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动火作业典型事故
- 格式:ppt
- 大小:275.01 KB
- 文档页数:13
2017危化事故案例汇编08青海盐湖工业公司“6•28”较大爆炸事故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加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把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贯穿于安全生产过程中,切实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助力安全监管、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管控,防范和遏制化工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应急管理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和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共同编制了《全国化工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2017年)》(以下简称《案例汇编》)。
本汇编共收集、整理了17起典型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资料,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针对事故教训吸取提出了防范措施及建议,希望全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举一反三,健全安全风险管控,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2017年6月28日16时40分,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以下简称“化工分公司”)乙炔厂一车间炭黑水处理系统工艺管线焊接作业过程中,发生着火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82.4万元。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化工分公司是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二级单位,成立于2011年5月。
一期主要产品为:氢氧化钾12万吨/年、碳酸钾8万吨/年、乙炔5万吨/年、氯乙烯10万吨/年、聚氯乙烯(PVC)10万吨/年、合成氨19万吨/年、尿素33万吨/年、空分40000标准立方米/小时、甲醇10万吨/年、电石乙炔2.5万吨/年。
二期主要产品为:10万吨/年氢氧化钠、5万吨/年乙炔、12万吨/年氯乙烯、12万吨/年聚氯乙烯、30万吨/年合成氨、33万吨/年尿素、2万标准立方米/小时空分、2.5万吨/年废硫酸制成品硫酸、1.632万吨/年氯化氢回收装置与其配套的供热中心,配套的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发生事故的炭黑水工段为乙炔装置处理炭黑水的环保工艺设施,炭黑水储罐用于储存缓冲来自部分氧化工段的炭黑废水,后经炭黑水输送泵打入下游装置作进一步处理。
【事故案例学习点评】1、《历史上十一月》(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共收集典型事故案例31起。
火灾爆炸事故20起;中毒窒息事故有9起;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紧急疏散事故1起;坍塌事故1起。
其中与公司密切相关的典型事故案例共30起。
2、进入十一月,随着气温下降,操作工、检维修人员的规范操作及精心程度都有所下降。
生产装置运行过程及检维修过程中易发生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液泄漏,泄漏比较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历史上十一月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高达20起,中毒窒息事故9起,如果我们在生产与检修中不加以重视,就容易发生此类事故;根据历史上十一月发生的事故,也提醒我们日常做好生产装置的隐患排查治理,同时要搞好个体防护,防范中毒,施工作业要程序化、科学化;另外,各单位要加强上下班交通安全的宣传与检查力度,确保上下班交通安全。
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历史上的十一月》发生的事故,吸取教训,举一反三,确保安全受控的形势不被晃动,学习完成时间2015年11月10日。
【典型案例分享】案例一:1994年11月4日,浙江省杭州电化集团公司聚氯乙烯车间氯化氢工段,塑料盐酸贮槽发生化学爆炸,造成2人死亡,1人轻伤。
事故原因:经调查组查证实,这次盐酸贮槽的爆炸,其性质为违章作业而引起的化学爆炸,其爆炸性气体为氢气。
合成盐酸是以氯气与氢气在合成炉中燃烧合成氯化氢,再经冷却塔吸收而得。
根据工艺要求,氢气与氯气合成分子比为 1.05~1.1:1,其未反应完全的过量氢气随盐酸溶解,夹带流入贮槽,而积于贮槽内。
案例二: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经济损失达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污染事件,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
事故原因:由于操作工在停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时,没有将应关闭的硝基苯进料预热器加热蒸汽阀关闭,导致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长时间超温;恢复进料时,操作工本应该按操作规程先进料、后加热的顺序进行,结果出现误操作,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使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出现升温。
2017危化事故案例汇编05吉林松原石化“2•17”较大爆炸事故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加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把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贯穿于安全生产过程中,切实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助力安全监管、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管控,防范和遏制化工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应急管理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和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共同编制了《全国化工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2017年)》(以下简称《案例汇编》)。
本汇编共收集、整理了17起典型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资料,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针对事故教训吸取提出了防范措施及建议,希望全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举一反三,健全安全风险管控,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2017年2月17日8时50分,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原石化公司”)江南项目发生较大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590万元。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松原石化公司江南项目选址在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项目总投资23.23亿元,分三期建设,项目一期建设主要包括:30万吨/年碳四综合利用装置;40万吨/年汽油改质和20万吨/年柴油改质联合装置及配套工程。
一期工程于2017年1月建成投入试生产。
松原石化公司江南项目加氢车间分为汽油加氢装置和柴油加氢装置,酸性水汽提装置是汽油加氢装置和柴油加氢装置共用的酸性水处理装置,酸性水汽提装置操作岗位设在柴油加氢装置。
酸性水汽提装置原料水罐规格Φ6400×8280mm,为常压罐,罐中罐结构;介质为含油污水,操作温度为15~60℃,主体材质为Q235B。
内罐规格Φ2000×8000mm,操作温度为46.8~80℃。
二、事故经过2017年2月12日,加氢车间汽油改质装置试车。
13日,按照工作安排,汽油加氢装置技术员联系柴油加氢装置技术员开启原料水罐进口管线阀门接收酸性水。
12大类违章作业行为及事故案例分析一、违章作业行为及事故案例分析NO.1 作业性违章1、上岗未出示安全作业证、未佩戴工作证。
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上岗作业。
2、厂区内吸烟。
3、酒后上岗。
4、非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5、未取得特种作业证的员工从事(如压力容器、起重、液氯充装、气割、电焊)等特种作业。
6、司机无特种车辆作业证开叉车、铲车。
7、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开始检修。
8、清洗置换不合格进行检修作业。
9、与系统未断开进行检修作业。
10、在未泄压的情况下进行拆卸法兰、阀门。
11、设备管线未置换、置换、吹扫。
12、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启用。
13、进行检维修作业时,未关闭设备电源、水源及其它能源供应,释放残余能量,监护措施未落实及未设置警戒区域或未挂警示牌。
14、人员随意穿越警戒区域或警戒线。
15、发现隐患,未排除、报告,冒险作业。
16、工作前未检查设备(施)或设备(施)带故障、安全装置不齐全便进行操作。
17、在有毒、粉尘等生产作业场所进餐、饮水。
18、未办理动火作业证,进行动火作业。
19、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票, 进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20、未办理高处作业票及不系安全带者, 进行登高作业。
21、未办理电气作业票,进行电器操作作业。
22、未办理动土作业票,进行动土施工作业。
23、未办理吊装作业证,进行吊装作业。
吊物、传运物件操作方法违反规程规定。
24、未办理检修工作票,严禁拆卸、停用与系统联通的管道、机泵、阀门等设备。
25、各种作业票证上、签字不全、代签字。
26、各种作业票证上自行篡改负责人、执行人、监护人。
27、作业时使用防护装置不完好的设备。
28、作业时使用未安装漏电保护器的移动式电动工具。
29、作业时起重机工作中,从吊臂或吊物下通过、停留。
严禁在高处作业下方站立或行走。
作业时上下抛掷工具、材料等物品。
30、不按规定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除的废料、垃圾,不向规定地点倾倒,工件任意摆放,堵塞通道。
典型事故六:江苏如皋双马化工有限公司“4.16”爆炸事故一、事故调查分析(一)事故概要1、事故简介2014年4月16日上午10时,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东陈镇的如皋市双马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马公司)造粒车间发生粉尘爆炸,引发大火,导致造粒车间整体倒塌,造成9人死亡,8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594万元。
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在1#造粒塔正常生产状态下,没有采取停车清空物料的措施,维修人员直接在塔体底部锥体上进行焊接作业,致使造粒系统内的硬脂酸粉尘发生爆炸,继而引发连续爆炸,造成整个车间燃烧,导致厂房倒塌。
(2)间接原因①危险作业安全管理缺失。
维修人员在没有停车、没有办理《动火作业票》的情况下,违章直接在设备本体上进行焊接作业;当班电工没有办理《临时用电作业票》,违章接电焊机临时电源。
②变更管理制度不落实。
在实施对造粒塔加装气锤这一技术改造项目时,没有经公司批准,没有经过技术论证和风险评估,没有制定检修作业实施方案,没有进行检修作业安全交底。
③技术力量不足、人员素质偏低。
企业管理人员严重缺乏。
企业生产过程涉及高温高压,涉及加氢等危险工艺,使用甲醇、氢气等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但是没有配备设备、电气、工艺等方面的专门技术管理人员。
④违规设计、施工和安装。
发生事故的造粒车间未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厂房为企业自行设计、安装;车间主要设备也是企业自行设计、制造、安装,未经正规设计、正规施工和安装。
⑤对硬脂酸粉尘的燃爆特性认知不足。
双马公司没有认识到硬脂酸车间存在着爆燃危险,对硬脂酸粉尘作业场所进行风险辨识、评估不到位,也没有落实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
(二)基本情况1、事故有关单位情况双马公司为民营企业(自然人控股),位于如皋市东陈镇南东陈村,总占地面积92746平方米,建筑面积27254平方米,固定资产9000万元。
企业法定代表人冒某,总经理张某,公司下设总经理室、安全环保综管部、品控部、会计核算部、生产部、储运部,现有在职员工246人。
江苏靖江“4.22”火灾事故教训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0日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近日发布通报,要求江苏省人民政府深刻吸取靖江“4·22”火灾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
通报称,经初步调查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江苏德桥仓储有限公司组织承包商在交换泵房进行管道焊接作业时,严重违反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要求,未清理作业现场地沟内的油品,未进行可燃气体分析,电焊明火引燃现场地沟内的油品,火势迅速蔓延,导致火灾事故发生。
该起事故暴露出事故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重大危险源管控严重不到位、特殊作业管理和承包商管理缺失、应急处置不当等突出问题:一是油品储罐未配备紧急切断系统,可燃和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被违规停用、报警后不及时处置。
二是动火作业管理缺失,在未清理现场地沟存有的大量易燃油品,未进行可燃气体分析、未安排专人进行监护的情况下就擅自动火作业。
三是事故企业将检维修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未对承包商实行统一协调管理,安全培训教育走过场。
四是事故初期应急处置不当,现场初期着火后,未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切断物料来源,导致事故扩大。
目前,江苏省有关部门已依法暂扣事故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责令其停产停业整顿。
通报称,上述问题反映出江苏省部分地方安全监管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部署不认真、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不落实、日常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教训极为深刻。
日凌晨1时54分,在千余消防官兵协同奋战16小时之后,江苏泰州市靖江市危化品仓储大火终被扑灭,没有形成更大范围的连锁爆炸。
据新华网报道,22日上午9时40分许,一条火情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境内的江苏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危化品储存罐区发生大火。
德桥仓储是由新加坡上市公司——恒阳石化物流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外资企业,专业从事液态散化及油品的仓储中转、分拨、灌装业务。
火灾起火点位于该公司二号软管站,据江苏省消防总队初步判断,是一阀门漏油引燃汽油罐。
典型事故六:江苏如皋双马化工有限公司“4.16”爆炸事故一、事故调查分析(一)事故概要1、事故简介2014年4月16日上午10时,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东陈镇的如皋市双马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马公司)造粒车间发生粉尘爆炸,引发大火,导致造粒车间整体倒塌,造成9人死亡,8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594万元。
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在1#造粒塔正常生产状态下,没有采取停车清空物料的措施,维修人员直接在塔体底部锥体上进行焊接作业,致使造粒系统内的硬脂酸粉尘发生爆炸,继而引发连续爆炸,造成整个车间燃烧,导致厂房倒塌。
(2)间接原因①危险作业安全管理缺失。
维修人员在没有停车、没有办理《动火作业票》的情况下,违章直接在设备本体上进行焊接作业;当班电工没有办理《临时用电作业票》,违章接电焊机临时电源。
②变更管理制度不落实。
在实施对造粒塔加装气锤这一技术改造项目时,没有经公司批准,没有经过技术论证和风险评估,没有制定检修作业实施方案,没有进行检修作业安全交底。
③技术力量不足、人员素质偏低。
企业管理人员严重缺乏。
企业生产过程涉及高温高压,涉及加氢等危险工艺,使用甲醇、氢气等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但是没有配备设备、电气、工艺等方面的专门技术管理人员。
④违规设计、施工和安装。
发生事故的造粒车间未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厂房为企业自行设计、安装;车间主要设备也是企业自行设计、制造、安装,未经正规设计、正规施工和安装。
⑤对硬脂酸粉尘的燃爆特性认知不足。
双马公司没有认识到硬脂酸车间存在着爆燃危险,对硬脂酸粉尘作业场所进行风险辨识、评估不到位,也没有落实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
(二)基本情况1、事故有关单位情况双马公司为民营企业(自然人控股),位于如皋市东陈镇南东陈村,总占地面积92746平方米,建筑面积27254平方米,固定资产9000万元。
企业法定代表人冒某,总经理张某,公司下设总经理室、安全环保综管部、品控部、会计核算部、生产部、储运部,现有在职员工246人。
第五章危险化学品企业典型事故案例案例一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6.3”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2013年6月3日6时10分许,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的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源丰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
一、事故原因和性质(一)直接原因。
宝源丰公司主厂房一车间女更衣室西面和毗连的二车间配电室的上部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
当火势蔓延到氨设备和氨管道区域,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气泄漏,介入了燃烧。
造成火势迅速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主厂房内大量使用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和聚苯乙烯夹芯板(聚氨酯泡沫燃点低、燃烧速度极快,聚苯乙烯夹芯板燃烧的滴落物具有引燃性)。
二是一车间女更衣室等附属区房间内的衣柜、衣物、办公用具等可燃物较多,且与人员密集的主车间用聚苯乙烯夹芯板分隔。
三是吊顶内的空间大部分连通,火灾发生后,火势由南向北迅速蔓延。
四是当火势蔓延到氨设备和氨管道区域,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气泄漏,介人了燃烧。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一是起火后,火势从起火部位迅速蔓延,聚氨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材料大面积燃烧,产生高温有毒烟气,同时伴有泄漏的氨气等毒害物质。
二是主厂房内逃生通道复杂,且南部主通道西侧安全出口和二车间西侧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被锁闭,火灾发生时人员无法及时逃生。
三是主厂房内没有报警装置,部分人员对火灾知情晚,加之最先发现起火的人员没有来得及通知二车间等区域的人员疏散,使一些人丧失了最佳逃生时机。
四是宝源丰公司未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未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员工缺乏逃生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
(二)间接原因。
1.宝源丰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根本不落实。
(1)企业出资人即法定代表人根本没有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意识,严重违反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重生产、重产值、重利益,要钱不要安全,为了企业和自己的利益而无视员工生命。
动火作业安全•动火作业基本概念与分类•动火作业危险因素识别目录•安全防护措施与装备要求•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事故案例分析与经验教训总结•监督检查与持续改进方向01动火作业基本概念与分类定义及作用定义动火作业是指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作用动火作业在企业生产、设备维修等领域中不可避免,对于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动火地点不同,可分为室内动火和室外动火;根据动火方式不同,可分为焊接、切割、打磨等多种类型;根据动火作业危险程度不同,可分为一般动火、二级动火和特级动火。
动火作业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焊接与切割安全操作规程》《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其他相关法规和标准,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
这些法规和标准对于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操作规范、危险源辨识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010*******相关法规与标准02动火作业危险因素识别识别作业现场是否存在易燃物质,如油品、气体、木材等,以及它们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易燃物质引火源燃烧条件分析可能的引火源,如明火、电火花、静电等,并评估其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考虑现场的通风、温度、湿度等条件,评估其对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影响。
030201检测作业现场是否存在可燃气体,并评估其浓度和分布情况。
可燃气体识别是否存在爆炸性粉尘,如煤尘、金属粉尘等,并分析其浓度和分布情况。
爆炸性粉尘分析可能的引爆源,如明火、电火花、机械撞击等,并评估其引发爆炸的可能性。
引爆源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可能性有毒物质识别作业现场是否存在有毒物质,如化学品、重金属等,并分析其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有害气体检测是否存在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并评估其浓度和分布情况。
泄漏风险分析设备、管道等是否存在泄漏风险,以及泄漏后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范围。
全国化工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2017年)01-浙江华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1•3”较大爆炸火灾事故 (1)02-湖北省钟祥市金鹰能源“11•11”较大中毒事故 (5)03-浙江林江化工“6•9”爆炸较大事故 (8)04-安徽万华“4•2”较大爆燃事故 (12)05-吉林松原石化“2•17”较大爆炸事故 (15)06-新疆宜化“2•12”较大电石炉喷料灼烫事故 (20)07-河南豫港焦化“4•28”较大爆炸事故 (23)08-青海盐湖工业公司“6•28”较大爆炸事故 (26)09-连云港聚鑫生物“12•9”重大爆炸事故 (29)10-湖北大江化工“9•24”较大窒息事故 (33)11-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11•30”较大机械伤害事故 (36)12-山东日科“12•19”较大火灾事故 (40)13-内蒙古乌海华资“6•27”较大爆炸事故 (43)14-江西之江化工“7•2”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47)15-大连西太石化“11•18”中毒事故 (51)16-新疆宜化“7•26”较大燃爆事故 (55)17-山东金誉石化“6•5”重大爆炸着火事故 (59)01-浙江华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1•3”较大爆炸火灾事故2017年1月3日8时50分许,位于临海市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的浙江华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邦公司”)C4车间发生爆炸火灾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万元。
一、事故单位及生产工艺情况华邦公司创建于2002年9月,占地68.27 亩,总资产5360万元,现有员工200 人,主要产品包括6,6-二氢青霉烷酸二苯甲酯(DP-3)、三苯基氯甲烷、潘生丁二氯物(DDH)等医药中间体,所有产品均不属于危险化学品,但其生产过程涉及加氢、氧化、磺化、胺化、硝化、重氮化等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甲苯、乙酸乙酯、液氨、氢气、乙炔等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且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回收。
事故发生在C4 车间生产DDH的环合反应釜。
爆炸事故一:山西某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1.事故经过2003年2月5日凌晨1时55分,山西某化工厂三车间I系列冷凝水闪蒸器Nt112(以下简称Nt112)发生爆炸事故,楼上当班职工柴某因操作室坍塌坠落至零米平面死亡。
2.事故原因(1)该设备在停运期间,排水阀F6被关闭,进水阀严重泄漏,当压力为5.6MPa的冷凝水不断流入 Nt112时,压力逐渐升高,又不能排水卸压,致使其超压破裂,发生爆炸。
(2)冷凝水闪蒸器Nt112,在停用关闭阀门F1的状态下与安全阀不相通,安全阀不能起到泄压作用,没能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
(3)管理不严,职工违章关闭排水阀F6,巡检不到位,交接班无记录,也未口头交接说明。
3.防范措施(1)对安全阀设置不合理问题进行完善,并对其他工艺系统展开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备用设备隔离措施要严密,针对备用设备隔离不严问题,必须加强设备检查和维护管理,对于生产过程中设备状态,要全面掌握,尤其是关键阀门的开关状态必须明确制度,必要时对开关阀门采取上锁措施。
(3)进一步完善监控仪表、仪器和设备。
进一步研究深化、细化压力容器安全检查的办法,通过技术手段查找和处理事故隐患。
二: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1.事故经过1987年6月22日14时05分,安徽省阜阳地区毫州市化肥厂,派往太和化肥厂装运液氨21台储罐车在返厂途中,行驶到仉邱区港集乡时,液氨储罐尾部已向外冒白色氨雾,接着“轰”的一声巨响,液氨储罐发生爆炸。
爆炸后重77.4公斤的储罐后封头飞出64.4米远,直径0.8米、长3米重达770公斤的罐体挣断四根由8号钢丝制成的固定绳,向前冲去,先摧毁驾驶室, 挤死一名驾驶员,冲出95.7米远时又撞死3人。
从罐内泄出的液氨和氨气使87名赶集的农民灼伤、中毒,先后66人住院治疗。
液氨和氨气扩散后覆盖约200棵树和约7000平方米的农田作物均被毁。
这起爆炸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49人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