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自主保全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15.16 MB
- 文档页数:17
前言TPM活动展开的重要载体就是小集团活动,而小集团活动的体现,又主要体现在自主保全小组的活动中,通过自主保全步骤有序的推进,实现人机的完美组合,这是自主保全活动的最终目标。
然而这种完美的组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少则5-6年,多则10年以上,下面就对自主保全的各个步骤活动方法及其重点加以阐述,望能对正在开展或即将开展自主保全活动的制造企业有所帮助。
第一步骤初期清扫自主保全第一步骤称之为“初期清扫”,此处的“清扫”与5S中的清扫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首先我们先看一下这个步骤的目的。
其目的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通过对小组活动区域的彻底清扫,使小组成员看到该区域的理想状态,明确今后该区域所要维持的状态;2、为达成理想状态,必须把区域内所有存在的问题全部挖掘出行挂牌、摘牌,从而达到提高小组全员发现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达成这两个目的呢?也就是说该如何展开小组活动,才能达成这两个目的呢?下面就具体讲述一下实际的操作和重点注意事项。
首先,谈一下如何分组。
一般来讲,小组成员在8~12人为宜,这样可以避免“吃大锅饭”的情况发生。
小组区域一般视操作或设备房间而定。
设备多的房间,可以一个房间内分成几个区域;反之,设备少的房间可以是两个以上的房间作为一个区域。
原则上一般一个人负责一台设备,当然也要视实际情况,如果是大型设备,那么可以几个人一起担当。
分好组、划分好区域后,就要开始去清扫了。
在实施清扫前,必须有一个会议,由组长主持。
会议的内容包括清扫前的安全教育、必要工具和备件的准备、清扫分工、清扫时间的记录表和清除垃圾量的记录表、问题点记录表准备、红白牌的准备等,那么,现在我们开始去清扫吧。
其次,在清扫过程中,绝不能只是停留在设备的外部,一定要把整个设备、环境里里外外做一个彻底的清扫,把累积多年的垃圾彻底清除。
只有通过这样的清扫,才能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比如:螺丝松了、漏油、发霉、生锈、漏气、遗漏的加油点、裂纹……等等,并把所有的问题点都记录下来。
TPM自主维护(保全) 的第一个步骤初期清扫一、清扫的目的:首先,来看看第一个步骤:初期清扫。
所谓初期清扫,就是要求员工带着抹布进行设备的清扫。
虽然说是清扫,但绝不只是使设备干净而已,而是通过清扫时作业人员与设备的接触,找出隐藏在设备内部的不正常现象。
也就是说,清扫是在为设备作健康诊断。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清扫的目的就是进行设备点检,这种点检对于维持设备长寿命健康运行是十分重要的。
就像前面说过的,只有彻底进行设备清扫并且加以维持,才能保证设备中没有任何潜藏的不正常现象。
如果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保证设备是十分清洁的才行。
当作业人员实际拿着抹布进行清扫工作时,有下面两点重点:1.注意清扫内部打开平时不曾打开的外盖或门,仔细清扫点检设备的内部。
一般来说,设备最重要的部分都在其内部。
2.活用“五感”“五感”就是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
作业人员只要活用这“五感”,就可以很好地将不正常的现象找出来。
此外,初期清扫阶段还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对造成污染的来源进行改善。
如果进行人员每天都在进行清扫,却不知道污染在哪里、污染程度如何,则不仅改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作业人员也只能算是个清洁工而已。
本阶段的发生源改善活动主要是针对那些简单、容易的部位进行,比较困难的部位将放在第二步骤“发生源与困难源的改善”中进行处理。
总的来说,本步骤就是要切实通过设备及周围环境的整理、整顿、清扫,找出不良(微缺陷、发生源、不要物等)存在并决定日常目力所及范围内的处置及改善,来实现以下目标:1.通过整理、整顿、清扫,将陈年污垢除去,创造一个整洁的工作场所;2.改善造成灰尘、脏污的源头并改善周围恶劣的环境;3.通过整理、整顿、清扫,使设备潜在的缺陷、异常显性化,并恢复其机能;4.彻底清扫设备的各个角落,切身体验“清扫也是点检”,做到“自己的设备自己维护”;5.按照计划推进整理、整顿、清扫,提高全员的管理水平,形成一个“能遵守已决定事项”的工作氛围。
T P M管理自主保养7大步骤(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要培养出能驾驭设备的操作人员,就应该全面实施TPM设备管理,形成自主保养的体制,一方面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根据其实际能力对工作有切实的提高,以实现真正的效果,也即这个效果是能得到维持的。
在开展自主保养时,不可寄希望于一下子解决许多问题,为此将目标和内容整理为7步,这就是“步进式自主保养”。
理想的方法是,彻底地做到每一步,待达到一定程度,再进入下一步。
TPM管理之自主保养的7个步骤为:第一步:初期清扫初期清扫就是以设备为中心彻底清扫灰尘、垃圾等。
我们要将清扫变检查,检查能发现问题,发现设备的潜在缺陷,并及时加以处理。
同时通过清扫可有助于操作人员对设备产生爱护之心。
第二步:发生源、困难部位对策为了保持和提高第一阶段初期清扫的成果,就要杜绝灰尘、污染等的根源(发生源),为此可采取消除或加盖、密封等对策。
对难于维护保养的部位,如加油、清扫、除污等,也应采取有效对策,提高设备的可维护保养性。
第三步:编写清扫、加油基准根据第一、第二步活动所取得的体会,编写一个临时基准,以保养自己分管的设备,如清扫、加油,紧固等基本条件。
第四步:总点检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固有功能,要学习设备结构、功能及判断基准,检查设备各主要部分的外观,发现设备的缺陷并使之复原,同时使自己掌握必要的检查技能。
对以前编写的基准可考虑不断完善,以利检查。
第五步:自主点检在第三步编写的清扫基准,加油基准,检查基准的基础上,加上第四步学到的内容,并完全遵照执行,这就是自主检查基准。
在学习和执行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学习和熟悉设备的操作和动作,质量和设备等等的关联性,具有正确操作设备和早期发现异常情况的能力。
第六步:保证工程品质从现有的以设备为中心的活动向保证工程品质方面扩展,制定出管理基准,应彻底减少物、事等管理对象,尽量简化。
TPM自主保全第一步骤验证基准(精)TPM(Trusted Platform Module)是一种硬件安全芯片,通过提供安全钥匙和密钥管理等功能,可以保护计算机系统的机密信息免受恶意软件和黑客攻击。
TPM的自主保全是指用户可以自主进行验证和调整TPM的配置,以确保其安全性。
TPM自主保全的第一步是验证基准。
验证基准是指确定安全要求和配置的标准,以确保TPM安全性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确定必要的安全性功能和配置选项,以满足系统的安全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TPM自主保全的第一步骤验证基准。
1. 确定系统安全需求:首先,用户需要确定系统的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例如系统的敏感数据、风险承受能力和合规要求等进行确定。
在确定安全需求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保护需求:确定系统中的敏感数据类型和敏感数据的重要性等级,以决定TPM的安全配置和密钥管理策略。
- 认证需求:确定系统是否需要进行用户认证,以及认证方式和级别等。
这将影响到TPM的认证功能和认证密钥的管理。
- 安全性级别要求:根据系统所处的环境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所需的安全性级别,以决定TPM的安全配置和功能设置。
2. 研究标准和规范要求:了解和研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例如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标准,行业的最佳实践等。
这些标准和规范对于TPM的配置和功能都有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可以作为验证基准的参考。
- 国际标准:例如ISO/IEC 11889和ISO/IEC 19757等,提供了关于TPM的安全要求和配置的标准指导。
- 国内标准:例如中国密码管理办公室发布的《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密码应用技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使用规范》等,提供了关于TPM在国内环境中应用的指导和规范。
- 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例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发布的关于TPM的最佳实践指南,或者其他行业组织发布的安全要求和配置指南等。
3. 分析和评估TPM功能和配置:根据系统的安全需求和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仔细分析和评估TPM的功能和配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