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救心汤——李可
- 格式:docx
- 大小:26.65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第一批的赤脚医生啊也没有什么学问,就是在中医治疗的第一线,在乡下在农村为人民生命健康摸索出来这么一套行之有效有效的东西,我现在主要讲一下我的一些主要思路和方法,这个思路方法他是来源于易经,来源于内经,来源于伤寒杂病论,总起来有这么几点,第一个,就是凡是病,都是人体的本气自病。
所谓人体本气就是先天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构成的这个浑元一气,这个就是人体的本气,所有的病啊都是本气自病然后才形成的一些后果,这个外因不是占主要成分,本气呀这个为生命的两本,一个先天之本一个后天之本,如果两本飘摇哇,危若垒卵,就好像把那个鸡蛋罗在一块一样,随时有破碎的危险,这是我攻克疑难病症的一个主要观点。
第二个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久病、难症、痼疾,重危之症先救胃气,保的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枉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
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所以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第三点,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中国在清代火神派的始祖郑钦安,讲过这么一句话,唯此一丝真阳为人身立命之本,清末民初的彭子益先生,他把这个命门之火,人身这个元阳叫做阳根,这个阳是人身的一个根子,如果这个根子动摇了,那个生命就危险了,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道理是根据河图洛书上的五行以土为中心的观点创立的,火可以生土,脾胃在人身就像一个釜,就是一个做饭的锅,而元阳就是釜底之火,所以凡是治脾胃之病,本药不效,你很快地去温阳,命门之火,这个火旺之后,自能生土,他的关系就是这样,所以就是这样的话,理中汤、桂附理中汤可以治百病。
第五一点,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这是张景岳的一个观点,他就说这个心肝脾肺肾的五脏伤损后果最后就损伤人的肾气,就是根本动摇,所以我总结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丝生机,这个就是我在六十年代创立破格救心汤的主要思路就以上这么五点。
另外谈一下我对伤寒学习的一些个领悟,我觉得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113方只是两方,一个四逆汤一个理中汤,当然还有外感了。
李可《破格救心汤》破格救心汤出自中医大家李可,是其多年临床心血的结晶和其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一张王牌。
为什么这张方可以屡起沉疴?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方。
先来看方剂组成,它是由附子3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肉60-120克,生龙骨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所组成。
其煎服方法为: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审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有定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
古今本草,已有定论,附子有大毒。
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
当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
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大辛大热之性,雷霆万均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挽救垂绝之生命。
按现代药理实验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时内,正是其毒分解的高峰。
用中医原理阐释破格救心汤的功效利弊用中医原理阐释破格救心汤的功效利弊破格救心汤是李可老中医数十年来对救治心衰的经验结晶,有着突出的临床疗效,开创了近年来中医在救治危急疑难重症领域的新局面。
特别是在中医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对于整个中医界来讲起到了强心的作用。
本方有两大突出特征:1 采用回阳救逆的大辛大热药物;2 大剂量和超大剂量为主的给药方式。
破格救心汤是由仲景的四逆汤和张锡纯的来复汤组合而成。
有着急剧回阳救逆,防脱的作用。
四逆汤是伤寒论中三阴证的主要代表方剂,也突出体现了火神郑钦安扶阳的思想之一。
同时破格救心汤也借鉴了张锡纯防脱固阳的重要思想。
并且都是以大剂量为主。
在危急疑难重症的治疗方面凸现了中医急救急剧回阳防脱的核心力量。
尤其是在解决心衰的难题上。
李老传奇的经历和经验已经充分说明和验证了这一问题。
根据笔者接触火神中医之初的临床经历和亲身试药,以及建立《中医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的过程和验证来讲,采用这一方剂如果想发挥突出的疗效,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条件。
就是在脾胃功能不败的情况下应用才行。
因为这是五脏六腑气机旋转的枢纽和枢机。
为了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以便在临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按照笔者建立的《中医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来解读破格救心汤的功效利弊。
先来熟悉一下这一思想,这是一个理论依据体系。
医学所解决的问题是,围绕人体生命气动力这一核心目标来进行的。
采用的方法是增强和减弱旋转统一的气动力来调节的。
而依据的参照系是旋转开放的圆体模型。
也就是说,这一理论的依据体系就是:基本概念----人体生命气动力。
简称气动力;基本原理----旋转统一;基本定律----增强和减弱旋转统一的气动力;基本模型----旋转开放的圆体;方法论-----独具一格的旋转统一论;中医学的起源----源于宇宙自然规律的综合科学等五部分六个方面组成。
这里又分为战略和战术两部分:中医战略--辨证三步曲,即一二三辨证法:一是注重了整体;二是强调了阴阳定性的无限延伸,如上下,左右,里外,苦寒,冷热等等;三是明晰了三部定位的分释,如左中右,上中下,前中后,里中外,标中本等组成。
破格救⼼汤佛⽈:救⼈⼀命胜造七级浮屠。
今天分享李可⽼中医⼀个救命的⽅⼦,⾮常神奇,可以让⼈起死回⽣,在⼈之将死奄奄⼀息的危急时刻,迅速投下这个⽅⼦,可以⼒挽狂澜,把⼈从⿁门关拉回来。
凡是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已经放弃治疗的⼈病患,呼吸衰竭的⼈,⼼脏衰竭的⼈,或者是中毒的⼈,或者是中风脱证、寒症的⼈,或者是休克或者是⼤汗亡阴或者是⼤虚之⼈、五脏六腑俱衰⽓若游丝之⼈或者是车祸外伤产后等出⼤⾎之⼈,总之只要⼼脏没有停⽌跳动,都可以⽤这个雷霆之⽅起死回⽣。
这绝不是吹嘘,这是李可⽼中医亲⾃验证,下⾯这个案例让你为中医的神奇叹为观⽌。
1961年的夏天,⼀位年过花甲的⽼妇⼈被众⼈⼿忙脚乱抬到了李可⽼中医⾯前。
家属哭诉,说⽼妇⼈得了绝症马上就要断⽓了,恳求李可⽼中医发发慈悲救⼈⼀命。
李可⽼中医马上查看病⼈的情况,只见⽼妇⼈脸⾊煞⽩,⽛关紧闭,嘴唇乌紫,四肢厥冷,⼿脚如千年寒冰⼀样冰凉。
李可⽼中医去把脉,没有脉搏,没有脉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是死症!⾎压也测不到,更加没有救治的希望了。
万幸的是⽼妇⼈还有⼀丝⽓息,柔弱的⼼脏依然在拼尽最后⼀丝⼒量顽强地跳动着。
所有⼈的⽬光都聚焦在了李可⽼中医⾝上,李可⽼中医雷厉风⾏,马上叫⼈熬了⼀个⽅⼦,给⽼妇⼈喂下,⼀⼩时后⽼妇⼈慢慢睁开了眼睛,家属抱头痛哭,⽼妇⼈活过来了!每每看到医院都放弃了声称必死⽆疑的病⼈被李可⽼中医妙⼿回春、起死回⽣的医案,⼩叔总是激动满怀,感叹这位神医如⽃战胜佛,是病魔的克星,来到⼈世间专门治疗那些急症重症,可惜⼈间已⽆李可。
李可⽼中医⽤的是什么⽅⼦?这个⽅⼦叫破格救⼼汤。
⽅⼦如下:炮附⼦30克,⼲姜60克,炙⽢草60克,⾼丽参10克(另煎浓汁兑服),⼭萸⾁60克,⽣龙⾻牡蛎粉、活磁⽯粉各30克,麝⾹0.5克(不需要煎药,分次冲服)。
这个⽅⼦囊括了中药当中三⼤起死回⽣的神奇本草。
第⼀⼤起死回⽣的神奇本草就是附⼦。
附⼦是⼤毒之药,⼤毒之药能够治疗⼤病,⽤对了就是神药仙药。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辑4四、缩阴症合并鸡爪风男子缩阳症,临床并不少见。
女子缩阴症,却临床罕见。
1978年夏,余在县陶瓷厂任职时,遇到1例,患者段桂莲,37岁,1l时突然抽搐昏迷。
赶至其家时,见患者被家人揽腰紧抱,大汗淋漓,神情恐怖,面色青灰。
西医按癔病给镇静无效。
病因为生气之后,突然觉两乳头强烈内缩,阴道阵阵抽搐不止,旋即昏厥不省人事。
醒后只觉头晕,不时呕涎沫,天旋地转,如乘船坐车心动神摇,荡漾不止,睁眼则视一为二,手指挛缩如鸡爪,腿肚转筋不止。
四肢厥冷,口鼻气冷,唇舌青紫,脉象迟细60次/分。
四诊未毕,突然再次发病。
乃急灸双乳根穴,小艾柱(麦粒大)着肤灸关元穴,强针人中、内关(双)而解。
追询病史,知患者在7年前产后,有鸡爪风发作史,经补钙不能控制。
素体瘦弱,畏寒,虽盛夏亦喜厚衣,瓜果生冷从不沾唇,脏气虚寒可知。
寒主收引,故见厥、少二经中寒见证。
以其肝肾阴寒之气上逆,故见呕涎沫而巅眩;寒饮凌心,故悸动不宁;暴怒而厥气上攻,故昏不知人;肾主二阴,肝之经脉络阴器,过乳头,故挛缩;精气散乱,故视一为二。
拟温氏奔豚汤中剂,加山萸肉补肝肾而固脱,紫石英、生龙牡、活磁石安镇冲逆,固护元气,二虫止痉,吴茱萸散肝寒,嘱服3剂。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药进1剂,手脚回温,抽搐止,3剂后诸症均愈。
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木瓜15克,黑木耳30克,鸡蛋壳粉3克(冲),益气养血,柔肝缓急,连进6剂,其鸡爪风症亦得根治。
五、伏寒奇症高步升,42岁,家住灵石中医院北院。
1985年7月12日10时,其爱人景老师急来邀诊。
至家,见酷暑盛夏之际,10平方居室,门窗紧闭。
患者身围棉被,头顶热水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手冷过肘,足冷过膝,移时呃逆一声,神情恐慌,口不能言。
脉沉迟微细,58次/分,舌淡胖水滑。
询之,景老师言,病已6年。
1979年底,从天津病归,已转劳保。
服药数百剂,不效。
今日外出理发,店内高悬电扇,觉冷风从百会、大椎、风池、风府侵入,立即寒战嘎齿,不能支持。
破格救心汤治疗晚期癌症破格救心汤治疗晚期癌症范金福浙江龙游县中医疑难病门诊部324400该方由师父李可先生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创制救危解难之良方。
本人加味后移用于晚期癌症垂死病员多例疗效显著。
举例一:张春娣,86岁,孤寡老人。
咳嗽,痰中带鲜血丝,周身彻骨酸胀痛,乏力3个月。
(05年8月初在县医院胸部CT检查确诊为晚期肺癌伴少量积液,因经济原因,一直住敬老院,托人购“止痛片”及膏药等止痛,近一周来胸闷、疼痛、全身浮肿加重。
气喘不能进食已四天。
因意识朦胧,端坐、张口闭目,呼之有反应,四肢冰冷。
10月12日亲属拟运回乡下老家以备后事,下午四时临上车前已处昏迷状态。
呼之不应,因与我也属远亲,亲属怕半路进不了村,当即给破格救心汤浓缩液约3ml滴入口内,约过半小时患者能睁眼要喝水,喝水后又给约10ml浓缩液,入睡至晚9时醒来,诉饥饿,要喝粥,吃了近半碗粥后,又给约10ml药汁口服,到第二天晨起,眼、脸、腹部、双下肢浮肿已消退。
后每天服2次,每次服10ml第二天晚患者就能上床平卧,能自食稀饭等,逐日好转,稍作扶持能自行起居,服药汁第三天即停用止痛药,共服药汁20余天,顺利度过冬至寒冷季节变化,在乡下近3个月时间一般情况良好。
因大便干结约2-3天一次,某亲属探望时自购生大黄200克滚水给泡茶喝认为可以排便,排癌毒,结果服大黄的第二天开始腹泻七、八次,又因腊月受寒,虚脱一病不起,于服大黄的第三天下午告知为时已晚,于06年元月8日傍晚去世。
)还有一奇怪现象该尸到第二天上午脸色仍红润。
观察几例服用救心丹者,均能善终。
几点思考:一、破格救心汤是由广西、广州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博士后导师山西李可老中医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创制由高丽参、附子、干姜、甘草、生龙骨、牡蛎,麝香等组成,而临床重用附子200克救治危重心衰上千人,本人将原方加味后移治晚期癌症病员疗效显著。
个人认为慢性病危重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气血虚弱,更主要是阳虚衰竭,而破格救心汤能迅速回阳救逆激发恢复元气(真阳)。
名医李可:起死回生的破格救心汤及视频(破格救心汤案例10 )每日一方:名医李可:起死回生的破格救心汤及视频(破格救心汤案例10 )此药方是当代名医李可所创,在缺医少药的农村,他运用此方成功的治愈了上千例的心衰重症,,并且使上百例的现代医院已经发了病危通知书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本方可以挽救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是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血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伤寒,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等)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晄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气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或数急无论,以及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以及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 小时起死回生,3 小时脱离险境,1 昼夜转危为安。
方名:破格救心汤附子30-100-200 克,干姜60 克,炙甘草60 克,高丽参10-30 克(另煎兑服),山萸肉60-120 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 克,麝香0.5 克(分别冲服)病势危急者,随煎随喂,24 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1-3 剂。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 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审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 克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 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 枚,约合今之20 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 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十)四逆汤——心衰,胸痹,李可老中医的破格救心汤88肺脓疡重症——吴佩衡医案海某,女,19岁。
行宫腹产失血过多,经输血抢救后,突然高热40℃以上。
经用青、链霉素等治疗,体温降低,情况反见恶化,神识昏聩,出现呼吸困难,白细胞高达20.0/09/L以上。
因病情危重,未做x线检查。
继以大量抗生素治疗,配合输液吸氧均未效,延吴先生会诊:神志不清,面唇青紫灰黯,舌质青乌,鼻翼扇动,呼吸忽起忽落如似潮水,十指连甲青乌,脉弦硬而紧,按之无力而空。
辨为肝肾阴气内盛,心肾之阳衰已极,下焦真阳不升,上焦阴邪不降,一线残阳将绝,已现衰脱之象。
惟有扶阳抑阴,强心固肾,尽力抢救垂危,主以大剂回阳饮(即四逆汤加肉桂):附子150g,干姜50g,肉桂10g(研末,泡水兑入),甘草20g。
因附子需要先煨三四小时,故让患者先服上肉桂泡水,以强心急救。
并预告病家,服此方后可能有呕吐反应,如呕吐之后喉间痰声不响,气不喘促,舌质色转红,尚有一线生机可挽,否则难治。
复诊:服上方后果如前言,呕吐涎痰后已见转机,神志较前清醒,嗜卧无神,已能缓慢答问,吃流质,舌尖已见淡红色,苔白滑厚腻,口唇青紫较退,两颊紫红,鼻翼不再扇动,呼吸仍有困难,咳嗽咳大量脓痰,脉仍弦滑而紧,按之而空。
衰脱危候大为减轻,仍以扶阳温化主之附子150g,干姜50g,肉桂10g(研末,池水兑入),半夏10g,茯苓20g,甘草8g三诊:神志清醒,面颊微转润红,指甲唇舌青紫已退十之八九,鼻头、目眶微青,午后潮热,喘咳气短,咳大量脓痰,脉弦滑,病已转危为安,再以上方加减:附子200g,干姜100g,茯苓30g,肉桂10g(研末,泡水兑入),丁香5g,法半夏10g,橘红10g,甘草8g,细辛5g四诊:面颊微红润,口唇、舌质青紫已退,呼吸渐趋平稳,午后潮热已退,咳嗽、咳脓痰稍减少,胃气已开,能进食。
大便溏泻,系病除之兆,脉转和缓。
大病初退,情况好转,经x线检查发现双肺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洞,细菌培养,检出耐药性金黄色葡毒球菌,最后诊为“严重型肺脓疡”。
破格救心汤——可创方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实录我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五年,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运用自创破格救心汤成功地治愈了千余例心衰重症,并使百余例现代医院已发病危通知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
中华医学宝库蕴藏极富,在救治重危急症领域,有强大的生命力,独具特色与优势。
方法简单易行,安全稳妥,见效快,成功率高,费用低廉,为普通人群所能承受,适合我国当前国情。
二十一世纪,全球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老年易患之心脑疾患,又居人类生命三大杀手之首。
本方对多种老年重危急症有奇效,可有效保护老年人的健康。
故不揣浅陋,将本方组方思路,个人运用的粗浅体会,简介如下,请海外不吝赐教。
1、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2、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3、方剂的创制与思路: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审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国宝秘方』肺心病心衰危病根治神方破格救心汤
李可,乃我国著名老中医,被医界誉为中医泰斗。
由李可编著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成为国宝中的国宝。
荷花小女子摘自本书中的名方,以餐天下百姓,以解燃眉之急。
病例:灵石教育局闫祖亮,男,60岁,凌晨四时病危,诊见患者昏迷不醒,吸氧。
面如死灰,嘴唇指甲舌头青紫,头汗如油,痰声漉漉,口鼻气冷,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双下肢烂肿如泥,二便失禁,测不到血压,气息奄奄。
询问后得知,患者患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达十年。
秘方:附子150g,干姜、炙甘草各60g,高丽参30g(另炖浓汁对服)生半夏30g,生南星、菖蒲各10g,净山萸肉120g,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g,麝香0.5g(分冲),鲜生姜30g,大枣10枚,姜汁1小盅(兑入)。
用法: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1.5公斤,武火急煎,随煎随灌,频频喂服。
方解:患者半日内一夜内服完上方一剂。
面色由灰摆转为萎黄痰鸣大减,呼之可睁眼。
嘱原方附子加足200g,余药不变,日夜连服3剂。
次日,患者已醒,唯气息微弱,多年来的喉间痰鸣消失。
续给原方3剂,去生半夏、生南星、菖蒲、麝香。
附子减为150g,加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盐补骨脂、仙灵脾、胡桃肉各30g)。
每日一剂,分三次服。
四诊,诸症均退,食纳渐佳,已能拄杖散步。
九死一生垂危大症,终于得救。
撰方人:国家级名老中医李可。
破格救心汤——李可创方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实录我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五年,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运用自创破格救心汤成功地治愈了千余例心衰重症,并使百余例现代医院已发病危通知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
中华医学宝库蕴藏极富,在救治重危急症领域,有强大的生命力,独具特色与优势。
方法简单易行,安全稳妥,见效快,成功率高,费用低廉,为普通人群所能承受,适合我国当前国情。
二十一世纪,全球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老年易患之心脑疾患,又居人类生命三大杀手之首。
本方对多种老年重危急症有奇效,可有效保护老年人的健康。
故不揣浅陋,将本方组方思路,个人运用的粗浅体会,简介如下,请海内外同仁不吝赐教。
1、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2、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3、方剂的创制与思路: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
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
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
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
细审其因,不外两点: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
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定有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
古今本草,已有定论,附子有大毒。
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
当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
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大辛大热之性,雷霆万均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挽救垂绝之生命。
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
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咣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上,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沸,数急无伦,一分钟120~240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按现代药理实验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时内,正是其毒分解的高峰。
由此悟出,对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剧毒正是救命的仙丹。
我一生所用附子超过五吨之数,经治病人在万例以上,垂死病人有24小时用附子500克以上者,从无一例中毒。
本方中炙甘草一味,更具神奇妙用。
伤寒四逆汤原方,炙甘草是生附子的两倍,足证仲景当时已充分认识到附子的毒性与解毒的措施。
甘草既能解附子的剧毒,蜜炙之后,又具扶正作用(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炙甘草有类激素作用,而无激素之弊)。
而在破格重用附子100克以上时,炙甘草60克已足以监制附子的毒性,不必多虑。
经这样的改进之后,重症病人的治愈率可达十全。
而垂死病人救活率,仅可达十之六、七。
由于个人学识浅薄,思路狭窄,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但着眼于“心衰”一端,而忽视了垂死病人全身衰竭的全局——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散失,故本方的治愈率停滞在生死参半的水平,约10年之久,后读近贤张锡纯氏《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为我国近代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
他在书中创立“来复汤”一方(山萸肉60克,生龙牡粉各30克,生杭芍18克,野台参12克,炙甘草6克)可补四逆汤之不足。
其论云:……寒温外感诸症,大病瘥后不能自复(阴阳气血脱失过甚,全身功能衰竭状态)寒热往来,虚汗淋漓(大汗亡阳,气血将脱)……目睛上窜,势危欲脱(脑危象休克先兆);或喘逆(呼吸衷竭,气脱于上)或怔忡(早搏心室纤颤,心跳骤停之先兆);或气虚不足以息(呼吸衰竭)。
诸症只见一端,即宜急服。
张氏认为,“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
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
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
”(古人论肝,皆与高级神经活动相关,亦即现代脑危象出现前兆,为全身功能衰竭之最后转归)张氏盛赞,“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佳。
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
凡人身阴阳气不固将散者,皆能敛之”,故“山萸肉为救脱第一要药”。
余师其意,于破格人参四逆汤中重加山萸肉,生龙牡,更加活磁石、麝香,遂成破格救心汤方。
方中山萸肉一味,“大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
收涩之中,兼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
流通血脉。
敛正气而不敛邪气。
”(此点极为重要,为古今诸家本草未曾发现的特殊功效,可适应一切心衰病人,虚中夹辨的特征,对冠心病尤为重要)。
用之,可助附子固守已复之阳。
挽五脏气血之脱失。
而龙牡二药,为固肾摄精,收敛元气要药;活磁石吸纳下降,维系阴阳。
麝香,急救醒神要药,开中有补。
对一切脑危象(痰厥昏迷)有斩关夺门、辟秽开窍之功。
《中药大辞典》载:“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小量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均有兴奋作用。
对心衰、呼吸衰竭,血压下降,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均有可靠疗效。
”破格救心汤增强了古代四逆汤类方回阳救逆的功效。
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使本方发生质变。
麝香、龙牡、磁石的增入更使本方具备了扶正固脱,活血化瘀,开窍醒脑,复苏高级神经功能,救治呼吸循环衰竭,纠正全身衰竭状态,确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
本方功效与主治,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
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至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症导循环衰竭)。
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晃白或萎黄,灰败,唇,舌,指甲青紫。
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糊,气息奄奄。
脉象沈微迟弱,一分钟50次以下;或散乱如丝,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肾五脏绝症,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
凡心跳未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小时起死回生,3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安。
临床应用举隅应用本方,要严格遵循中医学辩证论治法则,胆大心细,谨守病机,准确判断病势。
脉证合参,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
凡亡阳竭阴之端倪初露,隐性心衰的典型疗状出现(如动则喘急,胸闷、常于睡中憋醒,畏寒肢冷,时时思睡,夜尿频多,及无痛性心肌梗塞之倦怠乏力,胸憋自汗等),急投本方平剂;亡阳竭阴之格局已成,急投本方中剂;垂死状态,急投本方大剂。
服药方法,急症急治,不分昼夜,按时连服,以保证血液浓度,有效挽救病人生命。
重症要24小时连服3剂。
1、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灵石教育局干部闫祖亮,男60岁,95年3月24日凌晨4时病危邀诊诊见患者昏迷不醒,吸氧。
面如死灰,唇、指、舌色青紫,头汗如油,痰声漉漉,口鼻气冷,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双下肢烂肿如泥,二便失禁,测不到血压,气息奄奄。
询知患阻寒性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已达10年。
本次发病一周,县医院抢救六日,病危出院,准备后事。
昨夜子时,突然暴喘痰壅,昏迷不醒。
县医院内科诊为“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已属弥留之际。
切脉散乱,如雀啄屋漏,移时一动,前人谓,凡病情危重寸口难凭,乃按其下三部趺阳、大溪、太冲三脉,尚属细弱可辨。
此症子时濒危未死。
子时后阴极阳生,已有一线生机。
至凌晨4时,十二经营卫运行肺经当令,本经自旺。
病情既未恶化,便是生机未绝。
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以挽垂绝之阳而固脱。
加三生饮豁痰,麝香香辟秽开窍醒脑而救呼吸衰竭。
附子150克,干姜、炙甘草各60克,高丽参30克,生龙牡、粗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冲),鲜生姜30克,大枣10枚,姜汁1小盅(兑入)。
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3斤,武火急煎,随煎随灌。
不分昼夜。
3月25日6日二诊:得悉于半日一夜内服完上方1剂。
子时过后汗敛喘定,厥冷退至肘膝以下,手足仍冰冷,面色由灰败转为萎黄,紫疳为退,痰鸣大减,呼之可睁眼。
神识仍未清。
六脉迟细弱代48次/分,已无雀啄、屋漏之象,回生有望。
嘱原方附子加足200克,余药不变,日夜连服3剂。
3月26日三诊:患者已醒,唯气息微弱,声如蚊蚋,四肢回温,可以平卧,知饥索食。
脉沉迟细58/分,已无代象。
多年来喉间痰呜消失。
其妻靠知,昨夜尿湿大半张床褥,腿已不肿。
正是大剂量附子破阴回阳之效。
真阳一旺,阴霾自消,病已脱险,元气未复。
续给原方3剂,去生半夏、生南星、昌卜、麝香,附子减为150克。
加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盐故纸、仙灵脾、胡桃肉)各30克,温养肝肾精气以固脱,每日1剂,煎分3次服。
{(\VT-3月30日四诊:诸症均退,食纳渐佳,已能拄杖散步,计前后四诊,历时5天,共用附子2斤2两,山萸2斤半,九死一生垂危大症,终于得救。
方中生半夏为降逆化痰要药,用时以温水淘洗三次,加等量鲜生姜佐之,既解其毒,又加强疗效,颇有妙用。
2、肺心病心衰合并脑危象急肾功衰竭灵石药材公司王桂梅之母,62岁,79年2月4日,县医院诊为“肺心病心衰并发脑危象,急性肾功衰竭”,病危出院,准备后事。
诊见患者深昏迷,痰声拽锯,颈脉动甚,腹肿如肿如鼓,脐凸胸平,下肢烂肿如泥。
唇、舌、指甲青紫,苔白厚腻。
六脉散乱。
摸其下三部则沉实有力。
询知患痰喘31年,此次因外感风寒。
此发暴喘。
往院7日,始终无汗,已2日无尿。
嘴唇青紫,心衰之端倪已露。
寒饮久伏于三部,太溪根脉微弱可辩,是为一线生机。
遂投大剂破格救心汤,重用附子200克,加沉香粉3克冲,油桂3克冲,云苓、泽泻各30克,以纳气归肾,利水消肿。
武火急煎,边煎边灌。
10时许开始服药,一刻钟后阳回厥退,汗敛喘定。
11时30分,知饥索食,心率100次/分,脱险。
原方再取8剂,3小时1次,昼夜连服。
24日下午4时,水肿消退,心率82次/分,已能拄杖出游。
计前后31小时,服附子1斤10两,山萸肉1斤弱,古今目为必死之症,竟获治愈。
3、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或急性心梗,属中医学真心痛范畴,内经有“朝发夕死”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