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第2框 灿烂的文明之花(人教九年级全一册)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32
《灿烂的文明之花》【导入新课】中国人民期盼了100年的第29届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
可是,这次奥运会中的许许多多动人的情景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难忘。
这些难忘的情景正是我国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出的漂亮的文明花、结出的丰硕的文明果。
出示图片:奥运会中的动人情景【新课教学】一、神州遍开文明花为了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党和政府支持和鼓舞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制造了丰硕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形式。
学生活动:七嘴八舌1.说说你所在的地域进行过哪些精神文明活动或你自己参加过什么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这些活动对你有什么阻碍?对你所在的地域有什么阻碍?(请学生在课前做好预备。
)教师从以上活动中总结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和重要作用。
2.我国进行丰硕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教师从这一活动中总结出精神文明建设的全然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然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
二、细微的地方见行动学生活动一: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咱们身旁存在的不良文化现象。
(教师依照学生回答做适当的补充。
)学生活动二:议一议咱们身旁存在的这些不良文化对咱们个人和社会有什么不良阻碍?(一、二组讨论)(教师依照学生回答做适当补充。
)咱们应该如何对待不良文化?(三、四组讨论)(教师依照学生回答做适当补充。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归纳出第一、二、3个问题1.在咱们身旁的不良文化现象(1)社会生活中:出售色情、淫秽、凶杀、暴力等书刊音像制品。
解梦、测名、占卜命运的网站;进行算命、祭鬼神、等封建迷信活动;巫婆神汉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人;违规占地修坟和兴修庙宇等。
(2)校园中:崇尚鬼魅、媚俗、暴力等消极文化、沉迷于网络游戏等。
2.不良文化的危害(1)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精神文明建设,无益于社会的进步和进展。
(2)阻碍青青年学业进步,危及青青年身心健康进展,乃至会使青青年走上犯法道路。
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能力目标: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自觉做“四有”公民。
3、情感目标: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告别各种不文明行为,做一个文明的现代公民;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教学重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教学难点:共同参加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教学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作适当点拨教学准备:课堂作业、学案教学过程:个人修改一、创设情景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大众广场、欢乐中国行等金牌栏目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它们在带给人们娱乐的同时,也倡导了一种文明,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
二、求知与探索《灿烂的文明之花》1、神州开遍文明花活动1:如果你是明凡,你会有哪些感想?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请你列举武汉市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殊的文化环境?老师不要给出现成的答案,主在引导学生结合情景进行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感受无私奉献者的美和力量,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情感。
(1)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①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创三优”活动: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②创建文明村镇的活动——“文明户’’的评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万村书库”活动及其他各种移风易俗活动活动2:“小交警”在执勤思考:你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并完成书中表格。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九年级第八课第二框《灿烂的文明之花》教案设计九年级第八课第二框《灿烂的文明之花》教案设计[课标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形式、根本任务、积极作用,以及辨别和抵制各种消极文化。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做“四有”公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严格要求自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之中。
[教学重难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所在地区典型的人和事,展现这些资源内在的教育意义,以利于学生感悟、体会;学生搜集同学日常生活之中闪光的语言、感人的事迹,如孝顺父母、友爱邻里、帮助同学、参加学校公益活动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谁说女子不如男》,你们知道是谁唱的吗?属于什么剧种呢?学生:常香玉,豫剧。
活动一:(老师举例)材料:于家寨村的村民不出家门就看了三出戏,张老汉81岁,两个儿子各自已经成家,按理说,张老汉该过舒服的日子了。
可是,大儿子闭门不见,二儿子闻声关门,老汉没有办法,只好在村中搭了一间草屋度日,村里人说,老张家这俩儿咋就像《墙头记》里的大怪、二怪呢?10月份,村里开始敲锣打鼓地为评选出来的孝顺媳妇和孝顺儿子披红挂彩,挂匾表扬,张老汉的俩儿媳妇开始心焦了。
晚上,大儿子来到了村东头的草屋,向老汉认错,把老人接回了家。
第二出戏就是《负荆请罪》,二儿子晚到一步,已是人走屋空,于是就赶到老大家。
于是上演了第三出戏《抢爹记》,村里人心里乐开了花,绽放了灿烂的文明之花。
灿烂的文明之花(板书)(一)神州开遍文明花(板书)活动二:书中材料:P105小字问:⑴如果你是明凡,你会有哪些感想?⑵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学生讨论,自由作答。
老师总结:⑴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成就人生,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等。
第八课:投身精神文明建设第二课时:灿烂的文明之花课标要求: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认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及意义,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做到“四有”公民。
知识目标 1.理解背诵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及重要性。
教学重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学难点如何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课前聚焦时政播报新闻1分聚焦时政,关注时事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
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建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
坚持阵地意识净化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 建议提出,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
播放公益广告《文明是一种力量》目的:1、引导学生分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导课同学们,课前我们的三组成员对本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搜查、调查和访谈。
下面就请我们的三组成员汇报你们的活动成果,一展我们的青春风采。
课前事先准备,使得整节课,有条不紊,自始至终学生都有一种有备而来的感觉,同时,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又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神州开遍文明花活动一:网络大搜查1、第一组同学代表上台,介绍他们在网络上所搜集的我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容。
2、教师:通过第一组同学的展示,我们能深刻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形式。
九年级第八课第二框《灿烂的文明之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明的含义及其对社会的重要性;2.分析文明与个人品德的关系;3.掌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文明礼仪;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5.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围绕“文明”的主题,通过《灿烂的文明之花》这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文明的重要性和如何树立文明的形象。
三、教学重点1.文明的含义及其对社会的重要性;2.分析文明与个人品德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五、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法: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文明的含义和重要性;•观察法: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文明;•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文明的理解和如何树立文明形象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课本《灿烂的文明之花》(教材第八课第二框)•板书工具和板书内容准备•小组讨论指导问题准备七、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简短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文明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材料(10分钟)让学生阅读《灿烂的文明之花》,理解文中描述的具体情景和与文明相关的内容。
3. 讨论文明的含义(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文明的含义及其对社会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归纳出自己的观点。
4. 分析文明与个人品德的关系(2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文明的行为与个人品德之间的关系,强调文明行为对于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5. 讨论如何树立文明形象(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文明形象。
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建议,并进行总结。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八、课堂延伸1.学生可通过观察和提供实例,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文明行为;2.在实际生活中,组织学生参与到文明活动中,如社区志愿者活动、环境整治等;3.在家庭作业中,鼓励学生记录并分享自己做到文明行为的心得体会。
《灿烂的文明之花》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2、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作用。
能力目标:具有抵制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能力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
自觉培养四有新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及其作用,怎样以实际行动浇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
2、难点:
了解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体会其作用,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