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视力残疾运动员的知识与技能(为师资)
- 格式:ppt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40
定向行走训练之带领盲人走路(1)引路的基本动作当引导者要带视力残疾者行走时,要先征得他的同意。
然后,引导者与视力残疾者并排而立,引导者用靠近视力残疾者的手背,轻触其手背,视力残疾者被触及的手沿引导者的手臂上移至引导者的肘关节处,视力残疾者四指在引导者手臂的内侧,拇指在外侧,轻轻抓握引导者的肘关节。
视力残疾者后退半步,站在引导者的后侧方,抓握的手臂的上臂与身体靠拢,与前臂成直角。
当引导者迈步时,视力残疾者可根据抓握手的感觉跟随行进。
建议引导者站在左边,视力残疾者站在右边。
因为我国的交通规则是右行原则,视力残疾者应走在安全的一边。
当视力残疾者需要从引导者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时,有两种方法。
以视力残疾者要从引导者的左侧移动到右侧为例。
逐步换握法:视力残疾者用左手替换下握住引导者左臂的右手,右手用手背沿引导者的背部向右移动,摸到引导者的右臂,同时身体向右移动,左手与右手交换,视力残疾者的左手握住引导者的右肘部,站于引导者的右后方。
直接换握法:视力残疾者直接将左手从自己的手臂上方、引导者的背部向右移动,握住引导者的右肘关节,放开右手,同时身体向右移动到引导者的右后方。
引导者告诉视力残疾者要向后转了,并抬起被抓握的手臂示意,两人同时转90°成为面对面站立,视力残疾运动员用另一侧手抓握引导者的另一侧手臂肘关节,同时松开最初的抓握手,两人同时再转90°成为同向,视力残疾者后退半步,站在引导者的后侧方。
(4)引导过狭窄通道当要通过狭窄通道时,为了安全,引导者把视力残疾者引导到自己的身后行走。
方法是:引导者将被抓握的手臂向身后弯曲贴于腰部,视力残疾者根据引导者手臂的变化,将抓握手移到引导者的前臂,在引导者的身后行进。
当道路宽敞后,引导者放下弯曲的手臂以示意,视力残疾者恢复原来的行走姿势。
(5)引导入座引导者把视力残疾者带到椅子的后边,把视力残疾者的一只手放在椅背上,另一只手放在桌边;视力残疾运动员自己调整桌椅间距离,并确定椅面上没有杂物,自行坐下。
视觉残疾送教上门教案(好邻居)介绍本教案旨在为视觉残疾人士提供定制化的上门教育服务。
我们的服务名为"好邻居",旨在为视觉残疾人士提供便利的研究环境,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潜力。
目标1. 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教育服务,满足视觉残疾人士多样化的研究需求。
2. 培养视觉残疾人士的研究独立性和自信心,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和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
3. 建立稳定可靠的教育机构和师资团队,确保服务的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内容1. 语言和沟通技巧:帮助视觉残疾人士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提高他们与他人的交流能力。
2. 生活技能培训:教授日常生活中的技能,如自理能力、独立出行、购物等,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 学术知识和技能培养:针对不同年龄和研究能力的视觉残疾人士,开设学科课程,如数学、科学、艺术等,培养他们的学术能力和创造力。
4. 职业技能培训:为适龄视觉残疾人士提供职业培训课程,帮助他们获得就业机会和实现自我价值。
教学方法1. 个性化教学:根据视觉残疾人士的研究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2. 利用辅助设备:使用盲文、放大器、语音识别等辅助设备,帮助视觉残疾人士接受教育和实现研究目标。
3. 多媒体教学:结合视听教材和多媒体技术,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互动研究方式。
4. 实践教学:组织实践研究活动,帮助视觉残疾人士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研究效果和社会适应能力。
实施步骤1. 建立合作关系:与社区、学校、康复中心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获取资源支持和合作伙伴关系。
2. 宣传推广:通过媒体、宣传册、社交媒体等渠道宣传服务内容和优势,吸引视觉残疾人士及其家庭的关注和参与。
3. 招募师资:筛选具备特殊教育背景和经验的教师,为服务提供专业的教学支持。
4.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视觉残疾人士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协调。
5. 实施教学:根据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针对视觉残疾人士的教学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帮助盲人的知识点总结一、日常生活技能:1. 如何定位和走路:盲人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定位和行走,包括使用导航工具、扶手和行李牵引等。
2. 如何独立生活:盲人需要学习独立生活技能,比如如何煮饭、洗衣服、打扫卫生、购物等。
3. 如何使用技术:盲人可以通过声音、触摸和语音来使用技术设备,比如智能手机、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
4. 如何进行娱乐和运动:盲人可以通过听力、触觉和其他感官来进行娱乐和运动活动,比如音乐、瑜伽、太极拳等。
5. 如何社交和沟通:盲人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社交和沟通,包括使用手语、盲文、声音和触摸来进行交流。
二、辅助工具和资源:1. 盲文和盲文设备:盲文是盲人阅读和写作的主要工具,盲文设备包括盲文书籍、盲文打印机、盲文屏幕阅读器等。
2. 语音识别和语音导航:盲人可以使用语音识别和语音导航来进行语言交流和定位导航。
3. 触觉和听觉工具:盲人可以使用触觉和听觉工具来感知周围环境,比如盲杖、盲犬、响尾蛇拐杖、感知器等。
4. 无障碍设施和服务:社会需要提供无障碍设施和服务,比如盲道、盲文标识、盲人导览等。
5. 视障人士社区和组织:盲人可以加入视障人士社区和组织,获得社会支持和资源帮助。
三、社会支持和意识:1. 社会支持和倡导:社会需要提供支持和倡导,包括教育培训、就业机会、医疗保障等。
2. 意识和理解:社会需要增强对盲人的意识和理解,包括尊重、包容、关爱和关怀等。
3. 沟通和合作:社会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包括与盲人共同努力,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帮助盲人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提供支持和资源,增强意识和理解,并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辅助工具和资源以及社会支持和意识等方面来帮助盲人更好地适应生活并提升生活质量。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盲人群体,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视力残疾注意事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视力残疾是指眼睛的结构或功能出现问题,导致无法正常看清周围环境的一种眼睛问题。
视力残疾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视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视力残疾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视力残疾患者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保护视力至关重要。
视力残疾患者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熬夜或过度疲劳,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或书籍,做到适度休息和眼保健操。
视力残疾患者要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
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会对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远离烟尘、灰尘等有害物质,保持空气清新,避免暴晒和长时间的强光照射,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避免长时间揉眼或眨眼不停,保持眼睛卫生,避免眼睛受伤等。
视力残疾患者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视力残疾患者要定期到正规的眼科医院做视力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保护眼睛和提升视力。
定期复查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避免病情恶化,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视力残疾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对于康复和治疗至关重要。
患者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强面对困难和挑战,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不要自暴自弃,勇敢面对病魔,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重拾健康。
视力残疾患者要注重饮食保健。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保护眼睛健康至关重要。
患者要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锌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番茄、核桃等,避免食用过咸、过油、过辣等对眼睛有害的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注重营养搭配,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对于视力残疾患者来说,保护眼睛健康只有一个,那就是注意事项。
遵循以上几点建议,视力残疾患者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视力,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希望以上内容对视力残疾患者有所帮助,让他们拥有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视力残疾康复指导内容
视力残疾康复指导是一个帮助视力残疾患者恢复或提高他们的视觉能力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视力残疾康复指导内容:
1. 眼球运动控制训练
这项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改善眼睛的协调能力和准确性。
通过一系列的眼球运动练习,患者可以增强眼部肌肉的弹性和力量,从而提高他们的眼球运动控制能力。
2. 视觉定向和感知训练
这项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提高他们的视觉定向、空间感知和位置感知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定向和感知练习,患者可以逐渐恢复他们的视觉能力,并加强他们的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能力。
3. 视觉注意力和集中力训练
这项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提高他们的视觉注意力和集中力。
通过一系列的视觉练习和注意力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他们的视觉注意力和集中力,并提高他们的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能力。
4. 视觉感知和认知训练
这项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提高他们的视觉感知和认知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视觉练习和认知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他们的视觉感知和认知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能力。
5. 视觉助具和辅助器具使用指导
这项指导旨在帮助患者了解和使用各种视觉助具和辅助器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常见的视觉助具和辅助器具包括放大镜、放大灯、点字器等。
总之,视力残疾康复指导是一个帮助患者提高他们的视觉能力的综合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训练和辅助器具,以逐渐恢复他们的视觉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残疾人运动训练内容
1. 体能训练:无论残疾类型如何,适当的体能训练对于残疾人参与运动非常重要。
这可能包括有氧运动(如轮椅有氧运动、步行或游泳)、力量训练(使用器械或自身体重进行)以及柔韧性训练。
2. 技能和技术训练: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残疾人需要进行特定的技能和技术训练。
例如,轮椅篮球运动员需要学习轮椅操控技巧、传球、投篮和防守策略;截肢者跑步运动员需要练习使用假肢的技巧以及高效的跑步姿势。
3. 康复训练:对于一些残疾人来说,运动训练也可以作为康复的一部分。
通过特定的运动和训练,他们可以改善身体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4. 心理训练:参与残疾人运动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
心理训练可以包括集中注意力、应对压力、设定目标、提高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训练。
5. 战术和策略训练:在团队运动中,残疾人运动员需要学习比赛的战术和策略。
这包括了解对手、制定比赛计划、团队协作和角色分配等方面的训练。
6. 适应性训练: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残疾情况,可能需要进行适应性训练。
这可能涉及到使用辅助设备(如假肢、轮椅、拐杖等)的训练,以及针对身体限制的特定训练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残疾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运动训练计划应该根据个体的需求和能力进行定制。
在进行任何运动训练之前,建议咨询专业的运动教练或康复专家,以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 8主要助残服务知识与技能汉语手指字母图手语中的阿拉伯数字2 / 8作为一个志愿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
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应学会四种技巧:细心观察、耐心询问、认真聆听、热情扶助。
切忌“认为残疾人不行,我来施舍帮助”。
3 / 8第一节 帮助视障者的知识与技能根据视力情况的不同,视力残疾人分为低视力者和盲人,需要靠触觉和听觉来补偿获取信息。
而手、耳感觉的有限性与短暂性造成了视力残疾人对事物及周围环境的认识的不完整。
他们需要视力健全人帮助其认识事物、了解周围环境。
视力残疾者在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困难是定向与行走,在视力健全人的带领下行走是视力残疾者最安全的行走方法。
如何正确引导盲人行走?(一)助人要征得同意向视力障碍者提供帮助时,一定要主动与他打招呼以征得同意,不能把我们的意志强加给他。
不要在其无思想准备时碰他的身体,以免吓着他。
离开时要告诉他。
(二)带领视力残疾运动员行走1.引路的基本动作2.换边 当视力残疾者需要从引导者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时,有两种方法。
以视力残疾者要从引导者的左侧移动到右侧为例。
4 / 83.向后转4.引导过狭窄通道5.引导进出门5 / 86.引导上下楼梯7.引导上下电动扶梯来到电动扶梯口处时,志愿者要告诉视力残疾者是上还是下。
志愿者把视力残疾者的空闲手放在同侧扶手上,先一步上梯,视力残疾者握紧扶手跟随迈步上梯,并调整站立的阶梯位置。
当视力残疾者感到扶手变平缓时,略翘起一只脚尖,当这只脚的脚底达到接合处时,向前迈出,另一只脚跟随下梯。
注意:如果被引导的视力残疾运动员从未使用过电动扶梯,建议使用直升梯,以免发生危险。
8.帮助视力残疾运动员使用洗手间志愿者带视力残疾运动员走到坐便器正前方,让其摸到冲水把手的位置,若是自动冲水的,要告知。
之后离开。
三、应急及安全防护患青光眼的人,在眼压高的时候,要防止碰撞眼睛,否则有可能造成眼球的破裂。
患白化病的人要防止在烈日下暴晒,以免患日光性皮炎。
患视网膜脱落的人,要防止头部的震动,以免加剧视网膜脱落。
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
然而,残疾人由于身体上的限制,往往面临着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困难。
为了让残疾人也能享受到体育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课程变得尤为重要。
二、培训目标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员,他们能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为残疾人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通过培训,指导员将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残疾人体育的理论知识,了解残疾人的身体特点和运动能力;2. 熟悉各类残疾人体育项目,包括轮椅篮球、聋人足球、盲人田径等;3. 学习如何为残疾人设计合适的训练计划和活动方案;4. 掌握残疾人体育器材的使用和维护;5. 学会与残疾人及其家庭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状况;6. 具备组织能力,能够策划和组织残疾人体育活动;7. 学会对残疾人进行心理辅导和康复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三、课程设置1. 残疾人体育理论知识:介绍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历程、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以及残疾人体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残疾人身体素质训练:学习残疾人体育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耐力训练等。
3. 残疾人体育项目介绍:详细介绍各类残疾人体育项目的规则、技术要领和比赛注意事项,包括轮椅篮球、聋人足球、盲人田径等。
4. 残疾人心理辅导:学习如何与残疾人及其家庭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5. 残疾人体育器材使用和维护:学习各类残疾人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确保器材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6. 残疾人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培养学员的组织能力,学习如何策划和组织残疾人体育活动,包括比赛、训练营、展示等。
7. 残疾人康复指导:了解残疾人康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功能。
四、培训方式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案例研究等。
残疾人运动员培育培训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逐渐走出了家庭和社会的包围,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到社会中。
残疾人参与运动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他们通过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提高生活质量,追求自我完善,但是受限于残疾的影响,残疾人运动员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障碍和困难。
因此,针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培育培训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内容1. 目标:本培育培训计划旨在通过专业的培训,提升残疾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使他们在运动竞技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提高生活质量,并且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树立自信心。
2. 内容:(1)身体素质培训: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以提高残疾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2)技能培训:根据各类残疾运动员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养他们适应各种运动的能力。
(3)心理素质培训:包括自我调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以提高残疾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4)竞技训练:根据不同残疾类型和不同项目特点,进行实战训练,提高比赛水平。
(5)社会融入训练:通过社交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残疾人运动员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培育培训计划的具体步骤1. 前期准备:(1)制定培育培训计划: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设计针对性的培育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人员安排、培训内容等。
(2)招募培训师资:邀请医学、体育等专业人士作为培训师资,对残疾人运动员进行专业的指导。
(3)准备培训场地和器材:提前选定培训场地和购置所需器材,以保障培训的顺利展开。
2. 培训流程:(1)身体素质培训:根据不同残疾类型,制定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2)技能培训: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技能培训,培养残疾人运动员的运动技巧。
(3)心理素质培训: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帮助残疾人运动员树立正确的心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4)竞技训练:针对残疾人运动员参与的比赛项目,进行实战训练,提升他们的竞技水平。
盲人定向行走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盲人定向行走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能够帮助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独立自理。
因此,本培训计划的目标是帮助盲人掌握定向行走的基本技能,包括利用听觉、触觉和其他感官进行定向行走,识别路标、掌握方向感等。
二、适用对象本培训计划适用于失明人士,包括完全失明和部分失明者。
三、培训内容1.基本定向训练- 利用语音指导盲人认识周围环境,并掌握行走方向- 通过盲杖或导盲犬等辅助工具进行基本行走训练- 训练盲人通过听觉和触觉感知周围环境,辨认路口和路标2.环境识别- 带领盲人进行户外环境识别训练,学会识别不同地形和地貌特征- 介绍城市规划和建筑结构,帮助盲人辨认建筑群和地标- 掌握使用电子设备和手机APP进行定向行走的方法3.方向感训练- 制定方向感训练计划,逐步帮助盲人掌握方向感- 运用游戏和实际行走结合的方式,提高盲人的方向感和空间认知能力- 培养盲人判断自己位置和方向的能力,在迷失时也能快速找到正确路线4.安全意识培训- 教授盲人如何在路上保持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演练不同情境下的应急逃生方法,提高盲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培养盲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5.心理辅导- 培训过程中对盲人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改善情绪- 解决盲人在行走过程中的恐惧和焦虑,提高他们对定向行走的信心- 帮助盲人积极应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四、培训方法1. 个性化培训根据每位盲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包括盲人的视力残疾程度、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因素。
在培训过程中,根据盲人的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和教学手段。
2. 实地训练培训内容主要以户外实地训练为主,通过实际行走和定向导航来帮助盲人掌握定向行走的技能。
在城市环境、郊外景区、公园等地方进行实地训练,让盲人在实际环境中学习定向行走技能。
3. 多感官刺激利用盲人的触觉、听觉等感官进行训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辨认环境,并掌握方向感。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策划方案一、活动目的:在刚过去的第___届国际盲人节,世界各地均以不同的形式来___活动,借此来庆祝盲人___节日快日,并鼓励盲人___要学会独立,学会坚强,以身残志坚的顽强品质快乐地生活下去。
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来___盲人、关爱盲人和关心盲人。
为了积极响应社会的号召,我们___大学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将在本校大学生中开展盲人定向行走的培训:1、青年志愿者者通过学习助盲的理论知识以及实用的技巧,并能熟练的应用,使通过考核过的学员能指导盲人学习定向行走,帮助他们走出家门,走出内心的阴影。
2、通过教盲人___定向行走训练,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公民平等权利,达到自强和自主的境界,丰富自己的视野,更好的融入社会。
3、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来___和关爱他们,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活动主题:关爱盲人弱势群体,共同促进社会和谐三、举办单位:___大学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四:活动对象:___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___大学爱心协会会员、___大学行建文理学院爱心协会会员五:活动时间:___年___月___日下午3:00六、活动地点:晴天:___大学校医院正大门前空地雨天:六教某个教室七、活动流程:1、让组员们先自我介绍,谈谈对盲人生活的认识,以及对定向、行走的理解。
2.进行游戏“大树与松鼠”,从中让大家对盲人定向行走有初步的概念,为接下来的技能培训埋下伏笔,也可以活跃现场的气氛,让大家融入到一个整体来。
3、谈谈我对盲人定向行走的认识,以及向大家告知我们在志愿者之间开展此次培训的目的--让更多的人___盲人,向他们传递此项技能,使他们掌握出行技巧,更好的融入社会。
4、先在一起进行学习助盲的基本知识,然后所有的人分成两到三组,再分配一个专门的负责人,小组成员两两搭配,分别进行以下定向行走训练:A、讲解基本知识:什么叫盲人定向行走,定向与行走的关系,学习定向行走的目的,及它的实用价值,定向行走的准备,并分发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培训基本资料B、正式进行盲人定向行走的训练:.随行技巧:接触、抓握、站位与随行、一人导多盲、换边、向后转、过狭窄通道、进出门、上下楼梯、落座、接受和拒绝帮助.独行技巧:上部保护、下部保护、顺墙行走、沿物慢行、垂直定位、穿越空间、寻找失落物体、请求帮助、上下楼梯C、了解与使用盲杖了解盲杖知识:盲杖的历史、盲杖的种类、盲杖的构成、颜色、盲杖的长度、盲杖的重量、强度、传震性、视残学生对盲杖的选择、简易盲杖的制作使用盲杖技巧:斜握法、直握法、斜杖而行、持杖沿边缘线行走、盲杖触地辨别、盲杖探索障碍物、进出门、左右点地式行走(两点式触地行走)、三点式触地行走、持杖上下楼梯、携杖上下滚梯、校内持杖行走、携杖置杖、短杖技术5、为了巩固志愿者们学到的技能,可以在各个小组之间开展技能比赛,比如如何正确的接触盲人,帮助盲人过马路,通过障碍物,寻找座位或者其他东西,盲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正确使用盲杖等基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