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786.39 KB
- 文档页数:3
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应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临床观察
郭献春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4(000)015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
者129例,分为康复组43例,综合组43例,常规治疗组43例,观察3组疗效。
结果:所有病例均经过连续3个疗程治疗,综合治疗组治疗后观察内容显著优于
康复组、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 P<0.01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应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卒中后肺炎发生率,早期促进饮食恢复,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值得临床重视。
【总页数】2页(P2006-2007)
【作者】郭献春
【作者单位】河南省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 456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J], 李艳
2.使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J], 李泓;张昭;王思明
3.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J], 朱金妹;何俊;焦素芹;韩乐园
4.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J], 郑金利;翁萍璇
5.针刺二腹肌联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J], 高诚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莫天才;孙瑜;杨一帆【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11)14【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脑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吞咽障碍得到了显著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总页数】2页(P668-668,669)【作者】莫天才;孙瑜;杨一帆【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云南昆明 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云南昆明 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云南昆明 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2【相关文献】1.通关利咽汤联合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56例 [J], 阮娟娟2.基于视频透视吞咽功能研究评价针刺阿呛组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 [J], 温泽迎;张海宇;冯博;孟轲;王道清3.荧光吞咽造影定量分析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r吞咽障碍疗效观察中的应用研究 [J], 温泽迎;张海宇4.基于视频透视吞咽功能研究评价针刺阿呛组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 [J], 温泽迎;张海宇;冯博;孟轲;王道清;5.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40例 [J], 何玲燕;冯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1-04-02T07:23:08.221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4期作者:苏思邈[导读] 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
(昆明圣约翰康源康复医院传统治疗部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20年6月60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分别实施康复训练、针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藤岛摄食-吞咽功能等级评分、疗效、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
结果:观察组治疗15d、治疗30d的吞咽功能评分为(6.65±1.33)分、(8.10±1.59)分,均高于对照组(5.08±1.27)分、(6.37±1.32)分(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30d观察组ALB为(36.92±5.50)g/L,Hb为(143.71±15.39)g/L,高于对照组的(31.05±4.73)g/L、(130.76±16.21)g/L(P<0.05)。
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减轻卒中后吞咽困难症状,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卒中后吞咽困难;针刺;康复训练;吞咽功能【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4-0218-02脑卒中发生后可引起吞咽运动中枢及相关神经损伤,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在脑卒中急性期发生率约37%~78%,慢性期发生率约为16%[1]。
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表现吞咽功能呈不同程度丧失,食物经口进入胃内过程异常,容易导致呛咳、误吸、窒息,引起继发性肺炎、脱水等并发症,并影响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增加患者死亡风险,需及时干预[2]。
2017年第20卷第3期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王明明1,黄雪珍2,蔡圣朝2,费爱华2,杨坤2,贺成功2,代飞2(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市230038;2.安徽省针灸医院,安徽合肥市230061)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
[方法]将10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4d 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3%,较对照组(80.7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治疗治疗第1、2两个疗程后评分降低均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
[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关键词:卒中;吞咽障碍;针刺疗法;康复训练;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441(2017)03-0009-03收稿日期:2017-05-09基金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蔡圣朝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作者简介:王明明(1989-),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临床及作用机理的研究通信作者:蔡圣朝(1957-),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流派及老年病的研究;E-mail :252305353@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高达22%~65%[1],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增高病死率[2],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且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严重创伤。
吞咽障碍(deglutition disorders or swallowing disorder ,DD or SD )是脑卒中并发症治疗的棘手难题。
针刺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行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于改善吞咽障碍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来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80例进行入组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康复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层面行针刺治疗,对比分析吞咽功能分级、语言功能评分及治疗效果的组间差异性。
结果:在吞咽功能分级、语言功能得分及治疗效果3项观察指标方面,组间差异均显著,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了患者的病情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针刺;康复锻炼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swallowin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stroke patients for improving dysphagia.Methods: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between to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asthe research object,combing case analysis data,80 patients with selecte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est into the group test,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40 cases)and observation group(40 cases)and control group rehabilitation of swallowing training,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level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analysis of swallowing function classification,language function score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differences betweengroups.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observation indexes of swallowing function classification,language function score and treatment effec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degluti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deglutition dys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glutition functionof patients,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condition,and has a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Keywords:cerebral apoplexy;Dysphagia;Acupuncture;Rehabilitation exercise脑卒中病症多发生于老年群体,该病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未形成统一高效的治疗方案,患者通常因脑部供血障碍而出现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1]。
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摘要】目的讨论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2019年9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组采用常规护理+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可以降低合并症状发生的几率,对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脑卒中是指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持续1d以上[1]。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颗、唇、舌、软腭、食管或食管括约肌功能受损所导致的进食困难,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会影响患者正常的营养摄入,从而导致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
吞咽障碍在脑卒中的并发症中较为多见。
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采用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已取得明显成效,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在此,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9-2019年9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共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4~78岁,平均年龄(67.7±3.4)岁,吞咽功能障碍程度:轻度6例,中度13例,重度11例;观察组共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66.1±4.2)岁,吞咽功能障碍程度:轻度4例,中度14例,重度12例。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第1死亡原因,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具有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1]。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吞咽困难易引起吸入性肺炎,机体摄入量不足,从而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发生,不利于康复。
本研究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150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
观察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54~80岁,平均(70.05±5.63)岁;脑出血30例、脑梗死45例。
对照组男43例,女32例;年龄53~82岁,平均(70.45±5.68)岁;脑出血29例、脑梗死46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CT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②生命体征平稳处于康复期;③无精神疾病、意识障碍及认知障碍。
排除标准:①近期服用镇静剂、肌肉松弛剂等影响吞咽功能药物;②并发心肌梗死或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肿瘤、严重感染疾病;③患者主动配合意识差;④咽喉局部病变。
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
①咽部刺激与空吞咽: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轻轻刺激软腭、舌根与咽后壁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及咳嗽动作,3~5次;②舌运动训练:嘱患者将舌头进行反复伸展,反复抵住口腔内各部位,伸舌不够充分时,康复师采用舌牵引器轻轻向外牵拉,然后嘱患者用力缩舌,促进舌的前后运动。
③发声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发声训练,每个音节持续3~5min,共持续6~8次,日2次。
④咀嚼肌训练:嘱患者做吮吸、微笑、张口、闭口、鼓腮及吐气等动作,以达到对颊部肌肉及口轮匝肌的锻炼目的。
日1次,每次20~30min,1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观察组加用针灸治疗。
进行针刺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取得患者积极配合,行吞咽造影检查确定吞咽困难属于咽喉期或口腔期。
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金海涛,王 非,张 雯(武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湖北 武汉 430014)[摘要]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
两组均接受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视频透视吞咽检查量表(VFSS )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以及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观察组不同时期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降低,VFSS 评分、FOIS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VFSS 、FOIS 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1)。
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1)。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7%,高于对照组的78.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口腔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口腔准备期、口腔期(P <0.05)。
结论: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吞咽能力,快速减轻症状,并促进血液循环,尤其是口腔前期患者的疗效更为理想。
[关键词] 吞咽障碍;针刺;脑卒中;吞咽康复训练;动脉血流速度;口腔前期;口腔准备期;口腔期[中图分类号] R246;R255.2;R27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7-358X (2024)03-0225-06DOI :10.16295/ki.0257-358x.2024.03.002Clinical Study 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Swallowin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reatment of Swallowing Disorder After Stroke JIN Haitao ,WANG Fei ,ZHANG Wen(Department of Encephalopathy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43001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swallowing rehabilitation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wallowing disorder after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isorder after stroke were selected and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7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swallowin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treatment[收稿日期] 2023-04-13[基金项目] 武汉市卫生计生委科研计划资助项目(编号:WZ20C36,WZ22C65)[作者简介] 金海涛(1981—),男,湖北武汉人,2020年级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中风康复。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障碍的临床观察王中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00 【摘要】 目的 通过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障碍患者,探究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机制,并检测观察血浆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本院诊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障碍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进行治疗。
康复训练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基础、摄食训练;针灸主要取穴:两侧风池穴、天突穴、两侧翳风穴,最后于咽喉壁部位点刺放血治疗。
每天治疗1次,1个疗程治疗10 d,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改善、中医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藤岛一郎摄食-吞咽障碍评分的改善情况,并检测患者外周血浆中NO、SOD的水平并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情况与病情及疗效的关系。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藤岛一郎摄食-吞咽障碍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NO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SOD的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
结论 运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障碍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促进中医症状改善及吞咽功能的恢复,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血浆中NO、SOD水平联合检测值的异常变化来预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障碍的病情严重程度与治疗效果。
【关键词】 针灸治疗;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9.09.003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t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dysphagia disorder after strokeWang ZhonglaiHospital Affiliated to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and to observechanges and significance of nitric oxide (NO)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levels in plasma. Methods A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treated at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7were enroll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method, 50 for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addi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The rehabilitation included basic training andfeeding training. The main poin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ere Fengchi, Tiantu, and bilateral Qifeng. Atthe same time, puncture and bloodletting treatment is performed on the patients’ throat wall. The treatment wastaken once a day.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10 days. One month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evaluated. And TCM symptom scores and Fujishima Ichiro feeding-swallowing disorder scores were observed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nitric oxide (NO)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in peripheralblood were measured.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icacy was higher and the TCM symptomscores were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TheFujishima Ichiro feeding-swallowing disorder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fter than before the treatment inboth groups, and were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 (P<0.01).The NO level was lower and the SOD level was higher after than before the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and were so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dysphagia after stroke can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TCM1353 脑卒中发病后常由于病理因素导致合并有吞咽障碍,主要包括与吞咽相关的舌体运动、经口咀嚼等方面。
针刺哑门穴为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071-01据资料显示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25%—51%[1]。
吞咽障碍容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还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重则可危及生命。
我们采用以针刺哑门穴为主配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6年—2008年康复科和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3.32±10.97岁;平均病程15.3天;脑出血7例,脑梗死23例,假性延髓麻痹27例,真性延髓麻痹3例。
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06±13.21岁;平均病程14.5天;脑出血8例,脑梗死22例,假性延髓麻痹29例,真性延髓麻痹1例。
两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1.2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并经ct或mri证实,具有饮水呛咳,构音障碍或软腭舌肌运动障碍或咽反射迟钝或消失等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②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能够积极配合的患者1.3 排除标准①有意识障碍,严重认识障碍的患者;②有急性感染和严重心、肝、肾脏等疾病的患者;③完全失语者;④无治疗动机或意愿的患者1.4 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按照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偏瘫肢体运动训练1.4.1 治疗组①针刺:采用以针刺哑门穴为主,辅以针刺廉泉穴、合谷穴、太冲穴的方法治疗。
操作:哑门穴,取俯伏坐位,针尖向鼻尖方向刺入1—1.5寸,使患者有震麻或电击感后出针;廉泉穴,针尖向舌根方向刺入1—1.5寸,致患者咽喉部有酸胀感,同时要求患者连作“啊”声配合后出针;合谷穴、太冲穴常规刺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3天;②中频电治疗:选用ba2008-v型电脑中频治疗仪,将电极板垫上湿纱布,t型直型放置在咽喉部和食道上端,采用正弦波、余弦波、三角波随机转换的形式,输出电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每周治疗6次。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常规康复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
【关键词】脑卒中针刺康复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性、高病死率、高残障性的特点,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为食物从口、咽、食管至胃的过程中出现异常,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摄取、疾病康复及生存质量。
患者常因误吸而致呼吸道阻塞、吸入性肺炎,或因进食不足出现营养不良、脱水等各种并发症,进而导致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和生活质量下降,直接影响患者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和脑卒中的康复。
笔者采取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
随机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6~72岁,平均61.5岁。
对照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0~75岁,平均63.8岁。
1.2 纳入标准:①脑卒中患者;②全部病例经头颅MRI/CT检查确诊;③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④全部病例诊断明确,意识清晰,生命体征平稳;⑤全部病例吞咽障碍诊断明确。
1.3 排除标准:①昏迷;②严重认知及视听功能障碍者; ③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者;④并发心肌梗塞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⑤对针刺有严重晕针者。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4-4616.2019.02.008∗重庆市万州区科技计划项目(N o .201403025)ә通信作者,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E -m a i l :965933902@q q.c o m 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向㊀连1㊀㊀向凤玲2ә1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康复科,重庆万州㊀4040002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护理部,重庆万州㊀404000㊀㊀吞咽障碍是指固体或液体从口腔至胃的运动障碍或传送延迟,本病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其导致的误吸性肺炎㊁营养不良及脱水等可显著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增加脑卒中死亡率㊁致残率,延长住院时间㊂如何有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进而降低脑卒中死亡率,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㊂传统的治疗方法为简单的吞咽功能训练㊁摄水训练等,其方法单一,对恢复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一般㊂本项研究应用早期针刺疗法结合规范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6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㊂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63.52ʃ8.17)岁,年龄范围为44~78岁;病程(8.52ʃ1.46)d ,病程范围为5~17d ;卒中类型,脑出血15例,脑梗死29例㊂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64.16ʃ7.96)岁,年龄范围为43~79岁;病程(8.87ʃ1.22)d ,病程范围为6~18d ;卒中类型,脑出血16例,脑梗死28例㊂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1.2㊀诊断标准①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1],经头颅C T ㊁M R 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吞咽障碍筛查标准参照 A n yT w o吞咽筛查方案[2],即在失音㊁构音障碍㊁咽反射异常㊁自主咳嗽异常㊁饮水后咳嗽㊁饮水后声音改变6个症状中存在至少2个症状㊂1.3㊀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脑卒中诊断标准及吞咽障碍筛查标准;②意识清醒,具备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无精神病史;③能基本保持坐位和头部平衡并配合检查及治疗;④洼田饮水试验2~5级,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4~9分;⑤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②伴有帕金森病㊁脑炎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③伴有急性心肌梗死㊁肿瘤或其他重要脏器疾病者;④严重晕针患者㊂1.4㊀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营养神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控制血压㊁血糖㊁血脂等基础内科治疗和心理支持治疗㊂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吞咽康复训练[3],包括直接训练和间接训练㊂直接吞咽训练方法主要为体位与进食训练;患者进食时,头部前屈,取其健侧在下,且抬高躯干约30ʎ的卧位状态;选择果泥㊁菜泥㊁米糊㊁蛋羹㊁粥等稍稠㊁黏性㊁容易吞咽的食物,并且食用的勺子应小且薄,待其食物完全咽下后再进食㊂可采用以下几种吞咽代偿方法进行:①侧方吞咽,分别左㊁右转其下颌,进行侧方吞咽;②空吞咽与交互吞咽,每次进食后,可进行空吞咽训练,待食物彻底咽下后再进食;③点头样吞咽,嘱患者颈部后仰,会厌谷缩小,从而挤出残留食块,接着颈部尽可能前屈,并且进行空吞咽训练㊂间接吞咽训练方法有:①门得尔松手法,针对喉部上抬无力的患者,对其颈部进行按摩,并使其喉部上抬以促进吞咽;②声门上吞咽法,嘱其吸气,并屏住呼吸约3s ,接着进行吞咽,吞咽完成后进行自主咳嗽;③屏气-发声训练法,使患者固定胸廓,紧闭声门后忽然大开声门,进行呼气发声;④声带闭合训练法,嘱患者进行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约3s,接着进行清嗓训练,譬如发长音 a ,进行多次发长音训练,嘱其重复紧闭声门后咳嗽的训练;⑤冷刺激法,通过冰冻的棉棒同少许清水以对其舌根㊁软腭及咽后壁进行刺激,接着告知患者进行空吞咽训练㊂根据患者情况,灵活选择以上方法进行训练,时间为30m i n/次,1次/ d,5次/周,共治疗4周㊂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取穴风府㊁风池㊁廉泉㊁金津㊁夹廉泉㊁颈百劳㊁合谷㊁玉液㊁通里㊁太冲;风府㊁风池㊁廉泉㊁夹廉泉㊁颈百劳㊁太冲及合谷等穴位均进行常规针刺,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 i n;金津㊁玉液等穴位采用点刺放血法,嘱患者将舌头伸出口外,对无法伸出舌头者,由医者垫纱布将患者舌头固定于口外,进行局部常规无菌操作,选择0.3m mˑ40.0m 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进行点刺放血,每穴点刺3~4次,少量出血,不留针㊂针刺治疗1次/d,5次/周,共治疗4周㊂1.5㊀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洼田饮水试验[4],检查方法为患者端坐位,将30 m L温开水尽量一次性咽下,观察全部饮完时有无呛咳㊁饮水次数和时间;结果分为5级,I级,可1次喝完,无呛咳,记1分;Ⅱ级,需要超过2次吞咽将水饮完,但不伴随声音嘶哑或呛咳,记2分;Ⅲ级,只需1次吞咽动作即可将水全部咽下,但伴有声音嘶哑或呛咳,记3分;Ⅳ级,需要超过2次吞咽将水饮完,同时伴有声音嘶哑或呛咳,记4分;Ⅴ级,吞咽过程中不断咳嗽,很难将30m L水完全饮完,记5分㊂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5],不适合任何吞咽训练,且不能经口进食为1分;仅能进行基础吞咽训练,但仍不能经口进食为2分;可有摄食动作,但仍不能经口进食为3分;在安慰中可少量进食,仍需静脉营养为4分;可经口进食1~2种食物,需部分静脉营养为5分;可经口进食3种食物,需部分静脉营养为6分;3种食物经口进食,不需要静脉营养为7分;除特别难吞咽的食物外,均可经口进食为8分;可经口进食,但需要临床观察指导为9分;正常摄食吞咽能力为10分㊂洼田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由经过培训的康复医师和言语治疗师同时评定,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情况㊂根据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制定疗效判定标准:显效㊀吞咽障碍消失,洼田饮水试验I级;有效㊀吞咽障碍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Ⅱ级;无效㊀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洼田饮水试验Ⅲ级以上㊂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ˑ100%㊂1.6㊀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ʏx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果2.1㊀洼田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下降,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㊂见表1㊂表1㊀2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比较(n=44,分,ʏxʃs)组别时间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对照组治疗前3.61ʃ0.636.42ʃ1.74治疗后1.83ʃ0.74∗8.96ʃ1.23∗观察组治疗前3.69ʃ0.666.37ʃ1.65治疗后1.41ʃ0.63∗ә9.86ʃ1.04∗ә㊀㊀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әP<0.052.2㊀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6%(P<0.05)㊂见表2㊂表2㊀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44,例,%)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21(47.73)17(38.64)6(13.64)38(86.36)观察组34(77.27)8(18.18)2(4.55)42(95.45)ә㊀㊀与对照组比较әP<0.053㊀讨论脑卒中是指各类原因所致脑部血管突然发生破裂或阻塞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并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类疾患㊂由于舌咽神经㊁舌下神经等与吞咽生理功能相关的神经受皮质脑干束支配,当某一侧运动神经元和(或)皮质延髓束受到损害时,患者可出现中枢性舌肌瘫痪,导致吞咽障碍㊂近年研究[6]表明,脑卒中后机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是在发病后3个月内,尤其在最初4周,早期康复训练可最大程度促进功能恢复㊂洼田饮水试验因具有简单㊁方便㊁可重复㊁易被医护人员掌握等优势,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早期误吸筛查和吞咽障碍诊断方法㊂从中医学角度上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属于 喑痱 中风 喉痹 等范畴㊂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是基于经络学说的理论基础㊂人体主要有手太阴肺经㊁足阳明胃经㊁足太阴脾经㊁手少阴心经㊁足少阴肾经㊁足厥阴肝经㊁任脉等经络的循行路线经过咽喉部㊂按照 经脉所过㊁主治所及 的腧穴主治原则,可选以上经脉的穴位进行治疗㊂还有部分腧穴位于或靠近咽喉部,按照腧穴的 近治作用 ,亦能在治疗咽喉部疾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㊂此外,经验效穴也可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起到良好效果㊂本研究针刺治疗选取风府㊁风池㊁廉泉㊁金津㊁夹廉泉㊁颈百劳㊁合谷㊁玉液㊁通里及太冲等穴位,其中风府㊁风池㊁廉泉㊁夹廉泉㊁颈百劳㊁太冲及合谷均进行常规针刺,得气后进行平补平泻,而金津㊁玉液则采用点刺放血法㊂根据循经远端取穴㊁局部取穴与经验取穴的原则,将常规针刺与点刺放血方法进行联合运用,从而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针刺治疗㊂风池是阳维脉和足少阳经的交会穴,熄风通络,清利头目;风府是督脉㊁足太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平肝熄风,主要用于治疗中风舌缓;颈百劳是经外奇穴之一,止咳平喘,化痰消肿;廉泉是阴维与任脉的交会穴,利喉活络,主要用于治疗舌根急缩;夹廉泉是经验效穴之一,与廉泉相配能够提高利喉舒舌之效;太冲是足厥阴经原穴之一,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通里为手少阴心经经穴,滑利舌窍,主要用于治疗舌强不语㊁暴喑;合谷是手阳明经原穴之一,与太冲均属于四关穴,联合使用可行气血㊁开关节,消除瘀滞,疏通经络;金津㊁玉液均是经外奇穴之一,处在舌下处,位于舌系带两旁静脉上,根据 左金津㊁右玉液 的原则,既是一种局部取穴方法,亦是经验取穴之一,能够在失语㊁舌强及舌肿等方面发挥重要治疗作用㊂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病机制是基于其经络瘀滞不通而引起,通常会合并舌体僵硬等不适感,同时伴有舌下脉络紫黯迂曲,因此,对金津㊁玉液进行点刺放血操作,能够有效疏通患者舌体脉络情况㊂本项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下降,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6%㊂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进而促进吞咽功能恢复㊂综上所述,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97. [2]㊀孙伟平,黄一宁,陈静,等. A n y T w o 试验在卒中后误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 23-25.[3]㊀张帅,张根明.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87例[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5):56-59.[4]㊀武文娟,毕霞,宋磊,等.洼田饮水试验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7):1049-1053.[5]㊀藤岛一郎.脑卒中的摄食咽下障碍[M].东京:医齿药出版株式会社,1999.[6]㊀程丽楠,吕会玲,崔文香,等.国内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的M e t 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30(15):36-40.(收稿日期:201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