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374.00 KB
- 文档页数:1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是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重要内容.通过这节的学习可以发现: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及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证明体系,而且可以实现利用低维位置关系推导高维位置关系,利用高维位置关系也能推导低维位置关系,充分体现了转化思想在立体几何111的重要地位。
这节课的重点是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难点是定理的发现及证明。
二、教学目标1.掌握两平面垂直的有关概念,以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能运用概念和定理进行有关计算与证明。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观察、研究现实现象的能力,整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任务分析判定定理证明的难点是画辅助线.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引导学生这样分析: 在没有得到判定定理时,只有根据两平面互相垂直的定义來证明,那么,哪个平而与这两个平而都垂直呢?对性质定理的引入,不是采取平铺直叙,血是根据数学定理的教学是由发现与论证这两个过程组成的,所以应把“引出命题”和“猜想”作为本部分的重要活动内容。
教学设计(一)问题情境1、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用一根铅垂的线吊在墙角上,这是为什么?(为了使墙面与地面垂直)2、什么叫两个平面垂直?怎样判定两平面垂直,两平面垂直有哪些性质?(二)建立模型如图19-1,两个平面a , p相交,交线为CD,在CD上任取一点B,过点B 分别在a , P内作直线BA和BE,使BA丄CD, BE±CD.于是,直线CD丄平面ABE.图19・】容易看到,ZABE为直角时,给我们两平面垂直的印象,于是有定义:BACaa 丄P ’ 如果两个相交平而的交线与第三个平而垂直,并且这两个平而与第三个平面 和交所得的两条交线互相垂直,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a, P 互相垂直,记作a 丄0 •[问题]1. 建筑工人在砌墙时,铅垂线在墙面内,墙面与地面就垂直吗?如图19-1,只要a 经过P 的垂线BA,则BA 丄B,.・.BA 丄BE, ZABE = Rt Z ・依定义,矢l 【a 丄0・于是,有判定定理: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 如果交换判定定理屮的条件“BA 丄B ”和结论“ Q 丄B ” •即,也就是从平而与平而垂直出发,能否推出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a 内满足什么条件的直线才能垂直于平面0呢?让学生用教科书、桌 面、笔摆模型.通过模型发现:当a 丄B 吋,只有在一个平面(如a )内,垂 直于两平面交线的直线(如BA )才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如0)。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3.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2. 难点:如何运用性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物模型或多媒体演示,直观地理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概念。
2. 运用归纳法,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中总结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墙角、桌面等,引导学生思考平面与平面垂直的现象。
2. 新课讲解:讲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并通过实物模型或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
接着,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中总结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性质定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工业制造等。
5. 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对平面与平面垂直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能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正确运用性质定理,以及他们的解题思路是否清晰。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是否能独立完成作业,作业中的解答是否准确,以及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感受,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说明;1.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为:2.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关键在于找到平面的垂线。
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090,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2.定理:一个平面经过了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符号表示:三.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垂直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表示:2.两个平面垂直,则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四.求二面角的平面角例.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为62,求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
练习:1.二面角βα--l ,且α∈A ,A 到平面β的距离为32,A 到l 的距离为4,则二面角βα--l 的平面角为2.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求二面角D BC D --1的平面角大小。
3.已知点F E ,分别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棱11,CC BB 上,且EB E B 21=,12FC CF =,求面AEF 与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
五.证明面面垂直例 1.过S 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C SB SA ,,,且0090,60=∠=∠=∠BSC ASC ASB ,求证:平面⊥ABC 平面BSC 。
例2.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BC AB =,DA CD =,G F E ,,分别为DA CD ,和AC 的中点。
求证:平面BEF ⊥平面BGD 。
练习1.在三棱锥BCD A -中,a BD 2=,a AC CD CB AD AB =====求证:平面ABD ⊥平面BCD 。
2.如图,AOB Rt ∆的斜边4=AB ,AOC Rt ∆可以通过AOB Rt ∆以直线AO 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C AO B --是直二面角,D 是AB 的中点。
求证:平面⊥COD 平面AOB 。
六.综合题例.三棱锥平行于底面ABC 的平面所截得的几何体,截面为111C B A ,090=∠BAC ,⊥1AA 平面ABC ,2=AB ,2=AC ,BC AD ⊥于D ,,0160=∠ACC(1)证明:平面⊥AD A 1平面11B BCC(2)求二面角B CC A --1的正切值。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相互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如果两个平面相互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作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等。
一、面面垂直
(一)定义
若两个平面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二)性质定理
1.如果两个平面相互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2.如果两个平面相互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作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
3.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4.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一个平面的垂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判定定理推论1的逆定理)
二、线面垂直
(一)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这条直线与此平面互相垂直。
是将“三维”问题转化为“二
维”解决是一种重要的立体几何数学思想方法。
在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可以先从题设条件入手,分析已有的垂直关系,再从结论入手分析所要证明的重要垂直关系,从而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
(二)判定定理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推论1∶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推论2∶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