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创立破格救心汤的主要指导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经验交流264 刍议李可老中医破格救心汤治疗心衰心法张 琪1梁文华2(通讯作者)1.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014;2.青岛海慈医疗集团 山东青岛 266011摘要:破格救心汤是李可老中医所创的用于治疗临床急危重症的方剂,治疗心衰有较好效果,本文中笔者总结了导师应用破格救心汤医案两则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李可;破格救心汤;验案破格救心汤是李可老中医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总结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而创制的用于治疗临床急危重症的方剂。
此方基于《伤寒论》四逆汤、四逆汤衍生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所创来复汤,由制附片、炙甘草、干姜、高丽参、生山萸肉、生龙牡、活磁石、麝香九味药组成。
因为方中大剂量使用附子,超过药典10~60倍,故而名为破格[1]。
本方有如下三大特征:其一,重用四逆汤以回阳救逆。
其二,重用山萸肉60-120g,善入厥阴,大有收敛救脱之功。
山萸肉味酸,得木性之厚,于收敛固脱之中又具条畅疏通之用,张锡纯先生谓其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故不必虑其因收敛而加重寒邪。
其三,煎服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ml,文火煮取1000ml,5次分服,2小时1次,日夜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1]。
此之煎服法,大有深意,大剂回阳救脱,则效力宏,多次频服,则小其量而药效持续,排病反应轻而效力宏验。
验案1:患者,赵某,女,76岁。
高血压病史30余年,曾行冠心病支架置入术。
于导师门诊以回阳药调理已5年,停服西药5年。
精神、体力渐增,胸闷、头晕、头痛诸症大为好转,血压稳定在150/90mmHg 左右。
患者自2018年1月起胸闷、烦躁、头晕、头痛频繁发作,难以入睡,期间予白通汤、真武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乃至于活血化瘀药,仅有小效,或竟不效。
服速效救心丸,有时略好转,有时无明显效果,至2018年3月20日胸闷频繁发作,反复加重已达2月余。
伴口干,乏力,走急则喘,舌淡黯而胖,苔白,脉沉,右寸紧。
老中医李可的破格救心汤近二十年来,心脏支架手术广泛用于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指出,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农村达45%,城市为42%。
心血管病作为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死亡率仍在不断上升。
破格救心汤是李可五十年临症、研读经方的呕心沥血之作。
日本东洋医学社曾组团20余人来山西交流学习,当时在山西中医学院召开李可学术经验座谈会,日本中医对此方从剂量到用法、适用病症到药品标准,询问极尽详细,李师皆一一解答。
事后有弟子建议师父,我们是否应技术上有所保密,申请专利保护。
师父想了一下说:“救命的东西,我们不保密,要推广,让更多的人受益。
”破格救心汤的各类适用症◆ 适应症:冠心病破格救心汤是我常用的一个方子,用于治疗心衰垂危的病人很有效。
但因为工作关系,我用此方治疗更多的是冠心病。
◆ 适应症:冠心病破格救心汤是我常用的一个方子,用于治疗心衰垂危的病人很有效。
但因为工作关系,我用此方治疗更多的是冠心病。
印象深刻的一则病案是一位朋友,前年某一天打来电话向我咨询。
他是山西农大的一位老师,心绞痛在山西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由于心梗、心绞痛,医院建议做心脏支架手术,他很犹豫要不要做手术。
我说放支架是救急,能治了病的结果,治不了原因,以后还得堵。
即便放了支架,疾病也不是说就治好了。
而且,术后几乎要终生服用西药。
我问放几个,他说五个。
我问多少钱一个,他说三万一个。
我开玩笑地说:十五万,你不如干脆来找我,吃一年的中药,也就三万,治标又治本。
后来,朋友真的来找我,我给他用了破格救心汤加味,治疗三个月后患者胸不憋、背不痛、上楼不气短了,再检查栓塞在消减中。
后来每隔半年过来找我复诊调理一下,身体也越来越好,现在还能参加◆ 适应症:老年冠心病一些患冠心病心绞痛多年、不适合手术的老年人也能用破格救心汤。
我还治过几位西医放弃治疗,也不想手术治疗的老年危重症,也是用的破格救心汤。
名医李可:起死回生的破格救心汤及视频(破格救心汤案例10 )每日一方:名医李可:起死回生的破格救心汤及视频(破格救心汤案例10 )此药方是当代名医李可所创,在缺医少药的农村,他运用此方成功的治愈了上千例的心衰重症,,并且使上百例的现代医院已经发了病危通知书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本方可以挽救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是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血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伤寒,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等)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晄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气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或数急无论,以及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以及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 小时起死回生,3 小时脱离险境,1 昼夜转危为安。
方名:破格救心汤附子30-100-200 克,干姜60 克,炙甘草60 克,高丽参10-30 克(另煎兑服),山萸肉60-120 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 克,麝香0.5 克(分别冲服)病势危急者,随煎随喂,24 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 剂。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 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审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 克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 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 枚,约合今之20 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 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名医李可:起死回生的破格救心汤及视频(破格救心汤案例10)每日一方:名医李可:起死回生的破格救心汤及视频(破格救心汤案例10)此药方是当代名医李可所创,在缺医少药的农村,他运用此方成功的治愈了上千例的心衰重症,,并且使上百例的现代医院已经发了病危通知书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本方可以挽救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是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血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伤寒,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等)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晄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气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或数急无论,以及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以及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1昼夜转危为安。
方名:破格救心汤附子30-100-2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另煎兑服),山萸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别冲服)病势危急者,随煎随喂,24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剂。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审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名老中医李可【破格救心汤】详解及医案我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五年,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运用自创【破格救心汤】成功地治愈了千余例心衰重症,并使百余例现代医院已发病危通知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
中华医学keai宝库蕴藏极富,在救治重危急症领域,有强大的生命力,独具特色与优势。
名老中医李可【破格救心汤】详解及医案此方法简单易行,安全稳妥,见效快,成功率高,费用低廉,为普通人群所能承受,适合我国当前国情。
二十一世纪,全球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老年易患之心脑疾患,又居人类生命三大杀手之首。
本方对多种老年重危急症有奇效,可有效保护老年人的健康。
故不揣浅陋,将本方组方思路,个人运用的粗浅体会,简介如下,请海内外同仁不吝赐教。
1、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2、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3、方剂的创制与思路: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keai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审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keai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破格救心汤——可创方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实录我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五年,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运用自创破格救心汤成功地治愈了千余例心衰重症,并使百余例现代医院已发病危通知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
中华医学宝库蕴藏极富,在救治重危急症领域,有强大的生命力,独具特色与优势。
方法简单易行,安全稳妥,见效快,成功率高,费用低廉,为普通人群所能承受,适合我国当前国情。
二十一世纪,全球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老年易患之心脑疾患,又居人类生命三大杀手之首。
本方对多种老年重危急症有奇效,可有效保护老年人的健康。
故不揣浅陋,将本方组方思路,个人运用的粗浅体会,简介如下,请海外不吝赐教。
1、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2、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3、方剂的创制与思路: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审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全面解析李可破格救心汤器质性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脏病,小儿川崎病,世界罕见心脏病,癌症晚期并发三衰,这一系列的病,现代医学经过近二百年的努力,没有解决。
结论是不可逆转,起搏器、搭桥、做支架、更换瓣膜,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还是死于心衰。
全球每年死于各类心脏病的病人接近一千万,心脏病仍然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中医在张仲景、孙思邈时代,已经基本解决了心衰的急救与病后的康复。
但这些宝贵的遗产由于传承断裂而失传。
我从1959年开始到1961年这3年内,开始对心脏病攻关。
3年内共治7例,有5例无效死亡,一例存活4个月,最后一例治愈后活到76岁,健康生活30年。
从1961年到现在49年间,共治各类心脏病人2万例以上,其中有1000例是现代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放弃治疗的垂死病人,救活后基本康复。
因此在器质性心脏病领域,中医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完全的成功!这不单是中国人的事,假使外国的同行,能够接受我们的理念和方法,则得救的将是全人类!我治疗心脏病的基础方便是破格救心汤。
本方是在伤寒四逆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由制附片、炙甘草、干姜、高丽参、生山萸肉、生龙牡、活磁石、麝香九味药组成。
由于方中重用附子超过药典10~60倍,因名破格。
针对一切心衰垂死病人,全身功能衰竭,表里、三焦、五脏六腑被重阴所困,生死系于一发,阳回则生,阳去则死。
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大辛大热大毒之性,雷霆万钧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而挽垂绝之生命。
为什么要加生山萸肉和三石?因为四逆汤只能回阳与将亡未亡之际,而不能固藏于永久。
救活的心衰病人不久又发生更重的心衰而死。
后读张锡纯氏著作,得知人元气之脱,先脱在肝。
肝为生命的萌芽,属六气之中的厥阴风木之气,善动而疏泻,又名命门相火、雷火,(元阳为龙火)。
《内经》定位“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相火之位在下,在水之中,即为坎中一点真阳。
当下焦水寒,逼阳上浮、外越之际,龙未动,雷先动,故亡阳症最早出现寒热往来,虚汗淋漓,目睛上窜,喘不能续,势危欲脱。
中医脊梁李可:打破常规,重用附子!李可老中医,1930年生,2013年2月7日在山西病逝,享年83岁。
山西省灵石县。
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
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取得中医本科学历。
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特邀研究员。
1融寒温于一炉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7年,崇高仲景学说,虚怀若谷,善于学习历代百家及当代大师之长,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独特的治疗用药风格。
自创方剂28首,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与各种疑难杂症。
自创破格救心汤,抢救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及各型各类心衰濒危病人百余例,全部起死回生。
自创攻毒承气汤,以急症急治,日夜连报之法,治疗2千余例外科急腹症、多种脓毒败血症,均在30小时内化险为夷。
自创攻癌夺命汤对头部、甲状腺、淋巴系统、食道、胃、宫颈等恶性肿瘤有卓效。
自创头风散治愈各类头痛痼疾数千例。
自创培元固本散对多种老年性退化性病变、中风后遗症、心梗后遗症、帕金森氏病有卓效。
对多种大出血症,儿科,五官病急症,皮科顽症,肺结核,结核性胸、腹膜炎有独到的救治经验。
2逆境学医23岁蒙冤监狱中学医。
李可先生1933年生于山西省灵石县一个小农商的家庭,16岁初中毕业参加军队,在西北解放前,曾经在彭德怀西北野战军作战地记者,1949年还入西北艺专文学部学习。
1953年,性格耿直的李可因对一封重要信件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莫名其妙地成为“胡风反革命集团”西北地区的头目。
入狱后不久,被发现可能是一个冤案,于是准备“免于起诉”释放,李可说释放可以,但必须是“无罪释放”,否则就要把罪名性质定清楚再放。
这样,李可又被关押了2年7个月。
1961年,李可被勒令退职,遣返回老家山西灵石县。
后来,在文革期间,李可因为被诬告再次蒙冤入狱,谁要和他接触多一点就被叫去审查,所以很多年里,李可既不拜师,也不交友。
1963年,李可成为全国第一批赤脚医生。
心衰∥破格救心汤(李可)一代球王马拉多纳陨落,才60岁,是什么夺走了球王宝贵的生命?是心衰。
现在这个时代,压力太大了,得慢性心衰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中医有没有调理心衰的方子?当然有,今天小叔就分享李可老中医的心衰神方,救过很多人。
凡是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已经放弃治疗的人病患,呼吸衰竭的人,心脏衰竭的人,或者是中毒的人,或者是中风脱证、寒症的人,或者是休克或者是大汗亡阴或者是大虚之人、五脏六腑俱衰气若游丝之人或者是车祸外伤产后等出大血之人,总之只要心脏没有停止跳动,都可以用这个雷霆之方起死回生。
这绝不是吹嘘,这是李可老中医亲自验证,下面这个案例让你为中医的神奇叹为观止。
1961年的夏天,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妇人被众人手忙脚乱抬到了李可老中医面前。
家属哭诉,说老妇人得了绝症马上就要断气了,恳求李可老中医发发慈悲救人一命。
李可老中医马上查看病人的情况,只见老妇人脸色煞白,牙关紧闭,嘴唇乌紫,四肢厥冷,手脚如千年寒冰一样冰凉。
李可老中医去把脉,没有脉搏,没有脉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是死症!血压也测不到,更加没有救治的希望了。
万幸的是老妇人还有一丝气息,柔弱的心脏依然在拼尽最后一丝力量顽强地跳动着。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可老中医身上,李可老中医雷厉风行,马上叫人熬了一个方子,给老妇人喂下,一小时后老妇人慢慢睁开了眼睛,家属抱头痛哭,老妇人活过来了!每每看到医院都放弃了声称必死无疑的病人被李可老中医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医案,小叔总是激动满怀,感叹这位神医如斗战胜佛,是病魔的克星,来到人世间专门治疗那些急症重症,可惜人间已无李可。
李可老中医用的是什么方子?这个方子叫破格救心汤。
方子如下:炮附子3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克(另煎浓汁兑服),山萸肉60克,生龙骨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不需要煎药,分次冲服)。
这个方子囊括了中药当中三大起死回生的神奇本草。
第一大起死回生的神奇本草就是附子。
中国第一批的赤脚医生啊也没有什么学问,就是在中医治疗的第一线,在乡下在农村为人民生命健康摸索出来这么一套行之有效有效的东西,我现在主要讲一下我的一些主要思路和方法,这个思路方法他是来源于易经,来源于内经,来源于伤寒杂病论,总起来有这么几点,第一个,就是凡是病,都是人体的本气自病。
所谓人体本气就是先天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构成的这个浑元一气,这个就是人体的本气,所有的病啊都是本气自病然后才形成的一些后果,这个外因不是占主要成分,本气呀这个为生命的两本,一个先天之本一个后天之本,如果两本飘摇哇,危若垒卵,就好像把那个鸡蛋罗在一块一样,随时有破碎的危险,这是我攻克疑难病症的一个主要观点。
第二个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久病、难症、痼疾,重危之症先救胃气,保的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枉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
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所以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第三点,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中国在清代火神派的始祖郑钦安,讲过这么一句话,唯此一丝真阳为人身立命之本,清末民初的彭子益先生,他把这个命门之火,人身这个元阳叫做阳根,这个阳是人身的一个根子,如果这个根子动摇了,那个生命就危险了,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道理是根据河图洛书上的五行以土为中心的观点创立的,火可以生土,脾胃在人身就像一个釜,就是一个做饭的锅,而元阳就是釜底之火,所以凡是治脾胃之病,本药不效,你很快地去温阳,命门之火,这个火旺之后,自能生土,他的关系就是这样,所以就是这样的话,理中汤、桂附理中汤可以治百病。
第五一点,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这是张景岳的一个观点,他就说这个心肝脾肺肾的五脏伤损后果最后就损伤人的肾气,就是根本动摇,所以我总结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丝生机,这个就是我在六十年代创立破格救心汤的主要思路就以上这么五点。
另外谈一下我对伤寒学习的一些个领悟,我觉得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113方只是两方,一个四逆汤一个理中汤,当然还有外感了。
我们知道伤寒论太阳病条文最多,而且这个误治也最多,救误的方法也最多,所谓误治主要是汗吐下三法应用不当,损伤了胃气,也就是损伤了中气,所以所有救误的方法首先是救胃气,救人体的本气,因为这个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应当升的反而下降,应该降的反而上逆,这个五行运动啊就出现了偏颇,所以这个根据彭子益先生的观点,这个救胃气就是恢复中轴,他把人的这个12经的中气比成轴,中气为轴,这个救胃气就是保护这个轴,拨动这个轴来运转12经五脏六腑,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这个不但是易经的观点,内经的观点,也是伤寒论的精华所在,所以这个救胃气扶中轴升降通畅以后哇,因为这个中气是升降的一个枢纽,升降通畅以后哇中土运转正常,四维就是肝心脾肺运转复常以后这个病就好了,治少阴病阶段一点真阳将亡,内经有句话说出入废则生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这个就到了生死关头了,所以生死关头阳根将拔,就是把一个人的生命根基连根拔起了,破阴回阳以挽生命,就是刚才我上面讲的基本观念里的,生死关头救阳为急,我觉得我一生学习伤寒论,学的也不到家,有好多没有学好,这个要怎么样呢,重要的是由博返约,就是我们学了不仅是伤寒论,学了好多的古代的书籍,古代各家的学说,究竟怎么办,这么一大堆的东西,你从哪入手,这个由博返约非常重要,彭子益的圆运动古中医学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伤寒的理络就是表里寒热这四个字,表里寒热四个字就可以贯穿113方,如果把它和在一块不过3个方子而已,就是除了我刚才说的四逆汤、理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成为治疗一切外感病的重要方法,那么还有麻黄汤、桂枝汤应该怎么看,因为现代人啊这个体质是无一不虚,他在没有得病以前,他的内气,他的本气已经虚了,所以呀固本气托出邪气正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的重要所在,所以这样归纳起来呀,条理就非常清楚了,我们在看病的时候你首先想到本气,本气分这个肾气和胃气两部分,实际上它是混元一气的,不过有时候它这个苗头所表露出来的症状有偏于后天的有偏于先天的,彭子益就告诉我们,他说如果你把这个伤寒论113方看成113个主体,那你就变成方子的奴隶了,你就不能用方了,你就被方子绑起来了,所以他站的这个角度非常高,这个去年出版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呀,这本书他是以易经里边这个河图中气升降的这个道理啊来破解这个中医的四大经典,其中包括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和难经,这么四大部分,这个思路是一线贯穿的,最近刘明武同志写了一本《换个方法读内经》,他对中医的源头从易开始,一系列的后世的发明创造的主要的研究在那个地方,所以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要循序渐进,力求一步步走,不要跳跃式的,看了一点就放过,那样的话你就不可能把它的奥妙、它的真理掌握好,这样的话就是对你的思路也好,没有多大的触动,就不会真正的学到手,当你把圆运动的道理学会了,想清楚了然后再反复的实践,最近我的好多弟子呀,他们就是在这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用的已经很有成效了,这是我的弟子学习伤寒的体会。
第二点,我觉得这个伤寒六经啊,可以把它简化为阴阳两经,这个都是彭子益的观点,然后,三阳统于太阳,三阴统于太阴,这个中间还是一个脾一个胃,一个中气的一升一降,构成了生命的一个原动力,这个观点非常重要,就是如果,你别这个伤寒论,把六经简化为两经,就是一个阴经一个阳经,而且和这个三阳经统于阳明胃经,三阴经统于太阴脾经,也就是中气这个运转,这样的话就是把中气的升降认识清楚了,这个生命活动的一些个主要特点你就掌握了。
这个我大家临床都可以体会到,就是同样的一个三阳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表现为不同的变化,这个主要就是凡是本气强的,就是你的元气足的,得了这种病以后邪从热化,实化,这样的就是三阳病,本气弱的病人,得病以后邪从虚化,寒化,这就是三阴病,那么我们医生治病啊,你不过就是帮了病人一把,就是给这个人的本气助了一臂之力,所以在治疗上如果你不伤人的本气,治疗得法,可以使这个阴症化阳,由里出表,如果你治疗不得法,表邪内陷三阴经,这样的话就使病人陷入危险境地了,所以治病要密切注意观察,注意转机的出现,一见到病机转化的苗头哇,你就要判断发展趋势,及早为计,还要牢记:阳明的燥热,这也是一个主要的观点,这个非常重要,这个和现代的温病派这个滋阴降火的观点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可以体会这个东西,就是阳明的燥热,因为脾胃两者,胃它是属于阳明,阳明主火,阳明的燥热这个东西呀,永不敌太阴之寒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阳明病,你比如说这个白虎汤证,你那个大小承气汤证,这些个东西呀它永远敌不过太阴脾经的寒湿,而且中医的这个升降是脾主升胃主降,所以在治疗这个脾胃病的时候,治标症要中病则止,你比如说用这个真正的白虎汤证啊,我一辈子还没有遇到过,假使你遇到真正的白虎汤证了,你用这个白虎汤的时候,中病则止,不可过剂,一过剂它这个阳就马上转阴了,就是转为太阴虚寒了,这个我们在临床上有好多这样的教训,就是看来这个病是一个实证,但是你一用这个通的方法,泄的方法,汗吐泄下的方法过度了,然后中心虚这个表邪内陷,从表层一下进入到里层,进入到三阴经的最里面,这样就成为一种很难收拾的局面。
就是中气一旦损伤以后就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变证,假使你用药过度泄错了中气,那你这个阳明实证马上就转为少阴亡阳,气从下脱,我一生经历的这种东西非常多,你比如说一个人肚子胀,就不要说这个大小承气汤,就是平胃上的东西,如果这个中气很虚的人啊,他用了这个药以后马上大便就稀了,而且感觉气短,想睡觉,想睡觉就是少阴提纲里的那个但欲寐,所以我们临床治病时候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度。
第三一个领会,就是现代人类体质多虚,阳虚者十见八九,阴虚者百难见一,六气之中风寒为害十之八九,实热证百无一二,这个范围地不分南北,国不论中外,全球如此,我治过很多外国人的病,情况都和我们国内的人大致都一样,这些个东西我们在临证时候万万不可大意啊,这样从第三点就引申出一个道理来,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则吧,一切外感必然夹有内伤,很少有单纯外感的,尤其是最近十多年啊,我连一例都没见到过,因此的话,当你在治外感病的时候,麻黄汤纯粹的麻黄汤不可用,银翘散用的机会更少,白虎汤是绝不可用,因为他损伤中气呀,唯有这个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上党参,虚的很厉害的改为人参,乌梅,炙甘草,这么六味药,可以通治一切外感,我和我的好多弟子他们在最近一两年治疗这个高烧不退的病人也基本上是这个方子,因为这个方法,麻黄细表里通病,先固少阴之本,然后再开太阳之表,使这个伏邪外透,就解决问题了,所以这个方法就是属于扶正破邪法,就是因为你本来内气就虚,有的病人没得病之前,正气内亏,一旦得了病就是三阴病,就是伤寒论讲的直中三阴,这种病是比较多的,所以一旦你认为他是一个单纯的标症,用一些个退热的方法,治标害本,最后的后果很严重,所以这个东西呀我特别提醒大家在临床时候多注意一些。
第五点,人身各部,头面四肢五官九窍,五脏六腑,筋骨血脉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这是我对病的看法,这个看法可以统括所有的疾病,不管你是内伤也好,外感也好,各种各样的病,就是因为阳气不到,我从前面的几点大家基本都可以理解我思路的来源了,沉寒痼冷的顽症,以及一切的肿瘤之成因,都可以用这个观点来解释,都解释的通,实际上也是这么回事,这个也就是病的来路和去路问题,来路也就是太阳经,因为太阳经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现在我们人类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太多,他的第一道防线比较弱,一旦得感冒就引发原先的内伤,表里通病的这种情况最多,由于这个外邪犯人它的路子就是由表入里,先是皮毛,然后腠理,然后经络,然后脏腑,由浅入深层层积压,因为患感冒后治好一部分透出一部分还留下一部分,这么三番五次积压起来以后,这个就是我常说的贴伏三阴成为沉寒痼冷,所以内经啊,上一次在南京讲治未病时候里面有几句话,它就是什么呢,说善治者治皮毛,还有一句话是灵枢经的,说上工取气治其萌芽,所以我差不离最近十年治的病啊基本上就是一个麻附细,托出伏邪,过去认为只有温病才有伏邪,这个伤寒也有伏邪,而且伤寒伏邪比温病伏邪顽固的多,所以这个就是说病是从第一层进来的,然后最后它虽说它深入到你的三阴经,最要害的部位,你仍然可以扶助他的正气,使他正气来复以后,逐渐地把这个沉邪仍然从太阳经脱透出去,从哪来让他从哪走,基本就这么个路子。
第六点,就是郑钦安的一句话,坎中一丝真阳为人身立命之本,所以我对伤寒论的看法也是受这些主要观点影响以后我作为统计,一部伤寒论113方,使用桂枝43方,干姜24方,附子34方,这连这个乌头汤五首类方都在内啊,温通阳气的方就占了总方的70%多,我感觉医圣张仲景写伤寒论的着眼点,立足点全在桂附元阳上下工夫,这个郑钦安的观点非常正确,所以最后归结到一点,一部伤寒论一首四逆汤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理中汤,桂附理中汤,最后归结到四逆汤,因为四逆汤他就是坎中一丝真阳之人身立命之本,所有的病最后都要汇总到坎中一丝真阳的这个地方,所以这个四逆汤可以救死扶伤,可以通治百病,所以我最早学习伤寒论的时候就读那个左继勇先生的伤寒论类方会参,因为古人写书他应用的是一个观点他并不注明,他一条条列出来,当时这个四逆汤可以治34种病,看起来似是而非,实际上问题的根子出在这个元阳上,所以说左继勇老先生很了不起,我就用他这个方法观察体会呀,确实是这么回事,一直到97年我才见到郑氏三书,这才把这个源头搞清楚了,以后在立红那和火神第四代传人卢崇汉先生见面以后哇,更受了后多的启发,当然我这几年的变化主要是从第六次全国伤寒研讨会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