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东西干湿的差异
- 格式:ppt
- 大小:21.16 MB
- 文档页数:16
降水
建
与
板
书
设
计
附:
个性学习检测题: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2.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一线,它与1月ºC等温线大致一致,它也是温度带中与的分界线。
3.降水最多的地方—;降水最少的地方—。
4.根据和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
即、、、。
二、课堂达标检测题:
1.江南丘陵、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四大地形区的年降水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江南丘陵、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柴达木盆地
B江南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柴达木盆地
C江南丘陵、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江南丘陵、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读图2.2-10“秦岭北景观图”回答:
(1)高大的秦岭像天然屏障阻挡冬季风南下,使秦岭以南
属带,而秦岭以北
属带;秦岭以南受夏季风影
响,降水多,形
成地区:而秦岭以北则属
于地区。
(2)秦岭以南生长水果以为主,而以北以为主。
(3)秦岭以南以田为主,以北则以田为主。
(4)秦岭一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请列举两条。
三、作业设置:
地理填充图P16页1、2、3、4;G、H选作3。
第二课时东西干湿的差异1.下列四地按年降水量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广州、长春、乌鲁木齐、武汉B.武汉、乌鲁木齐、长春、广州C.乌鲁木齐、长春、武汉、广州D.长春、乌鲁木齐、武汉、广州C点拨:首先明确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再了解上面四城市的位置关系,从而正确判断出排列顺序。
2.有关秦岭一淮河线的说法,正确的有()A.大致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B.大致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C.大致是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D.大致是4℃等温线经过的地方3.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各月降水柱状图,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城市。
①为,②为,③为,④为。
(2)四城市降水量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降水集中在两季,此时期的降水大体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3)四城市降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雨季,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降水量。
答案:(1)哈尔滨广州北京武汉(2)夏秋80%(3)短多点拨:此题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则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解此题,首先应明确四城市的纬度位置,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即由南向北)排列四城市应是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然后必须了解我国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均,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降水多集中在5~9,也就是夏秋两季。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平早结束晚,雨季长;而北方则相反。
这样。
据此图,按雨季由长到短以及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四城市应是广州、武汉、北京和哈尔滨。
4.造成我国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水灾的主要原因是()A.冬季风势力过强,降水过多B.冬季风势力过弱,降水过少C.夏季风势力过强,北方旱、南方涝D.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D点拨:我国的水旱灾害是由于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而造成的。
若夏风势力过强,会在北方地区停留较长的时间,从而引起北涝南旱;反之会在南方地区停留较长的时间,造成北旱南涝。
5.下列4组城市中,均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的是()A.沈阳、济南、郑州、西安B.昆明、呼和浩特、太原、兰州C.南京、哈尔滨、银川、长春D.天津、合肥、郑州、徐州A点拨:①应熟悉干湿地区的划分图。
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目标1.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2.读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通过图文材料说出我国降水的区域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主要特征及原因。
【教学难点】降水分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本节课相关视频、图片等,制作PPT。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播放图片——地坑院与吊脚楼,同学们通过对比图片中传统建筑形式的不同点,推断两地降水的差异,引入本节课课题——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知讲解】一、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 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活动1:温故知新带领学生回顾,读图的步骤与方法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判断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通过观察图例、读数值、看延伸、算差值等,可以从图中看出:降水最少的地点是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5.9毫米;降水量最多的地点是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
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合作探究1:影响降水空间分布的因素教师给出图文信息提示,我国夏季风示意图和山脉分布示意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影响降水空间分布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拓展延伸: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让同学们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结合山脉的分布示意图,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推断二者的降水特征: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较干旱。
活动3:引导学生阅读教师给出的降水量统计图、北京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图,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降水集中在夏季,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2.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活动1:阅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引导学生了解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降水量>蒸发量→气候湿润降水量<蒸发量→气候干燥连一连:干湿地区的划分与降水量合作探究2:干湿地区的分布及特征活动2:读图,引导学生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第 2 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明显【课型】新讲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年降水量散布图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散布规律。
● 运用中国干湿地域散布图认识我国的地表景观和农业种类的差异。
【教课目的】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散布图和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归纳我国降水时空散布特色。
(重点)2.运用中国干湿地域散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域的散布。
(难点)【教课模式】问题导学。
【教课方法】小组议论法、读图法、画图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课过程】教课环节复习回首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发问:学生思虑回首,我国冬、1、我国夏天气温散布的特色?夏天气温的散布特色及温2、我国冬天气温散布的特色?度带的散布。
而后联合学3、指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散布。
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感觉,思虑:我校所在地,一年四时的去思虑问题,让学生感觉降水状况相同吗?与海南省的某所学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旁。
校降水多少状况能否相同?那么,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国的降水的散布状况如何?降水的时极性。
间和空间能否相同?设计企图经过知识回首,温故而知新。
让学生带着的问题走进讲堂,凸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我们知道生活中家乡的四时降水是不察看与思虑:(生活在线)察看相同的,那么哪个季节降水许多呢? 夏天降水最多。
思虑1、察看“乌鲁木齐、兰州、武汉、台北降水量柱状图” :察看与发现:降( 1)、四城市均匀降水量超出100 毫武汉: 4~ 8 月份;水米的有哪些月份?台北 :2~ 10 月份。
的( 2)、从时间上看说明:我国大部分地方降水季节分派不均,多集中于夏时秋天节;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空方雨季短,降水少。
经过一系列的察看、思虑与动手描图活动,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剖析推理能力变化2、察看“中国年降水量散布图”我们学生思虑回答:的家乡降水量大概为多少毫米?颜色越深,说明降水量越友谊提示:分层设色等降水量线散布大。
图,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范学生读图察看并思虑。
围。
学生家乡降水量的范围大从空间上看我国降水量的规律:我国约在 400mm ~ 800mm 之年降水量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间。
二、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⑴据2020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4、05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
2005年1月6日,为中国的13亿人口日。
⑵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⑶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人口东多西少⑴人口密度: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⑵人口分布特点:以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为界,东多西少。
⑶34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
23个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
三、民族1、56个民族⑴人口数最多的是汉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⑵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⑶各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如汉族的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维吾尔族的开斋节、彝族的火把节、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⑷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民族的分布⑴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⑵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⑶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中国气候》教学案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东西干湿的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其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初步认识中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一些天气、气候灾害。
学法导航:(1)运用对比读图法,比较冬夏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冬夏季风的不同。
(2)列表归纳以上这些差异。
学习重点: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原因2.东西干湿地区的差异3.季风气侯显著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通过春节期间我国南北两大城市的居民穿着的差异导入复习。
二、理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三、学习方法指导1.读图法:阅读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图,首先要熟悉等温线判读方法,在图上找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值的分布地区,然后计算我国南北气温差值,最后结合我国的位置特点,地形特点简要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的原因。
2.比较法:影响我国的季风包括冬季风和夏季风,通过读图分析,列表比较进行突破四、先学学生看书探究: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原因:五、后教【例1】读图2.2—4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 A、B、C对各线是我国的地理分界线,请分别注明:A. B.C. D.(2)说明下列各地理事物在图中分布的范围:①河流无结冰现象的地区多分布在②以地下水和融雪水为主的灌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③我国的湿润、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④我国的高寒牧业、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例2】秦岭一淮河是我国南方北方的主要分界线,它还是()A.年降水量400mm以上和以下的界线B.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C.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界线D.落叶阔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的界线A BCD【例3】有关我国的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曾母暗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C.漠河是我国冬、夏气温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例4】(09山东德城)2008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部分省份受到雪灾的影响,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南方地区气候特征的是激活中考教学网 六、当堂训练一、选择题1.一人夏季外出旅游,当他到达目的地时,原来装满一旅行袋的衣服都穿在了身上,此人旅游的路线最有可能的是() A.哈尔滨——北京 B.昆明——广州 C.广州——拉萨 D.南宁——武汉2.关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正确叙述是()A.在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垂直B.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不大C.由于地势高,我国青藏高原冬季气温最低D.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小强今年8岁,从没看见过下雪,小强最可能出生在下列哪个城市() 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海口4.关于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北方的雨季比南方长B .夏季风推进迟缓,雨带徘徊在南方,容易导致南涝北旱C .夏季风推进迅速,导致我国南北方普遍多雨D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5.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的优良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原因是() A.国土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地形复杂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6.有我国“雨极”之称的是() A.托克逊 B.香港 C.曾母暗沙 D.火烧察7.下列地形区中,全部在十旱地区的是()A.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B.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C.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8.上图中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离海远近不同B.地形差异大C.经度差别大D.纬度差别大9.在夏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我国易出现的实情是()A.南方旱、北方涝B.南方涝、北方旱C.南方北方都旱D.南方北方都涝10.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西亚、北非都在北纬15度至北纬30度的地区,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和景观相同B.气候和景观不相同C.西亚、北非更凉一些,干燥一些D.西亚、北非更热更湿一些 二、读图分析题11.(4分)读下面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回答问题。
《2.2中国的气候》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知道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准备: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2、我国温度带、干湿区和气候类型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黑龙江白雪皑皑的图片和海南岛春意盎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两地气候不同)。
那么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我们都知道古诗句“小桥流水人家”是来描写我国南方自然景观,这句话却不适合来描写北方的自然景观,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两地区气温和降水不同,造成了地理景观有差异)。
气候是影响各地自然景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气候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28、P29、 P30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2)读图2—14,找出0℃等温线,并用彩笔描线?(3)读图2—15,找出我国7月份气温最高的区域,算算我国7月南北气温差约为多少?(4)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而夏季相差不大?(5)读图2—16,找出我国从南到北共划分为哪些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你的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温度带?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在我国北方吗,为什么?教师点拨:由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的原因,很多同学都以为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也是自我国北方,实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