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也不同。
由于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及退变腰椎的代偿性再稳定等特点,可采用不同于青壮年患者的手术方式,以椎管减压为主。
1998年以来,我院采用双侧多节段腰椎板间环形减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36例,经随访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62〜78岁。
病程3个月〜5年,平均1年5个月。
患者均有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32例有反复发作的腰痛,18例有单侧下肢神经根性痛,12 例有双侧下肢神经根性痛,25例有单侧小腿或足背皮肤感觉减退,16 例有单侧趾屈曲或背伸肌力下降。
患者术前均行腰椎MRI检查。
椎管狭窄处前后直径狭窄均超过25%, 15例单个节段狭窄,21例2〜3个节段狭窄,I度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6例。
1.2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后路正中切口,显露棘突及双侧椎板至关节突,分别切除上、下椎板约0.3〜0. 5cm,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对椎板下的黄韧带做潜行切除(环形减压),沿神经根出口方向进行根管减压直到神经根完全暴露,彻底松解神经根粘连,对神经根卡压过紧的患者,可用高速电磨减压。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比较薛营杰;赵斌;路坦;李爱国;董玉珍【摘要】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收治的因多节段颈椎OPLL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的对照组(n=30)和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观察组(n=36).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24个月时颈背部的轴性疼.影像学检查观测2组患者的颈椎曲度指数(CCI)、颈椎活动度(ROM)、颈椎矢状平衡指数(C2-7 SVA),并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CCI、C2~7 SVA、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CCI低于术前,观察组患者CCI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CCI丢失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ROM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RO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ROM丢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C2~7SVA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C2~7SV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2~7SVA增加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4个月,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6.7%),脑脊液漏3例(10.0%),轴性症状6例(20.0%),第5颈神经根麻痹7例(23.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18/30);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例(8.3%),脑脊液漏3例(8.3%),轴性症状1例(2.8%),第5颈神经根麻痹2例(5.6%),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9/36);观察组患者轴性症状、第5颈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 =5.119、4.391、0.829,P <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OPLL 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恢复效果,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维持颈椎曲度及颈椎矢状位平衡方面不如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但椎管成形术术后保留颈椎活动度更大,且轴性症状、第5颈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较低.【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6)007【总页数】5页(P649-653)【关键词】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椎管成形术;椎板切除术【作者】薛营杰;赵斌;路坦;李爱国;董玉珍【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卫辉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卫辉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卫辉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卫辉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河南卫辉4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6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多种因素导致的异位骨化疾病,可对脊髓造成很大的慢性压力,使脊髓受压和神经系统退化,导致步态或平衡改变、精细运动控制丧失及上肢虚弱、麻木或感觉异常。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陈栎昀;方煌;王欢【期刊名称】《骨科》【年(卷),期】2022(13)5【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行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于我院行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4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组。
其中运用UBE技术行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19例纳入UBE镜下融合组,男8例,女11例,年龄为(58.95±10.21)岁;行传统开放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的28例纳入TLIF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为(58.04±10.83)岁。
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背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UBE镜下融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TL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7例病人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的背部和下肢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UBE镜下融合组术后1周的背部VAS 评分显著低于TLIF组[(1.11±0.81)分vs.(4.50±1.26)分],且其背部VA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TLIF组[(4.89±1.60)分vs.(2.14±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手术节段融合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采用UBE技术行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可行的临床治疗手段,术后早期病人的腰痛缓解程度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总页数】5页(P395-399)【作者】陈栎昀;方煌;王欢【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椎间孔镜下BEIS术治疗62例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2.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3.后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分析4.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早期临床疗效5.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与传统椎板间开窗技术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改良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对VAS评分、ODI指数和JOA评分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实施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改良椎管减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的影响。
方法:择本科室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6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数表分组:传统组(n=30)、改良组(n=75),传统组实施传统减压术治疗,干预组实施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改良椎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不同术式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组显著降低(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1年VAS、ODI指数明显低于传统组,JOA 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
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实施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改良椎管减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改良椎管减压术;效果腰椎管狭窄症多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是指椎管径线缩短,硬膜囊、脊髓、神经根压迫而引起疾病,属于神经功能障碍疾病类型。
临床研究发现腰椎管狭窄症已经成为引起腰腿疼痛等相关腰椎病的重要因素,及时改善患者腰椎管狭窄状况,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是临床治疗该病的重点。
椎管减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术式,但临床报道传统椎管减压术患者远期预后不佳[1]。
本科室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3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中运用了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改良椎管减压术治疗,现将手术效果行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本科室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6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数表分组:传统组(n=30)、改良组(n=75),传统组患者中含有男18例,女12例;年龄跨度60-82岁,平均年龄71.1岁(s=9.4);病程跨度3个月-5年,平均病程2.5年(s=1.3);改良组患者中含有男17例,女13例;年龄跨度60-82岁,平均年龄71.2岁(s=9.6);病程跨度3个月-5年,平均病程2.6年(s=1.1)。
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及VAS评分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效果以及对VAS评分的影响。
方法:以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设置对照组(42例,进行常规术后护理)与实验组(41例,采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与VAS评分。
结果:(1)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6.19%),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10d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护理30d、护理3个月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给予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护理,可提升其术后恢复效果,减轻疼痛感,所以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VAS评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有活动受限、腰部疼痛等表现,需要接受手术、推拿、牵引等对症治疗,而配合护理干预则能缩短康复进程,增强治疗效果。
本文分析了康复护理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设置对照组(42例)与实验组(41例)。
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9.4±7.1)岁;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8.5±7.4)岁。
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均需接受手术治疗;②本次研究活动在全部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的前提下展开;排除标准:①无自主意识;②严重外力损伤。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分组进行研究。
1.2方法需为对照组实施生命体征监测、按时翻身、更换敷料、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常规术后护理。
腰椎间盘镜有限减压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陈施展;张聪;姚一民;万宇;檀臻炜;周玉科;王天雄【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腰椎间盘镜下有限减压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12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行腰椎间盘镜有限减压手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均得到3个月~5年的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1]:优76例,良27例(优良率达92%).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有其特殊的临床特点,腰椎间盘镜下有限减压的手术方法,彻底减压兼顾脊柱稳定性,有创伤小、费用低、术后康复快、疗效好的特点.%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senil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stenosis and discuss the efficacy with the limited decompression treatment by lumbar endoscop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12 cases of senile lumbar disc hemiation treated with the limited decompression treatment by lumbar endoscop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ll of the 112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with 3months-5years (average 28 months Effectively. According to Nakai score system for evaluation of treatment effect:excellent 76 cases,good 27 cases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92%). Conclusion The cases of the senil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stenosis has special clinical features. The treatment of limited decompression by lumbar endoscope can both decompress completely and maintain spinal stability,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trauma,low cost,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quickly and good effect.【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1(032)006【总页数】4页(P427-430)【关键词】腰椎间盘镜;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性【作者】陈施展;张聪;姚一民;万宇;檀臻炜;周玉科;王天雄【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52医院骨科,成都610021;解放军第452医院骨科,成都610021;解放军第452医院骨科,成都610021;解放军第452医院骨科,成都610021;解放军第452医院骨科,成都610021;解放军第452医院骨科,成都610021;解放军第452医院骨科,成都6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病情持续较长,临床表现和病理复杂。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又称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
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
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基本概述疾病名称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椎管狭窄症疾病概述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
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疾病别名腰椎管狭窄症疾病分类腰椎椎管狭窄症普通外科疾病描述腰椎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按部位可分为中央型(主椎管)狭窄症、侧方型(侧隐窝)狭窄症及神经根管狭窄症三大类,按病因可分为先天发育性及后天继发性两种。
“间歇性跛行”是本症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安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
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疾病病因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有先天性的腰椎管狭窄,也有由于脊柱发生退变性疾病引起的,还有由于外伤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或腰手术后引起椎管狭窄。
其中最为多见的是退变性腰锥管管狭窄症。
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发生退变,造成韧带的增生肥厚及椎体与小关节的增生肥大,使得一个或多个平面的椎管有效容积变小,导致马尾与神经根受到压迫,从而引起腰腿痛等症状。
王主任打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年久失修的自来水管,由于内壁生锈,管壁增厚,管腔狭小,出水越来越小,终致管腔阻塞,水流中断。
原发性腰椎椎管狭窄单纯由先天性骨发育异常引起的,临床较少见;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由椎间盘椎体、关节退化变性或脊椎滑脱、外伤性骨折脱位、畸形性骨炎等。
颈、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周炎;明江华;李亚明;陈庆;马永刚;邓明;刘世清【摘要】目的探讨颈、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24例颈、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57.54±8.6)岁,病程6~36个月.24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显示颈、腰椎2个以上节段椎管同时受压,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间歇性跛行,行走不稳无力,上、下肢病理征阳性等.选择行单纯颈椎手术20例,单纯行腰椎手术2例,颈、腰椎分期手术2例.术前测量C36椎管矢状径比值,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颈椎及腰椎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277.1±141.8) mL,手术时间(134.6±40.6) min.术前测量C36椎管矢状径比值的加权平均数为0.736±0.086.24例患者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4.2±5.1)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均未发生医源性神经损害;术后2例出现伤口脑脊液渗漏,经对症处理后愈合;2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神经营养及康复锻炼后均获得良好恢复.末次随访时颈椎及腰椎JOA评分分别为(13.8±1.8,23.0±2.4),较术前(7.7±1.8,12.3±2.3)显著升高(P<0.05),颈椎及腰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7.6±14.2)%及(64.8±11.9)%.末次随访时ODI评分(27.4±7.6)较术前评分(56.5±6.9)显著降低(P<0.05).结论颈、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临床并不少见,部分患者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手术优先处理主病灶,可达到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期刊名称】《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19(016)002【总页数】6页(P25-30)【关键词】颈椎;腰椎;椎管狭窄;手术治疗【作者】周炎;明江华;李亚明;陈庆;马永刚;邓明;刘世清【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1脊柱颈段与腰段由于退变性、发育性或代谢性等因素作用,均发生多节段椎管狭窄,并出现一系列脊髓、神经受压表现,有学者将该类疾病统称为颈腰综合征[1-2]。
颈椎后路单开门改良手术Centralpiece钢板在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XXX脊柱二科XXX、XXX、XXX、XXX、XXX、XXX、XXX病例介绍:XXX,男性,52岁,主诉:左手麻木1年,加重伴四肢麻木、行走无力1月;查体:颈椎平直,颈椎活动正常;颈4棘突两侧压痛;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侧(+);右上肢肌张力增高,左侧正常;右侧肱三头肌反射亢进,左侧正常;右手虎口区、前臂桡背侧刺痛减弱;四肢肌力检查未见异常;双侧髌阵挛、踝阵挛(+);双膝、跟腱反射活跃;双侧霍夫曼氏征(+);提睾反射双侧未引出;位臵觉正常。
颈椎X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4-5、5-6椎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颈椎MRI:颈4-5椎间盘突出,同水平脊髓受压明显,可见异常高信号影;颈椎CT及三维重建:颈3-5椎体后缘可见条状不规则钙化影,硬膜囊轻度受压,椎管最狭窄处约5mm,硬mmol/L膜囊受压;7段血糖监测:晨起:6.60mmol/L,早餐后:8.2 mmol/L;午餐前半小时:5.2mmol/L,午餐后2小时:9.0 mmol/L;晚餐前半小时:7.2 mmol/L,晚餐后2小时:7.1mmol/L;睡前5.8 mmol/L。
术前JOA(17分法):8.5术前诊断:1、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孤立型)并脊髓病;2、糖耐量减低。
手术名称:颈4、5后路减压,椎管成型,centralpiece钢板螺钉固定术。
概述在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和其它类似疾病指导的多节段的脊髓受压或神经根受压,颈椎椎板成形术能成功的完成减压。
椎体成形术失败导致再次狭窄的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铰链的闭合。
各种不同的技术被用来维持椎板的开门状态。
最理想的是有一种能固定椎板的方法,技术上直观且固定牢靠,同时尽可能减少医源性损伤,失血和手术时间。
CENTERPIECE钢板内固定系统正是这种能在椎板开门手术中获得这些效果新型钢板。
有关椎板成型术和固定椎板的技术问题,一直在不停的商讨,二这套钢板已证明在生物力学上与现行的技术是相同的。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的效果及对患者VAS疼痛评分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 总结并归纳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
狭窄症时,具体的效果及对患者VAS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
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
机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临
床效果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相关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患者疼
痛状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
(23/30),两组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
值;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相
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手术后,两组VAS评
分均有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
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 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时,单侧入路双侧减
压术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以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疗效;疼痛
腰椎管狭窄是由于腰部脊柱管因受到某种原因导致椎管管腔变窄,使其中内容的马尾和
神经根长期受压而出现下肢、会阴部症状的一种症候群,多发于40~50岁男性。明显症状为
腰腿痛、间歇性跛行,临床常见的体征除腰部前屈时症状减轻,与腰椎背伸时腰腿痛症状加
重外,还常有直腿抬高阳性或阴性,往往两侧相同,下肢知觉异常或减退[1]。患者往往自觉
症状较多,较重,而阳性体征则较少。因为患者于卧床检查时其临床体征或已缓解,或已消
失之故。为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我院针对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将其分组采用
不同的手术进行治疗,总结并归纳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
症时,具体的效果及对患者VAS疼痛评分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被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者;②存在间歇性跛行;③对本研究知情且已
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患有腰椎不稳症、腰椎滑脱症、三阶段以上椎管狭窄者;②
腰椎侧弯、后凸畸形者;③临床信息不全者;④无法正常交流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
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6~63岁,平均
(56.74±1.60)岁;病程7个月至12年,平均(5.14±1.23)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
年龄45~65岁,平均(56.67±1.58)岁;病程6个月至11年,平均(5.09±1.18)年。两组患
者,在各项指标上P值均大于0.05,数据从统计结果,不具有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
筋膜、棘突,充分显露椎板及关节突关节,置入合适长度的椎弓根螺钉,并行双侧神经根管
松解;处理椎间盘,置入合适大小的椎间融合器。
观察组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行全身麻醉,于后正中切口,逐
层切开皮肤、皮下、筋膜、棘突,充分显露椎板及关节突关节,于病变节段相应椎弓根置入
合适长度的椎弓根螺钉,固定良好后,接触椎管及神经根管受压,咬除增生、肥厚黄韧带,
彻底解除对侧椎管及神经根的压迫,刮除关节突表面软骨。
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临床效果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相关情
况,同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患者疼痛状况。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植骨融合重塑完成,骨小梁存在;②显效:植骨块完整,骨重
塑不完全但无透亮区;③有效:植骨块完整,但骨块下方有潜在透亮区;④无效:骨块塌
陷、无骨性愈合。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总分0~10分,VAS评分越高,疼痛越剧
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
计学有效处理,有效率采用%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χ2检验;手术相关情况以及VAS评分
采用( ±s)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t检验,结果显示,P<0.05,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两组之间相差
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见表1。
3.讨论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十分复杂,有先天性的腰椎管狭窄,也有
由于脊柱发生退变性疾病引起的,还有由于外伤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或腰手术后引起椎管狭
窄。其中最为多见的是退变性腰椎管管狭窄症[2]。
此项试验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
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后,治疗组VAS评分明
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相差较大。根据上述材料,在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和全椎板切
除减压术相比,使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与刘继波[3]等人的研究
内容相符,值得广泛应用,提升患者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时,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以被
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伟,赵杰,巩陈,等. 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侧症状为主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分析
[J]. 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1):1673-1676.
[2]黄开,杨金华.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J].
江苏医药,2016,42(14):1576-1578.
[3]刘继波,李江龙,谢大伟,等. 单侧入路扩大椎管减压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以单侧症状为
主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J]. 重庆医学,2017,46(29):4157-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