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源与利用结课论文(试题及评分标准)要求南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4
生物资源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资源学主要研究的是()。
A. 生物资源的分类B. 生物资源的保护C. 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 生物资源的分布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资源的特点?()。
A. 可再生性B. 多样性C. 非可持续性D. 地域性答案:C3. 生物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 植物资源B. 动物资源C. 微生物资源D. 矿产资源答案:D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是()。
A. 物种多样性B. 遗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所有选项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
A. 经济性原则B. 公平性原则C. 可持续性原则D. 排他性原则答案:D6. 生物资源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项?()。
A. 按用途分类B. 按生物种类分类C. 按生物分布分类D. 按生物数量分类答案:D7. 生物资源评估的主要方法不包括()。
A. 生物量评估B. 生态系统评估C. 经济评估D. 社会评估答案:D8. 生物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
A. 提高资源产量B. 增加经济效益C. 保护生物多样性D. 所有选项答案:D9.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资源保护的措施?()。
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实施物种保护计划C. 过度开发利用D. 制定法律法规答案:C10.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保护性开发B. 科学性开发C. 随意性开发D. 合理性开发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生物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A. 生物资源的分类与评价B.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C. 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 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答案:ABCD12. 生物资源的特点包括()。
A. 可再生性B. 多样性C. 地域性D. 非可持续性答案:ABC13. 生物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野外调查B. 实验研究C. 数学模型D. GIS技术答案:ABCD14. 生物资源评估的内容包括()。
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当今时代,生物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许多生物资源面临枯竭的危机。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重视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和相关知识点来深入探讨这一重要课题。
一、例题分析例题 1:某森林地区,过去几十年一直进行大规模的木材砍伐,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砍伐量、植树造林等。
假设森林中某种树木的生长速度与现存树木数量成正比,比例系数为 k ,初始树木数量为N₀,每年的砍伐量为 b 。
如果要使森林中的树木数量能够实现可持续增长,求 b 的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题目条件可以列出树木数量的变化方程:N(t + 1) = N(t) + kN(t) b 。
令 N(t) = N ,则 N(t + 1) = N ,得到 N =b /(k 1) 。
要使树木数量可持续增长,即 N > 0 ,所以 b < kN₀。
例题 2:在一个海洋渔场中,某种鱼类的繁殖速度与现存鱼群数量成正比,捕捞量与捕捞努力程度成正比。
已知繁殖比例系数为 r ,初始鱼群数量为 M₀,捕捞努力程度为 E ,单位捕捞努力的捕捞量为 q 。
为了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求 E 的合理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鱼类数量的变化方程为 M(t + 1) = M(t) + rM(t)EqM(t) 。
令 M(t) = M ,可得 M = Eq /(r Eq) 。
要使鱼群数量可持续增长,即 M > 0 ,所以 Eq < r ,即 E < r /(qM₀) 。
二、知识点总结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它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原材料等多种资源,同时对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公平性原则:确保不同地区、不同世代的人都能公平地享有利用生物资源的权利。
初中生物教学与生物资源利用一、引言初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生物资源的利用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物资源的利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初中生物教学与生物资源利用的关系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将两者结合,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生物教学与生物资源利用的关系1.生物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知识生物资源是生物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物资源的利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知识。
例如,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通过观察动物的繁殖和迁移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生物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物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的利用方式、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平衡时,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破坏生态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3.生物资源的利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生物资源的利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生物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解植物种植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实践种植、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初中生物教学与生物资源利用的有效结合1.合理选择生物资源利用的教学内容在生物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生物资源利用教学内容。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环保意义的生物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资源的利用过程。
生物资源利用与开发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生物资源是指:A. 高等动物和植物B. 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C. 家禽家畜和食品作物D. 生态环境和非再生能源2. 下列哪项属于可再生生物资源?A. 煤炭B. 石油C. 太阳能D. 天然气3.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A. 环保技术B. 基础研究C. 生产加工D. 国际合作4.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目的是:A. 保护生物资源B. 开发新药物C. 增加农作物产量D. 减少环境污染5. 生态旅游的意义在于:A. 持续发展B. 保护环境C. 促进地方经济D. 扩大国际影响二、填空题1. 生物资源的利用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的________和________。
3. 生态旅游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
4.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充分考虑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
5.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生物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生物资源主要分为野生动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和农林畜水产品资源。
其特点包括多样性、可再生性和可替代性。
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指的是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不同的生物资源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生物资源的可再生性指的是生物资源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利用得到再生或再生产。
生物资源的可替代性指的是当某一种资源短缺时,可以通过其他类似的资源进行替代,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2.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如过度捕捞会导致渔业资源减少,过度砍伐会导致森林减少等。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和利用政策。
需要限制资源的开采量和捕捞量,建立合理的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应推广可持续的利用方式,如循环经济和环保技术的应用,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生物资源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非生物资源B. 生物资源C. 矿产资源D. 能源资源答案:B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包括以下哪项措施?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引入外来物种C. 生态修复D. 制定保护法规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A. 保护生物多样性B. 优化资源配置C. 无节制开发D. 促进生态平衡答案:C4. 生物资源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项?A. 植物资源B. 动物资源C. 微生物资源D. 化学资源答案:D5. 生物资源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资源的分布B. 预测资源的未来变化C. 制定资源的保护策略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6. 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保持资源再生能力B. 满足当代需求C. 牺牲后代利益D. 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答案:C7. 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中,哪项不是有效的?A. 立法保护B. 宣传教育C. 忽视资源的再生能力D. 科学管理答案:C8.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资源的特点?A. 可再生性B. 多样性C. 有限性D. 可持续性答案:C9. 生物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哪项不是必要的?A. 资源评估B. 资源保护C. 资源浪费D. 资源管理答案:C10. 生物资源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野外调查B. 实验研究C. 计算机模拟D. 文化研究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 资源的再生能力B. 资源的经济效益C. 资源的生态影响D. 资源的美学价值答案:A、B、C2. 生物资源评估的内容包括:A. 资源的数量B. 资源的质量C. 资源的分布D. 资源的利用潜力答案:A、B、C、D3. 生物资源保护的措施包括: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制定保护法规C. 进行生态修复D. 引入外来物种答案:A、B、C4. 生物资源的分类依据可以是:A. 资源的来源B. 资源的用途C. 资源的形态D. 资源的地理位置答案:A、B、C5. 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包括:A. 满足当代需求B. 保护生物多样性C. 优化资源配置D. 促进生态平衡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矛盾的。
初中生物教学资源利用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资源利用技巧摘要:本文针对初中生物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从教材、网络、实验、课外阅读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资源;利用技巧;教学质量;学生兴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强、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材资源的挖掘与利用1.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教师应全面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各知识点的能力要求,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灵活运用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融入生活实例、前沿科技等,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发挥自身专业素养,运用教育智慧,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三、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利用1.筛选优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从众多网络资源中筛选出适合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素材。
2.利用网络资源,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可运用在线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等,开展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拓宽网络渠道,促进家校合作。
教师可通过家长群、学校论坛等平台,与家长、学生交流互动,分享教学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四、实验资源的精炼与利用1.精选实验内容,提高实践能力。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2.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关注实验安全,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教师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关注学生安全,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课外阅读资源的推荐与利用1.推荐优质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学生视野。
《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期末复习题一、填空:1.生物技术就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加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技术。
2.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征,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3.次生代谢产物指细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正常运行的非必需的的小分子化合物,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及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异性。
4.生物工程技术进行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生产的方法:液体悬浮培养、固定化细胞培养、发酵工程技术。
5.毛状根是发根农杆菌感染双子叶植物后,其Ri质粒上的 T-DNA 整合进植物细胞和基因组中诱导产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这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培养系统。
6.发酵工程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和有活性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门技术。
7.生物反应器是指在体外模拟生物体的功能,设计出来用于生产和检测各种化学品的反应装置。
或者说,生物反应器是利用酶或生物体(如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在体外进行生化反应的装置系统,是一种生物功能模拟机。
8.超临界流体(SCF)就是纯净物达到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时,会出现液体与气体界面消失的现象,该点被称为临界点,此时形成的流体被称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兼具液体性质和气体性质。
9.膜分离技术是通过天然的或人工制备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为材料,以膜的两侧的作为动力,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其他组分,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10.根据表面性质,大孔吸附树脂可以分为非极性吸附树脂、中性吸附树脂、极性吸附树脂。
11.分子蒸馏又叫短程蒸馏,是一种在高真空度下(绝压0.133Pa)进行分离操作的连续蒸馏过程。
初中生物教学生物材料利用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生物材料利用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生物材料利用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了解生物材料的特性和利用方式,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一、教学内容1.1 生物材料的定义和分类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材料,生物材料包括哪些种类。
生物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人或动物体内的材料,包括生物体内的组织和器官,以及人工制造的生物兼容材料。
生物材料可以分为生物体内材料和生物体外材料两大类。
1.2 生物材料的利用方式接着,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生物材料的利用方式。
生物材料的利用方式包括:生物材料的加工和改性,生物材料的生物兼容性研究,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生物材料的生物降解性研究等。
1.3 生物材料的利用实例最后,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生物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生物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人工关节、人工皮肤、人工器官等;生物材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生物材料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如生物降解材料、生物吸附材料等。
二、教学方法2.1 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材料的基本知识。
通过讲解生物材料的定义、分类、利用方式以及实例,让学生对生物材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2 实践法同时,我们还会使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生物材料的实验操作。
通过实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材料的性质和利用方式。
2.3 小组讨论法此外,我们还会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材料的利用实例,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们主要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结果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生物材料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进行生物材料利用的教学,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教学资源,如教材、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
初中生物教学生物材料利用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生物材料利用在当今社会,生物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讲解生物材料利用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物材料的性质、特点以及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 生物材料的定义及分类生物材料是指以生物体为基础,具有特定功能和性质的材料。
生物材料可以分为生物降解材料和生物医学材料两大类。
生物降解材料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可以被生物体分解、吸收或排出的材料,如淀粉、蛋白质等;生物医学材料是指用于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和医药领域的生物材料,如生物活性玻璃、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等。
2. 生物材料的性质和特点生物材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质和特点:(1)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需要与生物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不对生物体产生毒副作用,不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2)生物降解性:生物材料在自然条件下可以被生物体分解、吸收或排出,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3)生物活性:生物材料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以促进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修复。
(4)力学性能:生物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力学性能,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5)加工性能:生物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加工性能,便于制作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制品。
3. 生物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生物材料在以下几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1)医药领域:生物材料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组织工程、药物载体等。
例如,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可以用于制作医用器械,如人工关节、血管支架等;生物降解材料可以用于组织工程,如支架材料、细胞载体等。
(2)生物制品领域:生物材料在生物制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活性物质载体、生物传感器等。
例如,生物活性玻璃可以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生物体内的生理参数。
(3)环保领域:生物材料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降解材料、生物吸附剂等。
例如,生物降解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生物吸附剂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
《生物资源与利用》试题
一、论文内容:
论文内容是某一种或者某一类资源的特点、价值、开发和利用情况,根据论文内容,题目自拟。
二、《生物资源与利用》结课论文参考写作内容
1、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的动、植物及微生物资源,概括介绍一下,再重点介绍1—2种,包括其形态特征、有效成分、重要价值、利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2、你感兴趣的某种生物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形态学特征、食、药用价值,利用情况等。
3、我国(或某地区)某类生物资源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4、我国生物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进展。
5、我国某类珍稀生物资源的种类及保护利用情况。
6、我国药用(动物、植物或微生物)资源的概况
7、中华药膳资源的现状及发展状况。
8、我国保护和改造环境植物资源的概况。
9、我国防风固砂植物的种类、特征。
(或某种的生物学特性及价值)
10、改良环境植物资源。
(或某种的生物学特性及价值)
11、固氮增肥植物资源。
(或某种的生物学特性及价值)
12、绿化美化环境植物资源概况。
(或某种的生物学特性及价值)
13、监测环境及抗污染植物资源的种类、作用、利用情况等。
14、我国珍稀特产动物的种类及价值。
15、我国药用动物(或植物)资源的种类及利用状况。
(或详细介绍一种)
16、我国珍贵皮毛动物的种类及利用价值。
17、我国实验动物和种类、特征及其实验价值。
18、我国观赏动物和种类及观赏价值。
(或某种或某类,如昆虫、鸟类、鱼类)
19、我国食用菌资源的种类、开发利用的现状及趋势。
20、我国食用油脂资源的种类及开发利用状况。
21、我国维生素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
22、我国饲料植物资源种类及开发利用状况。
23、我国蜜源植物资源种类及开发利用状况。
或详细介绍一种。
24、我国香料植物资源的种类及利用现状。
25、我国(或某地区)观赏鱼类(鸟类)资源的种类及特性。
26、我国(或某地区)色素植物资源的概况、种类、分布
27、某种纤维植物的特性及应用价值及开发利用情况
28、我国绿化美化环境的植物资源种类及特性(也可是某些地区,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29、我国鸟类资源的保护管理现状
30、我国观赏和饰用贝类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其文化价值
31、我国观赏鸟类资源的概况、主要种类及其文化价值
32、我国生物资源多样性概况、特点及现状
33、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的主要措施
34、我国药用微生物资源的概况及开发利用情况
35、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36、微生物肥料主要生产菌及产品开发状况
37、微生物农药主要生产菌及产品开发状况
38、微生物饲料主要生产菌及产品开发状况
39、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概述
三、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写在河北经贸大学考试答题纸上。
2
3. 论文字数要求2000-3000字。
7. 论文最后部分为主要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类型可能包括三类,书籍、
期刊报纸和电子文献,具体写作格式如下:
A. 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
[5] 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 1998, (3): 167~173.
[6] 金显贺, 王昌长, 王忠东, 等.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33(4): 62~67.
B. 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 [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 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pub/wml.txt/980810-2.html, 1998-08-16/1998-10-04.
C.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 陈绍业, 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 15~18.
D. 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8]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 1998-12-25(10).
2011-2012学年《生物资源与利用》课程结课论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