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10
高中生物实验总复习1. 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和复习高中生物常见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技巧,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技能水平。
2. 实验材料在进行生物实验时,通常会使用到以下材料:•试管和试管架•显微镜和载玻片•滴管和量筒•高锰酸钾溶液和碘液•显色剂和指示剂•显微镜玻璃片和盖玻片•细胞培养基和培养皿•实验动植物标本•实验动物和植物组织3. 实验内容高中生物实验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生物的各个方面。
下面列举了常见的生物实验内容:3.1. 植物生长条件的研究实验这类实验旨在研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常见的实验包括:•光合作用的研究:通过测定植物在不同光强下的光合速率,探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对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将植物种子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其发芽率,了解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2. 动物生物学实验这类实验关注于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常见的实验有:•昆虫观察:观察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和习性。
•动物行为实验:通过观察动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变化,研究动物的行为模式和适应性。
•呼吸实验:测量动物在不同运动强度下呼吸频率和氧气摄取量,了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3. 细胞实验这类实验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的显微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变化,比如植物叶片细胞的观察。
•细胞分裂实验: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探究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规律。
4. 实验操作技巧在进行生物实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能够提高实验效果和结果的准确性,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实验操作技巧:•灌注技巧:利用滴管或量筒等工具,精确地控制液体的加入量。
•显微镜操作技巧: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能够高效地观察细胞或组织的微观结构。
•实验动物的处理:在进行动物实验时,需要注意动物的处理方法,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动物的福利。
5.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在做生物实验时,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高中生物必修1-3实验专题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 吡咯红使RNA 呈现红色, 利用这二者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 可以显示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同时使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和DNA分离, 有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
实验步骤:1)制作装片:取洁净载玻片, 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 溶液, 刮取口腔上皮细胞, 在载玻片液滴中涂片, 烘干玻片。
2)水解:将烘干玻片放入盛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小烧杯中, 将小烧杯放入盛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 保温解离5min。
3)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4)染色:用吸水纸吸载玻片上水分, 在载玻片上滴两滴吡罗红甲基绿的染色剂, 染色5min, 吸水, 盖盖玻片。
实验结论: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 糖类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 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 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 产生紫色反应。
实验材料:选择无色的。
苹果或梨匀浆(还原糖), 马铃薯匀浆(淀粉), 花生种子(脂肪), 豆浆、鲜肝提取液(蛋白质)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⑴目镜与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间关系: 目镜越短, 物镜越长、距装片的距离越近, 放大倍数越大⑵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边长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⑶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方法: 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 找到物像, 移至视野中央, 然后转动转换器, 用高倍镜观察, 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为止。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原理: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散布于细胞质中, 呈绿色。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实验1. 酵母实验:用酵母菌观察相关基因的遗传规律。
2. 玉米实验:观察玉米叶色、谷粒颜色的遗传规律。
3. 果蝇实验:观察果蝇眼色、翅膀形态等性状的遗传规律。
二、生理实验1. 生长发育实验:观察不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 光合作用实验:通过实验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测定叶绿素含量等,了解光合作用过程。
3. 呼吸作用实验:通过观察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作用速率,了解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
三、生态实验1. 水生生态实验:观察水生动植物在水体中的分布、消长变化等。
2. 林地生态实验:观察不同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林地生物多样性等。
3. 土壤生态实验:观察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土壤小生物群落等。
四、细胞实验1. 酵母菌实验: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观察细胞分裂情况。
2. 植物细胞质分裂实验:通过根尖细胞观察植物细胞质分裂的过程。
3.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通过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了解细胞分裂的原理。
五、生物化学实验1. 蛋白质检测实验:通过检测蛋白质在反应中的滴加量,确定其浓度。
2. 酶的活性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酶的反应速率来了解酶的活性。
3. 糖的检测实验:通过观察糖在酶的作用下产生的反应来检测糖的存在。
六、进化实验1. 变异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异情况,了解进化的规律。
2. 选择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种在特定条件下的选择过程,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
3. 适应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情况,了解物种的适应能力。
七、遗传工程实验1. 基因转殖实验: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生物,观察转基因生物的表型变化。
2. PCR实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标基因片段。
3. DNA测序实验:通过测序技术对基因序列进行测定,了解目标基因的具体序列。
八、免疫实验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通过观察酶标抗体和抗原的反应,检测特定抗体或抗原的存在。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一、常规实验的复习:1、实验中常用器材和药品的使用:一般实验设计此类题目会提供所需的器材和药品。
因此,如果能够熟悉这些常用器材和药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往往能从中发现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甚至具体的实验步骤。
现在总结如下:NaOH: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
Ca(OH)2:鉴定CO2HCl:解离或改变溶液的pH。
NaHCO3:提供CO2滤纸:过滤或纸层析。
纱布或尼龙布:过滤斐林试剂:可溶性还原性糖的鉴定。
碘液:鉴定淀粉。
苏丹Ⅲ、Ⅳ:脂肪的鉴定。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的鉴定。
二苯胺试剂:鉴定DNA。
柠檬酸钠:血液抗凝剂。
NaCl:配制生理盐水及其它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可用于动物细胞内液或用于提取DNA。
琼脂:激素或其它物质的载体,用于激素的转移或培养基。
亚甲基蓝:用于活体染色或检测污水中的耗氧性细菌(细菌的氧化可使之褪色)。
酒精:用于消毒处理、提纯DNA、叶片脱色及配制解离液。
蔗糖:配制蔗糖溶液,用于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
2、常规实验方法:(1)显微观察法,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等。
(2)观色法,如观察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等。
(3)原子示综法,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用18O2和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转移途径的实验等。
(4)等组实验法,如小麦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发现生长素的燕麦胚芽鞘实验等。
(5)加法创意法,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6)减法创意法,如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实验,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等。
(7)杂交实验法,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植物杂交、测交的实验,小麦的杂交等。
(8)化学分析法,如番茄和对Ca和Si选择吸收,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等。
高考必备生物实验实验一:酵母发酵实验目的通过酵母发酵的实验,了解发酵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酒精,并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1. 干酵母2. 硫酸糖溶液3. 葡萄糖4. 烧杯5. 实验管和橡皮塞6. 麻油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酵母和葡萄糖混合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2. 将混合液体倒入带有刻度的实验管中,再注入一定量的酵母。
3. 用橡皮塞将实验管口封闭,用麻油涂抹橡皮塞和实验管口,防止空气和微生物的进入。
4. 轻轻摇晃实验管,观察酵母是否开始发酵并产生泡沫和气泡,记录时间和观测结果。
实验原理酵母是微生物中较佳的发酵剂。
酵母在葡萄糖作用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实验中添加的酵母重新分解了葡萄糖,并且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和一定数量的酒精。
实验二:叶绿素提取实验目的通过叶绿素提取实验,了解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和叶绿素在色谱柱上的分离技术,并研究叶绿素的理化性质。
实验材料1. 大叶子植物如菠菜、豆类等2. 酒精3. 氯仿4. 无水乙醇5. 滤纸6. 显微镜7. 毛细管和色谱柱实验步骤1. 取大叶子植物样本,放入无水乙醇中摇晃,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于乙醇中。
2. 将醇提液过滤并得到滤液。
3. 在滤液中添加少量氯仿,并轻轻地摇晃几次,并呈斜置状态,待两相液完全分层,收取上层绿色液体,即为叶绿素提取液。
4. 制备色谱柱并将提取液注入,观察到色谱柱上颜色的分离。
实验原理通过叶绿素提取液的制备和分析,可以了解叶绿素的溶解性和理化性质,在色谱柱上观测叶绿素的分离情况。
同时也提供了研究和分析叶绿素的方法。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8%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三.实验选材:(1)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2)常用的观察材料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避免原有颜色的干扰,不可使用紫色表皮细胞)四.方法步骤:加热五.结论: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
如:葡萄糖+ Cu ( OH ) 2 葡萄糖酸 + Cu 2O ↓(砖红色)+ H 2O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 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 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4.淀粉遇碘变蓝色。
三.生物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还原性糖高(单糖:教材中提到的都是;,二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不是,甘蔗、甜菜};多糖都不是),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a n d A l l t h i n gs in hr be i ng ar eg oo df or so me t hi n g生物必修教材实验复习实验一 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1 p 26)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
三.方法步骤:操作步骤注意问题解释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载玻片要洁净,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 溶液。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取细胞。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
防止污迹干扰观察效果,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消毒为防止感染,漱口避免细胞中混有杂物固定细胞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中,用300C 水浴保温5min 。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促进染色体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而被染色。
冲冼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
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
染色滴2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染色5min 。
观察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后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使观察效果最佳。
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1 p 18)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沉淀。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方法总结)1.显微观察法:如“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等。
2.观色法: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观察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dna和rna的分布”等。
3.同位素标记法(元素气相反应法):例如“噬菌体浸润细菌的实验”“恩格尔曼实验”等。
4.补充法: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5.切除法:例如用“切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或生长激素的促进作用”“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等。
6.杂交法:如植物的杂交、测交实验等。
7.化学分析法:例如“番茄对ca和si的挑选稀释”“叶绿体中色素的抽取和拆分”等。
8.理论分析法:如“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实验”“植物向性动物的研究”等。
9.模拟实验法:例如“扩散促进作用的实验装置”“拆分定律的模拟实验”等。
10.引流法:临时装片中液体的更换,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于另一侧滴加换进的液体。
11.实验条件的掌控方法⑴增加水中o2: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⑵增加水中o2:容器密封或油膜全面覆盖或用凉开水;⑶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na2co3溶液;⑷除去叶中原存有淀粉:放在黑暗环境(饥饿);⑸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酒精脱色);⑹除去植物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阻碍:给植株贮藏;⑺单色光的获得:棱镜色散或透明薄膜滤光;⑻血液抗疑:重新加入柠檬酸钠(换成血液中的ca2+);⑼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⑽骨无机盐的除去:hcl溶液;⑾消除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去除成熟的叶片;⑿消解植株本身的生长素:换成生长强劲的器官或非政府(芽、生长点);⒀补充植物激素的方法:涂抹、喷洒、用含植物激素的羊毛脂膏或琼脂作载体;⒁补足动物激素的方法:口服(喂食)、口服;⒂阻断植物激素传递:插云母片法。
12.实验结果的表明方法——实验现象的观测指标⑴光合作用: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有机物生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