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心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
1、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盅24h更换。
2、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引顺序: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口腔,最后
吸鼻腔。
3、插入深度:经鼻吸引约20~25cm;经口约14~16cm,经鼻/口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者以插至导管内口为宜。
4、记录吸痰次数,吸出物的性质、量,呼吸改善的情况。
5、进管时不可有负压。
6、依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考核日期:姓名:考核人:得分:
吸痰的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有效排痰的措施
1、有效咳嗽
2、叩击或震颤法
3、体位引流
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
和频率。
2、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吸痰的副作用
1、血氧过少
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
3、刺激迷走神经
4、粘膜损伤
5、低血压
6、阵发性咳嗽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心负压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最新1.患者入室前,操作人员需穿好个人防护装备,并对设备进行预操作检查。
Before the patient enters the room, the operator needs to wea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nd conduct a pre-operation check of the equipment.2.操作人员应仔细阅读中心负压吸痰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及操作流程。
The operator should carefully read the instruction manual and operation procedure of the central negative pressure sputum suction device.3.确认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让患者入室并就床位位置进行调整。
After confirming that the equipment is in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 allow the patient to enter the room and adjust the bed position.4.患者就位后,进行手部消毒并进行呼吸道分泌物抽吸操作。
After the patient is in place, disinfect the hands and perform respiratory secretions suction operation.5.吸痰操作时,操作人员需佩戴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具。
During sputum suction, the operator should wearprotective equipment such as masks, goggles, and gloves.6.操作人员应将负压吸痰管插入患者气道深度适宜,进行抽吸,直至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完毕。
吸痰术操作规程是指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
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 .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发生。
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
1 .患者咳嗽或者突然发生呼吸窘迫。
2 .肺部听诊大气道有痰鸣音。
3 .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或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
4 .动脉血气分析恶化。
1 .血氧饱和度下降。
2 .肺泡萎缩及肺不张。
3 .刺激迷走神经。
4 .呼吸道黏膜损伤。
患者的年龄、意识、血氧饱和度,有无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合作程度;有无口鼻咽及颅脑手术史、凝血功能状况、鼻腔黏膜是否完整。
1 .患者准备:向清醒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 .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3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 .用物准备:电动吸引装置或负压吸引装置(负压表、负压袋、连接管)、合适型号的吸痰管、20ml 注射器、治疗盘、无菌罐2 只(内盛灭菌注射用水)、纱布、弯盘、手电筒。
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电插板、手套。
(1)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方法。
(2)告知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尽量咳嗽,利于痰液的吸出。
(3)在吸痰过程中出现不适,请举手示意。
1 .无菌及爱伤观念强,操作规范、熟练。
2 .吸痰彻底有效,插入吸痰管时无负压,无黏膜损伤。
3 .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
1 .吸痰前,检查吸痰装置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应更换吸痰管。
3 .每次吸痰时间<15s ,以免造成缺氧。
4 .吸痰动作轻稳,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
5 .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果。
6 .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贮液瓶内液体达2/3 满时,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过多吸入马达内损坏仪器。
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吸痰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护理操作,用于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改善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正确的吸痰操作流程和准确的评分标准能够确保患者安全,并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吸痰操作的详细流程,并列出评分标准以供参考。
一、吸痰操作流程下面将详细介绍吸痰操作的流程,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 操作前准备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护士需要对设备进行准备,包括:吸痰管、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确保设备的清洁和完好,并且准备好所需的药物。
2. 患者准备将患者移至舒适的姿势,比如半卧位,确保患者能够放松,便于操作。
清洁患者口腔,特别是口腔内的分泌物,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操作步骤a. 组织好吸痰管,保持其清洁。
戴上手套和护目镜,注意进行洗手消毒。
b. 轻轻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直至触及喉咙。
注意避免刺激患者喉部。
c. 慢慢吸取痰液,控制吸痰管的进深和吸痰力度,避免损伤患者。
d. 吸取痰液后,等待一段时间,以便患者进行清咳,帮助将痰液排出。
e. 将痰液倒入容器中,观察痰液的性状、颜色和气味,以便评估患者病情。
f. 完成吸痰后,将吸痰管从患者口腔中缓慢拔出,注意避免牵拉黏膜。
g. 将吸痰管清洗和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4. 操作后护理吸痰后,应及时给予患者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记录相关信息,便于后续治疗和评估。
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能够帮助护士对吸痰操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准确评估,以确保操作的质量和安全。
1. 吸痰前评分a. 患者的意识状态:清醒、嗜睡、昏迷等。
b. 呼吸道分泌物的性状:黏稠、稀薄、含血、黄绿色等。
c. 咳嗽效能:能力良好、无力咳嗽、无咳嗽等。
d. 气道通畅度:明显受阻、轻度受阻、通畅等。
2. 操作评分a. 操作技术:准确性、熟练度、卫生措施等。
b. 吸痰过程中患者的反应:有咳嗽反应、无咳嗽反应等。
c. 吸痰时间:适中、过长、过短等。
d. 痰液的清除:有效、不清除等。
3. 吸痰后评分a. 患者的呼吸状况:改善、无变化、恶化等。
吸痰操作评分标准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来说,吸痰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建立科学的吸痰操作评分标准对于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吸痰操作的评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操作准备。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吸痰管、吸痰器、生理盐水、护理垫、口腔护理用品等。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是否做好了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如是否准备好必备的器材和物品,是否对患者进行了必要的观察和评估等。
二、操作技巧。
吸痰操作的技巧对于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效果至关重要。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的吸痰技巧是否熟练、是否能够正确选择吸痰管的尺寸和长度、是否能够正确掌握吸痰器的使用方法、是否能够正确控制吸痰的力度和时间等。
三、操作过程。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是否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灵活掌握吸痰的时间和频率,是否能够及时停止吸痰操作并进行口腔护理等。
四、操作安全。
吸痰操作涉及到患者的呼吸道,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操作安全。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是否能够正确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吸痰后的废弃物,是否能够及时清洁和消毒吸痰器具等。
五、患者反馈。
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是评价吸痰操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是否能够及时记录患者的吸痰情况和反应,是否能够根据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是否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等。
六、操作后处理。
吸痰操作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吸痰器具和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并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等。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是否能够及时清洁和消毒吸痰器具,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吸痰后的废弃物,是否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等。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的吸痰操作评分标准对于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准备、操作技巧、操作过程、操作安全、患者反馈和操作后处理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价护理人员的吸痰操作质量,为提高护理水平和保障患者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成人经口和经鼻)操作评分标准考生编号:成绩:监考老师:年月日项目标准分扣分细则扣分操作准备护士准备:着装整洁,仪表端庄,戴口罩。
4着装或仪表不规范-2口罩佩戴不规范-2用物准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吸引表、贮液瓶、连接管)、治疗盘内置有无菌容器1个(盛无菌等渗盐水)、一次性吸痰管(12-18Fr)、无菌纱布、无菌手套、一次性医用口罩、速干手消毒剂、弯盘、手电筒、听诊器,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床旁或床栏上备一盛有消毒液的小瓶、笔、挂表、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治疗单。
5准备用物不全-2摆放乱-1未检查物品和药品质量、有效期-1操作评估携用物至床旁,评估病室周围环境,自我介绍。
核对患者,向清醒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要点,取得配合。
6未评估病室周围环境-1未核对患者-2核对不规范-1未解释操作目的或配合要点-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有无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目前血氧饱和度。
6未评估-6评估漏项缺1项扣1分操作要点洗手。
2未洗手-2洗手不规范-1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病情允许可以取半卧位,检查患者口、鼻腔(如有活动义齿应取下)。
协助患者头转向一侧,面向操作者,昏迷患者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张口。
3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1未检查患者口、鼻腔-2检查患者口、鼻腔不规范或粗暴-1颌下垫治疗巾,调高吸氧流量至8-10L/min。
3未垫治疗巾-1未调高氧流量-2安装负压吸引表、贮液瓶及连接管。
检查吸引器各处连接是否紧密,打开负压吸引表开关,反折连接管前端,调节合适的负压。
成人压力:-53.3kpa(300-400mmhg)。
8管道连接错误-2未检查负压装置是否完好-2未调节压力-2吸引力过大或过小-2右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于无菌手中,左手连接吸痰管,打开吸引器开关,润滑吸痰管、试吸。
6未戴手套-2手法不正确-2未试吸冲管-2经口腔吸痰:阻断负压,将吸痰管经口腔插至气管,开放负压。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
吸鼻腔。
3、插入深度:经鼻吸引约20~25cm;经口约14~16cm,经鼻/口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者以插至导管内口为宜。
4、记录吸痰次数,吸出物的性质、量,呼吸改善的情况。
5、进管时不可有负压。
6、依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
考核日期:姓名:考核人:得分:
吸痰的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有效排痰的措施
1、有效咳嗽
2、叩击或震颤法
3、体位引流
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和频率。
2、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吸痰的副作用
1、血氧过少
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
3、刺激迷走神经
4、粘膜损伤
5、低血压
6、阵发性咳嗽。
中心吸痰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中心吸痰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如下:
1. 操作程序
(1)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清楚,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2)检查患者口鼻黏膜,取下活动的假牙,打开吸痰管与吸痰器接管连接好,试吸少量生理盐水,看看吸痰管是否通畅。
(3)将吸痰管经口腔颊部插至咽喉部,插入深度14\~16厘米,左右旋转向上提起吸痰管,吸净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
(4)吸痰完毕,擦净患者口鼻部位。
2. 注意事项
(1)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吸痰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
(2)严格遵循正确的吸痰方法,每次插管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分钟。
(3)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4)注意保持呼吸道湿润,避免过度干燥。
(5)注意观察吸出物的性状、量及颜色等,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6)操作中保持患者舒适,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
中心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一、用物(10分,缺一件扣1分)
治疗盘内放盐水瓶一个,内盛500毫升生理盐水,吸痰以根,小毛巾或纱布数块,压舌板、弯盘、开口器。
一次性手套一只,中心吸引器装置一套。
二、操作方法(70分)标准分(1)瓶内装入消毒溶液2%戌二醛溶液100毫升,拧紧瓶盖, 8分检查瓶盖及接头处有否漏气,导管是否通畅,洗手、戴口罩。
(2)携用物车到病人床旁,向病人、家属介绍吸痰作用及方法。
7分(3)将吸痰器连接在中心吸引装置上。
6分(4)打开中心吸引器总阀,调节压力。
7分(5)助病人将头转向一侧,连接吸痰管。
6分(6)右手戴手套,向病人鼻孔或口腔插入吸痰管至咽喉或气管。
7分(7)右手拇指压吸痰管侧孔,将导管缓缓抽出。
8分(8)若病人情况好转,可暂停抽吸,冲净导管,擦净病人面部 7分分泌物。
(9)全部用物,每日消毒一次,并更换贮液瓶内的消毒液。
7分(10)病人停止吸痰时,应拆开贮液瓶和橡皮管,彻底消毒后备 7分用。
三、注意事项(20分)
1. 如痰液粘稠,可助病人翻身,拍打背部,气管切开者可滴入生理盐水或a一糜白酶2-3滴,并以蒸气吸入或雾化吸入,使痰液易入吸出,必要时可将导管深插,刺激病人咳嗽,以利痰液排出。
2. 吸痰动作要轻柔:不要固定一处持续吸引,每次吸痰不要超过10-15秒,以免损伤粘膜,颅底骨折或鼻中隔弯曲病人不宜从鼻腔吸引。
3. 各导管,连接应正确,贮液瓶内液体的深度不应超过贮液瓶2/3,否则及时倒去,中心吸引装置保持清洁干燥,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中心负压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最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心负压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最新1. 简介中心负压吸痰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护理技术,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密闭式吸痰管吸痰(中心吸引)
注:密闭式吸痰管与气切套管连接处有二个注液口,近端(靠近气切处)目前为白色、远端目前为蓝色。
注意事项:
1. 使用前检查中心吸引压力是否安全。
2. 插入真空表前,真空表模式开关应置于“OFF”档,逆时针调节旋钮转至零位。
3. 压力调节:成人300-400mmHg;小儿250-300mmHg。
4. 吸痰时间10-15s/次,间隔3-5min。
5. 使用一次性吸引袋则袋内吸出液体至容量的2/3应及时更换。
6. 治疗盘内用物应保持无菌,吸痰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7. 操作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情况,及时监测脉氧,如有异常即刻停止吸痰,并
予相应处理。
8. 操作中注意与清醒患者的交流,切忌忽视患者的感觉及社会人角色。
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及负压吸引器使用过程中突发意外情况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1.护理人员熟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及负压吸引器操作规程及使用性能。
2.在使用中心负压吸引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真空压力表是否在正常范围。
3.科室配备电动吸引器,定点放置。
4.定人定期(每周)检查、维护,做好维修和维护记录。
5.在使用过程中,如遇停电、真空压力不足、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时,应立即启用备用
电动吸引器或使用50ml注射器给患者吸痰。
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6.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缺氧或其它生命体征变化,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抢救措施。
并准确记录。
7.故障的吸引装置悬挂“仪器故障”牌,定点放置,及时送至仪器维修部门,做好交接班和维修记录。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考核日期:姓名:考核人:得分:
吸痰的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有效排痰的措施
1、有效咳嗽
2、叩击或震颤法
3、体位引流
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
和频率。
2、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吸痰的副作用
1、血氧过少
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
3、刺激迷走神经
4、粘膜损伤
5、低血压
6、阵发性咳嗽。
吸痰术的操作流程主要分为6步,患者全程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戴手套,将吸痰设备携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患者需要把情况告诉操作者,同时不要紧张,要保持心情平静。
2、在操作者的帮助下,患者选择合适的卧位,把头偏向一侧,如果有假牙及时取出来,配合操作者的检查,比如张口、伸舌头。
3、操作者打开吸痰器的开关,会把其中一根导管放入患者的咽部,过程可能会有不适应,如果放入的时候,咽部感觉疼痛,要及时告诉操作者,放入导管完毕,就会开始吸痰操作。
4、吸痰的时间为每次抽吸时间<15秒,一次未吸尽,隔3~5分钟再吸,每次吸痰结束,要配合操作者取出导管。
5、在吸痰过程中,操作者会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吸出物的情况,由于吸痰过程可能会出现缺氧或窒息的情况,患者如果感觉不舒服,要和操作者示意,以免发生意外,
6、吸痰结束后,患者可以用干净的纸巾擦净脸部分泌物,选择舒服的姿势躺下,注意要多喝水,饮食清淡,不抽烟喝酒,减少对咽部的刺激。
吸痰操作评分标准吸痰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感染的风险,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
因此,对吸痰操作进行评分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吸痰操作的评分标准。
一、操作前准备。
1. 检查吸痰设备是否完好,吸痰管是否通畅。
2. 为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调整患者体位,清洁口腔,嘱咐患者做好配合。
二、操作过程。
1. 洗手并佩戴好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2. 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吸痰管,保持管道通畅。
3. 调整吸痰设备,确保吸痰管长度适当。
4. 缓慢插入吸痰管,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患者呼吸道黏膜。
5. 吸痰时,要注意吸痰管的位置,避免刺激患者的咽部和声带。
6. 吸痰过程中,要掌握好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刺激患者呼吸道。
7. 吸痰结束后,及时清洗吸痰管并妥善保存。
三、操作后处理。
1. 帮助患者清洁口腔,保持口腔清洁。
2. 记录吸痰操作的时间、次数、吸出痰液的性状等相关信息。
3. 注意观察患者吸痰后的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吸痰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四、评分标准。
1. 操作前准备是否充分,包括设备准备、患者准备等。
2. 操作过程中是否规范,包括洗手、穿戴防护用具、吸痰管插入深度、吸痰力度和频率等。
3. 操作后处理是否得当,包括清洁吸痰管、帮助患者清洁口腔、记录相关信息等。
4. 对患者的观察和处理是否及时,包括观察患者吸痰后的呼吸情况、处理吸痰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五、注意事项。
1. 在吸痰操作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尊重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2. 吸痰操作时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 吸痰操作后,要及时清洗吸痰设备,保持设备清洁。
通过以上评分标准,可以对吸痰操作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吸痰操作的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广大医护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吸痰操作的评分标准,做好吸痰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