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普查和抽样调查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7
6.2普查和抽样调查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并能区分普查和抽样调查.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及简单的抽样调查的方法.一、情境导入小号同学为了估计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镇的人口和全镇七年级学生人数做了调查:全镇人口约3万,七年级学生人数为200.全市人口约60万,由此推断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约为4000,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为6000,与估计有很大偏差,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调查方式的选择(内江中考)下列调查中,①调査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9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①中,由于考察对象数量较少,可以采用普查方式;②中,考察对象具有破坏性,宜采用抽样调查;③中,要保证“神州9号”的成功发射,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所以要对其零部件进行普查;④中,为了保证每个旅客的安全,必须对所有乘客进行安检,即普查.故选B.方法总结: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下列调查,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A.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B.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C.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D.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解析:A中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如果普查,所有炮弹都报废,这样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故此选项错误;B中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的调查因为普查工作量大,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C中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的调查,因为数量众多,无法进行普查,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D中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的调查,适用于普查,人数确定,普查准确,故此选项正确.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要求较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探究点二:总体、个体、样本(巴中中考)今年我市有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每个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是个体;20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2000.故正确的是①④.故选C.方法总结:(1)总体、个体、样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的个体构成了总体,样本取自于总体,因此,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没有个体就没有总体;(2)在总体、个体、样本中所提到的考察对象都是问题中的数量指标,是“量”而不是“物”.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从中抽样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肺活量,这项调查中的样本是()A.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B.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C.从中抽取的500学生D.500解析:本项调查中的考察对象是“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因此样本是“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故选B项.方法总结:在分析总体、个体和样本时,一定要认真体会“考察对象”的含义,否则容易出现误选C的错误.探究点三:样本的选取为了了解学校大门出口处每天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以帮助学生安全离校,有下面几个样本来统计大门出口处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样本选取合适的是()A.抽取两天作为一个样本B.以全年每一天为样本C.选取每周星期日为样本D.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各选两周作为样本解析:选项A样本容量太小,不具有广泛性;选项B抽取样本难度过大,没有必要性;选项C样本不具有代表性;选项D对个体进行分类按比例随机抽取样本.样本具有代表性,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要求.故选D.方法总结:开展调查前,首先要仔细检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是否都有可能成为调查对象,样本要避免遗漏某一个群体,使样本在总体中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次样本容量应足够多.判断下面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1)检查某啤酒厂即将出厂的啤酒质量情况,先随机抽取若干箱(捆),再在抽取的每箱(捆)中,随机抽取1~2瓶检查;(2)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百姓对央视春节晚会的评价;(3)调查某市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状况,在该市每所小学的每个班级选取一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4)教育部为了调查中小学乱收费情况,调查了某市所有中小学生.解析:本题应看样本是否为简单随机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解:(1)合适,这是一种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为简单随机样本.(2)不合适,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多数农民是不上网的,所以调查的对象在总体中不具有代表性.(3)不合适,选取的样本中个体太少.(4)不合适,样本虽然足够大,但遗漏了其他城市里的这些群体,应在全国范围内分层选取样本,除了上述原因外,每班的学生全部作为样本是没有必要的.方法总结:判断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2)选取的样本各层都要有,各层是否有遗漏;(3)用整体随机抽样的,要看所选群体能否代表总体.三、板书设计普查与抽样调查⎩⎪⎨⎪⎧普查⎩⎪⎨⎪⎧普查的概念总体的概念个体的概念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概念样本的概念样本应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经历收集、加工、整理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6.2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课题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单元第六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七学习目标1. 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2. 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3.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4.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进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难点明确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会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教师以“生活中数学”为情境引入: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妈妈:“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好几个是坏的.”过了一会儿,孩子高兴地跑回来.孩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因为我每个都打开看过了.”思考:儿子买鸡蛋的方法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通过思考引入本课:普查和抽样调查。
学生生活中数学,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儿子的做法对不对”。
从而引入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师以“生活中数学”为载体,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一个样本。
上页的三个问题也都适合抽样调查。
做一做:例1 就以下统计目标,你认为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较合适?(1)了解中秋节期间市场上出售的月饼的质量情况;(2)了解一个电脑培训班学员的学习成绩是否都达到了预定培训目标;(3)研究全省初中毕业生解答中考数学试卷的情况;(4)了解图书市场上数学教辅用书的销售情况.解:(1)抽样调查;(2)全面调查;(3)抽样调查;(4)抽样调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比较3、出示课件做一做:下列调查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并说出理由.1、调查一篇文章中的错别字. ( )2、调查你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视力.( )3、一批彩电的质量情况.( )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件部件采用何种方式检查。
6.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4.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5.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理解概念(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妈妈:“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好几个是坏的.”妈妈:………孩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我每个都打开看过了”,妈妈:“啊!”在这个故事中,体现了数据收集调查的两种方式:普查与抽样调查.定义: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1.结合你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认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这项调查的被考察对象、调查的目的、以及所采用的调查方式分别是什么?同学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2)我们通常把被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你能说出这项普查的总体和个体吗?试一试!如:调查目的: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注意:这里所说的“考察对象”是指表示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调查方式:采用普查.(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活动目的:通过对比,让学生自己体会普查中的总体与个体的含义,当考查目的有所改变时,总体与个体也会发生改变.2.某灯泡厂要了解生产的1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你认为该如何进行调查?(1)在这个问题中,被考察的对象是什么?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适合采用怎样的调查方式?尝试说出它的总体和个体.(2)交流总结:什么是抽样调查?什么是总体的一个样本?说出这个问题中的样本.例:第一节中小明随机调查了40人的节水意识情况,就属于抽样调查;我国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的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活动目的:让学生初步体会普查的应用与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第三环节:调查方式的选择(个人独立完成后,4人小组汇总,讨论,最后派代表进行总结回答.)1.下列调查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并说出自己选择这一观点的理由.(1)了解你们班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普查)(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 (抽样调查)(3)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抽样调查)(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采用何种方式检查. (普查)(5)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 (抽样调查)(6)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 (抽样调查)2.结合以上实例,尝试写出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3.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1)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等,此时用普查方式获得数据较好.(2)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活动目的: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第四环节:合作学习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先进行小组交流后再给出下列问题.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 普查 抽样调查 优点 通过调查总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 通过调查样本来收集数据,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缺点 工作量大,难度大,而且有些调查不宜使用普查. 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8315201020304050607080901001至2次3至6次7次及以上生病次数人数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3至6次24%1至2次7%7次及以上69%问题:比较一下小明与小颖所得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 生病的次数人数 1至2次4 3至6次5 7次及以上 1(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分析后回答)小明调查的对象选自公园里的老年人.常去公园里活动的老年人,平时一定注意身体的保健,一定注意修身、养性、加强体育锻炼,所以身体较健康.另一方面,公园建在城市里,相对于农村中的老年人去公园的较少.这100人中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城市和乡村等等不同层次的老人是否都有所选取.选取人数的比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都是我们在收集数据中应该考虑的.所以,我认为小明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小颖收集的数据来自医院看病的100名老年人.这部分人相对体质较弱.我认为用这些数据得到的调查结果不准确.因为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小华仅仅调查了10位老年人.因为样本太小了,所以不能据此推断某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 (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4)代表性、广泛性分别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所要考察的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很多,有时总体中个数较多且总体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应注意抽出的样本就必须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个部分都应抽取到,而且应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广泛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5)大样本一定能保证调查结论准确吗?4人小组交流.《文学文摘》的事例表明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大小,又要关注样本的代表性.那是不是在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样本越大越好呢?一般来说,在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样本增大,所得结果误差会减小.但是当样本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增加样本,精确度的增加却是微小的,同时巨大的样本不仅耗资太大,也不便于管理. 因此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关键在于精心设计抽样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这样,只用较少的经费,就可能作出接近真实情况的预测.活动目的: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明确在收集数据过程中要注意代表性、广泛性.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1.基本概念:(1)调查、普查、抽样调查.(2)总体、个体、样本.2.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3.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及课前的社会调查,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知识技能。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二节普查和抽样调查精选练习一、单选题1.(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下列调查中,需要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乘坐的飞机旅客的检查B.为了解合肥市的空气质量C.调查某一批次盒装牛奶的合格情况D.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2.(2021·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视力情况,在全校的1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80名学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次调查属于全面调查B.1000名学生是总体C.样本容量是80 D.被抽取的每一名学生称为个体3.(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在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的是()A.了解我校八(1)班学生校服的尺码情况B.检测一批电灯泡的使用寿命C.了解全国中学生的视力情况D.调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栏目的收视率4.(2020·广西·中考真题)下列调查中,最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的是()A.调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B.调查漓江流域水质情况C.调查桂林电视台某栏目的收视率D.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5.(2020·江苏·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500名学生对“世界读书日”的知晓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个体是()A.500名学生B.所抽取的50名学生对“世界读书日”的知晓情况C.50名学生D.每一名学生对“世界读书日”的知晓情况6.(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最合理的是()A.为了解广西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选择全面调查B.调查七年级某班学生打网络游戏的情况,选择抽样调查C.为确保第55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应对零部件进行全面调查D.为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选择全面调查7.(2020·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下列采用的调查方式中,不合适的是()A.了解澧水河的水质,采用抽样调查.B.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全面调查.C.了解张家界市中学生睡眠时间,采用抽样调查.D.了解某班同学的数学成绩,采用全面调查.8.(2020·重庆八中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对重庆七年级学生视力情况人数的调查B.对初三年级某班第一志愿填报重庆八中的调查C.对我市市民实施低碳生活情况的调查D.对市场上的冰淇淋质量的调查二、填空题9.(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在调查中,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________,________是指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________,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________,被抽取的那些考察对象组成一个________,其数目称为________.10.(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去年某市有9万名初中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为了了解这9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取2000名考生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抽样中,总体是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11.(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为了解学生为地震灾区捐款的情况,王老师随机调查了本校10名学生,它们的捐款数为(单位:元)19,20,25,30,100,27,50,21,50,60.在这个问题中,王老师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12.(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四项调查:①本市居民对“垃圾分类”有关内容的了解程度;②本市初中生对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2019年主题“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了解情况;③选出本校跳高成绩最好的学生参加全区比赛;④本市初中生每周课外阅读时间情况.其中最适合采用全面测查方式开展调查的是___________.三、解答题13.(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要调查下列问题,你觉得应采用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说说理由.(1)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2)了解全国中学生的视力和用眼卫生情况;(3)企业招聘,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4)调查某池塘中现有鱼的数量.14.(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为了解全校同学的平均身高,小明调查了座位在自己旁边的3名同学,把他们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同学平均身高的估计.(1)小明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2)这个调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15.(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某校组织学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为了解全校学生的植树情况,学校随机抽查了100名学生的植树情况,将调查数据整理如下表:(1)这100名学生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2)若该校共有1000名学生,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估计该校学生植树的总棵数.。
学案★七年级数学上★总第51 期§6.2 普查与抽样调查主备:审核:审批:班级:学习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意义;能区分普查与抽样调查,能指出调查对象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经历样本的抽取过程,体会样本的选取必须具有代表性;3、激情参与,全力以赴,体验合作学得快乐。
【学习重点】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了解总体、个体和样本的概念。
【学习难点】能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
【自主预习】一、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本160页至162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1、普查定义: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进行的调查叫做普查。
被考查对象的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被考查对象叫做个体。
2、抽样调查定义:从总体中抽取个体,根据对这一部分个体的调查,被考察对象的情况,这种调查叫做抽样调查。
从总体中抽取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叫做样本容量。
二、你学会了吗?1、下列调查应该采取哪种调查方式?(1)了解班内学生所穿鞋子的尺码;(2)要了解一箱葡萄的味道如何;(3)了解青少年对全运会110米栏的收视率;(4)审查自己某篇作文的错别字;2、下列调查适合普查的是().A、了解超级市场中牛奶的质量状况B、了解李红同学60道英语选择题的正确率C、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力D、了解全世界网瘾少年的性格情况§6.2 普查与抽样调查第 1 页共 4 页3、为了作三项调查:(1)了解全班同学喜欢吃的水果(2)了解灯泡的使用寿命(3)审查书稿中有哪些科学性错误(4)考察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其中适合作抽样调查的个数是()个A、0B、1C、2D、3总结:1、普查与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2、什么情况下采用普查?什么情况下适合抽样调查?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普查、抽样调查的例子吗?家长签字:【目标导学】1.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2.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合作探究】探究一、重点突破:在抽样调查中,为了便于描述,我们引入了以下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