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置管术-图解
- 格式:doc
- 大小:259.50 KB
- 文档页数:4
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流程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流程如下:
1.准备物品,包括腹膜透析液、口罩、碘液微型盖、管路夹子以及清洁的工作台等。
2.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切开一小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暴露腹直肌前鞘。
3.用穿刺针以45度经腹直肌鞘朝着骨盆腔方向进入腹腔,注入500~1000ml生理盐水。
4.经穿刺针将导丝置入盆腔,拔出针头,置入扩张器或可撕脱鞘直到鞘到达骨盆中部。
5.拔除导丝和扩张器针芯,在导针的引导下将腹膜透析导管置入腹腔。
6.撕开并拔除可撕脱鞘,将腹膜透析管深涤纶袖套置入腹直肌内。
7.缝合腹直肌和前鞘,借助于隧道针,引导腹透管出皮肤并连接钛接头和腹透外短管。
8.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无菌敷料覆盖手术切口和隧道口。
腹膜透析置管术腹膜透析管必须具有适当的灌人及流出率,且在皮肤处应有防止感染的措施,此外,导管能安全置入,而不必行较大的外科手术。
【导管的类型】(一)急性肾功能衰竭导管因病情不宜外科手术插管时,可在床边穿刺插入导管,其导管有以下特点:1.细长或略弯曲。
2.末端有大量的小孔。
3.导管一侧有一根韧性导丝以便利引导。
4.无预防细菌侵入(涤纶套)的装置。
5.长期使用有小肠穿孔的危险。
6.使用不宜超过3天以上,必须延长者应改用慢性导管或史换位置重新插入新的导管。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导管慢性腹膜透析管是以硅橡胶制造,基本结构同急性导管,只是在导管出腹膜及皮肤处各有一个涤纶套,腹膜及表皮结缔组织长入套中,既可防止导管的移动,又可预防细菌侵入所致的感染。
1.Tenckhoff直型管。
2.Tenckhoff蜷曲型管腹腔内段蜷曲,管内段体积较大,管末端引流小孔较多,有利腹膜透析液的注入或引流。
3.Toronto Western I/型腹膜透析管。
4.Lifecath透析管。
5.鹅颈式(swan-neck)腹膜透析管。
6.Valii式导管。
7.Momcrief-Popovich腹透管,为鹅颈式腹膜透析管与蜷曲式导管相结合的腹膜透析管,具有两种导管的优点。
【置管过程】1.套针穿刺置管置管有一定的盲目性。
(1)适应证:不宜搬动的患者,床边置管。
(2)相对禁忌证:1)曾经有过外科手术、肠粘连的患者。
2)昏迷或不配合的患者。
(3)插管步骤:1)位置:选择正中或旁侧位进针,正中点位于脐下3cm处,旁侧位点则为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与腹直肌外缘的交界点。
左、右侧均可。
穿刺前应仔细检查,防止穿破肿大的肝、脾、胃、肾、膀胱或其他病理改变的结构(如腹部肿瘤)。
2)消毒、麻醉:消毒皮肤后,在插管处的腹壁浅、深层注射2%利多卡因约10ml。
3)切口:切开皮肤1 2cm,用血管钳分离至筋膜,用套管针刺入腹腔,拔出针芯,留下套管。
注入含有1.5%葡萄糖溶液的透析液1~4L,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腹膜透析置管术手术步骤
腹膜透析置管术是一种通过在腹腔内置入透析管来进行透析治疗的方法。
以下是一般的腹膜透析置管术手术步骤:
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在手术前进行身体检查,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禁食。
2. 局部麻醉:患者在手术开始前会接受局部麻醉,一般是使用局部麻醉药物进行腹腔区域的麻醉。
3. 手术切口:医生会在腹部进行一小段切口,通常在脐疝或离脐疝稍远的位置。
切口位置要避开肝脏、脾脏等器官。
4. 制造通道:医生会通过切口处,使用特殊工具制造一个通向腹膜的通道。
这个通道会贯穿腹壁至腹腔。
5. 管道放置:医生会通过通道,插入一根柔软的透析管。
这根管子一端会延伸进入腹膜,另一端则会延伸至体外。
6. 固定管道:医生会在腹壁处固定住透析管,以防止其意外移动。
7. 接管处理:在透析管延伸至体外的部分,医生会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剪短、固定或置入适当的接口。
8.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会进行伤口缝合,并进行必要的敷料处理。
整个手术过程一般持续30分钟到1小时不等,具体操作步骤可能会因医生及患者情况而有所不同。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术后管理和观察,以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腹膜透析植管术手术步骤精解\文字1消毒:与腹部手术相同,范围上自肋缘下至耻骨上,两侧至腋前线,用碘伏消毒。
2.铺巾:三层,底层为四块手术小方巾围绕术野(顺序为先对侧后已侧,先下后上),中层为手术大洞单(需要覆盖整个手术台),面层再铺四块手术小方巾。
3.手术部位选择:可选择左脐旁、右脐旁或脐下腹正中,目前多采用左脐旁线;荷包缝合位置于左脐旁线耻骨上8横指左右(12~13cm)。
(术前未消毒时察看患者坐立与平卧时有无皮肤皱褶影响手术部位选择)4.局麻加强化:在选择好的左脐旁线荷包位置上下约3~5cm沿纵行应用1%利多卡因作皮肤与皮下局部浸润麻醉;根据年龄与病情决定是否加用度非合剂(度冷丁50mg+非那根25mg/50mg)强化镇痛.5.切开皮肤与皮下:皮刀切开皮肤,分离皮下脂肪可锐钝结合,同时要注意止血(夹闭或结扎),分离皮下至腹直肌前鞘(白色富有弹性和忍性)。
6.切开腹直肌前鞘:切开前可加强腹直肌内局麻,主刀与助手于切口中点处同时用止血钳提起腹直肌前鞘,先用皮刀作一小切口,再换用组织剪进入前鞘内钝性分离,分开后沿中线向下、向上剪开腹直肌前鞘,剪开后可松开止血钳。
7.钝性分离腹直肌:主刀用中号或大号止血钳自中点进入腹直肌后纵行用力张开止血钳分离腹直肌,助手用甲状腺拉钩将腹直肌前鞘及腹直肌向两侧拉开,充分暴露术野后可看到白色的腹直肌后鞘(有些病人腹直肌后鞘可能缺损或见腹直肌腱划)。
8.切开腹直肌后鞘:主刀与助手于切口中点处同时用中号止血钳提起腹直肌后鞘及腹膜,先用皮刀作一小切口(大小约0.5cm),如腹膜在切开腹直肌后鞘时未被同时切开,则须手再用止血钳提起腹腹(白色透明、较薄)同样作小切口,用三把中号止血钳均匀地夹住腹直肌后鞘与腹腹切口边缘的三个角并提起,用持针器或手指探查切口内确认进入腹腔。
9.荷包缝合:主刀提起一把位于自己一侧下方的夹于腹直肌后鞘及腹膜边缘上的止血钳于切口边缘下约0.5cm处行连续性外翻缝合(7号普通缝线或1号带针可吸收丝线),助手要配合主刀及时提起或松开其它的止血钳,缝合时注意不要伤及腹腔内器官(主要为肠管和大网膜),缝合有困难时可让助手用持针器或纱布将腹腔内器官推开,从外到内,再从内到外一针一针地缝合,针距约为0.3cm,熟练时可在外两针两针全层连续性外翻缝合,如果助手也比较熟练可在主刀缝至对侧时让助手协助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