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方法菌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食用菌灭菌常用方法食用菌灭菌是指通过一系列处理方法,将食用菌种植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有效杀灭,以保证食用菌的安全和生长品质。
食用菌灭菌常用的方法有:1. 高温灭菌法:高温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灭菌方法。
在菌棒生产中,可以使用高温箱将菌棒置于高温环境中进行灭菌。
常见的高温处理温度为60-80摄氏度,持续处理时间为2-4小时。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霉菌、细菌和一些寄生虫,但对于孢子形式的病原菌可能效果较差。
2. 高压灭菌法:高压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灭菌方法。
通过将食用菌种植基质置于高压容器中,进行高压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类微生物。
常见的高压处理条件为3-10兆帕,处理时间为20-60分钟。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杀灭孢子形式的病原菌和厌氧菌,是一种较为全面的灭菌方法。
3. 蒸汽灭菌法:蒸汽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通过使用高温蒸汽进行灭菌,可以有效杀灭细菌、霉菌和一些病原体。
常见的蒸汽灭菌条件为115-121摄氏度,持续时间为15-30分钟。
这种方法适用于灭菌培养基、菌种和容器等物品。
4. 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通过使用一些化学物质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各类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灭菌剂有过氧乙酸、乙醛、次氯酸钠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灭菌培养基、菌种和器皿等物品。
5. 紫外线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是一种无污染的灭菌方法。
通过使用紫外线进行辐照,可以破坏微生物的核酸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常见的紫外线辐照条件为254纳米波长,辐照时间为15-30分钟。
这种方法适用于灭菌操作台、空气过滤器等设备。
食用菌灭菌的方法选择要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来确定。
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有害微生物有不同的杀灭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进行食用菌灭菌时,还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此外,选择合适的灭菌剂和处理条件也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关键。
灭菌法灭菌法系指应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一切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
它是灭菌制剂生产中的主要过程,对于注射剂尤为重要。
根据临床用药的要求,直接注入机体或与黏膜创面直接接触的制剂都必须进行灭菌。
制剂生产过程种常用的灭菌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物理灭菌法物理灭菌法系指采用加热,辐射等物理手段达到灭菌目的的方法。
1.加热灭菌法加热可破坏微生物中酶、蛋白质和核酸,导致微生物死亡。
加热灭菌法又分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
2.滤过除菌法系指使药液通过除菌滤器中的适宜滤材,机械滤除(阻挡)活的或死的细菌,而得到不含细菌药液的方法。
3.紫外线灭菌法紫外灯产生紫外线,其中波长254nm的紫外线杀菌力最强。
紫外线可使微生物核酸蛋白变性死亡,同时空气受紫外线辐射后产生微量臭氧也起灭菌作用。
由于紫外线穿透能力很差,所以紫外线灭菌法仅适于表面和空气的灭菌。
4.微波灭菌法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到3000KMHz之间的电磁波。
水可强烈的吸收微波,使其极性分子转动,分子间摩擦而迅速升温,靠热力而灭菌。
适于水溶性注射液的灭菌。
对含少量水分的药材饮片及固体制剂也有灭菌作用。
5.辐射灭菌法是应用γ射线、β射线杀灭细菌的方法。
常用60Co放射γ射线而杀菌。
可用于密封安瓿和整瓶甚至整箱已包装的药品的灭菌。
也已应用于某些抗生素、激素、肝素、羊肠线、医疗器械等物质的灭菌。
此外还有超声波灭菌法,仅适于疫苗制品的灭菌。
三、化学灭菌法化学灭菌法系借助于某些化学药品的作用抑制或杀灭细菌而不损及制品质量的灭菌方法。
同一种化学药品在低浓度时呈现抑菌作用,而在高浓度时起杀菌作用。
1.消毒剂消毒法本法是指采用化学消毒剂以喷淋、涂擦或浸泡等方法对物料、环境、器具等进行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0.1%~0.2%新洁尔灭溶液、0.3%~0.5%的苯酚、3%~5%的煤酚皂溶液、70%~75%的乙醇。
器械常用的灭菌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医疗器械的清洁和灭菌也成为医疗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灭菌是指杀死或去除物品表面的所有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器械灭菌方法。
一、物理灭菌法1.高温灭菌法高温灭菌法是通过高温杀灭细菌,常用的高温灭菌方法包括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将物品放入高温干热箱中加热,温度一般为160℃至180℃,时间为2至3小时。
湿热灭菌是将物品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温度一般为121℃至134℃,时间为20至30分钟。
2.紫外线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细菌,一般用于灭菌空气和表面。
紫外线灭菌器的波长一般为254纳米,照射时间一般为15至30分钟。
但紫外线灭菌法的缺点是只能灭菌表面,无法深度灭菌。
3.电子束灭菌法电子束灭菌法是利用电子束照射杀灭细菌,一般用于灭菌医疗器械。
电子束灭菌器的电子束能量一般为10兆电子伏特(MeV)至20MeV,照射时间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小时。
电子束灭菌法的优点是能够深度灭菌,但设备价格较贵,使用较为局限。
二、化学灭菌法1.乙烯氧化灭菌法乙烯氧化灭菌法是利用乙烯氧化剂杀灭细菌,一般用于灭菌医疗器械。
灭菌箱内加入乙烯氧化剂,温度一般为50℃至60℃,湿度为30%至60%,时间为2至4小时。
乙烯氧化灭菌法的优点是能够深度灭菌,但乙烯氧化剂对人体有毒性,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2.过氧乙酸灭菌法过氧乙酸灭菌法是利用过氧乙酸杀灭细菌,一般用于灭菌医疗器械和表面。
过氧乙酸灭菌剂的浓度一般为1%至2%,温度一般为50℃至60℃,湿度为30%至60%,时间为30至60分钟。
过氧乙酸灭菌法的优点是能够深度灭菌,但过氧乙酸对人体有刺激性,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三、生物灭菌法1.自然灭菌法自然灭菌法是指将物品放置在自然环境中,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杀灭细菌。
自然灭菌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灭菌效果不稳定,不能够深度灭菌。
《中国药典》灭菌方法的要点总结灭菌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药品的性质、用途和特殊要求来确定。
《中国药典》中明确规定了几种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热湿热灭菌法、高压高温灭菌法、辐射灭菌法和化学灭菌法等。
不同的灭菌方法有其适用范围和操作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进行操作。
热湿热灭菌法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之一、要点总结如下:1.设备:热湿热灭菌法需要使用蒸汽灭菌器。
蒸汽灭菌器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温度控制精度和压力控制精度等特点。
2.操作程序:灭菌前要对蒸汽灭菌器进行预热和负荷测试,确保设备在灭菌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稳定。
药品应放置在适当的容器中,容器应具备良好的蒸汽透气性。
灭菌程序的时间和温度应根据药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准确确定。
3.监测要求:灭菌过程中需要进行常规监测,包括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的监测。
同时,还需要对灭菌后的药品进行菌培养试验,确保药品的无菌性。
高压高温灭菌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
要点总结如下:1.设备:高压高温灭菌法需要使用高压灭菌锅。
高压灭菌锅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耐压性和温度控制精度等特点。
2.操作程序:灭菌前要对高压灭菌锅进行预热和负荷测试,确保设备在灭菌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稳定。
药品应放置在适当的容器中,容器应具备良好的蒸汽透气性。
灭菌程序的时间和温度应根据药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准确确定。
3.监测要求:灭菌过程中需要进行常规监测,包括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的监测。
同时,还需要对灭菌后的药品进行菌培养试验,确保药品的无菌性。
辐射灭菌法是一种常用的无热灭菌方法。
要点总结如下:1.选择适当的辐射源:辐射灭菌可以使用γ射线、电子束和X射线等辐射源进行。
不同的辐射源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药品生产企业应选择合适的辐射源进行操作。
2.确定适当的剂量:辐射剂量的选择应根据药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准确确定。
辐射剂量越大,灭菌效果越好,但药品的质量也可能受到影响。
因此,药品生产企业应进行剂量验证实验,确定合适的辐射剂量。
生物灭菌方法有哪几种
生物灭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热处理:通过高温杀灭细胞内的生物体。
常见的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干热灭菌、沸水灭菌等。
2. 紫外线辐射:使用紫外线辐射杀灭细菌和病毒。
这种方法常被用于空气和表面的消毒。
3. 过滤:通过孔径小于微生物的过滤器来分离和灭菌生物体。
这种方法常用于液体和气体的灭菌处理。
4. 化学灭菌:使用化学物质杀灭细菌和病毒。
常见的化学灭菌方法包括使用氧化剂、消毒剂、酸碱等。
5. 辐射灭菌:使用电离辐射(如γ射线和X射线)或电子束辐射来杀灭微生物。
这种方法常用于医疗设备和药物的灭菌。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杀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杀菌对象,因此在具体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化学药物灭菌法是一种利用化学药物来灭杀微生物和病原体的方法,常用于医疗设备、药品和实验室器械的灭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药物灭菌法:
1. 氯气灭菌:将氯气作为灭菌剂,能有效杀死细菌、真菌和病毒。
氯气通常以气态或液态形式应用于灭菌过程中。
但需要注意的是,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
2. 过氧化氢灭菌:过氧化氢(又称为过氧化氢水)在高浓度下可以起到良好的灭菌效果。
过氧化氢可通过蒸汽灭菌器或专门的过氧化氢气雾灭菌设备进行灭菌。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无毒和易于处理的优点。
3. 醛类灭菌:醛类化合物如福尔马林或戊二醛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的灭菌工作。
醛类灭菌剂能杀死多种微生物,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然而,醛类化合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毒性,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4. 乙酰过氧化物灭菌:乙酰过氧化物是一种高效的灭菌剂,常用于医疗设备的灭菌工艺中。
乙酰过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和快速的灭菌速度,且对材料的腐蚀性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灭菌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设备和材料。
在选择和使用化学药物灭菌法时,应遵循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并确保安全操作以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
此外,化学药物灭菌法通常与其他灭菌方法结合使用,如热灭菌(如高温干热灭菌或湿热灭菌)或滤过灭菌(通过滤器去除微生物)。
这样可以提高灭菌效果,并确保被处理物品的无菌状态。
大肠菌群灭菌方法
大肠菌群灭菌方法有多种,以下列举其中几种:
1.湿热灭菌法:
•煮沸法:在100℃的沸水中煮沸5分钟。
•流通蒸汽灭菌法:利用大约100℃的水蒸汽,持续加热15-39分钟。
•巴氏消毒法:通常用于液体消毒,将液体加温至61.1-62.8℃,维持半小时,或者加温至71.7℃,维持15-30秒钟。
2.干热灭菌法:
•干烤:使用干烤箱,加热至160-180℃,维持2小时。
•烧灼和焚烧。
•红外线照射。
•微波。
3.其他方法:
•酒精消毒:使用75%的酒精或碘伏。
•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等。
•紫外线灯照射。
请注意,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某些条件下可能引发胃肠道感染或尿道等多种局部组织器官感染。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或未彻底清洗的食物。
常用的七大灭菌方法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过滤除菌法、汽相灭菌法、液相灭菌法等,可依据被灭菌物品的特性采纳一种或多种方法组合灭菌。
一、湿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设备内利用饱和蒸汽、蒸汽-空气混合物、蒸汽-空气-水混合物、过热水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内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该法灭菌力量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适用于药品、容器、培育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遇高温柔潮湿性能稳定的物品。
湿热灭菌条件通常采纳温度-时间参数或者结合F0值(F0值为标准灭菌时间,系灭菌过程给予被灭菌物品121°C 下的等效灭菌时间)综合考虑。
二、干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退热原物质的方法。
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制容器、纤维制品、陶瓷制品、固体试药、液状石蜡等。
干热灭菌条件通常采纳温度-时间参数或者结合FH值(FH值为标准灭菌时间,系灭菌过程给予被灭菌物品160°C下的等效灭菌时间)综合考虑。
三、辐射灭菌法本法系指利用电离辐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辐射射线有60Co 或137Cs衰变产生的γ射线、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和X射线装置产生的X射线。
适用于能够耐辐射的医疗器械、生产帮助用品、药品包装材料、原料药及成品等。
辐射灭菌掌握的参数主要是辐射剂量(指灭菌物品的汲取剂量),为保证灭菌过程不影响被灭菌物品的平安性、有效性及稳定性,应确定最大可接受剂量。
四、气体灭菌法本法系指用化学灭菌剂形成的气体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最常用的化学灭菌剂是环氧乙烷,一般与80% ~90%的惰性气体混合使用,在充有灭菌气体的{压腔室内进行。
适用于不耐高温、不耐辐射的物品(如医疗器械、塑料制品和药品包装材料等),干粉类产品不建议采纳本法灭菌。
采纳环氧乙烷灭菌时,腔室内的温度、湿度、灭菌气体浓度、灭菌时间是影响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需确认灭菌完成后灭菌气体和反应产物残留量对灭菌物品的平安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一、湿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柜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流通蒸汽不能完全杀灭细菌孢子,一般可作为不耐热无菌产品的辅助灭菌手段。
湿热灭菌条件通常采用121℃*15min、121℃*30min、或116℃*40min的程序,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但必须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
对热稳定的物品,可采用过度杀灭法,其SAL应《10-12。
热稳定性较差产品的标准灭菌时间F0[指灭菌温度为121℃,生物指示菌的耐热参数D值为1分,灭菌温度系数Z值为10.0℃时的标准灭菌时间(121℃下计算的微生物等效灭活率)]一般不低于8min。
如产品的热稳定性很差时,可允许湿热灭菌的F0低于8,此情况下,应在生产全过程中,对产品中污染的微生物严加监控,并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微生物污染水平,确保被灭菌产品达到无菌保证要求。
采用湿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湿热灭菌法应确认灭菌柜在不同装载时可能存在的冷点。
当用生物指示剂进一步确认灭菌效果时,应将其置于冷点处。
本法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二、干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
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材质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以上,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
应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
常用6种灭菌方法有哪些,附适用范围常用6种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间歇灭菌法、辐射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和化学试剂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比如火焰或者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
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者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间歇灭菌法是指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从而杀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一、常用6种灭菌方法有哪些1、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比如火焰或者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
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适用于干燥粉末、凡士林、油脂等。
火焰灭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烧灼的灭菌方法;干热空气灭菌法是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
2、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者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湿热灭菌法是以高温高压水蒸气为介质,因为蒸汽的潜热大,而且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者凝固,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该方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而且还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比较常用的灭菌方法。
3、间歇灭菌法:是指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从而杀灭所有微生物。
间歇灭菌一般在流动蒸汽的灭菌锅中进行,也可用普通铝锅代替。
这种方法多用于明胶、牛乳等物质的灭菌,这类物质在100°C以上的温度下处理比较长时间会被破坏,用间歇灭菌法可以起到杀菌作用,又可以让被处理的物质免遭破坏。
4、辐射灭菌法:是利用电离辐射杀死大多数物质上的微生物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们都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控制微生物生长或者杀死微生物,比如微波可以通过热产生杀死微生物的作用,该方法可以在常温或者低温下进行,处理过程食品温升很小,这样有利于维持食品的质量;而且辐射过的食品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
5、过滤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的细菌除去,从而达到无菌目的,过滤除菌的原理有惯性撞击截留作用、拦截截留作用、布朗扩散截留作用等。
6、化学试剂灭菌法:是指用化学药品直接作用于微生物而将其杀死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分为气体灭菌法和液体灭菌法,气体灭菌法是指采用气态杀菌剂进行灭菌的方法,比如臭氧、甲醛等;液体灭菌法是指采用杀菌剂容易如进行消毒的方法。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消毒是指杀灭已形成菌体的微生物,使其数量降至可接受的水平,以防止传播疾病和污染物的一种措施。
灭菌则是指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使其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增殖的一种处理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1. 高温消毒法高温消毒法是指采用高温将物品的微生物杀灭,常见的方法有水蒸气消毒和热气消毒。
水蒸气消毒通常用于医疗器械和高温敏感的物品,例如绷带、手套、口罩等。
热气消毒则通常用于厨具、餐具、床上用品等。
高温消毒法的优点是彻底灭菌、不留任何化学残留物,缺点是时间较长,且不适用于高温敏感物品。
化学消毒法是指利用化学消毒剂将物品的微生物杀灭,常见的消毒剂有氧化剂、酮/醇、氨基酸衍生物、醛类化合物等。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需要消毒物品的性质、需求的效果、和消毒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考虑。
这种方法优点是灭菌效果好,速度快,缺点是容易形成化学残留物。
3. 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是利用紫外线杀死物品表面的微生物,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一些医疗器械、食品加工机械设备、水源等的消毒。
该方法不产生化学残留物,易于操作,但不适合于消毒液体和半透明液体。
辐射消毒法是指利用辐射能杀死微生物的方法,包括γ射线辐射消毒、X射线辐射消毒等。
这种方法速度快,可以彻底灭菌,适用于大批量的物品消毒。
但是这种方法设备昂贵、操作复杂,使用和处置需谨慎。
5. 压力和蒸汽消毒法这种方法通常将物品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进行消毒,常用于医疗用品等。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安全、可靠、不留任何残留物的优点,但是需要专业操作,设备价格昂贵。
总之,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在进行消毒灭菌操作时,需要注意保护个人安全和保护环境。
低温灭菌法低温灭菌法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方法,它利用低温条件对微生物进行灭活。
低温灭菌法适用于需要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生物制品、药品、食品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低温灭菌法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一、原理低温灭菌法通过将物品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使微生物失去生活活性,达到灭菌的目的。
常用的低温灭菌方法有冷冻、冷冻干燥和超低温灭菌。
1. 冷冻灭菌:将物品置于低温环境中,通常在-20℃以下,使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减缓甚至停止,从而达到灭菌的效果。
2. 冷冻干燥灭菌:在冷冻的基础上,通过将物品在低温下加压干燥,使水分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化,避免了常规干燥过程中的热敏感问题,从而实现灭菌。
3. 超低温灭菌:在极低温的条件下,通常在-80℃以下,通过长时间暴露使微生物无法存活。
二、应用低温灭菌法在生物制品、药品、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 生物制品:低温灭菌法常用于制备生物制品,如疫苗、血液制品、酶制剂等。
这些生物制品对温度敏感,采用低温灭菌可以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
2. 药品:一些药品在常温下易分解、变质,因此需要采用低温灭菌来保证其质量。
低温灭菌不仅可以有效杀灭微生物,还能保持药品的活性成分。
3. 食品:低温灭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
例如,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保存的食品,如肉制品、水产产品、果蔬等,采用低温灭菌可以延长其保质期,保持其风味和营养。
三、优缺点低温灭菌法具有以下优点:1. 保持原有性质:低温灭菌法在灭菌的同时能够保持物品的原有性质,不会对其造成破坏或变质。
2. 灭菌彻底:低温灭菌法能够彻底杀灭微生物,包括耐热菌、芽孢等。
3. 适用范围广:低温灭菌法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物品,包括液体、固体和气体。
然而,低温灭菌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 时间较长:与其他灭菌方法相比,低温灭菌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达到灭菌效果,这对于一些需要快速处理的物品不太适用。
2. 易受环境影响:低温灭菌需要在严格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包括温度、湿度等,一旦环境条件不合适,灭菌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常用的灭菌方法
1)煮沸消毒法
方法:水煮100℃—30min
适用:注射器、解剖用具等。
可杀死所有营养体和部分芽孢。
2)巴斯德消毒法:
方法:LTLT: 65℃or 71℃—15min; HTST: 135 ℃or 150 ℃—20sec
适用:牛奶、饮料等。
不破坏营养物质,并杀死病原菌。
3)间歇蒸汽灭菌法:
方法:100℃-30min-37 ℃培养、100℃-30min-37 ℃培养、100℃-30min
用水蒸汽把培养基加热到100℃,分几次加热以达到彻底灭菌又保护营养成分的目的。
适用:营养含量高、不适于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特殊培养基、药品的灭菌。
此法麻烦、周期长
4)高压蒸汽灭菌法:
利用水的沸点随水蒸气压力的增加而上升,以达到高温灭菌目的的方法。
方法:一般121℃(1kg/cm2或15磅/英寸2)20min。
适用:耐高温物品。
注意事项:排净冷空气;灭菌终了,缓慢降压;灭菌结束,趁热取出物品。
高压蒸汽灭菌对培养基的影响: 会产生混浊或形成不溶性沉淀, 改变某些营养成分:1)低pH下,糖类、琼脂发生水解;2)PO43-存在,葡萄糖生成酮糖,菌不利用;3)色深:还原糖羧基与蛋白质、氨基酸等在高温下发生maillard反应,使糖、蛋白质等失去营养。
常用的灭菌方法及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灭菌那些事儿!灭菌,就像是给东西洗了个“超级干净澡”,把那些讨厌的细菌、病毒啥的统统消灭掉!这可关系到咱们的健康和安全呢!想象一下,咱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细菌,它们就像看不见的小恶魔,无处不在!如果不把它们搞定,说不定哪天就会让咱们生病。
所以,灭菌可是非常重要的哦!常见的灭菌方法有好几种呢。
比如说,高温灭菌,这就像是给细菌们来个“桑拿浴”,热得它们受不了,直接挂掉!还有化学灭菌,用一些厉害的化学药剂,让细菌们无处可逃!另外,辐射灭菌也很厉害,用放射线把细菌们“照”得七荤八素!高温灭菌,简单来说,就是用高温来杀死细菌。
就像咱们煮东西一样,把温度升得高高的,细菌们就会被“热死”啦!这种方法很常见,比如用开水煮餐具、医疗器械啥的,都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化学灭菌呢,就是用一些化学物质来消灭细菌。
这些化学药剂可厉害了,它们能直接攻击细菌的“要害”,让它们没办法生存。
比如我们常用的酒精、漂白粉等,都可以用来灭菌哦!辐射灭菌嘛,听起来有点高科技!其实就是用放射线来照射物品,破坏细菌的 DNA,让它们无法繁殖。
这种方法在一些特殊的领域会用到,比如食品加工、医疗用品灭菌等。
不过,要注意哦,不同的物品可能需要不同的灭菌方法。
有些东西怕高温,有些可能对化学药剂敏感,所以在选择灭菌方法的时候,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哦!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有时候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灭菌也是如此,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才能让细菌们无处藏身!所以啊,朋友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给东西消消毒,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不要让那些细菌小恶魔有可乘之机哦!灭菌,就像是一场与细菌的战斗,我们要用各种方法来取得胜利!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健康生活加油吧!嘿嘿!。
灭菌的方法类别
在医疗、食品加工、实验室和其他领域中,灭菌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程序,旨在消除或杀灭微生物,以防止病原体传播和污染。
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用来灭菌,它们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大类别。
物理方法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之一。
其中包括高温灭菌、干燥灭菌和辐射灭菌。
高温灭菌通常使用蒸汽压力灭菌器(autoclave)进行,将物体置于高压高温的蒸汽环境中,以杀死细菌和病毒。
干燥灭菌则是通过将物体置于高温干燥环境中,使微生物死亡。
辐射灭菌则是利用电离辐射(如紫外线辐射)或X射线来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化学方法是另一种常见的灭菌方法。
最常用的化学灭菌剂是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醛类化合物(如福尔马林)和酸类化合物(如氯化氢)。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核酸,从而杀死微生物。
生物方法相对较少使用,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有效的。
生物灭菌方法包括使用活性物质或生物制剂来抑制或杀死微生物。
例如,一些特定的细菌和真菌可以产生抑菌物质,如抗生素,用于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此外,一些特定的微生物也可以用作生物制剂,例如苦味酒花和乳酸菌等,可以用于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灭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目的。
在选择灭菌方法时,
要考虑到被处理物体的特性、被灭菌对象的种类以及是否需要杀灭所有微生物等因素。
此外,灭菌方法的有效性也需要进行验证和测试,以确保灭菌过程是安全和可靠的。
灭菌法
灭菌法系指用热力或其他适宜方法将物质中的微生物杀死或除去的方法。
本法适用于无菌、灭菌制剂、敷料和缝合线等生产过程中的灭菌。
对产品(包括最终容器及包装)而言,选择灭菌方法的效果,必须在实际应用前予以验证。
在执行GMP的原则下,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与灭菌设备的性能、污染菌的特性、被灭菌品的性质、受污染的程度等因素有关。
应采
取必要的措施降低被灭菌品灭菌前的微生物污染及灭菌后的再次污染。
灭菌方法
一、湿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物质在灭菌器内利用高压蒸汽或其他热力学灭菌手段杀灭细菌,灭菌能力甚强,为热力学灭菌中最有效及用途最广的方法。
药品、药品的溶液、玻璃器械、培养基、无菌衣、敷料以及其他遇高温与湿热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质,均可用本法灭菌。
1.湿热灭菌的有关参数
(1)D值
D值即微生物的耐热参数,系指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即使之下降一个对数单位)所需的时间,以分(钟)表示。
D值越大,说明该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
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各不相同的D 值。
(2)Z值
Z值即灭菌温度系数,系指使某一种微生物的D值下降一个对数单位,灭菌温度应升高的值(℃),通常取10℃。
(3)FT值
FT值为灭菌程序所赋予待灭菌品在温度T下的灭菌时间,以分(钟)表示。
由于D值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在不同温度下达到相同的灭菌效果,FT值将会随D值的变化而变化。
灭菌温度高时,FT值就小,灭菌温度较低时,所需FT值就大。
(4)F0值
F0值即标准灭菌时间,系灭菌过程赋予待灭菌物品在121℃下的等效灭菌时间,即T=121℃、Z=10℃时的FT值。
121℃为标准状态,F0值即为标准灭菌时间,以分(钟)表示。
(5)灭菌率L
L值系指在某温度下灭菌1分钟所相应的标准灭菌时间(分钟),即F0和FT的比值(L=F0/FT)。
当Z=10℃时,不同温度下的L值是不同的(见表1)。
不同Z值下的灭菌率均可查得(见表2)。
(6)无菌保证值(SAL)(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无菌保证值为灭菌产品经灭菌后微生物残存概率的负对数值,表示物品被灭菌后的无菌状态。
按国际标准,规定湿热灭菌法的无菌保证值不得低于6,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大于百万分之一。
2.灭菌设备
湿热灭菌法常用的设备为高压灭菌器。
一般为双层金属壁组成,是附带有温度计或温度探头、压力表、安全阀等装置的压力容器。
其他如新式旋转灭菌器、塔式灭菌器等灭菌装置已被使用。
3.灭菌条件及验证的基本要求
由于无菌保证值与污染菌耐热性及污染量有关,因此在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均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包括除菌滤过等措施)来降低待灭菌产品的微生物污染。
放入灭菌容器内的物品表面必须洁净且不污染有机物质,外面应有适宜的包皮宽松的包裹,烧瓶、试管等容器的塞子应有金属箔、纱布或牛皮纸包裹,并用适宜的方式松缚,防止脱落。
放入灭菌器内的物
品,不能排列过密。
根据物品的性质可选择如下条件进行灭菌:
115.5℃30分
121.5℃20分
126.5℃15分
一个灭菌程序的总的标准灭菌时间F0,应包括加热及冷却过程。
它可以用灭菌率对时间求积分的方法计算而得。
上述灭菌程序的F0值不低于8,经验证后,可认为符合要求。
如遇产品对热极为敏感时,可允许湿热灭菌的标准灭菌时间F0低于8。
但对F0低于8的灭菌程序要求采取特别的措施以确保获得足够的无菌保证值。
除用生物指示剂进行验证外,还必须在生产过程中,连续地、严格地对微生物进行监控,证明灭菌后无菌保证值不低于设定的标准。
二、干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物质在干燥空气中加热达到杀灭细菌的方法。
空的玻璃器具、金属制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剂以及若干湿热不易穿透的物质如甘油、液状石蜡、脂肪油等均可用本法灭菌。
用本法灭菌的物品必须是洗净且不沾染有机物质的,外面应有适宜的包皮宽松包裹或装入封闭的金属容器内。
烧瓶、试管等容器的塞子应有金属箔或纱布包裹,并用适宜的方式松缚,防止脱落,放入干热灭菌箱内时,排列不可过密。
通常可在如下条件下灭菌。
160~170℃2小时以上
170~180℃1小时以上
250℃45分钟以上
采用干热250℃45分钟灭菌也可除去灭菌粉针分装与冻干生产用玻璃仪器中及有关生产灌装用具中的热原物质。
干热灭菌程序也应验证,对热稳定的产品应规定污染菌的存活概率应小于10-12。
三、除菌滤过法
本法系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具孔滤材的原理,除去对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液体物质中的细菌从而达到无菌要求。
过滤器材通常有滤柱、滤膜等。
滤柱系用硅藻土或垂熔玻璃等材料制成。
滤膜大多是聚合物制成,种类较多,如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丙烯酸聚合物、聚氯乙烯、尼龙等,孔径为0.22μm。
滤器种类规格较多,发展较快。
国外已普及,国内很多企业也已开始使用弹筒式过滤器等。
新置的滤器应先用水洗净。
事先灭菌或作在线灭菌,在除菌滤过前后均应作过滤器的完好性试验,即压力维持试验或起泡点试验。
过滤器不得对被滤过成分有吸附作用,也不能释放物质;不得使用有纤维脱落的过滤器,禁用含石棉的过滤器。
为保证滤过除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