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解析)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4.81 MB
- 文档页数:109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一)概述研究或鉴圧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需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其基本程序如下: 分离提纯一物理常数测左一元素分析一确立分子式一确泄其可能的构适式(结构表 征(参见 P11-12)(1)结构表征的方法传统方法:(化学法)① 元素左性.泄量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泄 —— 分子式:② 官能团试验及衍生物制备——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及部分结构片断: ③ 将部分结构片断拼凑 —— 完整结构; ④ 查阅文献,对照标准样,验证分析结果。
特点:需要较多试样(半微量分析,用样虽为10-100mg ),大虽:的时间(吗啡碱,1805- 1952年).熟练的实验技巧,高超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缺点:①分子有时重排,导致错误结论;② P 及一C=C 一的构型确定困难。
波谱法:① 质谱(最好用元素分析仪验证)——分子式:② 各种谱图(UV 、IR 、NMR. MS ) —— 官能团及部分结构片断; ③ 拼凑——完整结构; ④ 标准谱图——确认。
特点:样品用量少(v30mg ),不损坏样品(质谱除外),分析速度快,对'C 及一C=C 一的 构型确左比较方便。
光谱法已成为有机结构分析的常规方法。
但是化学方法仍不可少,它与光谱法相辅相成, 相互补充,互为佐证。
(2)波谱过程分子运动:平动、振动、转动、核外电子运动等9量子化的(能量变化秘续)A 每个分子中只能存在一定数量的转? 动.振动、电子跃迁能级波谱过程可表示为:有机分子+电磁波选择性吸收 仪器记录用电磁波照射有机分子时, 分子便会吸收那些与分子内 的能级差相当的电磁波,引 起分子振动、转动或电子运 动能级跃迁,即分子可选择 性地吸收电磁波使分子内能 提高用仪器记录分子对不 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情 况,就可得到光谱。
不饱和度亦称为分子中的环加双键数、缺氢指数、双键等价值等。
其定义为: 当一个化合物衍变为相应的绘后,与其同碳的饱和开链桂比较,每缺少2个氢为 1个不饱和度。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会使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进行分析。
3. 能够解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spectra.二、教学内容1. 红外光谱(IR)基本原理谱图解析功能团振动频率与结构的关系2. 核磁共振谱(NMR)基本原理谱图解析化学位移、耦合常数与结构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原理、概念和谱图解析方法。
2. 示例分析:分析具体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
3. 练习:学生自行分析给定的谱图,得出结构结论。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基本原理、概念、谱图解析方法和示例。
2. 谱图数据:用于示例分析和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的重要性。
2. 红外光谱(IR)讲解基本原理和谱图解析方法。
分析示例谱图,引导学生理解谱图与结构的关系。
3. 核磁共振谱(NMR)讲解基本原理和谱图解析方法。
分析示例谱图,引导学生理解谱图与结构的关系。
4. 练习:学生分析给定的谱图,得出结构结论。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练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六、质谱(MS)1. 基本原理介绍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和质谱图的获取。
解释质谱图中的峰代表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等。
2. 谱图解析讲解质谱图的解析方法,包括分子离子峰的确定、碎片离子的识别等。
引导学生理解质谱图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七、紫外光谱(UV)1. 基本原理介绍紫外光谱的产生原理,如π-π、n-π等电子跃迁。
解释紫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 谱图解析讲解紫外光谱图的解析方法,包括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等。
引导学生理解紫外光谱图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八、圆二色光谱(CD)1. 基本原理介绍圆二色光谱的产生原理,如手性分子的CD光谱。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常见波谱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波谱解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概述1.1 波谱解析的概念1.2 波谱解析的方法和分类2. 红外光谱分析2.1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2.2 红外光谱图的解读2.3 红外光谱的应用实例3.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3.1 核磁共振氢谱的基本原理3.2 核磁共振氢谱图的解读3.3 核磁共振氢谱的应用实例4. 质谱分析4.1 质谱的基本原理4.2 质谱图的解读4.3 质谱的应用实例5. 波谱解析的综合应用5.1 波谱解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5.2 波谱解析在有机结构鉴定中的应用5.3 波谱解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波谱解析技术解决问题。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提问、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相关教材或教学课件。
2. 实验设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等。
3.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波谱图和教学课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思考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波谱解析的题目,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课时: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概述1.1 波谱解析的概念1.2 波谱解析的方法和分类2. 第二课时:红外光谱分析2.1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2.2 红外光谱图的解读2.3 红外光谱的应用实例3. 第三课时:核磁共振氢谱分析3.1 核磁共振氢谱的基本原理3.2 核磁共振氢谱图的解读3.3 核磁共振氢谱的应用实例4. 第四课时:质谱分析4.1 质谱的基本原理4.2 质谱图的解读4.3 质谱的应用实例5. 第五课时:波谱解析的综合应用5.1 波谱解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5.2 波谱解析在有机结构鉴定中的应用5.3 波谱解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题策略,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