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水量观测规范

降水量观测规范

降水量观测规范
降水量观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SL21-90

降水量观测规范1991-02-21发布1991-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主编单位:水利部水文司

批准部门:水利部

目次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观测场地

第一节场地查勘

第二节场地设置

第三节场地保护

第四节雨量站考证簿的编制

第三章仪器及安装

第一节基本技术要求

第二节仪器的主要组成和适用范围

第三节仪器安装

第四节检查和维护

第四章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第一节观测时段

第二节液态降水量观测

第三节固态降水量观测

第四节特殊观测

第五节观测注意事项

第五章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一节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二节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六章长期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第一节自记周期的选择

第二节观测方法

第七章降水量资料整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雨量器观测记载资料的整理

第三节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第四节长期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附录一雨量站考证簿编制说明

附录二F-86型防风雨量器的安装

附录三雨量站观测记载簿填制说明

附录四降水量观测误差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技术,提高降水量观测资料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包括单独设立的基本雨量站和水文站、水位站、水面蒸发站及地下水位站等兼作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

各类水文自动测报或遥测系统中作为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亦应执行本规范。

第1.0.3条雨量站的任务是在选定的观测场使用雨量器或自记雨量计进行降水量观测。其观测项目、记录精度、观测段次、是否观测降水起止时间、资料整理等均应按照《测站任务书》执行,一般情况下,雨量站不得自行改变。

第1.0.4条降水量观测项目,一般包括测记降雨、降雪、降雹的水量。单纯的雾、露、霜可不测记。必要时,部分站还应测记雪深、冰雹直径、降水强度、初霜和终霜日期等特殊观测项目。

降水物符号:

降水物符号记于降水量数值的右侧,单纯降雨和无人驻守雨量站不注记降水物符号。

第1.0.5条降水量单位以毫米(mm)表示,其观测记载的最小量(以下简称记录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需要控制雨日地区分布变化的基本雨量站和蒸发站必须记至

0.1mm。

二、不需要雨日资料的雨量站,可记至0.2mm;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800mm地区,亦可记至0.5mm。

三、无人驻守观测的雨量站和汛期雨量站,可记至0.5mm;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800mm地区,也可记至1mm。

第1.0.6条雨量站选用的仪器,其分辨力不应低于该站规定的记录精度,在观测记录和资料整理中不应采用估读或进舍的办法,而应和仪器的分辨力一致。

第1.0.7条降水量的观测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随夏时制改变。记起止时间者,观测时间记至分;不记起止时间者,记至小时。每日降水以北京时8时为日分界,即从昨日8时至今日8时的降水为昨日降水量。

观测所用的时钟、表的走时误差每24小时不超过2分钟,并应每日定时与广播电台对时校正。

第二章观测场地

第一节场地查勘

第2.1.1条降水量观测场地的查勘工作应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查勘前应了解设站目的,收集设站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交通等资料,并结合地形图确定查勘范围,做好查勘设站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2.1.2条观测场地环境

一、观测场地应避开强风区,其周围应空旷、平坦、不受突变地形、树木和建筑物以及烟尘的影响,使在该场地上观测的降水量能代表水平地面上的水深。

二、观测场不能完全避开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影响时,要求雨量器(计)离开障碍物边缘的距离,至少为障碍物高度的两倍,保证在降水倾斜下降时,四周地形或物体不致影响降水落入观测仪器内。

三、在山区,观测场不宜设在陡坡上或峡谷内,要选择相对平坦的场地,使仪器口至山顶的仰角不大于30°。

四、难以找到符合上述要求的观测场时,可酌情放宽,即障碍物与观测仪器的距离不得少于障碍物与仪器器口高差的2倍,且应力求在比较开阔和风力较弱的地点设置观测场,或设立杆式雨量器(计)。如在有障碍物处设立杆式雨量器(计),应将仪器设置在当地雨期常年盛行风向过障碍物的侧风区,杆位离开障碍物边缘的距离,至少为障碍物高度的1.5倍。在多风的高山、出山口、近海岸地区的雨量站,不宜设置杆式雨量器(计)。第2.1.3条观测场地查勘

一、查勘范围为2~3km。

二、查勘内容如下:

1.地貌特征,河流、湖泊、水工程的分布,地形高差及其平均高程。

2.森林、草地和农作物分布,岩土性质及水土流失情况。

3.气候特征、降水和气温的年内变化及其地区分布,初终霜、雪和结冰融冰的大致日期、常年风向风力及狂风暴雨、冰雹等情况。

4.河流、村庄名称和交通、邮电通讯条件等。

5.可委托观测人员的文化水平和工作态度。

通过查勘选定的观测场地应符合第2.1.2条的要求,符合设站目的。

第二节场地设置

第2.2.1条观测场地面积仅设一台雨量器(计)时为4×4m2;同时设置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时为4×6m2;雨量器(计)上加防风圈测雪及设置测雪板或地面雨量器的雨量站,应根据需要或《水面蒸发观测规范》的规定加大观测场面积。

第2.2.2条观测场地应平整,地面种草或作物,其高度不宜超过20cm。场地四周设置栏栅防护,场内铺设观测人行小路。栏栅条的疏密以不阻滞空气流通又能削弱通过观测场的风力为准,在多雪地区还应考虑在近地面不致形成雪堆。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灌木防护。栏栅或灌木的高度一般为1.2~1.5m,并应常年保持一定的高度。杆式雨量器(计),可在其周围半径为1.0m的范围内设置栏栅防护。

第2.2.3条观测场内的仪器安置要使仪器相互不受影响,观测场内的小路及门的设置方向,要便于进行观测工作,一般观测场地布置如图2.2.3。水面蒸发站的降水量观测仪器按《水面蒸发观测规范》的要求布置。

第2.2.4条在观测场地周围有障碍物时,应测量障碍物所在的方位、高度及其边缘至仪器的距离,在山区应测量仪器口至山顶的仰角。

第三节场地保护

第2.3.1条降水量观测场地及其仪器设备等是水文测验的基本设施,受有关法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损坏。

第2.3.2条在观测场四周按第2.1.2条规定的障碍物距仪器最小限制距离内,属于保护范围,不得兴建建筑物,不得栽种树木和高杆作物。

第2.3.3条保持观测场内平整清洁,经常清除杂物杂草,在有可能积水的场地,在场地周围开挖窄浅排水沟,以防止场内积水。

第2.3.4条保持栏栅完整、牢固,定期油漆,及时更换废损的栏栅。

第四节雨量站考证簿的编制第2.4.1条考证簿是雨量站最基本的技术档案,是使用降水量资料必需的考证资料,在查勘设站任务完成后编制。以后如有变动,应将变动情况及时填入考证簿。

第2.4.2条考证簿内容包括:测站沿革,观测场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平面图,观测仪器,委托观测员的姓名,住址,通讯和交通等。考证簿的格式和编制方法见附录一。

第2.4.3条考证簿编制一式四份(或三份),分别存本站(委托雨量站可不保存考证簿)、指导站、水文分站或水文勘测大队、省(自治区、直辖市)或流域水文领导机关。

第2.4.4条公历逢五年份,应全面考证雨量站情况,修订考证簿;公历逢零年份也可重新进行考证。雨量站考证内容有变化或迁移时,应随即补充或另行建立考证簿。

第三章仪器及安装

第一节基本技术要求

第3.1.1条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的承雨器口内径采用200mm允许误差为0~0.6mm。

第3.1.2条承雨器口应呈内直外斜的刀刃形,刃口锐角40°~45°。为防止锈蚀和变形,承雨器口宜用铜质或铝合金制成,内壁光滑无砂眼。

第3.1.3条承雨器口面应与器身中心轴线相垂直,与雨量器贮水筒底面或自记雨量计外壳底面相平行。

第3.1.4条专用量雨杯的总刻度为10.5mm,其最小刻度与雨量站的观测记录精度一致,最下起始刻线应等于二分之一记录精度,制作量雨杯的玻璃质量和刻度误差应符合国家容量仪器标准。

第3.1.5条自记雨量计的传感器、记录器必须计量精确,能灵敏地连续不断地反应降水过程和降水起止时间。其量测精度,可采用人工室内滴定注入水量后的仪器排水量,检验仪器的量测精度。仪器在野外使用过程中,可用降水时的自然虹吸量或自身排水量检查仪器的量测精度,对较大的降水用相对误差表示,其计算式如下:

一、仪器分辨力为0.1、0.2mm的量测精度要求:

1.排水量小于等于10mm,量测误差宜不超过±0.2mm,不得超过±0.4mm。

2.排水量大于10mm,量测误差宜不超过±2%,不得超过±4%。

二、仪器分辨力为0.5mm的量测精度要求:

1.排水量小于等于1

2.5mm,量测误差不得超过±0.5mm。

2.排水量大于12.5mm,量测误差不得超过±4%。

三、仪器分辨力为1mm的量测精度要求:

1.排水量小于等于25mm,量测误差不得超过±1mm。

2.排水量大于25mm,量测误差不得超过±4%。

第3.1.6条自记雨量计运行过程中的时间记录误差:机械钟的日误差不超过±5min;石英钟的日误差不超过±1min,月误差不超过±5min。

第3.1.7条记录笔划线应清晰、无断线现象,划线宽度不超过0.3mm,记录笔的调零微调机构应方便、可靠、复零位误差不超过仪器分辨力的二分之一。

第3.1.8条有线或无线遥测雨量计,除配有记录器外,宜同时配备数字显示装置(简称计数器)收集显示时段累积降水量,满足及时掌握雨情和报汛的需要,记录器记录与计数器显示值之差,在一次满量程范围内允许差一个分辨力。

第3.1.9条有线或无线遥测自记雨量计和长期自记雨量计,均应配备储水器承接传感器的排水量,用以检查和订正仪器量测误差,如仪器发生故障,记录失真,则以储水器内水量作为该时段降水量。储水器可置于仪器内部,或放在仪器外部,并加引水管和防护设备。

第3.1.10条用于采集降水量信息数据的固态存储器,应具备下列技术条件才能使用:

一、采集信号数与输入信号数之差在±3‰以内;

二、时间分辨力不大于5min;

三、为适应长期连续工作,仪器应有显示工作情况是否正常的指示。

第二节仪器的主要组成和适用范围

第3.2.1条雨量器和累积雨量器:驻守观测的雨量站,采用雨量器;边远偏僻、交通不便的山区实行巡测的雨量站,可采用累积雨量器观测降雪量,

必要时也可用于观测降雨量。

一、雨量器由承雨器、储水筒、储

水器和器盖等组成,并配有专用量雨杯,

如图3.2.1。用于观测固态降水的雨量器,

配有无漏斗的承雪器,或采用漏斗能与承

雨器分开的雨量器。

二、累积雨量器:主要由承雨器、储

水筒、泄水阀等组成。储水筒底为圆锥

体,筒盖和量雨杯同雨量器,储水筒身

长度根据观测时段内最大可能降水量

决定,也可采用内径大于器口的储水

筒。

第3.2.2条日记型自记雨量计,靠人工

更换记录纸,适用于驻守观测液态降水

量。

一、虹吸式:采用浮子式传感器,机械传动,图形记录降水量,记录

的分辨力为0.1mm。主要由承雨器、浮子室,虹吸管、自记钟、记录笔及外壳等组成,如图3.2.2-1。

二、翻斗式:采用翻斗式传感器,电量输出,图形记录和同步数字显示降水量,记录和计数的分辨力为0.1mm或0.2mm。传感器部分由承雨器、上翻斗、计量翻斗、计数翻斗、转换开关及外壳等组成,如图3.2.2-2。记录器部分,主要由步进图形记录器、计数器和电子传输线路部件等组成。第3.2.3条长期自记雨量计,一般适用于无人驻守的巡测雨量站,特别适

用于边远偏僻的无电源地区观测液态降水量。采用电量输

出的长期自记雨量计,还适用于有电源地区的自动测报系

统或应用固态存贮器长期自动采集降水量数据的雨量站。

一、翻斗式:传感器部分的主要组成和性能,一般

与日记型翻斗式相同,记录和计数的分辨力分0.1、0.2、

0.5、1mm四种,前两种一般采用双翻斗、后两种一般采

用单翻斗,如图3.2.3-1。记录器部分由走纸机构、记录

机构和电子线路等部件组成,同时还配有计数器和储水

器。

二、浮子式:采用浮子累积式传感器,机械传动,图形记录或电量输出用固态存储器采集降水量数据,记录和采集数据的分辨力为0.5mm或1mm。

仪器外壳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外壳内包括承雨器、承雨漏斗等;下外壳内包括进水玻璃管、浮子室、浮子。记录器部分由走纸机构、记录机构等组成,置于下外壳顶部,由上外壳罩住即组成整机,如图3.2.3-2。

第三节仪器安装

第3.3.1条安装高度

一、雨量器(计)的安装高度,以承雨器口在水

平状态下至观测场地面的距离计。

二、雨量器的安装高度为0.7m;自记雨量计的安

装高度为0.7m或1.2m;杆式雨量器(计)的安装高

度不超过3m。

三、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青海、甘肃及新疆、

西藏等省区,凡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50mm,且多年

平均降雪量占年降水量达10%以上的雨量站,在降雪

期间,用于观测降雪量的雨量器(计)和累积雨量器

器口的安装高度,一般为2.0m,积雪深的地区,也可

适当提高,但不应超过 3.0m,并在器口安装F-86

型防风圈,其安装要求见附录二。如已有苏式(Tretyakov)防风圈,可采用。

四、地面雨量器(计)观测的降水量,可评价不同安装高度雨量器(计)观测的降水量,各地可规划少数雨量站(一般选在水面蒸发站),安装地面雨量器(计)。

五、雨量器(计)承雨器口的安装高度选定后,不得随意变动,以保持历年降水量观测高度的一致性和降水记录的可比性。

第3.3.2条安装要求

一、新仪器安装前,应检查确认仪器各部件完整无损及传感器、记录

器反应灵敏正常后,才能进行安装。暂时不用的仪器备件,应妥善保管。

二、雨量器和机械传动的自记雨量计,均固定安置于埋入土中的圆形木柱或混凝土基柱上。基柱埋入土中的深度应能保证仪器安置牢固,在暴风雨中不发生抖动或倾斜,基柱顶部应平整,承雨器口必须保持水平。

三、安置雨量器的基柱,要配特制的带圆环的铁架套住雨量器。铁架脚用螺钉或螺栓固定在基柱上,以维护仪器安置位置不变,并便于观测时替换雨量筒。

累积雨量器安置在木制或铁制的支架上,支架脚应牢固埋入土中,并用固定在支架顶部的圆环铁架套住累积雨量器,在降雪期间其器口应安装防风圈。

四、安装自记雨量计,一般用三个螺钉或螺栓将仪器底盘固定在基柱上,并用三根铅丝或钢丝拉紧,绳脚与雨量计底壳的距离一般为拉高的二分之一。承雨器口安装高度大于2m时,铅丝或钢丝与地面的夹角在60°左右。

五、翻斗式遥测雨量计的传感器安装在观测场,安装方法同机械传动的雨量计;记录器(包括计数器)安装在观测室内稳固的桌面上,要便于工作,避免震动。连接传感器和记录器、计数器的电缆,应安装牢固,可靠,加屏蔽保护,配防雷设备,使其不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接电缆线之前,先接上稳压电源。为保证记录的连续性,在有交流电源地区,应同时接上交流和直流电源。

六、雨量器(计)的安装高度大于等于2m,可在安装仪器的立柱旁配置一小梯凳,以便观测。但小梯凳不要靠紧立柱,以免柱子倾斜。

第3.3.3条仪器安装完毕,应用水平尺检查器口是否水平;用测尺检查安装高度是否符合第3.3.1条规定;用五等水准引测观测场地面高程,如附近无水准点,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查得。

第四节检查和维护

第3.4.1条仪器的检查

一、新安装在观测场的仪器,必须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认真检查仪器各部件安装是否正确,并按下列要求检查仪器运转是否正常。

1.分别以每分钟大约0.5、2、4mm的模拟降水强度向承雨器注入清水,检查记录器记录和计数器显示值与排水量比较,其量测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注水量要满足连续记录3~5个量程。

2.由电量输出的仪器,应分别检查交流、直流电源供电时仪器各部件运转是否正常。

3.经过运转检查和调试合格的仪器,经试用7天左右,证明仪器各部件性能合乎要求和运转正常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4.在试用期内,检查自记钟的走时误差是否符合第3.1.6条的规定。

二、对停止使用的自记雨量计,在恢复使用前应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注水运行试验检查。

三、每年用分度值不大于0.1mm的游标卡尺测量观测场内各个仪器的承雨器口直径1~2次。

检查时,应从不同方向测量器口直径,其差值应符合第3.1.1条规定。

四、每年用水准器或水平尺检查承雨器口面是否水平1~2次。

五、不要轻易拧动翻斗雨量计的翻斗定位螺钉,但经上述检查调试后,

翻斗雨量计记录误差仍不符合第3.1.5条规定时,可检查调整翻斗基点,其方法如下:

1.首先将翻斗清洗干净,并将计量翻斗和计数翻斗同倾于一侧,然后在定位螺钉上作一个明显的记号。

2.同时旋动两个定位螺钉,且旋转的方向要一致,即两个定位螺钉同时“进”或“退”,必须使两个翻斗翻倒的水量相等。

3.以每分钟大约0.5、2、4mm的模拟降水强度,注水检查记录量和计数量与排水量之差是否符合第3.1.5条规定。如不合要求,应再细心旋动定位螺钉调整基点。

六、宜每年对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进行一次器差检查,徐徐向承雨器注水,当产生虹吸时立即停止,待记录笔落到零线后,用量雨杯量取10mm 清水,分10次向承雨器注水,每次注入1mm,记录每次加水后自记笔的记录值。如此重复试验五遍,将试验结果以累计加水量为纵坐标,相应记录值为横坐标,点绘相关图。若相关线通过原点,且与坐标轴成45°的直线,则无器差。否则,应求出器差,对记录值进行器差订正。

七、凡检查不合格的仪器,都应及时调整、维修或换用新仪器,送生产工厂检修等。

第3.4.2条仪器的维护

一、注意保护仪器,防止碰撞,保持器身稳定,器口水平不变形。无人驻守的雨量站,应对仪器采取特殊安全防护措施。

二、保护仪器内外清洁,每月在无雨时细心按仪器说明书要求清洗仪器内外尘土一次,随时清除承雨器中的树叶、昆虫等杂物,保持传感器承

雨汇流畅通,反映灵敏,计算准确。

三、多风沙地区在无雨或少雨季节,将承雨器加盖,但要注意在降雨前及时将盖打开。

四、在结冰期间自记雨量计停止使用时,应将仪器内积水排空,全面检查养护仪器,器口加盖,用塑料布包扎器身。也可将仪器取回室内保存。第3.4.3条长期自记雨量计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在每次换纸和巡回检查时均应进行。

第3.4.4条每次对仪器进行调试或检查,都要详细记录,以备查考。

第四章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第一节观测时段

第4.1.1条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可

采用定时分段观测,时段次及相应时

间见表4.1.1。

各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段次,一

般少雨季节采用1段或2段观测,多雨季节应根据需要选择4段或更多的段次,观测段次多于4段次,宜选用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第4.1.2条规定观测降水起止时间的雨量站,除了按规定时段观测降水量外,还应加测降水起止时间,并统计一次降水量。当降水中间有间歇时,若间歇时间大于15分钟,间歇前后就作为两次降水进行观测记载;若间歇时间等于或小于15分钟,则作为一次降水进行观测记载。

第二节液态降水量观测

第4.2.1条观测员应在规定的观测时间之前携带备用储水器到观测场,在

观测时间若有降雨,则取出储水筒内的储水器,放入备用储水器,然后到室内用量雨杯测记降水量。如降水很小或已停止,可携带量雨杯到观测场测记降水量。

第4.2.2条为减少蒸发损失,无论是否观测降水起止时间的雨量站,均应在降水停止后及时观测降水量,并记录在与降雨停止时相应的时间(记起止时间者)或时段(不记起止时间者)降水量栏。

第4.2.3条使用量雨杯,应使量雨杯处于铅直状态,读数时视线与水面凹面最低处平齐,观读至量雨杯的最小刻度,并立即记入观测记载簿与观测时间相应的降水量栏,然后校对读数一次。

降水量很大时,可分数次量取,并分别记在备用纸上,然后累加得其总量,记入观测记载簿。

第4.2.4条用累积雨量器观测液态降水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一、宜按月累积观测,即于每月每一日8时观测一次,作为上月的月降水量。

二、预先向储水筒加水,注满底部锥体部分,然后注入防蒸发油,油层深度为5~10mm。水和油的注入量,均应用量雨杯精确量测,并记在观测记载簿的备注栏。

第三节固态降水量观测

第4.3.1条用雨量器观测固态降水量

一、在降雪或雹时,应取去雨量器的漏斗和储水器,或换成承雪器,用储水筒承接雪或雹,在规定的观测时间以备用储水筒替换,并将换下来的储水筒加盖带回室内。

二、固态降水量的量测方法:

1.待取回室内的储水筒内的雪或雹融化后(禁止用火烤),倒入量雨杯量测。

2.取定量温水加入储水筒融化雪或雹,用量雨杯测出总量,减去加入的温水量,即得雪或雹量。

3.配有感量为1g台称的站,可用称重法。称重前应将附着在筒外的降水物和泥土等清除干净。

第4.3.2条用累积雨量器观测降雪量

一、累积观测时段一般同第4.2.4条,交通特别困难时,可跨月累积观测。

二、预先向储水筒注入一定量的防冻液和防蒸发油,防冻液和防蒸发油的选择及其注入量,由试验决定。

三、累积降雪量的量测方法:

1.拧开仪器底部的泄水阀,将储水桶内水量放入量雨杯量测。若分数次量测,应分别记在备用纸上,然后累加得时段降水量。

2.用刻度精确的直尺量测从承雨器口到储水筒内水面的垂直距离,与器口至储水筒锥体以上部分的高度相减,即得储水筒内的水深,然后在仪器安装后测定的储水筒水深与容积关系线上查得水量,即可换算为降水量。

第四节特殊观测

第4.4.1条雪深

一、当观测场四周视野地面被雪覆盖超过一半时,测记雪深。

二、可在观测场安置面积为1×1m2的测雪板进行雪深测量,亦可在观

测场附近选择一块平坦、开阔地面,于入冬前平整好,并做上标志作为测记雪深的场地。

三、用有厘米刻度的直尺测量雪深,每次测量须分别测三点,求其平均值作为该次测量的雪深,记至厘米,在测雪板上观测,三点相距0.5m;在附近场地上观测,三点相距5~10m,且每次测点位置应不重复。

四、为了将雪深正确折算成降水量,当雪深超过5cm时,可用体积法或称重法测量与雪深相应的雪压(记至0.1g/cm2),同时注意观测降雪形态,作为建立雪深和雪压关系的参数。未测雪压者,可将雪深与同期用雨量器观测的降雪量建立关系(亦应考虑降雪形态),必要时也可乘0.1系数将雪深折算成降水量。

五、雪深、雪压或雪深折算系数均记在与固态降水量观测时间相应的备注栏,也可列表单独记载。

六、雪深和雪压都只观测当日或连续数日降雪的新积雪。

七、一日或连续数日降雪停止后,应将测雪板上或测记雪深场地上的积雪清除。冬季降雪量很大且在冬季不消融的地区,可采用压实并平整场地上积雪的办法测新雪深。

第4.4.2条冰雹直径:遇降较大冰雹时,应选测几颗能代表为数最多的冰雹粒径作为平均直径,并挑选测量最大冰雹直径。被测冰雹的直径,为三个不同方向直径的平均值,记至毫米,注在降水量观测记载簿与降雹时间相应的备注栏。

第4.4.3条降水强度:仅使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的测站,凡需要取得暴雨强度资料,在暴雨时,可根据降水强度变化主动增加观测次数,并将加测

降水量观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SL21-90 降水量观测规范1991-02-21发布1991-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主编单位:水利部水文司 批准部门:水利部

目次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观测场地 第一节场地查勘 第二节场地设置 第三节场地保护 第四节雨量站考证簿的编制 第三章仪器及安装 第一节基本技术要求 第二节仪器的主要组成和适用范围 第三节仪器安装 第四节检查和维护 第四章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第一节观测时段 第二节液态降水量观测 第三节固态降水量观测 第四节特殊观测 第五节观测注意事项 第五章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一节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二节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六章长期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第一节自记周期的选择 第二节观测方法 第七章降水量资料整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雨量器观测记载资料的整理 第三节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第四节长期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附录一雨量站考证簿编制说明 附录二F-86型防风雨量器的安装 附录三雨量站观测记载簿填制说明 附录四降水量观测误差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技术,提高降水量观测资料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包括单独设立的基本雨量站和水文站、水位站、水面蒸发站及地下水位站等兼作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 各类水文自动测报或遥测系统中作为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亦应执行本规范。 第1.0.3条雨量站的任务是在选定的观测场使用雨量器或自记雨量计进行降水量观测。其观测项目、记录精度、观测段次、是否观测降水起止时间、资料整理等均应按照《测站任务书》执行,一般情况下,雨量站不得自行改变。 第1.0.4条降水量观测项目,一般包括测记降雨、降雪、降雹的水量。单纯的雾、露、霜可不测记。必要时,部分站还应测记雪深、冰雹直径、降水强度、初霜和终霜日期等特殊观测项目。 降水物符号: 降水物符号记于降水量数值的右侧,单纯降雨和无人驻守雨量站不注记降水物符号。

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1 教科版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水槽,毛巾 【教学过程】 (一)天气预报录像引入 1.观看天气预报录像。你从这段天气预报中得到些什么信息?(降水,下雨,冰雹等信息都是指降水量。) 小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提问:最近的一次降雨是在什么时候?雨下得大还是小?你是根据什么判断降雨量的大小?

(学生可能会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鼓励学生回忆还可以从哪里观察到雨的大小?如地面上水坑积水的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在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就是雨量器。(多媒体出示) 2.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师导读:雨量器是……。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简易雨量器。(出示老师制作的简易雨量器)(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看了前面一些雨量器和老师为大家做的雨量器,如果老师也要让你们做一个,你们怎样制作雨量器呢?看课本上的过程 2.解读讨论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 选择直筒形的容器,上下粗细要一致。——理解直筒的含义 要粘刻度,为了表示精确要用毫米为单位(如果有机会,讨论毫升和毫米的不同)刻度朝着粘的一面,是什么意思?——请学生上台示范。 3.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粘刻度的问题要讨论?下面有一段不规则,怎么办?容器口有大小会不会影响测量呢? 4.分组实验:制作雨量器 5.成果展示: 师: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你们是不是也做得跟他们一样成功呢?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成功的小组,哪点没做好呢?) 如果0刻度没有对准底部怎么办? (四)测量降水量 1.过渡:有了雨量器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没下雨,如何进行测量呢? 模拟人工降雨 2.怎么做?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附件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 (2016版)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6年2月

编写说明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2004年以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观测时次、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并印发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为加强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规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发挥其对地面观测业务的技术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和有关省局对2004年以来的业务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整编完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本技术规定是对近年来的印发技术文件和业务补充规定的系统性归纳整编,对现行业务技术规定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内容涵盖地面观测业务调整规定、《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与现行业务不一致之处的完善补充、自动观测相关业务规定及异常记录的处理、重要天气报告和应急加密观测规定等。 本技术规定参加编写的人员包括:王柏林、宋树礼、施丽娟、张振鲁、伍永学、祁生秀、周林、李莉、曹铁、刘立群、杨晓丽、杨金花、王力、陈冬冬、周媛、张帆、刘为一、汪武锋、陈虎胜、胡天洁、王磊。 编写组 2016年2月

目录 一. 观测业务要求 (1) (一) 观测时次 (1) (二) 观测项目 (1) (三) 观测任务与流程 (2) (四) 校时 (4) 二. 观测与记录 (4) (一) 云 (4) (二) 能见度 (5) (三) 天气现象 (5) (四) 湿度 (8) (五) 降水 (8) (六) 蒸发 (9) (七) 雪深雪压 (10) (八) 电线积冰 (10) (九) 辐射 (11) (十) 数据文件格式变更 (11) (十一) 异常记录处理 (12) 三. 气象报告 (18) (一) 天气现象电码 (18) (二) 重要天气报 (19) 四. 应急加密观测 (24)

小学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测量。 2、在“什么样的容器适合做雨量器”这一问题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3、会用柱状图描绘出降水量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雨量器能测量降水量的原理 教学准备 圆柱型笔筒培养皿塑料槽金属的茶叶罐锥形瓶量杯喷壶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1分钟) 播放《小女孩第一次经历下雨》的视频。在视频中下雨给女孩带了快乐,可是,我们看到雨落到地面上,渗透到泥土中就消失了,那我们怎么测出降了多少水呢? 学生:可以用容器装起测量。 (二)认识雨量器。 1、提出疑问

师:可是容器的形状多种多样,老师这里有6种容器(分别是培养皿、、塑料槽、金属的茶叶罐、锥形瓶、量杯以及圆柱形笔筒),你们觉得哪个更适合测量降下的雨水? 2、学生讨论哪种容器更适合做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并给出理由。(分钟) 师总结:要成为一种测量工具,它要求每个人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测得的结果都应该相同。你们想想看,如果拿量杯测量降水量会有什么不妥?用培养皿测量会遇到什么问题? 生:培养皿能接的水太少。使用量杯的话即使下同样多的雨,测出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师:所以大家都赞成雨量器应该有一定高度并且应该是柱状的。那现在我手里的柱形笔筒和塑料槽都是柱状的,如果放在相同的地方相同的时间内,你们说说看,测出的雨水会有哪些数据相同? 生:体积不相同,可能高度相同。 师:两个柱形容器放在同一位置,24小时内测出水的高度会一样。我们就用这个相同的值表示当天的降水量。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我们称为雨量器。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为了使测出的值更准确,所以降水量的单位是? 3、出示制作好的雨量器。 (三)教师演示实验(1分钟) 1、过渡语

降雨量观测记录

实验目的:掌握降水量观测记录的基本方法 了解几种观测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要点 掌握小型蒸发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在地学实验室观察并使用几种降水量观测工具 使用气压计进行观测,并记录当时的的气压与温度情况 实验准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铅笔 实验过程:首先来到地学实验室,老师开始讲解 我们了解了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遥测雨量记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记录降雨量时应注意的问题有:记录数据要以毫米为单位,并取一位小数;无降水时,降水量栏空白不计;不足的记为。 然后我们学习了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用气压计时应注意的是:附属温度表的都市应精确到摄氏度;使用前调整水银槽内的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好相接;调整游尺,读数时以百帕为单位,且取一位小数。再次读数前要降下水银面再次调节仪器。 同时还需要对比三小时之前的气压记录值,分析此过程中气压的变化趋势等 接下来是蒸发器的使用和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有降水的话则有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记录时要以毫米为单位,同样取一位小数;当由于某些原因使得蒸发量为负值时记录为;蒸发器的水全部蒸发完时,按照假如的原量值记录并加>。 然后要再次用到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输入数据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两天的读书结果都可以看出,与三小时前相比读数时的气压值是减小了。这是因为实验所选择的时间大概都是下午两点左右,而普遍存在的双峰型气压日变 化指出下午3点到4点会出现一个气压最低值。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两天的相对湿度与蒸发量的对应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验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 教科版

一、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降水量是天气一个基本特征,降水量用毫米为单位来表示。 过程和方法: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能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收集降水,测出降水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认真做记录的习惯,能在以后日期中持续的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出降水量(毫米)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 四、教学准备:玻璃杯、纸片、胶带纸、直筒塑料杯、刻度尺或直尺、矿泉水瓶、瓶盖用大 头针打上十二个小孔、水槽。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 师:上课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当一回天气预报员,这是一份2009年1月2号的全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信息,请同学们仔细听,你能从中听到些什么信息?(播报一份2009.1.2的全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信息) 桂林 7℃--11℃小雨杭州5℃---12℃大雨长春-4℃--6℃大雪 广州 9℃--14℃中雨西安3℃-- 6℃中雨哈尔冰 -7℃--2℃中雪预想生:温度普遍较低。(听的很认真,也用心思考了) 生:广州最低温度9℃,最高温度14℃。 如果学生没有朝预想的方面回答,可追问一句 师:你听到了哪些天气现象? 生:小雨、中雨、中雪、大雪 师:非常好,这些雨、雪、冰雹等都是降水的形式,那么,我们怎样能知道降水的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降水量的测量。 2.揭题:降水量的测量 画图的方式来表示降水量(黑板上) 雨水雪、冰雹

蓝色的线条表示土壤,红色的线条表示到地面的积水。 师:现在雨水、雪和冰雹等下落到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地上会有水坑。 生:水会往低处流走。 生:水会堆积起来。 马上追问 师:雨水、雪和冰雹等降水形式落到地面,会堆积到一定的高度(学生生活理解) 即积水,那我们所讲的降水量就是积水的高度(结合图形)但是,我们能很方便的测量吗?这里有什么问题?(水会从土壤渗透下去) 师: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工具(容器),科学上把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叫雨量器。(板书)3.简单介绍下雨量器 师出示自己制作的简易雨量器,并介绍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上下口径一样,直筒型; 时间是放置24小时测量。) (学生初步感受,激发学生动手、探究兴趣。) 4.活动1:自制简单雨量器 师:雨量器这么有用,那我们也来制作一个,材料老师都提供给大家了,想知道怎么制作吗? 师:那大家应该怎么做?(强调下纪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雨量器制作步骤:1.把刻度尺上的刻度画在纸条上,特别注意强调这时的最小刻度是多少;2.用胶带纸把有刻度的纸条黏在塑料杯的外侧;3.注意零刻度要与杯底对齐,纸条要垂直与杯底平面, 师:这时候刻度的单位是什么?

降雨量观测记录

降水的测量与记录 实验目的:掌握降水量观测记录的基本方法 了解几种观测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要点 掌握小型蒸发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在地学实验室观察并使用几种降水量观测工具 使用气压计进行观测,并记录当时的的气压与温度情况 实验准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铅笔 实验过程:首先来到地学实验室,老师开始讲解 我们了解了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遥测雨量记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记录降雨量时应注意的问题有:记录数据要以毫米为单位,并取一位小数;无降水时,降水量栏空白不计;不足0.05mm的记为0.0。 然后我们学习了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用气压计时应注意的是:附属温度表的都市应精确到0.1摄氏度;使用前调整水银槽内的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好相接;调整游尺,读数时以百帕为单位,且取一位小数。再次读数前要降下水银面再次调节仪器。 同时还需要对比三小时之前的气压记录值,分析此过程中气压的变化趋势等 接下来是蒸发器的使用和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有降水的话则有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记录时要以毫米为单位,同样取一位小数;当由于某些原因使得蒸发量为负值时记录为0.0;蒸发器的水全部蒸发完时,按照假如的原量值记录并加>。 然后要再次用到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输入数据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

是因为实验所选择的时间大概都是下午两点左右,而普遍存在的双峰型气压日变 化指出下午3点到4点会出现一个气压最低值。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两天的相对湿度与蒸发量的对应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验数据有较大的误差。

降水量观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降水量观测规范 条文说明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观测场地 第三章仪器及安装 第四章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第五章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第六章长期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第七章降水量资料整理

根据原水利电力部年标准修订计划 年月 在使用中如

第条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条并特别指出 量站的降水量观测亦应执行本规范 的将自记雨量计的传感器安装在屋顶上观测的资料只用于报汛 的降水量资料作为整编刊印的基本资料 出可将传感器安置在平顶房上 为了消除不良影响 本规范不能约束实验站和专用站的降水量观测因这些站的观测任务和资料整理内容是根据 便本规范所规定的降水量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等也适第条 整理等 如果观测仪器运转正常又未出 现异常的灾害性降水 站在发生特大暴雨或自记仪器发生故障时主动加测降水强度未规定测记冰雹的站 这些情况不属于变动观测任务 第条由自然云雾或自由大气中降落到地面 地面水气凝结物称为地面降水指 已规定 不论其量大小均不故本规范仍规定 水量 所本条采用可 但因不是经常发生的普遍性的灾害故未规降水强度的观测只在没有自记仪器或自记仪器发生故障的雨量站暴雨期间在规定的观测时

分辨力都应达到 损和故障 在全国不同地区挑选了 分析时以 雨停止后翻斗内的截留水量在一日内蒸发完毕如果连日降雨则截留蒸发为零分析结果如表 表不同记录精度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年雨日偏小百分数对照表 由表 但记录精度引起的降水量误差普遍 实际上表 翻斗截留 雨日是研究地区降水特征和 掌握旱情的指标之一 有一部分站记录精度规定记至 各地在站网规划工作第条规定雨量站选用仪器的分辨力不应低于该站的记录精度即规定记至 或 能选用 按站网规划虽有相当一部分站的记录精度不需要记至 近期内使用的降水量观测仪器其分辨力大多数仍为 中不采用进舍的办法即使用不能进舍为或

四年级科学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习题教科版

一、基础题 1.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 、( ) 和( ) 等,( )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2.气象学家根据一天()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5毫米是(),50~100毫米是(),小于()是小雨。 二、综合题 1.下面这几样器材分别是干什么用的? 测量气温雨量器 测量风向温度计 测量风速风速仪 测量降水量风向标 2. 选择题 (1)降水是()的基本特征。 A、气候 B、天气 (2)下面的天气现象中,()不是降水的形式。 A、暴雨 B、大雪 C、冰冻 (3)下面的天气现象中,()不是降水的形式。 A、大雪 B、雷雨 C、冰冻 (4)下列杯子中,可以用来做雨量器的是()。 A、直筒型的搪瓷杯 B、直筒型的陶瓷杯 C、直筒型的透明玻璃杯。 ( 5)自制雨量器的刻度纸条是用来()的。 A、模拟降水 B、测量降水量C收集雨水 (6) (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A.雨量器B.集水漏斗C.测量试管 (7) (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 A、雨量器 B、风向标 C、温度计 (8)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 A、风向标 B、雨量器 C、指南针 ( 9) 测量降水量的装置是()。

A、雨量器 B、玻璃杯 C、温度计 (10)用来表示降雨量大小的单位是()。 A、克 B、米 C、毫升 D、毫米 (11)降雨量的单位是()。 A、厘米 B、毫米 C、毫升 (12)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小时的降水总量。 A、6 B、12 C、24 三、提高题 1.收集的有关降水的谚语。 2.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收集典型成果。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雨雪冰雹雨量器 2.24小时中雨暴雨 10毫米 二.综合题 1.测量气温温度计 测量风向风向标 测量风速风速仪 测量降水量雨量器 2. (1)B (2)C (3 )C (4)C (5)B (6)A (7)A (8)B (9)A (10)D (11)B (12)C 三.提高题 1.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黑猪过河,大雨滂沱蚊子聚堂中,来日雨盈盈。 春吹东风雨咚咚,冬吹东风雨无踪,秋吹东风毛毛,夏吹东风雨漰漰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方案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和标准答案 一、单选 1、________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A:地面气象观测 B:地面气象观测记录 C:地面气象资料 2、除日照外,其他各类自记仪器的换纸时间应根据_____________而定。 A: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 B:台站的规定 C:自记纸上的开始时间 3、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________年。 A:1 B:2 C:3 4、需要记录最小能见度的天气现象分别有____种。 A:5 B:6 C:7 D:8 5、计算海平面气压时,我国以________海面平均高度为海平面基准点。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6、干湿球温度表不适用在低温下测定湿度,这是因为相对湿度由0变化至100%,湿球温度__________。 A:变化太大 B:变化太小C:不易溶冰 7、调整最高温度表时,用手握住表身,感应部分向下,手臂向外伸出约________度,用大臂将表前 后甩动。 A:20 B:30 C:40 8、地面三支温度表须水平地安放在地温场地段中央偏东的地面,按________的顺序自北向南平行 排列。 A:0cm、最低、最高 B:0cm、最高、最低 C:最低、最高、0cm 9、出现浮尘时,水平能见度________。 A:在1.0~10.0千米之间 B:<10.0千米 C:<1.0千米 D:≤1.0千米 10、人工日照观测使用的时间是_______。 A: 北京时 B: 世界时 C: 真太阳时 D: 地方平均太阳时 11、若A代表干球,B代表湿球,C代表最低气温,D代表最高气温,E代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则5 日20时的观测顺序为_______。 A:ABCDE B:ABEDC C: ABECD D: BAECD 12、某日20时观测前和观测时有降水,降水量观测之后,在19点59分降水停止,而后20点05分 降水又重新开始。这时____________。 A:应在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记入当日20时降水量栏。 B:不必进行补测待次日一并处理。 C:应在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仅作编报用。 D:是否补测降水量由观测员自行确定。 13、《规范》规定:湿球温度表下面的水杯杯口距湿球球部应约____________cm,水杯中的蒸馏水一 般_________天更换一次。

四年级科学教案 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三、课后作业。 1.降雨的多少要用(雨量器)测量,衡量降雨的多少要收集(24)小时的雨水。 2、模拟降雨,说说你是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反思。

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林云娥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 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水槽,毛巾 【教学过程】 (一)天气预报录像引入 1.观看天气预报录像。你从这段天气预报中得到些什么信息 (降水,下雨,冰雹等信息都是指降水量。) 小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 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提问:最近的一次降雨是在什么时候雨下得大还是小你是根据什么判断降雨量的大小 (学生可能会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鼓励学生回忆还可以从哪里观察到雨的大小如地面上水坑积水的

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 前边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验描述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情景,这些其实是人们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划分的降雨等级。其实除了这些等级之外,还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两个等级。国家所气象部分为了更明确的分清不同的降雨等级,特制定了“降雨量标准”,作为分辨降雨等级的依据。课件出示: 4.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从这个《雨量等级表》中,你读懂了什么(雨对应的等级,24小时,25毫米等中间值两个等级中都出现,我们把它放到下一个等级中。) (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在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就是雨量器。(多媒体出示) 2.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师导读:雨量器是……。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简易雨量器。(出示老师制作的简易雨量器) (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看了前面一些雨量器和老师为大家做的雨量器,如果老师也要让你们做一个,你们怎样制作雨量器呢看课本上的过程 2.解读讨论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选择直筒形的容器,上下粗细要一致。——理解直筒的含义要粘刻度,为了表示精确要用毫米为单位(如果有机会,讨论毫升和毫米的不同) 刻度朝着粘的一面,是什么意思——请学生上台示范。 3.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粘刻度的问题要讨论下面有一段不规则,怎么办容器口有大小会不会影响测量呢 4.分组实验:制作雨量器 5.成果展示: 师: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你们是不是也做得跟他们一样成功呢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成功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1.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3.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天气预报录像引入 1.观看天气预报录像。你从这段天气预报中得到些什么信息?(降水,下雨,冰雹等信息都是指降水量。) 小结: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提问:最近的一次降雨是在什么时候?雨下得大还是小?你是根据什么判断降雨量的大小? (学生可能会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稀疏,雨下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鼓励学生回忆还可以从哪里观察到雨的大小?如地面上水坑积水的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水的多少。)二、新授

认识雨量器 1.过渡:在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有一个装置,这就是雨量器。(多媒体出示) 2.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师导读:雨量器是……。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简易雨量器。(出示老师制作的简易雨量器) 制作雨量器。 1.过渡:看了前面一些雨量器和老师为大家做的雨量器,如果老师也要让你们做一个,你们怎样制作雨量器呢?看课本上的过程 2.解读讨论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 选择直筒形的容器,上下粗细要一致。——理解直筒的含义 要粘刻度,为了表示精确要用毫米为单位(如果有机会,讨论毫升和毫米的不同) 刻度朝着粘的一面,是什么意思?——请学生上台示范。 3.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粘刻度的问题要讨论?下面有一段不规则,怎么办?容器口有大小会不会影响测量呢? 4.分组实验:制作雨量器 5.成果展示: 师: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你们是不是也做得跟他们一样成功呢?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成功的小组,哪点没做好呢?) 如果0刻度没有对准底部怎么办? 测量降水量 1.过渡:有了雨量器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没下雨,如何进行测量呢?模拟人工降雨 2.怎么做?先让学生说,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请一个学生上台,然后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演示实验。(生自由交流)是的,我们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模拟一天的降水,请一个同学与我合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一天的降水开始:注意别把雨水降到盆子外边了,下了一小时了,下了半天了,一天时间到,

降水量观测规范

? 1.在山区,观测场不宜设在陡坡上、峡谷内和风口处,要选择相对平坦的场地,使承雨器口至山顶的仰角不大于()度 ? o A 5 o B 30 o C 60 o D 75 ? 2.降雨量观测场地应平整,地面种草或作物,其高度不宜超过()。 ? o A 20cm o B 50cm o C 70cm o D 80cm ? 3. 每日8时观测(或其他换纸时间)对准北京时间开始记录时,应()方向旋转自记钟筒,以避免钟筒的输出齿轮和钟筒支撑杆上的固定齿轮的配合产生间隙,给走时带来误差。 ? o A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o B 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o C 一直按顺时针 o D 一直按逆时针 ? 4.低山丘陵、平原地区、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雨量站,以及不计雨日的委托雨量站,实行间测或巡测的水文站、水位站的降水量观测周期宜选用()。 ? o A 一日 o B 一个月

o C 三个月 o D 半年 ======多选题部分====== ? 5.在观测场地周围有障碍物时,应测量障碍物哪些指标()。 ? o A 方位 o B 高度 o C 至仪器的距离 o D 在山区应测量仪器口至山顶的仰角 ? 6.雨量站考证簿内容包括( ) ? o A 委托观测员的姓名 o B 观测场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o C 平面图 o D 观测仪器 ?7.降水量观测仪器由( )及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部分组成。 ? o A 传感 o B 测量控制 o C 显示 o D 记录 ======判断题部分====== ?8.雨量站选用的仪器,其分辨力不应低于该站规定的记录精度,观测记录和资料整理的记录精度应和仪器的分辨力一致。

水文气象观测实验报告

气象要素能表明一定地点和特定时刻天气状况的大气变量或现象, 如温、压、湿、风、降水等。也能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以及某些对大气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有显著影响的物理量。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蒸发、能见度、辐射、日照以及各种天气现象。通过实地观测,对学生 进一步学习气候和天气系统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活动内容及要求 1、通过观测初步学会气象观测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熟悉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同时加深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内容。 3、初步学会建立小型气象园的步骤、要求等。 二、活动内容 (一)温度的观测 一、百叶箱中的温度观测 1、百叶箱 百叶箱的四边是由两排薄的木板及叶组成,木板向内倾斜成45°角,箱底由三块木板组成,中间一块比边上两块稍高些,箱盖有两层,其间空气能自由流通。 百叶箱应具有良好的反辐射能力,故内外均涂以白色,以减少太 阳辐射的影响。 百叶箱应水平牢固地安装在一个高出地面125mm的特别的架子上,箱门对正正北、以避免开箱读数时太阳辐射的干扰。 2、百叶箱内仪器安装

百叶箱内各仪器都安置在箱内特别的铁架上,干湿球温度应垂直固定在铁架的两端,干球在东,湿球在西,球面据地面1.5米,湿球的下方是一个带盖的水盂,水盂固定在铁架下面的横梁上,盂口离湿球约3cm,湿球纱布通过杯盖的狭缝引入盂内,侵入水中。 最高温度表应水平放置在铁架下面横梁上的铁钩上,最高温度表放在较高的一对横钩上,球部稍向下倾斜。最低温度表放在稍低的一对横钩上,球部稍向上倾斜。 百叶箱内外应保持清洁,大雨、大雪后,要及时将箱内的雨水擦干净,以免影响记录的正确性。 3、温度表的观测 观测程序,先读干球,后读湿球。记录后复读干球和湿球温度,然后读最高、最低温度,复读记录后,调整最高、最低温度表,放回最高温度表时应先放球部后放头部。 (二)风的观测 空气的水平运动叫风。空气的水平运动既有风向和风速两项。 风向指风的来向,用十六向来表示,通常以符号来表示,如:N、SSE 等。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水平距离,通常以米/秒表示,有时也用公里/小时,日常用风力等级来表示。测定风向风速的方法通常用电接风向标和风速仪来测量。 电接风向风速计是目前地面气象观测站普遍使用的测量地面大环境风场的有线遥测仪器,能够对风向风速进行测量并自动记录。电接风向风速计由感应器、指示器、记录器组成,感应器安装在室外的塔架上,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测量降水量》优秀教案

《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材简析】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本课在教师对大气中的水循环进行初步介绍后,提出“降水量是多少呢?” 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测量”“怎么测量”“怎么判定雨的大小”等问题。探索部分先提出降水的判定要有一个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雨量器的作用。接下来,介绍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拿着做好的雨量器到室外,用喷壶模拟降雨,使学生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考虑雨量器的摆放地点、读取降雨量的方法。对照降雨量等级标准判断各组雨量器测得的雨量等级。最后将自制雨量器在雨天测得的数据与天气预报的数据进行比对,对雨量器效果进行评价。研讨部分有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是关于雨量器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制作雨量器与模拟测量降水量的过程中已有提及,这两个问题的研讨是对前面活动的提升与小结,也为后续的课外实际测量做好方法上的准备。“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这个问题的研讨很有意义。通过研讨,让学生明白下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也丰富了学生对降水量的测定方法。拓展部分布置了连续10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的形式进行分析。此活动的开展基于学生长时间观察的能力培养。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学生分析】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用来测量和记录降水量。制作简易雨量器和测量降水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要求高,教师需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四年级科学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四年级科学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降水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 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记录一个月的降水量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带有刻度尺的纸条,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比较: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成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前两次的降水,哪一次大一些? 2、提出问题:怎样知道每次降水的多少呢?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二、制作雨量器 1、出示气象站的雨量器。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水量来区分雨的等级。 提出:我们能不能制作一个雨量器呢? 2、阅读课文中制作雨量器的方法 3、分析讨论: A、需要哪些材料? B、为什么要用直筒透明杯子呢?(杯子口径大底小或小底大对测量降水量各会有什么影响?) C、刻度单位以什么计算? D、0刻度在什么位置?(与杯子内测底部对齐) 4、分组制作雨量器 三、模拟测量降水量 1、模拟测量降水量 A、用喷壶模拟降雨30秒。 B、观察降水量。(雨量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平

放。(2)视线与水面保持平行,不能俯视或仰视。) 2、交流: 在测量降水量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3、阅读气象学家对降水量的分级。 4、分析:刚才模拟降水中下雨的等级是多少。 5、指导画降水量的柱状图。 四、课后练习,观测记录降水量 1、在下雨的天气里测量24小时的降水量。 2、记录每次的降水量并画出柱状图。 3、记录、统计一个月的降水量。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测量降水量》教案

第三单元天气 第4课时测量降水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 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课件PPT] 1.出示水循环的图片。 提问:你们能看懂这幅图吗?(预设:水通过阳光照射后蒸发到空气中,在空中形成云,最后变成雨降落到地面。) 提问:云除了会变成雨之外,还会变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预设:云还会变成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 2.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提问: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预设:雨是降水的形式。) 提问:那么雪和冰雹呢?(预设:也算是降水的形式,因为它们都是从空中降落

到地面。) 3.提问:你们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预设:雪和冰雹从天空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最后会变成水。) 4.引出降水量工具。 提问:如果哪天降雨了,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如何测量呢? 5.揭示课题:测量降水量(板书) 二、探索:确定标准,制作和使用雨量器 [材料准备: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1.确定标准。出示书本第47页图片。 提问:我们会把有时候的雨称为毛毛雨,我们也会把有些时候的雨称为倾盆大雨。为什么?(预设:因为雨的大小不一样。) 提问:我们感觉到了雨的大小,那如何精准判断雨的大小呢?(预设:用一个标准的容器把雨水收集起来,再来测量。) 在气象站中,这种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出示书本第48页图片,再出示制作过程图。 提示:为了更清楚如何制作简易雨量器,仔细阅读这些过程图。(建议:首先明确三个要求,容器必须是直筒,单位是毫米,刻度条要从底部贴起。而后出示过程步骤。) 过程: ①选一个直筒透明杯; ②在杯子外画一条垂直直线; ③沿着直线用透明的刻度条从底部贴起,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学生活动,活动时间大约5分钟。 3.练习使用雨量器。 模拟下雨,测这场雨的降水量。出示喷壶,视频播放使用喷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读数的方法。 提问: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了吗?(预设:喷壶嘴与杯口保持大约5-10厘米距离均匀降雨。) 学生活动,重复模拟降水三次,记录活动手册。(建议:活动时间大约15分钟。)

水文测站运行管理规范

水文测站运行管理规范

DB33/T 2084—2017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基本规定 (2) 5 组织管理 (3) 5.1 管理单位 (3) 5.2 岗位人员 (3) 5.3 管理制度 (3) 6 测报作业管理 (3) 6.1 一般规定 (3) 6.2 水文测量 (4) 6.3 降水蒸发观测 (4) 6.4 水位观测 (4) 6.5 流量泥沙监测 (4) 6.6 其他水文要素监测 (4) 6.7 水文情报预报 (5) 6.8 水文资料整编 (5) 6.9 测站考证 (5) 6.10 水文调查 (6) 6.11 测报总结 (6) 7 检查维护管理 (6) 7.1 一般规定 (6) 7.2 基础设施 (6) 7.3 技术装备 (8) 7.4 监测环境 (9) 7.5 定期检查维护 (10) 7.6 特别检查维护 (10) 7.7 检查维护记录 (10) 7.8 仪器备件和更新报废 (10) 8 档案管理 (10) 9 信息化管理 (11) 10 安全管理 (11) 10.1 一般规定 (11) I

DB33/T 2084—2017 10.2 临水作业安全 (11) 10.3 高空作业安全 (11) 10.4 防雷安全 (12) 10.5 危化品安全 (12) 10.6 设施设备防护安全 (12) 10.7 用电安全 (12) 10.8 交通安全 (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水文测站日常管理记录表格式 (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文测站定期检查维护记录表格式 (16) II

测量降雨量的简单方法

测量降雨量的简单方法 作者:佚名科普频道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97 更新时间:2004-5-22 降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降水过多或 过少,都会带来灾害。因此,人们需要知道一次雨或雪降下了 多少水,也需要知道一年、一季或一月里当地下了多少雨(雪)。 这样,就需要测定降水量。 在我国民间,通常用下了几指雨或几寸雨(即渗透到土壤里 几指深或几寸深)来说明一场雨的大小。这种办法对于粗略估计当地旱象缓和程度等是可以用的,但是它得到的资料不够精确,也不易互相比较。因此用雨水渗透深度来表示降水量,是不够科学的。 为了使降水量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比较性,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降水量指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 测定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个 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承水器、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 配有与储水瓶口径成比例的量杯。有雨时,雨水过漏斗 流入储水瓶。量雨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内。 从量杯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冬季降雪 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承雪口和储水筒容 纳降水。测定降水量时,把储水筒取出带到室内,待筒 内的雪融化后,倒在量杯里,再读取降水量数字。 这样,无论是液态或固态降水的降水量,都是未经 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这样测定 就比较精确,而且便于相互比较,并能求出总量。 还有另外一些测定降水量的仪器,例如可以作连续记录的虹吸式雨量计,可以遥测的翻斗式遥测雨量计等。它们的原理和上述的一样,只是分别增加了自记装置和传递信息的装置罢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