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地理 2.2.2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452.31 KB
- 文档页数:24
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目标1.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2.读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通过图文材料说出我国降水的区域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主要特征及原因。
【教学难点】降水分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本节课相关视频、图片等,制作PPT。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播放图片——地坑院与吊脚楼,同学们通过对比图片中传统建筑形式的不同点,推断两地降水的差异,引入本节课课题——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知讲解】一、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 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活动1:温故知新带领学生回顾,读图的步骤与方法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判断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通过观察图例、读数值、看延伸、算差值等,可以从图中看出:降水最少的地点是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5.9毫米;降水量最多的地点是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
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合作探究1:影响降水空间分布的因素教师给出图文信息提示,我国夏季风示意图和山脉分布示意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影响降水空间分布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拓展延伸: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让同学们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结合山脉的分布示意图,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推断二者的降水特征: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较干旱。
活动3:引导学生阅读教师给出的降水量统计图、北京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图,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降水集中在夏季,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2.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活动1:阅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引导学生了解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降水量>蒸发量→气候湿润降水量<蒸发量→气候干燥连一连:干湿地区的划分与降水量合作探究2:干湿地区的分布及特征活动2:读图,引导学生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1、中国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①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好①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路兼备;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大陆腹地,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海域广阔,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2、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十分有利于人类居住①世界各地的植物大多可以在我国生长3、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海陆兼备,便于陆上和海上与世界各国联系①东部广大地区受海洋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4、我国的最北端:漠河,最南端:曾母暗沙5、我国的路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内陆国)、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内陆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6、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7、我国南北温差大,影响因素:海陆位置8、我国东西时差大,影响因素:纬度差异(地球自转)9、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局世界第三位,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十四个国家相邻10、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11、我国与朝鲜、越南既路上相邻,又隔海相望12、我国的内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渤海,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13、我国实行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14、目前,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15、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成分16、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17、34个行政区域18高,气候寒冷19、巴西:赤道穿过北部,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湿热20、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5500km,东西跨经度近62°,5200km,约4小时21、我国最早看到太阳的省份:黑龙江,最晚看到太阳的省份:新疆2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份: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23、面积最大的省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节人口1、特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缓慢(战乱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迅速增加3、人口过多好处: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4、人口过多坏处: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堵5、人口过少的坏处: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压力大6、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计划生育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8、影响: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增加速度大幅度降低,由于人口基数庞大,目前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很大9、延长人口生育周期,增加代际年龄差,从而减少一定时间间隔内的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增长速度10、人口分布特点: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11、如果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则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12、原因:①地形平坦①气候温暖湿润①交通便利①经济发达第三节民族1、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壮族人口最多,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较多2、我国宪法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3、傣族——泼水节(相互泼水)藏族雪顿节(赛耗牛)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苗族——苗年(跳芦笙、赛歌)高山族——丰收节(秋收季节,台湾原住居民高山族)汉族——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4、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5、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藏族)、西北(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东北(朝鲜族)地区6、在某个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有其他居民居住,没有一个县或者市是由单一民族构成7、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少数民族分布数量最多的省份:云南省8、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置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行政区域,各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域内行使自治权9、日本的民族组成比较简单,大和民族站绝对优势,此外只有阿伊努族和琉球族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1、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3、山地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1/3.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4、山区的劣势:①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①不利于发展耕作业①地质灾害频繁①耕地资源不足5、可以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6、我国的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7、我国陆地海拔最高的地方: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峰)8、我国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新疆天山山脉的南麓(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吐鲁番盆地)9、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最干旱的盆地,原因:①距海远;②四周被山脉环绕10、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11、印度炎热的原因:①纬度低;②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12、欧洲西部地形南北高,中间低,有利于大西洋的湿润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13、美国地势东西高,中间低,西部高大的落基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因此西部沿海温带海洋性气候呈狭长分布,东部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水汽深入内陆,因此美国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14、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包括: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15、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好处: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①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①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第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第二节气候1、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2、冬季,我国南北温差特别大,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1月0°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3、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我国大部分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较低(海拔高,气温低)4、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①旱田、水田的分界线①南方、北方的分界线①0℃等温线①800mm年等降水量线①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①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四川盆地冬季气温高的原因:①地势低,气温高①秦岭阻挡了冬季风6、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7、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气候影响)实际,从北向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8、我国降水的特点:东西干湿差异显著9、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10、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①季节分配: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这期间的年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2.2 气候》易错题集二考试总分:67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24分)1. 天气预报播报:明天将有寒潮到来,你将做的准备是( )A.带好防雨用具B.多穿御寒的衣服C.穿好皮靴以防暴雨D.都不对2. 按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广州--北京--武汉B.兰州--西安-一郑州--武汉C.上海--兰州--乌鲁木齐D.成都--重庆--北京--南京3. 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从海陆位置看,我国是一个()A.海陆兼备的国家B.岛国C.内陆国D.内陆国兼岛国(2)如图示意我国2010年四个省区面积和人口数量,该图反映了我国人口()A.基数大B.增长速度快C.老龄化严重D.地区分布不均匀(3)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A.藏族B.壮族C.维吾尔族D.回族(4)我国最长的河流是()A.珠江B.长江C.黄河D.黑龙江(5)下列城市中,是我国政治中心的是()A.北京B.上海C.天津D.重庆4. 《中国诗词大会》引发收视热潮,古诗词中也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诗中描述的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人类活动(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指的是()A.冬季风B.夏季风C.西北风D.东北风5. 根据城市的序号,判断1月份气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①北京 ②哈尔滨 ③济南 ④海口A.③②①④B.②①③④C.④②①③D.②③①④6. 读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小题。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面积差不多。
陆上国界线2.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海岸线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国家有6个。
【扩展知识点:⑴陆上邻国14个(顺时针,北东南西):北面:俄罗斯、蒙古;东面:朝鲜。
南面: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西面: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⑵隔海相望国家6个(顺时针):东面:韩国、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面: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
】其中,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2、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大部分处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光热条件好。
领土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利于多种动植物生长和繁殖,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领土面积大,资源丰富;疆域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海陆兼备,海路交通便利,方便与世界往来;海域辽阔,便于发展海洋事业,给大部分地区带来丰富降水,利于农业发展。
3、我国领土四端(顺时针,北东南西):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扩展知识点:中国东西跨越经度60多度,最东端和最西端相差5个时区。
中国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200千米。
】4、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我国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约22.2千米,1海里=1.852千米)。
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扩展知识点:⑴台湾海峡因为其宽度在70~220海里,故其不是我国的内海。
但国际法规定一国的专属经济区是250海里,所以台湾海峡习惯上还称作中国的“领海”,属于东海。
气候【学习内容】气候——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学习目标】学会初步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
【学习重难点】掌握我国各个季节气温分布特点,并举例说明各种气温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冬、夏气温分布特点:(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_____。
气温自南向___逐渐降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___________一线分布。
(2)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_____。
_________地区气温相对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2.温度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根据气温的_____差异,并结合_________实际。
(2)温度带:从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1.对比我国大陆东部1月、7月等温线的分布,说出冬、夏季等温线疏密状况和温差大小的关系。
2.说一说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不同地区生活产生的影响。
【达标检测】1.下列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A.广州B.海口C.哈尔滨D.合肥2.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A.托克逊B.黑龙江省C.青藏高原D.准噶尔盆地下图为我国东部平原四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据图完成3、4题。
3.造成四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差异B.经度差异C.地势差异D.纬度差异4.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的熟制可达到一年三熟B.甲乙两地位于北方地区C.丙丁两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我国南北温差夏季比冬季大5.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日平均气温B.年平均气温C.气温日较差D.气温的南北差异6.小明说他的家乡在吉林省的长白山下,你觉得下列哪一项最符合小明家乡的特征()A.房屋高大,通风透气性好B.椰子、香蕉园到处可见C.房屋多双层窗户,以炕代床D.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
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2.2 气候》易错题集二考试总分:67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24分)1. 根据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下列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A.乌鲁木齐、西安、广州、乐至B.广州、乐至、西安、乌鲁木齐C.广州、西安、乐至、乌鲁木齐D.广州、乌鲁木齐、乐至、西安2. 下列对我国气温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东向西,年温差越来越小B.7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C.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D.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3. 大连市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著名的避暑圣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地形B.纬度位置C.人为因素D.海陆位置4.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过多会给我国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A.充足的劳动力B.广阔的消费市场D.国防兵源短缺5. 我国农业地区分布规律是( )A.西北内陆地势陡峭,水土流失严重,是“宜林则林”B.华北平原风沙严重,降水不多,是“宜牧则牧”C.北方地区地势平坦,湖泊众多,是“宜渔则渔”D.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土壤肥沃,是“宜粮则粮”6. 2018年1月1日,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北极村,气温达到﹣34℃,居民身穿厚厚的衣物,抵御极寒,而海南岛西南部地区气温却达到25~28℃,结合我国“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我国气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1月南北气温差异大B.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很大C.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只和纬度有关D.我国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纬度最高的漠河(2)有关降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武汉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B.降水量集中在夏季C.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盛行时降水较多D.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7. 读我国夏季风与冬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