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
- 格式:doc
- 大小:2.31 KB
- 文档页数:1
T NO LOG Y TR ND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 ,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功能。
因为多媒体计算机集图形、动面、声音、文字、符号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它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而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把信息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从而能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但CA I 是一把“双刃剑”,恰当地运用它是教育创新、教育现代化的有利工具,但过分强调它的威力,无限制地泛滥应用,势必给教学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我们必须对CA I 进行理性的认识,在思想认识上走出四大误区。
一、传统媒体过时传统教学媒体一般是指黑板、教学挂图、实物模型、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等。
与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相比,它们显然是落后的。
于是有人视其为“过时”,用之甚少。
此举实在不可取,主要原因是。
(一)传统教学媒体有自身的优越性传统教学媒体不仅操作简单灵活、方便快捷,而且它还具有CAI 无法替代的功能,如投影的静物显示功能、幻灯的实物放大功能、实物模型的立体空间展示功能等。
投影所呈现的直观画面可以反复出现,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演示节奏,以便于学生观察、接受、加工处理信息。
这样,“好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既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又取得了教育优化的效果。
可见,投影这一电化教学的"常规武器",操作简单灵活,在教学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样,其他传统教学媒体也有其自身的优越性。
因此,我们应进一步研究和探索CA I 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整合方式,不应直接抹杀传统教学媒体自身的优越性。
(二)传统教学媒体符合教师教学现状一名教师为了一节公开课能获得成功,CAI 必须要加以运用。
但当前大多数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生疏,而其CAI 的制作远不像传统教学中备课那么方便自由,所以为了一节公开课,他们往往要绞尽脑汁地设计脚本,夜以继日地赶作课件,苦到多日才磨出一个课件。
这样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课件的制作上了,就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不能很好的熟悉教学内容,更达不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电化手段在教学中的三个结合在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时,要做好三个“结合”,以便使其发挥最大的实效。
1、要做好现代化电教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各种教学手段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不可能是全能的,也不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
比如现代教学手段中的投影仪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中的小黑板。
因此,我们不能过分、片面地强调现代化电教手段的作用,而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
目前教师的讲解、指导、示范、板书等仍然是基本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只是辅助手段。
所以,教师应加强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性作用,研究和扩大它的使用范围,使教学手段逐步走向现代化。
2、要做好各种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
各种媒体各有各的优势,教学中要根据教学需要考虑使用何种媒体更有效。
同时,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中,根据各种媒体的优势,将它们加以优化组合,发挥多媒体的整体功能。
要做到多媒体优化组合,必须充分考虑以下两点:一是教学信息传递对媒体的需要;二是各种媒体的使用适用于何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例如,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植物,,需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外形.颜色.作用等方面的特点。
我们可以利用电视录像超越时空的特点,再现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时还可以用投影显示植物的各部分颜色、形状等。
至于植物的内部构造,无法看出来,则最好用实物做媒体,亲手剥开观察。
3、要做好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性和实效性的有机结合。
必要性是说,用和不用效果一样就不用,用了能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才用。
例如,只有几道普通的练习题,我们完全可以用小黑板,而不必用投影仪。
实效性是说,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要讲究实际效果,不能只是简单的演示、走过场。
例如,笔者在教学《开国大典》时,考虑故事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于是从电影《开国大典》中剪辑了几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精彩片断,在讲读过程中分段播放,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经过,感受开国大典的激动场面。
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摘要: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优点,合理运用它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服务。
但由于我们对电化教学欠缺系统性的研究,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误区,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
关键词:小学语电化教学误区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的手段也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丰富多彩。
其中,语因其科目本身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更具有显而易见的魅力和优势。
它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能够使字变成画面,抽象的变成形象,复杂的变成简单,静态的变成动态,通过创设情境、模拟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优点,合理运用它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服务。
但由于我们对电化教学欠缺系统性的研究,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误区,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
误区一:认识上的误区。
有人认为:电化教学就是把传统教学中该说的、该板书的信息材料变成电声光教育技术媒体,到必要的时候播放出给学生听。
显然,这是一种狭隘的认识。
电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有它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程序。
使用电化教学必须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传播给学生,教师要加强对电化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对电教的认识,正确的认识电教,从而科学有效地使用教学手段。
误区二:制作上的误区。
媒体的选择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认真选择教学媒体。
有些教师习惯先搜集资料制作,根据设计的设计教学。
这样做明显偏离了教学的本质。
我们应该根据新标及教程内容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把教学设计完成后再找资设计,让资紧扣教学目标,为目标服务。
在设计时,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单纯地以色彩缤纷的画面和绘声绘色的动画,代替学生的情感朗读和再造想象力的培养。
误区三:过分夸大电化教学的作用。
有不少老师认为,电化教学是一种十分完美的,甚至是近乎万能的教学手段,有了电化教学其它教学手段就可以不用了。
2062021年第3期教育博览Education Expo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电化教育被深入融入到教育领域中,它的出现为教育领域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便利性,增强了教学形式的灵活性。
同时电化教育工作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多机会,提升了教育教学工作发展水平。
一、电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没有正确认知电化教育工作电化教育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需要学校和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和认可。
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和教师将学生考试、升学作为重要的教育工作任务[1]。
同时教师会使用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将主要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知识,并没有有效应用其他教学方式,对电化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电化教育只是一种教育形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错,但是实际上并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反而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质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升学率,很容易分散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无法使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到知识学习中。
(二)阻碍了电化教育工作的发展电化教育的顺利发展,离不开电教教室、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的支持。
而这些设备的购买和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我们可以认为资金是影响电化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在电化教育工作中,很少有学校会配置先进的电化教育设备,严重情况下会缺乏二级配备和三级配备。
由于严重缺乏先进的器材,给电化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严重阻碍。
(三)开展教学的水平不足教师电化能力低是制约电化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
电化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很多教师对电化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不能熟悉应用电化教育器材,不能合理制作电化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电化教育工作很难进一步发展。
部分学校虽然购买了相关的电化教学设备,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积极作用,将先进的电化教育设备弃之角落,这会出现十分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
二、电化教育工作问题的解决策略在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中,电化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避免误区防止语文教学走向歧途传统语文教学有许多好的方法值得借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的这些名言警句,告诉我们读和背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
而今天,我们却因为一句“死记硬背”就废弃这些好的方法,甚至误入歧途,将语文教学引入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
具体说来,当前我们尤其要避免语文教学出现以下误区:一、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不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活跃课堂气氛的最好方法。
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讨论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只有老师提问,却不见学生提问质疑、主动发现问题的课堂上,老师的问题虽然是经过精雕细刻、深思熟虑的,有层次、有梯度、有启发性的,但那些问题不是学生提出来的,更不是学生发现的,而是根据老师的教学需要安排的,学生还是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不能主动质疑,因而不能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这就达不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滥用电化教学倡导电化教学,提倡多媒体进课堂,很多老师想方设法使用带“电”的教学手段,这肯定是正确的。
但有些语文老师却认为电教手段用得越多越好,形式越新颖越是好,这恐怕也是一种误区。
这个误区主要是“滥”用各种手段,喧宾夺主,或叫喧“电”夺“文”。
如上《桂林山水》一课,如果不让学生发挥思维的想象功能,不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修辞美,而是直接把桂林山水的风景片展现给学生,那么学生的语言熏陶从何谈起?思维训练从何谈起?又如学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课,重点在于学习写说明文的方法与技巧,感受其语言的准确与生动。
有老师上公开课却只是把苏州园林的风景影片放一放,让学生随便读一读课文,放弃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让人觉得只是在观看一部风光片。
有的教师甚至用看电影代替上课,书本、语言文字靠边站,电教材料成了语文课的主宰,这更要不得。
三、徒有形式,缺乏内容与目标一堂课下来,课堂形式可谓丰富多彩,方法不拘一格,但就是缺乏内容,让学生空喜欢一场,几无收获,让人看不到教学的目标,能有教学的效率吗?如上蒲松龄的《狼》一课,教师只是让个别学生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课本剧,其他学生做了一回快乐的观众,却对文章的文辞句法、结构寓意,稀里糊涂,甚至一无所知。
电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电化教育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其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将教育资源传递给广大学生。
然而,在电化教育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对应的解决对策。
问题一:数字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
虽然数字化技术普及,但在电化教育领域中,数字不平等现象严重。
很多地区、学生因各种原因无法接触到互联网,成为数字“弱势群体”。
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可以上网,但硬件条件不允许他们享受数字教育资源。
解决对策: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贫困地区。
政府可以优先投资数字化设备,或者提供学生或学校购买数字化设备的资金补贴。
此外,针对网络用量较大的电化教育资源,教育机构应通过优化资源设置减少网络流量,让学生更容易接触到数字教育资源。
问题二:缺乏教育评估。
与传统教育形式相比,电化教育的教育评估方法发展较慢。
现有教育评估方法往往不适用于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还面临着如何确保教育质量、保护学生权益等重要问题,需要建立系统评估机制。
解决对策:建立针对电化教育领域的评估标准和方法。
同时,建立专门的电化教育评估机构,为学生、教师、教育机构和政府等提供评估服务,对教育质量、学生学习效果和教材更新等方面进行评估。
在数字化时代,教育师资队伍的数字化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并没有具备数字化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不足以承担数字教育的教学工作。
解决对策:加强数字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机构应加强对教师的电化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数字教育素养。
教育机构还应设立数字教育专项奖励,来吸引更多有经验的教师投身于电化教育。
传统的教育资源共享渠道较为有限,尤其是电化教育领域。
在完善数字化教育过程中,搭建共享平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仅能增强知识的交流,同时也会改善教育质量。
解决对策:建立电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同时,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量身定制内容,增强课程的可定制性。
这也为其他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标准化、优质的教育资源。
电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电化教育工作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缺乏有效的互动方式、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学习效果难以保障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师资培训,重视课程设计与内容质量。
只有通过提高师资力量和课程质量,才能确保电化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电化教育的未来前景是值得期待的,但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技术发展。
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和注重课程设计与内容质量,电化教育工作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化教育工作、问题、解决对策、师资力量、互动方式、内容质量、学习效果、师资培训、课程设计、前景、教育领域、教学改革、技术应用。
1. 引言1.1 电化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电化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帮助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公平。
通过电化教育,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的教育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
电化教育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电化教育,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资料、网络资源等教学工具,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提升教学效果。
电化教育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打破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的隔阂,促进师资力量的充分发挥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加强电化教育工作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针对当前电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解决对策,以期提升电化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可以找到针对缺乏有效互动方式、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学习效果难以保障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为电化教育工作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思路。
我们也希望通过研究,引起更多人对电化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师资力量的增加和提升,从而推动整个电化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电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电化教学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导致效果不佳;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学习进度;教师培训不足,导致无法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如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教师培训等。
电化教学尚需改进和完善,并且需要不断尝试新的解决策略来提升教学效果。
展望未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化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电化教学、问题、解决策略、学生学习兴趣、自控能力、教师培训、总结、展望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化教学在教育领域中逐渐成为主流。
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数字化工具所取代,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并且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随着电化教学的普及,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化教学的形式较为枯燥,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面对琳琅满目的学习资源和诱惑,容易分心和浪费时间,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教师们在电化教学方面的培训也存在不足,许多教师缺乏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教学经验,无法很好地应对新的教学模式和工具。
急需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电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只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并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电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深入探讨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生自控能力较弱、以及教师培训不足等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化教学中存在的挑战和困难。
为了提高电化教学的效果,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学习电化教学的课程。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促进电化教学的发展和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电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化教育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电化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师资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困扰,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技术设备不完善限制了电化教育的发展空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成为了制约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更新技术设备以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改善现状。
随着对策的逐步实施,希望能够推动电化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电化教育工作、问题、师资不足、技术设备不完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解决对策、师资培训、更新技术设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化教育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化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电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电化教育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师资不足、技术设备不完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成为影响电化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电化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是当前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电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分析和探讨,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为推动电化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电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一:师资不足在电化教育领域,由于技术更新换代迅速,许多教师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对于在教学中运用电化教育工具缺乏经验,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影响了教学效果。
问题二:技术设备不完善一些学校缺乏投入,导致教学场所的电化设备陈旧、效果不佳。
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发挥,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电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电化教育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的教
育活动。
与传统教育相比,电化教育具有灵活性强、多样性丰富、信息化程度高等优势。
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也会出现诸多问题,如下:
一、网络带宽不够,影响教育效果和密度
目前,学校的网络带宽不足,特别是在大量学生在线学习时,容易出现卡顿等问题,
导致教育效果打折扣。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学校网络设备的投入,提供更高速、稳定的网络带宽,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的顺畅进行。
二、电化教育资源缺乏质量保障
由于存在着许多教育资源网站都是借鉴自其它网站的,其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
证电化教育的质量。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学校应该建立起质量保障机制,规定所有提供资
源的网站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确保课程内容能够真正为师生所加以应用。
三、教师应用新技术不足,亟需培训
许多老师由于年纪大或者日常工作较忙,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也不是很熟练,因此会出
现管理不善、问题解决缓慢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该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进行
培训,加强培训内容的实践性,以达到的效果更具实效性。
四、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电化教育虽然具有灵活性强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为了保证质量,应对教
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具体、详尽的评估,并针对教学科目和级别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从而达到总体效果最优,最大化的效益结局。
总之,电化教育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学校应该在网络带宽、教学资源质量、教师应用新技术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努力,让电化教育更好地服务教育
事业。
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芙蓉区五一中路小学陈阳梅素质教育的实质是“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教育者主动地将人类的文化、思想、科技、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使身心潜能获得充分发展与提高。
”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
合理运用它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服务。
可电化教学在实际地运用、操作过程中却走入了一些误区。
一、电教媒体的运用趋与偶然性电教媒体的引进其目的,其关键在于运用。
可在大部分老师看来,运用电教手段“挺麻烦”,有的甚至认为是多此一举。
在大量的日常常规教学中,许多教师所配置的灯片、投影、录音、录象却长眠柜中。
学生只能在公开课、观摩课、竞赛课中感受之。
任何先进的教育手段,只有人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先进性,掌握其特点,善用活用,恰到好处,才能充分发挥其良好的作用,产生优化和预期的结果。
而这恰恰是许多老师的不足之处。
面对现代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有老师存在“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缺乏探新意识。
备课授课中,舍不得花时间,花精力,仍固守着“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做法,以图省事。
面对这种境况,要加强老师们的电教意识,抓好常规电教的落实,加强对教师电化教学知识的专业培训,改变电化教学只为“赛课”服务的做法。
二、电教媒体的运用趋于滥用性在大部分老师的观念中,认为选用媒体愈多就愈受欢迎,效果就会愈好。
于是把多种媒体罗到一起,统统搬运到课堂上使用。
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例如,有的老师上课一边让学生看录象,一边又让学生看灯片、看书,这样交织进行,很难让学生接受到多种媒体所传递的信息。
而我记得听一次古诗教学《舟夜书所见》。
整堂课教师只运用一张复合灯片,比较亮处与暗处渔灯的光亮,风起前后渔灯的变化,就让学生充分领会了“孤光一点荧,散作满河星”的美景。
可见一堂课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
每个教师授课前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掌握其要领,经过思考,确定本堂课需要使用的电教媒体,需在那些环节使用电教媒体,切不可简单地堆砌、滥用。
三、电教媒体的运用趋于替代性电化教学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它仍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只能代替老师的某些工作,简化某些概念的教学过程,但不能完全取代老师的教学。
有的教师设计教案时,“为了电教而电教”。
例如范读课文,有的教师自身素质好,语言亲切,语音纯美,如能自己亲自在课堂上示范朗读,本身就能很吸引学生。
可有些教师却为了能证明自己在此处运用了电教手段,硬是要放一段生硬的录音。
事实上,教学过程的各阶段、各环节单靠电化教学手段是不能完成的,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时适度地让电教为教学服务。
作为一名第一线的老师,我们要不断探讨用电教手段促进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结构、教学模式,让电教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