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江心岛整体保护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20.09 MB
- 文档页数:83
牡丹江江心岛公园景观设计与施工浅析作者:王擎宇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9年第4期自古以来,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就是城市定址的首选地段。
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都地处大江大河或海陆交汇之处,便捷的港埠交通条件不仅方便城市的日常运转,同时还常是多元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独特的魅力[2]。
岛屿作为一类特殊的滨水区,使其更具景观魅力。
1 项目基本情况1.1 地理位置及区域分析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地处长白山北部,牡丹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
项目位于牡丹江市城市发展轴上,是连接江北老城和江南新城的重要生态过渡带,规划面积约16万m2,项目距离江北岸200m左右,东侧水域是市民夏季野游的最集中的场所,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
1.2 场地现状岛上植物茂密蓊郁、环境优美,但由于岛内长期无人管理,基础设施薄弱,自然资源和生态破坏现象时有发生,整个岛屿的开发建设目前处于无序、无度状态。
现状情况总结如下:(1)场地地势平坦,易于建设,岛内中部多为荒地和未利用地。
(2)滨水区植被资源良好,具有较高保留和利用的价值。
(3)岛内水体和滩涂地加以利用,增加景观设计的元素。
(4)场地内道路系统混乱,场地内有一些零散的建筑单体,不具有利用价值。
1.3 设计主题牡丹江市名字的来源是“穆旦”,意思是曲曲弯弯的意思;牡丹花百花百色的绚烂和牡丹江江水静波的流溢之态相结合,形成“牡丹之舞”的中心形态主题。
1.3.1 双生态①自然生态:设置纯自然的、避免外来污染和干扰的生态环境,给动植物打造了自由生长的空间[3]。
②人文生态:设置多样化的休闲空间,给牡丹江市民提供一个找寻身心健康、达到人与自然平衡和谐的适宜场所。
1.3.2 “MAN“生活①慢生活:让市民远离城市喧嚣的环境和快速的生活节奏,放慢脚步,体验一种休闲、慢节奏的生活状态。
②漫生活:本设计通过设置了很多休闲娱乐的开场空间和林下游憩的私密空间,创造不同感受的浪漫环境。
大目湾新城总体规划战略报告1. 引言大目湾新城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是广东省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之一。
为了推动大目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竞争力,本报告将就大目湾新城的总体规划战略进行详细分析。
2. 背景大目湾新城是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滨海新城”为目标的城市规划项目。
位于珠海市西侧,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当前,大目湾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因此,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划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3. 目标与原则大目湾新城总规划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滨海新城,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制定总体规划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生态优先原则: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重视资源的节约利用,减少环境的污染。
•基础设施与服务的整合:合理布局并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社会参与原则:积极引导社区和居民的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社区建设机制。
4. 规划内容4.1 城市功能布局 - 核心商务区:将大目湾新城打造成为珠海市的商业中心,吸引国内外企业和金融机构入驻。
- 居住区: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 文化教育区: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学校等公共文化教育设施。
- 生态保护区:保护大目湾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4.2 交通规划 - 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公交和自行车道,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连接。
- 优化道路布局,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4.3 环境保护 - 加强环境保护,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大目湾地区的空气质量和水质。
- 鼓励低碳生活方式,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碳排放。
- 建设生态园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4.4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建设医院、学校、社区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
2023年第18期现代园艺江心岛生态修复水系统营建策略———以重庆广阳岛为例王丽双,吴彦*(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重庆400060)摘要:江心岛常见于长江中下游河段,是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物栖息地,是江河生态系统中生态修复保护的重要研究对象。
岛内的水系统营建与其他生态要素环环相扣,影响着整个岛屿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维稳。
从江心岛水系统营建的挑战及良好水系统的特征出发,结合江心岛的自然优势,以广阳岛水系生态修复为例,从水源、水循环、水生态、水景观设计4个方面探讨水系统营建的策略要点。
在水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应从自然本底条件出发,立足多学科间的协同规划,多维度综合考虑,形成适宜的应用策略集成,为做好江心岛区域水系统规划及水生态修复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江心岛;生态修复;水系统;营建策略江心岛是因水沙搬运、泥沙淤积所形成的独立于水岸的环境空间,常见于长江中下游、湘江、赣江、东江、北江等河段[1]。
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心岛不仅具有防洪蓄洪、净化水质、物种保护的积极作用,同时因保留了大量自然岸线与湿地生境,成为江河生态空间保护及生物栖息地恢复的重要载体,是江河生态系统的关键节点[1]。
江心岛由于其与陆地长时间相对隔离的特殊性,拥有独立的自然生境,且生境具有生态敏感度高、边界效应明显、抗干扰能力弱的特点。
无序的建设开发和频繁的活动干扰,容易破坏其原有生态系统,从而造成其所在江河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
江心岛生态修复应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能力,辅以人工措施,逐步形成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和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2]。
水环境的营建是生态之基,与其他生态要素紧密相连,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维稳。
岛屿水系统的构建是该区域水文安全、生产发展、自然风景的重要支撑系统,也承载了岛屿的自然和文化特征,对岛屿的生态修复起到的重要作用[3]。
江心岛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区域位置和生境空间,在水系统的营建上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兼具挑战。
佛山市顺德区江心岛生态环境现状及修复对策作者:尹旭唐科林尹影林婉奇林书航来源:《南方农业·上》2024年第04期摘要通过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11个江心岛的生态环境现状的实地调查,分析岛屿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胁迫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江心岛中占比较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分别是养殖水域、森林与湿地。
江心岛共记录到野生维管植物58科155属216种,鸟类12目29科59种,外来入侵植物7科13属14种,外来入侵动物2种。
针对江心岛面临的植被类型较单一、岸带植被层次不足、外来入侵物种与人类干扰行为较多、缺乏科学系统规划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根据岛内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优化植物群落结构,构建适宜动植物栖息的自然生境;加强生态管控,减少人类干扰造成的扰动;科学规划,实现资源保护、修复与利用;建立生态修复监测与评估体系等生态环境修复对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湿地资源;生态修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07.017江心岛通常是由河流冲刷、沉积和自然形成的沙洲,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具有独特的生态地位和生态功能[1]。
因江心岛处于水陆交错带,物质能量交换丰富,所以在维护水体生态平衡、提供鸟类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且江心岛大部分位于行政区和城乡管理边沿,因此,江心岛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和威胁。
近年来,国内也逐渐开展江心岛的生态修复研究和实践。
2015年,广东省广州市发布了《珠江江心岛保护规划工作方案》,提出将逐个编制全市54个岛屿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已开发的江心岛要做好规划管控,未开发的以生态保护、农业观光为主,不得进行房地产及商业开发[3]。
2018年,佛山市制定了《佛山市河心岛总体整治规划指引》,将全市48个江心岛分为自然生态型、生态修复型和建设管控型三类,分类开展河心岛生态修复工作[4]。
珠三角河涌整治修复规划出台新快报讯记者曹洪梅通讯员粤水轩报道日前,广东省正式出台《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河涌整治与修复规划》(下称《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所涉的9个地级以上市的169条河涌,主要包括:芦苞涌、西南涌、白坭河、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前山河、广昌涌、佛山水道、淡水河、石马河、凫洲河等13条主要河涌以及其他156条河涌。
投资匡算856亿元(不含征地和拆迁、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仅包含泄洪整治、截污等水环境治理和水景观投资)。
《规划》提出,近期目标:2015年前,基本完成13条重点河涌泄洪整治任务,达到规划的防洪、治涝标准;水质污染基本得到控制、水生态逐步改善,达到规划景观标准;2015年前,跨市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8%及其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及其以上,重点抓好淡水河、观澜河、前山河、佛山水道、茅洲河等流域的综合整治。
中期目标:2020年,基本完成规划范围156条非重点河涌整治与水生态修复,达到规划的防洪、治涝标准,水质污染得到基本控制、水生态逐步改善,达到规划景观标准。
远期目标:2030年前,规划范围169条河涌水质基本达到功能区划目标,生态环境得到修复。
本次规划范围之外的所有河涌逐步得到整治与修复。
2020年前基本完成169条河涌整治修复●南方日报记者邓圣耀通讯员粤水轩日前,广东出台《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河涌整治与修复规划》(下称《规划》),全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
《规划》的范围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所涉的9个地级以上市的169条河涌,主要包括:芦苞涌、西南涌、白坭河、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前山河、广昌涌、佛山水道、淡水河、石马河、凫洲河等13条主要河涌以及其他156条河涌。
投资匡算856亿元(不含征地和拆迁、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仅包含泄洪整治、截污等水环境治理和水景观投资)。
据省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专家介绍,珠江三角洲约有除主干河流之外的河涌12259条,长度29820公里,河道密度0.294条/平方公里。
江心洲规划方案1. 背景江心洲是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一个半岛,位于湘江之中。
它是该市的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当地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江心洲的环境和旅游资源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所以,建立一个合理和可行的规划方案对于江心洲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2. 目标考虑到江心洲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和旅游业的需求,我们的规划目标如下:1.保护江心洲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的场所。
2.提升江心洲的服务和基础设施,并建立较为完整的旅游交通体系。
3.整合江心洲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并将其打造成为湖南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3. 思路建立一个合理的规划方案,需要从江心洲的现状出发,分析其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等方面,以此为基础,结合市场情况和投资预算等因素,确定规划目标,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
以下是我们对江心洲规划方案的思路和建议:3.1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江心洲规划的首要任务。
我们建议在江心洲的开发过程中,避免过度的人类活动和破坏行为,尽可能维护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
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和保护工作,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3.2 旅游设施建设在建设旅游设施方面,我们建议以现代化理念和绿色环保为导向,建设一个集生态旅游、体育休闲、文化娱乐、度假住宿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具体建设安排包括:•建设酒店和民宿:优先建设环保型酒店和民宿,同时将其建设在自然环境较优美的地带,以便游客更好地欣赏江心洲的自然风光。
•建设文化娱乐设施:如开发娱乐中心、购物中心、体育中心等,满足不同年龄和需求的游客。
•增设生态旅游提示牌:在江心洲的各个景点、道路等处加设生态旅游提示牌,以便游客了解江心洲的生态环境,并掌握生态游览规范。
•建设公共服务场所:在江心洲内增设公共场所,例如厕所、垃圾收集站、商业服务区、游客中心等,使游客可以方便地享受到各种服务。
1983年到2010年底,南京市被征地人员已近30万。
记者昨从全市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工作动员大会上获悉,南京将拿出50多亿资金,对被征地人员实施不同的财政补贴政策。
《保障办法》实施后,南京市被征地劳动年龄段人员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补缴,达到退休年龄的最低可享受每月近600元的养老待遇,被征地人员全部享受医保。
据悉,市国土局正在建立江南八区被征地农民基本信息的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将于4月30日前将数据移交市人社局,以便该办法早日落实起来。
>>>六合马集镇建安置房征地补助费低村民不愿搬>>>江心洲征地补偿公告出炉首批安置房4月底开建>>>南京市国土资源局第二分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保障对象分两个年龄段共六类人群《保障办法》将被征地人员分为两个年龄段,一是劳动年龄段,二是养老年龄段。
同时依据征地保障政策变革的三个关键时点将两个年龄段被征地人员划分为六类人群。
劳动年龄段人员(男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55周岁)1、1983年8月1日至2004年4月9日,南京市历年征地安置中一次性货币化安置的,到2010年12月31日男不满60周岁、女不满55周岁的人员(约13.7万人);2、2004年4月10日后已进入土地换保障体系,到2010年12月31日男不满60周岁、女不满55周岁的人员(约7.5万人);3、本办法实施后(2011年1月1日后)新增加的劳动年龄段人员;养老年龄段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4、1983年8月1日至2004年4月9日,南京市历年征地安置中一次性货币化安置的,到2010年12月31日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人员(约5.4万人);5、2004年4月10日后已进入土地换保障体系,到2010年12月31日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人员(约2.8万人);6、本办法实施后(2011年1月1日后)新增加的养老年龄段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