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2
诗两首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句段点评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 漾。 点评:①这里写的是四五月间康河美丽的黄昏。夕阳的余晖把康 河岸边的垂柳镀上了一层金色,那婀娜多姿的柳条随风摇曳,她的 倩丽的影子倒映在潋滟的水波之中,宛若一位娇艳柔美的新娘。 ②诗人把柳树比喻为新娘,生动形象又极为贴切,婆娑的柳树犹 如新娘婀娜的身姿,柔美的柳条如同多情的玉手,夕阳下,柔波里,神 采飞扬,曼妙迷人。
2
诗两首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其前期的代表作。这首诗写于 1927年夏天。“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 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冰的深渊。戴望舒写这首诗时只有22岁,当 时他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 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 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心境的反映。《雨巷》中狭窄阴沉的 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 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 品。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归国途中。康桥,即英国著名的 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诗 人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 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5-
2
诗两首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句段点评
4.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 晚的康桥! 点评:①这几行诗是《再别康桥》一诗的高潮所在。承上一节 “寻梦”的奇想,诗人在此思路急转,由梦境回到现实。 ②“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现在只能悄悄地 离去。夏虫也为“我”的离别而沉默不语。离情别绪越来越浓。 ③“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匠心独运,将“悄悄”比作“别离的笙 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 艺术效果。
-9-
2
诗两首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2)沉淀 积淀 ①如今,越是有果粒沉淀的饮料,越受市民的欢迎。 ②烟台再一次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坚实的产 业基础,必将成为我们再创新辉煌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财富。 提示“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从溶液中析 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凝聚,积累。“积淀”,指积累沉淀;也可指所 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前者多用于实际物体的析出状态,也用来形 容情感;后者多表述一些非物质化的积累到提纯的过程,多用来形 容文化、知识、经验等。
-17-
2
诗两首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句段点评
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雨巷”“丁香”这两个主要意象?
提示: 意象 本义 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 雨巷 两边是寂寞的人家 象征义 迷惘的情绪、朦胧的希望,诗人的追 求之路 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 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 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 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 丁香 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 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 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 和忧愁 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2
诗两首
-1-
2
诗两首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理想,指引每个人前进的方向,失去理想,就像迷失在寂寥的雨巷;母 校,承载着我们的青春,见证着我们的成长,离别母校,就像依依惜别 眷恋的姑娘。在现代诗歌中,有两首著名的诗歌,分别对“理想”和 “母校”进行了讴歌,这就是《雨巷》和《再别康桥》。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2
诗两首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句段点评
3.叶圣陶先生称赞《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 元”,其理由是什么? 提示: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它既采用 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 全诗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 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除每节大体在第三、六行押韵外,每节的 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 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如第三节中的“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 彳亍着”,第四节中的“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等句式,形 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首尾两节,复沓句式的运用也使诗歌节 奏显得整齐和谐。另外,词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 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 的分开处,如第二节末的“彷徨”。词的重叠把间隔时间相同的停顿 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19-
金柳 夕阳
2
诗两首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句段点评
意象 水草 青荇 清潭 水波 柔波 青草 星辉
作用 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 意。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温柔多情,以至诗人产生自己甘做一条水草的想法, 表现出对康桥强烈的依恋与缠绵之情 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 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 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
新课助读
4.辨用法 (1)凄婉 凄凉 ①秦观的词在两宋时期是较有代表性的,其词风凄婉感伤,艺术 价值较高。 ②一场激战之后,这个村子只剩下残垣断壁,一片凄凉。 提示两者都含有“凄楚”的意思,但使用对象不同。“凄婉”,指哀 伤;(声音)悲哀而婉转。多用来形容心境或声音。“凄凉”,指寂寞冷 落;凄惨。多用来形容环境、气氛或境遇。
-10-
2
诗两首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3)五彩斑斓 五光十色 ①因气候原因,许多摄影人都反映今年的秋色没有往年好,可白 沙湖例外,它仍然和往年一样红叶如火、黄叶如金,呈现给人们的 依然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②进入夜晚,城市的街道更加漂亮,各种灯箱广告和霓虹灯 五光十色,变化多端。 提示两者都有“色彩繁多”的意思。“五彩斑斓”强调“灿烂多彩”, 而“五光十色”还指“式样繁多”。
-13-
2
诗两首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句段点评
2.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 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点评:①“她静默地走近”,表明这种理想似乎来到,然而又从身边 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把诗人和理想的 距离又重新拉开。 ②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我”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 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 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着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 征意味。诗人就此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理想未果的孤苦的心情。
-6-
2
诗两首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2.写汉字
词语 彷 huáng huáng 恐 辉 huáng 船 gāo 艾 hāo sōng 山 易错字 徨 惶 煌 篙 蒿 嵩 词语 颓 pǐ 枸 qǐ 祭 sì 凄 wǎn wǎn 惜 手 wàn 易错字 圮 杞 祀 婉 惋 腕
-7-
2
诗两首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3.解词义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寂寥:寂静;空旷。 哀怨:悲伤而含怨恨。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颓圮:坍塌,破败。 漫溯:漫,不受约束,随便;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8-
2
诗两首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11-
2
诗两首
自主梳理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新课助读
5.积名句 (1)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戴望舒《雨巷》) (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徐志摩《再别康桥》) (3)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
-18-
2
诗两首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句段点评
2.《再别康桥》在意象的选择上也独具特色,本诗中的主要意象 有哪些?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提示: 意象 云彩 作用 云彩是可以招手作别的,是多情的,仿佛真的要与诗人作别 似的 把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 物化作有生命的,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 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 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 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 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 在诗人的心头荡漾,蕴含了诗人无限的欢喜和深深的眷恋 之情
-21-
2
诗两首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句段点评
雨 颜色 希望逢着 (开篇明意) 冷漠 像梦 消散 “丁香姑娘” 凄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