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温度和气温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三年级科学《认识气温计》(一)引言概述:气温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空气中温度的仪器。
在科学教育中,帮助学生认识气温计是培养他们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基础。
通过学习认识气温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温度概念,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大点1:了解气温计的原理1.1 温度的概念-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程度,描述了物体的热量多少。
- 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2 气温计的工作原理- 气温计利用温度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物质的性质变化来间接测量温度。
- 常见的气温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大点2:认识常见的气温计2.1 水银温度计- 结构和工作原理-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优点和缺点2.2 酒精温度计- 结构和工作原理-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优点和缺点2.3 电子温度计- 结构和工作原理-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优点和缺点大点3:学习使用气温计3.1 测量室内温度- 将气温计置于室内,观察温度变化。
- 注意环境温度对测量的影响。
3.2 测量室外温度- 将气温计放置在室外并保护好。
- 观察气温计变化,记录室外温度。
3.3 测量水温- 将气温计放入水中,观察温度变化。
- 注意水温的变化速度。
大点4:应用气温计的日常生活中4.1 衣物穿着- 根据气温测量选择适当的衣着。
- 防止过热或过冷。
4.2 食物存储- 根据温度测量选择适宜的存储方式。
- 避免食物变质。
4.3 空调使用- 利用气温计判断空调的使用时机和温度。
- 节省能源,提高舒适度。
大点5:总结通过学习认识气温计,我们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气温计的原理和常见类型,学习使用气温计进行实际温度测量,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通过这一过程,我们能够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促进对温度概念的深入理解,提高我们对温度变化的觉察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温度环境。
掌握气温计的知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请学生欣赏章首图──雾淞。
然后用PPT展示相关温度图片师:面对这样美丽的风景,你想知道哪些相关它的知识?学生提问:例如,它是怎么形成的?雾淞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这种风景?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探知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第四章《物态变化》.大家刚刚提出的问题都与温度相关,我们的探究就从温度开始。
二、实行新课1、温度(板书)[生甲]什么叫温度?[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生甲]我们把物体的冷热水准叫做温度(板书)[生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生丙]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不过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想想做做][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充足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2、.温度计[师]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生甲]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生乙]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生丙]这可能是因为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师]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现在我们看挂图和投影,来理解它们,(投影片课本图4.13,挂图温度计的构造).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讨论.[生甲]投影片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体温计,丙是寒暑表.[生乙]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用、液体、刻度、符号.[生丙]温度计上符号为C,表示摄氏温度[生乙]甲图的量程是-20 ℃—110 ℃,最高温度是110 ℃.最低温度是-20 ℃,分度值1 ℃.[生戊]乙图的量程是35 ℃—42 ℃,最高温度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0.1 ℃.[生己]丙图的量程是-30 ℃—50 ℃,最高温度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1 ℃.[师]怎样才能准确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所测液体温度能否超过量程?[想想议议][生甲]要准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生乙]假如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生丙]假如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生丁]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是1 ℃,主要是根据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生戊]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是0.1 ℃,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师]同学们对体温计理解很多,也会使用.那么一般温度计将如何准确使用?请大家看图3.1--3[想想议议][生甲]第一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底部[生乙]第二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侧壁.[生丙]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生丁]还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没有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读数.[生戊]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生己]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师]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哪又该如何准确使用温度计呢?[生甲]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生乙]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生丙]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生丁]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第3课《温度与气温》练习题★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一、填空题1.测量气温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_,它的单位一般用“_________”表示。
2.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__________________后,才能读数。
3.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观察温度在一天当中的变化。
二、判断题1.在我们家乡一天中一般下午2点的气温最高。
()2.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某小组测得的温度与其他组不一样,肯定是温度计坏了。
()4.室外的温度一定比室内要高。
()5.气温随时都在变化。
()6.为了寻找气温的变化规律,我们每天测量的时间和地点应一致。
()7.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在午后2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8.同一天同一时间,小明在阴凉通风处测得的气温是27℃,在阳光下测得的温度是30℃,他在天气日历中应该记录的气温是30℃。
()9.我们用温度计测量好室外的气温应该拿到室内来读数,以便及时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10.测气温时,要等液柱停止升降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面平齐。
()三、选择题1.下列温度计的读法正确的是()。
A. B. C.2.25℃读作()。
A.二十五度B.二十五摄氏度C.摄氏二十五度3.小明用温度计测当地的温度,测得当天14时的气温为5℃,可知现在所处的季节是()。
A.夏季B.秋季C.冬季4.下列三个温度中,()更接近夏天天气预报中所报的气温。
A.教室27℃B.电脑室23℃C.树荫下31℃四、科学探究题。
1.下面的表格是四(1)班的某小组在星期天的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测量的温度,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1)从实验记录中可以看出,同一时间_____________的温度最高,_____________的温度最低。
(2)这天天气预报的温度是27℃,_____________的温度更能准确地反映此地的气温。
第3课时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课程标准课标解读了解温度、催化剂和其他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从宏观上认识温度、催化剂等外界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及原因。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观念,认识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初步学会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识点01 温度、其他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实验探究:已知2KMnO 4+5H 2C 2O 4+3H 2SO 4===K 2SO 4+2MnSO 4+10CO 2↑+8H 2O 。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取三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2 mL 0.001 mol·L -1的酸性KMnO 4溶液,再向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 0.1mol·L-1的H 2C 2O 4溶液。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支试管放入冰水中,一支试管放入约80 ℃的热水中,另一支试管置于室温下。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_;降低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_。
(3)用活化能理论解释:在浓度一定时,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大,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从而_______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_______,因而使反应速率_______。
此外,由于温度升高,会使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这样单位时间里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次数_______,反应速率也会相应地_______。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4、了解一些生活中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5、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实验,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和测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规范的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温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温度的符号为t,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与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读数方法:人体的温度为37℃,读作37摄氏度;太原的冬季最低温度为-18℃,读作负18摄氏度或零下18℃。
4、体温:37℃左右;温度:盛夏30℃~38℃;严冬-10℃到~-20℃;让人感到舒服的房间21℃~25℃;高压锅内的最高温度约120℃;我国最高气温曾达到47.8℃,最低气温曾达到-52.3℃。
5、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标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开尔文,符号是“K”.与摄氏度的换算关系是T=273+t。
例题讲解:例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解析:本题考温度估测,人体的正常温度大约是37℃,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一般低于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0℃~25℃。
答案:D例2、晚间七点半,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准时向全国电视观众播报各地天气情况。
下面是主持人播报的某日山西太原的天气情况:晴,气温28度,偏北风,三到四级。
请指出主持人说法中的错误。
解析:文中的“气温28度”应读作“气温28摄氏度”。
易错点:“℃”应读作“摄氏度”,不能读作“摄氏几度”,也不能直接读作“度”。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温度。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2.科学思维:通过自制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学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亲身感受,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温度计、水、烧杯、暖水瓶、体温计、电子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寒暑表、自制温度计(玻璃瓶、开孔橡皮塞、玻璃管)。
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炎热的夏天人们在水中享受清凉;寒冷的冬天人们在雪地滑冰锻炼热身。
温度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temperature)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温度高,冷的温度低。
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可靠吗?如图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过一会,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
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温度计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进行测量。
想想做做自制温度计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
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
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水柱的位置,然后把放入冷水中,观察水柱的位置。
想想看,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什么道理来测量温度的?怎样用自制温度计测量温度?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方法。
家里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有的用煤油。
(二)、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 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23年1—3月)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2023年1—3月)江西省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
这里的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潮湿,雨季集中,阳光充足,气候变化多样。
在2023年的1月至3月期间,江西省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将会对该地区的农业、旅游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1月份是江西省的寒冷季节,全省平均气温一般在5℃左右,但是南部地区气温略高,平均为8℃。
大部分地区常年都有霜冻,而北部山区的高海拔地带则有可能出现降雪。
此时江西省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较大,气温起伏较大,甚至可能出现寒潮天气。
这种寒冷天气对江西省的农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农作物生长缓慢,容易受到冻害,农民需要做好保温工作以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此外,寒冷天气对于江西省的旅游业也有一定的影响,游客较少,景区的人气不及其他季节。
2月份是江西省的冬尾初春季节,气温逐渐回暖,但仍然较低。
全省平均气温约为7℃到10℃之间,南部地区稍高。
此时,江西省的降雨量较少,气候较干燥,相对适宜旅游活动。
江西省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庐山、三清山等,由于气温较低,山上的温度可能更低,但这也给游客提供了欣赏美丽雪景的机会。
此外,由于春节假期的到来,江西省的旅游业也将迎来高峰期,各地景区将迎来大量的游客。
3月份是江西省的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昼夜温差较大。
平均气温在10℃到15℃之间,南部地区较高。
降雨量逐渐增加,江西省进入雨季。
在这个季节里,农作物开始生长,江西省的农业迎来了一个忙碌的时期。
农民们开始播种作物,同时也需要防止春季常见的冷空气侵袭,对作物进行及时的保护。
对于旅游业来说,春季气温适宜,江西省的著名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景区人气相对活跃。
总的来说,江西省在2023年的1月至3月期间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对农业和旅游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寒冷的冬季天气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而温暖的春季天气则会推动农作物生长。
序号日期天气情况温度风向12013年9月1日多云28℃~23℃东风22013年9月2日多云30℃~23℃东风32013年9月3日多云30℃~23℃东北风42013年9月4日多云29℃~22℃东北风52013年9月5日阵雨转小雨26℃~22℃东北风62013年9月6日中雨转小雨21℃~19℃东北风72013年9月7日阴24℃~20℃东北风82013年9月8日多云28℃~23℃东北风92013年9月9日多云31℃~24℃东南风102013年9月10日多云33℃~25℃东南风112013年9月11日阴转雷阵雨33℃~24℃东南风122013年9月12日多云33℃~25℃东南风132013年9月13日雷阵雨31℃~25℃南风142013年9月14日多云32℃~24℃东北风152013年9月15日多云33℃~24℃东南风162013年9月16日晴31℃~23℃东北风172013年9月17日晴31℃~22℃东风182013年9月18日晴31℃~23℃东风192013年9月19日多云32℃~23℃东风202013年9月20日晴31℃~22℃东风212013年9月21日阵雨30℃~22℃东风222013年9月22日多云30℃~23℃东北风232013年9月23日多云31℃~25℃东南风242013年9月24日雷阵雨32℃~19℃北风252013年9月25日阵雨转阴23℃~17℃北风262013年9月26日晴26℃~17℃东北风272013年9月27日多云25℃~20℃东南风282013年9月28日小雨23℃~19℃东北风292013年9月29日多云26℃~20℃东北风302013年9月30日多云28℃~20℃东北风312013年10月1日晴28℃~20℃东北风2013年10月2日晴27℃~20℃东北风2013年10月3日晴28℃~20℃东北风2013年10月4日多云27℃~20℃东北风2013年10月5日小雨转大雨24℃~21℃东北风2013年10月6日大雨转暴雨24℃~21℃东北风2013年10月7日大雨24℃~22℃东北风2013年10月8日大雨23℃~20℃北风2013年10月9日晴26℃~19℃东北风2013年10月10日晴28℃~19℃东北风2013年10月11日晴28℃~19℃东北风2013年10月12日晴27℃~18℃东风2013年10月13日晴28℃~20℃东南风2013年10月14日晴29℃~19℃东风2013年10月15日阴转多云20℃~12℃东风2013年10月16日晴20℃~12℃东风2013年10月17日阴21℃~15℃东风2013年10月18日多云转阴22℃~17℃东北风2013年10月19日阴转小雨23℃~15℃北风2013年10月20日晴24℃~16℃北风2013年10月21日晴22℃~15℃北风2013年10月22日晴23℃~14℃北风2013年10月23日晴23℃~14℃北风2013年10月24日晴21℃~12℃北风2013年10月25日晴18℃~10℃北风2013年10月26日晴19℃~10℃北风2013年10月27日晴21℃~13℃东南风2013年10月28日晴23℃~15℃东南风2013年10月29日晴24℃~16℃东南风2013年10月30日多云转阵雨22℃~18℃东北风2013年10月31日阴有小雨22℃~16℃东北风2013年11月1日晴22℃~17℃东风2013年11月2日阴22℃~17℃东北风2013年11月3日阴22℃~14℃东北风2013年11月4日晴20℃~13℃东北风2013年11月5日晴20℃~13℃东北风2013年11月6日晴21℃~12℃西风2013年11月7日晴23℃~15℃东南风2013年11月8日晴24℃~17℃东南风2013年11月9日晴26℃~16℃南、北风2013年11月10日小雨16℃~10℃北风2013年11月11日阴16℃~10℃北风2013年11月12日阴15℃~10℃东北风2013年11月13日晴转小雨18℃~13℃东风2013年11月14日小雨转阴17℃~10℃西北风2013年11月15日晴16℃~9℃西北风2013年11月16日晴20℃~8℃西北风2013年11月17日晴15℃~5℃西北风2013年11月18日晴14℃~4℃西北风2013年11月19日晴14℃~5℃西北风2013年11月20日晴17℃~7℃西南风2013年11月21日多云19℃~9℃东南风2013年11月22日多云19℃~10℃东风2013年11月23日多云转小雨20℃~12℃2013年11月24日小到中雨16℃~7℃西北风2013年11月25日小雨转阴11℃~5℃2013年11月26日晴14℃~7℃西南风2013年11月27日阴转多云12℃~0℃西北风2013年11月28日晴8℃~1℃西北风2013年11月29日多云13℃~8℃2013年11月30日多云11℃~8℃2013年12月2日2013年12月3日晴18℃~7℃南风2013年12月4日多云转晴17℃~7℃北风2013年12月5日多云17℃~7℃南风2013年12月6日多云16℃~8℃西北风2013年12月7日2013年12月8日2013年12月9日2013年12月10日2013年12月11日2013年12月12日2013年12月13日2013年12月14日2013年12月15日2013年12月16日2013年12月17日2013年12月18日阴转多云8℃~0℃北风2013年12月19日2013年12月20日晴7℃~-1℃北风2013年12月21日多云转晴7℃~0℃北风2013年12月22日多云8℃~1℃北风2013年12月23日晴9℃~2℃东北风2013年12月24日2013年12月25日2013年12月26日阴转多云8℃~-1℃西北风2013年12月27日2013年12月28日2013年12月29日2013年12月30日2013年12月31日2014年1月2日晴18℃~5℃2014年1月3日阴转多云15℃~5℃西北风2014年1月4日多云9℃~1℃北风2014年1月5日阴转多云11℃~3℃东南风2014年1月6日多云12℃~7℃东南风2014年1月7日2014年1月8日2014年1月9日多云转晴5℃~-2℃北风2014年1月10日多云转阴7℃~2℃东南风2014年1月11日小雨7℃~4℃东风2014年1月12日2014年1月13日2014年1月14日2014年1月15日2014年1月16日2014年1月17日2014年1月18日2014年1月19日2014年1月20日2014年1月21日2014年1月22日2014年1月23日2014年1月24日2014年1月25日2014年1月26日2014年1月27日2014年1月28日2014年1月29日2014年1月30日2014年1月31日风力备注4-5级4-5级4-5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4-5级3-4级3-4级4-5级4-5级3-4级5-6级5-6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5-6级6-7级6-7级5-6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5-6级3-4级3-4级3-4级4-5级4-5级4-5级3-4级3-4级4-5级4-5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4-5级4-5级4-5级4-5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4-5级3-4级4-5级4-5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3-4级4-5级4-5级3-4级3-4级3-4级4-5级3-4级3-4级。
1-3 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
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四、课后作业
1、我会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气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2、我会选。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 3 )。
(1)上午10时(2)中午12时(3)下午2时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