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违章动火作业
- 格式:pdf
- 大小:258.12 KB
- 文档页数:5
某工厂违章动火油罐爆炸事故2000年7月2日,山东青州市潍坊弘润石油化工助剂总厂,因未堵盲板,违章动火焊接,造成2个500立方米油罐爆炸起火,10人死亡,部分操作室及管排、管架烧毁,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1.事故经过2000年7月1日,为解决柴油存放一段时间后,由棕黄色变为深灰色的质量问题,厂领导决定采用临淄某个体技术人员的脱色技术,在柴油罐间加活性剂罐、混合罐、管道泵,将307#罐、308#罐的柴油,经管道泵注入混合罐,同来自活性剂罐的活性剂混合脱色后,注入20#罐储存外销。
分管生产的副厂长直接安排生产设备部牵头,由机动车间维修班负责焊接安装。
整个作业采用先将混合罐、活性剂罐、管道泵定位后,再对接同柴油罐相连接的阀门、法兰、管道,现场进行焊接的方法。
7月2日上午,已将混合罐、活性剂罐、管道泵定位,并同308#罐对连焊接完毕,下午继续进行同204d罐的对接。
18时45分,在焊接同204#罐相接的管道时,发生爆炸,204#罐罐体炸飞,南移3. 5米落下,罐内柴油飞溅着火,同时204#罐罐体飞起时,又将该罐同307#罐之间的管道从307#罐根部阀前撕断,307#罐中400余吨柴油从管口喷出着火,现场施工的10人突然被柴油烈火掩盖,瞬间即被烧死。
307#罐在204#罐爆炸起火后45分钟再次发生爆炸,罐底焊缝撕开12米左右,罐内剩余柴油急速涌出。
着火的柴油顺混凝土地面流至附近的10间操作室,操作室被烧毁;流至装置管排底部,管排管架被烧塌;流至厂区大门以外,将部分大树烧死。
事故发生后,地市县及厂消防队及时赶到扑救,大火于20时45分被扑灭,没有造成罐区其他汽油、柴油罐的爆炸,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事故发生后,省地县有关领导到厂进行了指导,同时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发生的经过进行了调查分析,查清了事故发生的原因。
2.事故原因分析①从事故现场看,有2台电焊机、接线及焊钳,有9根用后剩余的电焊条头及夹在焊钳上的整根焊条,说明事故发生前确实在进行焊接作业。
动火作业中的常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动火作业是指在工业、建筑、石油化工等领域中进行的火源接触作业。
由于火源接触操作的特殊性质,动火作业往往存在较高的风险。
本文将分析一些常见的动火作业安全事故案例,并总结教训以提醒从业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作业规程,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一、案例分析1. 某化工企业罐区着火事故该化工企业进行储存和生产的罐区,由于清洗作业人员在进行动火作业时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导致火源接触引发火灾。
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某建筑工地电焊引发火灾在某建筑工地的电焊作业过程中,焊接工人在焊接过程中未妥善安置防火措施,导致火花飞溅引燃周围可燃物,引发火灾。
由于事故现场疏散不及时,造成多人被困,部分人员受伤。
3. 某石油化工厂动火时泄漏引起爆炸某石油化工厂进行设备维修过程中,未发现燃气泄漏情况,工人在进行动火作业时点燃了泄漏的燃气,引发爆炸事故。
爆炸导致严重伤亡和设备损坏。
二、教训总结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动火作业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防范措施。
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和工序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改变或省略防火措施。
2. 加强火灾风险评估在动火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火灾风险评估,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和隐患。
针对评估结果,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
3. 做好现场防火措施在动火作业现场,应设置灭火器材并保持有效状态,以防止火灾的蔓延。
同时,及时清理可燃物,确保作业区域周围没有火源或易燃物。
4. 加强监督和管理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加强对动火作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规程。
检查人员必须定期对作业现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
5. 提高安全意识从业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牢记事故发生的危险性和严肃性。
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松懈安全防范和防火意识。
结语动火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常常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安全》2018年第10期案例分析43动火作业事故案例分析及建议庄英伟1 钱重阳2 杨丽梅31.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2.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3.河北省乐亭县第三实验小学【摘 要】 本文通过对某汽车工厂动火作业事故概况、事故经过、事故原因的案例叙述和分析,找出该厂动火作业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间接和其他原因,并为该厂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整改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 案例分析;动火作业;安全管理1 事故概况及经过2010年4月5日,某汽车工厂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事故造成两名施工人员2度烧伤,直接经济损失298万余元,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并造成该工厂总装车间部分设备设施、产品车不同程度的损坏。
4月5日14:10左右,承接该工厂扩能改造项目组装线工程的相关方两名作业人员,由总装六车间输送链下方安全防护网进入总装三车间综合生产线整车下线处上方,对经过总装三车间车身输送链进行高处焊接作业时,焊接高温熔渣落入作业区域下方地板链下部的有限空间内,引爆由于加油机管路汽油渗漏并达到爆炸极限的油气混合物,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听到事故爆炸声后,正在工厂办公室办公的集团公司杨某立即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并迅速启动该工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工厂值班人员拨打119、110寻求外部援助,经过工厂员工及时扑救,火势得到有效控制,10min 后消防队赶到现场,协同工厂员工于15min 左右将火扑灭;随后杨某立即主持召开工厂事故现场会,成立该工厂事故调查、财产理赔、生产恢复等4个应急小组,并立即将此次事故上报属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消防部门及集团公司有关领导。
2 事故原因及分析2.1 直接原因及分析(1)引火源的产生。
相关方作业人员叶某未持有焊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不能提供焊工特种作业操作证资质证明),未办理总装三车间明火作业动火证,未进行临时用电作业审批、未采取有效焊接作业防护措施、未告知工厂情况下,违章进入该工厂总装三车间内,在综合生产线地板链上方进行高处电焊作业,焊接高温熔渣落入地板链下部的有限空间,是造成此次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动火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哎,你说这动火作业啊,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咱们今儿就聊聊那些动火作业里头的典型事故案例,权当是给大伙儿提个醒儿,以后干这活儿可得小心着点儿。
记得前阵子,湖北钟祥那边儿,有个南湖威龙船厂,那儿的工人正在给船喷油漆呢。
你说这油漆吧,本身就是个易燃物,得离火远点儿。
可偏巧不巧,喷雾遇上火星子,“嘭”的一声,炸了。
那场面,啧啧,真是吓人。
事故一出,7条人命没了,还有5个受伤的。
你说这事儿,冤不冤?再说河南安阳,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那场大火,唉,一提起来我这心里头就不是滋味。
那场火,烧得那叫一个猛,最后统计下来,38条人命啊,就这么没了。
后来一查,还是因为企业人员违规操作,电焊引的火。
你说这些人啊,怎么就不知道规矩呢?吉林长春那个宏禹小油饼百姓餐厅,也是让人痛心。
本来是想着“气改油”,结果没按规定来,施工的时候还在营业高峰期,人流密集得很。
那电焊工,连个焊割作业资格证都没有,就这么违章冒险动火作业。
结果,火灾一来,17条人命啊,就这么没了,还有3个受伤的。
你说这餐馆老板,心里头得多难受?浙江杭州冰雪大世界工地那次,也是让人后怕。
工人违章电焊切割作业,熔渣把管道保温材料残片和装饰装修材料都给引燃了。
那火势,呼呼地往上窜,最后造成4人死亡,2名消防员牺牲,19人受伤。
建筑物过火面积60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057余万元。
你说这代价,大不大?福建红庙岭海峡环保有限公司那次,更是让人心惊。
外包作业人员没取得电焊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就违规用氩弧焊对除臭设施风管漏点进行焊接施工。
结果,燃爆了,3人死亡,3人受伤,池顶盖都坍塌了,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万元。
你说这,是不是花钱买教训?还有内蒙古包头那个公司,火灾原因也是动火作业不当。
检维修作业人员在烟道垂直段内部进行热切割动火作业,切割金属熔渣掉下来,把升温箱和烟道内防护层都给引燃了。
火灾烟气窜入脱硫塔内,正在塔内作业的7人,全中毒窒息死亡了。
你说这事儿,是不是让人心里头堵得慌?辽宁大连那个市场地下二层火情,也是违规动火作业闹的。
动火作业引起的火灾事故案例分析1. 引言动火作业是指使用明火、电火或高温火焰进行的施工作业,包括焊接、切割、烘烤、热风干燥等。
这些作业通常会引发火灾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动火作业引起的火灾事故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2. 案例描述在某工业园区的一家化工厂,工人对一座油罐进行焊接作业。
油罐内残留有少量的易燃液体,工人在焊接时未做好防护措施。
突然,由于火花的飞溅,引发了油罐内的爆炸,造成3名工人死亡,多人受伤,数千万元的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事故起因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引燃了油罐内的易燃物质,最终导致了爆炸。
3. 分析3.1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在上述案例中,工人进行焊接作业时未做好防护措施,导致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这说明化工厂在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疏忽。
在动火作业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工人的安全。
但在该化工厂中,对于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够强,导致了此次事故的发生。
3.2 火灾隐患存在在本案例中,油罐内残留有易燃液体,而工人进行焊接作业时未将其清除,这导致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化工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应加强对于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清理,确保生产场所的安全。
而在该化工厂中,存在火灾隐患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了此次火灾事故的发生。
3.3 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作业人员在进行动火作业时,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主动采取安全措施,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而在本案例中,工人在进行焊接作业时未做好防护措施,表明其缺乏安全意识。
企业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应对措施4.1 加强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化工企业应加强对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重视,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进行。
同时,对动火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
4.2 消除火灾隐患企业应加强对生产场所的火灾隐患排查,及时清理易燃物质,确保生产场所的安全。
违规动火案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因违规动火而引发的事故,这些事故往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些违规动火案例,以便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安全意识,做好预防工作。
一、工地违规动火案例。
某工地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因工人操作不慎,引燃了周围的可燃物,导致火势迅速蔓延,最终造成严重的火灾事故。
经过调查发现,工地管理人员未对焊接作业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工人也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了这起违规动火事故的发生。
二、居民违规动火案例。
某居民在家中使用明火进行烹饪,由于烹饪过程中疏忽大意,导致油烟着火,火势迅速蔓延并引发了严重的火灾。
经过调查发现,居民在使用明火时未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也未备好灭火器具,缺乏应急处理的能力,最终造成了这起违规动火事故。
三、企业违规动火案例。
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违规动火引发了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发现,企业存在安全管理混乱、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导致了这起违规动火事故的发生。
针对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教训和启示:1. 加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是避免违规动火事故发生的关键。
2. 加强管理监督,企业和工地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操作规程得到严格执行。
3.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居民和企业应备好灭火器具,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火灾事故的能力。
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减少违规动火事故的发生。
总之,违规动火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引以为戒,加强安全意识,做好预防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希望通过对违规动火案例的深入了解和总结,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原因分析实例1 无证违章操作,酿本世纪末特大火灾1.事故经过2000年12月25日晚,圣诞之夜。
位于洛阳市老城区的东都商厦楼前五光十色,灯火通明。
台商新近租用东都商厦的一层和负一层开设郑州丹尼斯百货商场洛阳分店,计划于26日试营业,正紧锣密鼓夜以继日地店貌装修。
在商厦顶层4层开设的一个歌舞厅将举办圣诞狂欢舞会。
是夜拥到这里的男男女女摩肩接踵而来,有兴高采烈的购票者,也有得意洋洋拿着赠票而来的。
然而,就在人们歌舞升平,沉浸于圣诞节的欢乐之时,楼下几簇小小的电焊火花将正在装修的地下室烧起,火势和浓烟顺着楼梯直逼顶层歌舞厅,酿成了本世纪末的特大灾难,夺走了309人的生命。
2.主要原因分析着火的直接原因是丹尼斯雇佣的4名既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又无道德良心可言的所谓电焊工违章作业引起的。
他们在大厦负一层焊接该层与负二层家俱商场的遮盖钢板时,根本未考虑下边是摆满了木质家俱、沙发等易燃品的商场,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野蛮施工致使火红的焊渣溅落下去引燃了物品,情急之下他们慌乱用消防水龙带向下浇了些水,但火势控制不住反而愈燃愈烈。
在此情况下,几个人竟然未报警即逃离了现场。
大火就这样凶猛烧了起来,乌黑有毒的浓烟像一条狰狞的苍龙沿通道翻腾着直冲大厦顶层舞厅,到有人发现失火时,已是两个多小时以后,紧急疏散和灭火都为时已晚,致使309人中毒窒息死亡。
所以,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电焊工没有受过安全教育,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常识,事故发生后惊慌失措,没有及时报警,贻误了灭火和疏散的时机。
实例2 焊工自己给焊机按通电源、遭电击1.事故经过某厂有位焊工到室外临时施工点电焊,焊机接线时因无电源插座,便自己将电缆每股导线头部的漆皮刮掉,分别弯成小钩挂到露天的电网线上,由于错把零线接到火线上,当他调节焊接电流用手触及外壳时,即遭电击身亡。
2.主要原因分析焊机外壳本来是接到电源零线的,由于焊工不熟悉有关电气安全知识,将零线和火线错接,导致焊机外壳带电,造成触电死亡事故。
动火作业中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动火作业是指利用明火、电烙铁、电焊、喷灯、喷枪等工具和设备进行火焰加热、切割、焊接、喷涂等作业。
由于动火作业涉及明火,如果不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就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和人身伤害等安全事故。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起动火作业中的安全事故案例,总结事故原因和教训,以期提高动火作业的安全性。
案例一:电焊作业引发火灾某工厂进行一个新的项目施工,需要进行大量的电焊作业。
一天,一名电焊工在施工现场进行电焊作业时,由于没有正确地对焊接区域进行防护,导致火花引燃了附近堆放的易燃物品,很快引发了火灾。
由于现场没有有效的灭火设备和应急预案,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严重的火灾事故,导致工厂设备和财产损失巨大,并且造成了多人死伤。
通过对该事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电焊工没有正确地对焊接区域进行防护。
在进行电焊作业时,应该遵守相关安全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使用焊接工作罩或焊接隔离帘来防止火花飞溅。
其次,现场没有设置明确的易燃物品堆放区域,并没有做好堆放物品的分类和分区管理。
易燃物品应当远离焊接区域,并且储存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避免引发火灾。
再次,工厂没有配备有效的灭火设备和及时响应的应急预案。
在动火作业现场,应该配备灭火器材,并有明确的使用流程和标志,同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训练员工应对突发情况。
针对该事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吸取教训,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升动火作业的安全性:首先,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进行专项培训,使得作业人员熟悉动火作业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要求,明确责任与义务。
其次,加强现场管理,确保作业区域的安全。
建立明确的易燃物品堆放区域,对不同类别的物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严禁在焊接区域附近堆放易燃物品。
再次,配备完善的灭火设备和应急预案。
根据作业区域的特点和易燃物品的种类,配置适当的灭火器材,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项应急措施和责任人职责。
机械行业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讲解——传递安全知识共享安全经验某年某月某日9:30左右,某港口堆积场一名工人前往一集装箱区域继续作业,因无钥匙就拿来乙炔瓶想把集装箱的锁割开,气割过程中产生的明火引燃集装箱内的可燃气体发生爆炸,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该集装箱尾部被炸飞,这名工人当场被炸死,另在集装箱周围的3名工人被不同程度烧伤。
厂门外500m 范围内都感到强烈的震动。
据了解,前晚上班的工人在集装箱内使用完乙炔后并未将瓶移出就锁好集装箱下班了,可能随后该气瓶发生乙炔泄漏。
同时该乙炔瓶没有年检。
【事故经过】【事故教训】1.气焊、气割作业都属于临时动火作业,必须按要求办理《临时动火作业申请》;2.气瓶使用后应及时关闭阀门,检查是否存在漏气等安全缺陷;3.进行动火作业时应检查动火点周围的容器、空间是否存在可燃气体密闭空间;4.气瓶属于特种设备,必须按要求进行法定检验方可使用,使用操作必须持证上岗。
【事故原因】1.气割过程中的明火引燃集装箱内泄露的乙炔气体是造成本次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2.前一天上班的工人在集装箱内使用完乙炔后未将气瓶关紧,造成乙炔气体泄露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3.该员工利用乙炔进行气割前未确认集装箱内的状况,鲁莽作业造成本次死亡事故,属主要原因;4.现场危险作业管理不当,气焊、气割等危险作业管理不受控,是本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1、乙炔气瓶泄露违规动火爆炸事故某公司模具科员工李某用一块50X60mm 的原材料,利用剪板机准备将其剪切成30X40的垫片,作业过程中李某发现材料太小,剪板机压杆无法将材料压住,便伸左手进去按住材料,此时脚碰触到剪板机脚踏开关,剪板机下行做剪切动作,将李某的左手食指、小指前端及中、无名指第一关节全部切断,事发后马上送往市和平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1.加强设备的检查维护,剪板机防护栏发生变形等安全防护装置异常时应及时报修,严禁设备带故障运行;2.调整物料时严禁将脚放在脚踏开关上,以防误操作造成设备启动,如有急停开关应在急停关闭的情况下操作;3.为确保剪板作业的安全,尽量安装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如光电式安全防护装置。
动火作业中的火灾事故案例分析火灾事故在动火作业中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隐患。
为了更好地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本文将分析一起动火作业中的火灾事故案例,探讨其原因和教训,以期提高动火作业的安全性。
案例描述:某工厂进行设备更换时,需要进行动火作业。
在动火作业期间,由于操作人员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导致火灾事故发生。
事故导致设备严重损坏,造成生产线停工,并且给工厂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案例分析:1. 操作人员未经过足够的培训和资质认证,缺乏动火作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正确应对突发情况。
2. 操作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动火作业,没有进行足够的准备工作,包括火源控制、防火措施等。
3. 操作人员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动火作业中的风险和隐患,导致事故发生后无法迅速控制火势。
4. 工厂管理层缺乏对动火作业的监督和管理,未进行有效的安全培训和考核。
教训总结:1. 动火作业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的人员进行,确保其具备动火作业的技能和知识。
2. 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全面检查并准备好必要的防火设备。
3. 操作人员应当具备辨识火灾风险和隐患的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和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4. 工厂管理层应加强对动火作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作业,并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考核。
案例启示:1. 动火作业中的火灾事故往往源于人为因素,因此必须重视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防火措施是防止火灾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必须认真执行和定期检查。
3. 加强对动火作业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性。
4. 案例中的经济损失和生产停工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影响,说明了动火作业中的火灾事故不仅仅是安全问题,也是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考量。
结论:通过对动火作业中火灾事故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火灾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重因素的结果。
违章动火作业
概述:
动火作业是企业安全生产作业中常见作业。
作业中存在火灾和爆炸、触电、有毒气体和烟雾、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中暑、机械伤害、坠落、噪音等主要危害,具有较大风险。
实践中,往往因为对作业环境危害因素,尤其是对易燃易爆液体、气体储罐容器检测分析不到位,赶工期、抢进度而改变施工方案,及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等原因引发安全事故。
大庆石化总厂“10.27”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就是典型的例子。
随着公司新增、改、扩建项目增多,动火作业增加,安全风险加大,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事故概况
二.原因分析
三.事故性质
四.经验教训
五.法律法规参考
事故案例:大庆石化总厂“10.27”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一.事故概况
某年10月27日,
大庆石化总厂工程公
司,在大庆石化分公
司炼油厂硫磺回收车
间64万吨/年酸性水
汽提装置V402原料
水罐罐顶切割DN200
排气管线作业中,引
爆V402罐泄漏出的
爆炸性混合气体,发
生重大爆炸事故。
爆
炸导致2人当场死
亡、5人失踪。
10月
29日13时,5名失踪
人员遗体在V402罐
内找到,事故共造成
7人死亡。
二.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V402原料水罐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从与V402罐相连接的DN200管线根部焊缝或V402罐壁与罐顶板连接焊缝开裂处泄漏,遇到在
V402罐上气割DN200管线作业的明火或飞溅的熔渣,引起爆炸。
(二)间接原因:
1.V403罐检修方案作业危害因素分析不到位。
V403罐检修方案没有考虑到与之相连的V402酸性水罐的风险,没有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施工人员对V402酸性水罐存在的风险不清楚,对现场危害认识不足,没有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
2.动火作业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作业人员在未对动火点进行气体采样分析、未对动火作业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动火作业,违反作业程序。
3.变更管理缺失。
动火作业票动火地点是“V403平台”,用火目的是“V403平台上管线拆除”,而现场施工组织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临时将用火地点变更为V402罐顶。
动火地点变更后,没有进行进行风险识别,没有进行检测分析,没有重新开具动火作业票,也没有施工作业方案,变更管理缺失。
4.现场安全监管不严。
针对动火作业现场的临时变更情况,在场的车间设备主任、监火员没有及时制止,导致事故发生。
5.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在V402罐顶动火切割DN200管线的气焊工,没有“金属焊接切割作业操作证”,安全意识低,自我保护意识差。
6.员工安全意识不强。
事故发生时,车间设备主任、设备员、监火员和操作工等7人站在容积为5000立方米、高18米、液位为77%并充满易燃、易爆气体的事故罐罐顶,说明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缺乏
自我保护意识。
三.事故性质
这是一起典型的在装置检修过程中发生的由于违章指挥、违章动火作业造成的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四.经验教训
一是严格执行动火作业票证管理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落实动火审批程序,加强作业环境危害因素辨识、分析和评估,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确保作业风险可控。
二是进一步明确动火作业中监火人员、施工人员职责,规范作业中临时变更管理,加强作业过程监管,强化程序化、标准化作业,杜绝违章操作、违规操作。
三是加强施工作业电焊机、切割机、气瓶等机具设备的检查和管理,消除设备隐患。
四是做好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资质审查,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杜绝违章盲干。
五是实行动火作业分区管理,划定固定动火区域和限制动火区域,减少在运行的装置区、罐区的动火作业,降低作业风险。
五.法律法规参考
1.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2-2008)
2.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1999)
注释:
动火作业: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置以外的非常规作业,如使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
(引自《化学品生产单位动土作业安全规程》(AQ3022-2008))。