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3-04-10T08:40:37.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蔡辉[导读] 股骨干骨折多见于11岁以下儿童,手术治疗要取得满意疗效,须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

蔡辉(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万店卫生院 4413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361-01【摘要】股骨干骨折多见于11岁以下儿童,手术治疗要取得满意疗效,须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必须仔细检查患儿的生理心理变化,重点做好皮肤护理;耐心做好心理护理;准备好牵引用具,做好牵引护理。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和协助患儿进行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关键词】小儿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粗隆下2~3cm和股骨髁上2~多3cm间的骨干骨折,多见11岁以下的儿童。2008年2月~2011年6月共收治了小儿股骨干骨折14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10岁。其中皮肤牵引11例,骨牵引3例。均有外伤史,x线片证实为股骨干骨折,一般手术行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术前做好血、尿常规、血压、血型检查以及药物敏感试验,重点做好皮肤护理。患儿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因此,必须仔细检查患儿的生理病理变化,了解患儿是否存在合并症,如有及早给予相应处理。

2.1.2 心理护理。小儿对创伤及疼痛的心里承受能力较差,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及打针吃药,常常表现恐惧、哭闹、固执等,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因此医护人员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平时说话语言要和蔼可亲,多用儿童语言,与他们交朋友或充分利用“爱抚的动作,如摸摸患儿的头部、小手、脸庞以表示关心及友好,使其情绪稳定下来,并能愉快的接受、配合治疗及护理。”

2.1.3 牵引护理。患者一般术前行患肢牵引,以使骨折复位及减少患者疼痛。牵引术前应准备好牵引用具,皮肤牵引应注意胶布处皮肤有否过敏、水泡、皮疹、感染等,应及时给予处理,经常检查牵引是否松脱,是否压迫腓总神经,踝关节能否正常活动,密切注意患肢血运及活动能力,肢端有无因绷带缠的过紧或其他原因,压迫血管神经而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运动障碍等情况。同时注意牵引装置有无阻挡,行骨牵引时应有反牵引装置,如抬高床尾,将患肢放置布朗氏架上,以保证牵引的有效性。

2.2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麻醉清醒时间及局部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防止急性心衰或肺水肿。

2.2.2 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污染。如切口渗出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切口感染都在术后3~7天,若局部红肿、疼痛、伴体温升高,是早期切口感染的征兆,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3 预防并发症。患儿的耐受力差,反应性强,骨折后应特别怕疼、卧床时间长、活动少、血循环差、肺活量减弱、肺功能下降等原因,易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血管栓塞、肺炎、感染褥疮等。因此,在护理上要特别细心。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定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减轻受压部位,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单清洁,减少皮肤刺激,鼓励患儿多食用水果、蔬菜以防便秘。

2.2.4功能锻炼。护士要正确指导和协助患儿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主要加强股四头肌锻炼,促进患肢血循环,加强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2.2.5 出院指导。嘱患儿及患儿家属出院后继续加强患肢功能锻炼,勿过早负重,出院后一个月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制定锻炼计划,如有异常,及时检查处理。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142-143.

[2]王国强.心身疾病心理护理的实施.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6.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3-04-10T08:40:37.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蔡辉[导读] 股骨干骨折多见于11岁以下儿童,手术治疗要取得满意疗效,须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 蔡辉(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万店卫生院 4413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361-01【摘要】股骨干骨折多见于11岁以下儿童,手术治疗要取得满意疗效,须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必须仔细检查患儿的生理心理变化,重点做好皮肤护理;耐心做好心理护理;准备好牵引用具,做好牵引护理。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和协助患儿进行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关键词】小儿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粗隆下2~3cm和股骨髁上2~多3cm间的骨干骨折,多见11岁以下的儿童。2008年2月~2011年6月共收治了小儿股骨干骨折14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10岁。其中皮肤牵引11例,骨牵引3例。均有外伤史,x线片证实为股骨干骨折,一般手术行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术前做好血、尿常规、血压、血型检查以及药物敏感试验,重点做好皮肤护理。患儿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因此,必须仔细检查患儿的生理病理变化,了解患儿是否存在合并症,如有及早给予相应处理。 2.1.2 心理护理。小儿对创伤及疼痛的心里承受能力较差,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及打针吃药,常常表现恐惧、哭闹、固执等,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因此医护人员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平时说话语言要和蔼可亲,多用儿童语言,与他们交朋友或充分利用“爱抚的动作,如摸摸患儿的头部、小手、脸庞以表示关心及友好,使其情绪稳定下来,并能愉快的接受、配合治疗及护理。” 2.1.3 牵引护理。患者一般术前行患肢牵引,以使骨折复位及减少患者疼痛。牵引术前应准备好牵引用具,皮肤牵引应注意胶布处皮肤有否过敏、水泡、皮疹、感染等,应及时给予处理,经常检查牵引是否松脱,是否压迫腓总神经,踝关节能否正常活动,密切注意患肢血运及活动能力,肢端有无因绷带缠的过紧或其他原因,压迫血管神经而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运动障碍等情况。同时注意牵引装置有无阻挡,行骨牵引时应有反牵引装置,如抬高床尾,将患肢放置布朗氏架上,以保证牵引的有效性。 2.2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麻醉清醒时间及局部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防止急性心衰或肺水肿。 2.2.2 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污染。如切口渗出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切口感染都在术后3~7天,若局部红肿、疼痛、伴体温升高,是早期切口感染的征兆,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3 预防并发症。患儿的耐受力差,反应性强,骨折后应特别怕疼、卧床时间长、活动少、血循环差、肺活量减弱、肺功能下降等原因,易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血管栓塞、肺炎、感染褥疮等。因此,在护理上要特别细心。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定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减轻受压部位,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单清洁,减少皮肤刺激,鼓励患儿多食用水果、蔬菜以防便秘。 2.2.4功能锻炼。护士要正确指导和协助患儿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主要加强股四头肌锻炼,促进患肢血循环,加强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2.2.5 出院指导。嘱患儿及患儿家属出院后继续加强患肢功能锻炼,勿过早负重,出院后一个月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制定锻炼计划,如有异常,及时检查处理。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142-143. [2]王国强.心身疾病心理护理的实施.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6.

小儿股骨干骨折皮肤牵引的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112278913.html, 小儿股骨干骨折皮肤牵引的护理 作者:石彦芳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2期 摘要:小儿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循环丰富,成骨能力强,骨折愈合快,而且具有较强的塑形能力,所以对于年龄3岁以下的骨折常首选非手术疗法,即采用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1],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近2年来悬吊牵引的18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患儿在治疗中配合欠佳,故护理方面比较困难,就护理问题说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儿;股骨干骨折;悬吊牵引;小夹板外固定;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个月~3岁。中上段骨折9例,中 段骨折5例,中下段骨折4例。车祸致伤7例,高处坠下致伤2例,平地跌伤9例;粉碎性骨折3例,横断骨折5例,斜形骨折6例,螺旋形骨折4例,无开放性骨折。伤后至就诊时间40 min~7 d,平均12 h。 1.2病例诊断收录标准①年龄 1.3方法 1.3.1材料准备①医用胶布:长度从骨折线处致足跟下5 cm,宽度一般为膝部周径的 1/2。②支撑板2块:6 cm×6 cm×1.5 cm,板中心留一小孔。③牵引绳2条,长度适中。④牵引钩及牵引砣。⑤绷带。 1.3.2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操作,先作皮肤牵引,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侧腋下,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对抗牵引,维持患肢中立位。先取合适医用胶布并粘在股部内侧达支撑板上,把支撑板置于足跟下4 cm处,再把近端胶布撕成2条,粘于患肢的外侧,注意胶布近端不能超过骨折线,胶布要平整,骨突处加棉垫以免产生压疮;然后用绷带缠紧。同样方法牵引健肢。 1.3.3持续牵引下手法复位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髂骨翼处,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持续对抗牵引,术者立于患侧,在助手拔伸的同时,运用按压、提端、旋转等手法复位,使断端骨擦音消失,畸形纠正。 1.3.4小夹板固定在维持对抗牵引下,先用棉纸保护患肢,再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放置棉垫,然后固定夹板,用鞋带加压固定,鞋带上下移动1 cm即可。最后将双下肢通过滑轮垂直悬吊牵引,重量以患儿臀部离开床面即可[2]。

小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交接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小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交接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1-10-20T14:45:15.497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朱淑萍石彩晓 [导读] 应遵循客观、真实、完整的原则,统一使用蓝黑墨水书写。 朱淑萍石彩晓 (郑州市儿童医院护理部河南郑州 450053) 【关键词】小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交接记录单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护理风险的存在不仅对患者构成危险,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 [1] 。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开展,我院简化了护理文书书写的程序,取消了一般的护理记录单。根据2009年《河南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暨综合评价标准》中加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的要求(完善手术室与病房、重症医学科患者交接程序与记录),我院改变了传统护理记录形式,将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交接过程中需要规范交接、记录的项目条理性罗列,合并了一般护理记录单和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设计了小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交接记录单(以下简称交接记录单)。2010年9月,我院开始应用此交接记录单,经过6个月的试用,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可,这期间,526例手术患儿无1例因交接原因引发矛盾或护理不良事件,同时也减少了护理人员的书写时间,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交接记录单的设计 交接记录单和病历纸张大小相同,便于归入病历。此单分为病人一般信息、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三个部分,主要内容见表1 表1 小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交接记录单 使用方便各项术前准备情况及交接项目一目了然。 使用方便各项术前准备情况及交接项目一目了然。 科别: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 号: 体重: Kg 入院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手术日期: 年 月 日 手术名称: 术前诊断: 麻醉方式: □全麻 □其它 术前护理 术前指导: 病区:□已做 □未做 手术室: □已做 □未做 禁食水: □已做 □未做 肠道准备: □已做 □未做 胃肠减压:□已做 □未做 留置尿管: □已做 □未做 静脉通路:□已建 □未建 □右上肢 □左上肢 □右下肢 □左下肢 □头皮 术前用药: □已执行 □未执行 药物过敏: □无 □有 术区备皮: □已做 □未做 皮肤完整性:□是 □否 其它腕带核对: □已做 □未做 备用物品: □影像资 料 其它术前睡眠:□正常 □烦躁 □哭闹 □药物辅 助 其它意识:□清醒 □嗜睡 □意识模糊 □昏睡 □浅昏迷 □深昏 昏迷生命体征: T℃P次/分 R 次/ 分 Bp mmHg 测量时间: 时 分 备 注: □ 遵医嘱手术暂停 □ 其它 与手术室交接时间: 月 日 时 分 手术室护士签名: 病房护士签名: 术后护理 术后诊断: 意识:□清醒 □嗜睡 □意识模糊 □昏睡 □浅昏迷 □深昏 迷生命体征: T ℃ P 次/分 R 次/ 分 Bp mmHg 转入病房时

小儿股骨干骨折皮肤牵引的护理

小儿股骨干骨折皮肤牵引的护理 小儿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循环丰富,成骨能力强,骨折愈合快,而且具有较强的塑形能力,所以对于年龄3岁以下的骨折常首选非手术疗法,即采用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1],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近2年来悬吊牵引的18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患儿在治疗中配合欠佳,故护理方面比较困难,就护理问题说几点体会。 标签:小儿;股骨干骨折;悬吊牵引;小夹板外固定;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个月~3岁。中上段骨折9例,中段骨折5例,中下段骨折4例。车祸致伤7例,高处坠下致伤2例,平地跌伤9例;粉碎性骨折3例,横断骨折5例,斜形骨折6例,螺旋形骨折4例,无开放性骨折。伤后至就诊时间40 min~7 d,平均12 h。 1.2病例诊断收录标准①年龄<3岁;②有明确的外伤史;③症状体征明显:大腿疼痛、肿胀、畸形、压痛、纵叩痛阳性,功能障碍等;④经X线摄片确诊为股骨干骨折;⑤均为闭合性骨折,无患肢皮肤擦伤及裂伤。 1.3方法 1.3.1材料准备①医用胶布:长度从骨折线处致足跟下5 cm,宽度一般为膝部周径的1/2。②支撑板2块:6 cm×6 cm×1.5 cm,板中心留一小孔。③牵引绳2條,长度适中。④牵引钩及牵引砣。⑤绷带。 1.3.2垂直悬吊皮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操作,先作皮肤牵引,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侧腋下,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对抗牵引,维持患肢中立位。先取合适医用胶布并粘在股部内侧达支撑板上,把支撑板置于足跟下4 cm处,再把近端胶布撕成2条,粘于患肢的外侧,注意胶布近端不能超过骨折线,胶布要平整,骨突处加棉垫以免产生压疮;然后用绷带缠紧。同样方法牵引健肢。 1.3.3持续牵引下手法复位一助手双手置于患儿双髂骨翼处,另一助手把持患侧踝部,两助手持续对抗牵引,术者立于患侧,在助手拔伸的同时,运用按压、提端、旋转等手法复位,使断端骨擦音消失,畸形纠正。 1.3.4小夹板固定在维持对抗牵引下,先用棉纸保护患肢,再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放置棉垫,然后固定夹板,用鞋带加压固定,鞋带上下移动1 cm即可。最后将双下肢通过滑轮垂直悬吊牵引,重量以患儿臀部离开床面即可[2]。 1.3.5注意事项若患肢肿胀明显,在牵引下肿胀消退后再复位用小夹板固定。外固定稳妥后,1 w后待X线片显示骨位已纠正,可减少牵引重量,维持在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围绕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动态制订持续性的护理计划,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各期的健康指导。方法总结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结果股骨颈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好,生活质量提高,减轻患者及家人心理和生活上的负担。结论对围手术期制订持续合理的护理计划,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股骨颈骨折以老年女性较多。因其骨质疏松,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骨折。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技术,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沟通技巧。通过围手术期所做的护理,减少各种并发症,消除患者和家属的顾虑和恐惧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能顺利恢复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男13例;女,24例,年龄40~85岁,平均57岁,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10例,髋关节置换6例,骨折内固定11例。 1.2 围手术期护理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认真细致讲解疾病知识,耐心、细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介绍手术治疗的重要性。进行各项诊治活动前,要争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说明目的、过程、方法、注意事项;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紧张情绪;介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及时发现引起情绪或心理变化的诱因,实施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1.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肢末稍血液循环,皮肤温度、色泽、肿胀程度,及时巡视患者,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1.2.1.3 健康教育保持病室安静、环境舒适、定时开窗通风。合理饮食,给予高蛋白低脂肪、粗纤维、低盐易消化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每日饮水2500 ml左右;饭后30 min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利于消化。采取合适的体位,患肢制动。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运动,踝关节背伸运动,次数由少到多,范围由小到大,迅速渐进,感到不累为止。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坠积性肺炎,心脑血管疾病,皮肤完整性受损等。 1.2.1.4 术前准备对准备手术中所需的各种物品认真检查,手术器械消毒和有效期是否达标,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做好患者身体的准备,完善各项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做好手术皮肤的清洁,毛发的剃除;取下患者佩戴的饰品及假牙及贵重物品;口唇和指甲禁止涂抹唇膏和指甲油。术前一日巡回护士和司械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利用图片或口头详细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布局、麻醉和手术时所需的体位、手术中的注意事项等。术前晚要有充足的睡眠,对于心理紧张者可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应用,提高睡眠质量。术晨测量生命体征,评估患者基本情况,确定手术是否

AS《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解读

AAOS《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解读 引用本文: 陈伟, 李佳, 张英泽. AAO《S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解读[J]. 中华外科杂志,2017,55( 1 ): 44-48.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7.01.012 儿童股骨干骨折占儿童全部骨折的1.4%~1.7%[1,2,3] ,其发病率高达19/10 万人年[4] ,且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4,5] 。儿童股骨干骨折可选用小夹板固定、悬吊皮牵引、水平皮牵引、骨牵引、Pavlik 支具、髋人字石膏固定等保守方法治疗或外固定、弹性髓内钉固定、接骨板固定等手术方法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患儿年龄、体重、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和合并伤等有关[6,7] ,如何确定不同年龄段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仍然存在争议。2009 年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Academyo f Orthopaedic Surgeons ,AAOS) 制定了《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8] ,该指南包含14 个不同强度的推荐建议。根据新的指南制定标准,2015 年AAOS循证医学专家组按照原指南文献检索策略和纳入排除标准审阅了新发表的文献,使用系统的循证医学方法对原指南进行更新以消除偏见、提高指南表述的明确性和可重复性。新版指南根据现有文献未增加新的推荐建议,剔除了原指南中' 尚不能确定的推荐意见' ,保留了7 项推荐的建议,并 进一步丰富了支持的证据[9] 。现将2015年AAOS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指南》简要介绍如下,以期为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一、AAOS指南诊治建议推荐强度及分级1强烈推荐:其依据的证据强度为' 强' ;基于2项或以上高质量且结论一致的研究,均推荐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 2 中等强 度推荐:其依据的证据强度为' 中等' ;基于2 项或以上中等质量且结论一致的研究,或者是依据1 项高质量的研究,推荐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3 受限强度推荐:其依据的证据强度为' 低强度证据或互相间有冲突的证据' ;基于2 项或以上低质量的且结论一致的研究,或单项研究的证据,推荐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或诊断性检验;或者证据不充分或互相有冲突而不能支持或反对某项干预措施。4 专家共识:没有证据支持;由于缺乏可信的研究,AAOS指南制定工作组基于专家经

股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股骨骨折围手术期教育 一、概述 1.股骨颈骨折:股骨颈股位于股骨头与粗隆间线之间,股骨颈骨折是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股骨颈股多发生于老年人,女性发生高于男性。 2.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颈基底一下至粗隆水平以下5cm内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属于关节囊外骨折。 3.股骨干骨折:股骨是人体中最长的长骨,约占身高的1/4,。股骨干股包括股骨粗隆下2~5cm至股骨髁上2~5cm。股骨干周围由3组肌肉包围,其中以股神经支配的股四头肌最大,由坐骨神经纸杯的腘绳肌次之,由闭孔神经支配的内收肌最小。坐骨神经和股动脉、股静脉在股下1/3处紧贴股下行至腘窝,若此处发生骨折,最易损伤血管和神经。 4.股骨髁骨折:股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于股骨自腓肠肌起点上2~4cm 范围内的骨折,股骨髁间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内外髁间的骨折,分T 型或Y型骨折。这些骨折常是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或多发伤者。股骨髁附着的肌腱、韧带和交叉韧带以及关节囊作为复杂的应力传导系统对膝关节功能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若骨折发生,由于此处非常靠近膝关节,所以很难完全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和功能。 二、病因

1.股骨颈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人,通常为低能量损伤,可能与骨质疏松相关。年轻人股骨颈骨折损伤方式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通常是高能量损伤,如车祸、高处跌下等,且合并损伤常见。 2.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间接外力引起,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或受直接外力撞击均可发生,骨折多为粉碎性。老年人骨质疏松,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也可造成骨折。 3.股骨干骨折:通常是高能量损伤所致,如车祸、坠楼、大力直接撞击等。 4.股骨髁骨折:多因高处坠落,足部触地,膝关节伸直位或屈曲位,不同方向的应力,髁造成股骨下端不同部位骨折。也可因直接打击所致。 三、临床表现 1.股骨颈骨折临床表现: (1)髋部疼痛,不敢站立、行走。有移位的骨折,伤肢外旋、缩短,髋关节、膝关节轻度屈曲。 (2)患侧大粗隆升高。 (3)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有叩击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常有压痛。 (4)肿胀股骨颈股折服饰囊内骨折,有关节囊包裹,局部血液供应较差,其外未后层肌肉,故肿胀瘀斑常不明显。 (5)功能障碍髋部功能障碍,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者,在伤后仍能短时站立跛行。因此要特别注

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修订日期:2012.05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落实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2呼吸道准备: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3胃肠道准备: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2.4手术区皮肤准备: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日晨充分清洁手术区域皮肤。 手术当日护理 1.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好。 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与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按手术交接单做好交接。 4.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安全核查和消毒隔离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1 术后护理

1.做好术后护理评估,内容: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生命体征情况;疼痛及症状管理、切口引流情况;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安全管理 2.护理措施 2.1向医师及麻醉师了解手术中病人的情况。 2.2术后病人的搬移:尽量平稳,减少振动,注意保护伤口、引流管、输液管,防止滑脱或受污染。 2.3卧位:麻醉未清醒者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需平卧6小时,当病人麻醉恢复,血压平稳,腹部手术后一般可取半卧位,头颈部及胸部手术后取半卧位或坐位。 2.4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术后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瞳孔、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2.5管道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阻塞,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 2.6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及感染等情况。若伤口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如出血量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烦躁、昏迷、小儿需使用约束带;大小便污染敷料后应立即更换,肢体手术应抬高患肢。 2.7术后营养:术后恢复饮食的时间根据手术的大小及性质决定。 2.8心理护理:祝贺病人手术成功,做好告知与解释工作,消除病人 2 紧张的心理。 2.9疼痛的护理: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等。 2.10早期活动:手术后如无禁忌,应鼓励病人床上自主活动,协助 翻身、叩背、活动肢体、鼓励深呼吸,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逐渐

股骨干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股骨干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一、定义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6%多见于青壮年。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疼痛、肿胀和畸形较明显,活动障碍,远端肢体异常扭曲,出现反常活动、骨擦音。 2、股骨干骨折可因出血量大出现休克症状和体征。 三、护理诊断 1、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牵引或石膏固定有关; 2、焦点/恐惧:与担忧骨折后肢体功能恢复程度有关; 3、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与牵引锤脱落、扩张板阻挡有关; 4、便秘: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造成的肠道功能失调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躯体活动受限有关;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长期卧床,缺乏锻炼有关;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尿量、患肢的肿胀程度。 (2)开放性损伤者,观察伤口包扎止血效果。 (3)创伤早期注意颅脑、内脏损伤及休克的发生,并详细记录,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出相应处理。 (4)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脂肪栓塞等。 2、术后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观察伤口局部渗血以及负压引流管情况。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前护理。 (2)牵引的护理:同牵引护理常规。 2、术后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后护理。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伤口局部渗血以及负压引流管情况,如有异 常及时通知医生并作相应处理。 (3)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及家属配合保持 正确体位。将薄枕垫于患者腘窝及小腿处,以促进淋巴及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等患肢不宜抬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切勿按摩,肿胀可用皮尺测量并与健肢对比,做好记录。上1/3骨折应屈髋40-50。,外展约20。,适当屈曲膝关节;中1/3骨折屈髋屈膝约20。,并按成角情况调整外展角度;下1/3骨折时,膝部屈曲约60-80。,以便腓肠肌松弛,纠正远侧骨端向后移位。 (4)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药物疗效,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5)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主要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 等,并做好相应处理。 (6)加强功能锻炼,术后当天即可做肌肉的静力收缩或舒张,每天2-3 次, 每次15-30分钟,术后2-3天锻炼膝关节屈曲80°,踝关节伸曲活动;术后第二天即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消除紧张、绝望心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3、出院指导 (1)同骨科出院指导。

桡骨远端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08T09:10:36.7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6期作者:李岩 [导读]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50例,对患者进行临床综合护理,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进行分析 李岩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50例,对患者进行临床综合护理,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为2.7±0.6天,骨折愈合时间为32.5±5.5天,住院时间为6.5±1.5天;均骨折愈合良好,功能活动恢复满意。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实施临床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效果确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腕关节的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功能;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此处是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易发生骨折。一般手法复位后在腕关节轻度尺偏位作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一般4~6周可拆除外固定[1]。若手法复位失败或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骨折后局部破坏严重者可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现对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5.5±2.5岁。 1.2 方法 复位困难或复位后不能维持其位置者,下尺桡关节分离、疼痛且腕关节功能严重受限时,可行手术切开复位并克氏针内固定。术后患肢前臂背侧石膏托固定4周。术后4周拆除外固定,进行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由于骨折的固定,手的活动受到限制,并且引起对生活的不便,并且患者易于焦虑和烦躁。应该主动关心并考虑他们并帮助他们完成一些自理护理活动。高蛋白,高热量,富含钙,易消化的饮食,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以防止便秘。在骨折位置不能自由移动以保持有效固定。注意保持远端屈曲段偏差[2]。采用夹板和石膏固定。特别是肿胀和肿胀消退后,应随时调整。受累肢体的血液循环过紧,松动没有固定的效果,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如果手腕有明显的肿胀和疼痛,手指会感觉麻木,皮肤颜色为紫色和蓝色,皮肤温度降低,外周循环不足。固定后,可以练习屈曲和掌指关节活动。对于老年患者,应尽早锻炼肩关节和肘关节,以避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积极改善术前准备工作,重置困难或重置后无法保持姿势。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与固定患肢前臂石膏托固定,平卧时以软枕抬高于心脏水平10cm,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减轻肿胀。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挂于胸前。 2.2.2密切观察伤口和患肢指端血液供应情况、皮肤颜色、运动、感觉、肿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2.2.3皮肤护理对石膏边缘及受压部位的皮肤进行皮肤护理及按摩。用乙醇或乳液擦抹可能摩擦到的皮肤,勿用粉剂。保持石膏末端暴露的手指/足趾、指/趾甲清洁,易于观察。髋人字型石膏及石膏背心病人大小便后,应清洁臀部及会阴,并注意勿污染及弄湿石膏。禁止病人将异物放入石膏内或搔抓石膏下皮肤。一旦石膏内有异物应立即取出,若不能取出的应立即报告医生。禁止病人将石膏内衬垫取出。 2.2.4营养增加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防止因活动减少而引起的便秘;包扎石膏背心的病人应少食易产气的食物,减少腹胀;平衡膳食可促进伤口愈合。 2.2.5拆石膏时的护理理解病人拆石膏时的心情。石膏下的皮肤一般有一层黄褐色的痂皮或死皮、油脂等;其下的新生皮肤较敏感,但不要搔抓,可用一些润肤霜等保护皮肤;去除石膏后,活动时可能产生一些新的不适或疼痛;去除石膏后,病人可能产生一种变轻的感觉。若病人害怕活动或疼痛时,可鼓励病人并给予必要的支持[3]。 2.3功能锻炼复位固定后即开始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并检查、督促病人。复位固定早期指导病人练习手掌、指关节和肩肘关节的各方位活动。复位固定10天~2周后换功能位石膏固定,可进行腕关节背伸和桡侧偏斜活动及前臂旋转活动的练习。活动范围及强度以不引起不适为度。3~4周后解除外固定,充分练习腕关节屈伸、旋转及尺、桡侧偏斜活动[4]。 3 结果 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为2.7±0.6天,骨折愈合时间为32.5±5.5天,住院时间为6.5±1.5天;均骨折愈合良好,功能活动恢复满意。 4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肿胀、压痛、功能障碍,局部典型移位在侧面观呈“餐叉”畸形,在正面观为“枪刺刀”畸形,X射线检查可进一步确诊。整复固定前后均应注意患侧手指血运、感觉、活动有无异常。告知患者首次石膏2周后,需更换功能位石膏2周。因骨折后固定而限制了手的活动,生活不能自理,给病人造成很大压力,特别是中老年妇女更易产生焦虑和烦躁心理。应体谅病人的心情并给予安慰和鼓励,主动、耐心、细心,关心体贴病人,以帮助病人完成部分和全部自理活动。积极进行手指及肩、肘关节活动的锻炼。由于远侧骨折段常向

一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复习

一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日期:2014-07-21 地点:九病区护士站 参加人员:施燕燕、胡敏敏、陈郁珑、张红岚、浦雪琴、陈珏慧、陈慧萍、邵妍 主查人:胡敏敏 一、定义 股骨干骨折是指小转子下2~5cm起至股骨髁上2~4cm之间的股骨骨折,男多于女,多发生于20至40岁的青壮年,是临床上最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6%,股骨是体内最长、最大的骨骼,且是下肢主要负重骨之一, 二、病因 1、直接暴力(打击、挤压):横断、粉碎骨折 2、间接暴力(扭转、杠杆):斜形、螺旋形骨折 三、临床表现 骨折部疼痛比较剧烈、压痛、胀肿、畸形、骨摩擦音和肢体短缩功能障碍非常显著。局部可出现大血肿,皮肤剥脱和开放伤。 X线照片可显示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方向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 ①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 ②悬吊牵引法:用于4-5岁以内儿童。将双下肢用皮肤牵引向上悬吊,重量约1-2公斤,要保持臀部离开床面,利用体重作对抗牵引。3~4周经X线照片有骨痂形成后,去掉牵引。 ③皮肤牵引:适用于5岁至12岁儿童及老年人。在膝下放软枕使膝部屈曲,下肢行皮肤牵引,患肢与牵引力在同一轴线上 ④骨牵引用于青少年及成人股骨干骨折。在股骨髁部穿针(克氏针),直接用牵引复位(复位重量为体重1/7)复位后改为维持重量。一般牵引4-6周。 2、手术治疗: ①钢板螺钉内固定(股骨中1/3或中下1/3骨折,多采用加压钢板固定) ②髓内钉内固定(股骨上1/3或中上1/3骨折多采用髓内针固定。)

③外固定架固定(开放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五、辩证施护 1、气滞血瘀型: ①骨折早期,局部会出现气滞血瘀,肿胀,外旋屈曲畸形。因惊吓使患者精神紧张,极为恐惧,心烦意乱,不能安卧。严重疼痛,体质消耗大、虚弱,胃肠功能紊乱,轻者纳呆,脘腹胀满,大便不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涩。 ②饮食护理:《内经》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此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多食蔬菜,少量多餐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不宜食辛辣肥甘之品,以免助湿生热、肿胀加剧,同时根据医嘱内服消瘀退肿,行气活血汤药。 ③功能锻炼:中医早有“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的认识,气滞血瘀期上肢和健侧下肢主动运动可促进血流加速,防止血栓、褥疮等并发症,同时消瘀退肿,加强气血运行。 2、气血不足型 ①骨折中期骨折局部症状消退,骨折断端基本平稳,但气血消耗过多,患者面黄,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数。 ②饮食护理:此期补骨生新,接骨续筋,不管是辨证用药或饮食调护都很重要,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食品。如排骨汤、动物肝、肾等大枣泡茶饮,多食含有丰富的钙及维生素食品,豆制品、鸡肉、黑木耳、核桃等。遵医嘱内服活血化瘀、濡养筋骨汤药。 ③功能锻炼:此期瘀未尽去、新骨始生,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疏缩活动外,指导患者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活动,活动范围和力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目的是祛瘀生新,续骨生筋,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3、阳虚湿重型 ①骨折晚期,损伤日久,久病体虚,筋肉痿弱无力,导致筋骨气血虚弱,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②饮食护理:宜进高热量,补肝肾之食品,如:豆制品、瘦肉、红枣、牛羊肉、动物肝脏,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 ③功能锻炼:此期训练病人尽快恢复伤肢功能和肌力,以加强各关节活动为重点,下肢活动重点在于行走负重训练,训练期局部进行热敷和中药熏洗。 六、围手术期护理

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

---------------------------------------------------------------最新资料推荐------------------------------------------------------ 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 附件 1: 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诊疗规范一、定义: 股骨干骨折包括小转子下 2--4cm 之间的股骨骨折,患者以10 岁以下儿童多见。 二、诊断依据 1.多有明显外伤史。 2.伤后肢体剧烈疼痛,不能站立,小儿哭闹。 3.局部严重肿胀,压痛,功能障碍,大多数病员可有明显缩短、成角及旋转畸形,可扪及骨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下1/3骨折时,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4.X 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 三、症候分类(1)上1/3骨折: 骨折近端因髂腰肌和臀肌、外旋诸肌的牵拉而呈屈曲、外展、外旋移位,骨折远端则向上、向内、向后移位。 (2)中1/3骨折: 若断端有重叠,折端移位无一定规律,常因暴力作用方向而变化;若断端有接触时,仅折端有前屈外展倾向,远端因受内收肌的牵拉,其下端向内上方移位,故骨折折端多向外侧成角。 (3)下1/3骨折: 骨折近端多呈内收向前变位,远端因受腓肠肌的牵拉而后倾斜移 1 / 8

位,有压迫血管神经的危险。 四、入院指征凡需行皮牵引、骨牵引、手术治疗或需用外固定架固定者。 五、治疗常规儿童骨折,因其骨生长速度快,塑型能力强,与成人相比,复位要求稍低,一般主要防止成角和旋转。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①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配合持续牵引; ②持续牵引复位加夹板外固定;③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 (一)整复方法适用于横断、斜行骨折,碎片不多者。 1、上1/3骨折将患肢外展,略加外旋,然后由助手握近端向后方挤按,术者握远端由后向前提 2、中1/3骨折将患肢外展,同时用手自断端外侧向内推挤,再以双手在断端前后、内外夹挤。 3、下1/3骨折有两种方法: (1)在维持牵引下,膝关节徐徐屈曲,并以两手置于腘窝内作支点,将骨折远端由后向前向近端推挤(2)患者仰卧位,将患肢平放,膝屈曲位牵引。 一助手用布带固定股骨近端,另一助手握小腿上端向远端牵引,第三助手握髁部向上牵引;同时用力牵引下,术者从腘窝处向前挤压骨折远端向前,使之复位。 持续牵引复位。 1.悬吊皮肤牵引 2周岁以下儿童,可用此法,先用胶布两条,宽度以不超过大腿周长一半为宜,贴在两下肢内外侧,长度要超过骨折处3-5cm,或到大腿根部。

小儿显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小儿显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10T09:13:27.32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作者:章海慈吴丹欧阳庆胡瑛 [导读] 分析小儿显微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湘潭 410011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显微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76例小儿显微外科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1.05%,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可协同提高小儿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手术顺利开展、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显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理 显微外科手术作为治疗小儿深部骨及肌腱组织外露的主要方法,临床疗效得到广泛认可[1]。对于小儿深部骨及肌腱组织外露的治疗,采取显微外科手术进行皮瓣修复,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小儿显微外科手术作为组织缺损修复的创新疗法,可减小对皮瓣供区创伤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对皮瓣受区的治疗效果,符合美观要求。由于小儿显微外科手术的修复治疗过程中,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复杂,具有多样化,需配合临床护理,协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小儿显微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小儿显微外科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男患儿20例、女患儿18例;年龄范围3.5~11.8岁,平均年龄(8.2±1.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碾压伤10例;急诊至小儿显微外科手术时间为5~18d、平均时间为(8.7±1.2)d;观察组38例,男患儿21例、女患儿17例;年龄范围3.4~11.5岁,平均年龄(7.9±1.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7例、碾压伤11例;急诊至小儿显微外科手术时间为5~17d、平均时间为(8.2±1.1)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严格按照医嘱制定护理计划,包括常规检查、病情监测、术后对症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体位训练,对患儿进行体位训练,提高患儿对术后体位的适应度;在患儿治疗护理依从性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双小腿强迫体位翻身训练,协助患儿保持舒适体位;皮肤准备,术前了解皮瓣供区皮肤的基本情况,观察是否存在瘢痕、破损、感染等情况,保证皮瓣供区皮肤的整洁,将采用血流仪检查患肢的供血情况,在证实不存在供血障碍的情况下,开展小儿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1.2.2术中护理 心理护理,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性格特征、家庭状况等,了解患儿的心理需求,鼓励家属进行床旁陪护,旨在稳定患儿的情绪,积极疏导,以鼓励的形式,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患儿对环境的适应情况,营造良好的手术环境,保持恰当的温度、湿度、光线等;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观察患儿机体的应激水平,根据患儿的表情、表皮颜色等,综合评价患者的手术适应情况。 1.2.3术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护理,将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负压维持在-60~-20 kPa,观察分泌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在负压封闭引流过程中,负压封闭引流材料未能良好塌陷和贴附在创面,提示封闭效果不佳,需封闭漏口或重新覆盖贴膜;在住院期间,需固定引流管,防止张力过大而滑脱引流管;加强对皮瓣血运的观察,护理人员掌握观察皮瓣血运的技能,严格按照专科标准,从皮瓣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分布情况,对皮瓣血运进行量化观察,在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及时上报给主治医师,并提出护理处理意见;疼痛护理,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协助患儿保持舒适的体位,注重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分散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意识;必要时,采取镇痛药进行对症治疗,根据患儿的疼痛程度,调整镇痛药的类型、用药剂量、时间、给药途径等;功能锻炼,在患儿麻醉苏醒后,协助患者活动足趾、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根据患儿的功能锻炼程度,协助患者进行双大腿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并发症以血管危象、皮瓣感染坏死、创面塌陷、供区脂肪液化、股四头肌疲劳等为主[2]。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小儿股骨干骨折小夹板固定的中医护理

小儿股骨干骨折小夹板固定的中医护理 发表时间:2016-02-18T15:57:42.3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作者:李英民 [导读] 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辽宁沈阳小儿股骨干骨折是当前骨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1],其病症特点主要是大腿肿胀、畸形。李英民 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辽宁沈阳 110044 摘要:目的:小儿股骨干骨折小夹板固定的中医护理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36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和术后康复时间结果。结果:护理组术后康复时间为(15.02±4.01)天,对照组术后康复时间为(23.14±5.02)天,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后,可以提升护理疗效,进一步做好预后管理工作,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小儿股骨干骨折;小夹板固定;中医护理;效果;评价 小儿股骨干骨折是当前骨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1],其病症特点主要是大腿肿胀、畸形、功能活动障碍等,因此在具体病情确诊后开展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小夹板联合固定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方式开展治疗过程,这也是中药中用于治疗患者骨干骨折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小儿患者年龄较小,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较低,因此对于疗效提升带来非常不良的影响,针对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下面本文就针对治疗过程中中医护理干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护理疗效进行对比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4月~2015年0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每组各18例。男22例,女14例。护理组,年龄2.8岁到11.2岁之间,平均年龄(5.22±0.45)岁。对照组,年龄2.8岁到11.2岁之间,平均年龄(5.23±0.47)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入院麻醉过后开展手术治疗过程,进一步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骨折位置等实施不同的体位牵引治疗。在牵引过程中需要保证牵引重量的一次给足[2],对患者定期拍片观察,对其骨折复位情况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进一步调整好牵引力,等到患者的骨痂形成后,进行固定复位处理,大约固定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之间,术后观察患者的骨折康复情况,做好相应的后期预防管理工作。 护理组采用中医护理方式,第一,牵引前护理[3]。在牵引之前,采用肥皂水对患者的皮肤位置进行清洗,清洗过后采用清水冲洗,之后在患处涂抹滑石粉,对其皮肤进行有效保护,对于一些出现皮肤外伤情况的患者,需要对其皮肤进行换药处理,等到患者的伤口完全愈合后可以有效的避开伤口实施皮肤牵引操作,在牵引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可承受情况控制好牵引重量,牵引力度以达到患者可以离开牵引床面为最佳牵引重量。 第二,牵引过程中护理。在牵引操作过程中,每天需要对患者的包扎情况进行检查,观察包扎的绷带以及黏贴的胶布是否出现了脱落情况,同时对于患者治疗后是否出现了一些过敏反应加以有效观察,一旦患者出现一些不良的局部反应症状,比如红肿、发痒等症状后,需要立即对其进行胶布去除,在红肿、发痒邓伟值涂抹炉甘石[4],之后涂抹抗菌性软膏等药物,进行有效的消毒抗炎处理。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因为牵引不当造成患者牵引发生位移时,需要对其位置进行调整,保证牵引的安全、高效。同时每天需要对患肢的长度测量,确保患肢的正常恢复。当患肢处出现肿胀、皮肤发冷等情况后,需要立即将牵引绷带放松,同时通知临床医师及时开展医护管理工作,提升护理疗效。 第三,疼痛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疼痛,小儿患者承受疼痛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对于患者的肢体温度、肢体远端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后需要在第一时间加以改善和纠正,对于出现损伤引起的疼痛反应需要遵照医嘱做好相应的药物治疗和管理工作,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保证动作轻柔,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3疗效评价依据[5] 痊愈:骨痂生长良好,疼痛消失,患者可以直接行走;有效:骨痂生长较好,疼痛缓解,患者可以借助外物的条件下直接行走;无效:骨痂生长不好,疼痛严重,患者在借助外物的条件下仍然不可以直接行走。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护理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组别例数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护理组 18 9(50.00) 8(44.44) 1(5.56) 17(94.44) 对照组 18 5(27.78) 8(44.44) 5(27.78) 13(72.22)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结果对比 护理组术后康复时间为(15.02±4.01)天,对照组术后康复时间为(23.14±5.02)天,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对小儿股骨干骨折开展医护治疗和护理工作时,实施中医牵引护理操作,可以有效提升骨折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康复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