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降水与蒸发的观测

7.降水与蒸发的观测

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1 教科版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水槽,毛巾 【教学过程】 (一)天气预报录像引入 1.观看天气预报录像。你从这段天气预报中得到些什么信息?(降水,下雨,冰雹等信息都是指降水量。) 小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提问:最近的一次降雨是在什么时候?雨下得大还是小?你是根据什么判断降雨量的大小?

(学生可能会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鼓励学生回忆还可以从哪里观察到雨的大小?如地面上水坑积水的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在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就是雨量器。(多媒体出示) 2.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师导读:雨量器是……。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简易雨量器。(出示老师制作的简易雨量器)(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看了前面一些雨量器和老师为大家做的雨量器,如果老师也要让你们做一个,你们怎样制作雨量器呢?看课本上的过程 2.解读讨论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 选择直筒形的容器,上下粗细要一致。——理解直筒的含义 要粘刻度,为了表示精确要用毫米为单位(如果有机会,讨论毫升和毫米的不同)刻度朝着粘的一面,是什么意思?——请学生上台示范。 3.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粘刻度的问题要讨论?下面有一段不规则,怎么办?容器口有大小会不会影响测量呢? 4.分组实验:制作雨量器 5.成果展示: 师: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你们是不是也做得跟他们一样成功呢?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成功的小组,哪点没做好呢?) 如果0刻度没有对准底部怎么办? (四)测量降水量 1.过渡:有了雨量器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没下雨,如何进行测量呢? 模拟人工降雨 2.怎么做?

降水量观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SL21-90 降水量观测规范1991-02-21发布1991-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主编单位:水利部水文司 批准部门:水利部

目次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观测场地 第一节场地查勘 第二节场地设置 第三节场地保护 第四节雨量站考证簿的编制 第三章仪器及安装 第一节基本技术要求 第二节仪器的主要组成和适用范围 第三节仪器安装 第四节检查和维护 第四章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第一节观测时段 第二节液态降水量观测 第三节固态降水量观测 第四节特殊观测 第五节观测注意事项 第五章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一节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二节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六章长期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第一节自记周期的选择 第二节观测方法 第七章降水量资料整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雨量器观测记载资料的整理 第三节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第四节长期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附录一雨量站考证簿编制说明 附录二F-86型防风雨量器的安装 附录三雨量站观测记载簿填制说明 附录四降水量观测误差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技术,提高降水量观测资料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包括单独设立的基本雨量站和水文站、水位站、水面蒸发站及地下水位站等兼作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 各类水文自动测报或遥测系统中作为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亦应执行本规范。 第1.0.3条雨量站的任务是在选定的观测场使用雨量器或自记雨量计进行降水量观测。其观测项目、记录精度、观测段次、是否观测降水起止时间、资料整理等均应按照《测站任务书》执行,一般情况下,雨量站不得自行改变。 第1.0.4条降水量观测项目,一般包括测记降雨、降雪、降雹的水量。单纯的雾、露、霜可不测记。必要时,部分站还应测记雪深、冰雹直径、降水强度、初霜和终霜日期等特殊观测项目。 降水物符号: 降水物符号记于降水量数值的右侧,单纯降雨和无人驻守雨量站不注记降水物符号。

降雨量观测记录

实验目的:掌握降水量观测记录的基本方法 了解几种观测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要点 掌握小型蒸发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在地学实验室观察并使用几种降水量观测工具 使用气压计进行观测,并记录当时的的气压与温度情况 实验准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铅笔 实验过程:首先来到地学实验室,老师开始讲解 我们了解了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遥测雨量记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记录降雨量时应注意的问题有:记录数据要以毫米为单位,并取一位小数;无降水时,降水量栏空白不计;不足的记为。 然后我们学习了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用气压计时应注意的是:附属温度表的都市应精确到摄氏度;使用前调整水银槽内的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好相接;调整游尺,读数时以百帕为单位,且取一位小数。再次读数前要降下水银面再次调节仪器。 同时还需要对比三小时之前的气压记录值,分析此过程中气压的变化趋势等 接下来是蒸发器的使用和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有降水的话则有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记录时要以毫米为单位,同样取一位小数;当由于某些原因使得蒸发量为负值时记录为;蒸发器的水全部蒸发完时,按照假如的原量值记录并加>。 然后要再次用到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输入数据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两天的读书结果都可以看出,与三小时前相比读数时的气压值是减小了。这是因为实验所选择的时间大概都是下午两点左右,而普遍存在的双峰型气压日变 化指出下午3点到4点会出现一个气压最低值。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两天的相对湿度与蒸发量的对应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验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2.降水、蒸发、径流基本知识解析

降水 大气中的液态或固态水,在重力作用下,克服空气阻力,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称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和降雪,前者为液态降水,后者为固态降水,其他的降水形式还有露、霜、雹等。凡日降水量达到和超过50mm的降水称为暴雨。暴雨又分为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三个等级。 小雨:12小时内降水量为0.1-4.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为0.1-9.9mm降雨。 中雨:12小时内降水量5.0~14.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24.9mm的降雨过程。 大雨:12小时内降水量15.0~2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0~49.9mm的降雨过程。 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0~6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50.0~99.9mm的降雨过程。 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70.0~139.9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0.0~249.9mm的降雨过程。 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等于140.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等于250.0mm的降雨过程。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一、降水要素 降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在水文学中一般只讨论降水时空分布的表示方法和降水资料的整理及应用。描述降水的基本物理量(即降水的基本要素)介绍如下: (1)降水量(深)。降水量的概念是时段内(从某一时刻到其后的另一时刻)降落到地面上一定面积上的降水总量。按此定义,降水量应由体积度量,基本单位为m3。但传统上总是用单位面积的降水量即平均降水深(或降水深)度量降水量,单位多以mm计,量纲是长度。降水量一般用专门的雨量计测出降水的毫米数,如果仪器承接的是雪、雹等固态形式的降水,则一般将其溶化成水再进行测量,也用毫米数记录。但在进行水资源评价等考虑总水量时多用体积度量降水量。 降水多发生在大的面积上,但仪器观测的点位相对面积很微小,常作为几何的点看待,因此又有“面降水量”和“点降

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 教科版

一、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降水量是天气一个基本特征,降水量用毫米为单位来表示。 过程和方法: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能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收集降水,测出降水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认真做记录的习惯,能在以后日期中持续的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出降水量(毫米)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 四、教学准备:玻璃杯、纸片、胶带纸、直筒塑料杯、刻度尺或直尺、矿泉水瓶、瓶盖用大 头针打上十二个小孔、水槽。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 师:上课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当一回天气预报员,这是一份2009年1月2号的全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信息,请同学们仔细听,你能从中听到些什么信息?(播报一份2009.1.2的全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信息) 桂林 7℃--11℃小雨杭州5℃---12℃大雨长春-4℃--6℃大雪 广州 9℃--14℃中雨西安3℃-- 6℃中雨哈尔冰 -7℃--2℃中雪预想生:温度普遍较低。(听的很认真,也用心思考了) 生:广州最低温度9℃,最高温度14℃。 如果学生没有朝预想的方面回答,可追问一句 师:你听到了哪些天气现象? 生:小雨、中雨、中雪、大雪 师:非常好,这些雨、雪、冰雹等都是降水的形式,那么,我们怎样能知道降水的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量的测量。 2.揭题:降水量的测量 画图的方式来表示降水量(黑板上) 雨水雪、冰雹

蓝色的线条表示土壤,红色的线条表示到地面的积水。 师:现在雨水、雪和冰雹等下落到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地上会有水坑。 生:水会往低处流走。 生:水会堆积起来。 马上追问 师:雨水、雪和冰雹等降水形式落到地面,会堆积到一定的高度(学生生活理解) 即积水,那我们所讲的降水量就是积水的高度(结合图形)但是,我们能很方便的测量吗?这里有什么问题?(水会从土壤渗透下去) 师: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工具(容器),科学上把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叫雨量器。(板书)3.简单介绍下雨量器 师出示自己制作的简易雨量器,并介绍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上下口径一样,直筒型; 时间是放置24小时测量。) (学生初步感受,激发学生动手、探究兴趣。) 4.活动1:自制简单雨量器 师:雨量器这么有用,那我们也来制作一个,材料老师都提供给大家了,想知道怎么制作吗? 师:那大家应该怎么做?(强调下纪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雨量器制作步骤:1.把刻度尺上的刻度画在纸条上,特别注意强调这时的最小刻度是多少;2.用胶带纸把有刻度的纸条黏在塑料杯的外侧;3.注意零刻度要与杯底对齐,纸条要垂直与杯底平面, 师:这时候刻度的单位是什么?

降水量观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降水量观测规范 条文说明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观测场地 第三章仪器及安装 第四章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第五章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第六章长期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第七章降水量资料整理

根据原水利电力部年标准修订计划 年月 在使用中如

第条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条并特别指出 量站的降水量观测亦应执行本规范 的将自记雨量计的传感器安装在屋顶上观测的资料只用于报汛 的降水量资料作为整编刊印的基本资料 出可将传感器安置在平顶房上 为了消除不良影响 本规范不能约束实验站和专用站的降水量观测因这些站的观测任务和资料整理内容是根据 便本规范所规定的降水量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等也适第条 整理等 如果观测仪器运转正常又未出 现异常的灾害性降水 站在发生特大暴雨或自记仪器发生故障时主动加测降水强度未规定测记冰雹的站 这些情况不属于变动观测任务 第条由自然云雾或自由大气中降落到地面 地面水气凝结物称为地面降水指 已规定 不论其量大小均不故本规范仍规定 水量 所本条采用可 但因不是经常发生的普遍性的灾害故未规降水强度的观测只在没有自记仪器或自记仪器发生故障的雨量站暴雨期间在规定的观测时

分辨力都应达到 损和故障 在全国不同地区挑选了 分析时以 雨停止后翻斗内的截留水量在一日内蒸发完毕如果连日降雨则截留蒸发为零分析结果如表 表不同记录精度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年雨日偏小百分数对照表 由表 但记录精度引起的降水量误差普遍 实际上表 翻斗截留 雨日是研究地区降水特征和 掌握旱情的指标之一 有一部分站记录精度规定记至 各地在站网规划工作第条规定雨量站选用仪器的分辨力不应低于该站的记录精度即规定记至 或 能选用 按站网规划虽有相当一部分站的记录精度不需要记至 近期内使用的降水量观测仪器其分辨力大多数仍为 中不采用进舍的办法即使用不能进舍为或

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林云娥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 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水槽,毛巾 【教学过程】 (一)天气预报录像引入 1.观看天气预报录像。你从这段天气预报中得到些什么信息 (降水,下雨,冰雹等信息都是指降水量。) 小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 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提问:最近的一次降雨是在什么时候雨下得大还是小你是根据什么判断降雨量的大小 (学生可能会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鼓励学生回忆还可以从哪里观察到雨的大小如地面上水坑积水的

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 前边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描述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情景,这些其实是人们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划分的降雨等级。其实除了这些等级之外,还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两个等级。国家所气象部分为了更明确的分清不同的降雨等级,特制定了“降雨量标准”,作为分辨降雨等级的依据。课件出示: 4.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从这个《雨量等级表》中,你读懂了什么(雨对应的等级,24小时,25毫米等中间值两个等级中都出现,我们把它放到下一个等级中。) (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在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就是雨量器。(多媒体出示) 2.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师导读:雨量器是……。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简易雨量器。(出示老师制作的简易雨量器) (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看了前面一些雨量器和老师为大家做的雨量器,如果老师也要让你们做一个,你们怎样制作雨量器呢看课本上的过程 2.解读讨论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选择直筒形的容器,上下粗细要一致。——理解直筒的含义要粘刻度,为了表示精确要用毫米为单位(如果有机会,讨论毫升和毫米的不同) 刻度朝着粘的一面,是什么意思——请学生上台示范。 3.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粘刻度的问题要讨论下面有一段不规则,怎么办容器口有大小会不会影响测量呢 4.分组实验:制作雨量器 5.成果展示: 师: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你们是不是也做得跟他们一样成功呢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成功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测量降水量》优秀教案

《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材简析】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本课在教师对大气中的水循环进行初步介绍后,提出“降水量是多少呢?” 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测量”“怎么测量”“怎么判定雨的大小”等问题。探索部分先提出降水的判定要有一个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雨量器的作用。接下来,介绍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拿着做好的雨量器到室外,用喷壶模拟降雨,使学生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考虑雨量器的摆放地点、读取降雨量的方法。对照降雨量等级标准判断各组雨量器测得的雨量等级。最后将自制雨量器在雨天测得的数据与天气预报的数据进行比对,对雨量器效果进行评价。研讨部分有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是关于雨量器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制作雨量器与模拟测量降水量的过程中已有提及,这两个问题的研讨是对前面活动的提升与小结,也为后续的课外实际测量做好方法上的准备。“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这个问题的研讨很有意义。通过研讨,让学生明白下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也丰富了学生对降水量的测定方法。拓展部分布置了连续10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的形式进行分析。此活动的开展基于学生长时间观察的能力培养。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学生分析】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用来测量和记录降水量。制作简易雨量器和测量降水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要求高,教师需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降雨量观测记录

降水的测量与记录 实验目的:掌握降水量观测记录的基本方法 了解几种观测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要点 掌握小型蒸发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在地学实验室观察并使用几种降水量观测工具 使用气压计进行观测,并记录当时的的气压与温度情况 实验准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铅笔 实验过程:首先来到地学实验室,老师开始讲解 我们了解了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遥测雨量记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记录降雨量时应注意的问题有:记录数据要以毫米为单位,并取一位小数;无降水时,降水量栏空白不计;不足0.05mm的记为0.0。 然后我们学习了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用气压计时应注意的是:附属温度表的都市应精确到0.1摄氏度;使用前调整水银槽内的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好相接;调整游尺,读数时以百帕为单位,且取一位小数。再次读数前要降下水银面再次调节仪器。 同时还需要对比三小时之前的气压记录值,分析此过程中气压的变化趋势等 接下来是蒸发器的使用和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有降水的话则有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记录时要以毫米为单位,同样取一位小数;当由于某些原因使得蒸发量为负值时记录为0.0;蒸发器的水全部蒸发完时,按照假如的原量值记录并加>。 然后要再次用到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输入数据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两天的读书结果都可以看出,与三小时前相比读数时的气压值是减小了。这

是因为实验所选择的时间大概都是下午两点左右,而普遍存在的双峰型气压日变 化指出下午3点到4点会出现一个气压最低值。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两天的相对湿度与蒸发量的对应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验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民勤县降水量和蒸发量-李忠

民勤降水量和蒸发量 ————民勤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析 民勤四中李忠 上课地点:3号多媒体教室 时间:2014.9.18 参加人员:高一地理兴趣小组成员 一.民勤县的基本情况 甘肃省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灌区,是由石羊河下游的地面水和潜水长期发育形成的我国荒漠区典型的沙漠绿洲,隶属甘肃省武威市,其东、西、北三面连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数千年来,民勤绿洲一直成为阻止两大沙漠汇合的一个重要绿色屏障,在西北地理变化和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间,由于石羊河上游的垦区拦蓄引水,气候趋于干旱,绿洲已由过去的阻沙天堑变为沙源,水干风起,沙逼人退。时至今日,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总面积的94.51%,同时它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四大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民勤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水源流失,荒漠化趋重,沙尘暴肆虐……2003年以色列专家经过科学的考究,明确指出:民勤若不采取科学有效措施,17年(2020年)后将从地球上消失,民勤将变成“第二个罗布泊”!并且温家宝总理已经几次批示绝对不能让民勤将变成“第二个罗布泊”!历史上的民勤,河道密如蛛网,海子星罗棋布,土地肥沃,幅员辽阔,是个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既是耕渔的塞上江南,又是牧猎的苑囿!石羊河古称"谷水",史前时代,石羊河流域曾存在大面积的终闾湖泊--猪野泽,又称休屠泽,唐朝以后称百亭海,即现在已经干涸的民勤青土湖。解放后民勤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为民勤以及上游的武威、金昌的经济建设及防洪防涝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上游用水量的不断增加,红崖山水库积极的一面难以显现。 二.民勤县水资源现状 民勤县年平均降水量在1996-2006十年时间中,2000年超过200mm;2006年降水量为150mm—200mm;其他年份降水量都小于150mm。民勤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13mm,而蒸发量却高达2646mm,为降水量的24倍;平均入境水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5.42亿立方米降至近年的0.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520立方米,为全国水平的1/5,全省的1/3,为世界水平的1/8。全县现状可供地表水的地下水总量1.64亿立方米,现状总须水量7亿立方米,供需差为5.36亿立方米,全部靠提取地下水供给,实际超采地下水3.5亿立方米。2004年为民勤近10年干旱情况之最,全年降水量仅为100.2mm,比往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1%;石羊河持续断流达82天;红崖山水库自建库以来首次干涸后虽再次蓄水,但全年上游正常来水仅为4600万立方米,比近十年平均水平少54.9%。上世纪50年代,红崖山水库蓄水可满足灌区农作物生长发育期全部需水要求,而现在只能够勉强维持湖区安种水及一次苗水灌溉。2004年冬至2005年春季以来,民勤干旱缺水情况进一步加剧。1--7月份,降水量仅为30.8mm,同比减少33%,石羊河正常来水量浸位618万立方米,同比减少643万立方米,减幅达20%。随着石羊河上游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地下水补给不足,而经济建设的强烈需求又迫使民勤的超稀缺水资源严重超载,水位埋深急剧下降,由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教案

第三单元天气 第4课时测量降水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 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课件PPT] 1.出示水循环的图片。 提问:你们能看懂这幅图吗?(预设:水通过阳光照射后蒸发到空气中,在空中形成云,最后变成雨降落到地面。) 提问:云除了会变成雨之外,还会变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预设:云还会变成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 2.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提问: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预设:雨是降水的形式。) 提问:那么雪和冰雹呢?(预设:也算是降水的形式,因为它们都是从空中降落

到地面。) 3.提问:你们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预设:雪和冰雹从天空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最后会变成水。) 4.引出降水量工具。 提问:如果哪天降雨了,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如何测量呢? 5.揭示课题:测量降水量(板书) 二、探索:确定标准,制作和使用雨量器 [材料准备: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1.确定标准。出示书本第47页图片。 提问:我们会把有时候的雨称为毛毛雨,我们也会把有些时候的雨称为倾盆大雨。为什么?(预设:因为雨的大小不一样。) 提问:我们感觉到了雨的大小,那如何精准判断雨的大小呢?(预设:用一个标准的容器把雨水收集起来,再来测量。) 在气象站中,这种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出示书本第48页图片,再出示制作过程图。 提示:为了更清楚如何制作简易雨量器,仔细阅读这些过程图。(建议:首先明确三个要求,容器必须是直筒,单位是毫米,刻度条要从底部贴起。而后出示过程步骤。) 过程: ①选一个直筒透明杯; ②在杯子外画一条垂直直线; ③沿着直线用透明的刻度条从底部贴起,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学生活动,活动时间大约5分钟。 3.练习使用雨量器。 模拟下雨,测这场雨的降水量。出示喷壶,视频播放使用喷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读数的方法。 提问: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了吗?(预设:喷壶嘴与杯口保持大约5-10厘米距离均匀降雨。) 学生活动,重复模拟降水三次,记录活动手册。(建议:活动时间大约15分钟。)

降水量观测规范

? 1.在山区,观测场不宜设在陡坡上、峡谷内和风口处,要选择相对平坦的场地,使承雨器口至山顶的仰角不大于()度 ? o A 5 o B 30 o C 60 o D 75 ? 2.降雨量观测场地应平整,地面种草或作物,其高度不宜超过()。 ? o A 20cm o B 50cm o C 70cm o D 80cm ? 3. 每日8时观测(或其他换纸时间)对准北京时间开始记录时,应()方向旋转自记钟筒,以避免钟筒的输出齿轮和钟筒支撑杆上的固定齿轮的配合产生间隙,给走时带来误差。 ? o A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o B 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o C 一直按顺时针 o D 一直按逆时针 ? 4.低山丘陵、平原地区、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雨量站,以及不计雨日的委托雨量站,实行间测或巡测的水文站、水位站的降水量观测周期宜选用()。 ? o A 一日 o B 一个月

o C 三个月 o D 半年 ======多选题部分====== ? 5.在观测场地周围有障碍物时,应测量障碍物哪些指标()。 ? o A 方位 o B 高度 o C 至仪器的距离 o D 在山区应测量仪器口至山顶的仰角 ? 6.雨量站考证簿内容包括( ) ? o A 委托观测员的姓名 o B 观测场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o C 平面图 o D 观测仪器 ?7.降水量观测仪器由( )及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部分组成。 ? o A 传感 o B 测量控制 o C 显示 o D 记录 ======判断题部分====== ?8.雨量站选用的仪器,其分辨力不应低于该站规定的记录精度,观测记录和资料整理的记录精度应和仪器的分辨力一致。

蒸发量

实验四流域蒸发测验 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汽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而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 通常用蒸发掉的水层厚度的毫米数表示,水面或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分别用不同的蒸发器测定。 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则蒸发量就越大;反之蒸发量就越小。 土壤蒸发量和和水面蒸发量的测定,在农业生产和水文工作上非常重要。雨量稀少、地下水源及流入径流水量不多的地区,如蒸发量很大,即易发生干旱。 蒸发使地面的水分升到空气中,而降雨降雪是空气的水分落到地面上。它们不仅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也是相互依存的两个过程。如果地面上的水分不再通过蒸发进入空气中,不出10天地球上再也看不到雨雪了。 蒸发不仅与降水相互依存,它们还与地面的河流有关。在极度干旱的地区,降水量很小。它的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是相等的。那里的地面上没有河流,连干枯的小河沟也没有。我国的沙漠地区就是这样的。在河流的源头或上游地区,那里的降水量比实际的蒸发是要大。这些多余的水分形成了河流,并且沿着河谷慢慢地流进了海洋或者湖泊。 在任何一个自然流域,它的蒸发、降水与河水流量都是基本平衡的。写成公式就是:任何一个闭合流域:降入流域的降水量=蒸发量+流出流域河水量。 测量 测量蒸发的仪器常用的有小型蒸发器、大型蒸发桶和蒸发皿等几种。 小型蒸发器是口径为20厘米,高约10厘米的金属的圆盆,盆口成刀刃状,为防止鸟兽饮水,器口上部套一个向外张成喇叭状的金属丝网圈。测量时,将仪器放在架子上,器口离地70厘米,每日放入定量清水,隔24小时后,用量杯测量剩余水量,所减少的水量即为蒸发量。 大型蒸发桶是一个器口面积为0.3平方米的圆柱形桶,桶底中心装一直管,直管上端装有测针座和水面指示针,桶体埋入地中,桶口略高于地面。每天20时观测,将测针插入测针座,读取水面高度,根据每天水位变化与降水量计算蒸发量。 蒸发皿的规格大都和雨量筒一样,也是20厘米直径的圆形器皿,皿口上沿也高出地面70厘米。蒸发皿深10厘米。正是因为它的厚度小于直径才称为皿。

实习五_降水和蒸发观测

实习三降水和蒸发观测 一、降水的观测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以降雨为主,北方地区冬季以降雪为主。降水量以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或雪、雹等融化后的深度表示,以mm 为单位。降水量可采用器测法、雷达探测和利用气象卫星云图估算。器测法用来测量降水量,雷达探测和卫星云图一般用来预报降水量。(一)器测法 器测法是观测降水量最常用的方法,观测仪器通常有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 1、雨量器 雨量器是直接观测降水量的器具。它是一个圆柱形金属筒,由承雨器、漏斗、储水瓶和雨量杯组成,如图2-1 所示。承雨器口径为20cm,安装时器口一般距地面70cm,筒口保持水平。雨量器下部放储水瓶收集雨水。观测时将雨量器里的储水瓶迅速取出,换上空的储水瓶,然后用特制的雨量杯测定储水瓶中收集的雨水,分辨率为0.1mm。当降雪时,仅用外筒作为承雪器具,待雪融化后计算降水量。 图2-1 雨量器示意图 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分段定时观测,即把一天分成几个等长度的时段,如分成4 段(每段6 小时)或分成8 段(每段3 小时)等,分段数目根据需要和可能而定。一般采用2 段制进行观测,即每日8 时及20 时各观测一次,雨季增加观测段次,雨量大时还需加测。日雨量是以每天上午8 时作为分界,将本日8 时至次日8 时的降水量作为本日的降水量。 2、虹吸式自记雨量计 自记雨量计是观测降雨过程的自记仪器。常用的自记雨量计有三种类型:称重式、虹吸式(浮子式)和翻斗式。称重式能够测量各种类型的降水,其余两种基本上只限于观测降雨。按记录周期分,有日记、周记、月记和年记。在传递方式上,有线远传和无线远传(遥测)的雨量计。 (1)称重式:这种仪器可以连续记录接雨杯上的以及储积在其内的降水的重量。记录方式可以用机械发条装置或平衡锤系统,降水时全部降水量的重量如数记录下来。这种仪器的优点在于能够记录雪、冰雹及雨雪混合降水。 (2)虹吸式:虹吸式自记雨量计是常用的降水自记仪器,它能连续记录液体降水量和降水时数,从降水记录上还可以了解降水强度。日记型虹吸式雨量计的构造如图2-2 所示。虹吸式雨量计是由承水器、浮子室、自记钟、外壳所组成。承水器的承水口直径为200毫米,降水由承水口进入经下部的漏斗汇集,注入小漏斗,导至浮子室。浮子室是由一个园筒内装浮子组成,浮子随着注入雨水的增加而上升,并带动自记笔在附有时钟的转筒上的记录纸上画

测量降雨量的简单方法

测量降雨量的简单方法 作者:佚名科普频道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97 更新时间:2004-5-22 降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降水过多或 过少,都会带来灾害。因此,人们需要知道一次雨或雪降下了 多少水,也需要知道一年、一季或一月里当地下了多少雨(雪)。 这样,就需要测定降水量。 在我国民间,通常用下了几指雨或几寸雨(即渗透到土壤里 几指深或几寸深)来说明一场雨的大小。这种办法对于粗略估计当地旱象缓和程度等是可以用的,但是它得到的资料不够精确,也不易互相比较。因此用雨水渗透深度来表示降水量,是不够科学的。 为了使降水量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比较性,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降水量指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 测定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个 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承水器、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 配有与储水瓶口径成比例的量杯。有雨时,雨水过漏斗 流入储水瓶。量雨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内。 从量杯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冬季降雪 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承雪口和储水筒容 纳降水。测定降水量时,把储水筒取出带到室内,待筒 内的雪融化后,倒在量杯里,再读取降水量数字。 这样,无论是液态或固态降水的降水量,都是未经 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这样测定 就比较精确,而且便于相互比较,并能求出总量。 还有另外一些测定降水量的仪器,例如可以作连续记录的虹吸式雨量计,可以遥测的翻斗式遥测雨量计等。它们的原理和上述的一样,只是分别增加了自记装置和传递信息的装置罢了。

关于全球降水量和蒸发量随纬度变化规律的论文正稿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气象气候学》综合训练项目(一) 论文题目: 全球降水量和蒸发量随纬度随纬度分布规律研究报告小组成员:胡波徐畅那恩航于万顺欧阳秋山 指导老师:李静

全球降水量与蒸发量随纬度变化规律 摘要 降水和蒸发是两个重要的气象要素,降水是指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蒸发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在气象学综合训练项目中,第一小组的成员们通过计算机上网和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收集近十年来全球典型气候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具体历史数据,经过整理和分析,得出最后结论。在全球范围内,随维度升高,地球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降水量随纬度整体为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热带最多,温带次之,寒带最少。蒸发量随着纬度的增大呈现出与降水量相似的规律,即随纬度增大而减小。赤道的太阳辐射率最高,气温高,蒸发量大。热带靠近赤道,受太阳直射时间长,平均气温高,蒸发量大;温带与赤道的距离大于热带,平均气温低于热带,蒸发量小于热带;寒带与赤道距离最远,平均气温低,蒸发量最小。降雨总量和蒸发总量在全球范围内大体是趋于平衡的,蒸发总量小于降水总量,降水量大致等于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和,是水量平衡的重要因素,实现了全球水量保持了动态平衡。 关键词:全球;降水量;蒸发量;纬度;规律。

1.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变化规律 1.关于降水的基本知识 1.1降水 从云中降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水。降水虽然主要来自云中,但有云不一定都有降水。这是因为云滴的体积很小(通常把半径小于100μm的水滴称为云滴,半径大于100μm的水滴称雨滴。标准云滴半径为10μm,标准雨滴半径为1000μm,从体积来说,半径1mm的雨滴约相当于100万个半径为10μm的云滴),不能克服空气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只有当云低增长到能克服空气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并且在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不致被蒸发掉时,降水才形成〔1〕。 1.2降水量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3〕。 1.3降水的意义 促进水分循环;净化空气,并实现了地表的水补给;调节地方的温差;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环境的绿化;调节空气的干湿度,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下雪对农业生产有积极作用。

降雨量计量方法

降雨量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两种。 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常见的雨量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容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出降水量毫米数。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将雪称出重量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 雨量计又分 1.翻斗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随时间变化和测量累积降水量的有线遥测仪器。分感应器和记录器两部分,其间用电缆连接。感应器用翻斗测量,它是用中间隔板间开的两个完全对称的三角形容器,中隔板可绕水平轴转动,从而使两侧容器轮流接水,当一侧容器装满一定量雨水时(0.1或0.2毫米),由于重心外移而翻转,将水倒出,随着降雨持续,将使翻斗左右翻转,接触开关将翻斗翻转次数变成电信号,送到记录器,在累积计数器和自记钟上读出降水资料。 2虹吸式雨量计:虹吸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仪器。其上部盛水漏斗的形状和大小与雨量器相同。

当雨水经过漏斗导入量筒后,量筒内的浮子将随水位升高而上浮,带动自记笔在自记纸上划出水位上升的曲线。当量筒内的水位达到10毫米时,借助虹吸管,使水迅速排出,笔尖回落到零位重新记录。自记钟给出降水量随时间的累积过程。虹吸式雨量计是自动记录液态降水物的数量、强度变化和起止时间的仪器。由承雨器、虹吸、自记和外壳四个部分组成。在承雨器下有一浮子室,室内装一浮子与上面的自记笔尖相联。雨水流入筒内,浮子随之上升,同时带动浮子杆上的自记笔上抬,在转动钟筒的自记纸上绘出一条随时间变化的降水量上升曲线。当浮子室内的水位达到虹吸管的顶部时,虹吸管便将浮子室内的雨水在短时间内迅速排出而完成一次虹吸。虹吸一次,雨量为10毫米。如果降水现象继续,则又重复上述过程。最后可以看出一次降水过程的强度变化、起止时间,并算出降水量 据气象部门介绍:气象预报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 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里有多少呢?我们知道,每亩地面积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于每亩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这样,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50公斤水。据测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厘米~6厘米。 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中小雨、中雨、暴雨等专业术语,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为5毫米~16.9毫米,中雨为10毫米~24.9毫米,中到大雨为17毫米~37.9毫米,大雨为25毫米~49.9毫米,大到暴雨为38毫米~74.9毫米。24小时内雨量超过50毫米的称为暴雨,超过10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超过25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在天气预报用语中,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含义。比如,“零星小雨”指降水时间很短,降水量不超过0.1毫米。“有时有小雨”意即天气阴沉,有时会有短时降水出现。“阵雨”指的是在夏季降水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一阵大,一阵小,雨量较大。“雷阵雨”则是指下阵雨时伴着雷鸣电闪。“局部地区有雨”指小范围地区有降水发生,分布没有规律

降雨量观测记录

降雨量观测记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降水的测量与记录 实验目的:掌握降水量观测记录的基本方法 了解几种观测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要点 掌握小型蒸发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在地学实验室观察并使用几种降水量观测工具 使用气压计进行观测,并记录当时的的气压与温度情况 实验准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铅笔 实验过程:首先来到地学实验室,老师开始讲解 我们了解了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遥测雨量记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记录降雨量时应注意的问题有:记 录数据要以毫米为单位,并取一位小数;无降水时,降水量栏空白不 计;不足的记为。 然后我们学习了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用气压计时应注意的是:附属温度表的都市应精确到摄氏度;使用前调整水银 槽内的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好相接;调整游尺,读数时以百帕为 单位,且取一位小数。再次读数前要降下水银面再次调节仪器。 同时还需要对比三小时之前的气压记录值,分析此过程中气压的变化趋势等 接下来是蒸发器的使用和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有降水的话则有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记录时要以毫米为单位,同样取一位小 数;当由于某些原因使得蒸发量为负值时记录为;蒸发器的水全部蒸发 完时,按照假如的原量值记录并加>。 然后要再次用到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输入数据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 2011年11月18日 2011年11月

是减小了。这是因为实验所选择的时间大概都是下午两点左右,而 普遍存在的双峰型气压日变化指出下午3点到4点会出现一个气压 最低值。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两天的相对湿度与蒸发量的对应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验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课题测量降水量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 3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 1、降水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3、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科学探索 1、自制简易雨量器,练习使用雨量器,用雨量器实地测量降水量 2、学会对照24小时降水量等级表,初步判断自己测量的降水量等级科学态度 培养自制工具进行科学实验的兴趣,养成观测天气的好习惯 重点1、降水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3、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难点1、自制简易雨量器,练习使用雨量器,用雨量器实地测量降水量 2、学会对照24小时降水量等级表,初步判断自己测量的降水量等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常见的降水有哪些 形式? 【点拨】 雨、雪、冰雹 2、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 回到地球表面。有时是毛毛细雨,有时是倾盆大雨, 我们如何识别呢? 【点拨】 我们可以把雨水搜集起来,使用雨量器进行测量, 然后按照统一的测量标准进行衡量。回答交流 交流 层层引导,由浅 入深导入新课学 习 讲授新课一、雨量器 1、什么是雨量器?有什么作用? 【点拨】 雨量器是用来收集降水的专用器具,并通过与之配套的雨量量筒,用来测定以毫米为单位的降水量。适用于气象台(站)、水文站、环保、防汛排涝以及农、林等有关部门用来测量降水量。 2、雨量器结构 工作原理:查阅资料交流 认真听 了解雨量器的特 点、结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