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_省略_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_刘勉跃
- 格式:pdf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3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手术治疗作者:阮传江范海涛王乾坤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1期[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全椎板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痊愈1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
结论采取全椎板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术对患者的治疗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临床手术;横突间植骨术[中图分类号] R68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c)-0039-02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脊柱节段不稳或侧弯,导致腰椎稳定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1-3]。
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大多数患者经常采取保守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本文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全椎板及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 43~78岁,平均 56.5岁;病程3~15年,平均5.7年。
患者临床表现:26例表现为下腰疼痛,25例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30例患者均出现下肢疼痛,其中,15例出现单侧下肢痛,13例出现双侧下肢痛,2例出现交替性双下肢痛。
患者直腿抬高受限 25例,运动障碍25例,膝跟腱反射异常18例,感觉障碍19例,伴马尾损害1例。
临床影像学显示:选取患者腰椎均出现本体滑移,椎间隙角度>10°。
患者均出现节段性椎管狭窄,显示小关节间隙变窄,增生肥大。
半椎板、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半椎板、全椎板切除减压加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依据患者椎管狭窄、腰椎失稳、滑脱的情况不同,分别采用开窗减压、半椎板减压、全椎板减压及椎间融合的手术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结果本组共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53~68岁,平均(61±7)岁;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27.6±3.5)个月。
术后按改良腰椎功能障碍指数,优26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下腰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2.2%(23/28),跛行改善率为85.7%(12/14),26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21例(80.7%),部分恢复4例(15.4%),无明显恢复1例(3.9%)。
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依据狭窄的情况单纯采用半椎板减压、全椎板减压、椎间融合的手术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椎管狭窄;椎板减压;椎间融合;疗效[中图分类号] r68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0616(2012)18-239-02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1年12月根据椎管狭窄的程度、腰椎失稳、滑脱的情况不同,分别采用开窗减压、半椎板减压、全椎板减压及椎间融合的手术方法治疗伴有下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3例,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27.6±3.5)个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43例,男28 例,女15 例,患者年龄53~68岁,平均(61±7)岁;分别经过8~38个月时间随访,平均(27.6±3.5)个月。
单纯性椎管狭窄22例,合并下腰痛者13 例,合并腰椎滑脱症者8例;单节段减压13例,双节段减压22例,多节段1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横突间植骨8例,加后路钉棒椎弓根内固定者30 例。
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与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5-07-02T13:20:44.8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作者:刘辉郑吉湘[导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脊柱外科的多发病与常见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刘辉郑吉湘(大连开发区医院骨科辽宁大连 1166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与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4年6月治疗的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术式不同把其分成单纯开窗组和椎间融合组,其中单纯开窗组患者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而椎间融合组患者采用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随访4~15个月后,通过JOC评分,其中椎间融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0%,而单纯开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1.0%,椎间融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开窗组(P<0.05)。
结论:应用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比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症;单纯开窗髓核摘除;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130-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脊柱外科的多发病与常见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诊断明确后根治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其中椎间融合术是一种较为关键的治疗方式,但因为手术治疗具备着创伤大、出血多与时间长等弊端[1],因此很多学者更愿意选择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本病的治疗。
本研究通过回顾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单纯开窗髓核摘除与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这两种术式治疗,分析对比了两种术式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术式不同把其分成单纯开窗组与椎间融合组,每组有34例患者,其中单纯开窗组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13例,其年龄为34~61岁,平均为(45.9±2.4)岁;而椎间融合组中,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5例,其年龄为32~64岁,平均为(46.8±3.1)岁。
减压、融合不同组合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对比研究党晓谦;王坤正;时志斌;柏传毅;王春生;闫宏伟【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07(36)11【摘要】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手术减压及植骨融合方式选择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35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分别进行两种减压方式与两种植骨融合方式的不同组合治疗,其中椎板开窗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A组)23例,全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B组)5例,全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椎间融合器融合(C组)7例.临床疗效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计算评分好转率.结果:获得连续随访者29例,随访时间1~5年,A组19例,优14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比18/19.B组4例,优2例,良2例,可0例,差0例,优良比4/4.C组6例,优4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比5/6.结论:根据病变程度选择不同的减压及融合方式,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总页数】3页(P1505-1507)【作者】党晓谦;王坤正;时志斌;柏传毅;王春生;闫宏伟【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西安7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J], 邬哲慧;郭汉明;黄玉良;蔡宏华;缪海雄2.单纯减压与减压后融合治疗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对比研究 [J], 赖欢乐;刘东光;陈理端;陈环球3.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 [J], 刘勉跃;廖海雄;赖志军4.前路腰椎间融合与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对比研究 [J], 韩生寿;谢守宁;李洪5.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J], 吕爱军;王超;董永伟;丁树伟;赵副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腿疼痛:自身对照临床试验方案李春亮;郭强;秦凤;严文琪;朱海勇;王凯【摘要】BACKGROUND: Senile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typically manifests clinically as lower back and leg pain caused by compression of the nerve root. Conventional total laminectomy for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can quickly alleviate a patient's symptoms, but produces an un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 because of spinal instability caused by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and also has many adverse reactions.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otal laminectomy combined with lumba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senile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lower back and leg pain caused by compression of the nerve root, increase lumbar spine stability, and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S: A prospective, single-center, self-control, interventional trial. One hundred and sixty older adult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who will receive treatment at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Qingha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China will b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ill undergo total laminectomy combined with lumba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with follow-up at 3, 6, 9, and 12 months post-surgery.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of this study is recovery rate in Japanese Orthopedic Society (JOA) score at 12 months post-surgery, which is used to evaluateimprovements in patients lower back and leg pain.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of this study include changes in JOA score, spinal canal diameter, lumbar spine morphology displayed on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e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post-surgery. Results of a preliminary study involving 71 older adult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who received the same treatment showed that at 3 months post-surgery, JOA score and spinal canal diameter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surgery (P < 0.05).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may provide clinical evidence supporting that total laminectomy combined with lumba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s a saf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senile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because it rapidly alleviates lower back and leg pain and provides spine stability. 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Medical Ethics Committee of Qingha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of China(approval No.QHY201602G).This study will be performed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Declaration of Helsinki formulated by the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Participants provided signed informed consent prior to participation in the study.This study was designed in December 2017. Patient recruitment and data collection will begin in August 2018. Data analysis will be performed in October 2019. The study will be completed in December 2019. Results will be disseminated through presentations at scientific meetings and/or by publication in a peer-reviewed journal. The version of this study protocol is (1.0). This trial was registered with the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 (registration number: ChiCTR1800014726).%背景: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由于神经根受压而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痛.传统的全椎板切除修复虽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由于脊柱缺乏稳定性,易出现退变性滑脱,导致疗效不佳,不良反应较多.目的:设想采用全椎板切除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有效减轻神经根受压而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疼痛,可提高脊柱稳定性,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自身对照临床试验.试验将纳入来自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60例,均采用全椎板切除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3,6,9,12个月随访.结果与结论: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12个月日本矫形科学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变化评价患者腰腿疼痛的改善情况;次要结局指标以 JOA 下腰痛评分变化、椎管直径变化及腰椎 CT 形态变化,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前期71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预试验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JOA 下腰痛评分及椎管直径较术前显著升高(P < 0.05).试验以期证实采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修复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可以快速缓解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并保证脊柱的稳定性,安全可靠.试验经青海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审批号:QHY201602G).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对试验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设计时间为2017年12月,试验于2018年8月至开始进行患者招募及数据收集,2019年10月进行结果指标分析,2019年12月试验完成.文章结果将以科学会议报告,或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传播.试验的方案版本号(1.0).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1800014726).【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8(022)015【总页数】5页(P2345-2349)【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老年人;腰腿疼痛;神经根;日本矫形科学学会评分;椎管直径;脊柱稳定性;CT检查;退行性滑脱【作者】李春亮;郭强;秦凤;严文琪;朱海勇;王凯【作者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青海省西宁市 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青海省西宁市 810007;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青海省西宁市 810001;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青海省西宁市 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青海省西宁市 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青海省西宁市 8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 引言 Introduction研究背景: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组织结构和形态发生改变,因此常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由此而引起的椎管狭窄称之为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3]。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38 期2018 Vol.5 No.3816・临床交流・对比全椎板、半椎板切除手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李国锋(莱西市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600)【摘要】目的 比较全椎板与半椎板切除手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2015年4月——2017年12月48例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椎板切除手术24例与半椎板切除手术2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全椎板组与半椎板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1.67%(22)、87.5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椎板与半椎板切除手术应用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较好效果,具体应用仍需结合患者临床情况酌情展开。
【关键词】全椎板切除手术;半椎板切除手术;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效果【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8.16.02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在近年来数据调查中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改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发生率逐年趋升,原因可能与人们饮食结构改变、运动减少等有关[1]。
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手段,现阶段主要以椎板切除手术为主,但在选择全椎板、半椎板切除的具体治疗效果尚缺乏报道证实。
本文将48例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完成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48例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本组对象均收治于2015年4月——2017年12月;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3.52±3.45)岁;阶段分布显示,单节段29例,双节段19例;依据治疗不同分为半椎板组与全椎板组各2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本组病例入院均通过CT、MRI、椎管造影术等检查确诊,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患者均满足椎板切除手术治疗指征;本次研究内容获得相关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表现为椎管狭窄导致神经根受压,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但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这些方法的疗效并不明显。
针对这些情况,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逐渐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切除腰椎椎板,扩大椎管的空间,以减轻压迫神经根的症状。
其优点在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手术的术前准备十分重要。
患者在接受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X线片、MRI、CT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椎管狭窄的位置和程度。
还需要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性,包括是否有合并症、手术风险等。
只有经过全面的术前评估,才能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
手术需要在全麻下进行,通过X线引导找准手术切口位置,避免损伤椎间盘和神经根。
术中需要精细操作,确保切除椎板的同时不影响椎间盘和神经结构。
术中需要充分冲洗手术区域,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然后,术后的恢复和康复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
术后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还需要配合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等,以加速术后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来谈谈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手术的疗效。
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手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麻木等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减轻,神经系统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而且,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也较快,能够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
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明显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于一些传统治疗方法疗效不佳的患者来说,可以考虑选择这种手术治疗方法。
单侧双通道内窥镜辅助下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李新宇;曹兴海;林国荣【期刊名称】《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年(卷),期】2021(13)4【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辅助椎板切除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湛江岭南医院收治、采用UBE辅助下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手术治疗的45例退行性LSS患者的临床资料。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腰背部和下肢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患者满意度。
结果手术时间(96.6±23.2)min,术中出血量(80.3±15.1)m L,住院时间(6.1±1.1)d。
术后1周、末次随访患者腰背部和下肢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期间影像学示腰椎管扩大,脊髓及神经根无压迫,未见节段性不稳发生。
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优29例、良13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93%。
结论UBE辅助下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技术治疗退行性LSS安全有效,具有手术节段稳定性良好、学习曲线短的优点。
【总页数】6页(P139-144)【作者】李新宇;曹兴海;林国荣【作者单位】湛江岭南医院脊柱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3.2;R687.3【相关文献】1.单侧椎板切除双侧减压与传统PLIF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对比2.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3.单通道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4.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和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对比研究5.脊柱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与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有限元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通常会导致下肢放射痛、麻木和肌力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保守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对于严重症状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将对该手术的疗效进行讨论。
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微创手术技术,旨在通过切除椎板和加大椎管径,缓解椎管狭窄引起的神经压迫症状。
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一个小的切口进入椎管,利用显微镜和显微外科器械,沿着椎板内侧切除部分椎板并加大椎管径,从而减轻神经根的受压情况。
相比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
关于该手术的疗效,在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一项对14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研究发现,77%的患者在手术后能够获得明显的症状缓解,90%的患者能够重新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另一项对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研究显示,术后的患者疼痛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行走距离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提高。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其正常的生活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扩大式单侧椎板切除行双侧减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对于部分病情较为复杂或合并其他脊柱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其他关节融合手术或者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手术是否适用于某位患者还需要综合考虑其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
在进行手术治疗前,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术前评估,由专业的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术前风险评估和手术方案制定。
除了手术本身的疗效,术后的康复和护理同样重要。
患者术后需要配合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恢复活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