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口鼻腔)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2
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口鼻腔)
一、目的
利用负压原理,将患者呼吸道内粘稠痰液或误吸的异物吸出,达到清理呼吸道,改善通气功能。
二、适应证
吸痰术适用于危重、老年、昏迷及麻醉后病人因咳嗽无力、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呕吐物而出现呼吸困难时,在病人窒息的紧急情况下,如溺水、吸入羊水等,更应立即采用吸痰术。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治疗盘内用物,每日更换1~2次,吸痰管每次更换,勤做口腔护理。
2.如痰液粘稠,可叩拍胸背,以振动痰液或交替使用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便于吸出。
3.患儿吸痰时,吸痰管宜细,吸力要小。
4.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呼吸频率的改变,吸出物的性状、量及颜色等。
5.定时吸痰,如发现喉头有痰鸣音或排痰不畅,应及时抽吸;吸痰中如患者发生紫绀、心率下降等缺氧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待症状换届后再吸。
6.贮液瓶内液体不得超过2/3满度,以防损坏机器。
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经口鼻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经口鼻吸痰的目的。
为了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1.核对患者身份,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操作目的,确保患者理解和配合。
2.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氧疗情况等信息,以便进行合理的操作。
3.听诊患者有无痰鸣音,了解分泌物的量、粘稠度及部位,进行合理的估计。
4.评估口鼻腔黏膜、有无鼻中弯曲、有无义齿等情况,需要取下义齿以便操作。
5.选择适宜的吸痰管,包括粗细、长短、质地等方面,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进行经口鼻吸痰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评分标准:1.护士需要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戴口罩,洗手,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2.病人需要了解治疗目的,如果是昏迷患者,则需要向家属解释治疗目的。
3.环境需要整洁,电源及插座完备,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4.物品需要备齐,包括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治疗盘内备无菌碗或盖罐两只(内装生理盐水)、备生理盐水500毫升一瓶、无菌镊子、吸痰管数根、弯盘、纱布、压用物、舌板或口咽通气道、棉签、听诊器、电筒等。
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评分标准:1.需要核对医嘱,作好准备,并调节合适的氧流量。
2.携用物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3.连接吸引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调节合适的负压,并打开无菌罐盖。
4.连接吸痰管,试吸是否通畅,将吸痰管插入适宜深度,阻断负压,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
吸痰过程中需要鼓励患者咳嗽。
5.经口腔吸痰者需要清醒病人嘱其张口,昏迷病人需要正确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通气道助其张口。
吸痰毕需要抽吸无菌生理盐水冲管并取出压舌板或口咽通气道。
必要时需要使用开口器、舌钳等。
6.观察病人面色及呼吸情况,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擦净患者口鼻分泌物,冲洗吸痰管,并观察口鼻腔黏膜有无损伤,听诊痰鸣音有无减少或消失。
7.调节吸氧流量,整理床单元,正确记录操作过程。
吸痰术操作规程是指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
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 .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发生。
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
1 .患者咳嗽或者突然发生呼吸窘迫。
2 .肺部听诊大气道有痰鸣音。
3 .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或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
4 .动脉血气分析恶化。
1 .血氧饱和度下降。
2 .肺泡萎缩及肺不张。
3 .刺激迷走神经。
4 .呼吸道黏膜损伤。
患者的年龄、意识、血氧饱和度,有无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合作程度;有无口鼻咽及颅脑手术史、凝血功能状况、鼻腔黏膜是否完整。
1 .患者准备:向清醒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 .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3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 .用物准备:电动吸引装置或负压吸引装置(负压表、负压袋、连接管)、合适型号的吸痰管、20ml 注射器、治疗盘、无菌罐2 只(内盛灭菌注射用水)、纱布、弯盘、手电筒。
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电插板、手套。
(1)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方法。
(2)告知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尽量咳嗽,利于痰液的吸出。
(3)在吸痰过程中出现不适,请举手示意。
1 .无菌及爱伤观念强,操作规范、熟练。
2 .吸痰彻底有效,插入吸痰管时无负压,无黏膜损伤。
3 .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
1 .吸痰前,检查吸痰装置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应更换吸痰管。
3 .每次吸痰时间<15s ,以免造成缺氧。
4 .吸痰动作轻稳,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
5 .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果。
6 .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贮液瓶内液体达2/3 满时,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过多吸入马达内损坏仪器。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
3、插入深度:
5
6、依标准预防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
考核日期:姓名: 考核人:得分:
吸痰的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有效排痰的措施
1、有效咳嗽
2、叩击或震颤法
3、体位引流
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和频率。
2、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吸痰的副作用
1、血氧过少
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
3、刺激迷走神经
4、粘膜损伤
5、低血压
6、阵发性咳嗽。
经口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首先,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包括:-确认医嘱:确保医生已经给出了吸痰的医嘱,并明确吸痰的频率和方法。
-确认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需要清除的痰液的性质、黏稠度和量。
-确保设备和用品准备齐全:包括呼吸机、吸痰管、生理盐水、吸痰手套、消毒液、吸痰器、垫子、护理巾等。
2.选择正确的体位选择适当的体位有助于顺利进行吸痰。
常用的体位包括:-半卧位:患者靠在床上的靠背上,将床头抬高30°至45°,有助于减少误吸的风险。
-侧卧位:将患者侧卧在床上,用一个枕头将患者的头部抬高,有助于清除口腔和咽喉部的痰液。
3.维持呼吸机的连接如果患者正在使用呼吸机,需要注意保持呼吸机的连接。
在吸痰前,要检查呼吸机的连接是否稳固,通气管道是否通畅。
4.洗手和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在进行吸痰前,护士需要洗手,并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吸痰手套、面罩和护目镜。
这样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5.喷洒生理盐水使用注射器加配件,用生理盐水喷洒在患者的口腔和咽喉部。
这样可以软化痰液,使其更容易吸出。
6.吸痰操作a.打开吸痰装置,并将吸痰管插入患者的口腔或鼻腔,直到达到合适的位置。
在插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碰到患者的舌头和咽喉部,以减少刺激和引起呕吐的风险。
b.当吸痰管插入到合适的位置后,需要进行吸痰操作。
根据医嘱,可以选择持续抽吸和间歇抽吸两种方法。
-持续抽吸:将吸痰管与吸痰器连接,打开吸痰器的抽吸开关,开始抽吸。
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状况,如呼吸是否稳定,有无面色改变等。
-间歇抽吸:通过定时抽吸的方法进行吸痰。
设定一个适当的时间间隔,如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吸痰,以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
7.观察患者反应在吸痰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特别要注意以下情况:-患者是否有窒息的迹象:如面色发白、呼吸困难等。
-患者是否出现呕吐:有时插管会引起呕吐,需要及时将吸痰管取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是否有疼痛或不适感:插入吸痰管可能会引起疼痛或不适感,需要及时给予舒适护理。
儿童吸痰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吸痰是指通过特定的器械将呼吸道内的痰液吸出,以改善儿童呼吸困难等情况。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并根据标准评分。
本文将介绍儿童吸痰的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一、吸痰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吸痰操作前,需要准备好以下器械:- 吸痰管:选择合适尺寸的吸痰管,首选无菌的一次性吸痰管;- 吸引器:使用电动吸引器或手动吸引器,确保其正常工作;- 垫片:将患儿平躺于床上,下方垫上防水垫片,以防止痰液弄湿床单;- 其他:无菌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 儿童准备- 对年龄较大、能够配合的儿童,可向其解释吸痰的目的和步骤,使其能主动配合操作。
年龄较小的儿童则需要家长协助;- 将儿童平躺于床上,头稍微往后仰,保持舒适的体位。
3. 执行吸痰操作- 戴上无菌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确保操作环境的洁净;- 将吸痰管放入患儿口腔内,通过患儿鼻腔或口腔下咽部,达到呼吸道的深处;- 吸痰过程中注意不要碰触到其他口腔内的组织,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使用吸引器吸取痰液,每次吸引不超过15秒,注意调整吸引的力度,避免对呼吸道造成刺激;- 吸取痰液后,将吸痰管小心地拔出,并将管内痰液放入容器中;- 操作结束后,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清洗患儿口腔,保持口腔的清洁。
4. 吸痰操作后处理- 将吸痰管和其他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遵循医疗废物管理规定;- 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洗手液进行消毒。
二、吸痰操作评分标准吸痰操作的评估标准旨在确保吸痰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以下是常见的吸痰操作评分标准:1. 操作前准备评分- 是否佩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吸痰管、吸引器等器械是否清洁、消毒或为一次性使用;- 是否向儿童及家长充分解释吸痰目的和步骤。
2. 操作过程评分- 是否采取适当的体位安置患儿,保持舒适;- 吸痰管插入的位置是否准确,是否通过鼻腔或口腔下咽部到达呼吸道深处;- 吸取痰液的时间和力度是否适当;- 操作过程中是否注意力集中,避免碰触其他口腔组织。
吸痰术的操作流程主要分为6步,患者全程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戴手套,将吸痰设备携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患者需要把情况告诉操作者,同时不要紧张,要保持心情平静。
2、在操作者的帮助下,患者选择合适的卧位,把头偏向一侧,如果有假牙及时取出来,配合操作者的检查,比如张口、伸舌头。
3、操作者打开吸痰器的开关,会把其中一根导管放入患者的咽部,过程可能会有不适应,如果放入的时候,咽部感觉疼痛,要及时告诉操作者,放入导管完毕,就会开始吸痰操作。
4、吸痰的时间为每次抽吸时间<15秒,一次未吸尽,隔3~5分钟再吸,每次吸痰结束,要配合操作者取出导管。
5、在吸痰过程中,操作者会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吸出物的情况,由于吸痰过程可能会出现缺氧或窒息的情况,患者如果感觉不舒服,要和操作者示意,以免发生意外,
6、吸痰结束后,患者可以用干净的纸巾擦净脸部分泌物,选择舒服的姿势躺下,注意要多喝水,饮食清淡,不抽烟喝酒,减少对咽部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