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前教育幼儿园大班常识教案 勤快的手.doc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手,知道手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工活动材料,如剪纸、拼图等。
2.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故事书,如《勤快的手》。
3.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音乐,如《动手动脚》。
4.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指游戏,如《五指兄弟》。
三、活动过程:1. 手指游戏《五指兄弟》导入,让幼儿注意力集中。
2. 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关于手的手工活动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 老师讲解手工活动的制作步骤,示范制作过程。
4. 幼儿动手制作手工活动,老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
5. 制作完成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四、活动延伸:1. 让幼儿用自己的手绘画一幅画,画出自己喜欢的手势。
2. 组织幼儿进行手指比赛,如手指速写、手指拼图等。
3. 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展示自己在幼儿园学到的关于手的手工活动和手指游戏。
4. 鼓励幼儿在家里尝试制作其他关于手的手工活动,并与家长一起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手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手进行手工活动,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本次活动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手的灵活性和创造力,激发了他们对动手操作的兴趣。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幼儿对手的认识,了解手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对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 引导幼儿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手部动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4. 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动手操作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兴趣。
七、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手部的图片,如手部肌肉图、手部动作图等。
2. 准备一些关于手部的故事书,如《手的故事》。
3. 准备一些关于手部的音乐,如《动手动脚》。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勤快小手培养教案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手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幼儿勤快、独立、自主的品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活动主题勤快小手,我能行三、活动对象幼儿园大班幼儿四、活动时间25分钟五、活动准备1. 材料准备:勤快小手操作卡片、奖励贴纸、小礼物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一、活动导入(3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勤快小手,我能行”。
2. 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勤快的小手?勤快的小手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二、活动讲解(5分钟)1. 教师讲解勤快小手操作卡片的使用方法。
2. 示范操作,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做。
三、活动操作(10分钟)1. 幼儿根据操作卡片上的指示,进行相应的动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活动拓展(5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勤快小手比赛,如穿衣、叠被子等。
2. 奖励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贴纸或小礼物。
六、活动延伸(5分钟)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简单的家务任务,如摆放餐具、整理玩具等,让幼儿在家庭中实践勤快小手的行为。
2. 家长沟通:教师通过家长群或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在家中支持幼儿的勤快小手行为。
七、活动评价(10分钟)1. 自我评价: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2. 同伴评价:让幼儿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幼儿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注重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八、活动反馈(5分钟)1. 教师向幼儿反馈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幼儿在下次活动中改进。
2. 教师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的需求和想法,不断优化活动内容。
大班社会教案《勤快的手》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勤快的手》,使学生了解勤劳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勤劳的习惯,通过勤劳获得成果。
3.通过角色扮演和小游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故事《勤快的手》的教材。
2.绘本、图片等,用于故事情节的展示。
3.小道具,如玩具工具等,用于学生角色扮演。
4.活动材料,如工作签、劳动成果卡片等。
教学过程:引入:1.利用图片或绘本,引出话题“勤快的手”,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他们为什么要勤快。
2.提问:“我们身边有哪些人是勤快的?”带领学生思考,如家长需要打扫卫生、工人需要上班等。
阅读故事:1.介绍故事《勤快的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引发学生的兴趣。
2.以适当的语速和语调,朗读故事或带领学生一起阅读。
读完一段,可以停顿,讨论学生对这一段的理解和感受。
3.结合故事中的插图,解释生词和学生的疑问。
角色扮演:1.分发小道具,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如小杰、小蓝、小明等。
2.提供简单的情节指导,让学生自由发挥,扮演剧中的对话和动作。
3.角色扮演结束后,组织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体验和感受,以及勤快对生活的重要性。
小游戏:1.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如家政服务员、建筑工人、医生等。
2.每个学生拿到一个工作签,上面写着他们的工作任务。
3.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可以获得劳动成果卡片或奖励。
4.游戏结束后,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并用自己的语言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
总结:1.回顾故事中主要内容和人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观点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总结“勤快的手”对于个人、家庭、社会的重要性。
3.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总结,并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将勤快的习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作业:1.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有哪些需要勤快的事情,并主动参与到家务劳动中。
2.提醒学生在每次完成家务劳动后,记录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并积极分享给家人和同学。
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去社区、公园等地参观,观察勤劳的人、事物以及他们的贡献。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勤快的手动手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手是勤劳的,能够做很多事情。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互相帮助。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手工材料,如彩纸、胶水、剪刀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手工活动区。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引导他们观察自己的手,认识到手的作用。
2. 主体活动:a. 教师出示手工材料,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用这些材料。
b. 教师演示制作过程,边演示边讲解。
c.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d. 幼儿相互交流制作心得,分享作品。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手做一些事情,如帮忙整理房间、洗碗等。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域,让其他幼儿欣赏。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精神。
3. 搜集幼儿的作品,分析他们的创作能力及想象力。
六、活动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到手的勤劳和能干。
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
七、活动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手部运动,如握手、挥手等,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手。
2. 主题活动(10分钟):教师展示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如制作小鸟、花朵等,引导幼儿动手模仿。
3. 创意环节(10分钟):教师提供各种材料,如废旧报纸、彩纸、胶水等,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手工作品。
4. 展示环节(5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互相欣赏、学习。
八、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整洁,避免幼儿受伤。
2. 关注每个幼儿的动手能力,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完成作品。
3. 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团队精神。
九、教学资源:1. 手工材料:彩纸、废旧报纸、胶水、剪刀等。
勤快的手大班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勤快的手的重要性,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动手去做。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勤快的手的歌曲或儿歌,让幼儿感受动手操作的乐趣。
2. 讲述一些勤快的手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勤快的手的作用。
3. 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歌曲或儿歌导入,让幼儿感受动手操作的乐趣。
2. 讲述:讲述一些勤快的手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勤快的手的作用。
3. 互动: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表现,评价他们的劳动意识。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故事、图片等。
2. 教具:手工材料、劳动工具等。
3. 环境:宽敞的活动场地,便于幼儿动手操作。
4. 辅助材料:如彩纸、胶水、画笔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歌曲学唱:学习一首关于勤快手的歌曲,如《动手动脚》。
2. 故事分享:分享一个关于勤快手的的故事,如《小手变变变》。
3. 手工制作:进行一项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小灯笼、剪纸等。
4. 劳动实践:安排一项劳动实践,如整理玩具、打扫教室等。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通过实物展示、示范操作等方式,让幼儿直观地学习动手操作。
2.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3.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动手操作。
4. 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动手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安全: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锋利的工具。
2.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
3. 注重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手,知道手的作用。
2. 培养幼儿爱护手,勤剪指甲,保持手部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每人一份小手工作品(如剪纸、泥塑等)。
2. 一盆清水、几块干净的小毛巾。
3. 指甲剪、小刷子等工具。
4. 相关故事、图片等教学资源。
三、活动过程1. 组织幼儿观看自己动手制作的小手作品,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手很能干,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2.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我们的手有什么作用?怎样爱护我们的手?4. 学习剪指甲的方法,引导幼儿自己给自己剪指甲,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活动延伸2. 环境创设:在班级设置“勤快小手”展示区,展示幼儿动手制作的作品,激发幼儿的自豪感。
3.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提供各种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手的认识和爱护手的习惯。
3. 定期检查幼儿的指甲,观察幼儿是否勤剪指甲,保持手部清洁卫生。
1. 故事分享:《勤快的小手》2. 手工制作:制作小手工艺品3. 环境创设:手工艺品展示区七、活动步骤2. 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设置手工艺品展示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分享意识。
八、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手工材料的安全性,避免幼儿误吞或受伤。
2.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3.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如剪刀、胶水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九、活动反思2. 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动手表现,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十、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手工制作,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的家庭动手能力。
2. 环境创设:在班级设置“勤快小手”作品展示区,定期更新展示内容,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3.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提供更多手工制作材料,引导幼儿创作不同主题的作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勤快的手动手教案幼儿园大班开始接触社会活动,而手动手作为其中的一种传统活动方式,对于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在社会活动中,手动手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还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手动手活动,我们精心设计了以下手动手教案。
一、主题:制作可爱的小动物玩具二、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想象力。
3.增加幼儿的归属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联合其他部门的幼儿园将制作好的小动物玩具送给有需要的人。
三、活动过程:1.分小组进行制作:每个小组五个人,按年龄、性别混合分组。
每个小组随机选出一个组长,其他成员听从组长指挥进行制作。
2.发放材料:每个小组发放制作需要的材料,包括彩纸、剪刀、胶水、圆珠笔等。
3.活动讲解:教师简单地讲解制作过程,同时示范制作,讲解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4.制作环节:对于每个孩子的手动手技术、操作能力不同,组长应适时调整每个人的具体任务,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
5.制作完成,展示评比:每个小组将自己制作好的小动物玩具展示出来,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评比,最后评选出最具趣味性的小动物玩具。
6.社会意义:体现社会活动的意义,制作好的小动物玩具送给有需要的人,达到团队合作精神,并将自己的成果分享给取得更多幸福的人。
四、注意事项:1.教师应注意每个幼儿的具体操作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活动环节要保持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手动手带来的乐趣。
3.组长要有耐心,帮助组员,调节气氛,保证小组团结合作。
4.利用好资源,打造幼儿园里的手动手资源库,让幼儿在其他时间也能体验手动手的乐趣。
5.社会服务作为活动的延伸,在制作好的小动物玩具送给有需要的人的过程中,加深小朋友们的社会意识。
通过手动手活动的开展,幼儿们将更好地了解彼此,更好地合作,提高了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同时,也唤起了对社会的关注。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勤快的手动手教案二、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手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懂得互相帮助。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学会用勤快的手动手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
2.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活动准备:1. 教具:各种生活用品(如筷子、勺子、杯子等),玩具,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安静、舒适、宽敞的手工活动区。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手,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2. 主体活动:a) 教师出示各种生活用品和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如何使用这些物品。
b) 教师示范用勤快的手动手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用筷子夹取物品、用勺子舀起水等。
c) 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尝试用勤快的手动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d) 教师组织幼儿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引导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3. 延伸活动:a) 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勤快双手。
b)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评价。
5. 结束活动:教师宣布活动结束,组织幼儿整理手工活动区的物品,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
六、活动教具:除了之前提到的教具外,还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木工工具,如小锤子、螺丝刀、锯子等,以及一些废旧物品,如纸盒、塑料瓶、布料等,供幼儿在进行手工活动时使用。
七、活动步骤: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废旧物品,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
2.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小锤子、螺丝刀、锯子等木工工具,教幼儿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3.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进行手工制作。
4.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幼儿完成手工制作后,教师组织幼儿相互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八、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使用木工工具时,有教师的指导和监督,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勤快小手培养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到勤劳的重要性,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自己动手做事情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勤奋、自主、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勤劳小手图片、劳动工具图片、故事书等。
2. 环境准备:干净、整洁的活动室,摆放好劳动工具。
三、活动过程:1. 主题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勤劳小手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勤劳的好处。
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勤劳的小故事,让幼儿明白勤劳的重要性。
3. 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在家里、学校里的劳动经历,分享劳动的乐趣。
4.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劳动实践,如整理玩具、打扫卫生等,让幼儿亲身体验劳动的喜悦。
5. 总结环节: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过程,让幼儿认识到勤劳的价值。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家中培养幼儿的勤劳习惯。
2. 环境创设:教师引导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布置,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3. 区域活动:教师设置勤劳小手区域,提供劳动工具,让幼儿自主参与劳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2. 关注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劳动表现,了解他们的进步。
3. 搜集家长和同事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案。
六、活动内容:1. 认识劳动工具:让幼儿了解各种劳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学习劳动技能:教会幼儿正确的劳动姿势和操作方法。
3. 劳动实践:让幼儿参与实际的劳动活动,如种植、打扫、整理等。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正确的劳动方法。
2. 引导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活动步骤:1. 认识劳动工具: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劳动工具,讲解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 学习劳动技能:教师示范正确的劳动姿势和操作方法,引导幼儿模仿。
大班常识教案:勤快的手
【活动目的】
1.让幼儿自我尝试操作,知道手的用处很大,不仅能感知物体的属性,还可以用手做许多事情。
2.培养幼儿勤快、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3.学会注意保护自己的小手。
【活动准备】
1.把幼儿分成六组,为每组幼儿提供一种操作内容。
(剥豆、皮球、套圈、绘画工具、泥工、抹布)
2.活动前收集用手做事情的照片。
3.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放《新的小手歌》录音磁带,做手的模仿游戏,引出课题
二、让幼儿尝试操作各种材料,感知手的作用
1.我们的手不仅能做模仿游戏,它还具有许多本领,请你们摸摸桌上的物体,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触摸,感知物体的属性。
小结:我们的手能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等。
2.出示照片,让幼儿仔细观看照片,和同伴大胆讨论后回答,手能做哪些事?
小结:手的用处很大,能做许多的事。
3.每组幼儿自选操作材料,用手操作。
(操作内容有:剥豆、绘画、做泥工、拍皮球、套圈)
提出要求:边操作边观察,你是怎样用手来做事的?
4.每位幼儿操作后,教师请2~3名幼儿到集体面前边用手操作,边讲解用手操作的过程。
进一步感知怎样正确地用手来操作物体。
5.集体讨论:假如没有手会怎样?
6.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手?
小结:不玩尖锐的东西,不做危险的事,并注意保持手的卫生。
三、让幼儿用勤快的手,为集体做好事
1.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快的手,请你们用手把我们的教室打扫干净。
(用抹布等)
2.组织幼儿劳动。
(放欢快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