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12年-2014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1.73 KB
- 文档页数:3
**医院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2012年二季度)临床各科室:为更好的向临床提供细菌耐药监测数据,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特对我院病原学送检情况、细菌耐药监测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并做出2012年二季的预警分析。
一、二季细菌分布情况:1、本季度标本总数2085份,抗菌药物使用人数为5985人次,其送检率为34.83%。
共检出病原菌451株,阳性率21.63%,较上季度下降4.03%百分点,分离的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标本、尿标本、脓液标本及血标本。
在451株病原菌中细菌占425株,其比例为94.23% ;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45株,占76% ;革兰阳性球菌80株,占18%,真菌26株,其比例为6% 。
革兰阴性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145株,占革兰阴性菌的42%,其次为大肠埃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分别为95株(28%)、27株(8%)、19株(6%)。
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为主,其中最多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2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为11株(14%)、15株(19%)。
2、一季度分离出多重耐药菌共135株,其中最多的为大肠埃希菌95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52株,其它为铜绿假单胞菌、胞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等。
其分离出多重耐药菌较多的科室有呼吸科、儿内一科1、ICU、泌尿科等。
二、主要目标菌耐药率情况:注:*为我院检验科未检出有效病原菌数据三、二季度抗菌药物前十位排名(数量):四、药品销售情况、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及预警信息:1、本季度培养出有效病原菌的耐药比例较上季度有所降低,大肠埃希菌除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于10%外,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对其头孢类抗菌药基本处于全耐药现象。
尤其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平均耐药率均已高于85% ,建议上述几个药物临床治疗性使用时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结果再合理择用,同时慎用这几类药物经验性的用于大肠埃希菌的感染。
耐药结核病人的耐药状况分析目的探讨耐药结核病人的耐药状况。
方法选取近3年该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120例,其痰液标本培养结果均呈阳性。
采取绝对浓度法间接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共分离出120株结核分枝杆菌,经过药敏试验表明其中44株为敏感株,76株为耐药株,总耐药率为63.3%。
16例为原发性耐多药患者,其中以老年组所占比例最高。
36例为获得性耐多药患者,其中以青壮年组所占比例最高。
36例获得性耐药结核病患者,有24例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初期出现不规则用药的情况,占66.7%。
结论建议需加强对结核病防治的健康宣传教育,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全程的督导和指导,对于降低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耐药结核病;耐药状况;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结核病指的是至少耐异烟肼和利福平两种药物的结核病,耐药结核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耐药结核病和获得性耐药结核病。
耐药结核病具有治愈率较低、治疗费用较高、死亡率较高的临床特点[1]。
耐药结核病的发病与传播已经成为了结核病防治的一大严峻问题。
目前,虽然临床上对于耐药结核病的诊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但是目前尚且没有特效疗法,对于该疾病仍是以防治为主。
为探讨耐药结核病人的耐药状况,该研究就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对耐药结核病患者的耐药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近3年内该院收治的耐药结核病患者120例,男72例,女48例,患者年龄为17~80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9岁,其痰液标本培养结果均呈阳性。
按照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3组,17—39岁为青壮年组共35例患者,40~59岁为中年组共47例患者,60~80岁为老年组共38例患者。
1.2 研究方法采取绝对浓度法间接进行药敏试验[2]。
实验所用试剂与仪器: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均由国家CDC参比实验室提供。
按照《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配制试验所需的含药培养基。
试验方法:按照《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进行操作,将稀释后的菌悬液接种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上,培养4周之后,分析其耐药性情况。
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分析了解绵阳市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情况,为耐药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比例法对79株结核分支杆菌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耐药性检测。
结果共检测出耐药菌17株,总耐药率为21.52%,多耐药率为12.66%,耐多药率为6.33%。
初治耐药率为18.64%,获得性耐药率为30.00%。
单耐药顺序为:INH>SM>RFP>EMB,耐药率分别为15.19%,12.66%,7.59%,7.14%。
耐药在性别和年龄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绵阳市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进一步加强耐药菌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近年来,耐药结核尤其是耐多药结核(multi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呈全球流行趋势,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核病疫情迅猛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结核病控制的重大难题[1]。
根据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绵阳地区15岁及以上人群肺结核的患病率为579/10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1%(459/10万),属于结核疫情严重地区之一,但目前全市尚无耐药监测资料报告。
现对2009年绵阳地区79株结核分支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旨在为该地区耐药结核的监测、预防和临床用药提供重要信息。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79株结核分支杆菌菌株于2009年由绵阳江油市和涪城区临床痰标本中分离获得,由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所负责传代培养、鉴定和保存。
标准菌株H37Rv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2 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比例法,取罗氏改良培养基上生长2~3周的新鲜菌落,研磨稀释成1 mg/ml 菌悬液,稀释至10-4和10-6mg/ml,分别用标准接种环以划线法接种至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4种含药培养基及H37Rv对照培养基、PNB和TCH 2种鉴别培养基上,置37℃孵育4周后计算耐药百分比,耐药百分比=含药培养基上菌落数/对照培养基上菌落数×100%,<1%者报告敏感,≥1%者报告耐药[2]。
肺结核病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1黑龙江省克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1600;2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一人民医院 161600结核病作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结核病第二高负担国家。
耐药性结核病人已成为当今结核病疫情增高的重要原因。
为了解我县结核病人耐药特征,及耐药趋势,从不同角度评价结核病控制成效,为今后制定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对2012—2015年144例常住人口结核病患者的阳性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全部病例来自县痰涂片阳性的住院肺结核病人。
入院1周内即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培养阳性的病例进行链霉素(S)、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4种药物的敏感试验。
共计144例,其中初治112例,复治32例。
其中男80例,女64例。
年龄在17—78岁,其中17—19岁6例、20—29岁28例、30—39岁52例、40—49岁34例、50—59岁14例、60—69岁6例、70¬—78岁4例。
1.2 方法1.2.1 耐药结核定义(1)初始耐药:从未接受过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或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超过1月者对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
(2)继发耐药:接受过抗结核药物的治疗至少1月以上对1种或1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
(3)耐多药结核病(MDR2TB):指患者至少同时对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
1.2.2 药物敏感试验方法采用自动检测仪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根据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指数判断以上4种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
2.结果本组病例观察结果显示,初始耐药率及初始耐多药率分别为20.8%、4.2%。
继发耐药率和继发耐多药率分别为70.8%、58.3%。
初治病人对各种药物的耐药频率,链霉素40例,占初治率的35.7%;异烟肼43例,占初治率的38.4%;利福平26例,占初治率的23.2%;乙胺丁醇3例,占初治率的2.7%;复治病人对各种药物的耐药频率,链霉素8例,占25.0%;异烟肼13例,占40.7%;利福平10例,占31.2%;乙胺丁醇1例,占3.1%;3.讨论3.1 肺结核病人高耐药原因大多数结核病人首选就诊地点是综合医院。
2014年2季度全院细菌耐药性监测总结及整改建议范文合集第一篇:2014年2季度全院细菌耐药性监测总结及整改建议细菌耐药性监测总结及合理选用抗生素建议2014年4月至6月(第二季度)本季度药剂科临床药学组对检验科检出的3种致病菌所做的35种抗生素的细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一、细菌耐药情况根据2014年第二季度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第一季度细菌的检出数为109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共80株分占73.4%;革兰阳性球菌29株,占26.6%;真菌类0株,占0%。
细菌检出率前五位细菌分别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0%,金黄色葡萄球菌48.3%,克雷伯菌3.8%,不动杆菌5%。
第二季度共检出3种致病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这些菌种阳性率相对较高;克雷伯菌耐药率已达到51.4%、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已达到71.4%、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已达到95.7%、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已达到97.8%。
建议临床医生密切观察致病菌的患者的病情变化,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治疗用药。
二、合理选用抗生素1、耐药率在30%以下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洛培南、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这些监测药物,建议临床经验用药、在综合分析患者病情的基础上,首选这些药物。
其中耐药率超过30%并且小于40%的抗生素5种应将预警信息通报机构的工作人员,这些药物包括: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四环素、。
2、耐药率超过40%并且小于50%的抗生素的有: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克林霉素、莫西沙星等,建议医生应慎重经验用药,严格掌握适应症,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则,履行签字审批手续。
3、耐药率超过50%并且小于75%的抗生素告知临床医生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这些药物有: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头孢曲松、苯唑西林、四环素等。
2014第二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报告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第二季度共检测住院及门诊病人各种培养标本7382份,标本类型为痰、咽拭子、脓液、脑脊液、分泌物、尿液、粪便、宫颈分泌物、血液、胸腹水等,共分离致病菌297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936株,占阳性标本的65.2%,革兰氏阳性球菌541株,占阳性标本的18.2%,支原体阳性及其他阳性标本494份,占阳性标本16.6%,本季度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0.2%,本季度标本量高于上季度,阳性率较上季度稍有提高。
临床标本排列前十名细菌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肠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产酸克雷伯菌。
儿科ICU及新生儿监护室患者中常见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新生儿科血培养多数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外科ICU及急诊ICU患者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较高。
较上季度比较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分离率呈现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分离率呈下降趋势。
肠杆菌科的细菌仍保持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高度敏感。
检出28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2株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有所下降。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较上季度比较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所下降特殊耐药菌的检出率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62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占5.5%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17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71株占39.7%共检出大肠埃希菌343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157株占45.8%第二季度各科室送检情况统计儿科1523份新生儿科1769份外一科63份骨一科 22份骨二科 20份外三科124份妇科741份产一科 58份产二科28份心内一科81份心内二科 48份干保科100份肾病血液科263份消化内分泌科259份神经内科49份呼吸科486份急诊科177份中医科皮肤科 7份外科ICU 79份五官科口腔科 35份泌尿外科362份神经外科 63份感染科 287份疼痛康复科7份门诊各科室合计送检731份各部位常见细菌各科常见细菌各类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较上季度比较第二季度各科室抗生素使用病人送检率儿科100%新生儿科100% 外一科55.60% 骨二科11.30% 外三科53.30%神经外科36.70%妇科100%产一科9.90% 产二科 4.00% 心内一科54%肾病血液科98% 消化科95.90%急诊科93.80% 五官科31.30% 骨一科8.20% 泌尿外科90.50% 外科ICU 100% 干保科100%中医科58.3%疼痛康复科50% 感染科94% 神经内科96%呼吸科95.2% 心内二科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